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芬太尼用于痔科术后镇痛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璟[1](2021)在《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不同背景剂量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试验》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理想的围手术期镇痛不仅能够明显减轻手术创伤引起的剧烈疼痛,还能够加速患者康复,改善其预后。针对胸外科手术术后疼痛发生率高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将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应用于胸外科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泵,并设置不同背景剂量。与目前临床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应用较为广泛的舒芬太尼进行比较,实现羟考酮术后个体化用药,优化静脉自控镇痛泵参数设置,探求患者用药总体满意度、安全有效性、和临床推广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行择期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胸科患者共计60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舒芬太尼组(S组)、实验组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低背景剂量组(OS1组)和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高背景剂量组(OS2组),每组各20例。舒芬太尼组(S)使用枸橼酸舒芬太尼100μg作为术后镇痛泵的阿片类用药,另加右美托咪定200μg,雷莫司琼0.6mg,用0.9%生理盐水配至100ml,镇痛泵参数设置为持续给液剂量2ml/h,自控给液剂量0.5ml/次,锁时时间15min。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组(OS1组、OS2组)均使用盐酸羟考酮50mg和舒芬太尼50μg作为术后镇痛泵的阿片类用药,另加右美托咪定200μg,雷莫司琼0.6mg,用0.9%生理盐水配至100ml,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低背景剂量组(OS1组)镇痛泵参数设置为持续给液剂量1ml/h,自控给液剂量0.5ml/次,锁时时间15min,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高背景剂量组(OS2组)镇痛泵参数设置为持续给液剂量2ml/h,自控给液剂量0.5ml/次,锁时时间15min。分别于术后1h(T1)、8h(T2)、24h(T3)、48h(T4)进行镇静、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评估,于48h(T4)时统计镇痛泵无效按压次数,于出院后统计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并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纳入的胸科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均于手术后接受镇痛泵镇痛,且依从性良好,配合麻醉医师完成围术期管理,且接受研究人员术后随访及临床观察。随机对照的3组受试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等人口基线资料,也包括术前评估ASA分级、手术资料方面的手术切口等级、切口个数和手术时长。(2)OS组术后48h内的Ramsay评分普遍高于S组,在24h时,OS2组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三组术后NRS评分中位数均小于4分,OS组术后48h内NRS评分普遍低于S组。静息状态下,48h,OS2组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状态下,8h,三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OS2组与S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OS1组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h,三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OS2组与S组或与OS1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4)术后不良反应方面,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镇痛泵无效按压次数,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住院时间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OS2组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羟考酮联合舒芬太尼低背景剂量组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能够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陈婳[2](2021)在《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布托啡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布托啡诺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对血糖和皮质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5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90例(ASA I-II级),年龄20-65岁,可配合研究人员工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n=30),A、B、C三组患者均于缝皮时由术者给予0.5%罗哌卡因10ml进行切口局部浸润。A组术毕前30min不给予其它止疼药;B组术毕前30min给予布托啡诺20ug/kg;C组术毕前30min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0.5mg/kg,布托啡诺20ug/kg,患者苏醒拔管后于复苏室观察半小时后离室。记录患者苏醒时(T1)、离室时(T2)、术后2h(T3)、4h(T4)、8h(T5)、16h(T6)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入室后5min(T0)、T1、T2、T3、T4平均动脉压;测量患者术前6h及术后6h静脉血皮质醇含量;记录患者T0、T1、T2、T3、T4指尖静脉血的血糖含量。血糖值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皮质醇(cor)含量用化学光法测定;记录三组患者术毕48h内发生头晕、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ASA分级、BMI、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镇痛及镇静:在T1、T2、T3、T4VAS评分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5、T6三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各时点Ramsay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8h内三组患者均无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的发生。恶心、呕吐发生例数分别为A组5例,B组3例,C组2例。嗜睡发生例数为A组0例,B组2例,C组1例。经比较证实,3组受试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围术期血糖、皮质醇变化比较:A、B、C三组患者术前6小时皮质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6小时皮质醇三组均较术前有所升高,但皮质醇浓度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血糖入室后5min(T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T1、T2、T3、T4均比T0有所升高;T1、T2、T3、T4血糖三组间比较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比较:三组患者T0、T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各时点的MAP相比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0.5mg/kg与布托啡诺20ug/kg联合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效果显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皮质醇、血糖浓度升高幅度小,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并且可减轻患者术后因疼痛而产生的应激反应,有利于实现患者快速康复。
李凌[3](2020)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纳布啡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纳布啡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镇痛效果。方法:经延边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自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患者100例,年龄20-3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 ogists,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B、C、D组,每组25例,A组患者术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P lane block,TAPB)(每侧0.5%罗哌卡因15ml)联合静脉自控药物镇痛(Patient control 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舒芬太尼 1μg·kg-1·100 mL-1)。B组患者术后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PAB(每侧0.5%罗哌卡因15ml)联合PCIA(纳布啡1.5mg·kg-1·100 mL-1)。C组患者术后应用P CIA镇痛(舒芬太尼1μg·kg-1·100 mL-1)。D组患者术后应用PCIA镇痛(纳布啡1.5mg·kg-1·100 mL-1)。术前常规禁食水,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道,并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监测心电图、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麻醉开始,产妇在侧卧位下于L3-4间隙垂直正中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回抽脑脊液顺畅后推注等比重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1.5 mL+脑脊液0.5mL)2ml。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cm,固定导管后产妇取仰卧位,将手术床左倾15°-30°,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调节麻醉平面范围在T6-T8水平,并通过使用去氧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或调整输液速度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所有手术均由同一麻醉团队和手术团队进行。分别评估并记录术后6h(T1)、12h(T2)、24h(T3)、48h(T4)的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锻炼时视觉模拟评分(Movement visual analogue scale,MVAS)、记录术后镇痛泵追加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术前术后空腹血糖变化、术后白细胞水平、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 ein,hsCRP)数值。结果:1.四组患者休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表明:B组分别与A、C、D组相比,在相同时间点休息时VAS评分均低于其他三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C组相比,相同时间点休息时D组VAS评分较低,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四组患者主动功能锻炼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表明:B组分别与A、C、D组三组对比,在相同时间点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时B组VAS评分均低于其他三组,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48h镇痛泵追加次数表明:C、D组镇痛泵追加次数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四组患者术后48小时复查白细胞比较表明:A、B、C、D组四组患者术后48小时复查白细胞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5.患者术后48h超敏C反应蛋白结果检测表明:A和B组之间无显着差异,A、B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均低于C、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四组患者术前术后空腹血糖变化结果表明:A、B、C、D组四组患者术前空腹血糖对比,结果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空腹血糖的组间对比显示C、D组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结果表明:A组出现1例皮肤瘙痒患者、2例恶心呕吐患者,C组出现3例恶心呕吐患者,B组和D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自控泵入纳布啡的镇痛方案可针对剖宫产术后急性疼痛提供更为良好的镇痛效果,促进患者术后的快速康复。
熊民兴[4](2020)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效果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较长期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痛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献上可靠临床证据。方法选取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本院ICU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任一排除标准的83例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瑞芬太尼组40例,芬太尼组43例。所有研究对象,在确定入组后,立即镇痛镇静治疗即药物干预,积极治疗,维持生命体征、内环境、电解质稳定;机械通气24小时后评估病情:若导致机械通气的病因好转或祛除后,对患者开始进行撤机的筛查试验;符合撤机筛查试验的患者镇静剂逐渐减量至停止;行自主呼吸试验;如患者能够耐受自主呼吸,准备拔除气管插管,镇痛剂减量至停止;拔出气管插管。若导致机械通气的病因没有好转或祛除、脱机失败则继续治疗,再按上述流程进行;若仍失败且机械通气时间大于14天,观察指标按14天计算。药物干预方式:瑞芬太尼组应用瑞芬太尼以0.025μg/kg/min维持静脉泵入,芬太尼组应用枸橼酸芬太尼0.025μg/kg/min维持剂量静脉泵入,两组皆联合丙泊酚0.5mg/kg/h维持静脉泵入镇静,按CPOT、RASS评分调整干预剂量。主要观察指标:达标时间百分比。次要观察指标:达标时每小时镇痛药均值、镇静药均值;机械通气时间,脱机拔管时间,ICU住院时间,ICU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将所得的观察指标结果使用SPSS 22.0软件行统计分析。结果1瑞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在性别、年龄、BMI、MAP、HR、病因构成、疾病严重程度构成方面的比较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2两组在达标时间百分比方面的比较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在达标后每小时镇痛、镇静用量均值比较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在机械通气时间与脱机拔管时间比较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在ICU住院时间和费用的比较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瑞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小剂量瑞芬太尼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皆能使机械通气患者达到满意镇痛镇静状态。2与芬太尼相比,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小剂量瑞芬太尼能减少镇痛药与镇静药剂量,缩短机械通气和脱机拔管时间。图2幅;表6个;参153篇。
张亚倩[5](2020)在《耳穴贴压治疗下肢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运用耳穴贴压疗法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静息时VAS评分、BCS评分、PGIC评分及术后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探讨耳穴贴压治疗下肢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治疗,选取交感、皮质下、神门、手术部位相应耳穴,每日按压4次(三餐后及睡前),每次每穴反复按压20次,若手术局部疼痛加重发作时临时增加耳穴按压次数,疗程为3天。分别记录术前、术后4h、12h、24h、48h、72h静息时VAS评分,术后12h、24h、48h、72h BCS评分,术后24h、48h、72h PGIC评分,患者满意度,并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1.VAS评分比较:(1)组内比较:两组VAS评分随术后时间增加均呈下降趋势,术后各时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h、24h、48h、72h与术后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48h、72h与术后12h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的意义(P<0.01);术后48h、72h与术后24h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的意义(P<0.01);术后72h与术后4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后常规镇痛和联合耳穴贴压镇痛均可能有改善下肢骨折术后疼痛的效果,术后72h镇痛效果与术后48h效果相当。(2)组间同期比较: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齐同可比性;两组术后4h、12h、2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VAS评分下降更多,两组术后48h、7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耳穴贴压联合治疗能有效增强下肢骨折术后患者24h内的镇痛效果,尤其在术后4h,对照组评分在4分以上,疼痛明显影响到患者正常睡眠,而试验组评分在3分左右,显示疼痛可以忍受,没有影响正常睡眠。2.BCS评分比较:(1)组内比较:两组BCS评分随术后时间增加均呈上升趋势,术后24h、48h、72h与术后12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72h与术后2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与术后4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后常规镇痛和联合耳穴贴压镇痛均可能有缓解下肢骨折疼痛的效果,术后72h镇痛效果与术后48h效果相当。(2)组间同期比较:两组术后12h、2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CS评分上升更多,两组术后48h、7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穴贴压联合治疗能够增强下肢骨折术后患者24h内止痛效果,提高患者舒适度。3.PGIC评分比较:(1)组内比较:两组术后各时点PGIC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术后48h、72h与术后24h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术后72h与术后4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常规镇痛、联合耳穴贴压镇痛均能缓解患者疼痛感觉,术后72h止痛效果与48h效果相当。(2)组间同期比较:两组术后24h、48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试验组PGIC评分下降更多;两组术后7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疼痛的缓解程度在术后2天内优于对照组。4.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均在80%以上,其中试验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疗法能辅助减轻患者下肢骨折术后的急性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整体治疗状态并无特殊不适症状。
邓昌辉[6](2020)在《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对老年胃癌手术应激反应及苏醒期影响》文中提出背景及目的:由于老年患者存在各器官系统功能减退,其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相对降低,麻醉及手术创伤导致的应激反应不利于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故而选择合理的镇痛策略对老年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预防性镇痛是使患者取得相对完善、长时间、覆盖整个围术期镇痛的理念。目前为止,预防性镇痛药物有很多,然而,常规的麻醉镇痛药物常常存在苏醒期延长、镇静程度较深、影响苏醒质量等不良反应。因此,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用于预防性镇痛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纳布啡是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的激动-拮抗剂,能与μ和κ相关的受体结合,同时还可以激活脊髓水平的κ受体,从而发挥一定镇痛效果,其已被证实在小儿、妇科、产科等患者中取得一定的镇痛效果,且并发症较少,然而其在行手术的老年患者预防性镇痛中的效果不清楚的,且相关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对纳布啡在老年胃癌根治术预防性镇痛的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其对患者苏醒期血液动力学、镇静、镇痛等情况影响,结合应激指标变化趋势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从而为纳布啡在临床的应用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8月在我院确诊胃癌且需行胃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四组,即对照组(C组)、纳布啡低剂量组(L组)、纳布啡中剂量组(M组)及纳布啡高剂量组(H组),每组25例。纳布啡L/M/H三组分别于全麻诱导前5min给予纳布啡0.1 mg·kg-1、0.15 mg·kg-1、0.2 mg·kg-1静脉推注;对照组同一时间采用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推注。四组患者麻醉诱导药物均为:咪达唑仑(0.05-0.10 mg·kg-1)、舒芬太尼(0.3-0.5μg·kg-1)、依托咪酯(0.1-0.2mg·kg-1)、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0.2mg·kg-1);麻醉维持:全凭静脉麻醉,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起始血浆浓度分别为4μg·ml-1和4ng·ml-1(术中根据BIS值调控丙泊酚及瑞芬太尼浓度),连续性泵入1.5μg·kg-1·min-1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四组患者术中均进行BIS监测,维持BIS值在40-60之间。记录四组患者一般资料及麻醉诱导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及拔管后30 min(T3)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及T0、T1、T2及T3时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记录四组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后5 min及30min镇静评分(Ramsay)、5 min及30min镇痛(VAS)评分、苏醒期躁动评级;记录四组术后24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呼吸抑制、体温变化、寒战、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等。结果:(1)四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及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麻醉诱导前(T0),四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时(T1)、拔管后5min(T2)及拔管后30 min(T3)纳布啡L/M/H三组患者MAP、HR指标均低于对照组C组(P<0.05),且纳布啡L/M/H三组患者MAP、HR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3)麻醉诱导前(T0),四组患者的血浆Cor、NE、E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及拔管后30 min(T3)纳布啡L/M/H三组患者血清Cor、NE、E含量均低于对照组C组(P<0.05),且纳布啡L/M/H三组患者血清Cor、NE、E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4)四组患者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纳布啡L/M/H三组患者拔管后5min及30min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组;5min及30min Ram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组(P<0.05),其中纳布啡M组5min及30min VAS评分最低,5min及30min Ramsay镇静评分最高(P<0.05)。(5)纳布啡L/M/H三组0级躁动发生例数均高于对照组C组(P<0.05),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C组(P<0.05);其中纳布啡M组0级躁动最高及躁动发生率最低(P<0.05)。(6)纳布啡L/M/H组患者拔管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C组(P<0.05),且纳布啡M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术前给予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可有效稳定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同时有效改善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静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其中0.15 mg·kg-1纳布啡效果最为明显,并发症最少。
张红媛[7](2020)在《RASS及Ramsay对ICU腹部手术术后有创通气患者镇静疗效比较》文中认为目的在eCASH理念指导下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腹部手术术后行有创通气的患者行镇痛镇静治疗,比较Richmond躁动-镇静评估量表(Richmond Agitation and Sedation Scale,RASS)及Ramsay镇静评估量表(Ramsay Sedation Scale,RSS)的运用效果,为此类ICU患者镇静评分的选择提供临床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综合ICU收治的腹部手术术后行有创通气治疗的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ASS镇静治疗组(A组),Ramsay镇静治疗组(B组),两组各30例患者。入ICU后先行镇痛治疗,应用重症监护室疼痛观察工具(CPOT)行镇痛评估。后应用eCASH理念常规对患者进行镇静治疗,并分别根据RASS与Ramsay理想镇静评分调整镇静药物用量。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瑞芬太尼应用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剂量,加用丙泊酚率,丙泊酚应用剂量,镇静时间,带管时间,一次性拔管成功率,低血压发生率,心动过缓发生率,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30d病死率,不良事件:谵妄、意外拔管、呼吸抑制、人机对抗、镇静过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进入ICU后10min(T0)、术后第1天(T1)、术后第3天(T2)、术后第5天(T3)、拔管前15min(T4)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动脉压(MAP)、C-反应蛋白(CRP)等。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SA分级、BMI、APACHE II评分、手术时长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入室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瑞芬太尼应用剂量、右美托咪定应用剂量、加用丙泊酚率、丙泊酚应用剂量、低血压发生率、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A组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A组的镇静时间、带管时间、ICU停留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的一次性拔管成功率、总住院时间、30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不良事件:谵妄、呼吸抑制、人机对抗、镇静过度、VAP发生率的比较,A组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的意外拔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7两组的组内比较Pa O2在T0时刻均高于T1~T3时刻,低于T4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MAP在T1~T4时刻均高于T0时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CRP在T1~T4时刻均高于T0时刻,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Pa O2、CRP在T0、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Pa O2在T2~T4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CRP在T2~T4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的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以eCASH理念为前提对ICU中腹部手术术后有创通气患者实施镇痛镇静治疗,得出应用RASS镇静评分比应用Ramsay镇静评分治疗的患者镇痛镇静药物应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CRP数据更低,术后肺功能恢复更佳,恢复时间及ICU停留时间缩短,可以更好地接受临床治疗,RASS镇静评分更有助于此类患者的临床转归及减轻此类患者的医疗负担。图3幅;表7个;参180篇。
刘娅楠[8](2020)在《穴位刺激缓解腰椎后路术后疼痛的循证及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评估并总结穴位刺激缓解术后疼痛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的证据现状;探讨电针复合全麻对腰椎后路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1.证据现状分析:检索并纳入从建库到2019年5月发表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穴位刺激缓解术后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文献发表特征,并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文献质量。2.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将120例择期行腰椎后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后疼痛评分、术中麻醉药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证据现状:纳入198篇穴位刺激缓解术后疼痛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研究者来自20个国家,以中国为主(66.67%);第一作者多分布于麻醉科(30.32%)。92.42%的研究证实穴位刺激可以缓解术后疼痛;然而仅8.59%提及试验注册,37.37%提及穴位刺激操作者资质。干预措施以电针(46.46%)最为常见,合谷(30.30%)、足三里(25.25%)和内关(18.69%)常被选用;电针缓解术后疼痛的有效率高;大多数(94.44%)研究穴位刺激操作细节报告不完善,73.74%的研究因样本量估算不达标而被评估为高风险偏倚。2.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疼痛评分于术后24 h、48 h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AP于气管插管即刻和切皮后10min时上升幅度比对照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于术后8h、24h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穴位刺激技术已被多学科应用于缓解术后疼痛,但这一领域研究在试验注册、操作者资质、穴位刺激技术操作细节等方面报告率普遍较低,不同穴位刺激技术缓解术后疼痛各具优劣。2.电针复合全麻可以有效缓解腰椎后路术后疼痛,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但并没有明显减少术中麻醉药的用量。
赵鹏[9](2020)在《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情绪、睡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背景和目的:抑郁和焦虑是临床外科手术患者最常见的不良情绪体现,尤其是肿瘤患者围术期的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状况普遍存在,由负性情绪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的比例也越来越多。围术期的不良情绪会增加患者疼痛敏感性、影响机体功能恢复、睡眠质量、阿片类药物使用过多,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围术期神经认知紊乱(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增加死亡率。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上防治缓解情绪改变尤其是焦虑、抑郁已经成为目前麻醉、外科、护理单元关注患者预后的研究热点。目前抑郁和焦虑的治疗都是根据临床症状、相关量表评估,精神科医师综合判断确诊后才采取进一步干预性治疗。预防性治疗,尤其是围术期防治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研究仍较少。地佐辛是临床上常用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药物,通过作用阿片受体产生良好镇痛,同时还对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再摄取抑制作用。既往有研究提示地佐辛可能对患者术后睡眠、不良情绪有改善作用,但仍不明确。为进一步明确地佐辛镇痛对患者术后睡眠、不良情绪的影响,我们首先以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是否可以改善此类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再采用术后镇痛药物等效剂量的方式,通过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PCIA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来探讨地佐辛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不良情绪、术后睡眠的影响。再通过建立小鼠切口疼痛模型,对地佐辛镇痛是否可以改善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时间进行验证。方法:1.通过检索医院手术麻醉系统以及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搜集2018年5月-2019年4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364例非心脏手术患者,以是否发生睡眠障碍为因变量,通过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手术术后当天睡眠障碍相关因素。为明确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当天睡眠障碍的影响,根据影响手术术后睡眠障碍相关因素,采用倾向性匹配排除混杂因素,分析术后镇痛药物比较地佐辛组(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n=997)和喷他佐辛组(喷他佐辛复合舒芬太尼,n=997)患者术后当天睡眠障碍的差异。2.2018年5月-2018年9月期间,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募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120例。通过前瞻随机对照双盲研究设计,比较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静脉镇痛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地佐辛组)和舒芬太尼(对照组)两组间患者术后2天贝克抑郁量表评分。3.雄性C57小鼠30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盐水组、地佐辛组、右美托咪定组、舒芬太尼组和吗啡组。建立小鼠切口疼痛模型,观察腹腔注射给予不同等效剂量镇痛药后对小鼠不同疼痛类型(机械痛和热痛)的影响。并通过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观察各组不同镇痛药物对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1.回顾性纳入4364例非心脏外科手术病例,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地佐辛术后镇痛是影响睡眠障碍相关因素之一,地佐辛组(以喷他佐辛为参考,OR=0.66,95%CI0.55~0.80,P<0.0001)。未匹配前,地佐辛组与喷他佐辛组手术当天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0.7%vs.18.2%,P<0.0001)。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共成功匹配997对病例。地佐辛组手术当天睡眠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喷他佐辛组(10.6%vs.16.1%,P<0.0001)。2.2018年5月-2018年9月期间,共纳入随访12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地佐辛组术后2天BDI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7.27±3.38 vs.9.92±3.52,P<0.001,),两组平均差为2.6,(95%CI,1.3-3.9)。地佐辛组患者手术当天睡眠质量以及术后一天睡眠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有明显差异(睡眠好34[56.7%],睡眠一般16[26.7%],睡眠差10[16.6%]vs.20[33.3%],26[43.3%],14[23.4%],P=0.035;睡眠好44[73.3%],睡眠一般11[18.3%],睡眠差5[8.4%]vs.23[38.3%],28[46.7%],9[15.0%],P<0.001)。术后24h、48h地佐辛组较对照组血浆5-HT含量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535±142 vs.470±139 ng/L,P=0.013;532±147 vs.473±127 ng/L,P=0.022)。术后24h、48h血浆NE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199±40 vs.174±49 ng/L,P=0.002;205±46vs.183±41 ng/L,P=0.008)。3.地佐辛组较盐水对照组可明显缓解切口疼痛模型小鼠术后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5)。地佐辛组与舒芬太尼组、吗啡组镇痛效果(机械痛和热痛)相同,无统计学差异(P>0.05)。地佐辛组较盐水组、舒芬太尼组、吗啡组可明显增加切口疼痛模型小鼠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时间(P=0.016;P=0.016;P=0.019)。结论:1.相对喷他佐辛,术后使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PCIA在缓解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疼痛的同时,还可以减轻术后当天睡眠障碍,改善睡眠质量。2.术后48h应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PCIA不仅缓解直肠癌患者疼痛,疗效确切,还可降低患者术后2天贝克抑郁量表评分,改善抑郁症状;并且还改善术后当天、术后1天睡眠质量。3.地佐辛术后镇痛可有效缓解切口疼痛模型小鼠的机械痛和热痛,同时可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诱导的睡眠时间。
刘巍[10](2020)在《全麻联合腰骶丛阻滞对全髋置换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髋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老年人由于髋部骨密度(BMD,bonemineral density)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在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骨折[1]。髋部骨折对患者生活与健康造成较大影响,手术行全髋关节置换(THR,total hip arthroplasty)是目前治疗髋部骨折的常用方法,但是手术创伤会使机体产生应激反应。适当的应激反应起到保护机体和对抗伤害性刺激的作用[2];相反,过度的应激反应则会导致机体机能受损,增加老年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术后康复构成威胁。因此,降低老年人髋部骨折围术期应激反应和加快术后康复(ERAS,enhanced recoveryafter surge ry)的重要性、紧迫性不言而喻。目的本研究采用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阻滞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探讨此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康复的影响,为髋部骨折行全髋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选择麻醉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我院股骨颈骨折需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70岁,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美国麻醉医师协会)II-III级,体重55-65kg,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全麻联合腰骶丛阻滞实验组(GN组,n=40)和全身麻醉对照组(G组,n=40)。GN组全身麻醉插管后,在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行腰骶丛阻滞,而G组则单独进行全身麻醉,插管后不行腰骶丛阻滞的处理。术后GN组与G组均用100μg舒芬太尼与0.9%生理盐水配伍至100ml行PCIA(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病人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插管前15min(T0)、插管即刻(T1)、手术开始10min(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6h(T4)、术后24h(T5)的MAP(mean arterial pressure,平均动脉压)、HR(heart rate,心率);测定并观察T0、T2、T3、T4、T5静脉血浆中五羟色胺、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胃泌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的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液体输入量、术中尿量、瑞芬太尼的使用量及苯磺酸顺式阿曲库铵用量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VAS(visual analogue scale,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术后舒芬太尼消耗总量,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按压总次数,PONV(p 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术后恶心呕吐)评分,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总时间,术后舒适度评分的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组患者瑞芬太尼的使用量明显少于G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N组、G组两组T0、T1时的HR相近,T0、T1、T4、T5的MAP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组在T2-T5的HR,在T2-T3的MAP均低于G组在T2-T5、T2-T3的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N组、G组术中HR、MAP的波动幅度在20%以内,且GN组、G组两组的HR和MAP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GN组、G组两组在T0的5-HT、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皮质醇、胃泌素血浆浓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GN组在T2-T5的5-HT、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皮质醇、胃泌素的血浆浓度,较G组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6h内GN组静息时VAS评分低于G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GN组、G组术后12h、24h静息痛无明显差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组术后12h、24h的主动运动时VAS评分显着低于G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5.GN组在术后6h、24h、48h三个时间点消耗舒芬太尼的总量分别低于G组术后6h、24h、48h的消耗总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GN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晚于G组,病人自控次数少于G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GN组、G组术后发生严重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9%、5.4%,GN组明显低于G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GN组首次下床时间早于G组、GN组住院总时间短于G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GN组术后舒适度明显高于G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单独采用全身麻醉的麻醉方法相比,采用全身麻醉辅以超声引导下腰骶丛阻滞的麻醉方法行老年患者全髋置换,血流动力学表现得更加平稳,明显降低了围术期应激反应水平,术后静息疼痛与主动运动疼痛水平较轻,术后镇痛舒芬太尼的用量较少,推迟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减少自控次数,减少了术后恶心呕吐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实现术后尽早下床,早期功能锻炼。
二、芬太尼用于痔科术后镇痛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芬太尼用于痔科术后镇痛的观察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不同背景剂量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疼痛 |
2.1.1 疼痛生理 |
2.1.2 围术期疼痛管理 |
2.2 阿片药物 |
2.2.1 阿片概述 |
2.2.2 阿片药物药理学 |
2.2.3 阿片药物副作用 |
2.2.4 阿片药物之羟考酮与舒芬太尼 |
2.3 胸外科手术 |
2.3.1 胸外科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
2.3.2 胸外科围术期疼痛管理 |
2.4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3.1.2 研究对象的分组 |
3.2 试验耗材 |
3.2.1 试验药物 |
3.2.2 试验用术后镇痛泵 |
3.3 麻醉方案 |
3.3.1 术前准备 |
3.3.2 麻醉前监护 |
3.3.3 麻醉诱导 |
3.3.4 麻醉维持 |
3.3.5 术后苏醒 |
3.3.6 镇痛泵设置 |
3.4 观察指标 |
3.4.1 基线资料 |
3.4.2 术后评价 |
3.5 统计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基线资料 |
4.1.1 人口学资料 |
4.1.2 ASA分级及手术资料 |
4.2 术后镇静评分 |
4.3 术后镇痛评分 |
4.4 不良反应发生率 |
4.5 镇痛泵无效按压次数 |
4.6 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 |
第5章 讨论 |
5.1 实验设计具体参数来源 |
5.2 镇静镇痛评分 |
5.3 不良反应及预后 |
5.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布托啡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多模式镇痛在腹腔镜手术快速康复理念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纳布啡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入选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实验材料和药品 |
2.2.1 实验材料 |
2.2.2 药品 |
2.3 方法与步骤 |
2.3.1 实验分组 |
2.3.2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操作方法 |
2.3.3 步骤及检测项目 |
2.4 评分标准 |
2.5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四组患者术后休息时VAS评分的比较 |
3.3 四组患者术后主动功能锻炼时VAS评分的比较 |
3.4 四组患者使用镇痛泵追加次数 |
3.5. 四组患者术后复查白细胞比较 |
3.6 四组患者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的比较 |
3.7 四组患者术前术后空腹血糖的比较 |
3.8. 四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剖宫产术后镇痛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条件 |
1.1.3 分组 |
1.1.4 试验过程 |
1.1.5 干预药物 |
1.1.5.1 药物干预的时间 |
1.1.5.2 干预药物剂量调节方式 |
1.1.6 观察指标 |
1.1.7 临床资料和数据收集 |
1.2 统计学处理 |
1.3 结果 |
1.3.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病因构成及疾病严重程度指标比较 |
1.3.2 两组达标时间百分比、达标后药物用量均值比较 |
1.3.3 两组在机械通气、脱机拔管、ICU住院时间及ICU住院费用的比较 |
1.3.4 两组在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情况的比较。 |
1.4 讨论 |
1.5 不足 |
1.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镇痛镇静治疗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
2.1 镇痛治疗 |
2.1.1 镇静镇痛的目的 |
2.1.2 镇痛镇静的策略 |
2.1.3 镇痛药物的使用 |
2.1.4 镇痛药的不良反应 |
2.2 丙泊酚的应用 |
2.2.1 丙泊酚的药理作用 |
2.3 镇静镇痛治疗的评估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患者镇痛、镇静评估表 |
附录 B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
附录 C 一般资料和结局指标 |
附录 D ICU意识模糊评估表 |
附录 E 撤机筛查及自主呼吸试验(SBT)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5)耳穴贴压治疗下肢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与分组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及样本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
3.2 两组患者静息时VAS评分比较 |
3.3 两组患者BCS评分比较 |
3.4 两组患者PGIC评分比较 |
3.5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
3.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 |
第二部分 |
1 祖国医学对术后疼痛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术后疼痛的认识 |
3 术后疼痛的治疗 |
3.1 西医治疗 |
3.1.1 镇痛药物 |
3.1.2 自控镇痛 |
3.1.3 多模式镇痛 |
3.1.4 超前镇痛 |
3.2 中医治疗 |
3.2.1 中药口服 |
3.2.2 中药熏洗 |
3.2.3 软膏外用 |
3.2.4 针刺疗法 |
3.2.5 耳穴贴压疗法 |
4 耳穴贴压治疗下肢骨折术后疼痛的选穴依据 |
5 小结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
附录 B |
附录 C 舒适度评分表(BCS) |
附表D 疼痛缓解标准评分表(PGIC) |
综述 耳穴贴压在术后镇痛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硕士攻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6)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对老年胃癌手术应激反应及苏醒期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2 仪器与药品 |
2.1 仪器 |
2.2 药品 |
2.3 麻醉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数据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1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 四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比较 |
3 四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应激指标比较 |
4 四组患者苏醒时间、Ramsay镇静评分、VAS评分比较 |
5 四组患者躁动发生情况比较 |
6 四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1 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对全麻苏醒期镇痛的影响 |
2 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
3 纳布啡预防性镇痛的对苏醒期镇静效果的影响 |
4 纳布啡预防性镇痛的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
5 安全性评价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RASS及Ramsay对ICU腹部手术术后有创通气患者镇静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及步骤 |
1.1.3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一般情况比较 |
1.2.2 两组患者试验数据比较 |
1.3 讨论 |
1.3.1 腹部手术术后疼痛 |
1.3.2 安全镇静及人文关怀 |
1.3.3 镇静与临床治疗 |
1.3.4 镇静治疗与呼吸功能 |
1.3.5 镇静治疗与炎症因子 |
1.3.6 镇静治疗与循环功能 |
1.3.7 镇静剂的选择 |
1.4 结论 |
1.5 展望与不足 |
1.5.1 研究不足 |
1.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重症监护室的镇痛镇静 |
2.1 ICU患者镇痛镇静的原因 |
2.1.1 ICU患者镇痛镇静的必要性 |
2.1.2 镇痛的理念及评估 |
2.1.3 镇静的理念 |
2.1.4 镇静评分 |
2.2 镇痛镇静的实施 |
2.3 浅镇静策略在ICU中的应用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患者信息采集表 |
附录 B 试验药品和器材 |
附录 C 参加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8)穴位刺激缓解腰椎后路术后疼痛的循证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1.背景 |
1.1 术后疼痛的发病率及高危因素 |
1.2 术后疼痛的产生机制 |
1.3 术后疼痛的评估 |
1.4 多模式镇痛的理念与实施 |
2.研究目的 |
2.1 明确穴位刺激缓解术后疼痛的证据现状 |
2.2 研究电针缓解腰椎后路术后疼痛的疗效 |
3.研究内容 |
3.1 穴位刺激缓解术后疼痛的证据现状研究 |
3.2 电针用于腰椎后路术后疼痛的临床试验研究 |
4.研究方法 |
4.1 穴位刺激缓解术后疼痛的证据现状研究 |
4.2 电针用于腰椎后路术后疼痛的临床试验研究 |
5.技术路线图 |
5.1 穴位刺激缓解术后疼痛的证据现状研究 |
5.2 电针用于腰椎后路术后疼痛的临床试验研究 |
第二章 穴位刺激缓解术后疼痛证据现状研究 |
1.研究背景 |
2.资料与方法 |
2.1 文献检索 |
2.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2.4 文献质量评价 |
2.5 资料分析与处理 |
3.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穴位刺激缓解术后疼痛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特征及质量 |
4.讨论 |
4.1 穴位刺激缓解术后疼痛研究的证据现状 |
4.2 穴位刺激缓解术后疼痛证据研究的发展与挑战 |
4.3 本研究的优势与局限性 |
5.结论 |
第三章 电针用于腰椎后路术后疼痛的临床试验研究 |
1.研究背景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对象 |
2.3 诊断标准 |
2.4 治疗方法 |
2.5 疗效观察指标 |
2.6 病例收集与数据录入 |
2.7 统计学分析 |
3.研究结果 |
3.1 基本特征 |
3.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
3.3 术中镇痛药使用量比较 |
3.4 术中生命体征比较 |
3.5 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
3.6 安全性指标 |
4.讨论 |
4.1 围术期镇痛效果 |
4.2 血流动力学调控 |
4.3 术后不良反应评价 |
4.4 安全性评价 |
4.5 优势及局限性 |
5.结论 |
第四章 结语 |
1.主要结论 |
2.先进性与创新性 |
3.建议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穴位刺激缓解术后疼痛随机对照试验PubMed检索策略 |
附录Ⅱ 穴位刺激缓解术后疼痛随机对照试验资料提取表 |
附录Ⅲ 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 |
附录Ⅴ 电针复合全麻缓解腰椎后路术后疼痛临床研究伦理审查意见 |
附录Ⅵ 电针复合全麻缓解腰椎后路术后疼痛临床研究患者知情同意书 |
附录Ⅶ 电针复合全麻缓解腰椎后路术后疼痛临床研究CRF表 |
附录Ⅷ 电针复合全麻缓解腰椎后路术后疼痛临床研究术后访视表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情绪、睡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睡眠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地佐辛术后镇痛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情绪及睡眠改善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四章 不同麻醉药物对切口疼痛模型小鼠戊巴比妥钠致睡眠时间作用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结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一 围术期不良情绪与术后快速康复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地佐辛在围术期镇痛应用的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全麻联合腰骶丛阻滞对全髋置换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芬太尼用于痔科术后镇痛的观察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不同背景剂量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试验[D]. 张璟. 吉林大学, 2021(01)
- [2]酮咯酸氨丁三醇复合布托啡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D]. 陈婳.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3]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纳布啡在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分析[D]. 李凌. 延边大学, 2020(05)
- [4]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效果比较[D]. 熊民兴.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耳穴贴压治疗下肢骨折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D]. 张亚倩.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纳布啡预防性镇痛对老年胃癌手术应激反应及苏醒期影响[D]. 邓昌辉. 成都医学院, 2020(08)
- [7]RASS及Ramsay对ICU腹部手术术后有创通气患者镇静疗效比较[D]. 张红媛.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8]穴位刺激缓解腰椎后路术后疼痛的循证及临床研究[D]. 刘娅楠.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9]地佐辛术后镇痛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情绪、睡眠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赵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
- [10]全麻联合腰骶丛阻滞对全髋置换老年患者围术期应激的影响[D]. 刘巍. 新乡医学院,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