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护理学会2003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论文文献综述)
胡小京[1](2019)在《媒介视域中的女性角色建构 ——以《女铎》(1912-1949)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清末民初,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该会于1912年4月,为启迪女性新知,专门针对社会中上层受过教育的家庭女性及女学生群体创办了《女铎》杂志。在基于基督教指导原则之下,该刊重点围绕女性的家政事务管理、儿童教养、婚恋、教育、职业、自身权益及社会服务等相关问题,给予女性全方位的引导和帮助。《女铎》发行近四十年,是与时代互相适应和选择的产物,其选载文章时而保守、时而偏激、时而激进、时而反复,对女性角色定位在情感上错综复杂,恰恰真实地呈现了这一时期女性角色建构的艰难性和复杂性。在刊行基调上,《女铎》对女性角色的定位选择了一条温和而保守的“新”路线,试图在培养家庭新式“贤妻良母”与社会新女性之间达到一种有序过渡和平衡,这种平衡是近代中国转型中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一种体现。虽然在近四十年的发刊中,《女铎》始终将重心落足于家庭,但其在女性家庭角色、社会角色的引导、规训及处理这二者平衡之间的努力和尝试,推动了家政科学化及社会现代化进程。因此,本文拟通过对《女铎》文本的解读,以“女性角色”为连接点,探究民国时期社会历史变迁与报刊媒介之间建立的密切关系,充分阐释女性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功能性内涵和时代性特征,并对二种角色的平衡进行理论分析。在研究女性角色建构的历程中,不仅可以透视出民国时期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与定位,也从中显露出以知识女性群体为代表的,来自女性自身的自省和自言,凸显了女性角色从被动受男性社会精英倡导到女性自身主动诉求的历史性转变。
区少铨(Au Siu chuan)[2](2019)在《民办教育在香港 ——东华三院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创建于1870年的东华医院,是香港历史最久远及规模最大的慈善机构,设立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及社会服务。至2017年,东华三院在全香港设有超过300个服务单位,雇员人数逾一万名。自1880年开始在香港提供教育服务,在香港共设有52所学校,包括专上院校、中学、小学、幼儿园,以及特殊学校的完整教育体系,为香港最具规模的办学团体之一。东华医院成立初期至二十世纪初一段长时间内,曾一度是华人社会的权力中心。东华医院的董事集中了香港社会上举足轻重,及具有名望的华人绅商,属于士绅阶层的东院董事,经常负起排解纷争、维持地方秩序的责任。英政府亦乐意透过东华医院来维持华人的社会秩序。东华医院故此一直有特殊的社会地位,直至二次大战之后,方才日渐减退。本文以东华三院(The 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兴办教育的过程及其教育服务的变迁为例子,探讨民间非牟利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在香港社会经营教育服务的态度及实况。本文通过研究香港政府对东华教育服务的扶助及干涉的情况下,东华如何扩大其服务范围,改变课程和教学,由塾馆演变为现代化的多元教育机构。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简介东华三院的历史发展,概括说明从广福义祠至建立东华医院,以及三所医院联合组织成“东华三院”的历史背景。东华三院除赠医施药外,更同时兼及社会福利服务,东华总理在不同的阶段,开展的社会服务皆有不同特色,救济范围广及国内外同胞,也反映了东华三院和港英政府、中国政府、海外华人的互动情况;第二章是说明东华兴办教育的第一阶段,东华自1880年利用文武庙捐款收益从事教育服务,创办第一所义学,从私塾形式扩展至现代化的小学,为贫苦学生提供免费教育的发展过程,其间义学在课程及管理上皆改了重大的改革,进而与另一历史悠久机构香港乐善堂义学作横向比较,以分析东华教育在当时发展的水平;第三章是叙述东华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战后东华三院全面恢复教育服务,及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东华三院配合政府的发展步伐,着手开办中、小学、幼儿教育及特殊学校,发展正规和系统化的教育服务。到了 1997年,东华三院的教育进入了第三阶段,在配合政府的教育政策的前提下,学校课程及活动上皆有不同的调适,而且发展了东华三院的德育课程,以建立“东华人”对国家及办学机构的归属感。东华三院亦与时并进,配合社会的转变和市民的需求不断改善及扩展包括大专等各项教育服务;影响东华三院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政治的影响及“东华人”精神尤其是突出的方面,东华三院与港英政府、特区政府、香港社会的互动上,皆有超越其他办学团体的优势;东华学校重视价值教育,品德培养,因此栽培了众多出色的毕业生,这些“东华人”反映了“东华精神”,在香港各行各业均发光发亮。研究显示,东华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民办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从办理学校的经过观之,东华在经费取得、学校的管理、发展策略与政府的交涉,均有其成功之处,总结东华成功从传统民间慈善机构转型为现代化的多元办学机构的成功经验,能为中港未来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模式。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部[3](2018)在《中华护理学会2018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文中指出1第22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会议主题:新时代·新起点·新发展征文内容:(1)手术室管理变革与研究。(2)管理工具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3)手术室护理岗位管理。(4)手术室人性化管理模式。(5)手术室精细化管理。(6)手术室成本控制与管理。(7)手术室医用耗材管理。(8)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9)手术室运营管理模式探讨。(10)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与使用。(11)磁
刘洋[4](2017)在《近代中医体制化历程(1919-1937) ——以中医改进研究会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近代以来,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和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勃兴,中医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上的中医,其科研、教育、医疗、管理、交流、传播、评价等方法体系,都与建立在现代科学思想基础上的西医大为迥异,也与基于西方的近代中国社会建制格格不入。为了谋求发展,近代中医不断改良、汇通、论战、抗争,直至尝试“科学化中医”,希望改造中医,使其融入近代科学的体系。伴随着抗争与羁绊中的前行,中医自觉不自觉吸收和借鉴了西医的思想和制度,开始了中医体制化的探索。科学体制化是科学体制的形成过程,是科学发展的组织条件和制度保证,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医学体制化的重要标志是医院、医学院、医生组织以及政府主导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形成。其显着的特征是医学知识与政治的结合,以及对医疗空间的制度性分割。由于近代社会政治制度源于西制,中医天然地被社会体制排除在外,晚清和民国政府没有主动启动中医体制化进程。中医体制化基本上萌生于中医民间,由中医界自下而上努力探索,其层次、范围、效果上与西医的近代体制化相比,距离很大。与民国政府的“抑中扬西”的卫生政策相左,近代山西地方政府对中医采取扶持政策,中医体制化在近代山西得以率先发轫。山西模仿西方科学和西医体制,成立中医社团、开展中医学校教育、创办医院、出版发行中医期刊和书籍,以及制订和完善中医学术、研究制度等努力,在中医体制化中作出独到的努力。本文以具有独特历史价值的近代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及其活动为视角,放眼整个近代中医的发展历程、中医与社会的关系、中医与西医的矛盾和媾和。通过历时共时的分析,探讨体制化对中医发展的促进和制约作用,为时下政府在中医药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职责界定、市场划分,提供有益参照。本文主体包括绪论、正文(共七章)、结束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概念释名。正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了近代中医体制化的背景;其后五章是关于山西中医体制化的探索实践内容;最后一章总结山西中医体制化的贡献与启示。第一章是关于近代中医体制化的背景。近代中医体制化以中医思想文化变革为基础,“西学东渐”的近代化思潮是中医的近代化转型的根本原因。正是在这种近代化思潮的影响下,面对薄弱的医疗卫生基础,山西从统治和现实需要出发,积极推动开展中医改进。中医体制化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在近代山西发端。第二章是关于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的创建及发展内容。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官办的中医社团。山西行政长官阎锡山在学会的创办、发展、运行中都发挥主导作用,给予经费、政策、发展环境的支持。由于组织稳定,经费充裕,中医改进研究会发展迅速。研究会在管理制度、科研方法、学术奖励等各个方面吸收西学,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规范,保障了中医研究的有序开展。研究会发展中期,由于政治、社会局面发生巨大转变,及“中医科学化”思潮出现,研究会进行了改组,从人员、机构、组织多方面发生较大调整。研究会宗旨也从最初的“中医改进”向“中医科学化”演变。第三章是关于中医教育探索的部分。近代山西山西医学教育历经波折,先后创办了“山西医学专门学堂”、“山西医学传习所”和“山西医学专门学校”等医学教育机构。后者几易其名,学制、课程、教育方向也随之不断变化。特别是其办学方针的“由中转西”,反映了中西医教育难以实现良好契合的矛盾。近代中医教育界在探索建立学制,统一课程设置,编辑中医教材,兴办中医学校,培养中医人才过程中的努力,也是不断寻求合理医学教育建制的过程。最终,在中医向西医的参习和妥协中,近代中医教育建制得以建立。第四章是关于中医临床与防疫实践的内容。作为中医研究和中医教育的实践场所,中医改进研究会的附设中医医院设立后,引入了西医医院的理念,设立养病室(病房)、加强院感管理、完善诊疗制度,不断提高中医的临床诊治能力。为了弥补中医在卫生防疫中显露出的不足,研究会建立了疫情报告和研判制度,积极探索中医在卫生防疫中的作用。由于西医对传染病的病原学、传播途径方面具有证据确凿、逻辑合理的实践优势,使得基于西制的近代政府,有充分理由选择西医理论和制度作为卫生防疫的立法和行政依据,西医在国家卫生防疫体系中的地位得以通过政治制度确立,成为卫生防疫的主角,中医逐渐退出了卫生防疫体系。第五章介绍了中医改进研究会在历次中医抗争社会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中医界面对政府、西医的不公正政策和歧视,从维护自身权益以及中医地位出发,积极投入到抗争和中西医论战中。在纳入教育体系、创设中央国医馆、建立中医社会体制等方面,中医改进研究会与全国中医药界,互通声气,积极运用请愿抗争和参政提案等手段,奔走呼号,终获一定成效。《中医条例》、《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使中医在法律地位上与西医平等;中央国医馆、卫生署中医委员会的成立,成为中医行政管理建制化的标志;中医纳入学制的章程获得通过,中医执业考核得到实施等一系列突破,使得中西医并存的二元医疗卫生体制渐见雏形。第六章是关于中医学术传播与交流方面的内容。医学交流机制与系统的形成,是医学体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传统中医“秘而不宣”的习惯,随着近代报纸、期刊在中国的出现,发生了巨大改变。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创办的《医学杂志》,作为中医学术交流的载体,业界沟通的桥梁,中西医论战的平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研究会的改组,《医学杂志》的办刊思想也由“中医改进”向“中医科学化”发生转换。同时,研究会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征集审查民间验方活动,出版了蕴含巨大学术价值的《审查征集验方》。研究会采取出版代销名家医书、与其他中医团体交换期刊、在杂志刊登医药信息等的形式,广泛进行业界交流,在近代中医的学术传播交流体制化中取得积极成效。第七章总结了山西在中医体制化中的贡献与启示。由于地方行政力量的鼎力支持,甚至将发展中医作为省政发展的重要内容,近代山西强化中医管理,从机构、组织、制度、机制方面,在神州一隅开辟了中医体制化的试验田。中医改进研究会的实践表明,整体论和还原论的融贯是未来中医发展的基础。辩证认识中西医,以包容胸怀接受在一定时期内中西医二元化格局的局面,有助于未来产生真正的新的生命科学。中医体制化是中医科学化概念的重要延伸,是中医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结束语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二是指出了本文仍需努力的方向;三是下一步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附录共有9个部分,汇总了近代山西中医体制化相关制度和近代山西医学发展沿革等等,为研究提供详实的参证。纵观中医在中国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医发展的各个兴盛阶段多得益于体制的促进。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化”等概念和思路,都是基于振兴中医发展的目的提出的。同时,也反映出中医自身的特性与历次被强加之上体制的不适应。直到170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寻求出适合中医的发展之路;如何处理中西医二者的关系,也是众说纷纭。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医和西医的“范式”不可通约,源于西医的近代医疗体制无法适应中医发展的自身属性。有着五千年深厚文化和历史底蕴的传统中医,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又一次科学和意识形态的革命,需要再次审视其发展规律,完善中医体制化建设。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部[5](2017)在《中华护理学会20142017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征文内容:1护理岗位管理方面:护理岗位科学设置与人力调配;成本效益与绩效考核的研究与实践;专科护士培养与使用;护士规范化培训;护理团队建设与沟通协作。2护理质量安全方面: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建设与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与预警;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及持续改进。3护理信息方面:护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电子护理病历的应用与评价;网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部[6](2016)在《中华护理学会2016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繁荣护理学术,推动学科发展,经中华护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将于2016年举办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欢迎各医院广大护理同仁积极撰写论文,踊跃投稿,现将各专科会议征文内容通知如下:1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第一期)会议主题:精益·安全·规范征文内容:①护理面临新形势与未来发展方向。②精细化管理在护理品质管理中的应用。③护理安全与风险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部[7](2015)在《中华护理学会2014015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繁荣护理学术,推动学科发展,经中华护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将于2015年举办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欢迎各医院广大护理同仁积极撰写论文,踊跃投稿,现将各专科会议征文内容通知如下。1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第一期)(1)主题:质量、安全、服务、效率(2)征文内容:1护理管理新思路与新方法。2落实《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2014版)》经验。3临床重点专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部[8](2014)在《中华护理学会2014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文中指出经中华护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将于2014年举办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以繁荣护理学术,推动学科发展。欢迎各医院广大护理同仁积极撰稿与写论文,踊跃投稿,现将各专科会议征文内容通知如下:1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①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应用经验分享。②专科专病中医护理特色优势。③中医护理教学模式的探讨。④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与研究。⑤中医个体化健康宣教经验交流。⑥社区中医护理应用体会。⑦中医康复养生方法的应用。⑧中医护理发展的难点分析与对策。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部[9](2013)在《2013年中华护理学会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文中研究表明经中华护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将于2013年举办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以繁荣护理学术,推动学科发展。欢迎各医院广大护理同仁积极撰写论文,踊跃投稿。现将各专科会议征文内容通知如下。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部[10](2012)在《2012年中华护理学会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文中研究指明经中华护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和各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将于2012年举办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以繁荣护理学术,推动学科发展。欢迎各医院广大护理同仁积极撰写论文,踊跃投稿。现将各专科会议征文内容通知如下。
二、中华护理学会2003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护理学会2003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1)媒介视域中的女性角色建构 ——以《女铎》(1912-1949)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 近代女性角色研究 |
(二) 近代女性报刊研究 |
(三) 《女铎》杂志研究 |
(四) 近代基督教女刊研究 |
四、概念的界定 |
(一) 《女铎》 |
(二) 女性角色 |
五、研究理论和创新点 |
(一) 研究理论 |
(二)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女铎》杂志 |
一、合力兴办,顺势而为 |
(一) 依托宗教平台 |
(二) 借助上海地势 |
二、主办得力,女性合聚 |
(一) 主编 |
(二) 撰写人员 |
(三) 读者 |
三、编排精良,取材适宜 |
(一) 编辑要旨 |
(二) 栏目内容 |
四、宣传有方,名声远播 |
(一) 布道征文 |
(二) 编读互动 |
第二章 女性家庭角色的重塑 |
一、树立科学的家政生活理念 |
(一) 衣食住的科学搭配 |
(二) 家庭常见疾病的防治 |
(三) 家政经济能力的培养 |
二、培养新型的育儿观念 |
(一) 优生优育的筹划准备 |
(二) 幼童饮食的科学哺育 |
(三) 幼童卫生保健的推广 |
三、注重科学的家庭教育 |
(一) 严于律己的母教典范 |
(二) 遵从规律的育儿策略 |
(三) 自幼规范的礼仪教育 |
(四) 教导得法的金钱观念 |
(五) 科学引导下的性教育 |
四、建立新型的内外关系 |
(一) 夫妻关系 |
(二) 亲子关系 |
(三) 婆媳关系 |
(四) 主仆关系 |
(五) 新式社交 |
第三章 女性社会角色的新构 |
一、谋求女性教育的发展 |
(一) 倡导女学的时代背景 |
(二) 重视女学教育的教会力量 |
(三) 强调女学教育的多渠道推广 |
二、培养自食其力的经济能力 |
(一) 近代女性职业的溯源 |
(二) 女性经济自立的倡导 |
(三) 女性职业教育的推广 |
(四) 育儿后顾之忧的应对 |
三、倡导因时而易的参政立场 |
(一) 创刊之初的保守规避 |
(二) 时代呼吁下的主动诉求 |
四、推动社会角色的外延 |
(一) 启迪女性社会服务意识 |
(二) 倡办女性特色的服务团体 |
第四章 《女铎》视域下女性角色的平衡 |
一、两性角色关系之平衡 |
(一) 男女两性之有别 |
(二) 男女两性之平等 |
二、中西文化融合之平衡 |
(一) 家庭角色的固守与微变 |
(二) 社会角色的渐变与生成 |
三、主办与时局之平衡 |
(一) 宗教与世俗兼顾 |
(二) 角色引导与重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一) 附表1 1912-1948年《女铎》“家政”专栏文章统计表 |
(二) 附表2 1936-1950年《女铎》其他专栏家政文章统计表 |
(三) 附表3《女铎》定价变更表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2)民办教育在香港 ——东华三院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题目说明 |
二、选题意义 |
(一) 研究的意义 |
(二) 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限制 |
三、研究现状 |
(一) 关於香港史相关的研究 |
(二) 关於东华三院历史的相关研究 |
(三) 关於东华三院档案的说明 |
第一章 东华三院概况 |
第一节 从广福义祠到东华医院、东华三院 |
一、东华医院成立的背景 |
二、从广福义祠到成立东华医院 |
三、东华医院中医理念与港英政府磨合 |
四、东华医院至东华三院 |
第二节 东华医院非医疗功能的拓展及与港英当局的磨合 |
一、东华医院救助与善业 |
二、海内外社团与东华医院的关系 |
三、华人社会仲裁与港英政府价值观磨合 |
第三节 东华领袖与香港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
一、买办绅商:面向祖国的年代(1880-1930) |
二、官商巨贾:立足香港寻求发展(1931-1980) |
三、商界精英:植根香港,回归祖国时期(1981-1997前後) |
小结 |
第二章 港英时期东华三院教育发展(上1880-1945) |
第一节 东华医院文武庙义学 |
一、设立文武庙义学社会背景 |
二、文武庙义学招生动机与扩展策略 |
三、文武庙义学办学形式及课程 |
四、文武庙义学师资及教学概况 |
五、文武庙义学收费及学校管理 |
第二节 东华医院义学的早期发展及改革 |
一、小学的办学策略、学生入学 |
二、小学的学制与课程 |
三、义学师资及学与教情况 |
第三节 东华医院义学与乐善堂义学的横向比较 |
一、校舍规模及办学动机 |
二、师资待遇及学历 |
三、行政管理 |
四、课程与教学法 |
五、学生表现 |
六、财政收入来源 |
第四节 东华护士学校的发展概况 |
一、护士学校的办学背景 |
二、东华护士学校课程设置 |
三、入学的选拔及就业出路 |
小结: 东华医院义学教育之评价 |
第三章 港英时期东华三院教育发展(下1946-1997) |
第一节 东华三院小学发展概况 |
一、战後小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
二、招生动机及学校扩展的策略 |
三、小学的收生程序及课程 |
四、小学的课外活动 |
五、教师的遴选、待遇及专业发展 |
六、升学衔接及评量考核 |
第二节 东华中等学校教育发展概况 |
一、东华三院中学教育的发展背景 |
二、教育目的与扩展的策略 |
三、课程设置及师资 |
四、学生培育及学生支援 |
五、学校管理与组织 |
第三节 东华幼儿教育及特殊学校的发展概况 |
一、东华学前教育的发展背景 |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法 |
三、东华特殊学校的办学概况 |
第四节 东华护士学校的发展概况 |
小结 回归前东华教育之发展 |
一、重视教育管理的透明度 |
二、重视弱势学生的职业教育问题 |
三、灵活有效募款及服务模式 |
四、办学团体主导学校的发展方向 |
五、东华三院与内地交流之恢复与加强 |
第四章 香港回归以来东华三院教育发展(1997-2017) |
第一节 回归以来的东华三院中小学教育 |
一、中小学的学校管理架构 |
二、中学的学制及课程改革 |
三、小学的学制及课程转变 |
四、东华中小学课外活动的新趋势 |
五、学生培育 |
六、东华三院中小学教师发展 |
第二节 回归後东华幼儿教育及特殊教育的转变 |
第三节 东华大专教育的发展概况 |
一、东华学院的发展背景 |
二、东华护士学校的结束及中东书院的创办 |
三、东华学院发展新里程 |
小结-东华三院在特区政府管治下的办学特色 |
一、发展东华三院院本德育课程-塑造东华故事 |
二、鼓励本地、国内、海外考察交流 |
三、办学团体资本强大,对教育发展的强势支持 |
四、重视平等机会教育及支援 |
第五章 东华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一节 东华三院与港英政府的互动 |
第二节 过渡期至回归以後的东华三院教育 |
第三节 “东华人”“东华精神”与香港社会 |
小结 |
结语: 东华教育服务对民办教育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目录(附表及附图)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后记 |
(3)中华护理学会2018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1 第22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 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 |
3 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4 全国传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5 第15届全国重症医学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6 全国口腔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7 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8 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9 全国眼、耳鼻喉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 0 第15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 1 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 2 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1 3 第20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 4 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 5 第21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6全国康复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7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8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9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新进展研讨会 |
21第15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2全国门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3第14届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 |
24全国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5第10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 |
26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9次护理学院 (校) 长论坛 |
27第6届全国男护士发展论坛 |
28第16届全国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征文要求 |
(4)近代中医体制化历程(1919-1937) ——以中医改进研究会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3 研究思路 |
0.4 方法与创新 |
0.5 概念释名 |
第一章 近代中医体制化的背景 |
1.1 近代化思潮对中医的影响 |
1.1.1 海防思潮下的中西医参合 |
1.1.2“中体西用”思潮下的中西医汇通 |
1.1.3 维新变法后的中医改良 |
1.1.4 新文化运动后的中医科学化 |
1.2 近代中医体制化的发轫 |
1.2.1 社会制度与中医的关系 |
1.2.2 近代中医社团的建立 |
1.2.3 近代中医教育的开展 |
1.2.4 近代中医医疗机构的创设 |
1.2.5 近代中医期刊的发行 |
1.3 近代山西的医疗卫生状况 |
1.3.1 山西悠久的中医药历史 |
1.3.2 近代山西的医疗体系 |
1.3.3 近代山西的卫生防疫 |
1.4 近代山西中医改进的背景 |
1.4.1 独特的地方历史文化传统 |
1.4.2 阎锡山对中医的思想认同 |
1.4.3 重要幕僚和在晋中医的影响 |
1.4.4 卫生经济的现实需要 |
1.5 近代山西中医改进的特点 |
1.5.1 远大的目标 |
1.5.2 合理的原则 |
1.5.3 体制化的方向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研究团体:从创建到改组 |
2.1 兼容并蓄中逆袭创设(1919-1929) |
2.1.1 官办社团的特征 |
2.1.2 中医改进研究会的创设经过 |
2.1.3 理事为中心的中医学共同体 |
2.2 历经坎坷后改弦更张(1930-1937) |
2.2.1 改组原因及过程 |
2.2.2 会员和分会制度的完善 |
2.2.3 中医师职业团体的雏形 |
2.3 宗旨:从“改进”到“科学化”的嬗变 |
2.3.1 成立初期:弘扬与改进 |
2.3.2“中西医论战”中:衷中参西 |
2.3.3“废止中医案”后:科学化的提出 |
2.4 系统全面的研究规范 |
2.4.1 不断完善的制度规程 |
2.4.2 持之以恒的研究例会 |
2.4.3 行之有效的学术奖励 |
2.5 源于西学的研究思路 |
2.5.1 引进还原论思维:分级与分科 |
2.5.2 实证主义方法 |
2.5.3 开放包容的研究态度:中西医兼容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医学教育:实践与机制 |
3.1 中西医兼业:山西医学专门学堂和晋城医学馆 |
3.1.1 山西医学专门学堂 |
3.1.2 晋城医学馆 |
3.2 分层培养:山西医学传习所与山西医学专门学校 |
3.2.1 山西医学传习所 |
3.2.2 山西医学专门学校 |
3.3 改弦易辙:山西医学专科学校到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 |
3.3.1 山西医学专科学校 |
3.3.2 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 |
3.4 建立中医学制的探索 |
3.4.1 编订课程和教材 |
3.4.2 加入近代学制 |
3.5 借鉴西医的中医教育模式 |
3.5.1 中西医并行教授 |
3.5.2 初试中医护理教育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医疗与卫生:从医院到社会 |
4.1 引进西医理念的中医院 |
4.2 养病室在中医医院的设立 |
4.3 院感管理制度的雏形 |
4.4 中医防疫的体制化实践 |
4.4.1 中医参与防疫的背景 |
4.4.2 疫情报告制度的建立 |
4.5 中医退出传染病防控的原因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体制化的社会行动:联合与抗争 |
5.1 面对“管理医士规则”秉持 |
5.2 在加入教育体系中凸显 |
5.3 在“存废之争”中联合 |
5.4 为设立中央国医馆呼号 |
5.5 中医体制化构想的提出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学术传播交流:期刊与书籍 |
6.1 编辑出版期刊 |
6.1.1 《医学杂志》的出版 |
6.1.2 《医学杂志》的发行 |
6.1.3 《医学杂志》的编者 |
6.1.4 《医学杂志》的作者 |
6.2 从“改进”向“科学化”的调适 |
6.2.1 办刊宗旨 |
6.2.2 栏目设置 |
6.2.3 文章主题 |
6.2.4 作者倾向 |
6.3 征集审查民间验方 |
6.3.1 民间验方的征集活动 |
6.3.2 严谨合理的审查程序 |
6.3.3“贱便验”为纲的收录标准 |
6.3.4 《审查征集验方》的社会影响 |
6.4 出版发行名家论着 |
6.4.1 彭承祖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6.4.2 赵缉庵与《针灸传真》 |
6.4.3 杨百城及《灵素生理新论》 |
6.4.4 时逸人和《中国时令病学》 |
6.5 革新中医学术交流 |
6.5.1 转变交流思想 |
6.5.2 初建引文规范 |
6.5.3 丰富交流途径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近代中医体制化的启示 |
7.1 官办背景成就了中医体制化的独特样本 |
7.2 整体论和还原论的融贯助力中医体制化发展 |
7.3 中医体制化的思想在抗争过程中凸显 |
7.4 制度变迁导致产生近代中西医二元格局 |
7.5 中医体制化建设要规避中医科学化的悖论 |
7.6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医改进研究会重要管理制度规章 |
附录2 中医改进研究会教育活动相关资料 |
附录3 中医改进研究会医疗卫生相关资料 |
附录4 中医改进研究会社会行动相关资料 |
附录5 中医改进研究会学术传播相关资料 |
附录6 《医学杂志》全期目录 |
附录7 近代山西医学人物小传及名录 |
附录8 近代山西医学发展沿革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5)中华护理学会20142017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1 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 |
2 第21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3 第14届全国重症医学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4 第15届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5 全国眼、耳鼻喉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6 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7 全国口腔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8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暨海峡两岸安宁疗护论坛 |
9 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 0 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1 1 全国传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 2 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 |
1 3 全国门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 4 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 5 全国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6第5届全国男护士发展论坛 |
17第9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 |
18第19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9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第14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1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2第20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3全国康复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4第14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5第13届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 |
26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7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8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8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 |
征文要求 |
1内容要求 |
2稿件格式 |
3投稿方式 |
4截稿日期 |
5咨询电话 |
(7)中华护理学会2014015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1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 (第一期) |
2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3全国口腔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4第19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5第11届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 |
6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7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8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9第12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0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1第12届全国重症医学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12全国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3第18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4全国眼、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议 |
15第13届全国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6第7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 |
17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18第17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9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 |
21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2第12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3全国康复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4全国传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5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26第3届全国男护士发展论坛 |
27全国门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8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6次护理学院 (校 )长论坛 |
29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 (第二期 ) |
30中华护理学会第5届护理学术年会 |
征文要求 |
(8)中华护理学会2014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1 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 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 |
3 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4 第11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会议 |
5 第18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6 全国门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7 全国口腔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8 2014年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暨第6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 |
9 2014 年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暨全国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0 2014年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暨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1 2014年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暨第11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12 2014年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暨第16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3 2014年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暨全国康复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4 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5 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6 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17 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8 全国眼、耳鼻喉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9 第17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 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 |
21 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2 全国传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3 第10届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 |
24 第11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5 第12届全国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6 护理新理论、新业务研讨会 |
27 “新一轮医院评审新思路”研讨会 |
28 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5次护理学院 (校) 长论坛 |
征文内容: |
29 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征文内容: |
征文要求 |
(9)2013年中华护理学会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1 第17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 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 |
3 第16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4“新一轮医院评审新思路”研讨会 |
5 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6 全国眼-耳鼻喉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7 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8 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9 第15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0 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1 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2 全国传染病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13 第9届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 |
14 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5 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6 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7 第10届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8 第2届全国介入护理发展论坛 |
19 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 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1 第10届全国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2 第10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3 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24 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25 第9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26 第2届全国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论坛 |
27 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 |
28 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4次护理学院 (校) 长论坛 |
29 全国口腔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30 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 |
31 第5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 |
征文要求 |
(10)2012年中华护理学会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论文提纲范文)
1 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 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 |
3 新一轮医院评审新思路研讨会 |
4 第4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 |
5 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6 全国口腔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7 全国眼耳鼻喉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8 第9届全国重症监护专科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9 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 0 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 1 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 2 第15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 3 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 4 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 5 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6第8届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 |
17第二届全国介入护理发展论坛 |
18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19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0第9届全国造口、伤口、失禁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1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22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 |
23全国护理教育研讨会暨第4次护理学院(校)长论坛 |
24全国传染病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25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
26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7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8第10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29第10届全国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四、中华护理学会2003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论文参考文献)
- [1]媒介视域中的女性角色建构 ——以《女铎》(1912-1949)为中心[D]. 胡小京. 河北师范大学, 2019(01)
- [2]民办教育在香港 ——东华三院教育研究[D]. 区少铨(Au Siu chuan).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3]中华护理学会2018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J].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部. 中华护理杂志, 2018(01)
- [4]近代中医体制化历程(1919-1937) ——以中医改进研究会为中心[D]. 刘洋. 山西大学, 2017(02)
- [5]中华护理学会20142017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J].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部. 中华护理杂志, 2017(01)
- [6]中华护理学会2016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J].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部. 中华护理杂志, 2016(01)
- [7]中华护理学会2014015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J].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部. 中华护理杂志, 2015(01)
- [8]中华护理学会2014年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J].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部. 中华护理杂志, 2014(01)
- [9]2013年中华护理学会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J].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部. 中华护理杂志, 2013(01)
- [10]2012年中华护理学会各专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J]. 中华护理学会学术部. 中华护理杂志,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