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全国文献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模式的建立(论文文献综述)
刘东亮,岑丹,赵浩宇,刘伟[1](2021)在《信息生态链动力机制下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文中提出【目的/意义】文献信息资源是人类进行跨时空交流,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工具,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信息相对滞后、部分信息尚待证实的现象。【方法/过程】以本市某高校图书馆为实验对象,对全校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数字编目、信息整理和加工处理,以此构建文献信息资料数据库,在校园网中提供流通和信息检索服务,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共建以及共知。利用最小化目标函数,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优化分配处理,按照不同调度目标对信息资源服务的顺序进行指定,最终实现了信息生态链动力机制下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结果/结论】测试结果显示,本文方法在对文献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的过程中,文献信息资源内的集成耦合度和文献信息资源间的耦合度均较高,有利于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由此验证了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创新/局限】从信息生态链动力机制视角下,对文献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有效提升了文献信息管理能力,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系统延时能力、CPU使用率、数据丢包率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尹琛[2](2021)在《以业务融合为导向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将全过程工程咨询作为深化我国建筑业改革、创新建设组织模式、提升建设投资活动质量及效率的重要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落地及发展。在此背景下,各类工程咨询行业及企业积极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但由于我国工程咨询业长期专业分化、各专业之间交流不足,以及目前缺乏清晰明确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导致了当前开展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服务思维刻板、业务模式传统,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因此,建立切实可行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成为服务开展的当务之急。本文首先通过IDEFO可视化建模的方法对传统工程咨询业务流程进行了建模分析及问题识别,发现了其存在的13个现状问题并深入剖析了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其次,基于影响工程咨询的四大环境因素建立了“PIES”分析框架,通过对全过程工程咨询进行“PIES”分析,发现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具有可行性及必要性。然后,为保障业务流程再造的顺利实施,本文结合全过程工程咨询理念、集成管理思想及业务流程再造模式,构建了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再造框架,并将可行性、系统性及项目优先性制定为再造实施的三大原则。再次,为确保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整体性及各项业务之间可以有效融合,本文将项目管理办公室(PMO)运用到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之中,创新性地创建了一套全过程项目管理办公室(WPMO)机制,并基于该机制全面优化并再造了现有的工程咨询流程体系,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同时,通过分析发现全新业务流程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流程13个现状问题中的11个,并且新业务流程对行业、企业以及从业人员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这表明以业务融合为导向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文章对研究成果在未来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建议。通过本研究,可为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为我国工程咨询企业向全过程工程咨询转型升级提供指导方向,同时有助于工程咨询从业人士及潜在用户群体更系统、深层地了解全过程工程咨询的工作内容,认识到全过程工程咨询的重要作用,为我国全过程工程咨询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李文鸿[3](2021)在《集成管理理念下城建档案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数据时代,数据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城建档案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原始记录,不仅是城市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的真凭实证,同时也是支撑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数据资源。然而,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传统管理理念指导的城建档案管理难以满足社会日益广泛、多元的档案需求。因此,将集成管理理念引入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之中,研究城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城建档案管理发展的最佳实践模式,也是档案工作走向依法治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本文以城建档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分析探讨了在当前城建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管理对策。全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交代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城建档案管理相关研究,阐述了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是对城建档案管理与集成管理的相关概述,在对城建档案的定义、特点、价值及集成管理的内涵、特征进行阐述的基础上,论述了集成管理理念下城建档案管理的目标与原则,为下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此外,还系统分析了集成管理理念应用于城建档案管理的驱动力。第三章是城建档案管理现状分析,从管理主体、管理方式、管理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城建档案的管理成就,发现目前城建档案管理仍存在档案资源收集与整合不力、档案管理方式转变不足、档案服务模式陈旧落后、档案管理主体建设薄弱、档案管理政策法规与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第四章是针对城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集成管理思想的运用与新技术的应用,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城建档案数据管理:一是资源集成,强化城建档案数据资源建设;二是过程集成,推动城建档案智慧管理转型;三是服务集成,构建城建档案集成服务模式;四是人才集成,加强城建档案管理主体队伍建设;五是标准和规范集成,完善城建档案管理政策法规与体制机制。
马亚男[4](2021)在《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集成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朝着国际化、集成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作为项目造价管理内容之一的全过程造价管理,在发展势头良好的形势下,仍普遍存在项目管理相对独立、项目各自为阵,加之从业人数众多、信息量驳杂,导致信息孤岛、信息断层,严重影响咨询业务的提质增效。本文基于造价咨询公司视角,以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为研究对象,探索性地提出将集成管理应用于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管理中,为公司提出了一种解决目前窘境的方法。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全过程造价咨询集成管理所处的环境分析,并运用WBS工作分解法,分解后得出全过程造价咨询项目各个阶段的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结合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识别出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的集成管理需求信息共26处。(2)通过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识别的集成管理需求信息内容进行验证,得出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集成管理五大类需求信息:人员、材料设备、指标、合同及规范依据。(3)以获取的五大需求信息的集成为基础,选取了一种市场上比较成熟的云平台,构建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集成管理平台,使得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实施过程中信息能有效传递及共享。(4)将本文构建的集成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了集成管理模式的优势。通过ZH咨询公司真实的案例分析,为集成管理在提高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管理效率提供实践依据。
陈虹燕[5](2021)在《基于SEM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建筑行业全面深化改革、“一带一路”新机遇和挑战的背景下,我国传统的工程咨询企业由于其管理模式上阶段独立、分离等弊端,已经难以适应市场对集成管理的需求。同时,与国际上的工程顾问公司相比,我国工程咨询企业在面对大型复杂项目时的集成管理能力也有待提高。新的项目承包模式更是呼吁着工程咨询企业的集成服务管理。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构建我国工程咨询企业全过程集成管理能力的评价体系,以期促进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的整体提高。本文以集成管理理论、全过程工程咨询相关概念为基础,对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的提升动因进行了必要的阐述,并结合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特点整理工程建设项目集成管理相关文献,筛选出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归纳为组织协同能力、信息集成化能力、风险管理能力、持续创新能力四个维度。文献整理出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在四个维度方面的影响因素作为初步评价指标,通过专家访谈进行指标的优化,提出假设并建立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模型。通过具有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相关经验的人员收集问卷调查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与数据拟合的最终结果验证假设,确定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四个能力维度的影响程度,最后构建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进行验证。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实证分析表明:四个能力要素共同作用于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其中信息集成化能力最为显着,企业在信息集成化能力方面应积极加强应用大数据技术、BIM技术等推行信息化建设;风险管理能力是不可忽视的部分,企业应加强主动识别意识,建立风险预警等应对措施;在组织协同能力方面,企业应协同好多元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培养共建愿景;持续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新鲜活力,企业应鼓励员工创新和重视员工的创新成果。本文通过构建与验证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模型,丰富了集成管理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领域的应用,同时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对提升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实力实现整合增效和提高国际市场竞争份额均具有现实意义。
纪博雅[6](2020)在《高校校园建筑节能运行集成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公共建筑是公众活动的主要载体,需要坚持节能绿色的高质量发展。校园建筑作为典型公共建筑,从2008年开始推行高校“节能型”校园,已积累了一定的管理与研究经验,也发现了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为满足新时代的建筑节能、舒适与经济相结合的绿色高质量发展需求,校园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也需要解决更多新问题。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校园园区为研究对象,以校园建筑能效提升与舒适度运行为目标,提出校园建筑的节能运行集成管理系统方法论。本论文基于系统科学、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等多学科理论,运用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数据模拟与文献调查等研究方法,将校园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作为一个被研究的复杂系统,利用“物理事理人理”(WSR)方法论,系统地研究校园建筑运行管理过程问题,提出集成管理模式与策略。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归纳如下:(1)调查了高校校园建筑节能运行管理现状,并系统分析了高校校园建筑节能运行集成管理的问题。首先,采用实际走访的方式,了解我国高校校园建筑节能运行管理的监测平台建设情况、相关技术应用情况、建筑运行管理情况。基于WSR方法论,设计调查问卷,对节能运行的实际管理问题,从WSR三个维度进行系统性分析:监测平台及相关技术问题(物理层)、管理目标与功能问题(事理层)、相关主体行为的问题(人理层),提出高校建筑节能运行集成管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2)基于WSR方法论完善既有平台构建的管理理念,明确了校园建筑节能运行集成管理所需要的集成化平台架构与技术支撑体系、采集信息内容,并通过实证效果评价的方式,验证了集成化平台的合理性与必要性。首先,基于WSR方法论重构了平台的构建逻辑,并明确目标、需求与人物。然后,明确平台的WSR信息集成内容;从服务节能运行的物理层、事理层、人理层的管理需求出发,具体提出了“物理”层面建设监测内容指标、辅助“事理”的监控内容指标、服务“人理”的平台服务内容指标。最后,通过BJT大学的能源监测平台效果对比评价,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建筑节能运行的集成化平台的合理性与必要性。(3)站在主体需求导向的角度分析事理层问题,建立了校园建筑节能运行管理的动态多目标优化模型,验证了模型可用性,并对比主要目标与综合加权和两种解法,分析解法的优越性。首先,分析事理层管理的研究内容,并分析管理目标关系。然后,建立了“能源-环境舒适度-经济”动态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选择主要目标法与综合加权和法(目标集成加权优化)求解问题。最后,进行算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进行节能、舒适度、经济性的均衡优化符合实际需求,对比两种优化解法,目标综合加权法,更贴合实际建筑运行管理需求。(4)提出了高校校园建筑节能运行集成管理的不同主体合作与管理策略集合。基于消费者行为理论,从人理层面分析校园建筑节能的主体消费者行为特征,分开解决不同消费特征主体的合作与管理关键问题。针对教学区,基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并解决学校主体与ESCo的合同能源管理合作模式选择的问题。针对宿舍区,基于歧视价格理论,设计宿舍区建筑用电歧视电价模式,引导在校师生改善用能行为。最后,基于BJT大学22号宿舍楼的实际用电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歧视电价模式可以对主体节能行为进行经济激励。(5)最后,从物理层(W)、事理层(S)、人理层(R)三个层面提出校园建筑节能运行集成管理的对策建议,以及集成管理的综合建议。
朱林森[7](2020)在《基于IMIS的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建筑行业规范程度提高,导致建设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因此,我国建设企业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满足工程项目进度要求和质量安全,严格把控工程项目中的成本支出。我国大多数建设工程类企业管理上仍然处于相对粗放和落后的局面,企业在内部管理和意识等方面都有所欠缺,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无法匹配管理目标,项目执行力度和效果不佳。在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过程中,易出现大忽视成本预测、成本控制等现象。所以改进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有利于提升项目成本管理目标,也是保障其长期具有竞争力的途径。首先通过对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分析,研究了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理论主要内容,并结合价值链理论分析价值链成本管理内容和成本控制程序,基于集成管理理论,分析得出建设项目全过程成本集成管理的关键点:过程集成、要素集成和参与方集成、知识集成。其次,基于建设工程的特殊性,分析汇总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各阶段存在缺乏全面成本管理意识、各阶段成本管控体系不完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范围狭窄等问题。基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和价值链成本管理内容、程序,分析项目成本管理内外部价值链,并结合集成管理关键点,分析二者之间融合,以此帮助项目建立成本管理集成体系。依据集成管理系统建立原则和项目成本管理各项环节分析,利用计算机的信息管理技术和互联网的远程传输技术,将整个管理过程分解成为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工作职能模块,并对各模块的功能和成本信息进行定义和有机地链接,形成具有管理过程连续、管理层次清晰、管理目标明确、管理状态可控、管理信息可测、管理结果可期、考核方法科学的施工成本管理系统。最后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运用IMIS系统对工程成本管理,从系统项目合同、物资采购等各个模块出发,最终工程项目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成本降低率达7.8%,并结合成本管控结果对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改善意见。研究分析表明,IMIS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适用于成本管控,并能够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为其他项目成本管理的改进提供借鉴,同时也对其他企业项目成本管理能力提升提供框架和方法。
向卫国[8](2020)在《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项目以“集群”的形态呈现,如北京奥运会场馆工程、世博会场馆工程、新城区市政工程等,其中新城区市政工程项目对于推动区域生产要素有效连接、改善人文环境、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该类项目存在项目类型众多、项目组织、管理界面交织、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下存在着信息沟通方式落后、组织、过程管理割裂等问题,制约集群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随着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趋势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引入BIM及其关键技术,探索BIM技术下的集成管理模式,助力新城区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向着集成化、智能化、精益化的方向发展。(1)研究本文内容开展所需的理论基础,包括集群项目、项目管理、集成相关理论、BIM技术及特点、GIS技术、模型轻量化技术、BIM与GIS融合技术等内容,为后续研究内容提供理论支撑。(2)在研究集群的特性、分析新城区市政工程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的概念,采用综合集成法、引入计算机集成建造理论模型,提出采用并创新性扩充“组织-过程-信息”三维集成模型内涵,基于此进一步设计了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框架,并对其中的含义进行阐释,最终有望涌现出新的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解决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难题。(3)系统研究并创新提出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涉及到的技术方法与实施路径,包括基于分区块建模法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建模技术、基于大重叠率的三维倾斜摄影模型建模技术、多层级规划混合建模技术、基于片区统一建模标准的设计施工BIM模型建模技术、BIM到GIS转换技术、基于坐标变换与地形整平的多源模型融合技术以及基于线性八叉树的多源模型动态加载技术,有效解决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为进一步实现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奠定基础。(4)结合应用需求创新打造以BIM模型为信息中枢,融合工程建设各类要素信息、采用BIM、3DGIS等技术、C/S和B/S混合模式,以Restful标准化接口的微服务为服务主线,搭建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完成项目级和项目群级的功能设计,通过业务流程集成化、功能模块组件化,有效降低系统集成的复杂度,适应于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功能复杂、数据融合、业务多变的特点,实现集群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集成。(5)以深圳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为实例,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上述研究成果,创新性开展了包含地理模型、地质模型和规划模型在内的三大基础模型创建、包含道路、综合管廊、景观等在内的各类集群市政工程模型的创建、房屋建筑类模型的整合及应用、设计施工一体化应用和基于BIM的建设管理平台搭建工作,有效解决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人理”、“物理”、“事理”挑战,实现了前海合作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基于组织集成、过程集成和信息集成的集成管理模式。
薛红[9](2020)在《建造成本导向下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日益紧张的资源、人口和环境形势下建筑产业发展方式和建造模式正在加快转型。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领域推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着力点,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然而,截止到2018年装配式建筑项目市场占有率仅为13.9%。高建造成本是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首要因素。研究发现,标准化和规模经济是降低装配式建筑项目建造成本的关键。本文为降低建造成本提出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探索团体标准化和规模经济的实现方法,弥补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管理和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的不足。为实现研究目标,围绕协同学理论、复杂系统理论进行四项研究。首先,系统地分析建造成本导向的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形成,识别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功能要素。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和协同学理论,采用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和模拟法,探讨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形成动力、形成条件、实现路径和形成演化机理。研究发现,建造成本绩效是利益相关者建立协作机制的核心动力,且作为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可视为一个自适应系统,其稳定性与系统的资源整合能力、关系治理能力和协同绩效涌现能力有关。因此,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功能要素包含资源整合、关系治理和绩效涌现三个方面。其次,分析建造成本诉求下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整合能力,构建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组织模式。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建造成本导向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为利益相关者整合资源和实现团体标准提供平台,建立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本研究提出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是利益相关者建立协作机制的平台,其构成要素包括虚拟组织结构的主体、主体关系和空间结构。第三,分析建造成本导向下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治理机制,提出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刚性契约和柔性信任双重治理机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演化博弈理论,采用模拟法建立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的契约演化模型和信任演化模型,并进行演化分析,设计利益相关者的刚性契约机制和柔性信任机制,保障协作机制有效运行,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建造成本。本研究提出利益相关者为降低建造成本应采取刚性契约和柔性信任治理机制保障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有效运行。最后,分析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建造成本绩效,探索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对建造成本的影响,对协作机制的绩效进行反馈。基于协同学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采用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和案例研究法,分析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建造成本的影响。研究指出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对装配式建筑项目建造成本具有正向影响,且社会网络关系起到中介作用。本研究对建造成本导向下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形成、建立、运行和绩效反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建造成本的驱动下,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呈现自适应系统特征,资源整合能力、关系治理能力和协同绩效涌现能力是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核心功能要素;(2)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是利益相关者建立协作机制的平台,为资源整合和团体标准建立提供接口;(3)建造成本导向下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采取刚性契约和柔性信任双重治理机制,保障协作机制有效运行,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建造成本;(4)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降低了装配式建筑项目建造成本,同时,协作机制对利益相关者社会网络关系产生积极影响,且间接作用于建造成本,论证了社会网络关系的中介作用。本研究为降低建造成本探索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形成机理、建立平台、运行治理和绩效反馈,为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管理和利益相关者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同时,研究深入剖析装配式建筑项目建造成本偏高和利益相关者协作不稳定的原因,为政府制定政策和项目管理者行为决策提供实践指导。
卫文[10](2020)在《基于BIM的S高铁站建设工程集成管理研究》文中指出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铁道部提出了客货分离的高铁发展战略,规划布局了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目前已经完成四纵四横网络的建设,正在延伸加密。随着高铁网络的不断完善,全国已经完成300多个高铁站的建设任务,高铁站不仅仅是连接高铁网络的重要节点,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高铁站枢纽建设工程涉及到众多的子项目,只有这些子项的参与主体能够加强沟通、有效协调,才能实现组织管理、信息共享、技术接口的有效集成,BIM平台就为这个复杂项目的集成管理提供了科学便利的沟通环境和协同手段,可以极大地提升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本文基于S高铁站工程现阶段的发展和实施情况,研究从BIM集成管理平台出发,利用BIM技术和信息共享的集成管理模式,在统一平台上解决工程全生命周期多个参与方沟通不畅、信息孤岛的联通问题。使工程各参与方如业主、承包商、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均可在集成管理平台上,及时有效的获取工程实施中不同阶段的关键数据,从而快速的做出判断和决策用以辅助工程管理,以满足工程各参与方和管理方不同阶段和不同目标的管理需求。根据铁路附属建筑营造特点,理论结合工程实际,构建了基于BIM的数字集成管理系统运用于铁路建设过程的解决方案,包括集成组织架构、实施策略、控制保障和促进评价等。分析具体工程案例的管理与建设实施问题,提出了基于集成管理机制的组织架构。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AHP分析论证,得出利用BIM进行项目集成管理,是可行的结论;并期望由此探索研究能为后续类似工程建设的集成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二、论全国文献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模式的建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全国文献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模式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信息生态链动力机制下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文献信息资源集成管理现状 |
3 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方法 |
4 实验与研究 |
5 结语 |
(2)以业务融合为导向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综评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工程项目管理相关理论 |
2.1.1 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和目标 |
2.1.2 项目生命周期理论 |
2.1.3 Partnering管理模式 |
2.2 集成管理理论 |
2.2.1 集成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
2.2.2 集成管理的四大集成内容 |
2.2.3 集成管理与传统分工管理的区别 |
2.3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
2.3.1 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 |
2.3.2 业务流程再造的特征 |
2.3.3 业务流程再造实施手段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传统工程咨询业务现状分析 |
3.1 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建模规则 |
3.1.1 IDEFO流程建模方法概述 |
3.1.2 工程咨询业务IDEF0建模规则制定 |
3.2 传统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建模及分析 |
3.2.1 传统工程咨询业务活动 |
3.2.2 传统投资决策咨询业务 |
3.2.3 传统勘察设计业务 |
3.2.4 传统招标采购代理业务 |
3.2.5 传统工程监理业务 |
3.2.6 传统工程造价咨询业务 |
3.3 传统工程咨询业务问题归纳与诊断 |
3.3.1 传统工程咨询业务问题归纳 |
3.3.2 传统工程咨询业务问题诊断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策划 |
4.1 全过程工程咨询概述 |
4.1.1 全过程工程咨询定义 |
4.1.2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内容及模式 |
4.1.3 全过程工程咨询内涵及特点 |
4.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可行性研究 |
4.2.1 政策层面分析 |
4.2.2 行业层面分析 |
4.2.3 工程师层面分析 |
4.2.4 科技层面分析 |
4.3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框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实施 |
5.1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实施原则 |
5.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总图设计 |
5.3 全过程项目管理办公室机制设计 |
5.3.1 项目管理办公室概述 |
5.3.2 全过程项目管理办公室功能介绍及建模 |
5.4 投资建设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 |
5.4.1 投资建设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活动总图 |
5.4.2 融合新兴业务的投资咨询业务流程再造 |
5.4.3 全周期统筹的勘察设计业务流程再造 |
5.4.4 融合合约管理的招标代理业务流程再造 |
5.4.5 向项目管理过渡的监理业务流程再造 |
5.4.6 全过程覆盖的造价咨询业务流程再造 |
5.5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评估 |
5.5.1 新业务流程解决问题评估 |
5.5.2 新业务流程应用价值分析 |
5.6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应用展望 |
5.6.1 新业务流程未来应用可能面临的问题 |
5.6.2 全过程工程咨询新业务流程应用建议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3)集成管理理念下城建档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集成管理与城建档案管理概述 |
2.1 集成管理概述 |
2.1.1 集成的含义 |
2.1.2 集成管理的内涵 |
2.1.3 集成管理的特征 |
2.2 城建档案概述 |
2.2.1 城建档案的概念 |
2.2.2 城建档案的特点 |
2.2.3 城建档案的价值 |
2.3 集成管理理念下城建档案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
2.3.1 集成管理理念下城建档案管理的目标 |
2.3.2 集成管理理念下城建档案管理的原则 |
2.4 集成管理理念应用于城建档案管理的驱动力分析 |
2.4.1 社会需求背景驱动 |
2.4.2 档案管理发展趋势驱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城建档案管理现状 |
3.1 城建档案管理成就 |
3.2 城建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城建档案资源收集与整合不力 |
3.2.2 城建档案管理方式转变不足 |
3.2.3 城建档案服务模式陈旧落后 |
3.2.4 城建档案管理主体建设薄弱 |
3.2.5 城建档案管理政策法规与体制机制不健全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集成管理理念下城建档案管理对策 |
4.1 资源集成:强化城建档案数据资源集成建设 |
4.1.1 构建城建档案在线归档移交平台 |
4.1.2 建立城建档案归档移交信用约束机制 |
4.1.3 建设城建档案数据资源核心数据库 |
4.2 过程集成:推动城建档案智慧管理转型 |
4.2.1 增强城建档案管理环节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 |
4.2.2 推进城建档案管理流程集成优化 |
4.3 服务集成:构建城建档案集成服务模式 |
4.3.1 搭建城建档案集成服务平台 |
4.3.2 强化城建档案知识服务供给 |
4.4 人才集成:加强城建档案管理主体队伍建设 |
4.4.1 积极进行技术型人才引进与复合型人才培养 |
4.4.2 强化管理人员档案意识培养与管理理念转变 |
4.5 标准和规范集成:完善城建档案管理政策法规与体制机制 |
4.5.1 推进政策法规更新完善与标准规范集成优化 |
4.5.2 因地制宜制定管理制度,协同合作理顺管理体制 |
4.6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集成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全过程造价咨询管理理论 |
2.1 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概念 |
2.2 全过程造价咨询行业现状 |
2.3 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集成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
2.4 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集成管理的支撑条件 |
2.5 本章小结 |
3 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集成管理信息需求研究 |
3.1 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集成管理的环境分析 |
3.2 全过程造价咨询集成管理信息需求识别 |
3.3 基于半结构访谈的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集成管理信息需求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4 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集成管理系统的构建与运行 |
4.1 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信息集成管理 |
4.2 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组织集成管理 |
4.3 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集成管理模型的构建 |
4.4 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集成管理模型的运行平台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5 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集成管理实施 |
5.1 ZH咨询公司简介 |
5.2 ZH咨询公司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管理现状 |
5.3 ZH公司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集成管理必要性分析 |
5.4 ZH咨询公司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集成化管理实施 |
5.5 ZH公司集成管理实施效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基于SEM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研究现状 |
1.2.2 全过程集成管理能力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述评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3 技术路线图 |
1.3.4 创新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本研究的基础理论分析 |
2.1 全过程工程咨询相关理论 |
2.1.1 全过程工程咨询定义 |
2.1.2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范围及特点 |
2.1.3 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内容 |
2.2 全过程集成管理相关理论 |
2.2.1 集成管理理论 |
2.2.2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 |
2.2.3 全过程集成管理能力维度分析 |
2.3 结构方程模型相关研究 |
2.3.1 结构方程模型的组成 |
2.3.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步骤 |
2.3.3 结构方程模型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
3.1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评价指标的原则及方法 |
3.1.1 构建指标的原则 |
3.1.2 指标识别方法 |
3.2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影响因素识别 |
3.2.1 文献归纳初步识别 |
3.2.2 专家访谈优化评价指标 |
3.3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
3.3.1 假设提出 |
3.3.2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EM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指标体系分析 |
4.1 研究设计 |
4.1.1 问卷设计 |
4.1.2 数据收集 |
4.1.3 数据正态性检验 |
4.2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4.2.1 信度检验 |
4.2.2 效度检验 |
4.3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及评价 |
4.3.1 结构方程模型初始验证 |
4.3.2 结构方程模型修正及评价 |
4.3.3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确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综合评价模型 |
5.1 企业能力体系评价方法综述 |
5.2 评价指标权重 |
5.2.1 评价指标权重的概念 |
5.2.2 结构方程模型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5.3 全过程集成管理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5.3.1 模糊综合评价概念 |
5.3.2 全过程集成管理能力模糊评价步骤 |
5.3.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全过程集成管理能力的可行性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6.1 案例介绍 |
6.2 企业全过程集成管理能力的实证评价 |
6.2.1 指标体系 |
6.2.2 建立评价集、权重集 |
6.2.3 隶属度确定 |
6.2.4 模糊综合评价 |
6.3 全过程集成管理能力的提升建议 |
6.3.1 提升信息集成化能力的建议 |
6.3.2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议 |
6.3.3 提升组织协同能力的建议 |
6.3.4 提升持续创新能力的建议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高校校园建筑节能运行集成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对象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2.4 技术路线图 |
2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基本理论 |
2.1.1 集成管理理论 |
2.1.2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理论 |
2.1.3 多目标规划理论 |
2.1.4 消费者行为理论 |
2.1.5 博弈论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建筑节能运行平台相关技术 |
2.2.2 建筑节能管理多目标均衡优化 |
2.2.3 公共建筑节能管理主体合作与节能行为 |
2.2.4 研究评述 |
3 高校校园建筑节能运行集成管理现状及问题系统分析 |
3.1 高校校园建筑的能源管理现状 |
3.1.1 采集高校的介绍 |
3.1.2 高校能源监测平台的基础建设情况 |
3.1.3 高校相关建筑智控等技术的基本应用情况 |
3.1.4 高校建筑运行管理的基本情况 |
3.2 基于WSR的高校校园建筑节能运行集成管理问题分析 |
3.2.1 基于WSR方法论设计调查问卷 |
3.2.2 问卷数据收集 |
3.2.3 问卷信效度检验 |
3.2.4 高校校园节能运行管理问题的WSR三维分析 |
3.3 小结 |
4 物理层:高校校园建筑节能运行的集成化平台 |
4.1 集成化平台的顶层设计 |
4.1.1 基于WSR重构物理层平台的建设逻辑 |
4.1.2 平台的建设目标 |
4.1.3 平台的需求与任务 |
4.2 校园建筑节能运行的集成化平台基础架构与关键技术 |
4.2.1 基于CPES的集成化平台架构 |
4.2.2 建筑节能运行管理的相关技术 |
4.3 基于WSR分析的集成化平台信息内容 |
4.3.1 服务物理层的平台监测信息内容 |
4.3.2 服务事理层的平台功能目标管理信息内容 |
4.3.3 服务人理层的平台使用主体服务信息内容 |
4.4 案例分析 |
4.4.1 物理层集成化平台的WSR评价指标体系 |
4.4.2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4.3 BJT大学能源集成化平台建设效果对比分析 |
4.5 小结 |
5 事理层:高校校园建筑节能运行管理的目标集成优化 |
5.1 校园建筑节能运行集成管理的事理层分析 |
5.1.1 事理层的研究内容 |
5.1.2 运行管理中的目标关系与主体需求偏好 |
5.2 “能源-环境舒适度-经济”多目标优化动态规划分析 |
5.2.1 前提假设 |
5.2.2 建立多目标优化动态模型 |
5.2.3 多目标优化解法 |
5.3 算例验证 |
5.3.1 多目标均衡优化的验证目标 |
5.3.2 SD楼建筑节能运行管理的案例说明 |
5.3.3 参数选取与优化过程 |
5.3.4 结果分析 |
5.4. 小结 |
6 人理层:高校校园建筑节能运行管理的集成化主体合作策略 |
6.1 校园建筑节能运行集成管理主体关系及其经济性分析 |
6.1.1 人理层的问题梳理 |
6.1.2 校园建筑节能运行管理利益相关主体 |
6.1.3 教学区节能运行管理消费者行为分析 |
6.1.4 宿舍区节能运行管理消费者行为分析 |
6.2 教学区建筑节能运行的主体合作策略分析 |
6.2.1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
6.2.2 后勤集团与ESCo利益与风险分析 |
6.2.3 高校与ESCo的合作博弈模型 |
6.2.4 教学区主体合作模式选择 |
6.3 宿舍区建筑节能运行的能源定价模式分析 |
6.3.1 宿舍区能源歧视价格前提条件 |
6.3.2 宿舍区的歧视电价等级选择 |
6.3.3 宿舍区建筑师生用电歧视电价模式设计 |
6.3.4 算例验证 |
6.4 高校建筑节能运行集成管理的集成化管理策略建议 |
6.5 小结 |
7 高校建筑节能运行集成管理对策建议 |
7.1 基于WSR分析的高校建筑节能运行集成管理 |
7.2 物理层提升集成化平台的建议 |
7.2.1 对平台相关技术与信息进行梳理集成 |
7.2.2 完善平台架构 |
7.2.3 加强融合新技术手段 |
7.2.4 完善监测的信息类别、加强信息关联分析 |
7.3 事理层多目标优化管理的建议 |
7.3.1 展开节能运行集成管理多目标优化 |
7.3.2 综合考虑多目标管理 |
7.3.3 采用适用目标集成的加权和解法进行多目标优化 |
7.4 人理层加强主体合作管理的建议 |
7.4.1 促进节能运行管理过程的多主体合作 |
7.4.2 提升后勤集团(高校领导)的意识、明确管理职责 |
7.4.3 促进ESCo与后勤集团的合作 |
7.4.4 加强ESCo的质量控制 |
7.4.5 促进在校师生的参与 |
7.5 提升集成管理的综合建议 |
7.5.1 加强管理目标的物理功能支持 |
7.5.2 明确主体合作依赖的平台功能支持 |
7.5.3 利用平台辅助管理主体的学习 |
7.5.4 加强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的目标意识 |
7.6 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论文主要结论及创新性 |
8.1.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
8.1.2 创新性 |
8.2 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基于IMIS的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论文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理论研究 |
2.1 成本管理基本理论 |
2.1.1 成本管理的内涵 |
2.1.2 成本管理的基本程序 |
2.1.3 目标成本理论 |
2.2 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 |
2.2.1 全过程造价管理含义 |
2.2.2 全过程造价管理过程 |
2.3 价值链理论 |
2.3.1 价值链概念 |
2.3.2 价值链特点 |
2.3.3 价值链内容 |
2.4 价值链成本管理理论 |
2.4.1 价值链成本管理分类 |
2.4.2 价值链成本控制内容 |
2.4.3 价值链成本控制程序 |
2.5 全过程集成管理理论 |
2.5.1 集成管理理论概述 |
2.5.2 建设项目全过程成本集成管理的关键点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集成管理体系构建 |
3.1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1.1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分析 |
3.1.2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问题汇总 |
3.2 基于价值链的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分析 |
3.2.1 内部价值链传导分析 |
3.2.2 外部价值链横向分析 |
3.2.3 价值链成本管控优化对策 |
3.3 建设项目成本管理价值链与集成化融合 |
3.4 基于IMIS的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体系构建 |
3.4.1 IMIS定义 |
3.4.2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集成管理体系原则 |
3.4.3 建设工程成本集成管理IMIS体系构建 |
3.4.4 建设工程成本管理IMIS功能模块应用流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实证研究 |
4.1 项目概况 |
4.2 基于IMIS的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应用研究 |
4.2.1 综合集成管理信息系统 |
4.2.2 项目合同管理 |
4.2.3 物资设备管理 |
4.2.4 成本控制管理 |
4.3 成本管理结果分析 |
4.3.1 成本对比分析 |
4.3.2 其他管理情况 |
4.4 成本控制的改进措施 |
4.4.1 加强信息沟通 |
4.4.2 加强合同变更管理 |
4.4.3 加强项目进度管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8)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集群项目管理 |
1.2.2 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
1.2.3 BIM技术 |
1.2.4 基于BIM的管理平台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逻辑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逻辑结构 |
2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相关理论及技术 |
2.1 基本概念 |
2.1.1 集群项目 |
2.1.2 项目管理 |
2.2 集成相关理论 |
2.2.1 集成的内涵 |
2.2.2 集成管理的内容及原则 |
2.2.3 制造业集成相关理论 |
2.2.4 综合集成相关思想 |
2.3 BIM及相关技术 |
2.3.1 BIM技术及特点 |
2.3.2 GIS技术 |
2.3.3 模型轻量化技术 |
2.3.4 BIM与 GIS数据融合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3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总体架构研究 |
3.1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概念的提出 |
3.2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集成管理模式BIM技术应用框架 |
3.2.1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维度分析 |
3.2.2 基于BIM技术的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
3.2.3 组织集成 |
3.2.4 过程集成 |
3.2.5 信息集成 |
3.3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应用关键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4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模型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
4.1 多源模型创建关键技术 |
4.1.1 基于分区块建模法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建模技术 |
4.1.2 基于大重叠率的三维倾斜摄影模型建模技术 |
4.1.3 多层级规划混合建模技术 |
4.1.4 基于片区统一建模标准的设计、施工BIM模型建模 |
4.2 BIM模型到GIS模型转化技术 |
4.2.1 基于通用数据格式的IFC到 CityGML的转化 |
4.2.2 基于数据解析与重构的DGN格式到UDB的转化 |
4.3 基于坐标变换与地形整平的多源模型融合技术 |
4.3.1 模型坐标变换 |
4.3.2 GIS模型处理 |
4.4 基于线性八叉树的多源模型动态加载技术 |
4.4.1 基于线性八叉树的模型空间索引方式 |
4.4.2 实例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平台研究 |
5.1 建设管理平台需求研究与设计 |
5.1.1 业务需求分析 |
5.1.2 解决思路 |
5.2 建设管理平台架构研究与设计 |
5.2.1 建设管理平台架构思路 |
5.2.2 建设管理平台总体架构 |
5.2.3 建设管理平台业务架构 |
5.2.4 建设管理平台技术架构 |
5.2.5 建设管理平台数据架构 |
5.3 建设管理平台功能实现 |
5.3.1 项目层级功能设计 |
5.3.2 项目群功能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实践研究 |
6.1 项目背景及概况 |
6.1.1 前海合作区规划与集群市政工程建设情况 |
6.1.2 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实施面临的挑战 |
6.1.3 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BIM技术应用模式 |
6.2 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BIM技术应用实践 |
6.2.1 基于BIM的组织集成 |
6.2.2 基于BIM的过程集成 |
6.2.3 基于BIM的信息集成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7.3 未来的工作展望与设想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建造成本导向下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装配式建筑项目建造成本研究现状 |
1.3.2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研究现状 |
1.3.3 建筑工程项目多主体协作机制研究现状 |
1.3.4 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内容结构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理论研究 |
2.1 概念界定 |
2.1.1 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建造成本 |
2.1.2 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利益相关者 |
2.1.3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自适应系统 |
2.1.4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 |
2.2 理论基础 |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2.2 协同学理论 |
2.2.3 复杂系统理论 |
2.2.4 社会网络理论 |
2.2.5 演化博弈理论 |
2.3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概念模型 |
2.4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理论框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形成分析 |
3.1 建造成本视角下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形成的动力 |
3.1.1 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诉求 |
3.1.2 建造成本诱因的推动 |
3.1.3 规模经济的成本绩效驱动 |
3.2 建造成本驱动下协作自适应系统的自组织特征 |
3.2.1 协作自适应系统的开放性 |
3.2.2 协作自适应系统的远离平衡态 |
3.2.3 协作自适应系统要素的非线性作用 |
3.2.4 协作自适应系统的动态涨落 |
3.3 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形成条件及实现路径 |
3.3.1 面向建造成本的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形成条件 |
3.3.2 建造成本导向下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的实现路径 |
3.4 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形成的演化分析 |
3.4.1 建造成本导向下协作机制的系统变量与参数识别 |
3.4.2 建造成本导向下协作机制的系统演化模型构建 |
3.4.3 协作机制的系统演化模型稳定性分析 |
3.4.4 建造成本驱动下协作机制的系统演化模型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的虚拟组织结构构建 |
4.1 面向建造成本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分析 |
4.1.1 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的界定 |
4.1.2 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的要素 |
4.1.3 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的构建流程 |
4.2 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主体分析 |
4.2.1 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的主体识别 |
4.2.2 建造成本导向下虚拟组织结构的主体分类 |
4.3 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主体关系分析 |
4.3.1 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的主体关系识别 |
4.3.2 建造成本导向下虚拟组织结构的主体关系评价 |
4.4 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空间结构分析 |
4.4.1 建造成本导向下虚拟组织结构的组织层次划分 |
4.4.2 面向建造成本的虚拟组织结构的组织模块界定 |
4.4.3 建造成本导向下虚拟组织结构的空间结构确定 |
4.5 建造成本导向下装配式建筑项目虚拟组织结构模型构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双重治理机制 |
5.1 建造成本导向的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治理机制分析 |
5.1.1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契约分析 |
5.1.2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信任分析 |
5.2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契约演化模型构建 |
5.2.1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契约演化模型建立 |
5.2.2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契约演化模型分析 |
5.2.3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契约演化模型仿真 |
5.3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信任演化模型构建 |
5.3.1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信任演化模型建立 |
5.3.2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信任演化模型分析 |
5.3.3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信任演化模型仿真 |
5.4 建造成本导向的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治理策略制定 |
5.4.1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契约机制 |
5.4.2 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的信任机制 |
5.5 面向建造成本的利益相关者协作运行管理启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案例研究 |
6.1 问题描述 |
6.2 构念定义和测量 |
6.3 案例数据收集 |
6.3.1 案例选取 |
6.3.2 数据收集 |
6.4 研究结果 |
6.4.1 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对建造成本的影响 |
6.4.2 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对社会网络关系的影响 |
6.4.3 利益相关者社会网络关系对建造成本的影响 |
6.5 研究结论与讨论 |
6.5.1 主要研究发现 |
6.5.2 主要理论启示 |
6.5.3 主要实践启示 |
6.6 协作机制实施策略 |
6.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和利益相关者初步识别访谈提纲 |
附录2 装配式建筑项目建造成本影响因素访谈提纲 |
附录3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显着性和关系访谈与调查 |
附录4 新加坡装配式建筑预制生产成本现状访谈提纲 |
附录5 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访谈和问卷表 |
附录6 装配式建筑项目参与主体显着性和关系调查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基于BIM的S高铁站建设工程集成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S高铁站工程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2.1 S高铁站工程概况 |
2.1.1 工程简介 |
2.1.2 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2.1.3 工程复杂工艺要求 |
2.1.4 工程特点和难点 |
2.2 S高铁站工程管理的突出问题 |
2.2.1 共享信息质量不高 |
2.2.2 各阶段和各要素冲突不断 |
2.3 S高铁站工程管理的问题成因 |
2.3.1 缺乏集成动力因素 |
2.3.2 缺乏完善的集成体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BIM的S高铁站工程集成管理规划 |
3.1 基于BIM的集成管理架构设计 |
3.1.1 BIM建筑信息3D建模 |
3.1.2 BIM模型建立规范 |
3.1.3 BIM模型建立深度 |
3.1.4 项目的BIM建模流程 |
3.2 基于BIM的数据传递机制 |
3.2.1 共享模型的信息存储 |
3.2.2 集成管理的外部云共享 |
3.3 高铁站集成组织框架建构 |
3.3.1 BIM软件技术接口集成设计 |
3.3.2 工程子项目间资源集成设计 |
3.3.3 S高铁站工程集成组织框架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S高铁工程集成管理实施与监控 |
4.1 BIM集成管理实施概要 |
4.2 BIM集成在设计阶段管理运用 |
4.2.1 工程方案规划管理 |
4.2.2 项目施工图设计管理 |
4.2.3 复杂工艺深化设计管理 |
4.3 BIM集成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
4.3.1 工程场地布置管理 |
4.3.2 项目4D施工模拟管理 |
4.3.3 项目施工图纸审查管理 |
4.4 BIM集成管理对工程各参与方的正向促进 |
4.4.1 提升各参与方的交流沟通效果 |
4.4.2 解决各参与方的目标冲突 |
4.4.3 提升各参与方的实际能力 |
4.4.4 保证关键技术和工艺顺利完成 |
4.4.5 解决各参与方信息不对称 |
4.4.6 推动工作任务合理分解WBS |
4.4.7 促进工程资源整合集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S高铁站工程集成管理控制保障及评价 |
5.1 BIM集成管理的工程目标控制 |
5.1.1 工程的进度控制管理 |
5.1.2 工程的成本控制管理 |
5.1.3 工程的质量控制管理 |
5.1.4 工程的安全控制管理 |
5.1.5 工程的环保控制管理 |
5.2 实施阶段主体的权责保障 |
5.2.1 BIM总协调方的权利和义务 |
5.2.2 工程设计方的权利和义务 |
5.2.3 工程监理方的权利和义务 |
5.2.4 土建施工方的权利和义务 |
5.2.5 MEP施工方的权利和义务 |
5.2.6 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的权利和义务 |
5.3 基于AHP的 BIM集成管理效益评价 |
5.3.1 AHP层次分析数理基础 |
5.3.2 BIM管理效益AHP模型 |
5.3.3 BIM应用效果AHP评价 |
5.3.4 BIM管理评价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1 (RI使用Matlab实现代码) |
附录2 (AHP调查问卷设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论全国文献信息资源集成管理模式的建立(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息生态链动力机制下文献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J]. 刘东亮,岑丹,赵浩宇,刘伟. 情报科学, 2021(12)
- [2]以业务融合为导向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 尹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3]集成管理理念下城建档案管理研究[D]. 李文鸿. 河北大学, 2021(02)
- [4]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业务集成管理研究[D]. 马亚男.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5]基于SEM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集成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 陈虹燕. 长安大学, 2021
- [6]高校校园建筑节能运行集成管理研究[D]. 纪博雅.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2)
- [7]基于IMIS的建设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D]. 朱林森. 扬州大学, 2020(04)
- [8]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D]. 向卫国.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9]建造成本导向下装配式建筑项目利益相关者协作机制研究[D]. 薛红.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10]基于BIM的S高铁站建设工程集成管理研究[D]. 卫文.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