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全局的战略举措——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事关全局的战略举措——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一、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论文文献综述)

汪彬[1](2021)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时代要求、战略目标与国际治理经验借鉴》文中认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是新时代立足问题导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央与地方上下结合达成一致而应时推出的区域重大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个系统工程,要借鉴大江大河治理的国际经验,推动以水资源为核心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以跨行政区协调为重点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通过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协同治理,实现由行政辖区利益最大化向流域整体利益最大化转变,要构建生态协同治理长效机制,推动流域治理现代化;要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难,破解流域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加强黄河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弘扬黄河文化新时代价值;要把握"三新"重大逻辑,发挥黄河流域在新发格局中的重大贡献。

苟廷佳[2](2021)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文中提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发源于此,惠泽我国20个省区以及东南亚5个国家,是维系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的腹地,拥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和战略地位,是国家至关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屏障和生态产品供给地,为维护中国乃至亚洲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三江源也是亚洲、北半球乃至世界气候变化的预警区、敏感区和启动区,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发挥着指示和前瞻的重要作用。然而,三江源脆弱的生态系统环境导致环境保护和修复成本高;受生态产品外部性影响,三江源地区积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并提供高质量的生态产品长期被无偿享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未能充分实现;加上三江源因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而被限制产业的发展,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上述因素导致当前三江源地区三生空间矛盾突出,同时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供给压力。因此,通过研究三江源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探索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现人地和谐的发展模式,打造三江源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路径,实现三江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研究围绕“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题”,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建立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分析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现状和困境,全面系统的提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机制,为缓解生态脆弱区人地矛盾、实现三江源可持续发展、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论文的创新点和主要贡献体现在:(1)系统的构建了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研究框架。研究框架中包括: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构成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构成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需求”二元logit回归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系统性框架、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原则等内容,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并提供指导。(2)建立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将三江源发展机会成本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三江源生态产品总价值为6568.56亿元/年。同时在绿色GDP指标基础上,提出构建“三江源经济-生态生产总值(SJYGEEP)”指标评价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突出三江源的生态地位和生态价值,对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3)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需求”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的影响因素。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受三江源居民“生态补偿满意度”和“生态旅游业认识”的影响;需求意愿受“淡水资源支付意愿”、“机会成本支付意愿”、“共享牧场支持度”、“对口支援省份是否享受生态产品特别优惠”等因素的影响。(4)从生态产品构成视角出发,全面系统研究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具体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基于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三江源生态产品分类、价值实现现状和面临困境,提出贴合国家现行政策与三江源实际、突出三江源特色的价值实现路径,并结合路径,提出“调查监测-核算评估-经营开发-保护补偿-制度保障-持续推进”的系统性价值实现机制。由于三江源生态环境脆弱性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并存,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生态产品供给地,实现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对促进当地生态产业发展和融合、保障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周跃辉[3](2021)在《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解读》文中研究指明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本课时间3小时(讲课2小时,讨论1小时)。本课目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刻认识和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认真学习领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内涵,从而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新华社[4](2021)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华社北京10月8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如下。前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实地考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就三江源、祁连山、秦岭、贺兰山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新华社[5](2021)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文中提出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如下。目录前言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主要原则第三节战略定位

新华社[6](2021)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文中认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主要内容如下。

重庆市人民政府[7](2021)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渝府发[2021]22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8月24日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冯雪红,李彦霞[8](2021)在《从专业细分走向学科融合:我国生态屏障研究及其路向》文中认为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内学界对生态屏障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生态屏障的概念界定、生态屏障在"生命共同体"中的实践、防沙治沙与生态屏障的建设、城乡生态屏障的建设、保障生态屏障建设的路径等五个方面。通过对既往生态屏障研究的梳理分析,旨在推动中国生态屏障的系统研究。今后应深化生态屏障理论体系构建、丰富生态屏障学科方法、加强生态屏障学科交叉、拓展生态屏障关联议题研究。

姚树洁,刘岭[9](2021)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视角》文中认为中共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新时代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与风险、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大战略部署。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形成强大而富有韧劲的全国性空间经济地理结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仅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涵。基于"马阵跨阱""板链拉动"等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经济均衡增长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两个必要条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仅需要促进双城经济圈内部的均衡增长,进而带动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实现超越式发展,还需要与全国其他区域经济板块,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构成强大的空间经济地理架构,为全国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唐学军,陈晓霞[10](2021)在《长江上游水生态涵养区生态安全走廊建设研究——基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态危机的爆发已经严重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这也是人类共同面对的生态环境挑战,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础。在对区域生态共同体的内涵、构成要素、特征及实践成果进行分析的前提下,结合"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建设的具体实践和困境,论述筑牢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优化示范区生态安全格局是构建区域生态共同体的重要手段。依据示范区的自然地理单元区划分和生态安全走廊建设的具体要求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加强顶层设计,筑牢辐射区划层生态安全走廊;第二,强化协同共建,建设协同区划层生态发展区;第三,加大生态红线管控,优化生态布局,强化生态共治共建,筑牢核心区划层生态安全走廊,构建区域生态共同体。示范区生态安全走廊建设展现出的新经验、新面貌将为成渝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借鉴。

二、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论文提纲范文)

(1)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时代要求、战略目标与国际治理经验借鉴(论文提纲范文)

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国家战略
    (一)是立足时代背景面向解决现实问题的区域重大战略
    (二)是落实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区域重大战略
    (三)是上下结合、中央与地方达成共识的区域重大战略
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探索区域和流域综合治理的重大战略
    (一)探索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治理路径的新标杆
    (二)化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空间抓手
    (三)探索区域特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重要示范区域
    (四)构建跨区域流域协同治理新机制的重要典范
    (五)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动脉
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四大战略目标取向
    (一)构建黄河流域生态协同治理长效机制,推动黄河流域治理现代化
    (二)深刻认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挑战,破解协同发展体制机制障碍
    (三)加强黄河文化遗产发掘和保护,弘扬黄河文化新时代价值
    (四)把握“三新”重大逻辑,发挥黄河流域在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贡献
四、借鉴大河大江治理国际经验,推动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政策建议
    (一)大江大河治理的理论思考
        1. 大江大河治理的特征。
        2. 大江大河治理的路径研究。
    (二)大江大河治理的国际经验。
    (三)借鉴国际大江大河治理经验,推动黄河流域大治理
        1. 健全黄河流域生态用水管理的法律体系和利益补偿机制。
        2. 确立黄河流域管理机构统一的开发、管理职权和地位。
        3. 建立生态优先的管理思路,注重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黄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
        5. 高度重视运用高科技手段技术开发治理黄河流域。
        6. 构建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顶层设计机制。

(2)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国外文献分析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国内文献分析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述评
    2.4 国内外经验启示
        2.4.1 国际经验和启示
        2.4.2 国内经验和启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
    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3.1.1 生态产品形成的基础理论
        3.1.2 生态产品价值形成的理论基础
        3.1.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3.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
        3.2.1 相关概念及辨析
        3.2.2 生态产品价值
        3.2.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3.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3.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梳理
        3.3.2 基于产权-需求矩阵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3.3.3 生态产品分类的价值实现路径
    3.4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框架
        3.4.1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需求”二元回归模型
        3.4.2 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性框架
        3.4.3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原则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的价值
    4.1 三江源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自然条件
        4.1.3 社会经济条件
        4.1.4 生态地位
        4.1.5 生态保护
    4.2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
        4.2.1 三江源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据
        4.2.2 三江源生态资产总值
        4.2.3 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4.2.4 三江源发展机会成本估算
        4.2.5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分析
    5.1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问卷调查
        5.1.1 调查地区选取及原因
        5.1.2 问卷基本情况
        5.1.3 数据收集和检验
        5.1.4 描述性统计
        5.1.5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1.6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分析结果
    5.2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问卷调查
        5.2.1 问卷基本情况
        5.2.2 数据收集和检验
        5.2.3 描述性统计
        5.2.4 空间交叉分析
        5.2.5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2.6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分析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6.1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分类
        6.1.1 生态农畜产品
        6.1.2 淡水资源产品
        6.1.3 清洁能源电力产品
    6.2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6.2.1 畜牧业发展现状
        6.2.2 水资源价格和交易现状
        6.2.3 绿电交易现状
    6.3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6.3.1 市场基础不健全
        6.3.2 生态畜牧业发展受限
        6.3.3 社会参与程度有待提升
        6.3.4 科技和人才支撑薄弱
    6.4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6.4.1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直接交易路径
        6.4.2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生态产业化路径
        6.4.3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产业生态化路径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7.1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分类
        7.1.1 三江源固碳释氧产品
        7.1.2 三江源土壤保持产品
        7.1.3 三江源水源涵养产品
        7.1.4 三江源净化产品
        7.1.5 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产品
    7.2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7.2.1 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政策现状
        7.2.2 三江源生态补偿现状
        7.2.3 三江源生态补偿成效
        7.2.4 对口支援三江源的成效
    7.3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7.3.1 政府主导下三江源生态产品购买力度有待增强
        7.3.2 基础制度和政策工具仍待完善
        7.3.3 市场化交易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7.4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7.4.1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市场化路径
        7.4.2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横向生态补偿
        7.4.3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纵向生态补偿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8.1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资源
        8.1.1 三江源旅游资源
        8.1.2 三江源文化资源
    8.2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8.2.1 三江源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
        8.2.2 三江源各地区旅游发展现状
    8.3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8.3.1 生态文化产品开发和传播有待提升
        8.3.2 生态文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8.3.3 生态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
        8.3.4 三江源自然条件制约性明显
        8.3.5 地区发展与保护矛盾依旧突出
    8.4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8.4.1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顶层设计
        8.4.2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基础建设
        8.4.3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生态产业化
        8.4.4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产业生态化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9.1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监测确权交易机制
        9.1.1 推动三江源生态产品信息普查
        9.1.2 推进三江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9.1.3 构建三江源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机制
    9.2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
        9.2.1 推行三江源绿色产品认证标准
        9.2.2 实现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平衡
        9.2.3 拓宽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9.2.4 促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9.3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
        9.3.1 完善三江源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9.3.2 建立三江源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9.4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
        9.4.1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法律制度保障机制
        9.4.2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
        9.4.3 建立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利益导向机制
        9.4.4 加大三江源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9.5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
        9.5.1 强化行政职能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5.2 设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
        9.5.3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5.4 健全三江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受益付费制度
    9.6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机制
        9.6.1 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体系
        9.6.2 制定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
        9.6.3 推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应用
    9.7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建议
        9.7.1 持续发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和体制改革优势
        9.7.2 持续推进三江源生态补偿提标扩面
        9.7.3 加快实施三江流域协同保护共建共享机制
        9.7.4 推进对口支援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7.5 打造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9.7.6 加快推动三江源特色生态产业发展
        9.7.7 建立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保障
第十章 结论、贡献与讨论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情况调查
附录二 三江源居民生态产品供给情况调查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3)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本课对象
本课时间
本课目的
一、从“两个大局”角度认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重要载体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平台
二、从整体上科学理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战略定位
        2.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3. 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4. 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二)发展目标
三、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一)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
    (二)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三)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四)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五)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六)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七)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八)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九)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讨论题: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发展背景
    第一节发展历程
    第二节发展基础
    第三节机遇挑战
    第四节重大意义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主要原则
    第三节战略定位
    第四节发展目标
    第五节战略布局
第三章加强上游水源涵养能力建设
    第一节筑牢“中华水塔”
    第二节保护重要水源补给地
    第三节加强重点区域荒漠化治理
    第四节降低人为活动过度影响
第四章加强中游水土保持
    第一节大力实施林草保护
    第二节增强水土保持能力
    第三节发展高效旱作农业
第五章推进下游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
    第一节保护修复黄河三角洲湿地
    第二节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
    第三节推进滩区生态综合整治
第六章加强全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第一节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第二节科学配置全流域水资源
    第三节加大农业和工业节水力度
    第四节加快形成节水型生活方式
第七章全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
    第一节科学调控水沙关系
    第二节有效提升防洪能力
    第三节强化灾害应对体系和能力建设
第八章强化环境污染系统治理
    第一节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
    第二节加大工业污染协同治理力度
    第三节统筹推进城乡生活污染治理
    第四节开展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第九章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第一节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第二节进一步做优做强农牧业
    第三节建设全国重要能源基地
    第四节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第十章构建区域城乡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沿黄城市群
    第二节因地制宜推进县城发展
    第三节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第十一章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第一节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构建便捷智能绿色安全综合交通网络
    第三节强化跨区域大通道建设
第十二章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第一节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
    第二节深入传承黄河文化基因
    第三节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第四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第十三章补齐民生短板和弱项
    第一节提高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第二节加快教育医疗事业发展
    第三节增强基本民生保障能力
    第四节提升特殊类型地区发展能力
第十四章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第一节完善黄河流域管理体系
    第二节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第三节加大市场化改革力度
    第四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第五节健全区域间开放合作机制
第十五章推进规划实施
    第一节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第二节强化法治保障
    第三节增强国土空间治理能力
    第四节完善规划政策体系
    第五节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8)从专业细分走向学科融合:我国生态屏障研究及其路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态屏障的概念界定
二、生态屏障在“生命共同体”中的实践
    (一)有关“山”的生态屏障
    (二)有关“水”的生态屏障
    (三)有关“林”的生态屏障
    (四)有关“田”的生态屏障
    (五)有关“草”的生态屏障
三、防沙治沙与生态屏障的建设
四、城乡生态屏障的建设
    (一)城市生态屏障建设
    (二)乡村生态屏障建设
五、保障生态屏障建设的路径
    (一)以健全制度推进生态屏障建设
    (二)以法律法规保障生态屏障建设
    (三)以低碳经济促进生态屏障建设
    (四)以科技手段提升生态屏障建设
    (五)以生态补偿补给生态屏障建设
六、生态屏障研究展望

(9)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二、 区域经济均衡增长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学理机制
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一) 成渝地区的基本情况
    (二) 成渝地区的重要地位
    (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战略意义
        1. 形成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
        2. 打造引领西部发展的经济极核
        3. 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面临的挑战
        1. 同质发展严重,缺少有效协同机制
        2. 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3. 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四、 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 加强重庆、成都两大极核产业创新协同发展
    (二) 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业发展轴,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和牵引力的经济中心
    (三) 全面加强对外开放水平,提升高端要素集聚能力
    (四) 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全国其他城市集群互联互通

(10)长江上游水生态涵养区生态安全走廊建设研究——基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区域生态共同体的理论基础
    (一)内涵及特征
    (二)实践及成果
二、基础与困境:筑牢区域生态安全走廊
    (一)法律与政策
    (二)城市绿道与公园
    (三)自然山地与水域
三、构架设想:区域生态安全走廊建构路径
    (一)加强顶层设计:筑牢辐射区划层生态安全走廊
    (二)强化协同共建:建设协同区划层生态发展区
    (三)构建区域生态共同体:筑牢核心区划层生态安全走廊
        1. 加大生态红线管控,严守生态红线
        2. 强化生态共治共建,筑牢生态安全走廊
        3. 优化生态布局,推进生态修复

四、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论文参考文献)

  • [1]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时代要求、战略目标与国际治理经验借鉴[J]. 汪彬.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1(06)
  • [2]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D]. 苟廷佳.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3]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解读[J]. 周跃辉. 党课参考, 2021(22)
  • [4]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J]. 新华社. 中国水利, 2021(21)
  • [5]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J]. 新华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1(31)
  • [6]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J]. 新华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1(30)
  • [7]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J].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18)
  • [8]从专业细分走向学科融合:我国生态屏障研究及其路向[J]. 冯雪红,李彦霞.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1(05)
  • [9]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增长,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视角[J]. 姚树洁,刘岭.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5)
  • [10]长江上游水生态涵养区生态安全走廊建设研究——基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视角[J]. 唐学军,陈晓霞.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3)

标签:;  ;  ;  ;  ;  

事关全局的战略举措——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