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灭鼠剂对小家鼠的耐药性及疗效比较

抗凝灭鼠剂对小家鼠的耐药性及疗效比较

一、抗凝血灭鼠剂对家栖鼠的抗药性和药效比较(论文文献综述)

谭宇尘[1](2019)在《高原鼢鼠对抗凝血杀鼠剂的抗性研究》文中提出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分布于青藏高原的优势鼠种,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干扰及气候因素等影响下,局部地方种群密度高、数量大,危害突出。药物防治是现行控制高原鼢鼠的重要措施之一,如何避免由于杀鼠剂的长期使用导致的抗性种群发生等问题,建立有效的高原鼢鼠抗药性检测手段和方法,适时科学评估其抗药性的发生情况,对优化高原鼢鼠防控策略,合理治理高原鼢鼠抗性种群,维护草地生态系统平衡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综述啮齿动物抗药性产生的原因、行为、遗传等方面抗性产生的方式等基础上,测定了祁连山东缘高原鼢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的敏感性与适口性水平,检测了青藏高原东缘8个地区高原鼢鼠VKORC1和CYP3A2基因外显子的核苷酸变异情况,测序鉴别其基因型,对比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和裸鼹鼠(Heterocephalus glaber)氨基酸序列并结合已知突变分析其抗药性。获得以下主要结论:1.连续喂食1、3、5、和7 d 0.0005%的溴敌隆毒饵后,高原鼢鼠毒饵取食量有下降趋势,不同性别高原鼢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无显着性差异(t=―1.232,P=0.329),其半致死喂食期(LFP50)和99%致死喂食期(LFP99)的估计值分别为0.492 d和11.897 d;高原鼢鼠取食毒饵后,死亡高峰期出现在第69 d。0.0005%溴敌隆对高原鼢鼠的首遇适口性为0.66,再遇适口性为0.77,均达到良好摄食系数,实验室校正灭鼠率均达100%。溴敌隆对祁连山东缘地区高原鼢鼠的毒效高、适口性好,所检测的高原鼢鼠岱乾种群无抗性发生。2.对青藏高原东缘8个地区高原鼢鼠VKORC1基因三个外显子的核苷酸变异情况检测发现:1129只高原鼢鼠个体中,有276只个体的VKORC1氨基酸序列与其野生型有差异。地理分布上,有5个种群的VKORC1基因检测出了所有基因型突变,共界定了4个基因型。高原鼢鼠VKORC1氨基酸存在4个错义突变位点,其中在4个高原鼢鼠种群中检测到了与抗药性相关的基因型氨基酸突变Phe63Cys。对比褐家鼠氨基酸序列,发现高原鼢鼠VKORC1氨基酸序列有18个错义突变位点。本研究初步检测了4个种群存有抗性,抗性个体(62)占所测样本的5.5%(n=1129),说明高原鼢鼠局部地区种群已出现抗性个体但尚未形成抗性种群。3.对青藏高原东缘8个地区高原鼢鼠CYP3A2基因进行两个外显子的核苷酸变异情况检测发现,870只高原鼢鼠个体中,有381只个体的CYP3A2氨基酸序列与其野生型有差异。地理分布上,所有地理种群的CYP3A2基因均检测出了突变,共界定了6个基因型,高原鼢鼠CYP3A2种内存在8个氨基酸错义突变位点,对比褐家鼠氨基酸序列,发现高原鼢鼠CYP3A2基因序列有11个错义突变位点,表明CYP3A2基因介导的细胞色素还原氧化酶的改变使高原鼢鼠对抗凝血剂类药物有不同的代谢程度,可作为进一步验证抗性情况的候选标记。

褚敏捷,王蕾,李晓璇,黄玲玲,王晓慧,桑灵丽,章士军,陶长余,陈郁,王智泉[2](2018)在《家栖鼠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亚单位1 VKORC1基因启动子及第二外显子序列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不同家栖鼠VKORC1基因片段大小是否存在差异,分析不同家栖鼠VKORC1基因启动子及第二外显子序列是否存在差异及与抗药性的关联。方法对捕自南通市3个区的家栖鼠提取尾组织DNA,采用sanger测序法对VKORC1基因启动子及第二外显子进行序列分析,通过SPSS 16. 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黄胸鼠与褐家鼠的VKORC1基因片段大小存在差异。黄胸鼠VKORC1基因启动子序列共存在6处缺失突变和1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黄胸鼠第二外显子第90位氨基酸存在一个错义突变,3只抗药鼠均发生该错义突变,6只敏感鼠有3只发生了该错义突变。结论本研究发现VKORC1基因第二外显子第90位氨基酸的错义突变可能与鼠抗药性密切相关,有望为探讨家栖鼠发生抗药的分子机制奠定一定的基础。

胡秋波,吴太平,蒋洪[3](2014)在《黄胸鼠生态及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黄胸鼠是我国主要的家栖鼠,已经适应了现代城市环境,借助交通工具快速扩散,比褐家鼠更容易发生抗药性,防治难度大。对黄胸鼠的分布区系、习性、取食毒饵行为、防治、抗药性等领域的研究做了综述,以期为黄胸鼠的防治和研究提供参考。

王伟[4](2013)在《城镇家栖鼠可持续性控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鼠害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性问题,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3种家栖鼠是城市主要害鼠。城市具有适宜家栖鼠生存的条件,尤其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家栖鼠可持续性控制越发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城镇家栖鼠综合防治是可持续控制策略的核心组成部分,该文对城镇鼠类调查、启动阈值确定、干预、评价等步骤进行阐述,并对比部分国家(地区)登记使用的杀鼠剂,同时探讨诸如标准和法规、综合监测、风险评估、抗药性问题和健康教育与社区参与对于持续长久地城市鼠害控制的作用与意义。

冉会来,张俊玲,王兰萍[5](2012)在《家栖鼠毒饵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家栖鼠与我们的生活过于紧密,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巨大。因此,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家栖鼠进行防治是必要的。目前,毒饵防治是家栖鼠防治的主要手段。笔者主要对我国灭鼠毒饵的农药登记情况和专利登记情况、灭鼠毒饵基饵、引诱剂以及家栖鼠不育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从而为更好地进行鼠害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李欢[6](2010)在《两种新型抗凝血杀鼠剂的合成与药效研究》文中指出抗凝血灭鼠剂是一类适口性好、高效、安全的灭鼠剂,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我国农牧区和城市灭鼠。第二代抗凝血型杀鼠剂是目前主要使用的化学灭鼠剂,尽管与第一代杀鼠剂相比灭具有安全性高,用量少的特点,但其灭鼠速度还是很慢,死鼠高峰一般在第七天左右,,鼠不死在明处,容易产生尸臭污染环境。因此,对第二代抗凝血型杀鼠剂的改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4-羟基香豆素为母体,在其基础上引入急性杀鼠基团氟乙氧基的以增强其急性毒力,避免污染环境。首先,以2-氯乙醇为原料,合成了1,2-氟溴乙烷。以4-溴苯胺,肉桂酸等为原料,合成了4-溴联苯、肉桂酰氯、4-溴-4’-肉桂酰基联苯等中间体,并利用上述中间体,以不同的合成路线合成了急性毒力不同的两种抗凝血杀鼠剂A和B,并且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其次,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及其它的理化性质对肉桂酰氯,4-溴联苯,4-溴-4’-肉桂酰基联苯,3-[3-(4-溴联苯基)苯甲酰基-1-苯基乙基]-4-羟基-2H-1-苯并吡喃-2-酮,杀鼠剂A和B等进行了表征,并且对各中间体的合成路线进行比较,论证和实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通过红外光谱,熔点测定法及其它理化性质,对目标产物A和B进行了表征,证明合成了目标产物新型抗凝血杀鼠剂A和B。最后,测定了新型含氟4-羟基香豆素类抗凝血杀鼠剂A的急性口服毒性LD50=2.15mg/kg,摄食系数为0.87;新型含氟4-羟基香豆素类抗凝血杀鼠剂B的急性口服毒性LD50=5.33mg/kg,摄食系数为0.76,试验表明所合成两种化合物是良好的杀鼠剂,且含氟基团越多抗凝血杀鼠剂的急性毒性越强。

田俊华,吴太平,包继永,周良才[7](2010)在《6种常用灭鼠剂对黄胸鼠药效测试》文中认为目的测试6种武汉常见市售灭鼠剂对黄胸鼠药效。方法在实验室做无选择摄食实验,测试6种灭鼠剂对黄胸鼠的药效。结果3号灭鼠剂毒杀率最高为80%,其次为5号和6号毒杀率为70%;4号灭鼠剂毒杀率为60%,1号和2号灭鼠剂毒杀率最低,为10%(表2)。1号和2号与4号鼠药对黄胸鼠的杀灭率有显着差异(P<0.05),与3号、5号和6号鼠药有极显着差异(P<0.01)。结论在以黄胸鼠为主的地点灭鼠可以选用3、4、5、6号灭鼠剂或增加灭鼠剂在现场存留时间。

王谷生,岳木生,谭梁飞,张令要,张继坤,王卫东,宁振兴[8](2008)在《湖北省蕲春县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蕲春县应用抗凝血灭鼠剂以来,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抗药性试验。结果在湖北省蕲春县分别于1990年、1995年、2000年、2002年、2005年和2007年进行6次褐家鼠抗药性监测,共208只测试鼠,仅有3次各有1只存活,且后4次监测的试鼠无论雌雄、最低和最高平均致死剂量,都明显低于1995年以前的水平,但平均致死天数较1990年首次监测时有所延长。结论蕲春县在使用抗凝血灭鼠剂灭鼠23年后,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仍高度敏感,对抗凝血药物的耐受能力均低于黄胸鼠和小家鼠,可以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杀灭褐家鼠。

孙成杰[9](2008)在《长春市城区家栖鼠种群分布及抗药性调查》文中研究指明家栖鼠作为病媒生物的一类,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多种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如何开展科学灭鼠,把鼠密度控制在无以为害的程度,是公共卫生方面需要解答的一个问题。掌握家栖鼠的种群分布(鼠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及不同鼠种对灭鼠药物的抗药性情况,对本地鼠害防制工作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为进一步掌握长春市城区居民区、特殊行业、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家栖鼠种群构成及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褐家鼠对溴鼠灵的抗药性)情况,分析和充实长春市病媒生物资料,在日常的灭鼠工作中有针对性的选用灭鼠药物,提高城市灭鼠工作质量,预防和控制鼠传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以及合理制定病媒生物防制方案,开展科学灭鼠提供依据。以夹夜法进行家栖鼠的种群分布调查(居民区、特殊行业、城中村的鼠密度及鼠种调查);抗药性调查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检测褐家鼠对溴鼠灵的抗药性。本次家栖鼠种群分布调查共捕鼠129只,其中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112只占86.82%,小家鼠(Mus musculus)7只占5.43%,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10只占7.75%,褐家鼠为优势种。经对24只褐家鼠进行抗药性监测,摄食0.005%溴鼠灵毒饵6天,食毒期内全部死亡。经出血情况观察,符合抗凝血灭鼠剂毒杀症状。按褐家鼠抗药性检验(评价)标准,其对第二代抗凝血剂溴鼠灵,没有产生抗药性个体。调查结果表明长春市城区家栖鼠以褐家鼠为主,城中村和居民区的鼠密度比特殊行业高,是下一步鼠害防制的重点地区。长春市城区可继续使用溴鼠灵灭鼠剂防治鼠害,同时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科学合理开展灭鼠活动。

易建荣,林立丰,段金花,吴军,蔡松武,邹钦,张贤昌,阴伟雄,卢文成,陈文胜[10](2006)在《广东省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广东省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经对广东省5市所捕捉的769只褐家鼠、303只黄胸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1.69%和12.21%,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0.36和131.96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黄胸鼠和褐家鼠均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产生抗药性个体。结论以黄胸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而以褐家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同时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二、抗凝血灭鼠剂对家栖鼠的抗药性和药效比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凝血灭鼠剂对家栖鼠的抗药性和药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原鼢鼠对抗凝血杀鼠剂的抗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啮齿动物抗药性的研究现状
    1.3 啮齿动物抗性产生的原因
        1.3.1 啮齿动物行为水平抗性
        1.3.2 啮齿动物生理生化水平抗性
        1.3.3 啮齿动物分子水平抗性
        1.3.4 啮齿动物肠道微生物水平抗性
    1.4 啮齿动物抗药性发生的检测现状
    1.5 未来啮齿动物抗药性的研究方向
        1.5.1 RNA片段分光光度法测定啮齿动物抗性
        1.5.2 RT-PCR分析啮齿动物抗性
    1.6 啮齿动物抗药性研究展望
    1.7 研究目的
第二章 祁连山东缘高原鼢鼠对溴敌隆的敏感性与适口性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调查区自然概况
        2.2.2 药物来源与配制
        2.2.3 试验动物
        2.2.4 试验方法
        2.2.4.1 适口性试验
        2.2.4.2 敏感性试验
        2.2.5 结果计算
        2.2.6 数据处理
    2.3 结果
        2.3.1 对0.0005%溴敌隆毒饵适口性试验毒饵烘干修正系数
        2.3.2 对0.0005%溴敌隆毒饵适口性试验摄食系数
        2.3.3 对0.0005%溴敌隆毒饵适口性评价
        2.3.4 不同食毒期对溴敌隆的敏感性分析
        2.3.5 不同食毒期与对应死亡时间的关系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VKORC基因的抗凝血剂类药物抗药性评估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高原鼢鼠样本采集
        3.2.2 引物设计试验方法
        3.2.2.1 引物设计
        3.2.2.2 PCR扩增产物处理及基因型分析
        3.2.3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VKORC1 基因外显子扩增
        3.3.2 VKORC1 基因外显子多态性SNP分析
        3.3.3 VKORC1 氨基酸序列及抗药性检测
    3.4 讨论
        3.4.1 VKORC1 Phe63Cys基因型的突变影响抗药性
        3.4.2 VKORC1 其他基因型的突变影响抗药性
        3.4.3 抗药性分子检测及其治理
    3.5 小结
第四章 基于细胞色素CYP3A2 基因型的抗药性评估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高原鼢鼠样本采集
        4.2.2 引物设计试验方法
        4.2.2.1 引物设计
        4.2.2.2 PCR扩增产物处理及基因型分析
        4.2.2.3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CYP3A2 基因外显子扩增
        4.3.2 CYP3A2 基因外显子多态性SNP分析
        4.3.3 CYP3A2 氨基酸序列及抗药性检测
    4.4 讨论
        4.4.1 CYP3A2基因型的突变影响抗药性
        4.4.2 细胞色素P450 其它基因型的突变影响抗药性
        4.4.3 抗药性分子检测及其治理
    4.5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2)家栖鼠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亚单位1 VKORC1基因启动子及第二外显子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鼠
    1.2 实验鼠筛选
    1.3 VKORC1基因启动子及第二外显子基因序列分析
        1.3.1 DNA提取
        1.3.2 引物设计与合成
        1.3.3 PCR扩增及sanger测序
        1.3.4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鼠种VKORC1基因片段大小分析
    2.2 不同鼠种VKORC1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
    2.3 不同鼠种VKORC1基因第二外显子第68及90位氨基酸编码分析
    2.4 进化树分析
3 讨论

(3)黄胸鼠生态及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胸鼠区系分布调查
2 黄胸鼠在城区生境调查
3 黄胸鼠生物学习性研究
4 黄胸鼠取食行为研究
5 杀鼠剂对黄胸鼠的毒力及灭效研究
6 黄胸鼠抗药性发生监测
7 结语

(5)家栖鼠毒饵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家栖鼠的毒饵防治研究进展
    1.1 灭鼠毒饵农药登记情况 (表1)
    1.2 灭鼠毒饵专利情况
        1.2.1 新型鼠药的开发
        1.2.2 诱鼠剂的开发
    1.3 灭鼠毒饵引诱性和适口性的研究情况
        1.3.1 第一代和第二代抗凝血类灭鼠剂比较
        1.3.2 灭鼠毒饵基饵的选择
        1.3.3 灭鼠毒饵引诱剂的研究
        1.3.4 灭鼠毒饵其他物质
2 家栖鼠毒饵防治中不育剂的应用
3 展望

(6)两种新型抗凝血杀鼠剂的合成与药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杀鼠剂的发展概述
    1.2 急性杀鼠剂和抗凝血杀鼠剂
        1.2.1 急性灭鼠剂
        1.2.2 抗凝血杀鼠剂
    1.3 课题意义
    1.4 新型抗凝血杀鼠剂的结构设计
        1.4.1 新型抗凝血杀鼠剂的结构设计思路
        1.4.2 结构设计的可行性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化学试剂
        2.1.2 主要化学试剂的化学性质
    2.2 主要实验和测试用仪器
    2.3 合成路线
        2.3.1 1,2-氟溴乙烷的合成路线
        2.3.2 4-溴联苯的合成路线
        2.3.3 肉桂酰氯的合成路线
        2.3.4 4-溴-4’-肉桂酰基联苯的合成路线
        2.3.5 3-[3-(4-溴联苯基)苯甲酰基-1-苯基乙基]-4-羟基-2H-1-苯并吡喃-2-酮的合成路线
        2.3.6 新型含氟4-羟基香豆素类抗凝血杀鼠剂A的合成路线
        2.3.7 新型含氟4-羟基香豆素类抗凝血杀鼠剂B的合成路线
    2.4 实验步骤
        2.4.1 1,2-氟溴乙烷的合成
        2.4.2 4-溴联苯的合成
        2.4.3 肉桂酰氯的合成
        2.4.4 4-溴-4’-肉桂酰基联苯的合成
        2.4.5 3-[3-(4-溴联苯基)苯甲酰基-1-苯基乙基]-4-羟基-2H-1-苯并吡喃-2-酮的合成
        2.4.6 3-(4-羟基-2H-1-苯并吡喃-2-酮基)-3-苯基-1-(对溴联苯基)-1-丙醇(M)的合成
        2.4.7 新型抗凝血杀鼠剂3-[3-(4-溴联苯基)-3-氟乙氧基-1-苯基丙基]-4-氟乙氧基-2H-1-苯并吡喃-2-酮(A)的合成
        2.4.8 3-[3-(4-溴联苯基)苯甲酰基-1-苯基乙基]-4-氟乙酰氧基-2H-1-苯并吡喃-2-酮(N)的合成
        2.4.9 含氟4-羟基香豆素类抗凝血杀鼠剂化合物3-[3-(4-溴联苯)-3-氟乙氧基-1-苯基丙基]-4-羟基-2H-1-苯并吡喃-2-酮(B)的合成
    2.5 两种抗凝血杀鼠剂的应用及生效实验
第3章 结果与讨论
    3.1 1,2-氟溴乙烷的合成与表征
        3.1.1 合成2-氟乙醇的路线选择
        3.1.2 1,2-氟溴乙烷的表征
    3.2 4-溴联苯的合成与表征
        3.2.1 4-溴联苯的合成路线
        3.2.2 4-溴联苯的表征
    3.3 肉桂酰氯的合成与表征
        3.3.1 肉桂酰氯的合成中酰氯化试剂的选择
        3.3.2 肉桂酸的红外光谱解析
        3.3.3 肉桂酰氯的红外光谱解析
    3.4 4-溴-4’-肉桂酰基联苯的合成与表征
        3.4.1 4-溴-4’-肉桂酰基联苯合成路线的确定
        3.4.2 4-溴-4’-肉桂酰基联苯的表征
    3.5 3-[3-(4-溴联苯基)苯甲酰基-1-苯基乙基]-4-羟基-2H-1-苯并吡喃-2-酮的合成与表征-
        3.5.1 3-[3-(4-溴联苯基)苯甲酰基-1-苯基乙基]-4-羟基-2H-1-苯并吡喃-2-酮的合成路线的确定
        3.5.2 3-[3-(4-溴联苯基)苯甲酰基-1-苯基乙基]-4-羟基-2H-1-苯并吡喃-2-酮的表征
    3.6 3-(4-羟基-2H-1-苯并吡喃-2-酮基)-3-苯基-1-(对溴联苯基)-1-丙醇(M)的合成与表征
        3.6.1 3-(4-羟基-2H-1-苯并吡喃-2-酮基)-3-苯基-1-(对溴联苯基)-1-丙醇(M)的合成路线的确定
        3.6.2 3-(4-羟基-2h-1-苯并吡喃-2-酮基)-3-苯基-1-(对溴联苯基)-1-丙醇(M)的表征
    3.7 新型抗凝血杀鼠剂3-[3-(4-溴联苯基)-3-氟乙氧基-1-苯基丙基]-4-氟乙氧基-2H-1-苯并吡喃-2-酮(A)的合成与表征
        3.7.1 新型抗凝血杀鼠剂3-[3-(4-溴联苯基)-3-氟乙氧基-1-苯基丙基]-4-氟乙氧基-2H-1-苯并吡喃-2-酮(A)合成路线的确定
        3.7.2 新型抗凝血杀鼠剂A的表征
    3.8 3-[3-(4-溴联苯基)苯甲酰基-1-苯基乙基]-4-氟乙酰氧基-2H-1-苯并吡喃-2-酮(N)的合成与表征
        3.8.1 3-[3-(4-溴联苯基)苯甲酰基-1-苯基乙基]-4-氟乙酰氧基-2H-1-苯并吡喃-2-酮(N)的合成路线的确定
        3.8.2 3-[3-(4-溴联苯基)苯甲酰基-1-苯基乙基]-4-氟乙酰氧基-2H-1-苯并吡喃-2-酮(N)的表征
    3.9 新型抗凝血杀鼠剂3-[3-(4-溴联苯)-3-氟乙氧基-1-苯基丙基]-4-羟基-2H-1-苯并吡喃-2-酮(B)的表征
        3.9.1 新型抗凝血杀鼠剂3-[3-(4-溴联苯)-3-氟乙氧基-1-苯基丙基]-4-羟基-2H-1-苯并吡喃-2-酮(B)的结果讨论
        3.9.2 新型抗凝血杀鼠剂(B)的表征
    3.10 生效试验
        3.10.1 新型抗凝血杀鼠剂A的生效实验
        3.10.2 新型抗凝血杀鼠剂B的生效实验
        3.10.3 两种新型抗凝血杀鼠剂的药效比较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湖北省蕲春县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及毒饵配制
    1.2 试鼠来源
    1.3 试验方法
    1.4 抗药性检验标准
2 结果
    2.1 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敏感性
    2.2 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
    2.3 死亡时间
3 讨论

(9)长春市城区家栖鼠种群分布及抗药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1章 前言
    1.1 家栖鼠种群分布
        1.1.1 几种常见鼠种的生态习性
        1.1.2 家栖鼠种群分布调查
    1.2 灭鼠剂
    1.3 鼠的抗药性
        1.3.1 抗药性发生机制
        1.3.2 抗药性发生情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鼠密度及鼠种构成调查
        2.1.1 鼠密度调查方法
        2.1.2 监测点选择
    2.2 抗药性实验
        2.2.1 药物及试鼠来源
        2.2.2 抗药性试验方法
        2.2.3 抗药性评价标准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鼠密度监测情况
        3.1.1 鼠密度总体情况
    3.2 鼠种构成情况
        3.2.1 鼠种构成总体情况
        3.2.2 不同生境鼠种构成情况
    3.3 鼠抗药性情况
        3.3.1 抗药性发生率
        3.3.2 摄药剂量及个体敏感性
        3.3.3 死亡时间及症状
第4章 讨论
    4.1 鼠密度及鼠种构成分析
        4.1.1 鼠密度分析
        4.1.2 鼠种构成分析
    4.2 鼠抗药性分析
        4.2.1 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发展规律
        4.2.2 家栖鼠抗药性检测方法及标准
        4.2.3 家栖鼠抗药性的治理对策
    4.3 鼠传疾病现状与分析
    4.4 鼠害综合防制对策
        4.4.1 目标管理、加大投入
        4.4.2 做好专业队伍的培训
        4.4.3 防制方法
        4.4.4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4.4.5 搞好宣传发动
        4.4.6 打造精品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0)广东省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来源及配制
    1.2 试鼠来源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综合抗药性发生率
    2.2 各市抗药性发生率
    2.3 发生抗药性的摄药剂量
    2.4 个体敏感性
    2.5 死亡时间及症状
3 讨论

四、抗凝血灭鼠剂对家栖鼠的抗药性和药效比较(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原鼢鼠对抗凝血杀鼠剂的抗性研究[D]. 谭宇尘.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 [2]家栖鼠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复合物亚单位1 VKORC1基因启动子及第二外显子序列分析[J]. 褚敏捷,王蕾,李晓璇,黄玲玲,王晓慧,桑灵丽,章士军,陶长余,陈郁,王智泉.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8(06)
  • [3]黄胸鼠生态及防治研究进展[J]. 胡秋波,吴太平,蒋洪.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4(02)
  • [4]城镇家栖鼠可持续性控制[J]. 王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3(03)
  • [5]家栖鼠毒饵防治研究进展[J]. 冉会来,张俊玲,王兰萍.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2(03)
  • [6]两种新型抗凝血杀鼠剂的合成与药效研究[D]. 李欢. 东北大学, 2010(03)
  • [7]6种常用灭鼠剂对黄胸鼠药效测试[J]. 田俊华,吴太平,包继永,周良才. 医学动物防制, 2010(01)
  • [8]湖北省蕲春县褐家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研究[J]. 王谷生,岳木生,谭梁飞,张令要,张继坤,王卫东,宁振兴.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8(06)
  • [9]长春市城区家栖鼠种群分布及抗药性调查[D]. 孙成杰. 吉林大学, 2008(07)
  • [10]广东省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研究[J]. 易建荣,林立丰,段金花,吴军,蔡松武,邹钦,张贤昌,阴伟雄,卢文成,陈文胜.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6(06)

标签:;  ;  ;  ;  

抗凝灭鼠剂对小家鼠的耐药性及疗效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