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公害防治云斑天牛幼虫试验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陈浩[1](2021)在《武安智寿源核桃园害虫发生情况调查及综合治理》文中提出本论文针对武安核桃害虫的发生情况,选取武安阳邑镇智寿源核桃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对园内害虫的主要种类、危害时期、危害症状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并对主要害虫的防治技术进行了实地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武安智寿源核桃害虫种类调查,发现核桃害虫5目14科,共14种。主要害虫9种,其中食叶类害虫3种,分别是:木橑尺蠖、大灰象甲、黑绒鳃金龟。蛀干类害虫2种,分别是:云斑天牛、黄须球小蠹。蛀果类害虫1种,为核桃举肢蛾。刺吸类害虫3种,分别是草履蚧、桑白蚧、大青叶蝉。次要害虫5种,分别是:红蜘蛛、茶翅蝽、桃天蛾、白星花金龟、绿盲蝽。2.对9种主要害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分析归纳得出其在武安当地的发生的规律、发生时间、危害部位、危害症状。实际调查结果与文献记载存在部分差异,比如在害虫发生时期上,文献记载的害虫发生时期要比实际调查结果晚一周左右。3.针对9种主要害虫分别进行化学防治试验,通过分析和比较各自的防效,得出试验结果为:25%西维因EC500倍液对核桃举肢蛾防效最好;40%辛硫磷EC1000倍液对木橑尺蠖的防效最好;50%杀螟松EC1500倍液对草履蚧的防效最好;40%毒死蜱EC1000倍液对黄须球小蠹的防效最好;50%混灭威EC1500倍液对桑白蚧的防效最好;50%马拉硫磷EC1000倍液对黑绒鳃金龟防效最好;25%绿色威雷EC500倍液对云斑天牛防效最好;1.8%阿维菌素4000倍液对大灰象甲的防效最好;40%乐果EC1000倍液对大青叶蝉防效最好。4.制定防治历期表,为当地核桃害虫防治提供参考指导。
肖莎莎[2](2020)在《绵阳油橄榄蛀干害虫发生与防治研究》文中提出油橄榄作为特色经济林树种,是生产医疗、保健、化妆品的主要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随着油橄榄的种植年限增长,蛀干害虫增多,对油橄榄产业发展造成毁灭性的后果。蛀干害虫危害过的油橄榄树,树势衰弱,枯梢、枯枝增多,油橄榄产量大幅下降,给企业和种植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从油橄榄蛀干害虫发生条件、种类及发生规律着手,根据不同虫态,利用天敌昆虫和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主要结果如下:(1)油橄榄蛀干害虫危害程度与其种植地的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在年日照时数超过1900h、年降水小于900mm、相对湿度小于70%、周围植被单一的地区(云南永仁、甘肃陇南)危害程度较轻;在年日照时数小于1500h、年降水在9001100mm范围、相对湿度在70%左右、周围植被丰富的地区(四川游仙、金堂)危害较重。在危害程度较重的区域,精耕细作的种植园受害情况比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种植园受害情况轻20%。(2)绵阳地区油橄榄蛀干害虫主要由大粒横沟象、桑天牛、星天牛、云斑天牛等4种鞘翅目昆虫组成,其中大粒横沟象约占60%,是蛀干害虫防治的主要对象。大粒横沟象体型是4种蛀干害虫中最小的,且生活史较短,在绵阳地区1年完成2代;其他3种天牛科蛀干害虫体型较大,云斑天牛体型最大,生活史较长,一般12年完成1代。油橄榄鞘翅目蛀干害虫(大粒横沟象、桑天牛、星天牛、云斑天牛)幼虫1年有2次活动高峰期,分别在3月下旬至5月中旬,9月上旬至10月下旬;蛀干害虫成虫活动期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8月中旬,整体呈世代重叠的现象。(3)管氏肿腿蜂可使大粒横沟象幼虫盛发期的虫口减少280%,天牛幼虫盛发期虫口减少160%。花绒寄甲成虫对大粒横沟象和天牛的防治可使幼虫盛发期的虫口分别减少72%和79%。花绒寄甲卵对大粒横沟象的防治可使幼虫盛发期的虫口减少45%,对天牛类的防治可使幼虫盛发期虫口减少57%。短期内管氏肿腿蜂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花绒寄甲成虫的防治效果,花绒寄甲卵的防治效果在寄生性天敌昆虫防治措施中效果最差。管氏肿腿蜂在绵阳地区的繁殖力较弱,在长效防治上的效果不如花绒寄甲的效果好;在秋季试验中,花绒寄甲的整体长效防治效果优于管氏肿腿蜂。(4)在蛀干害虫成虫期,利用3种农药在田间喷洒,8%氯氰菊酯微胶囊400倍液水悬剂效果最好,成虫校正死亡率为95.29%;40%噻虫啉微胶囊800倍液悬浮剂效果次之,成虫校正死亡率为94.94%;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成虫校正死亡率为88.58%。利用乳油制剂涂干法对蛀干害虫成虫进行防治时,与柴油混合后的防治效果比单独使用的效果更好,其中40%氧化乐果乳油与柴油混合涂干,成虫校正死亡率为91.45%,水胺硫磷乳油与柴油混合涂干后成虫校正死亡率为93.99%。化学药剂对油橄榄大粒横沟象成虫防治效果更好,对天牛类成虫个体较大的蛀干害虫防治效果较差。
冯玉婷[3](2019)在《山东省临沂地区云斑天牛对白蜡的危害与防治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Hope)在临沂市绿化树木中危害日趋严重,尤其是在白蜡上,其幼虫在树木根基部和主干的分叉处蛀食危害,造成木材根基部中空,并常引起“风折木”现象,致使树木折断或死亡,极大地影响了景观效果和经济作用。因此,调查临沂地区云斑天牛在白蜡树上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现状,进一步研究该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选择高效低毒的虫害防治技术,有利于在该地区的城市绿化工作中降低施药成本、提高防护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本研究以兰山区绿化带和罗庄区苗圃白蜡林为试验地点,分别通过随机抽样法和整片抽样法,调查兰山区城区绿化带白蜡树上的云斑天牛的排粪孔和羽化孔数量,监测该虫的始见期、高峰期和该虫发生的世代数。通过观察幼虫、成虫发育历期以及观察树干上是否有天牛虫孔及虫孔数量,计算被害株率,确定为害等级,明确临沂地区云斑天牛发生规律和危害情况。用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200倍、400倍、800倍药液对白蜡树进行喷雾,采用罩网法、地面调查法调查羽化成虫时期毒杀的成虫数量,计算死亡率。研究表明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对白蜡树上的云斑天牛成虫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使用400倍液防效可达到92.6%,防治效果较好。用15%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4%吡虫啉·阿维菌素注干液剂、4.5%吡虫啉注干液剂、10%啶虫脒注干液剂和30%敌敌畏·氧化乐果注干液剂、20%氯虫苯甲酰胺注干液剂共6种药剂进行了树干注射防治云斑天牛幼虫。6种注干药剂均对白蜡云斑天牛幼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15%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防效最好,其次为30%敌敌畏·氧化乐果注干液剂,两种药剂防效差异不显着。通过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卡、花绒寄甲成虫等对云斑天牛寄生效果进行调查。发现释放卵卡的防效比释放成虫的好,且在室外实验环境下,释放花绒寄甲成虫时,成活率较放置花绒寄甲卵卡更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人工繁育花绒寄甲成虫成本远高于生产花绒寄甲卵成本,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大面积进行云斑天牛防治时,采用放置花绒寄甲卵卡的方试较为经济实用,可行性更高。利用两种不同配比的糖醋液诱杀天牛成虫,发现糖醋液诱杀白蜡云斑天牛成虫有一定效果,且糖醋液配方Ⅰ诱杀效果好于糖醋液配方Ⅱ。但此种方式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干扰,在苗圃等人流量、车流量较小的地方有一定的应用可行性,不适用于以白蜡作为行道树的老城区大规模应用。通过最终研究分析,形成了适用于临沂地区的,以高效、安全的化学防治为主,以天敌防治和诱杀防控为辅的白蜡云斑天牛综合防治方法。对当地园林病虫害防治和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王超超[4](2019)在《山核桃主要害虫多途径检索系统的构建》文中提出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 Sarg.)是我国特有的名优干果,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集约化经营,病虫害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山核桃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文献查阅、种类鉴定等工作,整理了30种山核桃主要害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习性、为害特点、防治措施等信息数据,并拍摄相应害虫及为害状的高清照片1320张。采用LUCID多途径诊断系统,构建Fact Sheet Fusion基础信息数据库,并针对多途径检索方式提取害虫“为害方式”、“为害部位”、“为害高峰期”、“形态特征”等4个1级特征组,以及10个2级特征和19个3级特征,共组成56个特征状态,设计出Web版山核桃主要害虫的多途径诊断系统,并设计出基于微信APP的《浙江省珍稀干果病虫害防治》的公众号,为林农和森防一线工作者对山核桃害虫快速的识别和防治提供便捷服务,从而促进山核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马艳[5](2019)在《山核桃天牛植物源引诱剂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桑天牛Apriona germari、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和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是3种为害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最严重的天牛,其成虫啃食新枝嫩梢,幼虫蛀食山核桃树枝和枝干,为害时间长且隐蔽,难以防治,且目前对这3种天牛植物源引诱剂研究较少。故本文通过活体植物动态顶空套袋吸附法收集不同危害状态[健康(CK)以及天牛取食、产卵和钻蛀危害]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气相色谱-触角电位测量系统(GC-EAD)及Y型嗅觉仪分析鉴定出对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成虫产生电生理及行为反应的挥发物,最后通过林间诱捕试验来验证对这3种天牛具有行为反应的挥发物,为筛选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的植物源引诱剂的成分和比例提供理论支撑。研究发现:1、天牛胁迫对山核桃挥发物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分别鉴定出45,37,35和46种化合物,共7类51种,皆以萜烯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居多,其中7类33种是共有挥发物。但每种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都有一种或几种特有的成分,且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多种成分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受到天牛幼虫钻蛀危害的山核桃释放的挥发物与健康山核桃的相似,而受到天牛成虫取食和产卵危害与健康山核桃存在较大差异。2、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对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的GC-EAD反应存在差异,其中桑天牛成虫仅对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释放的蒎烯、乙酸叶醇酯、壬醛、α-萜品醇、丙烯酸-2-乙基己酯及正十六烷6种挥发物产生明显的电生理反应;星天牛成虫仅对蒎烯、罗勒烯、萜品烯、对二乙苯、壬醛、α-萜品醇、五甲基苯、丙烯酸-2-乙基己酯、2,6-二甲基萘及正十六烷这10种挥发物有明显的电生理反应;而云斑天牛成虫仅对蒎烯、萜品烯、壬醛、α-萜品醇、五甲基苯、丙烯酸-2-乙基己酯、2,6-二甲基萘及正十六烷这8种挥发物有明显的电生理反应。3、嗅觉反应结果表明,乙酸叶醇酯、壬醛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对桑天牛成虫有较强的引诱作用,而α-萜品醇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罗勒烯对星天牛雌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丙烯酸-2-乙基己酯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蒎烯和罗勒烯对星天牛雄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对二乙苯和壬醛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壬醛和α-萜品醇对云斑天牛雌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蒎烯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萜品烯和壬醛对云斑天牛雄成虫产生较强的引诱作用,而α-萜品醇产生较好的驱避作用。4、林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乙酸叶醇酯对桑天牛的引诱效果最好,其次是壬醛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且诱捕效果没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乙酸叶醇酯和壬醛诱捕到的雄虫比例更高,而丙烯酸-2-乙基己酯诱捕到的雌虫比例更高;罗勒烯对星天牛的诱捕效果显着高于其他诱芯(P<0.05),其次是β-蒎烯、壬醛、月桂烯和蒎烯,其中蒎烯、壬醛、β-蒎烯和月桂烯诱捕到的雄虫比例更高,而罗勒烯诱捕到的雌虫比例更高;壬醛和顺-3-己烯-1-醇对云斑天牛的诱捕效果显着高于其他诱芯(P<0.05),其次是α-萜品醇、萜品烯和E-2-辛烯醛,其中萜品烯诱捕到都是雄虫,E-2-辛烯醛诱捕到的雄虫比例更高,而壬醛、α-萜品醇和顺-3-己烯-1-醇诱捕到的雌虫比例更高。综上,仅有壬醛同时诱捕到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说明壬醛是这3种天牛的共享植物源引诱挥发物。
杨忠岐[6](2018)在《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二)》文中提出分析了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在保护我国林业和国家生态建设中的的重要性,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林木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组针对我国危害林木的重大有害生物,开展了以利用天敌昆虫为主、以及利用其他天敌如病原微生物等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包括:(1)重大食叶类入侵害虫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研究;(2)重大外来入侵蛀干害虫红脂大小蠹生物防治技术;(3)栗山天牛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4)无公害综合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技术;(5)云斑天牛生物防治技术;(6)锈色粒肩天牛生物防治技术;(7)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8)白蜡窄吉丁生物防治技术;(9)新疆苹小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10)杨十斑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杨忠岐,王小艺,张翌楠,张彦龙[7](2018)在《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我国重大林木病虫害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林业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森林病虫害严重威胁森林健康生长,影响林业的发展。如何保护好我国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功能?作者提出的"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方针和策略是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科学之路,可以在保护环境、不污染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促进林木健康生长。国家林业局采纳和实施了这项方针和策略,这对我国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几十年来,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学科组针对严重危害我国森林的外来入侵病虫害和我国本土病虫害,研究以生物防治为主、辅以其他无公害控制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些病虫害的防治问题,包括下述10种重大森林病虫害: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栗山天牛,松褐天牛(松材线虫),云斑天牛,锈色粒肩天牛,光肩星天牛,白蜡窄吉丁,苹小吉丁和杨十斑吉丁。
张智涛,李建庆,梅增霞[8](2017)在《云斑天牛综合防治技术》文中指出云斑天牛在我国严重危害杨树、白蜡树和核桃树,蛀干隐蔽生活,防治困难。针对杨树、白蜡树和核桃树3种寄主,从栽培管理和营林技术措施、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提出了云斑天牛的综合治理措施,以期对云斑天牛的综合防治提供指导和借鉴。
卓志航[9](2017)在《云斑天牛嗅觉基因差异性表达及成虫寄主选择中定向信息物质研究》文中指出天牛类害虫一般具有补充营养习性,成虫自由生活历时较长,且取食及产卵具有嗜性;云斑天牛以生活隐蔽、分布广、寄主多、危害重、抗逆强和防治难等原因成为用材林、经济林和防护林的重要蛀干害虫,常对林木造成毁灭性打击;在林业无公害防治的新背景下,如何利用云斑天牛取食及产卵嗜性并对其进行绿色生态防治成为研究的迫切需要。本研究基于云斑天牛成虫寄主选择嗜性,以云斑天牛成虫、幼虫和蛹为研究对象,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 responses,EAG)、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75)层析、荧光探针(N-phenyl-1-naphthylamine,1-NPN)结合、反转录 PCR(Reverse Transcriptase PCR,RT-PCR)、实时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PCR,RT-qPCR)及转录组(Illumina HiSeq)测序等方法,系统研究了云斑天牛成虫寄主选择中嗅觉基因差异性表达和定向信息物质,从成虫寄主选择遗传机制和定位机制探讨了云斑天牛成虫对寄主选择机制,揭示云斑天牛寄主选择的遗传性影响,破解成虫识别寄主的化学指纹图谱,明确云斑天牛寄主选择定位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云斑天牛转录组包含137485条Transcript序列和69214条Unigene序列;其中,Transcript序列平均长度1142 bp,Unigene序列平均长度1983 bp。转录Unigene在NR数据库注释41636条,NT数据库注释14895条,KO数据库注释19287条,SwissProt数据库注释33442条,PFAM数据库34687注释条,GO数据库注释35321条,KOG数据库注释20582条。NR注释表明,72.0%的云斑天牛Unigene与赤拟谷盗 T.castaneum 和中欧山松大小蠧 D.ponderosae具有相似性。基因功能注释分类表明:转录组在GO数据库主要包含5个最主要功能,分别是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单有机体过程、结合和催化活性,分别占20912条、19086条、17202条、21477条和15823条Unigenes;转录组在KOG数据库26个功能目录共注释20585条Unigenes,其中,翻译后修饰、蛋白质转换和伴侣共有1977条,一般功能预测3285条(最多),信号传导机制3053条,合计占全部Unigenes 40.39%;总共19287条Unigenes分至五个KEGG功能类别,其中细胞过程6793条,环境信息处理6255条,遗传信息处理3038条,代谢3852条,有机系统3508条。此外,通过转录组文库构建,Unigenes表达水平分析还表明:包括云斑天牛嗅觉基因在内的不同虫态功能基因表达存在显着差异。(2)在检测的10种云斑天牛嗅觉相关基因中,杨树寄主云斑天牛CSP2基因表达最强,CSP1,OBP1和Minus-COBP3基因表达较弱;核桃寄主云斑天牛OBP2基因在表达最强(其次为CSP2),CSP1、Minus-COBP3和Minus-COBP4基因表达较弱;杨树寄主云斑天牛成虫10种嗅觉基因表达均显着高于核桃寄主云斑天牛(杨树雄成虫除外),所有表达基因中CSP2(杨树雄成虫)表达最强,CSP1(杨树幼虫)表达最弱;成虫嗅觉相关基因表达通常高于幼虫,雌雄成虫表达不同且各有高低。在雌成虫取食核桃除外时,云斑天牛成虫补充营养取食后,嗅觉相关基因OBP2、OBP3、CSP1、CSP2、Minus-C OBP1、Minus-C OBP3 表达明显升高,且 OBP1、OBP3 及CSP2基因通常情况会占据主导作用,而Minus-C OBP3和Minus-C OBP4作用较小;此外,雄成虫通常取食核桃后嗅觉相关基因表达较强,雌成虫取食核桃和桉树后嗅觉相关基因表达较弱,表明云斑天牛雄成虫可能嗜食核桃,雌成虫可能厌食核桃及桉树。(3)云斑天牛触角部位总蛋白提取液中存在pro.Ⅰ~Ⅻ 12种大分子粗提蛋白,这12种大分子粗提蛋白经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75纯化后,可得到一种与荧光探针1-NPN产生荧光结合的纯化蛋白pur-pro.Ⅰ。纯化蛋白pur-pro.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2 KDa,其对应为大分子粗提蛋白pro.Ⅻ,是云斑天牛一种气味结合蛋白。(4)云斑天牛寄主核桃树皮和树叶、小果蔷薇及野蔷薇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烃类、芳香族化合物、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醌类等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萜烯类、醛类和醇类相对含量较高,酮类、烃类及芳香烃类相对含量较低。核桃树皮挥发性成分有9类36种,核桃树叶8类42种,小果蔷薇5类16种,野蔷薇7类23种。核桃树皮和树叶均含有的挥发性成分共4类13种,树皮和树叶萜烯类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43.371%和78.948%;树皮烃类相对含量最低,1.043%;树叶酮类相对含量最低,0.009%。小果蔷薇和野蔷薇同时包含3类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野蔷薇醛类相对含量最高,81.387%,小果蔷薇醇类最高,55.519%;野蔷薇芳香烃类最低,0.679%,小果蔷薇酚类相对含量最低,0.747%。(5)在检测的24种寄主植物挥发性成分中,并非所有寄主植物挥发性成分都能对云斑天牛行为产生影响,能影响云斑天牛成虫EAG反应的只是一部分特定挥发性成分,包括:2-正戊基呋喃、1-辛烯-3-醇、萜品油烯、2-乙基呋喃、芳樟醇(雄成虫除外)、水杨醛、罗勒烯、(E,E)-2,4-庚二烯、4-异丙基甲苯、桉叶油醇、1-石竹烯、左旋-β-蒎烯、愈创木酚和5-羟基对萘醌;成虫对不同寄主挥发性成分反应灵敏度不同,具有不同偏好;雄成虫对1-辛烯-3-醇EAG反应最强,雌成虫对水杨醛及芳樟醇EAG反应最强。此外,研究还表明云斑天牛雌雄成虫对同种寄主挥发性成分存在不同偏好,成虫对同种寄主挥发性成分同分异构体存在不同偏好,且成虫对寄主挥发性成分EAG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与寄主挥发性物质浓度呈正相关。
夏举飞,刘仪君,杨松,李永和[10](2015)在《云斑白条天牛防治研究现状及对策》文中指出从云斑白条天牛的分布、发生危害入手综述了云斑白条天牛的防治方法,并针对目前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二、无公害防治云斑天牛幼虫试验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公害防治云斑天牛幼虫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武安智寿源核桃园害虫发生情况调查及综合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核桃害虫的发生与防治现状 |
1.2.1 核桃害虫的发生现状 |
1.2.2 国外核桃害虫防治现状 |
1.2.3 国内核桃害虫防治现状 |
1.2.4 河北省核桃害虫防治现状 |
1.2.5 武安核桃害虫防治现状 |
1.2.6 核桃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调查的重要性 |
1.2.7 核桃害虫科学防治的重要性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章 智寿源核桃害虫发生情况调查 |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1 技术路线 |
2.1.2 供试材料和地点 |
2.1.3 试验所用设备和工具 |
2.1.4 调查方法 |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2.1 主要害虫种类 |
2.2.2 主要害虫的发生时期 |
2.2.3 主要害虫形态特征及危害症状 |
第3章 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对核桃害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地点 |
3.1.2 供试药剂 |
3.1.3 试验内容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对核桃举肢蛾的防治效果 |
3.2.2 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对木橑尺蠖的防治效果 |
3.2.3 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对黄须球小蠹的防治效果 |
3.2.4 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对草履蚧的防治效果 |
3.2.5 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对桑白蚧的防治效果 |
3.2.6 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对黑绒鳃金龟的防治效果 |
3.2.7 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对云斑天牛的防治效果 |
3.2.8 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对大灰象甲的防治效果 |
3.2.9 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对大青叶蝉的防治效果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4.1 小结 |
4.2 对武安智寿源害虫防治的几点建议 |
4.2.1 强化智寿源核桃科学配置与养护管理 |
4.2.2 严控苗木引进时的检疫检验关 |
4.2.3 重点防控武安环境污染 |
4.2.4 壮大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
4.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绵阳油橄榄蛀干害虫发生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油橄榄简介 |
1.2 国内外油橄榄种植情况 |
1.3 油橄榄蛀干害虫种类 |
1.4 蛀干害虫对油橄榄的影响 |
1.5 蛀干害虫防治的研究进展 |
1.5.1 物理防治 |
1.5.2 化学防治 |
1.5.3 生物防治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材料 |
2.2.1 主要用具 |
2.2.2 主要试验树 |
2.2.3 主要天敌昆虫(卵) |
2.2.4 主要药剂 |
2.3 方法 |
2.3.1 蛀干害虫情况调查 |
2.3.2 蛀干害虫幼虫防治 |
2.3.3 蛀干害虫成虫防治 |
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4.1 幼虫防治效果计算 |
2.4.2 成虫防治效果计算 |
2.4.3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气候条件种植基地蛀干害虫发生情况 |
3.1.1 气候因子对蛀干害虫发生的影响 |
3.1.2 周围植被对蛀干害虫发生的影响 |
3.2 四川游仙油橄榄种植园蛀干害虫发生情况 |
3.3 油橄榄蛀干害虫种类 |
3.4 油橄榄蛀干害虫生活世代及形态 |
3.5 天敌昆虫对蛀干害虫幼虫防治效果 |
3.5.1 春季天敌昆虫防治蛀干害虫幼虫效果 |
3.5.2 秋季天敌昆虫防治蛀干害虫幼虫效果 |
3.5.3 天敌昆虫对不同蛀干害虫的防治效果 |
3.6 化学药剂对蛀干害虫成虫防治效果 |
3.6.1 三种农药喷洒不同浓度对成虫防治效果 |
3.6.2 两种涂干乳油对成虫防治效果 |
4 小结与讨论 |
4.1 油橄榄蛀干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
4.2 天敌昆虫对蛀干害虫幼虫防治效果 |
4.2.1 春季天敌昆虫防治蛀干害虫幼虫效果 |
4.2.2 秋季天敌昆虫防治蛀干害虫幼虫效果 |
4.3 化学药剂对蛀干害虫成虫防治效果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绵阳油橄榄蛀干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 |
5.1.2 天敌昆虫对蛀干害虫幼虫的防治 |
5.1.3 化学药剂对蛀干害虫成虫的防治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山东省临沂地区云斑天牛对白蜡的危害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云斑天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1 云斑天牛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
1.2.2 云斑天牛防治研究 |
1.2.2.1 化学防治 |
1.2.2.2 树干打孔注射技术研究 |
1.2.2.3 物理防治 |
1.2.2.4 生物防治 |
1.2.2.5 人工防治措施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3 临沂地区白蜡云斑天牛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调查 |
2.3.1 发生规律调查 |
2.3.2 危害程度调查 |
2.4 诱杀防控 |
2.4.1 试验时间 |
2.4.2 试验地点 |
2.4.3 试验药剂 |
2.4.4 试验方法 |
2.5 六种药剂对云斑天牛幼虫防治试验 |
2.5.1 试验时间 |
2.5.2 试验地点 |
2.5.3 试验药剂及仪器 |
2.5.4 施药方法 |
2.5.5 药效检查 |
2.6 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对云斑天牛成虫防效研究 |
2.6.1 试验时间 |
2.6.2 试验地点 |
2.6.3 试验药剂 |
2.6.4 试验方法 |
2.7 释放花绒寄甲对云斑天牛防治效果的研究 |
2.7.1 试验时间 |
2.7.2 试验地点 |
2.7.3 试验天敌 |
2.7.4 试验方法 |
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云斑天牛发生危害规律 |
3.1.1 云斑天牛发生规律 |
3.1.2 云斑天牛危害情况的调查 |
3.2 诱杀防控 |
3.3 化学防治 |
3.4 天敌防治 |
3.4.1 天敌释放情况 |
3.4.2 寄生情况统计 |
4 讨论 |
4.1 防治效果分析 |
4.2 利用树干打孔注射技术防治云斑天牛幼虫 |
4.2.1 应用树干打孔注射技术的创新性 |
4.2.2 树干打孔注射技术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分析 |
4.2.3 存在的问题 |
4.3 低毒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防治云斑天牛幼虫 |
4.4 喷施8%氯氰菊酯触破式微胶囊水悬剂防治云斑天牛成虫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山核桃主要害虫多途径检索系统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综述 |
1.1 山核桃的研究现状 |
1.1.1 山核桃属的种类与分布 |
1.1.2 山核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
1.1.3 山核桃的应用价值 |
1.2 山核桃主要虫害调查概况 |
1.2.1 食叶害虫 |
1.2.2 枝干害虫 |
1.2.3 花蕾害虫 |
1.2.4 根部害虫 |
1.3 研究背景 |
2 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
2.1 山核桃害虫图文信息的收集 |
2.1.1 山核桃害虫标本采集 |
2.1.2 山核桃害虫图文信息的收集 |
2.1.3 山核桃害虫种类的鉴定与核实 |
2.2 构建山核桃主要害虫FSF数据库 |
2.2.1 确定山核桃主要害虫主题 |
2.2.2 确定山核桃主要害虫对象 |
2.3 确定山核桃主要害虫数据库构建的方法 |
2.4 山核桃主要害虫数据库的展示 |
2.5 山核桃主要害虫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 |
3 研究结果 |
3.1 山核桃主要害虫检索策略的确立 |
3.2 山核桃害虫多途径检索系统的使用简介 |
3.3 山核桃病虫害智能诊断系统网络平台及微信公众号展示 |
3.3.1 网络平台展示 |
3.3.2 微信公众号展示 |
4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山核桃主要害虫文字信息 |
二、山核桃已记录害虫图片 |
三、以山核桃为寄主新发现的害虫图片 |
四、山核桃上新发现的栖息昆虫图片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山核桃天牛植物源引诱剂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山核桃概述 |
1.1.1 山核桃的基本概况 |
1.1.2 山核桃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现状 |
1.2 临安山核桃天牛的基本概况 |
1.2.1 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的形态特征 |
1.2.2 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的生态学特性 |
1.3 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的防治措施 |
1.3.1 物理防治 |
1.3.2 化学防治 |
1.3.3 生物防治 |
1.3.4 植物检疫 |
1.3.5 农林措施 |
1.4 植物挥发物及其对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行为的影响 |
1.4.1 植物挥发物 |
1.4.2 植物挥发物对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寻找和定位寄主行为的影响 |
1.4.3 植物挥发物对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取食行为的影响 |
1.4.4 植物挥发物对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求偶交配行为的影响 |
1.4.5 植物挥发物对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产卵行为的影响 |
1.5 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健康和天牛胁迫后山核桃挥发物的收集和GC-MS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植物 |
2.1.2 实验仪器 |
2.1.3 动态顶空吸附法收集山核桃挥发物 |
2.1.4 GC-MS法对山核桃挥发物组分进行分析与鉴定 |
2.1.5 统计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对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的GC-EAD反应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虫源 |
3.1.2 供试植物挥发物和仪器 |
3.1.3 测定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桑天牛对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的GC-EAD反应 |
3.2.2 星天牛对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的GC-EAD反应 |
3.2.3 云斑天牛对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的GC-EAD反应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Y型嗅觉仪生物测定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虫源 |
4.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4.1.3 测定方法 |
4.1.4 统计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桑天牛对11 种有效成分的行为反应 |
4.2.2 星天牛对11 种有效成分的行为反应 |
4.2.3 云斑天牛对11 种有效成分的行为反应 |
4.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林间诱捕试验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地点 |
5.1.2 试验方法 |
5.1.3 统计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1.1 健康和天牛胁迫后山核桃挥发物的收集和GC-MS分析 |
6.1.2 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对不同危害状态下山核桃挥发物的GC-EAD反应 |
6.1.3 11种有效挥发物对桑天牛、星天牛和云斑天牛的嗅觉反应 |
6.1.4 林间诱捕试验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7)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我国重大林木病虫害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技术在保护我国森林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的重要性 |
2 我国近年来林木重大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新进展 |
2.1 重大食叶害虫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 |
2.2 重大外来入侵蛀干害虫红脂大小蠹生物防治技术 |
2.3 栗山天牛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 |
2.4 无公害综合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技术 |
2.5 云斑天牛生物防治技术 |
2.6 锈色粒肩天牛生物防治技术 |
2.7 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技术 |
2.7.1 花绒寄甲生物学、生态学和行为学研究 |
2.7.2 研究成功花绒寄甲光肩星天牛生物型人工大量繁殖技术 |
2.7.3 进行了花绒寄甲光肩星天牛生物型释放技术和长期持续控制效果研究 |
2.7.4 筛选出防治光肩星天牛低龄幼虫期的天敌 |
2.8 白蜡窄吉丁生物防治技术 |
2.9 新疆苹小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
2.1 0 杨十斑吉丁生物防治技术研究 |
(8)云斑天牛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栽培管理和营林技术措施 |
2 物理防治 |
3 化学防治 |
4 生物防治 |
4.1 花绒寄甲 |
4.2 寄生蜂 |
4.3 线虫制剂 |
5 其它措施 |
(9)云斑天牛嗅觉基因差异性表达及成虫寄主选择中定向信息物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云斑天牛研究现状 |
1.2.1 危害情况 |
1.2.2 防治措施 |
1.3 寄主定向物质研究进展 |
1.3.1 寄主定向物质组成及性质 |
1.3.2 寄主定向物质与天牛的联系 |
1.3.3 天牛对寄主定向物质的识别机制 |
1.3.4 嗅觉相关蛋白 |
1.4 研究目的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云斑天牛转录组文库构建与分析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转录组基本情况 |
2.2.2 转录组分类情况 |
2.2.3 基因表达水平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三章 云斑天牛嗅觉基因差异表达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剂及仪器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虫态分析 |
3.2.2 取食前后分析 |
3.2.3 不同取食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四章 一种云斑天牛气味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剂及仪器 |
4.1.3 试验方法 |
4.1.4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云斑天牛总蛋白分析 |
4.2.2 云斑天牛总蛋白分离纯化 |
4.2.3 纯化蛋白荧光结合鉴定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第五章 云斑天牛寄主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分析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仪器设备 |
5.1.3 试验方法 |
5.1.4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核桃树皮及树叶挥发性成分 |
5.2.2 小果蔷薇及野蔷薇挥发性成分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六章 云斑天牛触角电位生理反应 |
6.1 材料和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试剂 |
6.1.3 试验方法 |
6.1.4 数据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不同种类挥发性成分EAG反应 |
6.2.2 不同浓度挥发性成分EAG反应 |
6.2.3 其它EAG反应情况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特色与主要创新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云斑白条天牛防治研究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云斑白条天牛的分布与危害 |
2防治现状 |
3对策与建议 |
四、无公害防治云斑天牛幼虫试验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武安智寿源核桃园害虫发生情况调查及综合治理[D]. 陈浩.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8)
- [2]绵阳油橄榄蛀干害虫发生与防治研究[D]. 肖莎莎.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3]山东省临沂地区云斑天牛对白蜡的危害与防治研究[D]. 冯玉婷.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3)
- [4]山核桃主要害虫多途径检索系统的构建[D]. 王超超.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5]山核桃天牛植物源引诱剂的初步研究[D]. 马艳.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6]我国重大林木害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二)[J]. 杨忠岐. 林业科技通讯, 2018(05)
- [7]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控制我国重大林木病虫害研究进展[J]. 杨忠岐,王小艺,张翌楠,张彦龙.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8(02)
- [8]云斑天牛综合防治技术[J]. 张智涛,李建庆,梅增霞. 现代园艺, 2017(17)
- [9]云斑天牛嗅觉基因差异性表达及成虫寄主选择中定向信息物质研究[D]. 卓志航. 四川农业大学, 2017(12)
- [10]云斑白条天牛防治研究现状及对策[J]. 夏举飞,刘仪君,杨松,李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 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