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SMS的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王震浩[1](2021)在《基于决策树的工程机械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第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更是加大了相关的基础机械技术研发的投入。安全可靠的远程监控可以作为工程建设所需的建设工具,有效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在大众的认知中,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设备质量都是影响机械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生产工序中确保建设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持续运行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往往在日常作业中,管理者没办法实时监控到每一个设备。因为在实际运行中,大部分的工程机械都是在室外进行作业的,所以受到环境、机械故障的影响,会出现很多人为监控不到的问题。基于以上原因,远程监控工程机械系统的开发就非常迫切。本课题正是基于上述问题,研究基于决策树的工程机械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文的设计是远程监控中心来进行数据传输,决策树算法模型根性故障分类模型对信息处理并归类属于那种故障,之后将故障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完成整个的监控过程。本文的利用了GPS定位技术和4G移动传输技术,将数据获取并传输到控制中心中。由监控中心利用决策树算法进行数据判断,判定的结果有机械设备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以及隐患的位置等。该系统主要由现场控制系统、GPS定位技术、4G移动传输网络和远程监控中心、决策树算法判断四部分组成。现场监控系统将机械故障信息利用DSP采集模式进行采集、处理,由4G移动通信技术无线传输协议、TCP协议进行传输,再由决策树分类算法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分类和计算分析,由机械故障分类模型对信息进行处理,将故障具体的信息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进行人为处理。本系统实现建设机械运行状况的远程实时监视,并且本文的研究结合大型建设机械设备的分配及工作特性,实时显示设备运行中的各模拟量,及时报警异常情况。通过远程监控系统,远程监控建设机械设备,防止事故发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防止故障发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机器故障造成的损失。
葛超[2](2020)在《面向物联网的智能网关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输产业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鼓励相关单位打造智能传感、智能网关、协议转换、工业机理模型库、工业软件等软硬件产品,加快部署应用。物联网网关主要用于实现无线传感网络和传统通信网络之间的通信,完成不同网络间的协议转换,将感知层的传感网络采集的数据更加直观地显示出来,最终完成对检测环境的监控和管理。本文主要论述了一种低功耗,应用于多种复杂环境下的实时采集监控的智能网关系统,并以振动预警环境的检测为背景进行设计与实现。本文首先对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和物联网网关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当下网关的功能和性能需求,选择适合的无线通信方式、系统核心微处理器和嵌入式操作系统,最后提出了面向物联网的智能网关整个架构的设计方案,并按照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层次划分,整个智能网关平台可分三个子平台,分别为采集终端、网关子平台和监控中心。其次,根据整体设计方案对整个平台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详细分析。硬件设计中以ARM微控制器树莓派3B+和STM32L496单片机为核心,搭建智能网关硬件平台,并对硬件平台的设计原理进行合理详细的阐述。其中网关子平台中围绕树莓派3B+核心处理器,设计了外设扩展电路模块:串口扩展模块、LoRa模块、4G模块以及摄像头模块。采集终端中以STM32L496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电源电路、放大电路以及LoRa通信电路。通过以上硬件平台为基础进行平台软件设计,采集终端中采集处理程序对感知层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网关子平台以Linux操作系统为基础,构建各个模块的应用处理程序,基于多线程机制调度和管理应用任务。监控中心采用Java Web的服务器,对感知层数据进行监控和管理。最后,搭建整个平台的软硬件测试环境,设计测试方案对整个平台的各个子模块的功能和整体功能进行相关验证,包括网关网络的建立、SMS短信的传输、视频的远程监控和数据的采集传输等功能。根据测试结果,本文所设计的智能网关平台运行稳定,可实现对地面环境下的入侵预警信息的监控,满足设计目标。
王东[3](2020)在《基于模糊测试的IoT设备漏洞挖掘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模糊测试的漏洞挖掘方法是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它具有无需源代码、资源占用少、执行效率高以及程序规模不敏感等优点。模糊测试在通用系统的漏洞挖掘上已经取得了成功的应用,比如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在自动网络攻防竞赛中提出了基于模糊测试的漏洞挖掘对抗,顶级跨国公司微软和谷歌采用模糊测试对其核心产品进行自动化的漏洞挖掘。然而,模糊测试与物联网设备漏洞挖掘的结合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围绕该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物联网设备的漏洞威胁面和自动化挖掘的难点,重点针对物联网设备的云到端通信和Web通信开展了基于模糊测试的漏洞自动化挖掘方法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如下:第一,深入分析了物联网设备的网络结构和技术栈,通过深入研究典型物联网安全事件的攻击技术,发现:1)物联网设备具有“云-管-端”和“感知-网络-应用”的三横三纵威胁面,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端的应用威胁面;2)物联网设备的底层软硬件平台千差万别,使得基于代码的程序分析技术在工作量、效率、资源获取方面存在很多限制,但模糊测试能有效克服这些限制。因此,本文聚焦于物联网设备的模糊测试方法研究。本研究内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第二,对物联网设备云账号接入的认证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提出了云到端SMS认证码的漏洞威胁模型。研究了面向SMS认证码的漏洞自动化挖掘方法,所用的核心技术为黑盒模糊测试,设计并实现了自动化挖掘软件SACIntruderEx。SACIntruderEx不需要设备云的源代码,也不需要对控制应用执行重度程序分析,具有4个创新点。其一,设计了基于界面自动化测试技术的报文生成方法,解决了设备自适应的口令重置报文生成难题。其二,设计了基于输入差异的报文字段识别方法,解决了口令重置报文中字段名高度自定义的识别难题。其三,设计了混合型的报文变异方法,实现了简单报文的快速变异和具有完整性校验报文的离线变异。其四,设计了多重监控策略,能对三种SMS认证码漏洞进行快速识别。实验对100多个物联网设备进行了测试,发现了数十个漏洞,结果表明SACIntruderEx能对不同物联网设备进行SMS认证码漏洞的自动化挖掘。测试中发现的漏洞都采取了负责任的披露,部分漏洞被国家漏洞数据库收录。第三,Web通信接口漏洞大多是远程可利用的,是物联网僵尸病毒主要利用的缺陷。本文对该接口的漏洞挖掘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所用的核心技术是变异型模糊测试,设计并实现了自动化挖掘软件WMIFuzzer。与SACIntruderEx不同的是,WMIFuzzer需要对高度结构化Web报文的多个字段进行变异,具有4个创新点。其一,采用了变异型模糊测试技术,且无需用户提供种子报文,因而是完全自动化的,物联网中不同角色的用户都可以利用该软件对设备进行安全测试。其二,设计了基于强制界面测试技术的种子报文生成方法,无需人工提供界面规则,且生成的报文是设备自适应的。其三,设计了基于权重型消息解析树的报文变异方法,能对高度结构化的Web报文进行有效变异,生成的测试报文既保持了结构合法性又实现了数据畸形性。其四,设计了多重监控规则,能挖掘更多类型的漏洞。实验对7个物联网设备进行了测试,发现了10个漏洞;相比当前主流的变异型模糊测试方法和生成型模糊测试方法,WMIFuzzer发现的漏洞数量更多,发现相同漏洞的速度更快;结果表明WMIFuzzer能对Web通信接口进行有效的漏洞自动化挖掘。测试中发现的漏洞也都采取了负责任的披露,部分漏洞被国家漏洞数据库收录。第四,在物联网设备的Web通信接口漏洞中,BinaryCGI程序漏洞的危害最严重,一方面能够远程触发,另一方面二进制漏洞通常能导致设备的底层系统也被攻陷。因此,本文专门对BinaryCGI程序开展了漏洞自动化挖掘方法研究,所用的核心技术为灰盒模糊测试,设计并实现了自动化挖掘软件BCFuzzer,具有2个创新点。其一,设计了基于反馈的惰性输入模型,解决了自适应BinaryCGI程序的环境变量输入问题,实现了输入测试空间的约简。其二,设计了选择性外部函数跟踪方法,通过对主模块和能影响主模块控制流的外部函数进行跟踪,实现了覆盖率收集和执行效率的平衡。实验对13个设备的BinaryCGI程序进行了路径探索测试和漏洞挖掘测试,结果表明BCFuzzer相比当前的CGI灰盒模糊测试方法具有更优秀的路径发现能力和漏洞挖掘能力。
张吉[4](2017)在《基于视频分析的林火监测系统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可见光和红外视频图像分析技术,结合GSM/SMS技术、手机和电脑屏幕共享技术,开发了一套林火实时自动检测报警和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可实现无人值守智能化监测和远程监测,自动分析采集到的视频信息,通过电脑对监测区域内的林火进行实时监测,也可通过安卓移动客户端实现远程监测。本系统包括基于视频分析的林火检测模块、SMS短信报警模块、安卓远程屏幕监控模块。基于视频分析的林火检测模块采用背景减法对可见光和红外视频进行林火检测;短信报警模块采用SMS短信平台,视频分析模块检测到林火后发送信号到SMS短信平台,SMS短信平台将报警信息发送给指定用户;接到消息后,用户可打开手机APP客户端程序及时查看现场监控视频,确认火灾并采取措施。本论文对北京市门头沟区林业保护站提供的林火监控视频进行系统功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各项指标符合预期且能满足工程应用需求。
卢博欣[5](2016)在《基于B/S架构的无线火灾监控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人们的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人们无时不在受到潜在的火灾威胁。对于火灾的监控,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的报警监测系统大多采用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或者RS-485总线方式进行信号传递的,即有线通信方式,这样的报警系统需要进行综合布线,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域限制。随着GSM移动通讯技术的成熟,基于SMS(Short Message Service,短消息服务)开发的无线监控系统在监控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结合“互联网+”的概念,B/S(Browser/Server)架构的监控系统也得到广泛开发应用。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B/S架构的无线火灾监控报警系统。本系统由两个模块组成,分别是火灾烟雾探测模块和远程服务器模块。火灾烟雾探测模块主要是负责火灾信号的监测和采集,并且采用基于SMS的无线通信方式将采集到的火灾信号发送至远程服务器模块;远程服务器负责接收并存储火灾信号,并且实现火灾监测、处理报警信息,管理火灾报警器,包括添加和拆除,以及查询历史信息记录等功能。本文设计的无线火灾监控报警系统采用已经覆盖广泛的GSM网络实现无线信号传输,可靠性高、延时低,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有线报警系统的网络架设困难的问题,无需进行综合布线,有效地降低成本,便于开发和维护;并且本系统采用B/S架构,用户可以使用浏览器通过Internet登录系统监测火灾情况,无需安装专用设备和软件,更加简单、方便地进行监控。本系统对火灾监控系统的网络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火灾烟雾探测模块的实现方面,采用STM32单片机收集烟雾传感器采集的火灾烟雾信号,通过控制GSM模块将采集到的火灾信号以短信的形式发送至远程服务器;远程服务器采用MVC设计模式并基于Struts架构编写了Web服务程序,采用Oracle数据库实现数据存储,使用JDBC技术实现数据库的连接和SQL语句的操作,除此之外,还采用JSP技术、JavaScript技术、AJAX技术等对远程服务器模块的功能进行实现。最后,对本系统的各个模块功能进行调试,调试结果表明本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达到了设计要求。本系统的创新性在于使用SMS实现无线信号传输,具有灵活性高、可靠性高、成本低、延时低等特点;与此同时,系统采用B/S架构,用户通过Internet即可访问系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陈均,方巍[6](2014)在《浅析手机短消息(SMS)的远程无线监控系统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化时代蓬勃发展。远程访问与监控成为这个时期的热门话题。作为一种信息的通信技术,手机短信具有快捷、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对手机短消息的远程无线监控系统的概述,对SMS的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进行探讨。
储常安[7](2013)在《嵌入式无线远程设备检测与监控系统研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无线移动网、物联网及多网融合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深入,基于网络综合技术对远程电气设备实现全方位的无线监视、控制和检测成为现实,该技术对增强工业生产安全性、降低人员成本、提高质量与管理水平,实现智能家居提升人们生活品质,促进产业升级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本课题考虑到Android智能手机社会普遍率较高的情况下,把嵌入式无线监控终端与智能手机通GPRS/3G网络互联起来,研发出嵌入式无线监控检测控制终端以及Android智能手机的监控客户端,对远程电气设备以及环境参数等进行实时检测与监控。该系统经济适用,方便快捷,只要有GPRS网络覆盖的地方,就可以轻松通过手机客户端操作,实现了手机对受控电气设备的工作状态、工作电流以及温度等远程监控,并且可以对现场图片视频、异常信息和环境参数等远程查询,该系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很方便地实现功能的扩展,同时也开发了局域网下基于web的远程监控,以满足不同的用户和应用形式。终端监控平台系统是通过对嵌入式主流S3C6410CPU+LINUX扩展GPRS等模块来搭建,从而能够接收和处理分析各个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同时可将智能手机客户端发出的指令先解析后发往各个传感器采集点。本文的研发任务和成果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一是嵌入式远程检测与监控系统总体方案的研究与设计,二是基于ARMLINUX的嵌入式终端软硬件环境平台的选取以及搭建,三是基于GSM短信收发系统和MMS报警的实现,四是入侵检测算法的研究以及基于OPENCV的仿真,五是基于Web局域网监控的实现,六是Andorid手机客户端的软件开发。研发的系统和装置适用于家居安防,私人领域,基站等远程电气设备的控制、检测和监视,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的要求。随着3G和WIFI技术不断壮大下,人们对通过诸如IOS, Android以及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的人性化界面来实时监控的需求越来越大,该系统的研发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杨光[8](2013)在《SMS报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GSM网络凭借其自身的优点,在现代无线监测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开发出多种前景极其乐观的各类应用管理系统,现阶段市场常见的系统应用主要包括:发电站、水电表、水站以及用于生态保护的监测软件等数据信息无线传播、自动报警系统;远程管控高压电路断路系统、高温加热应用或是相关数据监测应用系统的管理与控制;交通运输管理应用系统;监测与调节烟雾浓度应用系统、以及常见的自动售卖机器设备工作应用系统等。本论文主要介绍了利用VB来开发一个能够进行短信息发送与接收的平台,并给出了短信息发送系统的软件设计过程,以及当前无线控制的发展趋势,与目前无线通信的紧密连接。该报警管理系统利用移动GSM无线通信网络通过SMS短信息实现远程的监控与管理。通过单片机技术与手机终端设备的交叉融合,最突出的特性能够进行远程监控管理,而且记录监控数据信息。SMS报警监控系统使用Siemens公司的TC35i无线GSM模块,,因此在物理硬件配置方面包括个人电脑、TC351无线模块,还有通讯的串行总线接口,能够利用软件程序实现远程监控与控制。在TC45i GSM无线模块与电脑之间使用标准GSM通讯协议传输数据消息,之后使用Visual Basic6.0语言编制的MSCONM属性完成个人电脑与TC35iGSM模块之间的通讯传输。基于VB为开发工具实现PC串口编程,使用标准AT指令,控制GSM通信模块实现报警信息的接收于发送功能。文章重点阐述了单片机和TC35i模块的通信过程、AT指令的应用、短信PDU编解码在单片机上的实现,程序模块的构成等。该系统单片机通过标准串口经电平变换与TC35i模块相连,完成对TC35i模块的初始化和短消息的数据收发功能,完成单片机与TC35i模块的信息传递,根据传递的信息,去驱动执行机构做出相应的动作。
杨帆,吴育芳,张彩丽[9](2013)在《基于SMS的远程监控系统中的中文信息传输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在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强,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基于SMS的无线数据传输技术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介绍了传统中文SMS信息收发方法的实现过程,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并在研究GSM Modem中文信息发送与接收格式以及相关AT指令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中文SMS传输方法,同时给出了该方法关于进行中文信息传输的测试结果.实践证明,该方法简单有效,能大幅度降低常规中文SMS发送与接收的编码难度,可以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积极作用.
魏星[10](2012)在《工业远程控制与物联网技术 ——基于RFID_GSM技术的远程测控系统》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工业自动化水平的发展,现有的工业远程控制系统完成了企业涵盖范围内所有设备或生产车间(线)的互联与控制。但是,庞大的生产运行系统是需要维护的,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生产线维护成本的降低愈加迫切,生产企业和科研人员已经意识到,只有在现有工业远程控制系统设备与设备互联的基础上,实现设备维修人员、生产调度人员与工控网络的互联、互动,才能更有效的降低生产线维护成本,降低故障时间,拓展流程管理和维护空间维度,进一步提升流程工业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业远程控制系统运行效率。本文深入分析了物联网核心技术和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传统工业远程控制系统存在的故障处理滞后、故障设备与维修工人之间没有信息交流、故障范围不能及时隔离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M2M技术的新型工业远程控制系统。论文以城市供热管网运行控制为应用背景,研制完成了融合M2M技术的城市热网监控系统。该系统传输层采用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层中引入M2M逻辑业务管理技术,将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以及管理服务层信息有机集成,实现了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人之间信息互动,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1.研究远程工业控制中人(设备维护工人和生产调度管理者)与物(设备或生产流程)互联、互动的模式;2.采用嵌入式技术完成了基于ISO14443TypeA的新型热网RFID巡检终端采集单元的工程化设计;3.研究、开发远程工业控制中人与设备、人与工艺流程信息互动软件;4.基于M2M、RFIDGSM技术的供热管网运行控制工程化设计;物联网技术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智能计算等优点,是自动化应用领域的新兴热点。文中注重阐述了融合M2M技术实现工业现场RFID数据采集控制器的硬件、软件设计;讨论了人与设备互联、互动的模式;详细论述了远程工业控制中人与设备、人与工艺流程互联、互动软件开发。本课题提出工业运行控制与设备维护技术集成的一种全新思路,可用于电力、石油、化工、环境监测等工业远程控制领域。
二、基于SMS的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SMS的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决策树的工程机械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
1.2.1 远程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
1.2.2 定位技术应用现状 |
1.2.3 故障诊断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
2.1 系统理论基础 |
2.1.1 决策树算法 |
2.1.2 Servlet/JSP技术 |
2.2 系统体系结构 |
2.3 系统原理及组成 |
2.3.1 控制器 |
2.3.2 GPS终端 |
2.4 数据库设计 |
2.4.1 数据库设计原理 |
2.4.2 数据库表格的设计 |
2.5 决策树分类设计过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程机械典型故障数据结构模型及判据 |
3.1 液压系统故障模型 |
3.2 燃油系统故障模型 |
3.2.1 喷油器故障 |
3.2.2 进排气系统故障 |
3.2.3 润滑系统故障 |
3.2.4 冷却系统故障 |
3.2.5 增压器故障 |
3.3 工程起重车故障诊断整体流程 |
3.4 智能诊断算法研究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决策树模型设计 |
4.1 决策树模型设计过程及原理 |
4.1.1 决策树模型设计过程 |
4.1.2 决策树模型设计原理 |
4.2 故障类型数据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实现 |
5.1 系统总体结构 |
5.2 决策树模型实现 |
5.3 轨迹回放、作业监视子模块 |
5.4 远程控制、故障诊断子模块 |
5.5 作业分析、统计报表子模块 |
5.6 售后服务、智能调度子模块 |
5.7 通知服务、维保提醒子模块 |
5.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2)面向物联网的智能网关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 |
1.2.2 物联网网关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面向物联网的智能网关的总体方案设计 |
2.1 智能网关的需求分析 |
2.1.1 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
2.1.2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2.2 智能网关平台的通信方式及平台软硬件选择 |
2.2.1 智能网关平台的通信方式的选择 |
2.2.2 智能网关平台硬件选择 |
2.2.3 智能网关平台软件选择 |
2.3 智能网关平台的整体方案设计 |
2.3.1 智能网关平台的组成部分 |
2.3.2 智能网关平台的整体框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面向物联网的智能网关的硬件设计 |
3.1 智能网关的硬件总体结构设计 |
3.2 网关子平台的硬件设计 |
3.2.1 树莓派3B+ |
3.2.2 网关子平台硬件的整体结构 |
3.2.3 网关子平台扩展接口 |
3.2.4 串口扩展模块 |
3.2.5 主要扩展模块_LoRa模块 |
3.2.6 主要扩展模块_4G模块 |
3.2.7 主要扩展模块_视频传输模块 |
3.3 振动采集终端设计 |
3.3.1 STM32L496 处理器 |
3.3.2 振动采集终端硬件整体结构 |
3.3.3 振动采集终端的电路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物联网的智能网关的软件设计 |
4.1 网关平台的软件总体设计 |
4.2 智能网关通信协议设计 |
4.2.1 振动采集终端与网关子平台的通信 |
4.2.2 网关子平台与监控中心的通信 |
4.3 网关子平台的软件设计 |
4.3.1 安装Raspbian系统 |
4.3.2 网关的传输网络的建立 |
4.3.3 网关子平台的热点共享功能 |
4.3.4 网关子平台的LoRa模块的传输功能 |
4.3.5 网关的4G模块的SMS短信功能 |
4.3.6 网关的视频监控功能 |
4.4 振动采集终端的软件设计 |
4.4.1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4.4.2 振动采集终端总体设计 |
4.4.3 服务子程序设计 |
4.5 网关平台的服务器的软件设计 |
4.5.1 Java Web软件平台 |
4.5.2 服务器软件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智能网关的调试及功能验证 |
5.1 测试网关平台搭建 |
5.2 测试过程及结果 |
5.2.1 网关的各个模块功能 |
5.2.2 LoRa模块的传输性能测试 |
5.2.3 网关平台的整体功能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和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获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基于模糊测试的IoT设备漏洞挖掘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5 文章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物联网设备漏洞挖掘相关基础 |
2.1 物联网安全威胁面的分析 |
2.1.1 横向安全威胁分析 |
2.1.2 纵向安全威胁分析 |
2.2 典型物联网安全事件的漏洞攻击分析 |
2.2.1 震网超级病毒攻击 |
2.2.2 Mirai僵尸病毒攻击 |
2.2.3 Hide’N Seek僵尸病毒攻击 |
2.2.4 物联网安全事件的漏洞统计分析 |
2.3 基于模糊测试的漏洞挖掘技术 |
2.3.1 模糊测试的定义 |
2.3.2 模糊测试的过程 |
2.4 本文用到的工具软件 |
2.4.1 黑盒模糊测试工具 |
2.4.2 灰盒模糊测试工具 |
2.4.3 二进制静态分析工具 |
2.4.4 Android反汇编工具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物联网设备云到端SMS认证码的漏洞挖掘方法研究 |
3.1 创新点 |
3.2 引言 |
3.3 云账户SMS认证码漏洞的威胁模型 |
3.4 SACIntruderEx的概况 |
3.5 设计与实现 |
3.5.1 口令重置报文的自动生成 |
3.5.2 报文字段分析 |
3.5.3 报文的变异 |
3.5.4 SMS认证码漏洞的监控 |
3.6 实验与分析 |
3.6.1 实验环境 |
3.6.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3.7 局限性讨论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物联网设备Web通信接口的漏洞挖掘方法研究 |
4.1 创新点 |
4.2 引言 |
4.3 WMIFuzzer的概况 |
4.4 设计与实现 |
4.4.1 基于强制界面自动化测试的种子报文生成 |
4.4.2 带权重的消息解析树 |
4.4.3 基于WMPT的模糊测试 |
4.5 实验与分析 |
4.5.1 实验环境 |
4.5.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4.6 局限性讨论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面向物联网设备二进制CGI程序的漏洞挖掘方法研究 |
5.1 创新点 |
5.2 引言 |
5.3 BCFuzzer的概况 |
5.4 设计与实现 |
5.4.1 基于反馈的惰性输入模型 |
5.4.2 选择性外部函数调用跟踪 |
5.4.3 数据变异和异常监控 |
5.5 实验与分析 |
5.5.1 实验环境 |
5.5.2 路径发现实验 |
5.5.3 漏洞挖掘实验 |
5.5.4 机器学习辅助的路径探索实验 |
5.6 局限性讨论 |
5.7 本章小节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小结 |
6.2 未来的研究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4)基于视频分析的林火监测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传统林火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
1.2.1 国外林火监测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林火监测研究现状 |
1.3 基于视频分析的林火监测系统应用和发展现状 |
1.3.1 国外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和发展现状 |
1.3.2 国内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和发展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2 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 |
2.1 智能视频分析技术 |
2.1.1 帧差法 |
2.1.2 光流法 |
2.1.3 背景减法 |
2.2 基于SMS的短信报警平台 |
2.2.1 SMS的基本概念 |
2.2.2 SMS的工作原理 |
2.2.3 GSM SMS短信平台的框架 |
2.3 无线传屏技术 |
2.3.1 流媒体概述 |
2.3.2 H.264视频编码 |
2.3.3 流媒体封装格式 |
2.3.4 流媒体传输协议 |
3 林火监测报警系统设计 |
3.1 系统的需求分析 |
3.2 系统构架 |
4 系统关键功能模块的实现 |
4.1 林火视频分析模块 |
4.1.1 基于红外视频的林火检测 |
4.1.2 基于可见光视频的林火检测 |
4.2 SMS短信报警模块 |
4.3 安卓远程屏幕监控模块 |
4.3.1 服务器端的实现 |
4.3.2 安卓客户端屏幕视频数据处理 |
5 系统集成及测试 |
5.1 系统开发和测试环境 |
5.2 集成系统功能测试 |
5.3 测试结果分析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5)基于B/S架构的无线火灾监控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系统的研究现状 |
1.2.1 火灾监控报警系统研究现状 |
1.2.2 基于SMS监控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论文相关技术研究 |
2.1 系统通信方案选择 |
2.1.1 GSM/GPRS性能比较 |
2.1.2 SMSLib Java短信库 |
2.2 MVC设计模式 |
2.3 JDBC技术 |
2.3.1 JDBC技术优势 |
2.3.2 JDBC技术实现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3 火灾监控报警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
3.2 系统的总体设计 |
3.3 系统各模块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4 火灾烟雾探测模块设计与实现 |
4.1 火灾烟雾探测模块总体设计 |
4.2 烟雾传感器选型 |
4.3 GSM模块设计与实现 |
4.4 报警短信格式 |
4.5 本章小结 |
5 远程服务器模块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数据库模块的设计 |
5.2.1 数据库的设计 |
5.2.2 数据库的建立 |
5.2.3 数据库的访问 |
5.3 远程服务器模块总体设计 |
5.4 模块功能设计与实现 |
5.4.1 报警信息收集存储功能 |
5.4.2 用户登录注册功能 |
5.4.3 火灾监测功能 |
5.4.4 报警器管理功能 |
5.4.5 处理报警信息功能 |
5.4.6 查询历史信息功能 |
5.5 本章小结 |
6 火灾监控报警系统的调试及结果 |
6.1 火灾烟雾探测模块调试及结果 |
6.2 远程服务器模块调试及结果 |
6.2.1 调试环境搭建 |
6.2.2 调试结果 |
6.3 系统性能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6)浅析手机短消息(SMS)的远程无线监控系统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手机短消息 (SMS) 的远程监控系统概述 |
1.1 手机短信 (SMS) 的远程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 |
1.2 短消息 (SMS) 的远程监控系统体系结构 |
1.3 手机短消息 (SMS) 的远程监控系统特点 |
2 手机短消息 (SMS) 远程监控的应用 |
2.1 基于SMS短消息的变电站无人值班系统 |
2.2 基于PLC的手机短信远程监控 |
2.3 基于SMS的输电线路覆冰的在线监测应用 |
2.4 基于无线通信的自动抄表技术 |
(7)嵌入式无线远程设备检测与监控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和意义 |
1.2 远程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1.3 嵌入式远程监控系统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2 远程检测与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的体系结构与总体功能 |
2.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
2.3 主控ARM的选择 |
2.3.1 ARM微处理器的介绍 |
2.3.2 S3C6410 ARM11处理器的介绍 |
2.4 系统终端硬件构成 |
2.5 系统应用软件框架 |
3 系统软件开发平台的构建 |
3.1 交叉编译环境搭建 |
3.2 嵌入式LINUX系统启动流程 |
3.3 开源软件的配置,交叉编译与移植 |
3.3.1 OPENCV介绍 |
3.3.2 OPENCV移植到ARM11 |
3.3.3 Boa移植ARM11 |
3.3.4 MJPG-streamer移植到ARM11 |
4 系统终端应用软件设计与算法研究 |
4.1 LINUX字符设备驱动开发 |
4.1.1 混杂字符设备驱动 |
4.1.2 DS18B20温度传感器驱动的编写与移植 |
4.1.3 继电器驱动的编写与移植 |
4.1.4 电流检测电路与AD驱动 |
4.2 基于ARM+GSM软件设计 |
4.2.1 GSM介绍 |
4.2.2 SMS介绍 |
4.2.3 常用AT指令 |
4.2.4 SMS PDU编码与解码格式 |
4.2.5 基于SMS短信收发程序的设计 |
4.3 基于V4L2的视频图片采集 |
4.3.1 V4L2介绍 |
4.3.2 基于V4L2的视频图片采集程序设计与实验 |
4.4 基于ARM+MMS彩信发送软件设计 |
4.4.1 GPRS介绍 |
4.4.2 MMS介绍 |
4.4.3 SIM300MMS引擎模块 |
4.4.4 基于ARM+SIM300MMS的彩信发送设计 |
4.5 运动检测与报警 |
4.5.1 运动检测介绍 |
4.5.2 图像预处理 |
4.5.3 运动检测与报警模块设计及实验 |
4.6 基于ARM+WEB远程监控的设计 |
4.6.1 CGI介绍 |
4.6.2 HTML技术 |
4.6.3 ARM+WEB远程监控控制原理 |
4.6.4 CGI交互技术 |
4.6.5 实验测试 |
5 系统的手机客户端应用软件开发 |
5.1 ANDROID应用组件 |
5.1.1 AndroidManifest.xml |
5.1.2 Activity |
5.1.3 Intent |
5.1.4 Broadcast Receiver |
5.2 ANDROID用户界面布局种类 |
5.3 ANDROID的安全与权限 |
5.4 基于ANDROID平台的手机远程监控客户端软件设计 |
5.4.1 软件设计流程 |
5.4.2 实验测试 |
6 结束语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致谢 |
(8)SMS报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
1.1.1 课题的背景 |
1.1.2 课题的来源 |
1.1.3 课题的意义 |
1.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 论文研究的基本观点和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支持 |
2.1 国内SMS报警管理现阶段状况分析 |
2.2 SMS报警管理系统的基本理论 |
2.2.1 SMS的基础理论 |
2.2.2 GSM无线网络通讯模块的相关理论 |
2.2.3 TC35i模块的相关理论知识 |
第三章 SMS报警管理系统规划与分析 |
3.1 系统规划 |
3.1.1 启动系统开发的原因与系统目标 |
3.1.2 SMS报警管理系统的开发策略 |
3.1.3 SMS报警管理系统的规划 |
3.2 系统分析 |
3.2.1 可行性分析 |
3.2.2 管理业务调查 |
第四章 SMS报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设计 |
4.1.1 SMS报警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4.1.3 软件技术与相关算法 |
4.1.4 系统主界面设计 |
4.2 系统调试 |
4.3 系统运行与实施方法 |
4.4 系统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程序设计代码 |
(9)基于SMS的远程监控系统中的中文信息传输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基于SMS的远程监控系统的一般组成 |
2 SMS收发的基本方法 |
3 中文SMS收发的信息方法 |
3.1 AT+CSMP指令 |
3.2 TEXT格式下中文SMS收发方法 |
4 结论 |
(10)工业远程控制与物联网技术 ——基于RFID_GSM技术的远程测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物联网对工业远程控制领域的影响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2 工业远程控制与 M2M 技术集成方法研究 |
2.1 工业 M2M 系统架构 |
2.2 融合 M2M 技术的城市热网监控系统 |
2.2.1 M2M 故障报警与处理 |
2.2.2 M2M 异地控制 |
2.2.3 M2M 巡检管理 |
2.3 物联网技术 |
2.3.1 物联网概述 |
2.3.2 物联网组织架构 |
2.3.3 M2M 通讯方式 |
2.4 短消息服务(SMS) |
2.4.1 短消息服务简介 |
2.4.2 SMS 的体系结构 |
2.4.3 GSM AT 相关指令 |
2.4.4 工业控制中采用 SMS 技术的优缺点 |
2.5 本章小结 |
3 RFID 数据采集控制器 |
3.1 数据采集与控制单元总体结构 |
3.2 主控制器 |
3.2.1 中央处理器 |
3.2.2 电源模块设计 |
3.2.3 通信接口设计 |
3.2.4 主控制器样机 |
3.3 RFID 射频模块 |
3.3.1 射频芯片 |
3.3.2 MFRC522 与主控制器接口 |
3.3.3 天线及匹配电路 |
3.3.4 射频模块样机 |
3.4 RFID 数据采集控制器软件设计 |
3.4.1 软件功能概述 |
3.4.2 主控制器与上位机通讯命令协议设定 |
3.4.3 系统操作命令集 |
3.4.4 主控 MCU 程序 |
3.5 本章小结 |
4 融合 M2M 技术的城市热网监控系统 |
4.1 上位机监控平台软件架构 |
4.1.1 系统目标 |
4.1.2 系统架构设计 |
4.1.3 M2M 后台运行程序框架 |
4.2 故障报警与故障处理 |
4.2.1 故障诊断报警 |
4.2.2 SMS 应用网关的实现 |
4.2.3 报警短消息用户信息格式设计 |
4.2.4 故障短信报警处理流程综述 |
4.3 远程维护子系统 |
4.3.1 交互指令协议设计 |
4.3.2 SMS 控制指令解析 |
4.4 基于 RFID 巡检管理子系统 |
4.4.1 系统总体结构 |
4.4.2 巡检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
4.5 用户界面程序 |
4.5.1 平台数据用户信息协议 |
4.5.2 监控平台数据库设计 |
4.5.3 用户界面 |
4.6 本章小结 |
5 系统功能测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RFID 射频模块原理图 |
附录 B 主控制器原理图 |
附录 C 主控制器部分程序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基于SMS的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决策树的工程机械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震浩.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2)
- [2]面向物联网的智能网关的设计与实现[D]. 葛超. 吉林大学, 2020(08)
- [3]基于模糊测试的IoT设备漏洞挖掘方法研究[D]. 王东.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4]基于视频分析的林火监测系统开发[D]. 张吉.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5]基于B/S架构的无线火灾监控报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卢博欣. 东华大学, 2016(02)
- [6]浅析手机短消息(SMS)的远程无线监控系统及应用[J]. 陈均,方巍. 通讯世界, 2014(23)
- [7]嵌入式无线远程设备检测与监控系统研发[D]. 储常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3(09)
- [8]SMS报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光.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7)
- [9]基于SMS的远程监控系统中的中文信息传输新方法研究[J]. 杨帆,吴育芳,张彩丽.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10]工业远程控制与物联网技术 ——基于RFID_GSM技术的远程测控系统[D]. 魏星.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