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侧枝供血(论文文献综述)
Bureau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2022)在《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文中研究指明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3]。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 HCC-CCA)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2](2021)在《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文中研究说明肝细胞癌(HCC)是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中国80%以上HCC患者合并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CC通常是一种富血供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一方面阻断肿瘤血供,同时在肿瘤局部聚集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发挥最大限度的杀伤作用,被公认为是不可切除HCC治疗的首要治疗方法。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专家们经讨论针对《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版进行更新。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3](2021)在《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文中提出肝细胞癌(HCC)是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中国80%以上HCC患者合并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CC通常是一种富血供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一方面阻断肿瘤血供,同时在肿瘤局部聚集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发挥最大限度的杀伤作用,被公认为是不可切除HCC治疗的首要治疗方法。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专家们经讨论针对《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版进行更新。
王铭,叶小飞,袁观斗,何松青[4](2020)在《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进展》文中指出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是目前中国第四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二位肿瘤致死病因。手术仍然是目前肝癌最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但实际临床工作中,绝大多数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已经失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对于此类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肝癌介入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医疗领域科技进步,肝癌TACE治疗也有了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肝癌TACE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徐伟[5](2020)在《TACE联合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经皮穿刺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性巨块型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并初步观察对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不可切除性巨块型肝癌(最大径≥5cm)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TACE组,联合治疗组46例,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术后间隔1月复查,视复查情况间隔4-6周按需重复治疗。单纯TACE组44例,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术后间隔1月复查,视复查情况间隔4-6周按需重复治疗。对比近期客观缓解率;对比两组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根据肿瘤大小、有无门脉癌栓分成亚组对比观察1年、2年、3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对比主要不良事件及次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结果;总样本中位生存时间14月,1年生存率65.6%,2年生存率23.3%,三年生存率4.4%。联合治疗组中位生存期18.4月,优于单纯TACE组的12.0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TACE术后1月,联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为63.0%,单纯TACE组客观缓解率为患者的4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次TACE术后1月内无死亡病例发生,术后1月内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主要不良事件11例(23.9%),略高于单纯TACE组患者的7例(1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TACE术后1月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高于单纯TAC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纯TAC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径<1Ocm患者队列,联合治疗亚组中位生存期22.3月,优于单纯TACE治疗亚组的12.3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大径>10cm患者队列,联合治疗亚组中位生存期12.4月,单纯TACE亚组中位生存期11.7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门静脉侵犯的患者队列,联合治疗亚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9月,优于单纯TACE亚组的14.8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门静脉侵犯的患者队列,联合治疗亚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2月,单纯TACE亚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皮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性大肝癌相较于单纯动脉介入治疗近期疗效显着,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是一种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远期疗效因患者异质性较大而有差异,在肿瘤最大径<10cm、无门静脉侵犯的患者群联合治疗优势更为显着。意义:不同特征的巨块型肝癌患者在经动脉介入治疗联合经皮冷冻消融治疗后短期均可获得较高的客观缓解率,但长期预后存在较大差异,提示巨块型肝癌患者近期客观缓解率高不一定能带来总生存期的延长,巨块型肝癌患者的预后评估需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及肿瘤异质性,进一步研究需增加样本量并细化风险因素分层分组。
杨晓曼[6](2020)在《一站式CT能谱联合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DEB-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初步探究一站式CT能谱联合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DEB-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受DEB-TACE术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6周接受一站式CT能谱联合灌注扫描,并于CT检查后1~5天接受DSA检查。本研究最终纳入32例患者共计49个活性灶(残存或复发灶)。所用机器为GE Revolution CT,扫描结束后将原始灌注图像与100kVp-like水平的能谱增强图像结合重建,获得一站式灌注图像,将所有图像传至GE公司的ADW 4.7后处理工作站,对残存或复发灶及肝实质进行能谱、灌注数据分析。灌注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肝动脉血流量(a-BF)、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分数(HAF)及表面通透性(PS);能谱参数:碘浓度(IC)、标准化碘浓度(NIC)、标准化碘浓度差值(NICD)。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算残余或复发灶与正常肝实质之间各参数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得到能谱、灌注各参数及联合运用不同参数时的曲线下面积(AUC),计算诊断效能。结果:1.灌注参数的诊断价值HCC DEB-TACE术后残余或复发灶的a-BF、HAF、PS、BV、BF较正常肝实质升高,MTT较正常肝实质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BF、HAF 的 AUC 分别为 0.884、0.831,余灌注参数 AUC<0.75;a-BF、HAF 的灵敏度分别为87.8%、85.7%,特异度分别为84.4%、87.5%。2.能谱参数的诊断价值残余或复发灶的能谱参数动脉期标准化碘浓度(AP-NIC)较正常肝实质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延迟期标准化碘浓度(DP-NIC)较正常肝实质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PP-NIC)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残余或复发灶与正常肝实质各期相间标准化碘浓度差值PA-NICD、DP-NICD、DA-NIC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IC的AUC为0.913,余能谱参数AUC<0.35;AP-NIC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 89.8%、87.5%。3.灌注参数联合能谱参数的诊断价值灌注参数a-BF与能谱参数AP-NIC联合运用时AUC为0.987,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100.0%、89.8%、86.5%、100%、93.8%;灌注参数HAF与能谱参数AP-NIC联合运用时AUC为0.943,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4.8%、93.9%、90%、90.2%、90.1%;灌注参数a-BF、HAF与能谱参数AP-NIC联合运用时AUC为0.988,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100.0%、89.8%、86.5%、100%、93.8%。HAF、AP-NIC联合使用的AUC小于a-BF、AP-NIC联合使用的AUC及a-BF、HAF、AP-NIC联合使用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F、AP-NIC联合用于诊断时的AUC与a-BF、HAF、AP-NIC联合用于诊断时的AUC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灌注参数a-BF、HAF和能谱参数AP-NIC对HCC DEB-TACE术后活性灶的检出具有较高诊断价值,联合运用灌注参数及能谱参数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独使用灌注参数或能谱参数,具有更高临床应用价值。
吴镜强[7](2020)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TACE抵抗肝癌的临床疗效》文中指出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TACE抵抗肝癌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总结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7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就诊于我院首次诊断为肝癌并行TACE治疗后符合TACE抵抗诊断的患者70例。其中29例患者诊断TACE抵抗后在TACE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TACE+125I粒子组),41例患者继续单纯行TACE治疗(TACE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每4~6周进行影像学检查随访并根据m RECIST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无肿瘤进展生存时间(PFS)及生存时间(OS)并分析总结影响患者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1)本研究于2020年1月截止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8.7个月。9例患者在研究期间失访,44例患者死亡,17例患者在研究结束时存活。TACE+125I粒子组与TACE组在一般情况及肿瘤学特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后1月、3月、6月时,TACE+125I粒子组的ORR分别为20.7%、40.7%、34.6%,TACE组的ORR分别为2.6%、3.33%、5.0%。两组间的ORR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P=0.005;P=0.04)。(3)TACE+125I粒子组的中位无肿瘤进展生存时间为7.6个月(95%CI5.146~10.121),TACE组的中位无肿瘤进展生存时间为3.5个月(95%CI2.542~4.391);两组的PFS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42)。TACE+125I粒子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1.1个月(95%CI 14.848~27.419),TACE组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95%CI 4.898~12.035);两组的OS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003)。(4)单因素分析中,不同Child-pugh分级、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A级、TACE+125I粒子组的患者的PFS及OS更长。COX多因素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HR=3.069,P=0.005)和治疗方案(HR=3.171,P=0.002)是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TACE+125I粒子组在1、3、6月时的客观缓解率优于TACE组,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可以有效控制TACE抵抗肝癌病灶。(2)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可以改善TACE抵抗肝癌患者的生存,Child-pugh分级和治疗方案为OS的独立影响因素。Child-pugh A级、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患者的PFS及OS更长。(3)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治疗TACE抵抗肝癌是安全且有效的。
曹秋颖[8](2020)在《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因素。材料与方法:2014.3~2018.10在我院微创介入科就诊的接受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的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患者共51例,其中位于第二肝门区肿瘤为54个。收集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并发症。所有患者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均常规行保肝降黄治疗,术后一周复查肝功能恢复至Child-Pugh A或B级后对所有病灶行射频消融治疗。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计算患者1年、2年、3年的累积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对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检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位于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完全消融率为81.48%(44/54),部分消融率为18.52%(10/54)。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20%、57.50%、31.00%:中位生存期为28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9个月。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FP(≤400或>400 ng/ml)和肝内肿瘤个数(包括第二肝门区肿瘤,≤2或>2个)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均<0.05)。严重并发症(气胸3例、胸腔积液1例、出血1例)发生率为9.80%(5/51),无与治疗相关的死亡发生。结论: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可以有效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前AFP(≤400或>400 ng/ml)和肝内肿瘤个数(包括第二肝门区肿瘤,≤2或>2个)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
梁吉光[9](2019)在《巨块型肝癌应用两种粒径明胶海绵颗粒行介入治疗的应用体会》文中指出目的:肝癌作为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致死原因排第3位,5年的自然死亡率超过95%。由于肝癌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已进入中晚期,对于不适宜行手术治疗的巨块型肝癌,目前以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为主要治疗方式。评价巨块型肝癌患者TACE术中,两种粒径明胶海绵颗粒(gelatin sponge particles,GSP,350560μm、560750μm)对术后肝脏功能、栓塞后不良反应,阶段性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476例巨块型肝癌TACE治疗患者(初诊AFP>400ng/ml)。依据TACE术中应用的GSP粒径分组,A组(350560μm)244例,B组(560750μm)232例。观察患者栓塞后不良反应(疼痛、发热、呕吐)情况;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转氨酶、甲胎蛋白变化、复诊时病灶CT图像特征、复治时DSA图像特征等方面并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1)栓塞后AFP、转氨酶变化,栓塞后CT表现,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栓塞后剧烈疼痛发生率,A组多于B组(P<0.05);(2)栓塞后,A组病灶侧枝供血动脉形成率高于B组;TACE干预间隔时长,A组大于B组。结论:GSP粒径对巨块型肝癌TACE术后1个月AFP、转氨酶,病灶碘油CT图像无显着性影响。小粒径GSP会导致栓塞后剧烈疼痛、病灶侧枝供血动脉形成率增加,然而其可以延长复诊手术时间。因此,根据患者全身状态、术前CT表现及术中造影,合理的选择不同粒径大小的栓塞颗粒,才是巨块型肝癌的合理TACE治疗方式。
任葆胜[10](2019)在《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的基础研究和在肝癌化疗栓塞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CalliSpheres微球在猪肾动脉栓塞模型中的体内评价研究目的通过建立猪部分肾脏栓塞模型,比较CalliSpheres微球与Embosphere微球手术操作性能、栓塞效果及栓塞后局部和全身的组织反应。方法24头普通健康家猪随机等分为实验组(CalliSpheres microspheres group,CSM 组,n=12)和对照组(Embosphere Microspheresgoup,ESM 组,n=12)。通过股动脉插管及选择性肾动脉插管技术分别以CSM(300-500μm)或ESM(300-500μm)栓塞猪右侧肾脏下级动脉二级以下分支建立部分肾脏栓塞模型。术中记录有无血管破裂、栓塞剂的使用量、靶血管栓塞数量、栓塞程度、非目标血管栓塞数量以及微球输送性能等相关指标。在术后第2天(D2)、第7天(D7)和第28天(D28)观察点上每组各有4头实验猪进行血管造影检查评估血管再通情况。术前、术后第2天、第7天和第28天,对实验动物采集血液,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的检查。各观察点实验猪实施安乐死后进行大体病理学观察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实验猪均顺利完成动脉内栓塞操作,无死亡或明显不良反应。CSM组与ESM组在栓塞过程中均无血管破裂,两组在栓塞剂的使用量、靶血管栓塞数量、栓塞程度、非目标血管栓塞数量、血管再通评分及微球输送性能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实验室检查方面,除在D28观察点上CSM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ESM组延长外(P<0.05),两组在各观察点上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以及肾功能等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大体病理学观察,在术后D2和D7观察点上,下极肾脏主要表现为坏死、淤血、包膜渗出和/或肿胀;在D28观察点上,下极肾脏主要表现为萎缩、变硬和/或表面粗糙。这些表现与组织病理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坏死(D2)、炎症(D7、D28)和皮质变薄、纤维化和/或包膜增厚(D28)相关联。两组在大体和组织病理学上无明显差异。结论CalliSpheres微球和Embosphers微球在动物实验的各项评价指标的结果上基本等同,都能有效地实现目标血管栓塞,组织反应温和,均无栓塞造成的不良反应,CalliSpheres微球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第二部分CalliSpheres微球加载表阿霉素栓塞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目的评价加载表阿霉素的CalliSpheres微球经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外周血清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纳入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共19例,未进行随机分组,其中10例患者使用加载表阿霉素的CalliSpheres微球,另外9例患者使用加载表阿霉素的DC Bead 微球。在栓塞完成后 5min、l0min、20min、40min、60min、2h、3h、6h、24h、3d、7d采集患者外周血,血样经离心处理后得到血清。通过HPLC-MS/MS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清中表阿霉素的血药浓度。计算外周血清表阿霉素药动参数,包括:峰值血药浓度(Cmax)、消除半衰期(T1/2)、0到t时间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时间从0外推到无限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平均驻留时间(MRT)、表观容积(Vd)、清除率(CI)。结果两组19例病人的血清表阿霉素峰值血药浓度均出现在栓塞完成后的5min时间点上,并均在最初的2小时内快速下降。两组病人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AUC0-t、AUC0-∞、T1/2、MRT、Vd、Cl 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结果证实CalliSpheres微球与DC Bead微球加载表阿霉素后在肝癌栓塞治疗中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基本一致,均表现出持续释放药物的特性,并能够保持较低的血清药物浓度。第三部分不同载药微球与传统碘化油栓塞治疗肝细胞性肝癌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目的分析并比较不同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DEB-TACE)与传统碘化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cTACE)治疗肝细胞性肝癌(HC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收治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HCC患者。共纳入162例患者,其中85例(52.5%)接受cTACE治疗(cTACE组),37例(22.8%)接受DC Bead载药微球治疗(DCB组),40例(24.7%)患者接受CalliSpheres载药微球治疗(CalliSpheres组)。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估三组患者术后1月及术后3月的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三组患者肿瘤标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在术前和术后1月水平变化,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在术前和术后3天、1周、1月的水平变化。结果根据mRECIST标准,cTACE组与DCB组、CalliSpheres组术后1个月疾病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49.4%、62.2%、67.5%,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7.1%、94.6%、9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ORR分别为41.2%、51.4%、55.0%,DCR 分别为 77.6%、86.5%、87.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具有1个或多个高危因素(Child-Pugh分期B期、ECOG评分1分、双叶病变、复发性病变)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显示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ORR,DCB组、CalliSpheres组与cTACE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1个月AFP及PIVKA-II血清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3天TBIL、ALT、AST较术前均明显升高,ALB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肝功能开始恢复,术后1月肝功能恢复至术前水平。三组患者血常规、肾功能术前和术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栓塞后综合征,其中cTACE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DCB组和CalliSpher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CE组患者中有5例(5.9%)出现了骨髓抑制副反应;CalliSpheres组患者中有1例(2.5%)继发肝脓肿。结论采用DC Bead或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的DEB-TACE与cTACE治疗HCC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相同,但DEB-TACE对于具有Child-Pugh分期B期、ECOG评分1分、双叶病变、复发性病变等高危因素的HCC患者表现出一定优势。DEB-TACE可明显降低术后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化疗药物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侧枝供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侧枝供血(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筛查和诊断 |
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 |
2.2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
2.2.1 超声显像 |
2.2.2 CT和MRI |
2.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2.2.4 核医学影像学检查 |
2.3 肝癌的血液学分子标记物 |
2.4 肝癌的穿刺活检 |
2.5 肝癌的病理学诊断 |
2.5.1 肝癌病理诊断术语 |
2.5.2 肝癌病理诊断规范 |
2.5.3 肝癌病理检查要点 |
2.5.4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2.5.5 转化/新辅助治疗后切除肝癌标本的病理评估 |
2.5.6 肝癌病理诊断报告 |
2.6 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及路线图 |
3 分期 |
4 治疗 |
4.1 外科治疗 |
4.1.1 肝切除术的基本原则 |
4.1.2 术前病人的全身情况及肝脏储备功能评估 |
4.1.3 肝癌切除适应证 |
4.1.4 肝癌根治性切除标准 |
4.1.5 手术切除技术 |
4.1.6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策略 |
4.1.6.1潜在可切除肝癌的转化治疗 |
4.1.6. 2 新辅助治疗 |
4.1.6. 3 辅助治疗 |
4.1.7 肝移植术 |
4.2 消融治疗 |
4.2.1 目前常用消融治疗手段 |
4.2.2 基本技术要求 |
4.2.3 对于直径3~5 cm的肝癌治疗选择 |
4.2.4 肝癌消融治疗后的评估和随访 |
4.2.5 肝癌消融与系统抗肿瘤治疗的联合 |
4.3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肝癌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193-198]。 |
4.3.1 TACE的基本原则 |
4.3.2 TACE适应证 |
4.3.3 TACE禁忌证 |
4.3.4 TACE操作程序要点和分类[199-200] |
4.3.5 TACE术后常见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
4.3.7 影响TACE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193](1)肝硬化程 |
4.3.8 随访及TACE间隔期间治疗 |
4.3.9 TACE治疗注意点 |
4.4 放射治疗 |
4.4.1 外放射治疗 |
4.4.2 质子束放射疗法与内放射治疗 |
4.5 系统抗肿瘤治疗 |
4.5.1 一线抗肿瘤治疗 |
4.5.2 二线抗肿瘤治疗 |
4.5.3 其他治疗 |
4.5.3. 1 中国医药学治疗 |
4.5.3. 2 抗病毒治疗及其他保肝治疗 |
4.5.3. 3 对症支持治疗 |
4.6 肝癌自发破裂的治疗 |
5 声明 |
(5)TACE联合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3 手术操作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总样本一般资料 |
2.2 联合治疗组与单纯TACE组组间比较 |
2.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2.2 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对比 |
2.2.3 两组患者中远期疗效对比 |
2.2.4 两组患者主要不良事件及次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
2.2.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比 |
2.3 亚组疗效观察 |
4.讨论 |
5.结论 |
5.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或缩略词表 |
致谢 |
(6)一站式CT能谱联合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DEB-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肝细胞癌的治疗及影像评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TACE抵抗肝癌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优势及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肝细胞癌的经皮治疗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9)巨块型肝癌应用两种粒径明胶海绵颗粒行介入治疗的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综述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仪器设备、器材及药物 |
2.3 操作方法 |
2.4 疗效及其他评价 |
2.5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术前、术后AFP对比 |
3.2 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转氨酶对比 |
3.3 两组治疗前后CT表现 |
3.4 两组治疗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的对比 |
3.5 其余疗效及长期影响对比 |
第4章 讨论 |
4.1 介入TACE治疗巨块型肝癌的机制 |
4.2 新型微粒栓塞剂 |
4.3 不同粒径的明胶海绵颗粒对TACE的影响 |
4.4 本次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不足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的基础研究和在肝癌化疗栓塞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CalliSpheres微球在猪肾动脉栓塞模型中的体内评价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图表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CalliSpheres微球加载表阿霉素栓塞治疗肝细胞性肝癌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图表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不同载药微球与传统碘化油栓塞治疗肝细胞性肝癌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和待发表的文章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四、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侧枝供血(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J]. Bureau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2(03)
- [2]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J].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 中华内科杂志, 2021(07)
- [3]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J].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 中华医学杂志, 2021(24)
- [4]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进展[J]. 王铭,叶小飞,袁观斗,何松青.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0(08)
- [5]TACE联合冷冻消融治疗不可切除性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研究[D]. 徐伟. 青岛大学, 2020(01)
- [6]一站式CT能谱联合灌注成像在肝细胞癌DEB-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D]. 杨晓曼. 郑州大学, 2020(02)
- [7]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TACE抵抗肝癌的临床疗效[D]. 吴镜强.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8]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细胞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D]. 曹秋颖. 郑州大学, 2020(02)
- [9]巨块型肝癌应用两种粒径明胶海绵颗粒行介入治疗的应用体会[D]. 梁吉光. 吉林大学, 2019(03)
- [10]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的基础研究和在肝癌化疗栓塞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任葆胜. 苏州大学, 2019(04)
标签:肝癌论文; 原发性肝癌论文; 肝癌介入治疗论文; 化疗药物论文; 肝癌晚期治疗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