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库存设备维修管理的新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徐雷红[1](2021)在《中海油T公司LNG设备质量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正逐步向清洁能源转变,为深化油气体制改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组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将所有天然气管道整合,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使整个天然气市场的格局发生变化。设备作为天然气产业链中的载体,生产运营对设备的依存度很高,它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并决定着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结合前期LNG企业固有的特点,发挥设备质量管理效能,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系统阐述了中海油T公司(以下简称T公司)设备质量管理现状,并提出T公司设备质量管理改善方法。首先,从理论上说明设备质量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科学研究手段分析企业目前的设备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其次,以问题为导向,探究问题的本质,深入分析T公司设备质量管理优化,形成一套“明确目标,预防问题,人员数据管理,完善制度,设备国产化、持续改善”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设备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的研究,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遵循以质量为原则,结合QC七大手法、鱼骨图分析和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为不断优化T公司设备质量管理奠定基础。(2)介绍T公司设备质量管理基本现状,具有涉及专业广、区域跨度大、作业难度大等特点,与国外同行和国内其它行业相比,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还存在着不小差距。缺少一套较为先进且适合本企业的设备管理模式。设备检维修资源市场化,在执行公司规章制度过程中,难以保持统一,增加了T公司设备质量管理的难度。随着时代的进步及时间的推移,前期一些质量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已逐渐凸现,并逐渐扩大,极易对T公司将来的正常运营管理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3)针对T公司建厂初期大量的进口设备及设备质量管理现状,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T公司整理总结设备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信息的逻辑分析作为决策的基础。通过最直观的设备缺陷统计,利用鱼骨图分析总结,从人员、设备、制度、备品备件、作业环境角度溯源T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以解决人员素质、设备质量管理的定位、流程、制度、方法、进口设备多、备品备件管理为立足点,提出了适合公司现状的设备质量管理的模式。(4)为解决目前T公司设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一系列优化方法,以风险管理为基础,依据设备类别特性、对生产和环保的影响程度以及风险度将设备分为关键设备、重要设备、一般设备;考虑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展开失效模式分析,优化检维修策略,提高设备质量管理水平。通过优化层级质量管理模式,明确质量管理目标,践行领导承诺,加强人员管理,提高员工技能,健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持续推进设备自主化、国产化进程,优化备品备件管理,规范现场管理,形成持续改善机制,提高设备质量管理能力,为实施质量管理活动提供保障。(5)通过推行QC小组、完整性管理,围绕组织的人员、制度、设备、备件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从管理、技术、经济、全生命周期管理四个维度,形成完整的设备设施质量完整性管理体系,包括1个基本制度、8个管理办法和86个实施细则。推进设备质量完整性管理全面实施,切实提高设备管理质量、降低损耗、改善环境、提升人员的素质和经济效益,形成持续改善机制。(6)从人员管理、制度完善的角度评价了设备质量管理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通过采用框架式采购模式、推进设备自主化、国产化、规范现场管理产生的效益,对比设备质量管理优化前后效益,阐明了设备质量管理的优越性、经济性。本文对同行业公司进一步适时开展设备质量管理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根据企业对设备管理的需求,深度优化设备质量管理策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设备运行状态良好,降本增效效果显着,员工整体素质提升、自主维修意识增强,下游用气客户稳定,天然气市场不断开拓,企业竞争力迸发蓬勃。同时对设备管理的实际应用研究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陈媛媛[2](2019)在《山东铁雄公司库存备件分类管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发展,不断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国家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种形势对煤焦化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山东铁雄新沙能源有限公司(文中简称山东铁雄公司)作为典型的煤焦化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保证稳定生产是第一任务,生产的前提是设备的正常运行,这离不开备件的有效管控,所以备件的分类管理及控制在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备件的管理水平是重要的问题。本文把山东铁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该公司现有的备品备件库存管控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备件管理的科学性、降低备件库存资金和备件消耗金额为目的,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库存备件分类管控的优化方案,有利于提高公司备件的管理水平,增加公司效益。文章首先对备件管控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焦化行业的生产特点进行介绍,然后通过对该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和相关数据的获得,引出山东铁雄公司库存备件管控的现有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问题分析,最后提出分类模型及管理策略,并补充保障方案实施的具体措施。在优化方案的制定中,分为目标层、方案层和措施层三个方面,以降低库存资金和备件消耗金额为目标,从备件的分类管理和控制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制定优化方案,其中分类管控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和ABC分类管理模型,更加全面的对备品备件进行分类,设计和制定方案;管理策略从分类采购模型、备件消耗预测及库存定额、备件全面质量管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为保障该优化方案的顺利推广,结合山东铁雄公司现有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从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及组织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以推动方案的有效实施。通过对山东铁雄公司库存备件分类管控方案的研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的库存资金占用,降低设备消耗,节约生产成本,符合公司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的发展思路。另外,由于焦化行业固有的生产特点,设备运转及其备件种类相似,也为类似的焦化公司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可以在行业内进行推广。
宋轲[3](2019)在《基于SSM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日益融合,越来越多企业采用信息化方式管理设备资产。对于中小型企业,现有的项目型设备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本文基于武汉市“工业软件应用促进工程”项目,研究开发一种基于SSM框架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研究阶段,调研当前国内外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分析中小型企业中设备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前端采用适合快速开发的LayUI框架进行界面设计,后台服务使用主流的SSM(SpringMVC+Spring+MyBatis)框架以及适合web服务开发的MySQL数据库技术。在系统开发过程中,以目前中小型企业设备管理现状为基础,确定业务需求和系统预期目标,并且对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通过分析业务流程,使用原型设计工具设计系统业务界面,并根据不同角色,采用E-R图形式,确定角色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并使用数据库建模工具设计系统所使用的数据表,完成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最后,根据设计方案,开发了一种基于MVC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系统业务流程和基本功能的测试。通过测试可以发现,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管理设备数据信息,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蒋华成[4](2019)在《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制造型企业是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范围广,从业人员多,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但目前国内制造型企业很大部分属于低端代工型企业,其设备数字化管理水平相对低下,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尚待建立。随着“工业4.0”的逐步深化及“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提出,我国制造型企业内设备管理朝着数字化,系统化管理方向转型升级势在必行。HW公司制造体系承担着每年上千亿人民币的通信设备制造任务,其车间生产设备台数数量巨大,所需设备管理工作人员数量众多,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尚待建立。本文以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研究为案例,论述了为何要建立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分析了如何建立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展示了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效果。论文力求详细阐述数字化管理的定义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运用系统管理理论知识分析了 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对策。根据系统管理理论梳理出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调研及方案,设计评审与决策以及系统运行效果评价状况,体现了系统管理理论在工商企业管理中的指导作用。本文从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梳理系统管理理论对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显着作用,并没有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是根据系统管理理论帮助制造企业进行数字化、系统化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助力企业战略落地。
张志龙[5](2019)在《用友智能工厂设备运维模块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设备运维即设备运行与维护,用友面向大中型制造企业构建智能工厂需求提供U8+、U9、NC6、精智互联网平台等管理产品,但其设备运维模块主要基于企业自身角度关注现场设备,精智互联网平台的设备运维模块虽然将设备服务商纳入管理范畴,但其只能参与设备基本信息交互。制造企业是智能工厂建设的主题,而智能工厂的设备运维主体则包括企业本身、设备服务商等。然而,中小设备服务商面临资金短缺等问题,无法有效提供智能化设备运维。因此,制造企业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吸引设备服务商进行设备深度运维凸显重要。本文以用友智能工厂管理产品中设备运维模块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小设备服务商深度参与智能工厂设备运维业务为目标,对设备运维流程与功能现状、设备运维模块需求、设备运维模块设计进行研究。内容包括:(1)设备运维模块需求分析与流程优化。主要针对制造企业和中小设备服务商进行设备运维需求调研,对用友智能工厂设备运维模块现状进行调查,梳理设备运维模块目前的功能及基本流程;引入设备绩效理论,提出面向绩效的设备运维流程优化方案,包括:设备预测性维修流程优化、设备故障诊断流程优化以及设备备件供应流程优化。(2)设计设备运维模块功能模型,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监控中心、设备远程诊断、设备检修管理;重点采用基于案例推理的方法,设计故障诊断方案生成方法。(3)最后对设备远程诊断子功能进行信息模型设计和关系模型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软件结构设计。本文为改进用友智能工厂设备运维模块功能,提高信息系统的业务使能作用提供参考。
何诗璇[6](2019)在《电网公司备品备件全过程管理审计研究》文中提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电网公司正着力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推进企业“瘦身健体”。备品备件作为存货之一,存在库存积压严重,占用资金金额大的问题,使得电网公司面临着压降的艰巨任务。压降的艰巨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备品备件管理活动复杂,其管理内容不仅包括采购、库存和出库管理,还涉及基建项目管理,技改、检修和设备可靠性管理等内容;另一方面,电网公司对备品备件管理不够重视,存在不需审计或仍保持传统的账项审计模式的情形,缺少必要的审计工作。因此,有必要结合电网公司生产业务特点,对备品备件全过程管理实施审计,改善备品备件管理现状,增加企业价值。本文以电网公司备品备件全过程管理为切入点,基于备品备件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审计的相关理论,分析当前电网公司备品备件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在电网公司实施备品备件全过程审计。本文分析了当前电网公司基建移交备品备件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分离,补仓采购需求定额制定不科学,库存备品备件在分类管理、台账管理、预试定检管理、盘点管理和安全管理五个方面的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缺陷,以及备品备件在生产领用、配送出库、闲置和报废出库管理四个方面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将电网公司备品备件全过程管理审计总体分为增加管理审计、库存管理审计和出库管理审计三个部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备品备件补仓采购审计模型、周转率监控模型、预试定检时间监控模型、“7S”安全管理审计模型以及报废出库分类审计。实现内部审计对备品备件全过程管理的各阶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和评价。本文提出将传统的事后审计关口前移,从传统的以账项基础审计为主向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生产管理业务型审计转变,对于电网公司有效预防管理风险,提高备品备件管理效率,降低库存水平和减少库存成本,促进其提质增效、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宋毅[7](2018)在《L公司发动机制造设备管理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智能制造在中国企业的不断普及和深入,设备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高效的设备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在我国当前的发动机制造企业中,设备管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通过系统化的改进提升设备管理水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可以保证设备稳定性的提升和可靠性的提高。本论文的研究是以L公司的设备管理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发动机生产制造企业的设备管理方法,为L公司更好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和方案,并通过设备管理的改进提升L公司的竞争力,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L公司作为一家成立超过二十年的发动机制造企业,其产品涵盖道路、非道路市场,共计100多个品种,300多种型号。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L公司始终将工作重点集中在体制改革、市场拓展、技术研发等方面,但在生产过程中交付、质量、效率等问题的不断增加,使管理者对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本文采用文献查阅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和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首先从相关理论的研究出发,深入研究了相关理论形成历程;然后分析了L公司当前的设备管理状态,通过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问题所在,并找出其根本原因,进而针对根本原因进行遏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实现对现状问题的彻底改进,同时对所有改进措施进行了标准固化,将有效的管理方法转化为企业的组织过程资产。希望通过这次对L公司设备管理的改进创新不仅能提升L公司设备管理水平,而且也为类似地发动机制造企业解决类似难题提供一定地参考。
魏双锋[8](2017)在《大庆油田外围物业公司设备管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及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大庆油田外围物业公司为应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逐渐认识到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作用,并在设备管理理念以及设备管理体系优化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竞争环境的不确性,竞争强度的激增性致使大庆油田外围物业公司设备管理上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设备管理对策亟需转变,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设备管理进行研究,积极釆用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方法与技术手段,持续将大庆油田外围物业公司设备对非的贡献能力提升。论文以大庆油田物业公司设备管理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分析、案例分析、实地走访等方法,运用国内外先进设备管理理论,在对大庆油田物业公司设备管理现状分析基础之上,指出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提出设备管理改进策略。研究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阐述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二是介绍相关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三是介绍大庆油田物业公司设备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设备故障发生率偏高、设备维护成本逐年上升、设备维修管理流程不科学、设备检测检验管理不规范、设备库存管理流程不清晰等问题;四是针对大庆油田物业公司设备管理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思路、改进目标及改进原则,并且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包括推行故障管理策略、设备成本管理策略、实施设备维修管理流程、设备检测检验管理模式、推行库存管理模式等内容。为解决大庆油田物业公司设备管理存在问题提供充分的借鉴和指导,为提高大庆油田物业公司设备管理效率和效益提供引导作用。
王明杰[9](2017)在《制造系统柔性的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工业4.0浪潮对离散制造业的冲击是巨大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向全球范围扩展,也因此带来了订单多样性、市场需求变化等一系列不可预知的“动荡”因素。制造企业不能单纯地依靠产品成本和质量取胜,还需具备在不可预测的环境下,以最快的响应速度,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即系统的柔性。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制造系统柔性的概念和分类,而对于制造系统本身柔性的衡量,学术界尚无公认的定量描述方法。基于目前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本文力求建立一种制造系统柔性定量评价的新方法。首先,在大量阅读柔性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确定制造系统的柔性评价指标。进而,从制造系统的性能、效率和转换成本三个维度建立柔性评价模型,将处理客户需求的能力作为性能指标的表征对象,将考虑生产浪费的全局设备效率作为效率指标的表征对象,将响应环境变化所需的成本作为转换成本指标的表征对象,对制造系统的柔性进行定量评价。为了验证上述模型的正确性和可用性,本文以X公司的制造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制造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开展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描述制造系统的运行状态并为制造系统的柔性特征给出定量的评价结果。为了便于管理人员更为直观地掌握制造系统的柔性特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HTML5标准的制造系统柔性评价管理系统,以信息化的方式,动态地描述和评价制造系统的柔性状态。本文以制造系统的柔性评价为主线,从制造系统的性能、效率和转换成本三个维度开发了柔性评价的三维模型,不仅可为传统离散制造系统的柔性评价提供普适化的定量方法,亦可为柔性制造系统的设计提供具体的衡量工具。该方法可以为制造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制造系统提供柔性量度的测算方法,具有极佳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推广价值。
邱君降[10](2015)在《面向组织柔性的先进生产单元建模与仿真研究》文中提出生产单元制造模式具有兼顾效率与柔性的优势,是制造业的主流制造模式之一。随着市场需求进一步个性化与定制化,生产单元不断面临生产批量变化、产品品种混流、设备瓶颈波动等变化,逐渐表现出柔性不足、反应过慢以及对生产异常应付能力较差的问题。针对此问题,近年来出现了自治生产单元、敏捷生产单元、精益生产单元、可重组制造的工作胞等先进生产单元制造模式,强调制造系统中人的因素和组织创新的重要性,提出在提高设备制造柔性的同时,通过灵活的组织模式和高素质的生产人员来提高组织柔性,进而提升系统的整体绩效。因此,明确先进生产单元的组织柔性包含哪些内涵与特点,组织柔性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机制是什么,如何评价生产组织的柔性绩效,以及采取何种途径优化先进生产单元的组织柔性,是分析和评价先进生产单元急需解决的基础问题,也是实现先进生产单元组织创新的关键问题。针对当前先进生产单元组织柔性研究在组织柔性内涵与构成要素分析、组织柔性定量化分析与评价以及组织柔性优化路径等方面存在的欠缺与不足,本文展开了面向组织柔性的先进生产单元建模与仿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界定了先进生产单元组织柔性的内涵,明确了先进生产单元组织柔性的构成要素。在分析环境变化对生产单元影响的基础上,将生产单元组织柔性定义为生产单元的制造组织对制造环境动态变化的应对能力,并将先进生产单元组织柔性的构成要素分为组织结构柔性要素、组织分工柔性要素、组织行为柔性要素与个体行为柔性要素四个方面。(2)基于离散事件动态系统建模理论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提出了一种由制造过程基础模型、工作者智能主体模型、多主体组织模型与人机集成接口构成的生产单元人机集成仿真模型,实现在描述产品离散制造过程的同时,体现了人员自治、组织协调协作以及人机协作等行为过程。对生产单元人机集成仿真模型的框架结构、具体构成以及运行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3)基于制造系统仿真软件Flexsim、 DLL动态链接库技术和ADO数据访问技术实现了人机集成仿真模型,开发了生产单元组织柔性仿真平台,验证了人机集成仿真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真数据的生产单元组织柔性定量计算方法,构建了由生产周期波动、设备运转率波动和人员负荷均衡系数波动构成的组织柔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评价指标的具体计算方法。(4)以某发动机零部件自治生产单元为应用背景,采用基于“模型重构”的动态仿真方法,从组织结构、组织分工、组织行为及个体行为四个方面设计多组仿真实验,分别研究了组织结构的层级与幅度、集权与分权程度,不同组织分工方案,不同协作方案,以及个体的失误行为与学习行为对该自治生产单元的生产绩效与组织柔性影响过程,并提出了一系列提升组织柔性的管理策略。
二、库存设备维修管理的新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库存设备维修管理的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中海油T公司LNG设备质量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 ract |
一 导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评述 |
(四)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 质量管理理论概述 |
(一)质量管理理论 |
1.质量管理理念 |
2.质量管理原则 |
(二)相关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 |
1.QC七大手法 |
2.鱼骨图分析 |
3.QC小组 |
4.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 |
三 T公司LNG设备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一)T公司设备质量管理 |
1.设备质量管理基本情况介绍 |
2.生产运营过程质量管理 |
(二)T公司LNG设备质量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
1.人员管理问题 |
2.制度健全问题 |
3.设备本质问题 |
4.备品备件库存及采购管理问题 |
5.现场管理问题 |
(三)设备质量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1.人员方面 |
2.机器方面 |
3.制度方面 |
4.材料方面 |
5.环境方面 |
四 T公司LNG设备质量管理优化 |
(一)设备质量管理的保障 |
1.明确LNG设备质量的执行目标 |
2.践行领导承诺 |
3.构建设备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
(二)设备质量管理分级和分析 |
1.进行设备分级管理 |
2.推行动设备RCM分析 |
(三)设备质量管理执行的优化研究 |
1.加强人员管理 |
2.健全设备质量管理制度 |
3.持续推进设备国产化 |
4.优化备品备件管理 |
5. 推行标准化现场管理 |
(四)形成持续改善机制 |
1.推行QC小组活动 |
2.推行设备设施完整性管理 |
五 设备质量管理优化实施效果 |
(一)人员综合能力提升 |
(二)设备质量管理制度适用性强 |
(三)进口设备自主化维修及国产化效果显着 |
(四)备品备件实时跟进 |
(五)现场管理经济效益 |
(六)设备质量管理效益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
六 总结与展望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山东铁雄公司库存备件分类管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库存管理的基础理论 |
2.2 备件的相关概念 |
2.3 分析方法概述 |
3 山东铁雄公司库存备件管理现状及分析 |
3.1 公司简介 |
3.2 山东铁雄公司库存备件管理现状 |
3.3 公司库存备件管控存在的问题 |
3.4 公司库存备件管控问题的成因分析 |
4 山东铁雄公司库存备件分类管控策略 |
4.1 库存备件分类管控改进方案 |
4.2 公司库存备件分类模型建立 |
4.3 库存备件分类管控策略 |
4.4 分类管控效果分析 |
5 山东铁雄公司库存备件管控保障措施 |
5.1 完善备件管理制度 |
5.2 重视组织协同,实施节点控制 |
5.3 完善信息管理 |
5.4 加强库存管理人才建设 |
6 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山东铁雄公司库存备件分类管理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基于SSM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1.5 论文结构 |
2 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 |
2.1 系统设计工具 |
2.2 系统整体架构 |
2.3 JavaWeb技术 |
2.4 LayUI框架 |
2.5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中小型企业设备管理现状 |
3.2 系统预期目标 |
3.3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4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设计 |
4.1 总体结构设计 |
4.2 主要模块设计 |
4.3 主界面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数据库设计 |
5.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5.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5.3 数据库物理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系统实现和分析 |
6.1 系统基础功能的实现 |
6.2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
6.3 系统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工作 |
附录二 3D模型渲染代码 |
附录三 MVC模式代码样例 |
(4)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的思路 |
1.2.2 研究的方法 |
1.3 研究的内容及框架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基础理论 |
2.1.1 设备管理的概念 |
2.1.2 数字化管理的概念 |
2.1.3 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概念 |
2.1.4 系统管理理论 |
2.1.5 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与系统管理的关系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3 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现状、问题及根本原因 |
3.1 HW公司及整机设备部基本情况介绍 |
3.1.1 HW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3.1.2 HW公司整机设备部基本情况介绍 |
3.2 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的问题 |
3.2.1 流程管理子系统欠规范无效工作多 |
3.2.2 备件管理子系统不完善致故障增多 |
3.2.3 现场管理子系统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
3.2.4 报表生成管理子系统落后耗人耗时 |
3.3 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现存问题的根本原因 |
4 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施 |
4.1 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调研及方案 |
4.1.1 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调研 |
4.1.2 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
4.2 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评审及决策 |
4.2.1 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评审 |
4.2.2 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决策 |
4.3 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具体实施 |
4.3.1 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施计划 |
4.3.2 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实际进度 |
5 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运行效果评价 |
5.1 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运行促使管理优化 |
5.1.1 流程管理子系统运行使流程管理规范减少无效工作 |
5.1.2 备件管理子系统运行使备件管理合理减少故障次数 |
5.1.3 现场管理子系统运行使现场管理高效传递信息及时 |
5.1.4 报表管理子系统运行让报表生成自动输出省人省时 |
5.2 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运行促使组织优化 |
5.2.1 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运行优化组织氛围 |
5.2.2 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运行优化岗位结构 |
5.2.3 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运行优化人力价值 |
5.3 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运行助力制造战略落地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5)用友智能工厂设备运维模块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研究框架 |
1.4.1 文章结构 |
1.4.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研究 |
2.1 智能工厂相关研究 |
2.1.1 智能工厂的提出 |
2.1.2 智能工厂的概念及特征 |
2.1.3 用友智能工厂 |
2.2 设备运维相关研究 |
2.2.1 运维管理 |
2.2.2 设备运维服务研究现状 |
2.3 设备运维检修模式 |
2.3.1 维修理念的演化 |
2.3.2 传统运维检修模式的局限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用友智能工厂设备运维模块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用友产品及其设备运维模块功能调查 |
3.1.1 用友U8+与设备运维模块功能调查 |
3.1.2 用友U9与设备运维模块功能调查 |
3.1.3 用友NC6与设备运维模块功能调查 |
3.1.4 用友精智平台与设备运维模块功能调查 |
3.1.5 设备运维模块功能对比 |
3.2 设备运维模块主要流程调查 |
3.3 设备运维模块问题分析 |
3.4 设备运维模块需求分析 |
3.4.1 需求分析方法的选择 |
3.4.2 访谈对象及过程 |
3.4.3 需求调查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绩效的设备运维模块流程优化 |
4.1 设备运维模块优化目标 |
4.2 面向绩效的预测性维修流程优化 |
4.2.1 基于物联网的设备运维体系 |
4.2.2 基于预测性维修的设备运维流程 |
4.3 面向绩效的设备故障诊断流程优化 |
4.3.1 故障诊断界定 |
4.3.2 设备诊断流程 |
4.4 面向绩效的备件供应流程优化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用友智能工厂设备运维模块功能优化 |
5.1 用友智能工厂设备运维功能树 |
5.1.1 设备档案管理 |
5.1.2 设备监控中心 |
5.1.3 设备远程诊断 |
5.1.4 设备检修管理 |
5.2 基于案例推理的故障诊断解决方法 |
5.2.1 本文案例推理的工作流程 |
5.2.2 案例表示 |
5.2.3 案例检索 |
5.2.4 案例修正 |
5.2.5 案例学习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设备运维模块数据库与软件结构设计 |
6.1 数据库设计 |
6.1.1 模块实体关系图设计 |
6.1.2 模块数据表设计 |
6.2 模块软件结构设计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用友智能工厂设备运维模块需求访谈提纲 |
致谢 |
(6)电网公司备品备件全过程管理审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备品备件管理研究现状 |
1.2.2 物资管理审计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备品备件管理及内部控制管理审计理论概述 |
2.1 备品备件管理理论概述 |
2.1.1 备品备件全过程管理内容 |
2.1.2 备品备件全过程管理特点 |
2.1.3 备品备件全过程管理目标 |
2.2 内部控制管理审计理论概述 |
2.2.1 内部控制概念及要素 |
2.2.2 管理审计概述 |
2.2.3 内部控制与管理审计的关系 |
2.2.4 存货内部控制管理审计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网公司备品备件增加管理审计 |
3.1 电网公司备品备件增加管理现状 |
3.1.1 备品备件基建移交管理现状 |
3.1.2 备品备件补仓采购管理现状 |
3.2 电网公司备品备件增加管理审计 |
3.2.1 备品备件基建移交管理审计 |
3.2.2 备品备件补仓采购需求审计 |
3.2.3 备品备件补仓采购效率审计 |
3.2.4 备品备件补仓采购供应商审计 |
3.2.5 备品备件补仓采购招投标审计 |
3.2.6 备品备件补仓采购到货及验收审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网公司备品备件库存管理审计 |
4.1 电网公司备品备件库存管理现状 |
4.1.1 备品备件分类管理现状 |
4.1.2 备品备件台账管理现状 |
4.1.3 备品备件预试定检管理现状 |
4.1.4 备品备件盘点管理现状 |
4.1.5 备品备件安全管理现状 |
4.2 电网公司备品备件库存管理审计 |
4.2.1 备品备件分类管理审计 |
4.2.2 备品备件台账管理审计 |
4.2.3 备品备件预试定检管理审计 |
4.2.4 备品备件盘点管理审计 |
4.2.5 备品备件安全管理审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电网公司备品备件出库管理审计 |
5.1 电网公司备品备件出库管理现状 |
5.1.1 备品备件生产领用管理现状 |
5.1.2 备品备件配送出库管理现状 |
5.1.3 备品备件闲置出库管理现状 |
5.1.4 备品备件报废出库管理现状 |
5.2 电网公司备品备件出库管理审计 |
5.2.1 备品备件生产领用管理审计 |
5.2.2 备品备件配送出库管理审计 |
5.2.3 备品备件闲置出库管理审计 |
5.2.4 备品备件报废出库管理审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L公司发动机制造设备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结构 |
第2章 设备管理理论综述 |
2.1 设备管理概念及特点 |
2.1.1 设备管理概念 |
2.1.2 设备管理特点 |
2.2 设备管理发展历史及文献综述 |
2.2.1 国内外设备管理发展历史 |
2.2.2 国内外设备管理文献综述 |
2.3 现代设备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
第3章 L公司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
3.1 公司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公司背景介绍 |
3.1.3 公司组织机构设置 |
3.2 公司产品生产工艺及设备特点 |
3.2.1 公司产品介绍 |
3.2.2 生产工艺及设备特点 |
3.3 公司设备管理现状 |
3.3.1 设备管理人员分工情况 |
3.3.2 设备情况介绍 |
3.3.3 设备管理体制及业务架构 |
3.3.4 设备管理问题分析 |
第4章 L公司设备管理改进 |
4.1 设备管理改进目标与原则 |
4.2 设备人员分工及全员绩效改进 |
4.2.1 人员分工调整 |
4.2.2 全员绩效改进 |
4.3 设备故障控制管理改进 |
4.3.1 故障停机分析改进 |
4.3.2 预防性维护改进 |
4.4 设备全员维护管理改进 |
4.4.1 强化自主保全工作 |
4.4.2 全面推行计划保全 |
4.4.3 全员持续改善推进 |
4.5 设备备件管理改进 |
4.5.1 备件采购流程改进 |
4.5.2 规范备件定义要求 |
4.5.3 建立备件储备评价标准 |
4.5.4 落实备件管理责任 |
4.6 设备安全管理改进 |
4.6.1 安全管理制度改进 |
4.6.2 设备本质安全改进 |
4.7 能源管理改进 |
4.7.1 能源管理体系搭建 |
4.7.2 能源计量管理改进 |
4.7.3 节能项目实施 |
4.8 设备管理改进指标达成情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和成果 |
5.2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大庆油田外围物业公司设备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框架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设备管理概念 |
2.1.2 物业设备界定 |
2.2 设备管理相关理论 |
2.2.1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理论 |
2.2.2 全员生产维修理论 |
2.3 物业公司设备管理理论 |
2.3.1 物业设备管理理论 |
2.3.2 物业设备管理特点 |
2.4 小结 |
第3章 大庆油田物业公司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
3.1 大庆油田物业公司及设备概况 |
3.1.1 大庆油田物业公司简介 |
3.1.2 大庆油田物业公司设备概况 |
3.2 大庆油田物业公司设备管理现状 |
3.2.1 设备管理现状 |
3.2.2 设备管理流程 |
3.3 大庆油田物业公司设备管理问题分析 |
3.3.1 设备故障发生率偏高 |
3.3.2 设备维护成本逐年上升 |
3.3.3 设备维修执行率不高 |
3.3.4 设备检测检验管理不规范 |
3.3.5 设备备件库存管理不科学 |
3.4 小结 |
第4章 大庆油田物业公司设备管理的改进措施 |
4.1 改进设备管理的思路、目标和原则 |
4.1.1 改进设备管理的思路 |
4.1.2 改进设备管理的目标 |
4.1.3 改进设备管理的原则 |
4.2 具体改进措施 |
4.2.1 加强设备故障管理 |
4.2.2 加强设备成本管控 |
4.2.3 强化对设备维修的管控 |
4.2.4 强化设备检测检修管理 |
4.2.5 加强设备库存管理 |
4.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设备管理执行率专家评估调查表 |
个人简介 |
致谢 |
(9)制造系统柔性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制造系统的柔性 |
1.2.2 制造系统的柔性分类 |
1.2.3 制造系统的现状分析 |
1.2.4 制造系统的柔性评价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制造系统柔性的评价指标选取 |
2.1 指标选取的原则和方法 |
2.2 影响制造系统柔性的因素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制造系统柔性的评价模型建立 |
3.1 制造系统的性能指标 |
3.2 制造系统的效率指标 |
3.3 制造系统的转换成本指标 |
3.4 制造系统柔性的模型及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X公司制造系统柔性的评价实例研究 |
4.1 引言 |
4.2 X公司现状 |
4.2.1 企业概况 |
4.2.2 X公司制造系统现状 |
4.3 X公司制造系统的柔性评价 |
4.3.1 X公司制造系统的柔性程度 |
4.3.2 X公司制造系统柔性的评价分析 |
4.4 X公司制造系统的柔性评价管理系统 |
4.4.1 系统需求分析 |
4.4.2 系统开发工具 |
4.4.3 系统功能设计 |
4.4.4 数据库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面向组织柔性的先进生产单元建模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2 相关文献述评 |
2.1 柔性研究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
2.2 组织柔性研究现状 |
2.2.1 组织柔性的内涵与类型 |
2.2.2 组织柔性的构成要素 |
2.2.3 组织柔性的维度 |
2.2.4 组织柔性的衡量 |
2.3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现状 |
2.3.1 制造系统仿真应用概况 |
2.3.2 制造系统的人因与组织仿真 |
2.3.3 面向生产单元的人因与组织仿真 |
2.4 文献小结 |
3 先进生产单元组织柔性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
3.1 环境变化对生产单元柔性需求的分析 |
3.1.1 生产单元发展概述 |
3.1.2 生产单元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3 环境变化对生产单元的影响分析 |
3.2 先进生产单元组织柔性的内涵 |
3.2.1 先进生产单元组织柔性的界定 |
3.2.2 先进生产单元组织柔性的内涵分析 |
3.3 先进生产单元组织柔性的构成要素 |
3.3.1 组织结构柔性要素 |
3.3.2 组织分工柔性要素 |
3.3.3 组织行为柔性要素 |
3.3.4 个体行为柔性要素 |
3.4 本章小结 |
4 面向组织柔性的生产单元人机集成仿真模型 |
4.1 生产单元人机集成建模的理论基础 |
4.1.1 基于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理论的制造过程建模 |
4.1.2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多主体建模 |
4.2 生产单元人机集成仿真概念模型 |
4.2.1 制造过程基础模型 |
4.2.2 工作者智能主体模型 |
4.2.3 多主体组织模型 |
4.3 工作者智能主体模型的详细描述 |
4.3.1 工作者智能主体的结构 |
4.3.2 工作者智能主体行为过程描述 |
4.4 本章小结 |
5 生产单元人机集成仿真实现与组织柔性评价 |
5.1 生产单元人机集成仿真的实现 |
5.1.1 人机集成仿真概念模型的实现 |
5.1.2 生产单元组织柔性仿真平台的构建 |
5.2 组织柔性仿真平台关键实现技术 |
5.2.1 基于DLL的工作者智能主体实现技术 |
5.2.2 仿真数据的存储与访问技术 |
5.3 基于仿真数据的组织柔性评价 |
5.3.1 组织柔性评价的原则 |
5.3.2 组织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5.3.3 组织柔性评价指标的算法设计 |
5.4 人机集成仿真模型可行性与有效性验证 |
5.4.1 某发动机零部件自治生产单元简介 |
5.4.2 生产单元人机集成仿真模型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6 构成要素对生产单元组织柔性影响的仿真分析 |
6.1 组织柔性构成要素仿真分析的基本过程 |
6.2 组织结构对生产单元组织柔性的影响分析 |
6.2.1 仿真实验设置 |
6.2.2 仿真结果分析与讨论 |
6.3 组织分工对生产单元组织柔性的影响分析 |
6.3.1 仿真实验设置 |
6.3.2 仿真结果分析与讨论 |
6.4 协作行为对生产单元组织柔性的影响分析 |
6.4.1 仿真实验设置 |
6.4.2 仿真结果分析与讨论 |
6.5 失误行为对生产单元组织柔性的影响分析 |
6.5.1 仿真实验设置 |
6.5.2 仿真结果分析与讨论 |
6.6 学习行为对生产单元组织柔性的影响分析 |
6.6.1 仿真实验设置 |
6.6.2 仿真结果分析与讨论 |
6.7 仿真实验总结 |
6.8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创新点总结 |
7.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库存设备维修管理的新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海油T公司LNG设备质量管理优化研究[D]. 徐雷红.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山东铁雄公司库存备件分类管控研究[D]. 陈媛媛.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6)
- [3]基于SSM的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宋轲.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4]HW公司整机设备数字化管理系统研究[D]. 蒋华成. 海南大学, 2019(05)
- [5]用友智能工厂设备运维模块优化研究[D]. 张志龙. 河北工业大学, 2019(06)
- [6]电网公司备品备件全过程管理审计研究[D]. 何诗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7]L公司发动机制造设备管理改进研究[D]. 宋毅. 天津大学, 2018(07)
- [8]大庆油田外围物业公司设备管理对策研究[D]. 魏双锋. 东北石油大学, 2017(02)
- [9]制造系统柔性的评价研究[D]. 王明杰. 吉林大学, 2017(09)
- [10]面向组织柔性的先进生产单元建模与仿真研究[D]. 邱君降. 北京科技大学,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