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合物共混提高聚乙烯高温电性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欢,徐磊,刘涛,杨章勇[1](2021)在《直流XLPE电缆绝缘中空间电荷的抑制方法综述》文中研究表明交联聚乙烯(XLPE)因其优异的介电、理化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电缆绝缘领域。在电缆的服役过程中,电缆绝缘内部会积聚空间电荷,严重时可引发电场畸变,导致电缆击穿事故发生。对于直流XLPE电缆,空间电荷的积聚及影响更加不容忽视。针对直流XLPE电缆绝缘中产生的空间电荷积聚效应,目前学界主要采用共混改性、聚合物链段接枝极性基团、纳米掺杂改性及制备高纯净绝缘料等方法来进行控制,改性后的直流XLPE电缆绝缘对空间电荷产生的抑制效果均有所提升。文中首先对上述直流XLPE电缆绝缘中空间电荷的抑制方法进行综述,介绍其抑制原理以及相应的抑制效果,然后对比总结不同抑制空间电荷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未来直流XLPE电缆绝缘中空间电荷抑制方法的研究发展作出展望。
董慧民,翁传欣,刘聪,程丽君,李跃腾,钱黄海[2](2021)在《碳纳米管填充聚苯硫醚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聚苯硫醚(PPS)具有高强度、阻燃、耐化学品、耐热及良好加工性能,然而,PPS本征脆性限制了其应用。为了改善PPS的冲击韧性并赋予其多功能性,常利用填料,例如碳纳米管(CNTs)来对其进行改性。介绍了CNTs填充PPS的应用进展,综述了CNTs/PPS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简单总结了其独特的性能,包括结晶行为、流变、力学、摩擦、热学、导电和电磁性能等;讨论了CNT的表面修饰及含量、分散性、定向排列、制备参数、界面及相结构等因素与材料性能间的关系,还详细探讨了CNTs/PPS纳米复合材料产生某些优异性能的原因,最后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陈雪芳[3](2021)在《低泄漏率PP/石蜡定型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简称PCMs)是利用物质在相转变过程中的潜热(如固-液相变)来实现能量的储存和利用的一类材料,是近年来能源科学和材料科学研究的重点。石蜡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固-液相转变的相变材料,因其潜热高、无毒无味、性能稳定、种类丰富、价格低廉、来源广泛而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石蜡在固-液相转变时存在漏液的问题,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封装起来。目前,封装石蜡的主要方法有微胶囊法、多孔吸附法和物理共混法。物理共混时比较受欢迎且适合工业化的方法。但目前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问题是相变材料与聚合物共混过程不易加工、制备的定型相变材料漏液率高、高温定型能力差。鉴于此,本文提出通过对石蜡先增粘再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以聚丙烯(PP)为支撑材料的石蜡基定型相变材料。通过考察增粘剂类型及用量对石蜡的增粘效率、热性能影响,确定了增粘石蜡的增粘剂类型及用量,之后将增粘石蜡与PP共混制备PP/石蜡定型相变材料,通过考察增粘剂对PP/石蜡定型相变材料的泄漏率、定型能力、热性能、结晶性能及相形态的影响确定了制备具有出色定型能力且泄漏率低的PP/石蜡定型相变材料的增粘剂用量及最佳配方,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具有出色定型能力泄漏率低的PP/无机粉体/石蜡定型相变复合材料制备。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弹性体EPDM、POE、SEBS均可显着提高石蜡的粘度。SEBS增粘效果最好,加入10wt%可将石蜡粘度提高268.9倍,POE和EPDM对石蜡的增粘效果基本相当。(2)采用增粘石蜡可有效解决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PP/石蜡定型相变材料过程中漏液和混合不均匀的问题,可获得泄漏低定型能力良好的PP/石蜡定型相变材料。(3)弹性体SEBS和POE具有协同作用,采用SEBS和POE共同增粘石蜡可制备具有出色定型能力且低泄漏率的PP/石蜡定型相变材料。SEBS和POE的最佳重量比为5/15,其添加量为石蜡重量分数的20wt%时制备的PP/石蜡定型相变材料在80℃恒温48小时的泄漏仅为1.41%,且在100℃恒温30分钟不会发生形变。(4)滑石粉较硅藻土更适合用于制备以PP为支撑材料的石蜡基定型相变复合材料。滑石粉的加入可以促进PP和石蜡的混合,增强支撑材料对石蜡的包裹。添加量为10wt%时,制备的PP/滑石粉/石蜡定型相变复合材料的泄露率最低,高温定型能力最好。
廖杨科[4](2021)在《钛酸铜钙纳米线制备及其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对各类储能装置提出更高的要求,向着小型化、轻量化发展。介质电容器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及良好的使用条件和寿命,作为介质电容器重要组成部分的电介质复合材料,具有易加工成型、成本低的优点,但储能密度较低,这也是介质电容器储能密度相比于其他的储能装置低的主要原因。高击穿场强的聚合物基体与高介电常数的陶瓷填料复合后,复合材料同时具备二者的优点,从而提高介质电容器的储能密度,以满足电子设备将来的各种需求。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钛酸铜钙(CCTO)纳米线作为填料,以高击穿场强和较高介电常数的聚合物聚偏氟乙烯(PVDF)以及具有良好加工性能的聚合物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为基体,分别制备了CCTO/PVDF、CCTO/ABS/PVDF多相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微观形貌以及力学性能,研究了不同填料含量对于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影响,确定最佳填料含量。1、通过两步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下的NTO纳米线以及CCTO纳米线,研究了水热法制备过程对于NTO纳米线和CCTO纳米线成分和形貌的影响,XRD结果表明,水热法各条件下均成功合成了NTO,在此基础上也成功合成了CCTO。SEM形貌显示,水热法的各条件下均合成了线型结构NTO,直径相近,且水热法的反应时间越长、反应温度越高,所合成的NTO纳米线长度越长,在240℃、36h条件下制得最大长径比的NTO纳米线。将水热法制备的NTO纳米线用于制备CCTO纳米线,NTO纳米线结构越长,CCTO纳米线也越长,各条件下的CCTO纳米线直径也较为接近,240℃、36h条件下的前驱体制备了最大长径比的CCTO纳米线。烧结后的CCTO纳米线结构比所用的NTO纳米线长度明显缩短,直径增加,且存在一些团聚现象。2、将两步水热法制备的不同长径比CCTO纳米线通过溶液法与PVDF基体复合制备复合材料,采用SEM和介电阻抗分析仪研究了CCTO含量、频率(100~107 Hz)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的影响。(1)随着CCTO填料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呈增长趋势;随着频率的升高,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在低频区迅速下降,在中频区平稳下降,在高频区缓慢下降;CCTO纳米线长径比的不同使得其加入复合材料后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也有所不同,CCTO纳米线长径比越大,制备的复合材料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越大;最小长径比CCTO纳米线的复合材料在f=100 Hz、70 wt%填料含量下相比于60 wt%发生突增,具有最大的介电常数120.9和介电损耗1.09,含有最大长径比CCTO纳米线的复合材料在f=100 Hz、70 wt%填料含量下相比于60 wt%发生突增,具有最大的介电常数160.3和介电损耗1.61,说明纳米线长度越大,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也越大。(2)SEM形貌显示,CCTO纳米线在PVDF基体中分散性良好,CCTO/PVDF复合材料在填料含量为70 wt%时,填料在基体中排列规则,分散均匀,颗粒间隙小,说明CCTO/PVDF复合材料的最佳填料含量为70 wt%。3、通过溶液法制备了CCTO/ABS、ABS/PVDF、CCTO/ABS/PVDF复合材料,采用介电阻抗分析仪和万能试验机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填料含量和频率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1)随着CCTO含量的增加,CCTO/ABS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缓慢增加,在全频率下随频率升高缓慢下降,相比于CCTO/PVDF复合材料,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较低,CCTO填料的加入可以提高CCTO/ABS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在f=100Hz、70 wt%含量下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相比于60 wt%发生突增,从纯ABS的6提高到17.7,介电损耗保持在较低水平。(2)随着ABS含量的增加,ABS/PVDF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相对于PVDF基体先降低后增加,介电损耗相对于PVDF基体先降低后增加;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在低频区迅速下降,在中频区平稳下降,在高频区缓慢下降,介电损耗在低频区和中频区前半段迅速下降,在中频区后半段和高频区上升后略微下降,ABS/PVDF复合材料在f=100 Hz、50 wt%时具有最大的介电常数22;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表明,ABS与PVDF以物理方式混合,相容性较差,存在较多气孔缺陷。(3)随着CCTO填料含量增加,CCTO/ABS/PVDF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增加,在f=100Hz、70 wt%处达到最大的介电常数85.1和最大的介电损耗0.59,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在低频区急剧下降,在中频区较为平缓,在高频区缓慢下降,而介电损耗在低频区迅速下降,中频区缓慢下降,高频区略有上升;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表明,CCTO纳米线含量提高时,复合材料中相界面处填料颗粒增加,填料颗粒进入聚合物基体间的孔隙,使得复合材料中的孔隙减少。(4)测试了PVDF、ABS、填料质量分数70%的CCTO/PVDF、填料质量分数70%的CCTO/ABS、ABS质量分数50%的ABS/PVDF、填料质量分数70%的CCTO/ABS/PVDF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比较其制品尺寸,结果表明仅含PVDF基体的复合材料尺寸收缩率比加入ABS基体的复合材料大,含有ABS的复合材料成型较好;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加入ABS可以提高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但同时降低了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CCTO填料的加入同样提高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弯曲模量以及降低拉伸强度、伸长率。
陈靖泽[5](2021)在《聚烯烃共混物的热可逆交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家霖[6](2021)在《硅杂化聚芳醚腈改性酞腈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文中认为
胡昌文[7](2021)在《含氟丙烯酸酯接枝聚丙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张兴珂[8](2021)在《高加工性能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溶液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oly(p-phenylene terephthalamide),PPTA)作为一种有着优异热性能、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能、耐磨性能的高分子材料,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个人防护、国防军工、交通通讯等领域。由于PPTA分子链间的强氢键作用,导致高聚合度PPTA大分子在反应过程中析出,且无法再溶于非腐蚀性常规有机溶剂。而PPTA聚合物熔点高于其分解温度,故通常将其溶于浓硫酸中进行液晶纺丝,生产成本高,工艺复杂,大大限制了PPTA在其他方面的更广泛应用。因此,本论文围绕提高PPTA可加工性能这一问题,研究制备了低分子量PPTA溶液,并对其在功能化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首先,通过调节对苯二胺(PPDA)、对苯二甲酰氯(TPC)单体摩尔比控制PPTA聚合物的聚合度,以此探究反应体系的临界非凝胶点,成功制备了以NMP-CaCl2为溶剂体系的可以稳定存在一定时间的低分子量PPTA溶液,并对不同端基封端的低分子量PPTA溶液聚合度、聚合反应条件进行研究;其次,以不同端基封端的低分子量PPTA溶液作为原料进行二次共聚制备高分子量PPTA聚合物,以此探究了采用“反应型纺丝”的方法一步法纺制对位芳纶的可行性,制备过程中聚合过程简单,易于操控,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其次,针对锂电池隔膜尺寸热稳定性差,易造成安全隐患这一问题,本研究通过“浸渍-相分离”的方法,将低分子量PPTA聚合物均匀地附着在PE隔膜网络结构表面,制备了PPTA/PE复合隔膜。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了复合隔膜的结构,表明采用“浸渍-相分离”法制备复合隔膜对其孔径大小、孔隙率等性能具有较好的可控性;研究了PPTA/PE复合隔膜的力学性能与界面剪切强度,研究结果表明所得PPTA/PE复合隔膜具有较高的初始模量与刚性,PPTA聚合物涂层与PE隔膜网络也具有较为优异的界面剪切强度;研究了PPTA/PE复合隔膜的电解液浸润性与本体电阻,结果表明:相较于纯PE隔膜,PPTA/PE复合隔膜与电解液的相容性更好,由质量分数为1wt%低分子量PPTA溶液制得的复合隔膜离子电导率最为优异,高达7.46′10-3 S/cm;采用DSC对PPTA/PE复合隔膜的热性能进行研究,并对隔膜的尺寸收缩率进行表征,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隔膜内部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由质量分数为1wt%低分子量PPTA溶液制得的复合隔膜具有优异的尺寸热稳定性,在150℃以下隔膜均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在180℃左右时隔膜孔隙开始闭合,在240℃时隔膜整体热收缩仍然较小,表现出优异的热关断性能;将由质量分数为1wt%低分子量PPTA溶液制得的复合隔膜组装成CR2032纽扣电池,对电池的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质量分数为1wt%低分子量PPTA溶液制得的复合隔膜组装而成的电池表现出更加优异的充放电性能。然后,利用低分子量PPTA溶液自凝胶的特性,采用低温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质量分数的低分子量PPTA溶液,然后通过升温加热以加速PPTA分子链间氢键的形成,制得PPTA凝胶,最终,通过溶剂置换、冷冻干燥得到了PPTA气凝胶;为了提高PPTA气凝胶的机械性能,增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性能,将PPTA短切纤维均匀分散于低分子量PPTA溶液中,制备了PPTA短切纤维掺杂的PPTA(c-PPTA)气凝胶,该气凝胶同样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和更加优异的机械性能;此外,PPTA气凝胶较高的孔隙率以及优异的吸附性能使得其在制备PPTA/相变复合材料(PCMs)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值得注意的是,PPTA及c-PPTA气凝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而PPTA/PEG相变复合材料能够吸收热目标辐射的热能,因此,通过PPTA气凝胶与PPTA/PEG相变复合材料的协同作用,有效实现了对热目标的红外屏蔽。在上述基础上,提出凝胶法制备PPTA纸,首先,将低分子量PPTA溶液浇注入由PPTA短切纤维组成的无纺布中,然后,通过升温加速PPTA凝胶化进程,得到掺杂有PPTA短切纤维的PPTA凝胶,多次水洗去除凝胶中可能残留的NMP和无机盐,得到PPTA水凝胶,最后,分别通过缓慢压缩和热压工艺制备了具有较高撕裂强度、优异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电击穿强度的PPTA纸;为了进一步提高PPTA纸的疏水性,将聚偏氟乙烯(PVDF)掺杂到低分子量PPTA溶液中,进而制备疏水性PPTA(h-PPTA)纸。研究表明,只需添加少量PVDF,制得的h-PPTA纸的疏水性能相较于PPTA纸即有显着的改善。这一现象表明,PPTA纸不仅可以作为制备绝缘材料和蜂窝芯材的理想材料,而且其凝胶工艺在复合材料生产方面亦具有非常深远的应用潜力。最后,通过沉析法,将一定质量分数的低分子量PPTA溶液逐滴加入到剧烈搅拌的NMP/乙醇溶剂体系中,制得PPTA纳米沉析纤维,并将其均匀分散在低分子量PPTA溶液中,经过凝胶、溶剂置换、冷冻干燥制得PPTA纳米纤维掺杂的PPTA(f-PPTA)气凝胶,随后,在室温条件下,通过压制工艺制备了具有低热膨胀系数、优异热稳定性、电绝缘性能的PPTA膜;在制备PPTA膜的过程中,研究发现未经过压缩工艺处理的f-PPTA气凝胶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完全可以将其作为基体,把导电材料直接嵌入到f-PPTA气凝胶中形成电路,然后,通过压缩得到了一体式柔性电路板。而通过这种方法制得的一体式柔性电路板,不仅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与铜相近),而且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电绝缘性能,工艺简单、成本较低,有望在柔性电路板领域实现工业化生产。综上所述,本论文成功制备了具有高加工性能的低分子量PPTA溶液,并对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为高性能PPTA聚合物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新的加工方法与方向。
孙强[9](2021)在《基于聚合物/二氧化硅复合薄膜绝缘层场效应晶体管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
刘国[10](2021)在《聚乙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阻气性和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二、聚合物共混提高聚乙烯高温电性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合物共混提高聚乙烯高温电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直流XLPE电缆绝缘中空间电荷的抑制方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直流电缆中空间电荷的产生及危害 |
1.1 空间电荷的产生方式 |
1.2 空间电荷的危害 |
2 空间电荷的抑制方法 |
2.1 接枝改性方法 |
2.2 共混改性方法 |
2.3 纳米掺杂改性方法 |
2.4 采用高纯净绝缘料方法 |
2.5 不同抑制方法的对比总结 |
(1) 共混改性。 |
(2) 接枝改性。 |
(3) 纳米掺杂改性。 |
(4) 采用高纯净绝缘材料。 |
3 结论与展望 |
(2)碳纳米管填充聚苯硫醚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PS的种类 |
1.1 PPS塑料 |
1.2 PPS薄膜 |
1.3 PPS纤维 |
1.4 PPS涂料 |
1.5 改性PPS |
1.6 PPS/聚合物合金 |
2 CNTs的修饰 |
2.1 共价功能化CNTs |
2.1.1 羟基化CNTs(CNTs-OH) |
2.1.2 羧基化CNT(CNTs-COOH) |
2.1.3 环氧化CNTs(CNTs-EP) |
2.2 非共价功能化CNTs |
2.3 CNTs与其他填料共混 |
2.3.1 CNT+二硫化钨(IF-WS2) |
2.3.2 CNT+石墨烯 |
2.3.3 CNT+CF |
2.3.4 CNT+石墨 |
2.3.5 CNT+CF+石墨 |
3 CNT填充PPS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3.1 熔融纺丝法(Melt-spun method) |
3.2 注塑法(Injection molding method) |
3.3 熔融混合法(Melt mixing method) |
3.4 模压成型法(Compression method) |
4 CNT填充PPS的性能 |
4.1 结晶行为 |
4.2 机械性能 |
4.3 流变性能 |
4.4 动态力学行为 |
4.5 摩擦性能 |
4.6 热学性能 |
4.7 导电性能 |
4.8 电磁性能 |
5 结束语 |
(3)低泄漏率PP/石蜡定型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相变材料 |
1.2.1 相变材料的分类 |
1.2.2 低温固-液有机相变材料 |
1.3 定型相变材料 |
1.3.1 定型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 |
1.3.2 定型相变材料的支撑材料 |
1.4 定型相变材料的应用 |
1.4.1 建筑领域 |
1.4.2 纺织领域 |
1.4.3 电器电子领域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及研究内容 |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石蜡的增粘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2.2.3 弹性体/石蜡的制备 |
2.2.4 测试方法与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增粘剂的种类及用量对石蜡粘度的影响 |
2.3.2 增粘剂对石蜡热性能的影响 |
2.3.3 增粘剂对共混物定型能力的影响 |
2.4 结论 |
第3章 PP/增粘石蜡定型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3.2.3 PP/增粘石蜡定型相变材料的制备 |
3.2.4 测试方法与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PP/增粘石蜡的加工性 |
3.3.2 PP/增粘石蜡定型相变材料泄漏率研究 |
3.3.3 PP/增粘石蜡定型相变材料定型能力 |
3.3.4 PP/增粘石蜡定型相变材料结晶性能 |
3.3.5 PP/增粘石蜡定型相变材料热性能 |
3.3.6 具有出色定型能力低泄漏率的PP/石蜡定型相变材料制备 |
3.4 结论 |
第4章 PP/无机粉体/石蜡定型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4.2.3 PP/无机粉体/石蜡定型相变材料的制备 |
4.2.4 测试方法与表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无机粉体微观形貌 |
4.3.2 粉体种类对PP/无机粉体/石蜡定型相变材料泄漏率的影响 |
4.3.3 粉体种类对PP/无机粉体/石蜡定型相变材料定型能力的影响 |
4.3.4 降低PP/滑石粉/石蜡定型相变复合材料泄漏率研究 |
4.3.5 PEW-g-MA对 PP/滑石粉/石蜡定型相变材料定型能力的影响 |
4.4 结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4)钛酸铜钙纳米线制备及其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1.1 电池 |
1.1.2 燃料电池 |
1.1.3 超级电容器 |
1.1.4 介质电容器 |
1.2 介电材料基础理论 |
1.2.1 电介质的极化 |
1.2.2 介电常数 |
1.2.3 介电弛豫 |
1.2.4 介电损耗 |
1.3 PVDF基介电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
1.4 聚合物基介电复合材料体系与制备工艺 |
1.4.1 零维填料 |
1.4.2 一维填料 |
1.4.3 二维填料 |
1.4.4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实验原料及材料制备方法 |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2.3 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2.3.1 水热法制备纳米线 |
2.3.2 制备复合材料 |
2.4 填料形貌及复合材料性能测试 |
2.4.1 微观形貌表征 |
2.4.2 X射线衍射分析 |
2.4.3 介电性能测试 |
2.4.4 力学性能测试 |
第三章 CCTO纳米线制备 |
3.1 引言 |
3.2 CCTO纳米线制备方法 |
3.3 NTO纳米线的制备 |
3.4 CCTO纳米线的制备 |
3.5 结论 |
第四章 CCTO/PVDF复合材料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CCTO/PVDF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CCTO/PVDF复合材料介电性能随频率的变化 |
4.3.2 CCTO/PVDF复合材料介电性能随填料含量的变化 |
4.3.3 CCTO/PVDF复合材料介电性能随前驱体反应时间的变化 |
4.3.4 CCTO/PVDF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
4.4 结论 |
第五章 CCTO/ABS/PVDF复合材料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
5.1 引言 |
5.2 CCTO/ABS复合材料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
5.2.1 CCTO/ABS复合材料介电性能随频率的变化 |
5.2.2 CCTO/ABS复合材料介电性能随填料含量的变化 |
5.2.3 CCTO/ABS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表征 |
5.3 CCTO/ABS/PVDF复合材料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
5.3.1 ABS/PVDF基体 |
5.3.2 CCTO/ABS/PVDF复合材料介电性能随频率的变化 |
5.3.3 CCTO/ABS/PVDF复合材料介电性能随填料含量的变化 |
5.3.4 CCTO/ABS/PVDF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
5.4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5.5 结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8)高加工性能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溶液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概述 |
1.2.1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
1.2.2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结构与性能 |
1.2.3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聚合方法 |
1.2.3.1 低温溶液缩聚 |
1.2.3.2 界面聚合法 |
1.2.3.3 直接聚合法 |
1.2.3.4 气相聚合法 |
1.2.3.5 微波辐射聚合法 |
1.2.4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及其纤维制品的应用 |
1.2.4.1 航空航天领域 |
1.2.4.2 交通运输领域 |
1.2.4.3 土木结构工程 |
1.2.4.4 电子信息领域 |
1.2.4.5 国防军工等尖端领域 |
1.2.4.6 其他领域 |
1.3 提高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加工性能的方法 |
1.3.1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共聚改性 |
1.3.1.1 PPTA分子主链中引入醚键、硫键、砜键等柔性结构单元 |
1.3.1.2 PPTA分子主链中引入脂肪、环脂肪族结构 |
1.3.1.3 PPTA分子主链中引入刚性结构单元 |
1.3.1.4 PPTA分子主链中引入侧基、间苯结构 |
1.3.1.5 PPTA分子主链中引入二炔类结构 |
1.3.2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合物及纤维功能化应用 |
1.3.2.1 引入N取代结构对PPTA分子链进行烷基化 |
1.3.2.2 强碱剥离制备PPTA纳米纤维 |
1.4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加工应用研究进展 |
1.5 本课题的提出 |
1.6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低分子量PPTA溶液的制备及一步法纺制对位芳纶可行性探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原料与试剂 |
2.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2.2.3 低分子量 PPTA溶液及二次共聚高分子量 PPTA聚合物的制备 |
2.2.3.1 低分子量PPTA溶液的制备 |
2.2.3.2 二次共聚高分子量PPTA聚合物的制备 |
2.2.4 低分子量PPTA溶液浊点滴定实验 |
2.2.5 性能测试与表征 |
2.2.5.1 PPTA聚合物比浓对数粘度测试 |
2.2.5.2 傅立叶红外光谱测试 |
2.2.5.3 低分子量PPTA聚合物热性能测试 |
2.2.5.4 低分子量PPTA溶液的流变行为测试 |
2.2.5.5 低分子量PPTA聚合物溶解性能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PPTA聚合反应体系临界非凝胶点研究 |
2.3.2 低分子量PPTA聚合物的性状与化学结构分析 |
2.3.3 低分子量PPTA溶液的流变行为及溶解性能研究 |
2.3.4 浊点滴定法绘制低分子量PPTA溶液的三元相图 |
2.3.5 低分子量PPTA溶液合成条件研究 |
2.3.6 低分子量PPTA聚合物热性能研究 |
2.3.7 一步法纺制对位芳纶可行性探究 |
2.4 本章小结 |
2.5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耐高温型PPTA/PE锂电池隔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原料与试剂 |
3.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3.2.3 PPTA改性PE复合隔膜的制备 |
3.2.3.1 低分子量PPTA溶液的制备 |
3.2.3.2 PPTA/PE复合隔膜的制备 |
3.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
3.2.4.1 PPTA/PE复合隔膜的表观形貌测试 |
3.2.4.2 PPTA/PE复合隔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
3.2.4.3 PPTA/PE复合隔膜的尺寸热稳定性测试 |
3.2.4.4 PPTA/PE复合隔膜的热性能测试 |
3.2.4.5 PPTA/PE复合隔膜对电解液的浸润性测试 |
3.2.4.6 PPTA/PE复合隔膜的孔隙率测试 |
3.2.4.7 PPTA/PE复合隔膜的离子电导率测试 |
3.2.4.8 PPTA/PE复合隔膜制得电池的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测试 |
3.2.4.9 PPTA、PE两相间界面剪切强度测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PPTA溶液浓度对PPTA/PE复合隔膜表观形貌的影响 |
3.3.2 PPTA溶液浓度对PPTA/PE复合隔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
3.3.3 PPTA/PE复合隔膜对电解液的浸润性与离子电导率 |
3.3.4 PPTA/PE复合隔膜的尺寸热稳定性与热关断性能 |
3.3.5 PPTA/PE复合隔膜制得电池的循环性能与倍率性能 |
3.4 本章小结 |
3.5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PPTA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复合材料在红外屏蔽中的应用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原料与试剂 |
4.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4.2.3 PPTA及 c-PPTA气凝胶的制备 |
4.2.4 PPTA/PEG相变复合材料的制备 |
4.2.5 性能测试与表征 |
4.2.5.1 PPTA气凝胶的表观形貌及结构测试 |
4.2.5.2 PPTA气凝胶的孔径分布测试 |
4.2.5.3 PPTA气凝胶密度及导热系数测试 |
4.2.5.4 PPTA及 c-PPTA气凝胶的力学性能测试 |
4.2.5.5 PPTA及 c-PPTA气凝胶的红外热成像测试 |
4.2.5.6 PEG与 PPTA/PEG相变复合材料热性能测试 |
4.2.5.7 PPTA/PGE相变复合材料的红外屏蔽性能测试 |
4.2.5.8 PPTA气凝胶的孔隙率及比表面积测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PPTA溶液浓度对气凝胶形貌结构和孔隙率及导热性能的影响 |
4.3.2 短切纤维含量对c-PPTA气凝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
4.3.3 PPTA气凝胶的隔热性能 |
4.3.4 PPTA/PEG相变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及红外屏蔽性能 |
4.4 本章小结 |
4.5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疏水绝缘PPTA纸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原料与试剂 |
5.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5.2.3 PPTA纸的制备 |
5.2.3.1 PPTA无纺布的制备 |
5.2.3.2 PPTA 纸及h-PPTA 纸的制备 |
5.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
5.2.4.1 PPTA纸的表观形貌观察 |
5.2.4.2 PPTA纸的力学性能测试 |
5.2.4.3 PPTA 纸及h-PPTA 纸的热性能测试 |
5.2.4.4 PPTA 纸及h-PPTA 纸的电绝缘性能测试 |
5.2.4.5 PPTA 纸及h-PPTA 纸的疏水性能测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短切纤维含量对PPTA纸表观形貌的影响 |
5.3.2 短切纤维含量对PPTA纸力学性能的影响 |
5.3.3 PVDF含量对h-PPTA纸热性能和电绝缘性能的影响 |
5.3.4 PVDF含量对h-PPTA纸疏水性能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5.5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低热膨胀系数PPTA膜的制备及其在柔性电路板中的应用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部分 |
6.2.1 原料与试剂 |
6.2.2 实验设备及仪器 |
6.2.3 f-PPTA气凝胶、f-PPTA膜及一体式柔性电路板的制备 |
6.2.3.1 f-PPTA气凝胶及f-PPTA膜的制备 |
6.2.3.2 一体式柔性电路板的制备 |
6.2.4 性能测试与表征 |
6.2.4.1 PPTA纳米纤维、f-PPTA气凝胶及PPTA膜的表观形貌观察 |
6.2.4.2 PPTA及 f-PPTA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
6.2.4.3 PPTA及 f-PPTA膜的电绝缘性能测试 |
6.2.4.4 f-PPTA膜的热膨胀系数测试 |
6.2.4.5 f-PPTA膜的热性能测试 |
6.2.4.6 PPTA纳米纤维比表面积测试 |
6.2.4.7 一体式电路板导电网络的传输性能测试 |
6.2.4.8 f-PPTA膜的介电性能测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PPTA纳米纤维及f-PPTA气凝胶、膜的形貌结构研究 |
6.3.2 PPTA及 f-PPTA膜的力学性能与电绝缘性能研究 |
6.3.3 f-PPTA膜的热膨胀行为及热性能研究 |
6.3.4 一体式柔性电路板的电路传输性能与介电性能研究 |
6.4 本章小结 |
6.5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附录一 攻读博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聚合物共混提高聚乙烯高温电性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直流XLPE电缆绝缘中空间电荷的抑制方法综述[J]. 李欢,徐磊,刘涛,杨章勇. 电力工程技术, 2021(05)
- [2]碳纳米管填充聚苯硫醚纳米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 董慧民,翁传欣,刘聪,程丽君,李跃腾,钱黄海.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2021(09)
- [3]低泄漏率PP/石蜡定型相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陈雪芳.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1)
- [4]钛酸铜钙纳米线制备及其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研究[D]. 廖杨科.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21(08)
- [5]聚烯烃共混物的热可逆交联[D]. 陈靖泽.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6]硅杂化聚芳醚腈改性酞腈及其复合材料性能研究[D]. 张家霖.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7]含氟丙烯酸酯接枝聚丙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 胡昌文.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8]高加工性能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溶液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 张兴珂. 东华大学, 2021(01)
- [9]基于聚合物/二氧化硅复合薄膜绝缘层场效应晶体管性能的研究[D]. 孙强. 长春工业大学, 2021
- [10]聚乙烯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阻气性和力学性能研究[D]. 刘国. 北京化工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