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握通信脉搏 感受无线心跳——2002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侧记(论文文献综述)
窦金启[1](2019)在《镜像中国 ——新时期中国影视“走出去”盘整与研究》文中指出在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中国要继续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创新内容形式和体制机制,拓展渠道平台,创新方法手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以看出,从十六大期间开始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软实力体系建设的战略指导方针。而作为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影视产业,其也必然要以此为其发展依据,从而形成影视“走出去”布局。影视“走出去”其实是在文化“走出去”整体战略下形成的影视产业对外传播的体系,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对影视国际传播与交流的一种具有中国时代理论特色的理论。其既涉及硬性的影视产业“走出去”,也包含软性的影视文化“走出去”,但所有这些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实现文化的对外传播,让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以此,向国际社会展示良好而积极的国家形象。其实,在新世纪初,我国的影视行业就开始不断探索“走出去”的方式和方法。本文采用面相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展开,以影视“走出去”为本体,通过对《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试行)》颁布以来到现阶段,我国的影视行业的“走出去”的理论形成,影视“走出去”构成内容的盘整与分析,影视个案及产品的调查与研究和影视“走出去”对我国国家形象体系构建的影响等几方面作为论述和研究的对象,梳理和盘整出我国影视“走出去”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分析得出影视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进措施及方法。影视对外传播理论的不断创新是形成影视“走出去”的根本。本文的第一章,侧重探讨文化“走出去”战略与影视“走出去”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的优势特性。通过对十七大到十九大期间关于影视“走出去”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影视工作指导意见的梳理,可以得出,影视“走出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组成之一,是在其理论指导之下所形成的。并且在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发挥着其形象性、时效性和导向性的特征,进而对文化“走出去”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第二、三章,以影视“走出去”的内容构成为研究对象,通过把影视“走出去”及对外影视体系中的主要构成内容—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这四种艺术形态,在新世纪“走出去”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盘整和梳理,进而得出:我国影视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虽然取得了成绩,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型和推广的方式和方法。影视“走出去”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要配合国家外交方针及政策。本文第四章,以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基本方针为语境,分别从大国、周边、“一带一路”、以及中非“战略合作伙伴”这四个角度,对我国影视产业在这四种对外交往策略中的重点国家的“走出去”现状进行梳理,从而得出我国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同时,综合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关于提升我国影视产业整体“走出去”的可行性路径。无论是影视产业“走出去”,还是影视文化对外传播,其在实现经济目的的同时,最高级的目标是要实现我国国家形象的良好表达,树立积极的国家形象。所以,本文最后一部分就影视“走出去”对于国家形象构建体系的丰富和提升进行研究,并认为,影视“走出去”无论从内容还是方式上都已经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所以,影视产业的对外发展在提升自身的品牌意识和影响力的同时,要自觉的肩负起对中华文化软实力体系建设和国家形象塑造的责任。
刘玉龙[2](2006)在《中国近现代医疗建筑的演进 ——一种人本主义的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建筑的类型中,医疗建筑由于其功能的复杂性而受到特殊的看待。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科学医学引入中国,在西式医院建筑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医疗建筑在纷纭变幻的社会相关因素的影响下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当今由于其自身与技术的紧密相关性,并且随着医疗体系的变革又面临新的发展需求。针对这一课题,本文从医疗与人的关系、建筑与人的关系出发,从历史脉络和当代横向因素的比较综合角度,对中国医疗建筑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第一部分是论文的背景理论部分,从历史的维度对西方的医学与医疗建筑的发展做出综合论述。特别是对工业社会以后现代主义时期医疗建筑发展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了适应时代需求的现代医疗建筑的空间模式和美学表现,分析其不足之处及其改进探索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在西方的现代医疗建筑基础上,梳理中国医疗建筑发展的阶段性脉络。分别从社会和医疗背景、城市和乡村医疗建筑的实例和特征、特别是建筑与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第三部分首先分析当代推动医疗发展的变革性因素,包括社会的变革,人口老龄化,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变化,疾病与医学的发展等对医疗建筑产生变革的影响。其次,在上述相关因素的作用下,对照西方医疗建筑的发展,探讨当代中国医疗建筑设计中应当重视的人本主义设计方略,包括医疗设施的规划布局,组成部门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以及研究与临床空间的整合,建筑的动态发展等问题的综合论述。指出目前我们尚且认识不足的方面,并提出开放式的改进策略。展望医疗建筑未来将在人本主义的观念下拓展,其发展的领域包括针对老龄化的保健护理,面对未来发展需求的可持续利用理念,医疗建筑的循证设计,设计观念在功能主义基础上向更加重视建筑的文化价值和人本意义扩展等。最后,以论文综合分析的结论为指导,在相关的医疗建筑设计中加以应用和检验。
张戈[3](2002)在《把握通信脉搏 感受无线心跳——2002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侧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2年在中国IT媒体中,“低迷”一词出现频率颇高。在习惯了华尔街几种重量级股票大幅跳水之后,曾经“一枝独秀”的中国通信业也开始“感冒”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国内最引人注目的展览盛事,10月29日~11月2日进行的“2002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似乎成为了点燃中国通信业的“冬天里的一把火”。 2002年是中国通信业在低谷中徘徊的一年。各电信运营商的投资金额与上年相比平均下降2-4成以上。不管是土生上长的国企,还是拥有洋枪洋炮的合资或外资企业几乎都要到了“非常严峻的时刻”(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先生)。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已不再是世界通信产业的“避风港”,中国市场也无法完全独立于全球经济环境之外,通信设备厂商首当其冲,率先感受到丝丝寒意。相比之下,无线和移动通信作为通信的未来仍保持了强劲地增长态势,移动通信市场频出大单。首先中国联通在完成CDMA网络一期工程之后又抛出102亿大单建设CDMA 1x。而中国移动也一直在标榜“技术领先”的口号引导下,进行了GPRS部分扩容和MMS一期工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接入点的建设。除此以外中国电信、中国网通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自己的WLAN和宽带无线接入建设。 种种热点我们均可以在本次通信展中找到答案,套用出版中的一个术语,就?
二、把握通信脉搏 感受无线心跳——2002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侧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把握通信脉搏 感受无线心跳——2002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侧记(论文提纲范文)
(1)镜像中国 ——新时期中国影视“走出去”盘整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依据 |
二、相关概念的厘清和界定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原则及方法 |
五、研究意义及创新 |
第一章 影视“走出去”的文化理论支撑 |
第一节 文化“走出去”语境下的影视对外传播 |
一、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形成 |
二、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意义 |
三、文化“走出去”的方式 |
四、影视对外传播结合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时代理论成果 |
第二节 影视“走出去”的特征及其影响 |
一、影视“走出去”的媒介特性 |
二、中国影视“走出去”的影响力分析 |
三、制约影视“走出去”影响力的因素 |
第三节 影视“走出去”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
一、影视艺术具有天生的文化责任 |
二、影视媒介影响文化认同 |
三、影视产品转变价值取向 |
第二章 影视“走出去”内容形态及问题分析(上) |
第一节 映像东方--国产电影“走出去”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利好的电影“走出去”政策 |
二、国产电影海外推广与传播内容 |
三、国产电影“走出去”的影响力及问题分析 |
第二节 剧领天下--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现状与问题分析 |
一、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的环境 |
二、国产电视剧海外推广与发行内容 |
三、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的问题分析 |
第三章 影视“走出去”内容形态及问题分析(下) |
第一节 纪录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一、国产纪录片及其“走出去”环境 |
二、国产纪录片“走出去”的路径及内容 |
三、国产纪录片“走出去”所面临的问题 |
第二节 多彩世界--国产动画片“走出去”及问题分析 |
一、国产动画“走出去”的环境及利好政策 |
二、国产动画片的海外销售与发行 |
三、国产动画片的国际合作分析 |
第四章 影视“走出去”在外交语境中的个案分析与研究 |
第一节 中国影视在欧美大国“走出去”影响力的提升 |
一、美国 |
二、法国 |
三、俄罗斯 |
第二节 中国影视在周边国家“走出去”影响力的扩大 |
一、越南 |
二、蒙古 |
三、印度 |
第三节 深耕“一带一路”的中国影视“走出去” |
一、匈牙利 |
二、泰国 |
三、埃及 |
第四节 中国影视在非洲主流国家“走出去”得到巩固和发展 |
一、中国影视业在非洲发展概况 |
二、中国影视作品在非洲传播的优势 |
三、中国影视在非洲传播的问题分析 |
第五节 中国影视“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策略 |
一、多途径调控生产要素,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优势 |
二、主抓影视节目内容,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
三、多元化传播渠道,建设基础化数字平台 |
四、完善对外影视人才培养建构 |
五、建立良性的监督反馈机制 |
第五章 影视“走出去”的国家形象研究 |
第一节 文化形象与影视媒介 |
一、文化形象与国家形象塑造 |
二、西方映像中的中国形象 |
三、影视“走出去”的国家形象生成 |
第二节 影视媒介塑造国家形象的规律 |
一、对外宣传让位于国际传播 |
二、不断拓展对外传播平台 |
三、持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
四、影视创作要保持文化自觉 |
第三节 影视创作表达国家形象的问题与不足 |
一、文本创作方面,缺乏思想力量 |
二、作品表达方面,缺乏视觉感染力 |
三、推广发行方面,缺乏民族基础层面的统筹 |
四、学术研究方面,缺乏正确的指引和批评 |
五、文化消费方面,缺乏民族意识引导的力量 |
第四节 影视“走出去”塑造国家形象的方式与原则 |
一、影视媒介对于国家形象传播的优势 |
二、影视作品塑造国家形象的手段 |
三、其他的影视文化形式与国家形象塑造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关于广播影视”走出去工程”的实施细则(试行) |
附录B 《中国电视剧(网络剧)出口联盟倡议书》 |
附录C 《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
附录D 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获奖作品目录 |
附录E 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获奖名单一览 |
附录F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奖评优单元优胜作品 |
附表G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的对外影视节目一览 |
附录H 三大欧洲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电影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2)中国近现代医疗建筑的演进 ——一种人本主义的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1.1 研究的历史背景 |
1.1.2 研究的现实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
1.2.1 研究的范围 |
1.2.2 研究的方法 |
1.2.3 近现代的概念和医疗建筑发展历史分期问题 |
1.3 研究的预定目标及创新点 |
1.3.1 研究的预定目标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框架 |
第2章 概念与源流 |
2.1 医学的概念与发展脉络 |
2.1.1 医学的基本概念 |
2.1.2 医学发展的脉络 |
2.2 医疗建筑的概念与源流 |
2.2.1 医疗建筑的概念 |
2.2.2 医疗建筑的源流 |
2.3 近现代医疗的托管性质和建筑特征 |
2.4 人本主义 |
2.4.1 人本主义的内涵 |
2.4.2 人本主义思想的医学意义 |
第3章 现代主义医疗建筑:治疗疾病的机器 |
3.1 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
3.1.1 工业时代的特征 |
3.1.2 城市的扩展和人口的聚集 |
3.1.3 科学医学的发展 |
3.2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 |
3.3 现代主义医疗建筑 |
3.3.1 适应现代人使用要求的功能空间 |
3.3.2 医疗建筑重视技术表现力 |
3.3.3 新未来主义医疗建筑构想 |
3.4 从人本主义观念对现代主义医疗建筑的思考 |
3.4.1 现代主义医疗建筑的成就和不足分析 |
3.4.2 柯布西埃对医疗建筑空间类型的探索 |
3.4.3 阿尔瓦·阿尔托对现代主义观念的修正 |
3.5 小结 |
第4章 20 世纪以来中国医疗建筑的演变历程 |
4.1 移植时期―20 世纪初至40 年代 |
4.1.1 中医的传统医疗方式和医疗空间 |
4.1.2 公共卫生:传统中医的难题及医疗空间的式微 |
4.1.3 西式医院的兴起与“协和模式” |
4.1.4 移植时期医疗建筑特征分析 |
4.1.5 针对少数人的医疗建筑 |
4.2 普及医疗和停滞时期―20 世纪50 年代至70 年代 |
4.2.1 全民普及医疗的思想和体系 |
4.2.2 乡村医疗建筑的设计特征分析 |
4.2.3 城市医疗建筑的设计特征分析 |
4.2.4 面对全社会的医疗建筑 |
4.3 发展时期―20 世纪80 年代 |
4.3.1 从普及医疗向高技术医疗发展 |
4.3.2 医疗建筑的设计特征分析 |
4.3.3 建筑空间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 |
4.4 市场化时期―20 世纪90 年代 |
4.4.1 医疗服务市场化的政策导向 |
4.4.2 医疗建筑的设计特征分析 |
4.4.3 西方设计团队的影响和启示 |
4.4.4 建筑空间重视病人的心理需求 |
4.5 小结 |
第5章 当代推动中国医疗建筑发展的因素分析 |
5.1 信息化与城市化的影响 |
5.1.1 信息化与城市化 |
5.1.2 信息化与城市化对医疗建筑的影响 |
5.2 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及其带来的医疗需求 |
5.2.1 老龄化社会的趋势和问题 |
5.2.2 老龄化社会的健康保障需求 |
5.3 医疗保障制度的变化及其影响 |
5.3.1 医疗保障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 |
5.3.2 当前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变革及其影响 |
5.4 当代医学的发展 |
5.4.1 当代人类疾病谱的变化 |
5.4.2 医学高新技术的发展 |
5.4.3 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
5.4.4 当代医疗活动中人本主义观念的体现 |
5.5 小结 |
第6章 发达国家医疗建筑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
6.1 重视医疗设施规划布局的层次性 |
6.2 建筑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多元化倾向 |
6.2.1 功能适应医疗人群新的需求 |
6.2.2 从高技术表现到“高情感”表现 |
6.2.3 从“机器主义”到“使人愉悦”的建筑 |
6.3 发达国家医疗建筑发展的启示 |
6.4 小结 |
第7章 当代中国医疗建筑的人本主义设计方略 |
7.1 规划布局中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念 |
7.1.1 政府政策导向 |
7.1.2 规划布局目标:平衡医疗资源 |
7.2 当代医疗建筑中人的需求分析 |
7.3 门诊空间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方略 |
7.3.1 公共空间与自然的结合 |
7.3.2 应对大门诊量特点的建筑设计策略 |
7.4 病房空间中以人为本的设计方略 |
7.4.1 病室床位数和使用面积分析 |
7.4.2 基于护理模式发展的护理单元 |
7.4.3 病房信息系统的重要性 |
7.4.4 细节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
7.5 医技空间中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
7.5.1 医技空间提倡人本主义的意义 |
7.5.2 手术部空间的设计原则 |
7.6 研究与医疗空间的整合设计 |
7.6.1 研究与医疗空间的关系 |
7.6.2 建筑空间和研究单元模式分析 |
7.6.3 平衡效率和人本关怀的建筑实例 |
7.7 针对不断变化需求的建筑设计策略 |
7.7.1 医疗院区的改扩建与新建策略 |
7.7.2 建筑空间的灵活性和通用性 |
7.8 小结 |
第8章 中国医疗建筑在人本主义观念下的拓展 |
8.1 拓展之一:建筑外延从重症治疗到老龄化保健 |
8.2 拓展之二:设计出发点基于建筑的可持续利用 |
8.3 拓展之三:设计方法从工业化设计到循证设计 |
8.4 拓展之四:设计观念注重建筑的文化属性和人本特征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图表来源 |
致谢 |
附录A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门诊综合楼设计 |
附录B 北京清河医院规划设计 |
附录C 清华大学医学院设计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把握通信脉搏 感受无线心跳——2002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侧记(论文参考文献)
- [1]镜像中国 ——新时期中国影视“走出去”盘整与研究[D]. 窦金启.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2]中国近现代医疗建筑的演进 ——一种人本主义的趋势[D]. 刘玉龙. 清华大学, 2006(08)
- [3]把握通信脉搏 感受无线心跳——2002年中国国际通信设备技术展览会侧记[J]. 张戈. 无线电工程, 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