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预算会计确认基础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管淑慧[1](2021)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包含内部审计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是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国家相关政策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面临着升级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国有企业应当改善内部审计形象、细化职能定位、注重内外部风险的管控、建立新型增值型内部审计体系,以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益。
李倬媛[2](2020)在《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研究 ——以S区为例》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不断在公共管理领域寻求新的突破,政府工作理念与管理模式持续创新,将民众公共利益与需求视为工作的出发点成为当前政府工作的核心,力求各项资金与资源的运用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并主张通过量化方法衡量政府绩效,提高政府财政管理质绩。为了满足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升级与优化,我国也在不断探索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持续优化与完善。政府财务报告,是用来反映政府全盘子收支的重要载体,也是庞大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体系中的重要一脉,改革顺势而导、势在必行。实践证明,中国政府历年来采用的以收付实现制作为政府财务报告的核算体制,无法将政府财务状况、预算执行状况等信息全面、客观的表现出来。为了有效提高政府财务管理水平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自十八届三中全会起,正式确定了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2013年起,S区在国家财政部以及省财政部的领导以及制度要求基础上,开展了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的尝试,多年以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由于会计核算制度执行不到位、相关管理制度框架搭建不够全面完善、财务报告分析体系不健全、信息系统支撑不足等问题,使得政府财务报告在编制中遇到了种种问题,且后期应用不足,实用性较低。本文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以S区政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了该区政府财务报告试点工作的一些状况,并对其数据收集、编报方法、制度衔接等方面展开详细调查,通过分析现状发现这些工作面临的困难,并对综合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化开展提出了夯实制度基础、强化信息支撑、加强内控与监管等方面的策略,意在为2020年起政府财务报告正式编制给出一些理论及实操方面的意见及建议,为推进政府财务信息改革和提升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助力。
陈露瑶[3](2020)在《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高校基建并账问题研究 ——以A高校为例》文中认为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列入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政府会计改革的高度重视。从2019年1月1日起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准则和制度,标志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正式开启。《政府会计制度》整合了基建会计核算,即单位要按照该制度的规定将基建会计不再单独核算,而是纳入单位大账统一核算。这有助于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与账面不符的问题,能够全面反映基建项目的财务状况,对提高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全面反映单位运行成本和财务状况、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政府会计制度》并未明确基建账统一并入大账中核算的具体操作细则,通过查阅此前学者的文献发现由于该制度出台时间不长,对此问题的研究较少,存在研究的内容较为片面、研究还不够深入的问题。据此,对《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高校基建并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阐述,通过对高校基建会计核算规则的历史演进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各阶段的核算特点,通过梳理高校在各阶段的基建会计与大账分开核算的方式,并一一对应分析了各阶段核算方式的存在问题。本文选取了基建项目多、投资金额大的A高校,根据新制度关于基建账在大账中统一核算的规定,在对比政府会计制度前高校基建会计科目设置和核算体系后,探索构建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后的A高校基建会计科目设置和核算体系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较为完整且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基建并账操作流程,并针对现行制度下基建并账过程中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同时也给高校应对政府会计改革提出更深入的思考。
谢鲁晨[4](2020)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X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长期以来在政府部门实行的是基于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体系,该体系侧重反映政府部门的预算收支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会计主体所涉及的经济业务类型在不断变化,原有的政府会计制度显示出其固有的局限性。在此背景下,财政部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发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政府会计制度》,从而搭建起兼顾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体系政府会计核算模式。高校是政府会计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固定资产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保障,因此为了全面准确的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规模和损耗情况,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X高校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 X高校在原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有固定资产折旧无法体现出损耗成本、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以及固定资产处置效率低下。其次分析了新政府会计制度给X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变化,主要有固定资产定义与确认更严谨、固定资产折旧政策更明确、以及固定资产处置更规范。最后提出了五项优化X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包括加强对财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加强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建立固定资产全程性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的绩效考核制度。本文的结论是:新政府会计制度给X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显着的影响,主要包括促进资产管理各部门协同管理;提高固定资产配置决策的科学性;充分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本文的研究有助于X高校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背景下,规范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也为其他高校顺利过渡并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提供了借鉴。
张语心[5](2020)在《政府会计改革对HZ高校资产核算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10月24日财政部财会[2017]25号文发布关于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通知,明确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政府会计制度。随着新准则制度的执行,事业单位资产核算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高等院校是较为特殊的一类事业单位,改革给高等院校资产核算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高校该如何适应改革,在新制度下进行资产核算,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HZ高校实际情况,从政府会计改革前后该高校资产核算变化出发,分析政府会计改革对其资产核算的具体影响,并对HZ高校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转换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出该高校资产核算在改革中面临现有资产与资金管理的清查问题、财务人员核算观念难以转变、现阶段资产的管理难以满足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信息化建设的滞后阻碍了衔接工作的进度等难点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同时也是许多高校在进行改革工作时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为今后政府会计改革的有序推进做铺垫,并对同类院校的资产核算提供一定的参考。希望高校能够更好地贯彻落实政府会计改革和政府会计制度,通过政府会计改革助力和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李聃[6](2020)在《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改革在Z市气象局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会计核算的两种体系,收付实现制多应用于政府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权责发生制多应用于企业核算会计中,两者并无本质上的优劣之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各界对政府和事业单位运营绩效的考核要求日益强烈,收付实现制已经难以满足政府和事业单位会计的需求。因此,政府和事业单位会计引入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核算体系改革迫在眉睫。文章基于政府会计进行权责发生制改革这一背景下,着重探讨权责发生制核算在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具体应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对事业单位会计产生影响与变化,应用过程中遇到哪些难点与问题。这对于推动我国政府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不仅提高了政府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同时也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水平。本文研究的核心是如何让权责发生制在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中落地应用。本文选取Z市气象局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Z市气象局是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属于政府会计体系,在会计核算业务上具有普遍性,另一方面近几年事业单位改革被不断的提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改革也是改革的重点,建立气象部门权责发生制会计体系势在必行。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是Z市气象局在进行政府会计改革中,遇到会计科目分类与会计科目清理的问题、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对接问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问题、财务信息化水平等问题,从这五个方面的难点,着重分析Z市气象局采取措施解决这个五个难点,进行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清理,基建账并入事业大账,清理往来账款,以达到优化会计科目的目的。对现有的人员进行工作的调整以解决人员不足问题。采用自动生成会计凭证的模式减轻财务人员工作量,同时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电算化水平。在政府会计改革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文章最后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文章研究的目的是让权责发生制更好的服务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同时也转变了政府公共职能,变为服务型政府,最后也为其他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权责发生制改革提供了借鉴思路。
汪卫[7](2020)在《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10月,财政部颁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并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于2019年1月1日起统一执行。在财政体制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如何基于新制度“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会计核算体系构建政府会计信息系统是顺利实现转轨改制的关键突破点,也是当下各行政事业单位迫切关注的问题。通过研究新旧制度衔接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财务共享的优势探索问题解决方案,将有利于各行政事业单位抓住制度改革的契机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实现政府会计改革的预期目标。本文以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及其所属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根据江汉区教育局多核算单位集中核算的特点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分析该局实际情况并梳理本次新制度的实施重点。其次,在新制度的进一步衔接实施中发现,该局若想实现准确报告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的改革预期目标,仍需解决会计主体间权责矛盾、多个系统数据分离、预算执行情况难以追踪等问题。基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该局的业务梳理和财务管理现状测评,提出设立财务共享中心集成系统、搭建多层次项目管理结构、构建预算核算一体化的审批流程作为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实施方案具体流程设计与实践应用,从核算单位、教育局、其他监管部门角度逐一分析了方案实施的有效性,为其综合管理、科学决策、监督监查等提供了全面的财政信息和评价依据。本文围绕“制度实施—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进行实地探索实践,在完成江汉区教育局新政府会计制度顺利实施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研究对象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新制度改革实施的价值经验,并提出了仍需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和法规建设、推动信息一体化、加强人员培训等建议,为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更好地推进政府会计改革提供一定的价值参考。
周琦敏[8](2020)在《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政府决算报告在较长的时期内作为我国政府的主要报告制度,在反映政府的资金收支和预算执行情况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仅靠决算报告制度已不能满足政府要掌握更全面的资产负债和运行成本的情况,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控,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需求,也无法满足社会公众需要能体现政府履职情况的、切实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诉求,因此,尽快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能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情况、运行成本和财务状况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已成为当下我国财政工作的重点。2011年至今,我国接连印发了关于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试编工作也已开展8年,编制工作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但至今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仍尚未在全国正式推行,主要还是因为报告体系和编制工作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相较西方国家而言,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报告主体还不够明确、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报告口径还不够统一、编制流程还不够清晰、软硬件还不够完备等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探究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总共有六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法介绍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相关理论及概念。第三部分通过研究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案例发现报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借鉴美国和英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先进经验,总结出对完善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启示。第五部分针对报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有助于推进我国政府综合报告制度的建设。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
李秀梅[9](2020)在《政府预算执行过程的会计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批准预算(钱袋子的权力)是国家对行政部门进行立法控制的主要形式,以确保纳税人的钱在法律约束下被使用(合规性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保政府有效提供满足公众偏好的公共服务与政策(绩效控制)。也正因为如此,改进与强化预算合规性与绩效控制功能成为建立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基础。预算执行作为预算功能实现的关键环节,其合规性控制与绩效控制均高度依赖于适当的政府会计信息。因此,在预算管理制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从政府会计角度探讨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的合规性与绩效控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与紧迫,考虑到这一领域相关研究薄弱尤其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2018年9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提出了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双监控”。意味着我国预算执行过程以强化合规性控制为主,逐步转变为合规性与绩效的双重控制。其中,合规性控制主要促进“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地构建,绩效控制关键在于促进预算绩效目标地实现。为适应预算管理改革要求,近几年国家全面实施了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重构了政府会计体系和会计核算模式。但是,目前政府预算执行控制“松散”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控制“盲点”普遍存在。合规性控制问题主要表现为:克扣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的问题时有发生;预算调整频繁、预决算偏差较大、预算执行进度缓慢问题尚未得以有效解决。绩效控制问题主要表现为:财政资金低效无效、闲置沉淀、损失浪费的问题较为突出。若这些问题不能有效治理,预算控制功能被消弱,预算法的权威性受到挑战,现代预算制度的构建可能会流于形式,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难以有效落实,财政风险进一步加剧。特别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不断紧缩,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满足公众不断增长的期望,这给预算执行控制带来巨大的挑战。预算执行过程控制,无不高度依赖于会计信息的支持。现代内部控制理论认为,良好的控制系统必须首先解决信息保障问题。尽管在政府会计领域中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权责会计全面引入政府部门,重构了政府会计体系与核算模式,但现行政府会计能否切实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仍是一个值得关注和需要系统回应的问题。国内学术界探讨预算执行控制和政府会计改革的文献逐步增多,但从政府会计视角探讨预算执行控制的文献依然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另辟蹊径,尝试从改革政府会计角度探讨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控制之道。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层次的问题:(1)预算执行过程的合规性与绩效控制所依赖的、最佳会计信息结构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政府会计形态可能生成所需的信息结构?(2)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在支持预算执行合规性与绩效控制中的效果、优势和局限性?(3)为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控制提供良好的会计信息支持,政府会计改革优先次序安排、改革具体路径及措施如何设计?为系统性回应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共同池资源相关理论(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采用问卷调查、半结构性访谈、案例分析及回归分析等多种方法,以改进和强化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合规性控制和绩效控制为目标,围绕如何构建适当的会计信息结构(1)及其相应的改革优先次序和具体路径展开研究,旨在为正在深化的政府会计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从我国现行预算执行控制与政府会计改革的研究背景入手,梳理现有文献,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即如何构建一个最适当的会计信息结构以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合规性和绩效控制。以此为基础,界定相关概念,延伸和细化具体的研究问题,并对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第二章为政府预算执行会计控制的理论基础。本章首先论证了政府会计在支持预算执行控制解决代理问题和共同资源池问题(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科学性;其次,从作用机制角度,分析政府会计的记录、控制、问责等功能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识别、分析及纠正偏差的作用,旨在论证政府会计支持预算执行控制的技术可行性。第三章为预算执行过程合规性的会计控制:基于支出周期模型。本章依托于共同池资源理论,分析了以支出周期模型作为分析框架的合理性,并论证了在预算契约的委托代理关系链条中,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合规性控制高度依赖于预算责任履行和预算资金流动的“全过程”会计信息。进而对比分析了支出周期下的预算会计、现金会计及权责会计三种会计形态分别在支持预算执行“全过程”合规性控制的优势与局限性,结果显示:现金会计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现金流控制最恰当,但对于全过程的控制并不充分;权责会计扩大了合规性控制范围(从现金控制扩展到全部经济资源和负债的控制),但对于现金流和全过程合规性控制均不充分;支出周期下的预算会计基于“承诺制”+“现金制”,动态的刻画了预算责任履行情况和预算资金在支出周期中的变化,为预算执行“全过程”控制提供了最为适当的信息结构。第四章为预算执行过程绩效的会计控制:基于结果链模型。本章依托于共同池资源理论,分析了以结果链模型作为分析框架的合理性,并论证了在预算契约的委托代理关系链条中,预算执行过程绩效控制的核心是对产出成本控制,而产出成本控制高度依赖于标准化成本核算体系。该体系构建必须通过权责会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三种互为条件的会计形态共同完成。其中,权责会计在记录、核算资产价值的基础上,借助于折旧和摊销技术将资产成本归集与分配为当期运营费用;成本会计借助于分步式成本核算流程,将当期费用归集与分配为产出实际成本(关键技术是根据成本动因将成本追踪到成本核算对象上);管理会计引入标准成本法将标准成本信息与政策目标相关联,并通过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对比分析实施成本控制。第五章为我国政府会计对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作用的实证分析。首先,本章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和案例分析法,围绕合规性(包括用途、时间和金额三个维度)和绩效偏差,对我国现行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执行偏差展开系统性分析。结果显示:十八大以来预算偏差有所改善,但合规性偏差和绩效偏差问题总体上依然很突出,特别是在2018年出现了普遍性恶化;部门预算偏差情况远比各级政府预算偏差情况严重;地区之间、部门之间预算偏差情况差异悬殊。预算偏差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管理等多个环节相关,其中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中的会计信息供给不足是关键因素之一。其次,本章采用回归分析法和访谈法分别验证分析了政府会计在预算执行合规性控制和绩效控制方面的作用和局限性。结果显示:(1)现行预算会计主要发挥现金会计功能,但仍存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能有效衔接,部分预算资金流出预算会计监管范围等多个方面的问题;且由于“预算授权”和“承诺”记录的缺失,现行预算会计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合规性控制不充分。因此,在完善现行预算会计的基础上,开发支出周期下预算会计是改进预算执行全过程合规性控制的必由之路。(2)在当前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断被强化的背景下,成本信息缺失成为预算执行绩效监控的瓶颈问题。尽管国家已全面推行了财务会计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部分资产计量方法缺失、责任主体划分不清等原因导致诸多资产尚未入账,运营费用核算不完整;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相关指引已陆续出台,而政策还未全面落实。目前这一系列改革还未致力于标准化产出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因此,政府会计改革在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绩效控制的潜在优势未能真正发挥作用。第六章为国际经验借鉴与改革思路。本章通过介绍和分析国外政府会计在强化预算执行过程控制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改革思路:一是完善现有预算会计,确保预算执行过程“预算资金”流动得以真实、全面监控;二是开发支出周期下的预算会计,以促进从预算授权、承诺、核实及支付全过程的控制;三是通过完善权责会计制度,推进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改革,构建标准化成本核算体系;四是加快推进相关配套性改革,强化保障性条件,以确保政府会计改革顺利推进。本文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和观点:突出的预算偏差问题充分证实了我国预算执行过程控制松散与控制盲点并存,而政府会计作为预算执行控制的基础性信息手段,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严重不足。因此,若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控制,政府会计改革是必由之路。具体结论与观点如下:(1)政府预算执行的合规性控制需高度依赖于支出周期过程的预算责任履行情况和预算资金流动的“全过程”信息。现金会计提供的信息结构在促进“预算资金流”的合规性控制方面是充分的,但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预算责任履行情况的“全过程”控制存在盲点(不能记录和控制“预算授权和承诺控制”两个关键阶段)。权责会计主要优势在于绩效控制,对于合规性控制不充分。相对而言,支出周期下的预算会计为预算执行全过程控制提供了最适当的信息结构。我国现行政府会计体系中的预算会计,主要发挥着现金会计的功能,尽管对现金流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依然存在许多亟待改革的问题,且因其对预算授权、承诺与核实阶段预算责任履行情况信息记录的缺失,导致执行“全过程”合规性控制缺少适当会计信息结构予以支持。(2)政府预算执行的绩效控制需高度依赖于产出成本信息,而产出成本信息需要通过依次开发权责会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并构建起标准化的产出成本核算体系得以生成。在我国,由于产出成本信息的严重缺失,导致预算执行过程的绩效控制无法实质性推进,并带来一系列问题,因而产出成本核算体系构建迫在眉睫。尽管我国权责会计已全面实施、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改革方向已明确,但对于构建标准化产出成本核算体系依然任重道远。为此,本文提出支持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控制的三阶段政府会计改革战略:第一阶段,通过完善现行预算会计,进一步强化预算资金的合规性;第二阶段,开发并应用基于支出周期的预算会计,以改进预算执行过程合规性控制;第三阶段,应用权责会计、成本会计及管理会计构建标准化的产出成本核算体系,以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的绩效控制。与此同时,关注改革战略优先次序安排并促进相关配套性制度改革。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有所创新:第一,研究视角的创新。国内外学者对预算执行控制和政府会计改革关注度较高,但是从会计视角研究改进和加强预算执行控制的研究较少,特别是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的本土化研究更为少见,因而,本文从会计角度研究如何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合规性控制和绩效控制以期丰富这一领域相关研究。第二,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通过实证方法验证了支出周期下的预算会计在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合规性控制中的重要性;运用描述性统计法和案例分析法,围绕合规性偏差(包括用途、时间和金额三个维度)和绩效偏差,对我国现行政府预算和部门预算偏差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借助于半结构访谈法,分析了我国现行政府会计在预算执行绩效控制中的作用与局限,旨在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方法上的参考。第三,研究观点的创新。本文以结果链模型为分析框架论证了标准化产出成本核算体系是改进与强化预算执行绩效控制的关键手段,并鉴别了权责会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三种会计形态在产出成本核算体系中贡献与不足,提出了标准化产出成本核算体系构建的当前政府会计改革的核心任务,旨在为预算绩效管理和政府会计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本文的论题还需从下述两个方面展开进一步研究:第一,本文主要聚焦于会计信息生成阶段,其目的在于如何通过政府会计改革和完善,为预算执行合规性和绩效控制提供最适当的信息结构。但预算执行过程会计控制效果,还受信息使用阶段及其作用发挥等两阶段的多种影响因素。因此,未来还需要对政府会计的使用、效果发挥两个阶段展开系统性研究。第二,本文主要基于全国整体情况展开研究,未进行地区间、政府层级之间异质性研究。虽然预算执行控制和政府会计改革是在国家统一政策框架下实施,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参差不齐,各地区、各层级的政府预算执行人员对于政策的理解和遵从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基于地区间、部门及层级之间的异质性,研究政府会计在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樊家敏[10](2020)在《权责发生制在A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我国政府会计标准体系长期以来采用收付实现制,主要目的是提供决算报告来反映预算收支执行情况,但是单纯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提供的决算报告无法准确、完整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情况,也无法反映政府的运行成本等情况。收付实现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核算需要。2014年《预算法》修订,要求以权责发生制原则编制年度财务报告。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于2015年、2017年相继出台,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制度保障。本文以公共受托责任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相关理论作为基础,在对政府会计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以A单位为例剖析我国行政事业会计的现状,指出收付实现制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及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对该单位新旧会计制度会计核算及财务会计报表进行了对比操作,并分析了新制度下报表在预算、资产、绩效、风险及税收管理方面的应用,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权责发生制的保障。期望此文能够为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二、改革预算会计确认基础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改革预算会计确认基础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面临的挑战和难题 |
1.1 职能定位模糊,业务层级较低 |
1.2 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不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度 |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和升级将面临文化与认知的挑战 |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分析 |
2.1 细化审计职能定位,构建增值型审计业务体系 |
2.2 塑造内部审计形象,使增值型审计身份得到认同 |
2.3 扩大风险控制范围,提高增值型审计的风险管控能力 |
3 结束语 |
(2)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研究 ——以S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1.3.1 研究创新点 |
1.3.2 研究难点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国内研究现状 |
1.4.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理论基础 |
2.1.1 公共受托责任 |
2.1.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 政府会计确认基础 |
2.2.1 收付实现制 |
2.2.2 权责发生制 |
2.3 政府财务报告相关概念 |
2.3.1 政府财务报告 |
2.3.2 政府财务报告编制方法 |
2.3.3 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要求 |
2.4 相关制度 |
2.4.1 报告编制制度 |
2.4.2 会计核算制度 |
2.4.3 应用管理制度 |
第3章 S区试编2018年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实例分析 |
3.1 试编历程 |
3.2 S区试编工作具体开展 |
3.2.1 试编工作前期部署准备 |
3.2.2 权责发生制部门财务报告操作要点 |
3.2.3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表及报告填报 |
3.3 小结 |
第4章 试编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 |
4.1 财务报告试编中发现的问题 |
4.1.1 基层财务人员力量薄弱 |
4.1.2 信息系统支撑不足 |
4.1.3 权责发生制度落实有失偏差 |
4.1.4 抵消难以精准化 |
4.1.5 固定资产计量与折旧问题 |
4.1.6 财务报告应用不足,实用性不高 |
4.1.7 试编办法和指南操作性有待提高 |
4.2 针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思路 |
4.2.1 提高基层人员财务水平 |
4.2.2 完善信息系统 |
4.2.3 完善适应权责发生制需求的会计管控体系 |
4.2.4 将对账工作嵌入会计日常工作 |
4.2.5 全面摸查固定资产情况 |
4.2.6 加强财务报告分析 |
4.2.7 提高试编办法和指南的实操性 |
第5章 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完善路径 |
5.1 完善顶端建筑,夯实财政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
5.1.1 夯实制度保障,搭建全链条制度壁垒 |
5.1.2 有效制度衔接,保障政府财务报告理论体系全面系统 |
5.2 提高财报质量,强化信息系统支撑功能 |
5.2.1 积极引入现代化信息系统 |
5.2.2 丰富模块设置,设计复合型取数系统 |
5.2.3 提高财务人员信息化管理水平 |
5.3 加强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内部控制 |
5.3.1 加强部门内控建设,完善核算基础 |
5.3.2 重点落实对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的监管工作 |
5.4 完善监管制度,建立财务报告审计及信息公开制度 |
5.4.1 强化细节监管,完善审计流程 |
5.4.2 建立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
5.5 重视会计培训,打造高水平财报人才队伍 |
5.5.1 加强业务培训,努力夯实财务人员的理论知识 |
5.5.2 建立专业会计人员人才库,修订完善财务人才引进办法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高校基建并账问题研究 ——以A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框架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概念界定 |
2.1.2 相关理论基础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2.1 国内文献综述 |
2.2.2 国外相关研究基础 |
2.2.3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高校基建会计核算规则的演进 |
3.1 基建会计核算基本规则的变革历程 |
3.1.1 《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背景下基建会计独立核算 |
3.1.2 行政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后基建账并入事业账 |
3.1.3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基建账直接在事业账中核算 |
3.2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高等学校基建会计核算的改革 |
3.2.1 政府会计改革目标 |
3.2.2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的会计核算基础 |
3.2.3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高等学校基建会计核算的主要变化 |
3.2.4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高校基建会计核算改革影响分析 |
第四章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A高校基建并账实例分析 |
4.1 A高校的基本情况 |
4.2 旧制度下的A高校基建会计科目设置 |
4.3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的A高校基建并账分析 |
4.3.1 会计核算总体要求 |
4.3.2 基建并账的必要性 |
4.3.3 基建并账整体操作流程 |
4.3.4 新旧制度转换前的准备工作 |
4.3.5 新旧制度转换下基建并账衔接工作 |
4.3.6 新旧制度转换时基建账并入事业账分析 |
4.3.7 新制度下的基建业务账务处理 |
4.3.8 财务报告中关于基建会计信息的披露 |
第五章 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A高校基建并账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
5.1 问题分析 |
5.1.1 并账操作前的问题 |
5.1.2 并账操作过程的问题 |
5.1.3 并账后财务报表披露存在的问题 |
5.2 改进建议 |
5.2.1 加强高校内部的基建会计核算管理 |
5.2.2 完善政府会计相关制度解读文件 |
5.2.3 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会计核算系统 |
第六章 结语 |
6.1 对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实施后基建核算管理的进一步思考 |
6.1.1 加强部门协作,创建良性工作机制 |
6.1.2 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
6.2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新政府会计制度下X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1.5.1 本文的创新点 |
1.5.2 本文的不足 |
2 相关制度和理论基础综述 |
2.1 相关制度 |
2.1.1 政府会计准则 |
2.1.2 政府会计制度 |
2.1.3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和受托责任理论 |
2.2.2 不完全契约理论 |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3 新制度制定的原因和内容变化 |
3.1 新制度制定的原因 |
3.1.1 全面反映政府部门资产负债状况的需求 |
3.1.2 建立政府部门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 |
3.1.3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 |
3.2 新制度的内容变化 |
3.2.1 调整会计科目的分类 |
3.2.2 规范资产核算方法 |
3.2.3 重构会计核算基础 |
3.2.4 完善财务报告体系 |
4 X高校在原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X高校基本情况 |
4.2 X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概况 |
4.3 X高校在原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4.3.1 管理制度缺失 |
4.3.2 固定资产折旧无法体现出损耗成本 |
4.3.3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
4.3.4 固定资产配置不均衡 |
4.3.5 固定资产处置效率低下 |
4.4 X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4.1 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
4.4.2 原政府会计制度的折旧政策存在缺陷 |
4.4.3 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
4.4.4 原政府会计制度不核算成本 |
4.4.5 资产管理员专业素质不高 |
5 新制度对X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 |
5.1 新制度下X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变化 |
5.1.1 固定资产定义与确认的变化 |
5.1.2 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基础的变化 |
5.1.3 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化 |
5.1.4 固定资产处置的变化 |
5.1.5 信息披露的变化 |
5.2 固定资产管理变化带来的影响 |
5.2.1 促进资产管理各部门协同管理 |
5.2.2 提高固定资产配置决策的科学性 |
5.2.3 充分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 |
5.3 新制度揭示的X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
5.3.1 财务人员对新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的适应性不足 |
5.3.2 现行财务信息系统与新制度的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不匹配 |
5.3.3 原有资产绩效管理模式与新制度的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差距大 |
6 X高校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
6.1 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
6.2 加强对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 |
6.3 加强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 |
6.4 建立固定资产全程性管理制度 |
6.5 建立固定资产的绩效考核制度 |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政府会计改革对HZ高校资产核算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5.1 本文的创新点 |
1.5.2 本文的不足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政府会计的相关概念 |
2.1.2 资产核算相关概念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政府绩效的相关理论 |
第三章 新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因及主要内容变化 |
3.1 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因 |
3.1.1 完整反映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负债信息的需求 |
3.1.2 考虑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绩效考核的实际需求 |
3.1.3 为了达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的目标要求 |
3.2 新政府会计准则与制度的主要变化 |
3.2.1 会计核算双基础制 |
3.2.2 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平行记账 |
3.2.3 会计科目设置的变化 |
3.2.4 资产核算方法的调整 |
第四章 改革对HZ高校资产核算的影响分析 |
4.1 HZ高校的基本情况 |
4.2 HZ高校改革前资产核算概况 |
4.2.1 HZ高校资产管理流程 |
4.2.2 改革前HZ高校资产科目设置 |
4.2.3 改革前HZ高校的主要资产核算方法 |
4.2.4 HZ高校近5 年资产总额变化情况 |
4.2.5 改革前HZ高校资产构成情况分析 |
4.3 政府会计改革下HZ高校资产核算的变化 |
4.3.1 资产核算总体变化 |
4.3.2 流动资产核算变化 |
4.3.3 非流动资产核算变化 |
4.4 政府会计改革对HZ高校资产核算的影响分析 |
4.4.1 对流动资产的影响 |
4.4.2 对非流动资产的影响 |
4.4.3 对HZ高校资产核算的其他的影响 |
第五章 HZ高校资产核算在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
5.1 对HZ高校财务人员进行访谈咨询 |
5.2 改革中HZ高校资产核算面临的问题 |
5.2.1 现有资产与资金的清查与管理问题 |
5.2.2 财务人员的核算观念尚未适应政府会计制度的改变 |
5.2.3 资产的管理尚未满足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 |
5.2.4 信息化建设尚未满足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 |
第六章 HZ高校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
6.1 科学系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 |
6.2 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
6.3 完善资产管理与相关核算 |
6.4 及时更新资产核算制度和信息系统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6)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改革在Z市气象局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研究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事业单位 |
2.1.2 事业单位会计 |
2.1.3 权责发生制 |
2.2 权责发生制的理论基础 |
2.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3 权责发生制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应用难点分析 |
3.1 会计核算科目分类问题 |
3.2 会计核算科目清理问题 |
3.2.1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不规范 |
3.2.2 往来账款清理难度大 |
3.2.3 基建账项目梳理并账困难 |
3.3 双重报表核算对接问题 |
3.4 财务人员专业素养问题 |
3.4.1 人员配备困难 |
3.4.2 思想观念转变困难 |
3.5 财务信息化水平问题 |
4 Z市气象局实施政府会计改革的案例介绍 |
4.1 案例单位简介 |
4.2 案例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原会计核算情况 |
4.2.1 资产类科目的核算现状 |
4.2.2 负债类科目的核算现状 |
4.2.3 收入类科目的核算现状 |
4.3 案例单位实施权责发生制的改革过程 |
5 Z市气象局实施政府会计改革的成效与问题分析 |
5.1 会计核算科目方面的改革成效与问题 |
5.1.1 会计科目分类改革的成效 |
5.1.2 会计科目核算方式改革的成效 |
5.1.3 会计科目方面的问题 |
5.2 会计科目清理的改革成效与问题 |
5.2.1 固定资产科目清理成效 |
5.2.2 无形资产科目清理成效 |
5.2.3 往来账款清理成效 |
5.2.4 基建账并入事业大账 |
5.2.5 会计科目清理的问题 |
5.3 双重报表核算成效与问题 |
5.3.1 双重报表对接方面的改革成效 |
5.3.2 双重报表对接方面的问题 |
5.4 财务人员专业素养方面的改革成效与问题 |
5.4.1 财务人员专业素养方面的改革成效 |
5.4.2 财务人员专业素养方面的改革问题 |
5.5 财务信息化方面的改革成效与问题 |
5.5.1 财务信息化的改革成效 |
5.5.2 财务信息化的改革问题 |
6 完善Z市气象局应用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的对策建议 |
6.1 细致相关会计科目与准则 |
6.2 健全财务报告与预决算报告衔接 |
6.3 培养年轻财务人员 |
6.4 加强与外部交流学习 |
6.5 建立成熟的信息平台系统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新政府会计制度概述 |
2.1.1 政府会计体系变迁历程 |
2.1.2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要点分析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 |
2.2.2 财务共享中心理论 |
2.2.3 业务流程重组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括 |
2.3.2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研究综述 |
2.3.3 文献评述 |
3 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新旧会计制度转换中的问题研究 |
3.1 江汉区教育局简介 |
3.1.1 教育局基本情况及组织架构 |
3.1.2 教育局集中核算模式 |
3.1.3 教育局业务及财务状况 |
3.2 新旧会计制度转换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
3.2.1 集中核算模式下会计主体间权责矛盾突出 |
3.2.2 信息“孤岛”现象导致财务数据分散 |
3.2.3 预算执行情况难以实时追踪 |
4 教育局新会计制度实施问题解决方案及有效性分析 |
4.1 设立财务共享中心集成系统 |
4.1.1 搭建国库资金收付系统 |
4.1.2 搭建会计核算系统 |
4.1.3 搭建预算服务系统 |
4.1.4 搭建财务分析与控制系统 |
4.2 财务集成系统各模块具体设计 |
4.2.1 项目多层次管理系统设计 |
4.2.2 预算管理与控制系统设计 |
4.2.3 业务驱动财务系统设计 |
4.2.4 内部控制与流程审批系统设计 |
4.3 方案实施有效性分析 |
4.3.1 基于教育局各核算单位角度 |
4.3.2 基于教育局管理决策角度 |
4.3.3 基于其他相关部门监管角度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
5.1.1 研究结论 |
5.1.2 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
5.2 未来展望建议 |
5.2.1 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和相关法规建设 |
5.2.2 全面推动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 |
5.2.3 不断加强人员教育培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三)文献评述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可能的创新点 |
第一章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相关理论及概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二、财政风险理论 |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二节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相关概念 |
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
二、政府决算报告与政府财务报告 |
三、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 |
第二章 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现状和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发展现状 |
一、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框架结构 |
二、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必要性 |
三、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发展历程 |
四、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现状 |
第二节 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
一、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 |
二、固定资产折旧计提难度大 |
三、编制过程中口径不统一 |
四、缺乏必要的信息系统支撑 |
五、我国政府基层缺乏专业会计人才 |
六、审计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
第三章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国外经验借鉴 |
第一节 西方国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发展的经验借鉴 |
一、美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经验借鉴 |
二、英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经验借鉴 |
第二节 西方国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发展的启示和借鉴 |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规范 |
二、报告框架体系健全 |
三、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撑 |
四、完善的审计监督机制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的建议 |
第一节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
第二节 细化固定资产折旧标准 |
第三节 建立完整的权责发生制核算体系 |
第四节 加大信息系统的研发力度 |
第五节 加强政府专业人才资源的建设 |
第六节 健全报告的审计和绩效监督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政府预算执行过程的会计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预算执行的会计控制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
1.2.2 预算执行过程控制文献综述 |
1.2.3 政府会计功能与预算执行控制关系文献综述 |
1.2.4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预算授权与预算功能 |
1.3.2 预算执行的合规性与绩效控制 |
1.3.3 不同预算执行控制类型及其逻辑关系 |
1.3.4 多种会计形态之间的勾稽关系 |
1.4 逻辑框架与基本思路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1.6.1 研究的创新点 |
1.6.2 研究的不足 |
第2章 政府预算执行会计控制的理论基础 |
2.1 理论基础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2.1.2 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理论 |
2.2 运作机理 |
2.2.1 政府会计的基本功能 |
2.2.2 政府会计在预算执行控制中的运作机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预算执行过程合规性的会计控制:基于支出周期模型 |
3.1 支出周期模型与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合规性控制 |
3.1.1 支出周期模型(ECM) |
3.1.2 支出周期模型与“全过程”合规性控制 |
3.2 现金会计与“全过程”合规性控制 |
3.2.1 现金会计在预算执行过程合规性控制中的优势 |
3.2.2 现金会计在预算执行过程合规性控制中的局限性 |
3.3 权责会计与“全过程”合规性控制 |
3.3.1 权责会计在预算执行过程合规性控制中的优势 |
3.3.2 权责会计在预算执行过程合规性控制中的局限性 |
3.4 支出周期下的预算会计与“全过程”合规性控制 |
3.4.1 支出周期下的预算会计 |
3.4.2 支出周期下的预算会计对预算执行全过程控制功能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预算执行过程绩效的会计控制:基于结果链模型 |
4.1 结果链模型与预算执行过程的绩效控制 |
4.1.1 结果链模型(RCM) |
4.1.2 结果链模型与以产出控制为焦点的绩效控制 |
4.1.3 产出控制与产出成本核算体系 |
4.2 政府会计与产出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
4.2.1 权责会计为成本核算体系构建提供费用信息 |
4.2.2 成本会计为产出成本核算体系构建提供实际产出成本信息 |
4.2.3 管理会计为产出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提供标准产出成本信息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政府会计对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作用的实证分析 |
5.1 预算执行控制效果分析 |
5.1.1 合规性预算偏差分析 |
5.1.2 绩效偏差分析 |
5.1.3 预算偏差原因分析 |
5.1.4 分析结论 |
5.2 预算会计对预算执行过程合规性控制作用的实证检验 |
5.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2.2 研究设计 |
5.2.3 实证结果分析 |
5.2.4 分析结论 |
5.3 财务会计在预算执行绩效控制中的作用与局限 |
5.3.1 研究设计 |
5.3.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5.3.3 分析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国际经验借鉴与改革思路 |
6.1 国际经验借鉴 |
6.2 完善现行预算会计 |
6.2.1 推进财政总预算会计改革 |
6.2.2 促进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衔接 |
6.3 开发与应用支出周期下的预算会计 |
6.3.1 开展支出周会计科目与报表设计 |
6.3.2 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承诺管理 |
6.3.3 提高预算会计制度的法律地位 |
6.4 健全标准化产出成本核算体系 |
6.4.1 促进权责会计改革成功实施 |
6.4.2 着力推进成本会计改革 |
6.4.3 科学引入管理会计方法 |
6.5 强化政府会计改革的保障条件 |
6.5.1 加大政府会计培训力度,促进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
6.5.2 推动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财务与业务系统有机融合 |
6.5.3 强化合规性控制,有序推进预算责任与权力下放 |
6.5.4 加快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配套性制度改革 |
6.6 切实促进政府会计在预算执行控制中的应用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1 2006-2019年预算执行管理与控制相关政策变化梳理 |
附表2 调查问卷 |
附表3 访谈记录表 |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10)权责发生制在A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政府会计的概念 |
2.1.2 政府会计确认基础与对比分析 |
2.2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确认基础的相关理论 |
2.2.1 公共受托责任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三章 A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现状及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
3.1 A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现状分析 |
3.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问题 |
3.2.1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方面存在的问题 |
3.2.2 行政事业单位负债方面存在的问题 |
3.2.3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方面 |
3.3 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
3.3.1 权责发生制有益于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 |
3.3.2 政府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要求 |
3.3.3 权责发生制有利于评价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 |
第四章 A行政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的具体应用实践 |
4.1 政府会计制度与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说明 |
4.2 会计业务核算的具体操作 |
4.2.1 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 |
4.2.2 资产类科目的核算 |
4.2.3 负债类科目的核算 |
4.2.4 净资产类、预算结余类科目的核算 |
4.2.5 收入支出类科目的核算 |
4.3 会计报表的变化 |
4.4 小结 |
第五章 新制度会计报表信息的分析应用 |
5.1 预算管理 |
5.2 资产管理 |
5.3 绩效管理 |
5.4 风险管理 |
5.5 税收管理 |
5.6 小结 |
第六章 A行政事业单位应用权责发生制的保障 |
6.1 转变财务人员思想观念 |
6.2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
6.3 健全完善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体系 |
6.4 着力培养高素质会计人员 |
第七章 结论和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改革预算会计确认基础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与升级路径[J]. 管淑慧. 当代会计, 2021(09)
- [2]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研究 ——以S区为例[D]. 李倬媛. 南昌大学, 2020(03)
- [3]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高校基建并账问题研究 ——以A高校为例[D]. 陈露瑶. 广西大学, 2020(07)
- [4]新政府会计制度下X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 谢鲁晨. 西安理工大学, 2020(12)
- [5]政府会计改革对HZ高校资产核算的影响研究[D]. 张语心.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6]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改革在Z市气象局中的应用研究[D]. 李聃. 河南大学, 2020(08)
- [7]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问题研究[D]. 汪卫. 安徽工业大学, 2020(07)
- [8]我国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问题研究[D]. 周琦敏.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9]政府预算执行过程的会计控制研究[D]. 李秀梅. 中央财经大学, 2020(02)
- [10]权责发生制在A事业单位会计中的应用研究[D]. 樊家敏.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