一、绿色战略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袁宝龙,冼均连,李敬昱[1](2021)在《基于知识图谱的绿色战略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绿色战略已成为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基于知识图谱的思想与方法,运用VOSview1.6.11与CiteSpace5.8.R1软件,以WOS与CSSCI数据源对绿色战略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1)绿色战略研究呈现六大聚类特点:可持续发展是绿色战略研究兴起的前提;管理层意愿对绿色战略制定和实施有推动作用;实证研究正逐步完善绿色战略的知识结构;创新能够突破绿色战略实施障碍;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有助于树立绿色形象并促进企业绩效;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实现绿色战略的重要途径。2)绿色战略研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003—2006年为研究兴起阶段,主要探索企业绿色战略的驱动力;2007—2015年为绿色战略影响机制研究阶段,包括绿色战略的前因与后果研究;2016年至今为可持续发展实践阶段,主要是绿色供应链管理与创新两方面实践。突发文献分析也证实了研究焦点的演进脉络。最后,提出企业绿色战略研究的未来方向。
李根柱[2](2021)在《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随着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提升,企业不再局限于内部绿色管理,而是逐渐转向了供应链间绿色合作实践。面对着来自社会、政府、消费者、同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的“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制造企业也正积极通过各种绿色管理手段来建立绿色供应链,从而增加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可持续性,提高社会效益,帮助企业提升企业形象。但绿色供应链的发展仍面临三个关键问题:首先,国内绿色供应链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且进行供应链实践的多为跨国大企业,而企业单独承担绿色治理活动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因此企业内部绿色治理实施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负担;其次,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面对绿色治理成本高的难题时,难以拿出有效的供应链主体企业绿色合作模式来解决问题,供应链上下游和同行业之间缺少有利的合作机制,来实现成本共担和价值共创;最后,供应链核心企业对绿色发展的认知以及管理水平存在明显差异,难以形成企业绿色自觉行为,供应链的绿色战略难以协调实施。因此,本文构建了由核心制造企业及其同行业者、上游供应商、下游零售商构成的三级供应链,从价值共创角度设计绿色战略下供应链伙伴之间的不同合作模式,激发供应链主体企业的积极性,同时能够为供应链主体企业减轻绿色治理成本,提高实施绿色行为的积极性。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将传统供应链中由核心企业单独承担的绿色治理行为延伸到集成供应链视角下进行研究,结合价值共创理论,从共创动机,共创模式以及共创结果三个维度,提出基于核心企业的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原理。(2)基于原理所论证的价值共创的可行性和内在逻辑,“以成本分担,收益共享”思路,构建了“核心制造商与供应商”、“核心制造商与零售商”、“核心制造商与同行业者”三种不同模式下的双角色供应链价值共创机制,以及供应链多方参与即“核心制造企业、供应商、零售商”、“核心制造企业、供应商、同行业者”、“核心制造企业、同行业者、零售商”多角色的供应链价值共创机制。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函数,构建价值共创模型,最终得到每种共创模式下绿色治理成本分配系数,从而确定不同共创模式下绿色治理成本分配方式,实现共创双赢和多赢。(3)通过某制造行业真实数据对绿色供应链的价值共创机制效果以及影响效果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价值共创模式的效果及其与供应链的特性或制度环境因素对价值创造的交互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价值共创对企业不同绩效都具有积极影响,进一步验证了绿色战略下以制造商为主导的供应链主体之间实施价值共创、形成企业绿色联盟的有效性。此研究结合共创理论以及供应链相关理论,从共创动机,共创模式以及共创结果三个维度,提出了基于核心企业的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原理,此原理表明以核心企业为主导供应链合作共创的可行性以及共创内在逻辑;同时,基于原理构建相应的定量模型,进一步证明了绿色供应链下实现价值共创的可行性,并通过求解得出最优绿色成本分摊系数来构建绿色供应链不同主体间的合作机制;最后通过某行业真实数据进一步检验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对主体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核心企业的特征和外部制度因素对其绿色战略下的共创机制有一定的交互作用;揭示了绿色供应链战略下价值共创机制的实施效果和影响效果的内外部因素。此研究结论扩展了价值共创理论从企业和消费者的共创延伸到供应链间共创的应用,以及丰富了绿色管理相关研究。同时,其结论为供应链核心企业提供在环保问题上进行价值共创的具体机制以及指导企业对不同机制的进行选择,同时鼓励政府、市场监管部门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绿色战略下的共创机制的实施,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强,吴汉汶[3](2021)在《绿色卢旺达:历程、动因与经验》文中提出2016年《巴黎协定》正式生效,标志着"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成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模式。全球气候治理是一项需要世界各国、各地区共同参与的世界议题。发展中小国由于数量众多,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然而,要求发展中小国以牺牲自身的发展为代价对全球气候治理作出贡献,是不合理且不可能的。因此,如何实现发展中小国的经济发展与全球气候治理互相兼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作为一个曾经历过毁灭性破坏的最不发达国家,卢旺达经过多年来的绿色发展已经涅盘重生。通过对卢旺达的绿色发展之路进行分析,总结卢旺达以绿色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绿色经验,能够为发展中小国利用"绿色"实现发展提供相关有益思路,从而充分发挥发展中小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
李晓娜[4](2021)在《特色农产品企业绿色战略绩效评价》文中研究说明
穆耀[5](2021)在《外部绿色压力、环境承诺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战略》文中研究表明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制造业企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由于顾客绿色需求的增加、政府管制的加强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绿色创新实践已成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号召为我国制造业企业探索绿色创新实践增添了动力,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开始实施绿色创新战略。作为一种能够降低环境风险的组织管理创新实践,绿色创新战略成为制造业企业在各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制造业企业推进绿色创新战略制定过程中,决策制定与资源约束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以绿色创新战略为出发点,试图探索制造企业绿色创新战略的决策机制。在绿色创新战略的制定过程中,制造企业的绿色创新战略决策是否存在有效的生成路径,对外部绿色压力的感知又是如何影响环境承诺和绿色创新战略的制定的,以及环境承诺到战略决策又会受到何种情境因素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企业行为理论,探索企业面对外部绿色压力如何进行战略决策的制定,同时将资源基础理论纳入组织的战略决策过程,引入组织冗余的调节机制,旨在探究资源约束对环境承诺与绿色创新战略机制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来自306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压力、市场压力和社会压力正向影响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战略。(2)政府压力、市场压力和社会压力正向影响环境承诺。(3)环境承诺对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战略具有显着正向影响。(4)环境承诺在政府压力、市场压力、社会压力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战略间都发挥中介作用,环境承诺推动绿色创新战略制定以对抗外部绿色压力。(5)未被吸收的组织冗余正向调节环境承诺对外部绿色压力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战略间的中介作用。未被吸收的组织冗余越多,环境承诺对外部绿色压力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战略间的中介作用越强,反之则越弱。被吸收的组织冗余在一定水平范围内负向调节环境承诺对外部绿色压力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战略间的中介作用。即在一定水平范围内被吸收的组织冗余越多,环境承诺对外部绿色压力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战略间的中介作用越弱,反之则越强。
刘军军[6](2020)在《制造企业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剖析与绩效提升》文中指出绿色供应链管理作为融合供应链思维的系统性环境管理手段,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最初动机是为了应对来自法规和客户的强制性要求。一些领先企业在满足强制性要求之后,开始实施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并做了很多工作(如华为的绿色供应商伙伴计划)。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为实现环境和经济目标(包括价值创造)而主动实施的管理活动,区别于为应对和响应强制性要求而被动开展的管理活动。近年来,我国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支持和鼓励制造企业的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在满足强制性要求之后,借鉴领先企业的经验,开始作为发起者来开展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但到底如何去做,如何有效驱动相关实践,能否实现绩效提升等都是企业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虽然学术界对这些现实问题做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但绿色供应链管理相关研究的文献回顾和展望仍然揭示并强调了以下不足及其研究的必要性。首先,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基本上聚焦在与技术、方法等相关的技术类实践(如生态设计、绿色生产、逆向物流等),通过这类实践来解决污染问题以满足强制性要求,而与人或组织相关的行为类实践(如高层和员工的支持,与供应商和客户互动及合作等)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开展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不仅需要技术类实践,也需要行为类实践。然而,已有的研究并没有明确界定行为和技术类实践,对于两者如何融合去影响绩效也缺乏讨论。其次,以小米因供应商环境违规影响上市为代表的供应链环保事件不仅凸显了开展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要性而且表明当前我国制造企业在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与之对应的是,领先企业在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措施(如从监督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强化与供应商在环境问题上的互动以降低供应端的环境风险,部分企业开始在战略层面上考虑绿色供应链管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具体实践上构建与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二是形成了战略层面的绿色导向。而战略层面的导向能否驱动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的开展,以提升经济和环境绩效是企业界和学术界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最后,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中以降低供应端的环境风险为主,因而主要集中在供应商的管理,面向下游客户的实践和关注度都相对较少。制造企业在开展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如何主动地面向客户的环境需求,寻找价值创造的机会,打造价值导向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如绿色价值链)已经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而相关研究仍然较少,研究方法也主要以案例研究为主。针对我国制造企业开展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实需求,结合以上识别并提炼出来的现实问题及对应的研究问题,本文以制造企业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剖析与绩效提升为研究主线,采用结构方程、回归分析、聚类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和博弈建模开展相关研究。首先,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行为类和技术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进行了界定:行为类实践是指与人或组织相关的软性实践,包括企业内部支持、与客户的环境合作及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技术类实践指与技术或方法相关的硬性实践。随后,应用社会-技术系统理论构建了行为类、技术类实践和绩效之间的整合模型并提出作用机理的相关假设,利用来自200家制造企业的样本数据对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行为类实践能够有效促进技术类实践的实施,且两类实践共同作用于绩效的提升,揭示了两类实践对绩效提升的作用机理。研究结论指出制造企业在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应提升行为类实践的实施水平,营造支持性氛围和环境使技术类实践的投入和实施变得更为主动和深入。其次,本文从战略层面来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驱动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首先细化并拓展了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的内容,提炼出绿色供应商评价、供应商合作外的第三种管理实践(战略伙伴关系)并开发了测量题项。基于此,分别针对企业绿色战略导向是否会促进不同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的实施,及不同实践对经济和环境绩效的影响提出研究假设,利用样本数据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绿色战略导向对三类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的实施均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供应商评价和战略伙伴关系对环境绩效有显着的影响关系,供应商合作和战略伙伴关系对经济绩效有显着的影响关系。此外,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三类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实施水平较高的企业群体具有更显着的经济和环境绩效表现。最后,本文以制造企业主动与客户开展环境管理方面的合作实现价值创造为主题展开研究。基于企业实例情境,以“开展面向客户生产过程节能减排的生态设计”这一普遍存在但相关研究较少关注的现象为例,结合其“上游付出努力和成本而下游受益”的特征建立了一个制造企业和一个客户参与的主从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三种博弈情形(无生态设计、分散决策时开展生态设计、集中决策时开展生态设计)下的双方收益。研究结果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制造企业开展生态设计能够实现双方的经济效益更优即实现价值创造。分散决策下制造企业开展生态设计的意愿区间更广泛,但集中决策下的供应链收益更大。因而通过构造成本分担和收益共享契约来协调这种模式以实现供应链收益最大化。以上研究结果为制造企业开展价值导向的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益参考。
朱小勇[7](2020)在《制造企业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效应及协同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环境问题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制造企业逐渐意识到环境管理对于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意义,如何在保证生产过程环保的同时又不损害其盈利能力,是目前制造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已有研究和实践表明精益制造和绿色制造能对企业的经济、环境效益产生积极影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手段。然而,现有文献和实践案例对这两种手段的分歧和趋同研究较少,难以界定影响程度,形成协同的方法,本研究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集成效应以及协同机制进行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层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机械加工制造系统固有能效属性及其优化创建方法研究(编号:51775392)”等项目的资助下,对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效应、系统扩散和实践方法集成协同如何对制造企业的运营绩效产生影响,以及对产生集成协同机制的影响、驱动因素和集成协同融合程度展开研究,并对其集成协同管理体系、应用路径和评价体系等实现路径进行设计,为促进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撑。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效应对制造企业运营绩效影响分析。提出了基于田口试验设计法、测量精益浪费分析法、“3R”技术的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对固体废物消除绩效的影响程度,证实精益与绿色制造的兼容性和协同作用;提出了精益绿色制造标杆管理模型(LGMB)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对企业绩效集成协同作用的评估方法;通过对15家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对上述方法进行验证。精益绿色制造系统扩散到同行业和供应链对制造企业运营绩效的影响分析。提出了精益绿色制造系统扩散绩效评估框架,建立了基于创新扩散理论(IDT)的扩散三阶段过程对绩效的影响结构假设与平衡计分卡(BSC)四个维度之间的绩效输出关系,并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实施产生影响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实施方法研究。建立了制造企业精益绿色层次结构,提出了基于模糊网络层次分析法(FANP)和模糊复杂比例分析法(Fuzzy-COPRAS)的企业精益和绿色实践对生产过程效率提升和能源优化影响评估方法;构建了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实践方法集成管理框架,对企业现有运营系统进行整合;并通过某汽车企业和基于碳效率的价值流程图应用案例对上述理论与方法进行验证。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协同机制研究。以企业内因——人员为切入点,提出了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解释结构模型(ISM)技术的人员跨部门协同目标评价指数与障碍因素分析方法;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提出了基于决策实验室技术(DEMATEL)方法的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实施的主要驱动因子和影响因素;为有效评价精益绿色系统集成协同融合的程度提出了制造企业精益绿色能力成熟度模型(LGCMM)框架,建立了制造企业精益绿色集成协同(LGS)数学模型,对制造企业精益绿色系统实施水平成熟度进行评估。为研究制造企业精益绿色系统集成协同运行的实现路径,归纳总结出在中国制造企业应用精益绿色制造来实现可持续运营的具体策略和路径,并进一步逻辑推演出具体框架体系。该运行体系从战略、运营、操作三个层面系统结合而成,并包含一系列新的思想、观念和工具来指导制造企业成为精益绿色企业,进一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张璋[8](2020)在《HX水泥上市公司绿色环保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不仅可以有效节约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还有助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因子,实施绿色生态战略,发展生态经济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企业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企业整体战略与发展方式符合生态建设的标准,尤其是企业产品、技术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从当前我国企业绿色战略实施状况来看,在国家与政府大力支持下,诸多企业逐步加大绿色投入力度,在产品与技术等各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但是由于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时间较短在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诸多企业在绿色战略的实施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水泥企业属于高污染企业,水泥的制造需要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源的消耗必然产生一定的废气与废水,同时水泥生产的过程中排放的粉尘也会造成粉尘污染,总而言之水泥企业有着一定的环境污染危害,水泥企业制定绿色发展战略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适应我国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由之路。本文主要以HX水泥公司为例对我国水泥企业绿色环保发展战略进行研究,HX水泥公司国内着名水泥上市公司,在国内外较有知名度,不仅经济实力较强,而且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因此该企业的绿色环保转型研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应用文献研究法,实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HX水泥企业绿色环保战略实施状况展开研究通过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是得出了该企业绿色战略实施状况,重点分析了总体战略、竞争化策略;第二是得出HX水泥公司绿色环保战略实施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政府的支持,环保战略执行不到位、战略产业链不完善、战略创新不足;第三是针对该企业绿色发展战略实施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应性的解决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策略:一是紧跟政府政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二是提高环保战略的执行力度;三是加强老厂改造,完善产业链;四是提升创新力度,包括技术创新以及管理创新两个方面。在研究中使用的数据大部分属于企业内部资料,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HX水泥公司绿色发展战略的完善与推广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也能够为同行业企业绿色环保发展战略的制定与落实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我国水泥企业绿色环保、长期可持续发展。
王海芳,祖楠楠,张笑愚[9](2020)在《绿色IS战略、绿色动态能力和融资绩效关系研究——一个理论框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金融机构投资意愿逐步绿色化,对环境存在负面影响的企业可能会陷入融资困境。要想解决这一难题,根本途径还是从企业自身绿色化入手。本文从企业的绿色发展视角出发,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绿色IS战略、绿色动态能力对企业融资绩效的影响。最后,探讨了绿色动态能力在绿色IS战略和企业融资绩效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构建起绿色IS战略对企业融资绩效作用机制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总结与展望。
吕斐斐,朱丽娜,高皓,贺小刚[10](2020)在《“领头羊”效应?家族企业行业地位与绿色战略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绿色发展理念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诉求,也是我国政府目前关注的战略重点,而家族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色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是影响全国绿色改革成效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探讨了家族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与其绿色战略之间的关系,并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与社会关系网络理论检验了家族企业第二代的继承意愿与企业关系网络在行业地位与绿色战略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首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家族企业在制定绿色战略的决策过程中具有"领头羊"效应,为了满足利益相关者如政府、消费者、媒体等对其绿色生产的高期待,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更加愿意采取绿色战略。其次,第二代的高度继承意愿会增强家族行业领先地位对绿色战略选择的正向影响,即有潜在继承者的家族企业具有长期导向会更倾向于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而选择绿色战略以积累长期声誉资产。另外,处于弱企业关系网络地位的家族企业更能发挥其在绿色创新中的行业领先优势,其中的重要逻辑便是弱企业关系网络增加企业关系网络中绿色创新合作的灵活性以及有效信息交换。
二、绿色战略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绿色战略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知识图谱的绿色战略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
(一)数据来源 |
(二)研究方法设计 |
二、绿色战略研究基本情况 |
(一)发文数量的年度走势 |
(二)研究基金资助机构情况 |
(三)发文作者及其团队情况 |
(四)发文期刊分析 |
(五)发文学科分析 |
三、研究热点及演化 |
(一)关键词共现分析 |
(二)研究演进趋势 |
(三)突发文献分析 |
1. 企业领导者环境意识的重要影响 |
2. 通过实证研究探索绿色战略的作用机制 |
3. 创新仍是企业绿色战略研究的重点方向 |
4. 绿色化与精益制造思想的融合是当下研究的热门话题 |
四、研究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
(一)研究结论 |
1. 绿色战略研究呈现六大聚类特点 |
2. 绿色战略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
(二)未来研究方向 |
(2)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问题及研究内容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绿色供应链相关研究 |
2.1.1 绿色供应链的发展 |
2.1.2 绿色供应链特征 |
2.1.3 绿色供应链研究现状 |
2.1.4 文献评述 |
2.2 价值共创相关研究 |
2.2.1 价值共创概念 |
2.2.2 价值共创模型 |
2.2.3 价值共创行为 |
2.2.4 文献评述 |
2.3 价值共创模型相关研究 |
2.3.1 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及测量模型 |
2.3.2 消费者参与共创模型研究 |
2.3.3 企业联盟实现共创模型研究 |
2.3.4 文献评述 |
2.4 相关理论 |
2.4.1 价值共创理论 |
2.4.2 资源基础理论 |
2.4.3 制度理论 |
2.4.4 文献评述 |
2.5 本章小结 |
3 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原理分析 |
3.1 供应链价值共创的概念和内涵 |
3.1.1 供应链价值共创分析 |
3.1.2 供应链价值共创的内涵 |
3.2 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的概念与内涵 |
3.2.1 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的概念 |
3.2.2 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的内涵 |
3.2.3 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的特征 |
3.3 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的模式 |
3.3.1 供应商参与型价值共创 |
3.3.2 零售商参与型价值共创 |
3.3.3 同行业者参与型价值共创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双角色参与价值共创机制 |
4.1 建模思路 |
4.2 初始模型及问题假设 |
4.3 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价值共创 |
4.3.1 价值共创后的利润函数 |
4.3.2 求解可行域 |
4.3.3 求解极值点 |
4.4 核心企业与同行业制造商价值共创 |
4.4.1 价值共创后的利润函数 |
4.4.2 求解可行域 |
4.4.3 求解极值点 |
4.5 核心企业与零售商进行价值共创 |
4.5.1 价值共创后的利润函数 |
4.5.2 求解可行域 |
4.5.3 求解极值点 |
4.6 数值分析 |
4.6.1 背景描述 |
4.6.2 数据收集 |
4.6.3 分析与讨论 |
4.7 本章小结 |
5 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多角色参与价值共创机制 |
5.1 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及零售商的价值共创 |
5.1.1 利润函数极值的存在性 |
5.1.2 极值点 |
5.2 核心企业与供应商及同行业制造商的价值共创 |
5.2.1 利润函数极值的存在性 |
5.2.2 极值点 |
5.3 核心企业与同行业制造商及零售商的价值共创 |
5.3.1 利润函数极值的存在性 |
5.3.2 极值点 |
5.4 数值分析 |
5.4.1 计算结果 |
5.4.2 分析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6 基于绿色供应链的价值共创机制有效性分析 |
6.1 概念模型 |
6.2 研究假设 |
6.2.1 绿色战略对价值共创机制的影响 |
6.2.2 价值共创机制对核心制造商绩效的影响 |
6.2.3 外部环境压力的调节作用 |
6.2.4 内部环境支持的调节作用 |
6.3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6.3.1 问卷设计 |
6.3.2 数据收集 |
6.4 数据分析 |
6.4.1 常用方法偏差检验 |
6.4.2 KMO检验 |
6.4.3 因子分析 |
6.4.4 假设检验 |
6.5 结果分析 |
6.5.1 绿色战略对价值共创机制的影响 |
6.5.2 价值共创机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
6.5.3 调节变量及控制变量的影响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和展望 |
7.1 研究结论及启示 |
7.1.1 主要结论 |
7.1.2 管理启示 |
7.2 研究展望 |
附录A |
参考文献 |
索引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外部绿色压力、环境承诺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绿色创新与绿色创新战略 |
2.2 利益相关者压力与绿色创新战略 |
2.3 环境承诺与绿色创新战略 |
2.4 资源基础观下的绿色创新战略 |
第3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
3.1 研究假设 |
3.1.1 外部绿色压力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战略 |
3.1.2 外部绿色压力与环境承诺 |
3.1.3 环境承诺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战略 |
3.1.4 环境承诺的中介作用 |
3.1.5 未被吸收的组织冗余的调节作用 |
3.1.6 被吸收的组织冗余的调节作用 |
3.2 概念模型 |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样本分析 |
4.1 变量测量 |
4.2 数据与样本 |
第5章 实证结果分析 |
5.1 问卷信效度分析 |
5.1.1 信度分析 |
5.1.2 效度分析 |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5.2.2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5.3 假设检验 |
5.3.1 直接效应检验 |
5.3.2 中介效应检验 |
5.3.3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管理启示 |
6.3 研究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制造企业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剖析与绩效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
1.2.2 研究范围界定和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概念界定 |
2.1 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 |
2.1.1 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内涵 |
2.1.2 行为/技术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相关研究及概念界定 |
2.1.3 社会-技术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行为/技术类实践关系 |
2.1.4 研究述评 |
2.2 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 |
2.2.1 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 |
2.2.2 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的驱动因素 |
2.2.3 研究述评 |
2.3 绿色供应链中的价值创造 |
2.3.1 绿色供应链中的价值创造过程 |
2.3.2 绿色供应链中合作下的价值创造和协调机制 |
2.3.3 研究述评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行为/技术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对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 |
3.1 问题描述与理论模型 |
3.2 研究假设 |
3.2.1 行为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绩效 |
3.2.2 技术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绩效 |
3.2.3 行为类、技术类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与绩效提升之间的关系 |
3.3 研究方法 |
3.3.1 问卷设计过程 |
3.3.2 问卷题项选择 |
3.3.3 数据收集 |
3.3.4 结构方程模型测试 |
3.3.5 无应答偏差和同源性方差检验 |
3.4 研究结果 |
3.4.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
3.4.2 假设检验结果 |
3.4.3 Post hoc测试 |
3.4.4 研究结果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与绩效:战略导向驱动与战略伙伴关系实践 |
4.1 问题描述与理论模型 |
4.2 研究假设 |
4.2.1 企业绿色战略导向与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 |
4.2.2 绿色供应商管理关系管理实践之间的关系 |
4.2.3 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与经济和环境绩效的关系 |
4.2.4 绿色供应商关系管理实践的中介效应 |
4.3 研究方法 |
4.3.1 问卷题项选择 |
4.3.2 无应答偏差和同源性方差检验 |
4.3.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4 聚类分析 |
4.4 研究结果 |
4.4.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
4.4.2 回归分析结果 |
4.4.3 Post hoc测试 |
4.4.4 假设检验结果及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客户生产过程节能减排的生态设计价值创造模型研究 |
5.1 问题描述 |
5.2 生态设计博弈模型 |
5.2.1 决策顺序 |
5.2.2 模型符号和基本假设 |
5.2.3 模型建立 |
5.3 模型求解与分析 |
5.3.1 模型求解结果 |
5.3.2 数值分析 |
5.3.3 模型启示 |
5.4 实例介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6.1.1 主要研究结论 |
6.1.2 政策及管理建议 |
6.1.3 主要创新点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6.2.1 研究局限 |
6.2.2 未来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和绩效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7)制造企业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效应及协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精益和绿色制造集成协同及兼容性研究现状 |
1.2.2 精益和绿色制造集成协同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现状 |
1.2.3 精益和绿色制造集成协同实证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效应研究 |
2.1 精益绿色制造技术集成协同对废弃物减少绩效的影响 |
2.1.1 精益绿色制造技术集成绩效相关分析与假设 |
2.1.2 试验方法 |
2.1.3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 |
2.1.4 试验结论 |
2.2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协同实施对组织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2.2.1 问题的提出 |
2.2.2 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 |
2.2.3 实证分析与结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扩散效应研究 |
3.1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扩散对组织绩效作用机制的理论框架构建 |
3.1.1 模型假设的理论基础 |
3.1.2 理论假设和框架模型 |
3.2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扩散对组织绩效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
3.2.1 量表变量设计和数据收集整理 |
3.2.2 实证方法的选取 |
3.2.3 假设检验分析与结论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实施方法研究 |
4.1 制造企业精益绿色实践方法评价与集成 |
4.1.1 精益绿色实践方法多目标评价体系 |
4.1.2 精益绿色实践方法集成 |
4.2 精益绿色实践方法集成应用案例研究 |
4.2.1 精益绿色实践方法集成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案例 |
4.2.2 精益绿色实践方法基于碳效率指标的价值流程图应用案例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协同机制研究 |
5.1 基于内部人员跨部门整合的精益绿色制造协同机制 |
5.1.1 问题的提出 |
5.1.2 内部人员横向整合构建跨部门精益绿色共同目标 |
5.1.3 内部人员纵向整合识别精益绿色实践实施障碍 |
5.2 基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精益绿色制造协同机制 |
5.2.1 利益相关者角度的驱动因素分析 |
5.2.2 利益相关者角度的驱动因素评价 |
5.3 制造企业精益绿色系统制造集成协同模型 |
5.3.1 精益绿色协同模型概念框架 |
5.3.2 精益绿色协同模型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协同运行设计 |
6.1 精益绿色集成协同管控战略方法 |
6.2 精益绿色集成协同在运营层面的运行 |
6.2.1 全局精益绿色 |
6.2.2 精益绿色集成协同核心要素 |
6.3 精益绿色集成协同在操作层面的运行 |
6.4 精益绿色制造系统评价方法研究 |
6.5 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案例分析 |
6.5.1 公司运营层面的策划 |
6.5.2 公司制造车间操作层面实施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8)HX水泥上市公司绿色环保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研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企业战略 |
2.1.2 绿色环保战略 |
2.2 相关理论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2 生态工业理论 |
2.2.3 绿色制造理论 |
2.3 分析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3.HX水泥公司绿色环保战略SWOT分析 |
3.1 公司简介 |
3.2 HX水泥公司战略现状 |
3.2.1 企业总体战略 |
3.2.2 企业竞争战略 |
3.2.3 企业绿色环保战略 |
3.2.4 企业竞争战略与绿色环保战略关系 |
3.3 HX水泥公司绿色环保发展战略SWOT分析 |
3.3.1 优势 |
3.3.2 劣势 |
3.3.3 机遇 |
3.3.4 挑战 |
3.4 本章小结 |
4.HX企业绿色环保战略存在问题 |
4.1 缺乏政府支持 |
4.2 环保战略执行不到位 |
4.3 绿色产业链不完善 |
4.4 创新能力有限,绿色环保战略实施保障不足 |
4.5 本章小结 |
5.HX水泥公司绿色环保战略实施策略 |
5.1 紧跟政府政策,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
5.2 提高环保战略执行力度 |
5.3 加强老厂改造完善产业链 |
5.3.1 加强老厂改造、合理布局生产线 |
5.3.2 积极完善产业链 |
5.4 加大创新力度 |
5.4.1 加强科技创新 |
5.4.2 提升管理创新力度 |
5.5 本章小结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领头羊”效应?家族企业行业地位与绿色战略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文献与假设提出 |
1、家族企业行业地位与绿色战略 |
2、调节效应:二代继承意愿与企业关系网络 |
(1)家族二代继承意愿的调节效应 |
(2)企业关系网络的调节效应 |
样本来源与数据说明 |
1、样本选取 |
2、研究变量 |
3、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模型与实证结果 |
1、模型设定 |
2、检验结果分析 |
(1)企业行业地位与绿色战略 |
(2)调节效应的分析 |
3、稳健性检验 |
(1)敏感性分析 |
(2)调节效应的分样本检验 |
研究讨论 |
1、研究结论 |
2、理论意义 |
3、实践意义 |
4、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
四、绿色战略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知识图谱的绿色战略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J]. 袁宝龙,冼均连,李敬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2]绿色供应链价值共创机制研究[D]. 李根柱.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绿色卢旺达:历程、动因与经验[J]. 李强,吴汉汶. 区域与全球发展, 2021(04)
- [4]特色农产品企业绿色战略绩效评价[D]. 李晓娜.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5]外部绿色压力、环境承诺与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战略[D]. 穆耀. 山东大学, 2021(02)
- [6]制造企业主动性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剖析与绩效提升[D]. 刘军军.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7]制造企业精益绿色制造系统集成效应及协同机制研究[D]. 朱小勇.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8]HX水泥上市公司绿色环保战略研究[D]. 张璋.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9]绿色IS战略、绿色动态能力和融资绩效关系研究——一个理论框架[J]. 王海芳,祖楠楠,张笑愚.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4)
- [10]“领头羊”效应?家族企业行业地位与绿色战略的关系研究[J]. 吕斐斐,朱丽娜,高皓,贺小刚. 管理评论,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