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汇兑业务问答(论文文献综述)
蔡湘[1](2020)在《贵州农信“金融夜校+”模式 为脱贫攻坚强注力》文中研究表明实现同步小康的重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只有广大农民脱贫致富,才能真正实现"小康梦"。运用金融资源推动"三农"发展,运用金融知识力量激发农民的创业热情是实现同步小康的关键。贵州农信自2014年创办"金融夜校",并在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将之升级为"金融夜校+"模式,为推进贵州农村普惠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
李媛媛[2](2019)在《ZK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最新《中国职业倦怠指数》调查报告中的数据已经展现出,中国企业里的员工中有大约70%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身心疲惫与耗竭状态。职业倦怠给员工带来的不仅是心里的疲乏,还影响到了其自身的职业发展,存在于企业内部也是不容小觑的隐患。对于在社会上立足的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员工团队是否具有高素质、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工作积极性是员工自愿的承担工作责任、执行和完成工作任务,因此产生一种自觉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一个人或一群人对企业经营想要达到的目标明悉,计划执行和实现过程中努力的克服障碍的意志和积极性的情感。目前,企业所处的市场条件变的越来越优越,企业争夺市场上对企业有用的资源要素的过程,已经逐渐变成了对于人力资本的竞争。作为日益严峻的竞争参与者,企业的人才资源成为了最重要的资源。各行各业都在争取有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既然是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企业管理者应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才能,每个人的才能也都能得到发挥,让所有的工作任务,都安排合适的人去做,让所有的人都能做相适应的事,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但如今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也就是工作消极情绪的共性问题。工作消极情绪,是在某种具体工作行为中,由外因、内因的影响而产生了有碍于当事人持续工作,完成工作任务、正常思考的情感。员工工作效率下降、推卸责任、工作延误现象的存在,导致企业在本就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环境中,发展受到较大阻碍。因此,尽可能大的调动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潜能、工作能力一直是企业管理人员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要研究的对象是农村信用社这个特殊体制的企业。首先,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于农村经济的金融机构,受到了农村环境、农民习俗、农民文化程度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在职员工的综合素质偏低,工作能力相对匮乏,思想觉悟不高等都成为了该企业员工的劣势。其次企业经营业务简单,服务对象单一,创新能力弱且存在历史包袱,导致企业的发展力不从心。再次企业服务体系老旧,受工作经验的传承,沿用长年累月的工作效率不高的办事风格,产生了服务标准的落后。最后,农村信用社管理系统选拔人才的制度沿用原来的陈旧机制,非正规途径选拔出的员工,很难真正胜任管理岗位。虽然该企业员工存在如此多问题,但是企业并没有员工淘汰制度,只要没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就不会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那么就造成了该企业员工工作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不良现象泛滥,严重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基于农村信用社这些特殊性,本文以ZK农村信用社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收集和梳理。根据梳理以往关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文献,和ZK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编制了针对全体员工的问卷。定量收集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对问卷结果进行效度、信度检验,以确认问卷质量。利用因子分析法、简单的回归分析法,对收集到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变量因子建立五个回归模型,找出影响ZK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员工关怀、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员工培训五个方面。作者发现该企业员工关怀越完善,员工工作积极性反而越不高,这需要企业足够重视。另外员工个体特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年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逊色于年长的老员工。男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不如女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高。针对这些特殊现象,作者进行了详细分析,在员工工作积极性定义、层次划分以及一些理论基础上,给出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对策,从员工关怀方面给出对策、工作环境方面给出对策、针对年轻的后备队伍的指导性建议,包括员工职业发展、薪酬福利、员工培训方面都会有建设性的方案。通过本文的研究,不仅能对ZK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帮助,对类型相同或相似的企业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姚滢[3](2018)在《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研究 ——以建设银行南京分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众所周知,商业银行经营的本质就是经营风险,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遇到的众多风险中,操作风险只是其中的一类。但是,近几年来,属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这类的风险事故频频发生,不仅使商业银行自身遭受损失,而且使得商业银行本身的商誉以及金融体系的整体社会形象受损。此外,操作风险的防控问题也是任何一家商业银行在其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操作风险的管理逐渐引起关注。如何及时防控风险,有效弥补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是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在建设银行的柜面工作经验,将建设银行南京分行作为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管理具体的研究对象。首先,依托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梳理;其次,对商业银行柜面业务及其操作风险进行分析;再次,介绍建设银行南京分行柜面业务及操作环节;之后,以建设银行南京分行柜面业务发生的操作风险的具体案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案例进行风险研究,最终就案例中暴露出的风险问题,对建设银行南京分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防控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韩翰[4](2017)在《面向县域供电企业用电客户服务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地处祖国南方的某大型国有供电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正不断的发展和壮大!该企业在改革中全面接管地方13家基层县域供电企业后,为改变其设施设备落后的状况,集中投放资金进行大量的(电气设备、输电线路、变压器等)一次设备的网改建设,使县域电力网得到了升级,但各自为政的县域供电企业随之建设的电力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不平衡,业务不规范、技术不统一,业务的实现功能也不平衡,管理基础和技术使用基础还十分薄弱,这与某大型国有供电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存在着极大的差距;这一差距的存在不仅制约了县域企业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了整个供电系统在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也影响了全局性地、战略性地电网发展,因此某大型国有供电企业为实现“一强三优(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战略目标和“三抓一创(抓发展、抓管理、抓经营、创一流)”的工作思路,极力打造一个经营型、服务型、一体化、现代化的国内领先、国际着名的企业,竭力创建一体化管理、规范化的管控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以此推进企业内部各项管理、业务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本文根据该大型国有供电企业集约化、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思路,研究基于新一轮县域供电企业用电客户服务支持系统项目的建设与管理,旨在利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广域Internet网及创新的管控方法来实现现代化的综合交互式的网络信息服务,解决当前零星的,信息上报口径不一、发展不平衡、不规范的县域用电信息数据网络,使之切实的实现优质、快捷、便民地完成售电、用电受理、供电业务查询和咨询、电力故障报修、客户投诉、停电预告及客户服务缴费等业务的规范处理,达到实现全局性的、一体现代化的办公办电,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内部的风险防范,保证供电可控、可靠、安全、稳定运行。本文针对某大型供电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对面向县域供电企业用电客户服务支持系统建设项目课题,进行了基本分析、技术设计、实践检验三大环节的研究:基本分析方面:深入研究了主题建设的背景及战略意义,系统地分析了县域供电企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统一供电客户服务支持系统建设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制定了系统建设的内容和目标、设计了系统建设的任务和流程等。技术方面:根据县域供电分散性的特点,对客户关系管理的理论及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集中整合了系统的业务需求、设计了系统的基础(旧网升级)建设方案,研究完成技术构架与网络集成、系统软硬件平台搭建与系统组网建设的设计等;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组织、技术构架体系。实践检验方面:编制了对系统建设工程质量的管控(跟踪检查)与验收、培训与评估体系,并对建设使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此项目实施在县域供电企业的广泛应用中得到了高度评价。本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县域供电企业管理的全面升级,对基层供电企业的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及有效的服务地方经济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重于实际,研究项目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彭静[5](2017)在《A银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的竞争成为最重要的影响要素。而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凝聚力,是人力资源竞争中最重要的表现。本文通过分析A银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情况,分析影响工作满意度的要素,研究提高工作满意度的对策,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团队凝聚力,从而提高银行的竞争力。为此,笔者深入A银行进行问卷访谈调查,研究A银行的岗位设置、考核方案以及相关文件制度,阅读了大量关于工作满意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和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出A银行员工工作满意度低的原因。通过研究发现,员工满意度偏低表现在五个方面,工作压力大、薪资收入低、发展空间小、学习机会少。经过笔者归纳总结,绩效考核、职业生涯体系构建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是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因素。针对A银行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现有的考核中明确考核职责、完善薪酬体系,让员工劳有所获;为员工搭建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建立公平公正的晋升通道;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从员工的需求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工作满意度,从而稳步提高A银行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为新形势下国有银行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梁景阳[6](2013)在《乌海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以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金融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商业银行之间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电子银行以其高效、快捷、低成本的突出优势,正使得商业银行都将电子银行作为战略发展的核心目标。因此,如何快速调整业务发展思路,发挥自身的银行优势,使得在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的竞争中占领一席之地。本文以乌海银行电子银行业务作为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乌海银行电子银行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对乌海银行在电子银行业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完善乌海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具体方案。文章首先交待了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评述概括电子银行业务的概念和分类、特点及风险,并且阐述了电子银行对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意义。其次,根据乌海银行今年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的情况,通过数据收集,与国内外银行进行对比,找出当前乌海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为题,并且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再次,设计了乌海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优化策略方案,分析了乌海银行电子银行发展的目标、对策及主要内容。最后对乌海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优化策略方案的实施和保障措施进行了讨论,从优化组织结构及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完善售后服务体系、运用科技手段简化和优化流程等方面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本文不仅找出了乌海银行在发展电子银行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分析电子银行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的基础上,对乌海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案进行了设计,并对设计的电子银行发展方案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对乌海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对其他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盛志华[7](2012)在《浦发银行金融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金融业务的种类和交易量的不断增加,一些中小银行的电子金融数据也急剧增加和欲显集中,相应出现了多个应用的跨平台集中管理问题,如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而金融电子信息系统可以通过Web应用和网上银行等智能终端管理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基于Web技术的电子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极大的改进操作系统、数据存储和网络平台硬件的管理效率和准确率,并能够通过创建不同类型的数据库进行业务管理和共享,并将自动化服务贯穿到银行服务流程中,同时基于Web的金融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还能够对金融数据进行迁移、备份、归档和容灾等保护性操作,以奠定中小银行的业务基础处理平台。本文针对浦发银行金融信息系统现存的问题,说明了开发金融电子信息系统对于银行进行业务集中处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开发技术,提出了通过建立管理核心交易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具体方法为:通过ASP代码构建金融业务的数据表结构;并利用ODBC数据转换和VBScript程序编码实现模块单元和功能模块,而外部的管理操作平台可以由SQL数据库的程序接口搭建,如数据补录和查询模块、代收代发模块、金融服务模块、网上信用卡服务、网上支付服务等。本文通过对浦发银行金融信息系统的开发,进一步对银行金融数据做了深层次加工,对于整个系统的产品和服务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包括金融交易的投资信息、金融产品的管理、新业务的决策等。并且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对系统进行完善,使其功能性更符合客户使用习惯,最终可在浦发银行的金融业务处理中使用。
李津[8](2012)在《中国商业银行服务接触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个人服务质量不满意的声音越来越多。服务人员和顾客之间的接触是决定服务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好的接触能够使服务机构在竞争上占有优势,并且顾客会多次购买相同的服务,为服务机构带来正面的品牌效用。只有不断加快服务质量的提升,解决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创造服务品牌,银行才能获得比较优势。这是新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市场挑战,采取的最正确的选择,也是一项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服务接触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银行服务接触和服务品质提升的理论探讨,并对相关变量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了国内外银行服务接触管理的现状和典型案例,分析和阐述了服务接触可视化要素对服务的满意度进而对银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文章首先回顾了服务接触领域发展的现状,重点探讨了服务接触的内涵外延、接触点管理和评价方法,顾客情感的类型及影响因素,满意度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等理论研究的脉络与现实,从而对全文的理论研究基础进行了详细阐释,并重点明晰了银行服务接触的作用过程和重要性;其次文章对花旗银行服务接触管理的的理念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与分析,提出了银行服务接触可视化的概念,并研究了服务接触可视化要素、顾客消费情感和满意度构面变量之间的假设关系,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梳理,明确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为整体概念模型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再次,通过对服务接触可视化要素提升满意度的过程,实现服务接触的可视化以及情绪感染因素的中介调节作用进行实证检验,并分析了服务接触可视化效果的理论创新意义;最后,主要基于银行服务接触可视化要素提出改善服务质量的建议、加强对情绪管理,提升银行服务水平。综上,银行能够通过控制服务接触可视化要素进而影响顾客满意度,良好的服务接触可视化要素能够使顾客形成积极的消费情感,增强对银行服务的满意度,并选择重复接受银行的服务,向其他顾客进行口碑推荐和加强与银行新业务和人员的互动合作,进而提升银行的有效顾客数量,扩展市场盈利能力。
白勇[9](2012)在《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是支付清算体系的中枢,也是确保经济、金融正常运行的最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的第一代支付清算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和金融快速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操作简便,运行安全、管理集中、统一支付的大支付清算平台——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新的支付清算系统的建成必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带来深远的影响。做好系统投产后的管理工作,更大程度上发挥新系统的积极效应,防范潜在风险的发生是人民银行及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者的重要任务。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介绍,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概述、建设历程及与第一代支付清算系统的比较分析;第二,着重分析了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的建设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最后,针对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上线后,存在的潜在风险及给商业银行流程改造、业务拓展带来的机遇,分析金融机构应该做好投产后管理以应对潜在的风险,做好业务推广,增强市场竞争力。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是中国人民银行主导的,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参与的高效、安全运营的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并对各家参与机构带来的变革进行研究,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重要,做好系统开发投产,后期管理,防范风险,把握机遇拓展业务,有准备的面对新的支付清算系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参与机构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人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黄良谋[10](2011)在《基于央行视角的我国全民金融普及教育探讨》文中提出全民金融普及教育是金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全面金融普及教育对促进我国金融事业发展与金融稳定、保护社会公众金融利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全民金融普及教育存在的问题、开展全民金融普及教育的途径的基础上,明确了中央银行在全民金融普及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央行视角提出了加强全民金融普及教育工作的建议。
二、电子汇兑业务问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汇兑业务问答(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农信“金融夜校+”模式 为脱贫攻坚强注力(论文提纲范文)
“金融夜校+知识普及”:从“听得懂”到“用得好” |
“金融夜校+技能培训”:从“富脑子”到“鼓袋子” |
“金融夜校+线上推广”:从“村村通”到“村村懂” |
“金融夜校+诚信教育”:从“要我还”到“我要还” |
(2)ZK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 |
1.4 创新之处 |
2 员工积极性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员工积极性的定义 |
2.1.2 员工工作压力的定义 |
2.1.3 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特征 |
2.2 理论基础 |
2.2.1 需求层次理论 |
2.2.2 双因素激励-保健理论 |
2.2.3 心理学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理论 |
2.2.4 公平理论 |
2.2.5 强化理论 |
3 ZK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积极性现状描述 |
3.1 ZK农村信用社及河南省农村信用社概述 |
3.2 ZK农村信用社组织结构 |
3.3 ZK农信社样本的人力资源构成 |
3.4 ZK农信社员工工作积极性现状及不良影响 |
4 ZK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分析 |
4.1 研究方法 |
4.1.1 样本的选择 |
4.1.2 问卷及变量设计 |
4.1.3 信度和效度分析 |
4.2 ZK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识别 |
4.2.1 样本描述性统计 |
4.2.2 样本数据的使用价值分析 |
4.2.3 ZK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
4.3 ZK农村信用社人力资源管理因素分析 |
5 提高ZK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对策与建议 |
5.1 用心关怀员工 |
5.2 改良员工工作环境 |
5.3 明确员工的职业发展 |
5.4 完善薪酬体系 |
5.5 提高员工培训质量 |
5.6 重视员工个体特征 |
6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研究 ——以建设银行南京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创新点 |
1.4 .预计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
1.4.1 .预计的困难 |
1.4.2 .解决的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三章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及其操作风险分析 |
3.1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及操作流程 |
3.1.1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简介 |
3.1.2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流程介绍 |
3.2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定义及其表现形式 |
3.2.1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定义 |
3.2.2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表现形式 |
3.3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特征及其现行控制方法 |
3.3.1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特征 |
3.3.2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现行控制方法 |
3.4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的理论分析 |
3.4.1 风险控制相关理论 |
3.4.2 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防控体系 |
第四章 建设银行南京分行柜面业务及操作环节 |
4.1 建设银行南京分行柜面业务 |
4.1.1 建设银行简介 |
4.1.2 建设银行南京分行柜面业务类型 |
4.2 建行银行南京分行部分柜面业务操作环节 |
4.2.1 开户业务 |
4.2.2 支付结算业务 |
4.2.3 银行卡 |
第五章 建行南京分行传统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
5.1 开户的操作风险 |
5.2 .现金存取的操作风险 |
5.3 单位账户的操作风险 |
5.4 自助设备的操作风险 |
5.5 个人信息泄露的操作风险 |
5.6 主管岗位超期的操作风险 |
第六章 建行南京分行新型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
6.1 智慧柜员机 |
6.2 智慧柜员机操作风险案例分析 |
6.3 智慧柜员机操作风险分析 |
第七章 建行南京分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建议 |
7.1 加强身份审核风险防控意识 |
7.2 加强柜面现金风险防控意识 |
7.3 加强客户信息泄露风险防控意识 |
7.4 加强管理人员风险防控意识 |
7.5 加强对智慧柜员机风险防控意识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面向县域供电企业用电客户服务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企业现状与问题分析 |
1.3 县域供电客户服务支持系统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任务 |
1.5 系统建设的工作流程设计 |
1.5.1 流程设计的原则 |
1.5.2 项目流程整体构架 |
第2章 主要内容及目标设定 |
2.1 系统建设主要内容 |
2.1.1 软硬件平台的搭建及实施 |
2.1.2 系统集成 |
2.1.3 系统建设服务 |
2.1.4 检查与验收 |
2.1.5 系统使用范围及参考标准 |
2.2 系统总体目标设计 |
2.2.1 战略目标构架 |
2.2.2 系统建设具体目标 |
第3章 业务需求及系统基础建设 |
3.1 供电业务的组织体系及实现功能 |
3.1.1 营业大厅服务 |
3.1.2 95598 客户服务 |
3.1.3 网上服务 |
3.1.4 业扩报装 |
3.1.5 抄表管理 |
3.1.6 电量电费 |
3.1.7 收费与账务 |
3.1.8 银电联网 |
3.1.9 电能计量 |
3.1.10 线损管理 |
3.1.11 用电秩序管理 |
3.1.12 供用电合同管理 |
3.1.13 市场需求调查 |
3.1.14 购电管理 |
3.1.15 营销综合查询 |
3.1.16 系统维护 |
3.1.17 营销质量管理 |
3.1.18 营销决策支持 |
3.2 系统业务构架 |
3.3 系统核心业务及实现功能 |
3.4 旧网升级改造 |
3.4.1 旧网基础扩容改造 |
3.4.2 VPN网关升级为双线路运行 |
3.4.3 IPSEC授权转换SSL授权 |
3.4.4 点网连接拓扑网网连接 |
3.4.5 主干网络带宽升级 |
第4章 系统技术构架与网络集成 |
4.1 营销分层管理构架 |
4.2 系统技术构架设计 |
4.3 系统平台集成(营销信息门户SIP) |
4.3.1 平台逻辑 |
4.3.2 平台技术 |
4.4 系统网络集成与拓扑 |
4.4.1 数据存放拓扑 |
4.4.2 网络拓扑结构 |
4.5 数据仓库应用逻辑构架 |
4.5.1 数据抽取 |
4.5.2 数据存储 |
4.5.3 数据分析、展现 |
4.5.4 web应用服务 |
4.5.5 数据仓库的管理能力 |
4.6 工作流服务平台 |
第5章 软硬件平台搭建与系统组网建设 |
5.1 软硬件平台搭建设计原则 |
5.1.1 面向对象设计 |
5.1.2 构架模式设计 |
5.1.3 松耦合式设计 |
5.2 基于J2EE的软件体系结构分层体系结构路线 |
5.3 基于构件的技术 |
5.4 全程建模路线 |
5.5 中间件技术 |
5.5.1 数据—图形—模型一体化技术 |
5.5.2 工作流平台技术 |
5.5.3 数据交换技术 |
5.5.4 安全机制技术 |
5.5.5 通用报表技术 |
5.6 系统软硬件平台的搭建 |
5.6.1 硬件平台 |
5.6.2 存储设备 |
5.6.3 软件配置 |
5.7 系统组网 |
5.7.1 系统组网原则 |
5.7.2.网络选型 |
5.7.3 客户服务呼叫中心构建 |
5.8 系统接口技术 |
5.8.1 基于IEC 61970 CIM的接口技术 |
5.8.2 IEC 61970 CIM国际标准体系 |
5.8.3 遵循IEC 61970 国际标准规范 |
5.8.4 系统的接口模式 |
5.8.5 系统设计提供接口 |
5.9 系统技术服务 |
5.9.1 系统技术支持服务 |
5.9.2 预防性维护 |
第6章 系统检测与验收 |
6.1 项目建设(硬件设备安装)检查与验收 |
6.1.1 现场设备安装 |
6.1.2 线缆敷设 |
6.1.3 线缆成端 |
6.1.4 设备运行 |
6.1.5 配置调试 |
6.2 项目建设(后端设备功能性能)检查与验收 |
6.2.1 用户登录系统 |
6.2.2 各操作功能 |
6.2.3 系统可靠性 |
6.2.4 码流控制范围及清晰度 |
6.3 系统业务技术培训 |
6.3.1 培训目的 |
6.3.2 基础知识、业务管理和业务技术理论培训 |
6.3.3 开发和系统管理培训 |
6.3.4 系统的操作与技术应用培训 |
第7章 系统建设评估 |
7.1 项目建设的执行情况 |
7.2 系统组网及建设情况 |
7.3 现场硬(软)件到位及安装情况 |
7.4 系统性能实现评价内容 |
7.5 系统的稳定与安全性建设 |
7.6 系统培训评价 |
7.7 各单位系统建设评估统计 |
7.7.1 系统建设评估计分图表 |
7.7.2 系统评估结论 |
第8章 实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8.1 产生的经济效益 |
8.1.1 县域供电企业供电量统计汇总 |
8.1.2 县域供电企业供电量统计分析图表 |
8.1.3 统计分析结论 |
8.2 产生的社会效益 |
8.2.1 客户服务的满意度调查项目 |
8.2.2 运用加权法调查分析客户服务的满意度 |
8.2.3 客户服务的满意度图表分析 |
8.2.4 满意度分析结果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总结 |
9.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本人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情况 |
本人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情况 |
致谢 |
附件:本作者发表发行的部分成果图片 |
(5)A银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论文的理论基础 |
2.1 工作满意度定义 |
2.2 工作满意度的主要理论 |
2.2.1 需要层次理论 |
2.2.2 双因素理论 |
2.2.3 期望理论 |
2.2.4 公平理论 |
2.3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方法 |
2.4 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
第三章 A银行发展状况和员工工作满意度状况调查 |
3.1 A银行发展概述 |
3.1.1 A银行简介 |
3.1.2 A银行当前发展中的问题 |
3.2 A银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 |
3.2.1 一般员工问卷调查 |
3.2.2 管理人员访谈调查 |
3.2.3 员工访谈调查 |
3.3 A银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现状 |
3.3.1 工作压力大 |
3.3.2 薪资收入低 |
3.3.3 发展空间小 |
3.3.4 学习机会少 |
3.3.5 人文关怀少 |
第四章 A银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偏低的因素分析 |
4.1 绩效考核混乱 |
4.1.1 绩效管理的现状 |
4.1.2 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
4.2 职业生涯规划缺失 |
4.2.1 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
4.2.2 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
4.3 企业文化建设欠缺 |
4.3.1 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
4.3.2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A银行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的策略 |
5.1 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
5.1.1 明确考核职责 |
5.1.2 完善薪酬体系 |
5.1.3 将考核结果有效应用 |
5.1.4 通过培训提高绩效考核认知度 |
5.2 构建职业生涯管理体系 |
5.2.1 建立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 |
5.2.2 建立各个阶段的职业生涯目标管理 |
5.2.3 建立岗位轮换机制,培养综合型人才 |
5.2.4 设计多通道的职业生涯阶梯 |
5.3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
5.3.1 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 |
5.3.2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
5.3.3 加强企业文化制度的建设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局限性与未来发展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银行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乌海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 |
2 电子银行理论概述 |
2.1 电子银行的概念 |
2.2 电子银行的分类 |
2.3 电子银行业务的特点及风险 |
2.4 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要意义 |
3 乌海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
3.1 乌海银行的发展概况 |
3.2 乌海银行电子银行营销现状 |
3.3 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 电子银行业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 乌海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案的设计 |
4.1 乌海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目标 |
4.2 乌海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方案的主要内容 |
4.3 乌海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对策 |
4.4 乌海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盈利手段 |
4.5 乌海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与控制 |
5 乌海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的保障措施 |
5.1 优化组织机构与完善制度建设 |
5.2 增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 |
5.3 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
5.4 运用科技手段简化和优化流程 |
6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浦发银行金融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银行金融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1.2.2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1.3 浦发银行的金融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1.6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系统设计与开发技术 |
2.1 管理信息系统 |
2.2 软件开发过程 |
2.3 系统的三层体系结构 |
2.4 系统的设计模式 |
2.5 设计工具选择 |
2.6 数据库选择 |
2.7 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系统分析 |
3.2 系统目标 |
3.3 系统的详细功能需求 |
3.4 据流程分析 |
3.5 系统具体工作流程分析 |
3.6 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
4.2 系统功能模块 |
4.2.1 公用模块 |
4.2.2 基本业务模块 |
4.2.3 衍生服务模块 |
4.3 银行代发工资业务子系统模块 |
4.4 系统硬件总体结构图 |
4.5 硬件配置 |
4.6 系统软件 |
4.7 数据库设计 |
4.8 数据字典 |
4.9 系统编码设计 |
4.9.1 系统编码原则 |
4.9.2 系统编码设计 |
4.9.3 编码表 |
4.10 系统数据库主要表设计 |
4.11 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金融数据权限管理的具体实现 |
5.2 分布式查询的优化技术 |
5.3 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
5.4 系统具体程序物理设计和实现 |
5.5 预警和错误处理 |
5.6 WEB 数据库查询服务优先级举例 |
5.7 数据库处理程序 |
5.8 表格、帐单和信函的处理 |
5.9 与外界的交互方式 |
5.10 小结 |
第六章 系统安全及测试 |
6.1 银行计算机网络风险防范与对策研究 |
6.2 银行计算机及网络风险防范的对策 |
6.3 软件测试 |
6.4 测试方法及测试用例 |
6.5 系统测试具体流程 |
6.6 测试结果 |
6.7 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论文研究成果 |
7.2 有待改进的方面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中国商业银行服务接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回顾与评述 |
2.1 服务接触的相关文献分析 |
2.1.1 服务接触的内涵及外延 |
2.1.2 服务接触点管理 |
2.1.3 服务接触的评价方法 |
2.2 顾客消费情感的相关文献分析 |
2.2.1 顾客消费情感的定义与分类 |
2.2.2 顾客消费情感的影响因素 |
2.3 顾客满意度的相关文献分析 |
2.3.1 顾客满意度的内涵界定 |
2.3.2 顾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
2.4 现有研究的缺陷与展望 |
第3章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
3.1 服务接触可视化概念的提出 |
3.1.1 花旗银行服务管理案例 |
3.1.2 服务接触可视化概念的提出 |
3.1.3 影响花旗银行服务接触效果的因素 |
3.2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3.2.1 服务接触构面变量之间的假设关系 |
3.2.2 顾客情感构面变量之间的假设关系 |
3.3 研究变量的筛选与量表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服务接触可视化要素、顾客情感与满意度的关系检验 |
4.1 问卷调查及数据采集 |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 信度、效度分析与问卷前测 |
4.3.1 研究的方法和设计 |
4.3.2 问卷前测的数据分析方法 |
4.4 因子分析 |
4.5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假设检验 |
4.5.1 模型的整体假设检验 |
4.5.2 模型构面变量的假设检验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提升银行服务质量方案 |
5.1 基于服务接触可视化要素,改善服务品质 |
5.1.1 服务的便利性 |
5.1.2 顾客服务感受 |
5.1.3 银行服务形象 |
5.1.4 银行互动服务 |
5.1.5 银行服务响应性 |
5.1.6 银行服务可靠性 |
5.1.7 银行服务的移情性 |
5.1.8 银行服务品牌 |
5.2 改善顾客情绪,提升顾客满意度 |
5.2.1 服务接触中打造积极情感来提升满意度 |
5.2.2 服务接触中还应规避消极情感提升满意度 |
5.2.3 服务接触中还应注重服务创新来提升满意度 |
5.3 改善银行服务的措施 |
5.3.1 加强内部服务质量管理,注重服务人员对服务价值传递作用 |
5.3.2 积极进行创新,发挥服务产品设计对服务接触可视化的促进作用 |
5.3.3 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服务流程感知对服务接触的贡献 |
5.3.4 加强顾客管理,服务权益感知是服务接触可视化的核心 |
5.3.5 提供便利优质的服务,隐性服务表现是服务创新的核心 |
5.3.6 树立服务接触品牌,社会影响是提升服务效果的重要手段 |
5.3.7 本土化特色营销,发挥服务的本地化效应及其影响 |
5.3.8 平衡各银行营业网点的服务能力 |
5.3.9 将权利下放到银行一线员工手中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6.1 全文总结 |
6.1.1 服务接触可视化研究是服务管理的重要研究领域 |
6.1.2 服务接触可视化的量表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6.1.3 服务接触可视化要素通过影响顾客情感进而影响了顾客满意度 |
6.1.4 服务接触、服务两翼和情绪调节具有实践意义 |
6.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6.2.1 服务企业内部营销实践的作用有待考察 |
6.2.2 服务接触可视化的应用领域须拓宽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读博期间科研 |
后记 |
(9)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本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及其建设情况 |
2.1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发展历程 |
2.1.1 支付清算系统发展历史 |
2.1.2 支付清算系统的现状 |
2.2 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的时代背景 |
2.2.1 我国经济金融体系发展日趋完善 |
2.2.2 开放的中国经济需要支付清算系统与国际接轨 |
2.3 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的功能及目标 |
2.3.1 系统功能介绍 |
2.3.2 系统建设的重要性 |
2.3.3 系统建设原则 |
2.3.4 系统建设目标 |
2.4 第一代支付清算系统与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比较分析 |
2.4.1 第一代支付系统概述及缺陷 |
2.4.2 第二代支付系统的优势 |
2.5 第二代支付系统建设历程 |
第三章 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建设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影响 |
3.1 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系统推广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
3.1.1 支付系统推广给大型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
3.1.2 支付系统推广给小型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
3.2 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系统推广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
3.2.1 支付系统推广给大型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
3.2.2 支付系统推广给小型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
3.3 商业银行在支付清算系统升级后的经营活动及发展趋势 |
3.3.1 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调整优化 |
3.3.2 运营管理流程的优化 |
第四章 商业银行应对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的措施 |
4.1 商业银行应控制好系统上线带来的业务风险 |
4.1.1 平稳过渡分批次逐步投产的系统 |
4.1.2 做好法律及规章制度建设的准备工作 |
4.1.3 做好网络安全及技术监控的工作 |
4.1.4 做好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推广相关人员的培训 |
4.1.5 做好新系统业务流程的整合 |
4.2 商业银行应做好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推广后的业务发展 |
4.2.1 大力增加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服务手段 |
4.2.2 商业银行应把握代理业务带来的发展机遇 |
4.3 商业银行应加快创新可增强有效竞争力的产品 |
4.3.1 可以有效提升商业银行存款的跨行金融产品创新 |
4.3.2 抢占创新电子商务领域 |
4.3.3 商业银行应灵活调整由央行政策动向带来的业务策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央行视角的我国全民金融普及教育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全民金融普及教育的意义 |
二、当前全民金融普及教育存在的问题 |
1. 金融普及教育的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
2. 金融普及教育的内容与百 |
3. 金融普及教育的途径、形式有待进一步多元化。 |
4. 金融普及教育的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
三、开展全民金融普及教育的机构与途径 |
1. 各级政府金融办。 |
2. 金融主管部门。 |
四、全民金融普及教育的作用及其实践 |
1. 举办金融知识展览。 |
2. 加强金融知识及金融法规宣传。 |
3. 编辑出版普及类金融书籍。 |
4. 召开新闻通气会。 |
五、全民金融普及教育的建议 |
1. 精心筹划, 确保效果。 |
2. 形成共识, 整体联动。 |
3. 切合实际, 突出重点。 |
4. 拓宽广度, 加强普及。 |
5. 讲究方法, 注重效果。 |
四、电子汇兑业务问答(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农信“金融夜校+”模式 为脱贫攻坚强注力[J]. 蔡湘. 金融世界, 2020(12)
- [2]ZK农村信用社员工工作积极性影响因素研究[D]. 李媛媛. 河南大学, 2019(01)
- [3]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研究 ——以建设银行南京分行为例[D]. 姚滢. 东南大学, 2018(05)
- [4]面向县域供电企业用电客户服务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的研究[D]. 韩翰. 吉林大学, 2017(04)
- [5]A银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研究[D]. 彭静. 南昌大学, 2017(05)
- [6]乌海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梁景阳. 西北大学, 2013(06)
- [7]浦发银行金融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盛志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5)
- [8]中国商业银行服务接触研究[D]. 李津. 天津财经大学, 2012(07)
- [9]中国人民银行第二代支付清算系统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D]. 白勇. 内蒙古大学, 2012(01)
- [10]基于央行视角的我国全民金融普及教育探讨[J]. 人行海口中心支行课题组,黄良谋. 贵州农村金融,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