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露地辣椒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郭广正[1](2021)在《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对西南露地蔬菜农学和环境效应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西南地区露地蔬菜生产氮肥用量大和养分投入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加上区域性高温多雨和土壤风化淋溶严重等因素,导致蔬菜系统氮肥损失严重和环境代价高。因此,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生命周期评价(LCA)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定量化评价不同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DMPSA)氮肥产品对西南地区大白菜和辣椒生长发育以及农学、环境和经济效应的影响。另一方面,综合评价以减氮配施DMPSA氮肥产品为核心的土壤-作物综合管理理论技术对西南各区域各种类蔬菜生产的农学、环境和经济效应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在叶菜类蔬菜大白菜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农户习惯处理相比,不同减氮配施DMPSA氮肥处理在减少62%的氮肥投入下,未显着影响大白菜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使大白菜总产量、商品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平均提高4.2%~6.7%、9.0%~16.4%和9.6%~11.2%;使平均表观氮盈余、单位产量活性氮损失、温室气体排放、富营养化效应和酸化效应分别显着降低78.1%~78.8%、74.5%~74.9%、73.0%~73.5%、73.3%~73.8%和63.3%~63.9%;同时使平均经济效益和生态系统净经济效益分别显着提高9.36%~16.6%和110%~130%,显着降低单位生态系统净经济效益上的环境代价。在施用添加DMPSA的硝酸铵钙、尿素和硫酸铵处理间对大白菜的生长发育、产量、氮肥效率、环境代价以及生态系统经济效益均无显着差异,在西南地区氮肥减量下施用添加DMPSA的硝酸铵钙、尿素和硫酸铵均有利于实现大白菜可持续生产。(2)在果菜类蔬菜辣椒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减氮配施DMPSA氮肥处理与农户习惯相比减少32%的氮肥用量,对辣椒各部位干物质累积、养分吸收以及产量均无显着影响。与农户习惯相比,不同减氮配施DMPSA氮肥处理菜地表观氮盈余减少54.6%~59.9%,氮肥利用率提高9.30%~13.7%,单位产量活性氮损失、温室气体排放、富营养化效应潜值和酸化效应潜值分别显着降低48.5%~50.5%、45.6%~47.7%、76.6%~79.8%和27.6%~30.4%,辣椒生产生态系统净经济效益提高0.73%~5.86%,单位生态系统净经济效益环境代价潜值显着降低19.6%~52.4%。在本研究中添加DMPSA的硝酸铵钙、尿素和硫酸铵处理对辣椒生产农学、环境和经济效应均无显着差异,均有利于实现西南地区辣椒可持续生产。(3)基于西南不同区域7个试验点5种蔬菜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农户习惯处理相比,采用以减氮配施DMPSA氮肥的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策略能够平均减少50%的氮肥投入,保证蔬菜产量不降低,肥利用率平均提高8.60%~26.3%,菜地平均表观氮盈余减少42.6%~94.4%,单位产量蔬菜生产平均活性氮损失、温室气体排放、富营养化效应潜值和酸化效应潜值分别显着降低51.9%~77.5%、49.7%~75.1%、51.1%~76.9%和32.4%~68.0%,平均总收益和净经济效益分别提高6.58%和12.5%。另外,平均环境破坏成本显着降低64.2%,生态系统净经济效益平均显着提高24.1%,单位生态经济效益上的平均环境代价潜值显着降低63.5%~74.1%。采用该综合管理策略能够提升西南地区蔬菜生产效率、经济效益和降低环境代价,有利于实现蔬菜的可持续生产。综合而言,西南地区露地蔬菜上采用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DMPSA)管理策略能够实现蔬菜增产增效同时显着降低环境代价,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系统经济效益,有利于实现西南地区蔬菜可持续生产。
杨珺,张娟[2](2021)在《辣椒露地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文中提出辣椒在幼苗时期对温度的需求较高,同时对栽培技术也有要求,虽然辣椒的种植过程十分严苛,但是也会出现病虫害的现象,但西藏地区在对辣椒种植的过程中很好地克服了这一点。基于此,本文将对辣椒露地栽培技术及如何防治病虫害进行深入探究。
姜怡帆[3](2020)在《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露地红干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辣椒(Capsicum annuum L.)营养丰富,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之一。露地栽培省工省时、管理方便,是目前辣椒主要的栽培方式之一。辣椒生育期长,需肥量大,在实际生产中,露地辣椒存在严重的化肥偏施问题。合理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偏施化肥会对土壤肥力、作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化肥与生物菌肥联合施用是纠正化肥偏施现象的有效方法。木霉菌是具有良好防病性、促生作用的生防菌,在实际生产中与化肥配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研究以红干椒‘园艺七号’品种为试材进行露地栽培试验,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耕地土壤养分分级标准,针对生产田中磷肥超量施用问题,以实际生产中正常施肥量(P100)为对照,减磷15%(P85)、减磷30%(P70)、不加磷(P0)与正常施肥+木霉菌(TP100)、减磷15%+木霉菌(TP85)、减磷30%+木霉菌(TP70)、不加磷+木霉菌(TP0)为处理进行试验。通过减施磷肥配施木霉菌来提高磷肥利用率,减少磷肥施用量,从而实现露地辣椒提质增产。具体结果如下:1.减施磷肥配施木霉菌对辣椒生长有显着促进作用。木霉菌对植株干物质量提高效果最为显着。2.减施磷肥配施木霉菌可显着提高辣椒产量,TP85处理提高辣椒产量最多。3.减施磷肥配施木霉菌对辣椒果实品质有显着提高作用。磷肥减量会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可溶性糖、辣椒红素含量,但对果型指数没有显着影响。4.减施磷肥配施木霉菌能显着提高辣椒养分积累及肥料利用率。TP85处理较其他处理,参考CK处理辣椒果实磷肥利用率提提高最多,植株全磷积累量最大。综合各方面因素,认为TP85处理在提高辣椒果实品质产量和促进辣椒植株生长方面表现更为优异。
许艺,李红,方宏修,巩雪峰,陈鑫,宋占锋[4](2020)在《四川辣椒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文中认为从四川辣椒栽培面积、地理分布、栽培种类、栽培模式、技术水平以及辣椒加工等方面对四川辣椒产业现状进行了系统阐述,分析了四川辣椒在生产基础设施条件、品种选育、栽培管理技术以及辣椒加工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四川辣椒产业发展的生态优势、消费优势和品牌优势,并以此提出了加大四川辣椒新品种选育和栽培管理技术研发、制定辣椒产业优势区域规划、加强基础设施投入、优化加工体系、建立辣椒科技与产业创新联盟等建议。
董在成,张艳玲,于美荣,苏世奇[5](2020)在《天津市宁河地区加工型露地辣椒密度对比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降低露地辣椒病害的发生,筛选出适合天津市宁河地区栽培的露地辣椒种植密度,特进行密度比较试验。通过对不同栽培密度比较,从园艺学性状和产量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辣椒定植密度4 500株·667 m-2的产量相对较高,且发病率较低,是宁河区露地辣椒适宜的栽培密度,可在宁河区大面积推广。
刘淑梅[6](2019)在《夏秋茬露地辣椒优质高效种植技术》文中研究指明辣椒为一年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通常呈圆锥形或长圆形,未成熟时呈绿色,成熟后变成鲜红色、绿色或紫色,以红色最为常见。辣椒的果实因果皮含有辣椒素而有辣味,能增进食欲。辣椒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一位。辣椒对水分条件要求严格,即不耐旱也不耐涝,喜欢比较干爽的空气条件。辣椒对温度的要求介于番茄和茄子之间。种子发
崔聪聪,王秀芝,张晓梅,孟令强,曲宝茹,李杰[7](2018)在《赤峰市露地辣椒生产情况及经济效益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辣椒是赤峰地区露地蔬菜主栽作物之一,对农民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连续3年对赤峰地区2个露地辣椒主栽地区进行了调研,详细总结了露地辣椒栽培品种、栽培方式及生产投入、经济效益等,并依据生产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产建议,旨在为赤峰地区露地辣椒生产提供参考。
孟奇[8](2018)在《我国辣椒主产区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贵州、湖南等五省问卷调查》文中认为随着高效农业的推进,我国辣椒产业迅速发展,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目前,我国辣椒种植面积仅次于白菜,居蔬菜作物第二位,其产值和效益高于白菜,居蔬菜作物之首。辣椒对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产业兴旺,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发现我国辣椒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生产成本高、生产要素投入不均衡、人工成本占比较大、不同栽培模式及不同组织模式种植辣椒成本收益差距较大等问题。“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实施,对我国辣椒产业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如何扬长避短,增强我国辣椒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其中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解决辣椒的生产成本收益问题,实现降本增效。本文通过收集辣椒生产的相关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别对世界及我国辣椒产量、规模及生产区域分布进行分析。利用市场集中率指标CRn,测算了世界辣椒的生产集中率,评估我国辣椒生产在世界中的地位。根据我国各省辣椒产量指标,选择贵州、湖南等五个辣椒主产省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17年国家特色蔬菜产业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辣椒主产区及其各省辣椒生产成本收益,测算并比较研究了主产区辣椒不同栽培模式、不同组织模式的生产成本收益,并与其他主要农作物品种进行了比较分析。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我国辣椒生产成本和生产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测算了各影响因素对辣椒生产成本收益的影响。通过对我国辣椒生产现状与辣椒主产区生产成本收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人工成本仍是辣椒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肥料的投入在生产成本中比例较大,且化肥与农家肥投入的比重严重失衡;设施栽培辣椒能够“高投入、高产出”,能有效增加农民收益;轮作套种方式种植辣椒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辣椒出售价格是影响农民种植辣椒收益的最主要因素;合作社生产辣椒相比于小农户更能够保证辣椒收益。本文的创新点在于,比较分析了我国辣椒主产区不同栽培模式及不同组织模式下的辣椒生产成本收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对我国辣椒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运用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我国辣椒主产区生产成本和生产收益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机械作业费、人工成本等因素对生产成本有显着影响;组织模式、栽培模式等因素对生产收益有显着影响。
王孝忠[9](2018)在《我国蔬菜生产的环境代价、减排潜力与调控途径 ——以辣椒为例》文中认为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国,我国蔬菜集约化生产系统是全世界高投入高产出的热点系统,环境问题突出,分析我国蔬菜生产系统的环境代价、减排潜力和调控途径对实现我国蔬菜生产绿色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数据整合分析,建立了我国蔬菜生产系统的活性氮排放模型;基于本地化的生命周期评价(LCA)参数和大样本农户调查,定量化了我国辣椒生产的养分资源投入、环境代价与区域间差异;通过区域内不同农户的分组比较定量化了辣椒生产中环境代价的减排潜力;建立了蔬菜生产系统的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技术,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其增产、减排的综合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数据整合分析,建立了我国蔬菜生产系统的活性氮排放模型。我国蔬菜生产系统N2O排放和硝酸盐淋洗损失随施氮量增加呈线性增加,平均排放量分别为3.91 kgN2O-Nha-1和79.1 kg N ha-1,设施蔬菜系统的N20排放和硝酸盐淋洗损失显着高于露地蔬菜系统;N20排放因子和硝酸盐淋洗因子分别为0.69%和14.6%,设施与露地蔬菜系统的N20排放因子基本相同,然而设施蔬菜系统淋洗因子显着低于露地蔬菜系统。2.基于本地化的LCA参数和538个样本的农户调查分析,我国辣椒生产单位面积的活性氮损失、温室气体排放、富营养化效应和酸化效应潜值平均分别为120 kg N ha-1,5656 kg CO2-eq ha-1,48.8 kg PO4-eq ha-1和79.3 kg SO2-eq ha-1;单位产量的活性氮损失、温室气体排放、富营养化效应和酸化效应潜值平均分别为 6.15 kg N t-1,287 C02-eq t-1,2.51 P04-eq f1 和 4.14 kg S02-eq t-1。不同区域间辣椒生产的环境代价差异显着。在单位面积和单位产量上,不同区域环境代价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华南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长江流域>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西南地区>华南地区>长江流域。3.区域内不同农户的分组比较研究表明,农户间辣椒生产的环境代价差异很大。在西南地区露地辣椒生产中,与全部农户平均相比,高产高效(氮肥)组农户的单位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富营养化效应潜值和酸化效应潜值分别低37.3%、34.4%和33.9%,同时产量高35.0%;在长江流域设施辣椒生产中,与全部农户平均相比,产量前25%的农户组在实现产量提高26.6%的同时,单位产量温室气体、酸化效应潜值和富营养化效应潜值分别低23.9%,25.1%,和25.7%。两个区域的分组分析都表明,通过综合的养分和作物管理优化,最好的农户管理措施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4.以长江流域设施辣椒生产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化土壤管理、优化群体设计、优化养分管理等措施,设计了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ISSM)技术体系,并进行了连续两年的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户习惯相比,ISSM系统在降低54.5%的氮肥投入下,辣椒产量显着提高16.3%,单位产量活性氮损失、温室气体、酸化效应潜值和富营养化效应潜值分别降低了 59.5%、37.5%、51.2%和 59.1%。
李文才,韩明兰,董佩雄[10](2018)在《积石山县露地辣椒栽培技术》文中指出辣椒是忌低温,喜高温多湿气候的植物。因为辣椒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且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用的调料,加之我国农业结构的改变,使得辣椒市场的需求量逐渐增大。露地辣椒种植是辣椒的一种栽培技术,从辣椒的选地整地、育苗定植、播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积石山县露地辣椒的栽培技术。
二、露地辣椒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露地辣椒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对西南露地蔬菜农学和环境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西南地区蔬菜生产现状与问题 |
1.1.1 西南地区蔬菜生产现状 |
1.1.2 西南地区蔬菜生产问题 |
1.2 蔬菜氮肥管理 |
1.2.1 优化氮肥用量 |
1.2.2 硝化抑制剂 |
1.2.3 集成产品和知识的土壤-作物综合管理(IKPS) |
1.3 硝化抑制剂DMPSA |
1.3.1 DMPSA概述 |
1.3.2 DMPSA对作物农学效应的影响 |
1.3.3 DMPSA对作物环境效应的影响 |
1.4 环境效应评价 |
1.4.1 生命周期评价(LCA) |
1.4.2 蔬菜上LCA研究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2.2 研究内容 |
2.2.1 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对不同类型蔬菜(叶菜类和果菜类)的农学、环境和经济效应评价 |
2.2.2 以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为核心的土壤-作物综合管理对西南地区蔬菜的农学、环境和经济效应评价 |
2.3 研究目标 |
2.3.1 明确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策略对西南地区大白菜和辣椒的农学、环境和经济效应的影响,筛选出大白菜和辣椒上硝化抑制剂DMPSA的最佳产品组合。 |
2.3.2 综合评价以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为核心的土壤-作物综合管理对西南地区露地蔬菜的农学、环境和经济效应的影响。 |
2.4 技术路线 |
第3章 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对大白菜的农学、环境和经济效应评价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概况 |
3.1.2 试验设计与管理 |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1.4 评价方法和相关指标计算 |
3.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对大白菜农学效应的影响 |
3.2.2 对大白菜环境效应的影响 |
3.2.3 对大白菜经济效益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对辣椒的农学、环境和经济效应评价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概况 |
4.1.2 试验设计与管理 |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4.1.4 评价方法和相关指标计算 |
4.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对辣椒农学效应的影响 |
4.2.2 对辣椒环境效应的影响 |
4.2.3 对辣椒经济效益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5章 土壤-作物综合管理对西南露地蔬菜的农学、环境和经济效应评价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地概况 |
5.1.2 试验设计与管理 |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5.1.4 评价方法和相关指标计算 |
5.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对蔬菜农学效应的影响 |
5.2.2 对蔬菜环境效应的影响 |
5.2.3 对蔬菜经济效益的影响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1.1 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对西南蔬菜农学效应的影响 |
6.1.2 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对西南蔬菜环境效应的影响 |
6.1.3 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对西南蔬菜经济效益和生态经济效应的影响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2)辣椒露地栽培及病虫害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辣椒种植业不足之处 |
1.1 种植者对辣椒管理的精细程度不足 |
1.2 对于种植者掌握科学种植技术方法的教育不到位 |
1.3 范围性果树种植构架相对简单 |
2辣椒落地栽培 |
2.1育苗方面 |
2.2施肥方面 |
2.3定植与密度方面 |
2.4健全辣椒种植管理机制 |
3病虫害防治 |
(3)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露地红干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磷肥利用研究进展 |
1.1.1 蔬菜生产中磷肥施用现状 |
1.1.2 减施磷肥对作物的影响 |
1.2 木霉菌利用研究进展 |
1.2.1 木霉菌对植株的促生作用研究 |
1.2.2 木霉菌对减施化肥作用研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3.1 植株生长指标 |
2.3.2 果实产量及品质指标 |
2.3.3 土壤及植株养分含量指标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
3.1.1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株高及茎粗的影响 |
3.1.2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叶片SPAD值的影响 |
3.1.3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在各器官分配率的影响 |
3.2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3.2.1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果实产量的影响 |
3.2.2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果实果型指数的影响 |
3.2.3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2.4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2.5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果实VC含量的影响 |
3.2.6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果实辣椒素含量的影响 |
3.2.7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果实辣椒红素含量的影响 |
3.3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植株养分积累的影响 |
3.3.1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植株氮累积量的影响 |
3.3.2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辣椒植株磷累积量的影响 |
3.3.3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植株钾累积量的影响 |
3.4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土壤养分的影响 |
3.4.1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的影响 |
3.4.2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土壤全磷及速效磷含量的影响 |
3.4.3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辣椒土壤全钾及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
4 讨论 |
4.1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露地红干椒植株生长的影响 |
4.2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露地红干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4.3 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露地红干椒养分利用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四川辣椒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四川辣椒产业现状 |
1.1 辣椒栽培面积大、分布广、主要栽培品种及类型丰富多样 |
1.2 辣椒种植模式多样、产业发展空间大,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和病虫害为害重等问题仍较突出 |
1.3 辣椒生产与加工企业繁多,加工产品销售国内外市场 |
2 四川辣椒产业存在的问题 |
2.1 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条件差,生产成本高,市场价格波动大 |
2.2 育种起步较晚,育成突破性品种少,尚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
2.3 栽培技术研究滞后,生产管理水平较低,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
2.4 加工企业仍以初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品牌价值凸显力度有待加强 |
3 四川辣椒产业发展优势 |
3.1 生态优势 |
3.2 消费优势 |
3.3 品牌优势 |
4 对策与建议 |
4.1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 |
4.2 制定四川辣椒产业优势区域规划 |
4.3 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生产条件 |
4.4 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
4.5 探索新的辣椒产供销共赢模式,促进四川辣椒产业稳步发展 |
4.6 优化加工体系,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
4.7 建立四川辣椒科技与产业创新联盟 |
(5)天津市宁河地区加工型露地辣椒密度对比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材料 |
1.2试验地点 |
1.3试验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2.1 2018年露地辣椒不同栽培密度试验分析 |
2.2 2019年露地辣椒不同栽培密度试验分析 |
3结论与讨论 |
(6)夏秋茬露地辣椒优质高效种植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选用良种 |
2 培育壮苗 |
2.1 育苗时间 |
2.2 育苗方法 |
3 定植前准备 |
3.1 茬口安排 |
3.2 施足基肥 |
3.3 整地做畦 |
4 定植 |
4.1 适时定植 |
4.2 合理密植 |
4.3 定植方法 |
5 田间管理 |
5.1 浇水管理 |
5.2 追肥管理 |
5.3 整枝打叉 |
5.4 保花保果 |
6 适时采收 |
7 露地辣椒病虫害植保方案 |
8 辣椒病害识别与防治 |
8.1 辣椒病毒病: |
8.2 辣椒疫病: |
8.3 辣椒枯萎病: |
(7)赤峰市露地辣椒生产情况及经济效益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调研概况 |
2 生产情况 |
2.1 品种选择 |
2.2 育苗方式及种植茬口 |
2.3 栽培管理措施 |
2.4 生产投入与经济效益分析 |
2.4.1 生产投入。 |
2.4.2 价格变化。 |
2.4.3 经济效益。 |
3 存在的问题 |
3.1 种子市场混乱, 种子质量难于保证 |
3.2 栽培技术水平低, 管理粗放 |
3.3 机械化程度低, 人工投入成本高 |
4 生产建议 |
4.1 加大力度做好新品种研发与引种工作 |
4.2 提高农民栽培技术 |
4.3 引进新技术新设备 |
(8)我国辣椒主产区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贵州、湖南等五省问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 |
2 我国辣椒生产现状分析 |
2.1 世界辣椒生产现状分析 |
2.1.1 世界辣椒生产规模及发展趋势 |
2.1.2 世界辣椒种植区域分布 |
2.1.3 世界辣椒生产集中率测算 |
2.2 我国辣椒生产规模及发展趋势 |
2.2.1 播种面积 |
2.2.2 总产量 |
2.2.3 单位面积产量 |
2.3 我国辣椒种植区域分布 |
2.3.1 辣椒主产省域分布 |
2.3.2 辣椒主要食用类型及分布 |
3 我国辣椒主产区的生产成本收益调查分析 |
3.1 辣椒生产成本收益构成及核算 |
3.1.1 农产品成本收益有关概念 |
3.1.2 辣椒生产成本收益构成及核算 |
3.2 我国辣椒主产区生产成本收益调查 |
3.2.1 辣椒问卷样本情况说明 |
3.2.2 主产区辣椒生产成本收益平均水平 |
3.2.3 各主产省辣椒生产成本情况 |
3.2.4 各主产省辣椒生产收益情况 |
3.3 主产区不同栽培模式的辣椒生产成本收益比较研究 |
3.3.1 生产成本比较 |
3.3.2 生产收益比较 |
3.4 主产区不同组织模式的辣椒生产成本收益比较研究 |
3.4.1 生产成本比较 |
3.4.2 生产收益比较 |
3.5 辣椒生产成本收益与其他主要农作物品种的比较分析 |
3.5.1 与主要蔬菜品种比较 |
3.5.2 与主要粮食品种比较 |
3.5.3 与主要水果品种比较 |
4 辣椒生产成本收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
4.1.1 变量选取 |
4.1.2 数据来源 |
4.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4.3 生产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
4.4 生产收益影响因素分析 |
5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
5.1 主要结论 |
5.2 对策建议 |
5.2.1 提高辣椒机械化水平,降低辣椒人工成本 |
5.2.2 合理选肥,平衡施肥,控制农资投入成本 |
5.2.3 稳定辣椒生产资料价格,完善补贴政策 |
5.2.4 加快转变辣椒生产方式,提高辣椒收益 |
5.2.5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辣椒价格保障制度 |
5.2.6 完善辣椒保险制度,降低辣椒种植风险 |
附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详细摘要 |
(9)我国蔬菜生产的环境代价、减排潜力与调控途径 ——以辣椒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1.1.1 我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1.1.2 我国蔬菜系统环境问题 |
1.2 研究综述 |
1.2.1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
1.2.2 蔬菜生产系统环境评价 |
1.3 问题提出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我国蔬菜生产系统氧化亚氮排放及影响因素分析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3 结果分析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章 我国蔬菜生产系统硝酸盐淋洗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章 我国优势产区辣椒生产的养分资源投入与环境代价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西南地区露地辣椒环境代价减排潜力与调控途径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长江流域设施辣椒环境代价减排潜力与调控途径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3 结果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第七章 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对辣椒产量和环境效应评价 |
7.1 引言 |
7.2 材料与方法 |
7.3 结果与分析 |
7.4 讨论 |
7.5 小结 |
第八章 综合讨论、结论与展望 |
8.1 综合讨论 |
8.1.1 我国蔬菜生产系统环境代价 |
8.1.2 我国蔬菜生产系统环境代价减排潜力与实现途径 |
8.2 主要结论 |
8.3 研究特色与创新 |
8.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积石山县露地辣椒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环境要求 |
2 选地整地 |
3 良种选择 |
4 育苗定植 |
5 田间管理 |
5.1 施肥灌溉 |
5.2 松土保墒 |
5.3 虫害防治 |
5.4 防治三落 |
6 收获 |
7 结语 |
四、露地辣椒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减氮配施硝化抑制剂对西南露地蔬菜农学和环境效应的影响[D]. 郭广正. 西南大学, 2021
- [2]辣椒露地栽培及病虫害防治[J]. 杨珺,张娟. 现代农业研究, 2021(01)
- [3]减施磷肥增施木霉菌对露地红干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姜怡帆.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4]四川辣椒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 许艺,李红,方宏修,巩雪峰,陈鑫,宋占锋. 辣椒杂志, 2020(03)
- [5]天津市宁河地区加工型露地辣椒密度对比试验研究[J]. 董在成,张艳玲,于美荣,苏世奇. 天津农林科技, 2020(02)
- [6]夏秋茬露地辣椒优质高效种植技术[J]. 刘淑梅. 吉林蔬菜, 2019(04)
- [7]赤峰市露地辣椒生产情况及经济效益调查分析[J]. 崔聪聪,王秀芝,张晓梅,孟令强,曲宝茹,李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18(24)
- [8]我国辣椒主产区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基于贵州、湖南等五省问卷调查[D]. 孟奇.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3)
- [9]我国蔬菜生产的环境代价、减排潜力与调控途径 ——以辣椒为例[D]. 王孝忠. 中国农业大学, 2018(12)
- [10]积石山县露地辣椒栽培技术[J]. 李文才,韩明兰,董佩雄.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