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风机叶轮及管道防磨处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季长劼[1](2017)在《离心式风机的维护及保养对策探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离心式风机是最常见的生产辅助设备,主要承担着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厂房空气置换的重要作用,保证化工生产人员的生命安全,并使产品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现实应用价值非常高,对提升生产环境空气质量的洁净度提供了有利保证,同时还为生产人员提供了安全的生产环境。而在离心式风机的正常生产过程中,由于需要满足生产车间通风换气的要求,因此往往风机需要长时间运作,在风机的使用初期阶段,轴承部位往往会产生一些较小的振动,起始的微小振动不会对风机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但是随着风机运行时间不断增长,风机的叶轮会附着大量粉尘,这会使风机动平衡遭到破坏,使得轴承的振动幅度加大,离心式风机动平衡遭到破坏,从而使风机出现各种故障问题。所以在平常的工作中,应做好风机的维护及保养工作,发现风机存在故障一定要及时停机检修,将故障排除并且进行风机性能测试才能够继续使用。本文先对离心式风机的基本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对离心式风机的维护及保养措施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李玢玢[2](2017)在《湿式除尘洗气机的流场分析及其磨损和喷雾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矿山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粉尘的粒径也在不断降低。在粉尘所带来的危害中最受所有关注的:一是对矿山职工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尘肺病已经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职业病;二是空气中煤尘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很容易发生爆炸。由于矿山井下一般都含有丰富的水源,并且湿式除尘器对于去除粒径小于5μm的粉尘颗粒有很好的效果,所以湿式除尘器在矿山井下应用比较普遍。湿式除尘器是一种高效的除尘设备,虽说其结构相比较于别的除尘设备比较简单,但是其内部流场结构还是很复杂。而现在新型湿式除尘器的开发大多都是基于研究者的设计经验以及一些理论开发出来的,这样设计出来的产品很多会出现除尘器内部流场分布不均匀不均衡以及二次流、旋涡等现象。本文就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由北京某科学研究总院和北京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专利产品:除尘洗气机内流场进行研究,提供洗气机内部气流运动的全部信息,进而对影响洗气机运行性能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由于叶轮装置是洗气机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洗气机是在含尘空气的环境下工作的,装置的磨损是不可避免的。在分析完洗气机的内流场的基础上,对洗气机的磨损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其最易磨损的位置,为其抗磨损的研究提供依据。在通过对除尘洗气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洗气机最核心的部件就是叶轮装置,在叶轮区域完成了通风及净化空气的过程,它的内流场的分布情况则直接影响洗气机整体的除尘效率。对于流场的分析研究基于由简单到复杂的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先后对气相流、气-固两相流及气-液-固三相流这样的顺序进行分析研究,全面分析研究了洗气机内流场,着重分析叶轮区域,结果表明洗气机内流场分布比较复杂尤其是叶轮区域,在叶轮进口处存在二次流及回流现象,在出口处与箱体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涡流及回流区域,然后通过比较加入喷淋后与未喷淋前的粉尘颗粒的运动轨迹图。最后通过在排风口统计不同粒径的粉尘颗粒在喷淋后的逃逸个数来计算出净化效率,比较这些数据可以明显看到其除尘效果不错。然后选取Fluent中适当的磨损模型对洗气机的磨损进行研究,尤其是叶轮区域。在分析完不同粒径的粉尘颗粒在叶片流道的运动轨迹后,选取5μm、10μm以及15μm三种有代表性粒径的粉尘颗粒来研究其对洗气机冲蚀磨损进行研究,然后在根据洗气机的实际运行情况选取粒径为100μm的水雾液滴研究磨损情况。根据模拟结果对提高洗气机的抗磨损提供依据,并对易磨损区域提供适当地抗磨损措施。在前面对湿式除尘机理进行分析后知道与除尘效果有直接关系是喷嘴喷雾,喷雾速度、喷嘴发射角度、喷雾方式以及喷嘴所处的位置。根据除尘系统的进风处到洗气机叶轮进口截面之间建立三维几何模型。对于喷雾速度以及喷射角度利用数学方法对喷嘴喷出的水雾液滴运行轨迹进行数学推导后,再综合考虑箱体壁面的限制的影响,得到模拟数据。首先比较未喷淋及顺向喷淋及逆向喷淋出口截面的速度变化情况并结合具体的理论分析后,得到将原有喷淋装置提高一定距离并采用逆向喷淋效果较好。又由于考虑到喷嘴喷出的水雾液柱的最佳除尘区域,对在不同位置的逆向喷淋后出口截面的速度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后选取最佳位置。本文通过利用Fluent软件,并与理论创新性的结合研究分析后发现,除尘洗气机体积小、结构简单、除尘效率高,不存在堵塞现象等优点。对于洗气机的推广应用以及优化设计并提高其抗磨损措施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研究提出了指导方向,对于其内流场及多相流理论的完善起到积极意义。而洗气机其独特的叶轮结构不仅效率高、节省空间,其相比通风机的叶轮磨损完全避免了叶片吸力面前缘的磨损,这对叶轮机械的研究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渠红昌,王朋[3](2015)在《特种陶瓷材料在电站燃煤锅炉制粉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电站锅炉的制粉系统由于各地校核煤种的不同、煤粉细度、一次风速的大小、送粉管道及锅炉的载荷等因素的作用、制粉系统中煤粉长时间、大容量的冲刷,使制粉系统受到的磨损很严重,出现漏粉现象,不仅污染了电厂的环境,对工作的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给安全生产、整个发电、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本文章讲述了陶瓷材料中特种陶瓷的种类、特性及其在电厂制粉系统中的应用。
邵晓克[4](2015)在《非金属耐磨材料在水泥工业粉磨设备中的应用》文中提出设备的磨损和防磨是一个矛盾体,掌握常用耐磨材料的特点,再根据不同部位的磨损性质和工作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耐磨材料和防磨方法,才是设备防磨的科学方法。常用非金属耐磨材料有SHC耐磨陶瓷、SHN纳米陶瓷、SHA合金陶瓷、SHT钛金陶瓷、SHH高温陶瓷。在水泥工业粉磨系统中,立磨诸多部件(内锥体、静态叶片、选粉机壳体、选粉机轴套、立磨筒体、磨辊密封环、磨辊轴套、刮料板、喷口环)、辊压机侧挡板、磨机出口管道弯头及膨胀节以及粉磨系统之回转卸料器、循环风机叶轮、风机壳体、三道锁风阀阀板等科学地选用非金属耐磨材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防磨损作用。
杨志刚[5](2015)在《环保除尘风机叶轮磨损分析及改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离心风机在钢铁行业中被普遍用于含尘气体的输送和排放,是控制空气污染物排放的重要核心设备,长期在环境恶劣的工况条件下使用,固体颗粒在运动中与叶轮不可避免地发生摩擦、碰撞、反弹、磨损及沉积问题,从而影响风机的动平衡且危及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本文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风机叶轮磨损问题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风机叶轮的磨损机理,阐述了叶片磨损的影响因素和风机叶轮的防护方法。分析了离心风机的失效特点和失效机理,研究了离心风机内部气固两相流的理论基础,包括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和叶片磨损机理;研究了离心风机的防磨措施。介绍了烧结除尘风机,探讨了磨损率与寿命,分析了影响风机磨损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风机防磨措施。研究了烧结除尘风机的叶片改造,分析了叶轮振动的原因,提出了叶轮改造措施,包括控制负压、选择合适的叶片类型、合适的耐磨材料以及合适的转速;对叶轮改型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对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赵增强[6](2015)在《循环风机叶轮磨损原因分析及表面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针对焦化厂干熄焦系统中循环风机叶轮过早失效问题,以16Mn钢叶轮的磨损失效及对策为研究对象而展开。根据现场收集资料,通过对磨损失效风机叶轮的观察,从风机所处运行工况入手,分析了影响叶轮磨损的因素;结合理论分析,对叶片的磨损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了气固两相流中焦粉颗粒的运行轨迹及施加磨损的过程,揭示出叶轮磨损的主要形式为磨粒磨损,磨损易发生在叶片直径最大处及与中盘联接的根部。结合现有条件,基于循环风机叶轮16Mn钢的特性,运用材料硬度与磨粒硬度的相关理论,将抗磨研究重点集中在提高受冲击材料的硬度上。考虑到备件成本及修复效率,本研究选用“表面堆焊法”对叶轮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基于对循环风机叶轮母材16Mn钢的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的分析,结合以往实践经验,选用新型耐磨焊材—卡斯特林耐磨焊条及雷公900耐磨焊丝,对叶片表面易磨损区进行两次堆焊处理,利用CO2半自动气体保护焊工艺优势,很好地弥补了 16Mn钢叶轮局部易磨损的缺陷。对抗磨改进后的叶轮进行实物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际烟尘浓度超过设计浓度的10-20倍(设计100mg/m3,实际浓度1500-2000mg/m3)的运行条件下,风机叶轮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不足2年延长至5年的设计寿命,甚至更长。通过核算,此改进方法将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风机叶轮抗磨改进及优化设计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刘贵超[7](2014)在《锅炉引风机出力不足的原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找出某电厂1号炉两台引风机大修后出力严重偏低的原因,对1、2号机组两台引风机的出力进行分析比对试验,结合试验结果和大修时对风机已做过的相关调整,分析发现1号炉引风机出力下降主要是由风机叶轮磨损和叶轮与机壳间隙变大引起的,并据此提出调整改进建议。
张兴豪,范庆伟,张立欣[8](2014)在《贫煤锅炉掺烧烟煤热炉烟风机运行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华能南京电厂贫煤锅炉的抽炉烟干燥技术,分析了该锅炉掺烧烟煤后热炉烟风机磨损、积灰、振动、出力不足等问题。对此,通过对热炉烟风机实施选型优化、叶片防磨治理、合理安排检修等措施后,大大延长了热炉烟风机使用周期和寿命,减少了检修时间和检修费用,保证了贫煤锅炉掺烧烟煤制粉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王红周[9](2014)在《制粉系统防磨技术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分析目前电厂制粉系统常用防磨技术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结合运行工况根据几种常用耐磨材料在不同部位地使用,对材料的耐磨性作了分析,阐述陶瓷耐磨叶轮的特点。
赵丽萍[10](2012)在《耐磨损、耐腐蚀熔覆层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在电力行业,尤其在燃煤电站、生物质发电站中存在着大量的磨损、腐蚀等问题。火电厂锅炉辅机设备的磨损问题是导致机组出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磨损导致设备被迫降负荷运行、频繁维修或更换部件、甚至停机检修等。磨损已成为影响火力发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在辅机设备中,磨煤机、排粉机、引风机的磨损最为严重,其中磨煤机磨损的检修费用占据了火电厂维修费用的较大比例,而引风机、排粉机磨损严重影响了火电厂的安全运行。大部分生物质原料具有较高的氯含量,生物质燃烧后的灰份中含有大量的碱金属氯化物;在一定的温度下对水冷壁管、过热器造成严重氯腐蚀,严重影响了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过热器超温是生物质发电厂常见的故障,当过热器超温时,即便采用耐蚀性能优良的TP347不锈钢材料,也会发生严重的高温氯腐蚀而导致爆管严重事故。本文研究重点为耐磨耐蚀熔覆层制备新技术、熔覆层特性分析和实际应用,研究内容对于提高电厂重要部件的的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研究了TiC-Ni系高耐磨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及其熔覆层的成分、制备方法和特性,将为TiC-Ni系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在引风机、排粉机叶轮和磨辊中的应用提供重要依据。通过热压反应合成技术制备了TiC-Ni系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主要由TiC和Ni相组成。陶瓷颗粒主要呈现出五种环/核形貌。利用TIG焊合成技术制备了TiC-Ni系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熔覆层。对该熔覆层进行了显微组织结构、硬度和耐磨性分析。结果表明:熔覆层主要成分是原位合成的TiC和Ni。微观组织中未发现环形相,WC与TiC完全固熔。用TIG焊合成技术制备的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熔覆层显示出较高的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损性能。基于通过陶瓷材料的多元复合来提高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的基本原理,本论文选定WC、NbC、Mo、Co作为多元复合TiC-Ni复合材料体系的添加相。对钨极氩弧熔覆合成的多元复合TiC-Ni系熔覆层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熔覆层组织致密,陶瓷颗粒弥散分布在粘结相基体中。TiC-Ni复合材料中单独加入15wt.%WC或NbC时,陶瓷颗粒内部出现的空洞、裂纹较多;在NbC含量为10wt.%条件下,当WC含量15wt.%时,熔覆层内陶瓷颗粒的内部裂纹、孔洞等缺陷较多;而当WC在20-35wt.%范围时,熔覆层内陶瓷颗粒的内部裂纹、孔洞等缺陷很少;这说明同时加入NbC、WC可有效减少陶瓷颗粒的内部缺陷。硬度和常温压缩强度分析结果表明:WC含量在20%时所得到的熔覆层硬度和压缩强度最大。本论文利用用激光、氩弧熔覆技术在TP347过热器管外表面形成具有冶金结合的Ni-Cr-Mo耐腐蚀熔覆层。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熔覆前后,氩弧熔覆制备的熔覆层中的Cr含量几乎保持不变;熔覆层中的平均Fe含量比原焊丝增加了6倍,大大降低了Ni和Mo元素在熔覆层中的质量百分比,进而降低了材料的抗腐蚀能力。激光熔覆法得到的熔覆层中Fe元素的稀释率远小于氩弧熔覆法所得值。对激光熔覆层、氩弧熔覆层、C22和TP347H样品进行了耐高温氯腐蚀实验。对不同温度下各样品的腐蚀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各温度下腐蚀动力学曲线均近似于抛物线型,腐蚀的增量率随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通过对腐蚀动力学曲线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层的腐蚀速率最低。腐蚀实验后,C22、TP347H、氩弧样品的组织不均匀,部分区域出现了孔洞,而激光熔覆层依然组织均与致密。对样品在700℃下腐蚀产物的XRD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样品中均出现了铁和铬的氧化物,但未发现氯化物的存在,激光熔覆层的主相仍是铁镍铬钼相。激光熔覆层表现出最佳的耐氯腐蚀性能。所研究的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及制备技术在电厂排粉机、磨辊等重要磨损部件中得到应用。结果表明,排粉机叶轮运行18520小时后基本完好,原耐磨熔覆层焊道清晰可见,未见脱落和严重磨损,叶轮使用寿命达到常规防磨技术制备叶轮寿命的6倍以上。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熔覆层磨辊运行4920小时后,磨辊工作面外缘磨损严重部位磨损深度约为2-5mm,熔覆层表面为均匀磨损,未发现熔覆层剥落现象;应用于磨辊的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实际耐磨性约为普通磨辊堆焊耐磨材料耐磨性的4-6倍左右。
二、风机叶轮及管道防磨处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风机叶轮及管道防磨处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离心式风机的维护及保养对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离心式风机概述 |
2 离心式风机的维护及保养策略 |
2.1 离心式风机检修 |
2.1.1 风机检查 |
2.1.2 叶轮检修 |
2.1.3 更换防磨板 |
2.1.4 轴检修 |
2.1.5 轮毂的更换 |
2.1.6 轴承检修及更换 |
2.2 离心式风机维护及保养 |
2.2.1 建立完善的维护及保养制度 |
2.2.2 准确把握离心式风机使用过程的注意事项 |
2.2.3 加强风机的定期维护工作 |
3 结语 |
(2)湿式除尘洗气机的流场分析及其磨损和喷雾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粉尘治理的研究现状 |
1.1.1 粉尘的产生及其危害 |
1.1.2 粉尘治理现状 |
1.1.2.1 防尘措施 |
1.1.2.2 治尘措施 |
1.1.3 国内外粉尘排放标准及相关规定 |
1.2 矿山除尘设备的发展现状 |
1.3 湿式除尘器 |
1.3.1 湿式除尘器的发展历程 |
1.3.2 湿式除尘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
1.3.3 几种典型的湿式除尘器 |
1.3.4 湿式除尘器的关键技术与研发趋势 |
1.3.4.1 关键技术 |
1.3.4.2 发展趋势 |
1.4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章 除尘洗气机的数值模拟理论分析 |
2.1 CFD在除尘领域的应用 |
2.2 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
2.2.1 基本控制方程 |
2.2.2 湍流模型 |
2.2.3 求解器的选择 |
2.2.4 离散化方法的选择 |
2.2.5 流场数值求解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除尘洗气机流场的数值分析 |
3.1 除尘洗气机建模与网格划分 |
3.1.1 除尘洗气机 |
3.1.2 三维模型 |
3.1.3 内流场模型 |
3.1.4 内流场模型的网格划分 |
3.2 边界条件的设定 |
3.3 气相流分析 |
3.3.1 叶轮部分气相流分析 |
3.3.2 洗气机筒体部分的气相流分析 |
3.3.2.1 洗气机筒体部分的速度分析 |
3.3.2.2 洗气机筒体部分压力变化分析 |
3.4 两相流分析 |
3.4.1 欧拉模型 |
3.4.2 离散相模型(DPM) |
3.4.2.1 气-固两相流分析 |
3.4.2.2 气-液两相流分析 |
3.5 气-液-固三相流 |
3.5.1 三相流模型确定 |
3.5.2 三相流模型边界条件的选择 |
3.5.3 三相流结果分析 |
3.6 除尘洗气机对不同粒径的粉尘颗粒捕集效率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除尘洗气机叶轮叶片及箱体磨损的数值分析 |
4.1 叶轮叶片磨损研究现状 |
4.1.1 叶轮叶片的磨损机理 |
4.1.2 叶轮叶片的磨损研究现状 |
4.2 Fluent中冲蚀磨损模型 |
4.3 不同粒径粉尘颗粒在叶片流道中运动分析 |
4.4 不同粒径粉尘颗粒对叶片及洗气机箱体的磨损分析 |
4.4.1 粒径为5μm粉尘颗粒磨损结果分析 |
4.4.2 粒径为10μm粉尘颗粒磨损结果分析 |
4.4.3 粒径为15μm粉尘颗粒磨损结果分析 |
4.5 水雾颗粒对叶片及洗气机箱体的磨损分析 |
4.6 防磨措施的选择 |
4.6.1 叶轮叶片的防磨措施 |
4.6.2 除尘洗气机箱体防磨措施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除尘洗气机的喷嘴喷雾优化研究 |
5.1 喷嘴喷雾 |
5.1.1 雾化液滴流的结构 |
5.1.2 喷雾方式 |
5.2 模型建立及边界条件的选择 |
5.3 模拟分析 |
5.3.1 气-固两相流分析 |
5.3.2 喷淋结果分析 |
5.3.2.1 顺喷及逆喷分析 |
5.3.2.2 不同位置逆喷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4)非金属耐磨材料在水泥工业粉磨设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磨损与防磨 |
1.1 影响磨损的主要因素 |
1.1.1 磨料的性质 |
1.1.2 靶材的性质 |
1.1.3 入射速度 |
1.1.4 入射角 |
1.2 设备防磨的主要措施 |
1.2.1 降低入射角 |
1.2.2 降低物料流速 |
1.2.3 选用合适的耐磨材料 |
2 常用非金属耐磨材料 |
2.1 SHC耐磨陶瓷 |
2.2 SHN纳米陶瓷 |
2.3 SHA合金陶瓷 |
2.4 SHT钛金陶瓷 |
2.5 SHH高温陶瓷 |
3 非金属耐磨材料在水泥工业粉磨设备中的典型应用 |
3.1 立磨系统防磨 |
3.1.1 立磨内锥体 |
3.1.2 立磨静态叶片 |
3.1.3 选粉机壳体 |
3.1.4 选粉机轴套 |
3.1.5 立磨筒体 |
3.1.6 立磨磨辊密封环 |
3.1.7 立磨磨辊轴套 |
3.1.8 立磨刮料板 |
3.1.9 立磨喷口环 |
3.2 回转卸料器 |
3.3 循环风机叶轮 |
3.4 风机壳体 |
3.5 三道锁风阀阀板 |
3.6 辊压机侧挡板 |
3.7 旋风收尘器 |
3.8 磨机出口管道弯头及膨胀节 |
4 结束语 |
(5)环保除尘风机叶轮磨损分析及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风机转子磨损问题研究的现状 |
1.2.1 风机叶轮磨损机理的研究 |
1.2.2 叶片磨损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3 风机叶轮防护方法的研究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离心风机失效特点及失效机理分析 |
2.1 离心风机 |
2.2 离心风机内部气固两相流的理论基础 |
2.2.1 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 |
2.2.2 叶片磨损机理的研究 |
2.3 离心风机磨损研究 |
2.3.1 叶片磨损机理研究 |
2.3.2 防磨措施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烧结除尘风机磨损分析 |
3.1 设备简介 |
3.2 影响磨损的主要因素 |
3.3 磨损率与寿命 |
3.4 影响风机磨损的因素 |
3.4.1 气体中尘粒的硬度 |
3.4.2 叶轮的材质 |
3.4.3 气体的含尘浓度和速度 |
3.4.4 尘粒的入射角 |
3.4.5 尘粒的粒径与形状 |
3.4.6 叶片的形状 |
3.4.7 吸附现象 |
3.5 风机的防磨措施 |
3.5.1 提高除尘系统的效果 |
3.5.2 控制合理的运行工况点 |
3.5.3 选择耐磨风机 |
3.5.4 降低风机转速 |
3.5.5 提高叶片的耐磨性 |
3.5.6 改进风机的结构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烧结除尘风机叶片改造 |
4.1 叶轮振动原因分析 |
4.2 叶轮改造措施 |
4.2.1 控制负压 |
4.2.2 选择合适的叶片类型 |
4.2.3 选择合适的耐磨材质 |
4.2.4 选择合适转速的风机 |
4.3 叶轮改型理论计算 |
4.3.1 叶轮的强度计算 |
4.3.2 主轴强度计算 |
4.3.3 主轴的临界转速 |
4.3.4 轴承寿命计算 |
4.3.5 风机转子的飞轮力矩 |
4.4 使用效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6)循环风机叶轮磨损原因分析及表面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 |
1.2.1 风机发展现状 |
1.2.2 离心风机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
1.2.3 风机叶轮磨损失效影响及防磨研究状况 |
1.2.4 离心风机叶轮材料技术 |
1.3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循环风机叶轮磨损分析 |
2.1 风机的故障类别 |
2.2 风机磨损原因分析 |
2.2.1 离心风机介绍 |
2.2.2 风机的运行工况 |
2.2.3 风机叶轮磨损现状 |
2.2.4 风机叶片磨损率与寿命 |
2.2.5 叶轮磨损原因分析 |
2.3 确定叶轮磨损失效形式 |
2.4 小结 |
第3章 叶轮表面改性 |
3.1 表面改性技术 |
3.2 叶片本体硬度及磨粒硬度的关系 |
3.3 防磨措施 |
3.4 提高叶片硬度的表面改性方法 |
3.5 修复叶轮遵循的原则 |
3.6 小结 |
第4章 循环风机叶轮失效及修复实例 |
4.1 循环风机运行工况 |
4.2 叶轮磨损原因及失效部位 |
4.2.1 叶轮磨损原因分析 |
4.2.2 叶轮失效部位 |
4.3 叶轮修复方法、材料的选择及改善 |
4.3.1 选择叶轮修复方法 |
4.3.2 选择叶轮修复材料 |
4.4 叶轮修复焊接控制 |
4.4.1 气体保护焊 |
4.4.2 风机叶轮修复方案 |
4.4.3 风机叶轮焊接形变控制 |
4.5 小结 |
第5章 修复叶轮应用验证及效益核算 |
5.1 修复叶轮磨损试验 |
5.2 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5.3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锅炉引风机出力不足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设备概况 |
2 试验内容 |
3 结论 |
(8)贫煤锅炉掺烧烟煤热炉烟风机运行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抽炉烟干燥技术改造 |
2 冷、热炉烟风机选型 |
3 热炉烟风机运行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
3.1 叶轮磨损 |
3.2 叶轮积灰振动 |
3.3 其他 |
(9)制粉系统防磨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目前机械设备的抗磨损、高耐磨技术 |
1.1 高耐磨Cr-09合金熔融技术 |
1.2 高耐磨合金渗透技术 |
1.3 热喷焊技术 |
1.4 耐磨陶瓷涂料 (耐磨胶泥) |
1.5 高耐磨陶瓷片 |
1.6 金属陶瓷复合钢管 |
2 耐磨分析 |
3 风机叶轮的防磨技术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
3.1 叶轮常用的防磨技术 |
3.2 热态防磨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裂纹倾向大 |
3.2.2 变形无法控制 |
4 陶瓷耐磨叶轮 |
5 结束语 |
(10)耐磨损、耐腐蚀熔覆层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燃煤电站锅炉辅机磨损现状 |
1.1.2 生物质发电站锅炉腐蚀磨损现状 |
1.2 发电厂耐磨耐蚀材料与制备技术概述 |
1.2.1 电厂磨煤机磨辊、风机叶轮预防磨损技术的发展状况 |
1.2.2 过热器管防腐蚀磨损技术的发展状况 |
1.3 氩弧、等离子熔覆技术概述 |
1.4 激光熔覆技术概述 |
1.5 研究课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反应合成TiC-Ni系复合材料的实验研究 |
2.1 引言 |
2.2 制备工艺描述 |
2.2.1 热压原位反应制备工艺 |
2.2.2 钨极氩弧焊 |
2.3 TiC-Ni系复合材料的成分设计 |
2.3.1 实验原料 |
2.3.2 用于热压反应合成TiC-Ni系复合材料的成分设计 |
2.3.3 用于氩弧熔覆的粉芯焊丝 |
2.4 热压反应合成TiC-Ni系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组织成分分析 |
2.4.1 XRD物相分析 |
2.4.2 XRD结果 |
2.5 热压反应合成TiC-Ni系陶瓷-金属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分析 |
2.5.1 SEM、FE-SEM及EDS分析 |
2.5.2 显微组织结构分析 |
2.6 TIG焊反应合成TiC-Ni系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结构分析 |
2.7 反应合成TiC-Ni系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硬度分析 |
2.8 TIG焊反应合成TiC-Ni系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熔覆层的耐磨性分析 |
2.8.1 磨损实验方法 |
2.8.2 磨损实验结果分析 |
2.9 TiC-Ni系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高温蠕变损伤研究 |
2.9.1 弹性模量法表征蠕变损伤研究 |
2.9.2 共振法测弹性模量的原理 |
2.9.3 实验结果分析 |
2.10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复相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熔覆层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
3.1 复相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设计 |
3.2 实验描述 |
3.2.1 基体材料 |
3.2.2 熔覆材料 |
3.2.3 熔覆焊丝的制备 |
3.3 熔覆工艺对熔覆层质量的影响 |
3.3.1 熔覆方式的影响 |
3.3.2 氩弧熔覆最佳工艺参数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1 WC、NbC陶瓷颗粒含量对熔覆层组织的影响 |
3.4.2 熔覆层硬度分析 |
3.4.3 熔覆层抗压强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耐高温腐蚀Ni-Cr-Mo系合金熔覆层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 |
4.1 引言 |
4.2 氩弧熔覆法制备Ni-Cr-Mo熔覆层及其特性研究 |
4.2.1 实验描述 |
4.2.2 不同工艺参数下所得熔覆层的特性分析 |
4.2.3 氩弧熔覆层成分和组织分析 |
4.3 激光熔覆法制备Ni-Cr-Mo熔覆层及其特性研究 |
4.3.1 激光熔覆的实验描述 |
4.3.2 激光熔覆实验工艺 |
4.3.3 激光熔覆层特性分析 |
4.4 耐高温氯腐蚀性能试验研究 |
4.4.1 实验装置 |
4.4.2 试样制备 |
4.4.3 实验方法 |
4.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在火电厂中的应用研究 |
5.1 引言 |
5.2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在排粉机、引风机叶轮中的应用研究 |
5.2.1 背景描述 |
5.2.2 熔覆制作耐磨排粉机叶轮防磨方案描述 |
5.2.3 运行结果 |
5.3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在磨煤机磨辊中的应用研究 |
5.3.1 某电厂磨煤机基本参数 |
5.3.2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熔覆层复合磨辊制作方案描述 |
5.3.3 运行结果 |
5.4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熔覆层在穿管机用顶头中的应用研究 |
5.4.1 研究背景 |
5.4.2 实验方案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风机叶轮及管道防磨处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离心式风机的维护及保养对策探究[J]. 季长劼. 山东工业技术, 2017(18)
- [2]湿式除尘洗气机的流场分析及其磨损和喷雾性能研究[D]. 李玢玢.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3]特种陶瓷材料在电站燃煤锅炉制粉系统中的应用[J]. 渠红昌,王朋.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5(11)
- [4]非金属耐磨材料在水泥工业粉磨设备中的应用[J]. 邵晓克. 新世纪水泥导报, 2015(04)
- [5]环保除尘风机叶轮磨损分析及改造研究[D]. 杨志刚. 东北大学, 2015(07)
- [6]循环风机叶轮磨损原因分析及表面改性研究[D]. 赵增强. 东北大学, 2015(12)
- [7]锅炉引风机出力不足的原因分析[J]. 刘贵超. 机电技术, 2014(04)
- [8]贫煤锅炉掺烧烟煤热炉烟风机运行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 张兴豪,范庆伟,张立欣. 热力发电, 2014(08)
- [9]制粉系统防磨技术探讨[J]. 王红周. 新疆有色金属, 2014(S2)
- [10]耐磨损、耐腐蚀熔覆层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D]. 赵丽萍.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