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

一、《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稿约(论文文献综述)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编辑室[1](2022)在《稿约》文中研究表明《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是宁波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创刊于1988年,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001-5124,CN33-1133/C,现为双月刊,主要刊登文、史、哲、法、经、管、艺术等人文社科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浙东文化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时代、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法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艺术学研究、海洋文学与文化研究、体育学研究等,并根据实际需求增设相关专题研究。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编辑室[2](2021)在《稿约》文中提出《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是宁波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创刊于1988年,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001-5124,CN33-1133/C,现为双月刊,主要刊登文、史、哲、法、经、管、艺术等人文社科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浙东文化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时代、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法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艺术学研究、海洋文学与文化研究、体育学研究等栏目。

魏昕伊,董金利,陈琦,程永毅[3](2021)在《加强生态文明理论实践 推动生态经济学发展——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综述》文中研究说明为加强生态文明理论实践,推动生态经济学发展,"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20年学术年会"于2020年10月在宁波和北京两地联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就生态经济理论创新、生态经济实践探索、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生态经济学科发展方向等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观点,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经济学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编辑室[4](2020)在《稿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是宁波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创刊于1988年,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001-5124,CN33-1133/C,现为双月刊,主要刊登文、史、哲、法、经、管、艺术等人文社科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浙东文化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时代、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法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艺术学研究、海洋文学与文化研究、体育学研究等栏目。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编辑室[5](2020)在《稿约》文中指出《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是宁波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创刊于1988年,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001-5124,CN33-1133/C,双月刊,主要刊登文、史、哲、法、经、管、艺术等人文社科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设置栏目有:浙东文化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法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艺术学研究、海洋文学与

张露[6](2019)在《现实关怀与自由立场 ——徐訏文学编辑出版事业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代报刊业兴起之后,知识分子具有了多重身份,编辑与作家不再是毫无联系的职业,有些文人甚至集二重身份于一身,这种现象在近现代文学史上十分常见。不同文化身份不仅为不同领域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同时,多重身份的融合与映照,也有利于全面审视他们的文学思想、编辑理念以及精神思想的变迁。本文从编辑角度梳理徐訏办刊与出版活动,探究其编辑理念与文学创作和文学思想之间的关系,在编辑活动与文学创作的互动中,考察徐訏作为一个自由知识分子的精神轨迹和思想嬗变过程。徐訏虽曾师从林语堂并协助其编辑《论语》和《人间世》,但当他创办第一个刊物《天地人》时,却一改《人间世》的“闲适”格调,将社会现实与救亡作为刊物的着眼点。自《天地人》始,徐訏确立了现实主义办刊理念,这与其早年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有关。徐訏不仅关注现实,关注战争,而且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国民政府。批判性的增强,令徐訏办刊风格具有了浓重的现实意味。虽然《读物》《人世间》与《作风》等刊物将文化启蒙作为主题,但刊物内容都以抗战为背景,且其目的也是为抗战服务的。在徐訏看来,救亡并未中断启蒙,从个人自由与民族独立角度来说,启蒙也应是救亡的一部分。此时,徐訏的办刊理念与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自由主义思想开始萌芽,个人自由与社会现实开始成为他办刊的聚焦点。徐訏创办夜窗书屋时,由于“三思楼月书”计划需要,其对旧作的改写势在必行。改写或续写后的作品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故事情节基本未变,只是在原有情节基础上进行删减或增添,但改作中明显的变化就是对现实的怀疑以及自由意识的增强。徐訏为摆脱多方政治势力的干扰,以“幽默”为挡箭牌,摆出一副“中立”态度。尽管其欲与政治隔绝,但他关注现实的姿态仍未改变。虽不像上海时期那样强烈,但也表现出关注社会底层的倾向,并与其同时期文学主张和审美取向趋同。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徐訏一改前期隐忍的态度,自由主义完全占据其思想内核,对国际局势以及大陆和港台的政治生态进行批评或批判,成为其办刊与文学创作的重心,他对自由的理解与感悟,已由个人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干预现实的姿态也愈加明显。本文从编辑角度将徐訏办刊理念与思想发展脉络呈现出来,在时代与环境的变化中,考察徐訏思想以及精神的发展变化轨迹,探究以徐訏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时代与政治浪潮中的思想变化,从而浓缩出一类知识分子的时代缩影。徐訏所办刊物的主张、办刊理念与其创作风格和思想存在一致性,因此,通过研究其编辑事业,可以将他的编辑活动、文学创作以及思想嬗变历程结合起来。尽管前人业已提及现实主义在徐訏创作以及思想中的重要性,但大家却依旧认为徐訏是浪漫主义作家,并将浪漫主义作为其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的代名词。本文从编辑与文学互动的角度发现,现实主义不仅在徐訏思想以及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且贯穿于其文学创作和编辑活动的始终。可以说,现实主义是徐訏创作风格的基础,他的目光始终是直面现实的,他干预现实的姿态和力度,是很多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无法与之相比的。在现实与政治的矛盾冲突中,如何处理现实与理想的关系,则成了徐訏需要面对的问题。当现实无法满足其理想需要时,在现实的困境中,徐訏也会寻找新的思想出路,而自由主义则成了其苦痛困境中的一剂良药。徐訏自由主义思想的发展过程,在其编辑活动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徐訏一直关注现实,但又无法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现实、政治以及自由等思想交织在一起。从编辑角度入手,将徐訏的编辑思想、文学主张以及思想变化呈现出来,在对“现实主义”、“雅俗观念”以及自由主义的探究与辩证中,呈示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嬗变过程和心路历程。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编辑室[7](2019)在《稿约》文中指出《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是宁波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中文学术期刊,创刊于1988年,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1001-5124,CN33-1133/C,现为双月刊,主要刊登文、史、哲、法、经、管、艺术等人文社科相关学科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浙东文化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法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艺术学研究、海洋文

周蔷[8](2019)在《波斯细密画的装饰语言在诗歌插画中的应用研究 ——以《楚辞·九歌》系列插画创作为例》文中认为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波斯细密画的装饰语言在诗歌插画中的应用研究——以《楚辞·九歌》系列插画创作为例”,研究波斯细密画中装饰性语言的艺术表达,提取有关创作波斯细密画风格绘画成熟的理论体系和表现形式,基于诗歌文本,诗歌所传达的意境以及诗歌的思想情感表达,探究诗歌与绘画的内在联系和为诗歌所做插画的艺术特性。并以《楚辞·九歌》为创作蓝本,以自身的体会与感悟在脑海中勾勒出诗歌中的绘画视境,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结合时下审美需求,提炼传统文化精髓,创作具有个人风格特色的诗歌系列插画作品。依据本次选题,通过多角度的调研和多方面的资料收集,了解国内外波斯细密画在当下的借鉴发展状况,了解诗歌及其插画设计的发展和市场概况。从美学观点、艺术语言、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分析,波斯细密画在传统绘画中的表现以及在现代艺术中的再现形式,随着文化和时代的精神变迁而发展创新,绘画艺术领域的需求面与应用领域也在扩展。另外,从诗歌及其插画设计的风格定位,现代诗歌插画的特性等方面做汇总分析,诗歌插画的形式和绘画技法呈多元化表现形态,但许多诗歌插画缺乏文化性和历史底蕴。因此,总结当下诗歌插画作品中积累的经验,结合自己独有的艺术感受,寻找出诗意的契合时代审美的艺术风格进行个性化插画设计是这次创作的要点。本文的文献理论研究部分,主要从波斯细密画的书面定义,历史沿革等方面进行概述,着重研究波斯细密画关于装饰语言层面的理论观点,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的艺术理论,作为本次创作的理论指导。对波斯细密画中有关装饰语言的理论进行深度解析,主要包括对细密画中画框、纹样以及色彩的探索研究。从诗歌插画的简单定义,诗歌文本与插画的联系,寻找“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言的诗”的代表性理论依据。重点探究诗歌插画的艺术特质,深刻分析诗歌插画是基于意象下的二次创作和诗歌意境与作品画境互文书写的特点。希望通过分析和整理,找到与这些观点相匹配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表现机制,作为本次系列插画创作的理论依据支撑。《九歌》系列插画的创作报告部分,重点在于分析创作实施的语言探索实践。主要从创作作品的空间与构图,意象的表达,意境的延伸以及气息的传递等方面深入探讨。空间与构图是作品设计的灵魂所在,借鉴波斯细密画的独特的空间处理方式,基于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创新性的表现设计作品的画面空间以及构图,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以诗歌插画是诗歌意象下的二次创作为理论依据,结合装饰纹样在细密画中象征性表达的理论观点,分析设计作品中有关于意象的多方面表述对于诗歌插画的意义所在。以色彩具有指向性为理论支撑,阐述作品中有关诗歌意境的延伸。将传统体裁的文学作品以插画的形式再现,解析插画作品符合现代审美眼光的原因重点在于画面气息的传达。总之,创作是基于主观的内在思想和感受以及外部技巧的物质表达,从而形成的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特征的绘画作品。

史小倩[9](2017)在《赵梅伯《中国音乐简介》译介与研究》文中指出赵梅伯是20世纪中国音乐史上的第一代音乐家,一生致力于声乐演唱、合唱与指挥、音乐理论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卓着,远赴欧洲留学期间仍坚持向西方人推介和传播中国传统音乐。回国后任教于上海国立音专,创建了西北音乐院,为祖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专业音乐人才,重建北平国立艺专音乐系,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我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音乐简介》(英文版)1969年于香港出版,是1932年出版的《黄钟》(法文版)的再版,目的是为了向西方民众传播中国传统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虽然此书并没有以“音乐史”的称谓命名,但从成书结构来看,赵梅伯采用专题体例来叙述中国音乐史,全书包括乐律、乐器、音乐思想、戏曲、雅乐、民歌等音乐史的内容,故无论是从编撰体例还是着书内容上来看,此书都是一部中国音乐史着作。本文以《中国音乐简介》对研究对象,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论述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意义等问题;第一章主要介绍赵梅伯及其学术成就;第二章主要针对《中国音乐简介》一书,从主要内容、译介、分析、意义研究四部分入手进行评述;第三章将赵梅伯着《中国音乐简介》与王光祈着《中国音乐史》进行比较研究;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笔者结合《中国音乐简介》译介研究,试图分析如何以不同的语言文化作为参照向外国读者(英语)更加准确地阐释中国音乐的基本理论和概念。透过赵梅伯先生在音乐成就正确的看待一位“学人歌者”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传播和推广的赤子之心,引发当代音乐学者对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研究进行更深刻的思考。笔者希望通过对《中国音乐简介》的研究,能够有更多的人了解赵梅伯先生,了解《中国音乐简介》。当下对赵梅伯先生成就的学习和研究,其历史意义无疑超过了赵梅伯先生的成就本身,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中国现代音乐史,甚至是中西音乐文化交流史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卓远[10](2016)在《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文中认为批判教育学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德国兴起,并于1986年第一次传入中国,之后逐渐广泛传播。本文围绕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时间序列展开。对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与反思,对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特征和趋势进行归纳,分析了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和启示。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第一,批判教育学的产生、思想基础和主要思想,批判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经典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新左派思想等理论。批判教育学的主要理论包括“解放”的理论、“交往”的理论、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以及“再生产”的理论和“抵制”的理论。第二,批判教育学在中国大陆的传播背景和启动的时间。具体考察了批判教育学在我国传播开始较晚的原因,分析了批判教育学在我国开始传播到广泛传播的原因。提出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起始时间为1986年。第三,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程。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大致经历了初步传播、广泛传播和理论与实践结合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对象呈现出不同特征。第四,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在中国传播的特征和趋势。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有以下特征,传播内容有限、传播主体集中、传播受到中国教育现实的影响,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向着构建批判教育学研究的本土化模式、系统全面地研究国外批判教育学和探寻批判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弥合的趋势发展。第五,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及启示。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丰富了我国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引起了教育研究者对经济、社会问题的关注、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培养了我国教育学研究者的批判意识,为全球化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提供了启示。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的启示主要有理清西方教育学背景是前提、尊重中国教育学基础是基石、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是关键、紧跟时代潮流是方向。

二、《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稿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稿约(论文提纲范文)

(3)加强生态文明理论实践 推动生态经济学发展——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山”理论的内涵与价值
    (一)“两山”理论的内涵
    (二)“两山”理论的价值
二、国内外区域生态经济发展的生动实践
    (一)中国城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中蒙俄经济走廊生态环境和绿色国际合作
    (三)国际贸易变局下的中国生态经济发展路径
    (四)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经济发展探索
三、中国生态文明范式下的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建设
四、生态经济学的目标任务与发展方向
    (一)生态经济学的目标任务
    (二)生态经济学的发展方向

(6)现实关怀与自由立场 ——徐訏文学编辑出版事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4 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立足社会:现实、救亡与启蒙
    2.1 “帮厨”编辑,缺乏主体地位
        2.1.1 系缘《论语》,初涉编辑
        2.1.2《人间世》——编辑生涯的开端
        2.1.3《论语》和《人间世》之于徐訏办刊的影响
    2.2 突破“闲适”与批判现实
        2.2.1 “比较少年”:突破“闲适”与直面现实
        2.2.2 匕首与投枪:救亡时代的揭露与批判
        2.2.3 透视现实:民间文艺隐含的世俗人生
    2.3 启救亡之蒙与自由理性
        2.3.1 “孤岛”期刊文学态势
        2.3.2 《读物》:启蒙与抗战的“教科书”
        2.3.3《人世间》:救亡——自由与理性的新归宿
        2.3.4 《作风》:文化启蒙与“作风”
第三章 上海夜窗书屋与自由意识萌芽
    3.1 “只出自己的书”——独特个性与自由体验
    3.2 “三思楼月书”版本改写——现实迷惘与乌托邦设想
        3.2.1 改写缘由——个体生命的执着追寻
        3.2.2 突破现实禁锢,追求自由人生
第四章 批判意识与自由价值立场
    4.1 曲折回归现实人生——现实性、文艺性与娱乐性的矛盾选择
        4.1.1 《幽默》的创刊缘由与时代坚守
        4.1.2 “中年人读物”的“幽默”与“个性”
        4.1.3 “小品”中的人生:讽刺与“幽默”
    4.2 个人意识与现实的策略化呈现
        4.2.1 “幽默”的个人性与现实人生结合
        4.2.2 拓展公共文化空间——通俗性、娱乐性的策略化趋向
    4.3 徐訏晚年办刊风格转向:时政批评与自由意识
        4.3.1 社会批判与个人意识觉醒
        4.3.2 《七艺》的自由意识:时代的荒诞与批评
第五章 徐訏编辑思想与编辑理念
    5.1 徐訏的编辑理念与原则
        5.1.1 有益于抗战、文化与社会
        5.1.2 启蒙精神:树立健全的社会意识、文学风格与价值观
        5.1.3 传记文学:真实的“人”与人性
        5.1.4 装帧精美:唯美自然
    5.2 徐訏编辑思想
        5.2.1 “自由主义”办刊理念
        5.2.2 立足现实、时代与社会
        5.2.3 编辑:综合的人才
第六章 结语徐訏编辑思想渊源:现实关怀与自由主义辩正
    6.1 突破浪漫藩篱,关注现实人生
    6.2 “雅”与“俗”的游离融合
        6.2.1 雅俗:文学观念和办刊理念的同步
        6.2.2 不一样的“俗”:“世俗”而不“媚俗”
    6.3 个人与时代自由的困境与思辨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波斯细密画的装饰语言在诗歌插画中的应用研究 ——以《楚辞·九歌》系列插画创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作品展示
    1. 《楚辞·九歌》系列插画作品图片及说明
        1.1 作品图片及说明
        1.2 作品展示效果图(部分)
        1.2.1 折页画册设计概念图
        1.2.2 诗画集实体书概念图
    2. 《楚辞·九歌》系列插画创作过程图片
        2.1 作品设计线稿(部分)
        2.1.1 人物设定线稿
        2.1.2 作品设计线稿
        2.1.3 构图设想草图
        2.2 作品创作过程图(部分)
第二部分: 创作报告
    1. 创作需求调研报告
        1.1 波斯细密画在绘画艺术领域的调研综述
        1.1.1 波斯细密画在传统绘画风格形成中的表现
        1.1.2 波斯细密画在现代绘画艺术作品中的再现
        1.1.3 波斯细密画在绘画艺术领域的调研总结
        1.2 诗歌及其插画设计的市场需求调研
        1.2.1 诗歌及其插画设计的国内外市场调研
        1.2.2 诗歌及其插画设计的风格定位
        1.2.3 诗歌及其插画设计的市场需求调研总结
        1.3 创作需求调研报告对毕业设计选题的意义
    2. 文献理论研究报告
        2.1 波斯细密画的理论研究概述
        2.1.1 波斯细密画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2.1.2 独具匠心的装饰画面空间处理
        2.1.3 精美装饰纹样的象征性表现
        2.1.4 浓郁装饰色彩的指向性运用
        2.2 诗歌及其插画设计的理论研究概述
        2.2.1 诗是有声的画
        2.2.2 画是无言的诗
        2.2.3 基于诗歌意象下的二次创作
        2.2.4 诗意与画境互文书写的绘画视境
        2.3 文献理论研究报告对毕业设计实践的指导意义
    3. 《楚辞·九歌》系列插画创作过程报告
        3.1 创作选题概述
        3.1.1 选题的依据
        3.1.2 可行性分析
        3.2. 前期准备与创意阐释
        3.2.1 素材收集
        3.2.2 创意阐述
        3.2.3 前期尝试
        3.3 创作实施的语言探索实践
        3.3.1 空间与构图
        3.3.2 意象的表达
        3.3.3 意境的延伸
        3.3.4 气息的传达
    4. 创作研究总结
        4.1 研究成果与价值
        4.2 创作理念与创新
        4.3 存在不足与原因
        4.4 后续改进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赵梅伯《中国音乐简介》译介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关于赵梅伯及其《中国音乐简介》一书
    第一节 赵梅伯的个人生平和学术成就
        一、个人生平简介
        二、学术成就概述
    第二节 《中国音乐简介》概述
        一、版本介绍
        二、创作背景
第二章 《中国音乐简介》评述
    第一节 《中国音乐简介》内容评述
        一、乐律
        二、乐器
        三、乐曲
        四、音乐思想
        五、个人经历与思考
        六、小结
    第二节《中国音乐简介》译介评述
        一、威妥玛式拼音法
        二、英文语境下的中国音乐术语的翻译
        三、关于音乐专有名词的译介考证
    第三节 《中国音乐简介》分析评述
        一、着述体例
        二、研究材料
        三、研究方法
        四、音乐思想
        五、小结
    第四节《中国音乐简介》意义评述
        一、《中国音乐简介》的学术贡献
        二、《中国音乐简介》的历史价值
第三章 赵梅伯《中国音乐简介》与王光祈《中国音乐史》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20世纪中国音乐史学着述概况
    第二节 赵梅伯《中国音乐简介》与王光祈《中国音乐史》之比较
        一、着书目的之比较
        二、着述内容之比较
        三、研究方法之比较
        四、史学观念之比较
        五、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音乐简介》译文

(10)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已有研究成果述评
        1.2.1 何谓批判教育学
        1.2.2 批判教育学的理论来源
        1.2.3 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2.4 批判教育学与我国教育实践的结合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历史法
        1.4.2 文献法
第二章 批判教育学概述
    2.1 批判教育学的产生
    2.2 批判教育学的思想基础
    2.3 批判教育学主要思想
        2.3.1 批判教育学的“解放”理论
        2.3.2 批判教育学的“交往”理论
        2.3.3 批判教育学对意识形态的批判
        2.3.4 批判教育学的“再生产”理论
        2.3.5 批判教育学的“抵制”理论
第三章 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历程
    3.1 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背景和启动时间
        3.1.1 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背景
        3.1.2 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启动时间
    3.2 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初步传播阶段(1986-1998年)
        3.2.1 传播主体单一
        3.2.2 传播内容集中于德国批判教育学
        3.2.3 传播媒介多元
    3.3 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阶段(1999-2007年)
        3.3.1 传播内容趋于全面
        3.3.2 传播媒介灵活多样
    3.4 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实践结合阶段(2008-今)
        3.4.1 传播主体增加
        3.4.2 传播内容趋于深化
        3.4.3 传播媒介丰富多样
        3.4.4 传播对象扩大
第四章 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特征及趋势
    4.1 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特征
        4.1.1 传播内容有限
        4.1.2 传播区域集中
        4.1.3 传播受到中国教育现实的影响
    4.2 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趋势
        4.2.1 构建批判教育学研究的本土化模式
        4.2.2 系统、全面地研究国外的批判教育学
        4.2.3 探寻批判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弥合
第五章 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及启示
    5.1 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5.1.1 丰富了我国教育学的研究内容
        5.1.2 推进了教育研究者对经济、社会问题的关注
        5.1.3 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5.1.4 激发了我国教育学研究者的批判意识
        5.1.5 指明了中国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方向
    5.2 批判教育学在中国传播的启示
        5.2.1 理清西方教育学背景是前提
        5.2.2 尊重中国教育学基础是基石
        5.2.3 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是关键
        5.2.4 紧跟时代潮流是方向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的大事记
附录二:国人传播批判教育学着作目录
附录三:国人发表的批判教育学研究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四、《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稿约(论文参考文献)

  • [1]稿约[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编辑室.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2(01)
  • [2]稿约[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编辑室.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1(01)
  • [3]加强生态文明理论实践 推动生态经济学发展——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综述[J]. 魏昕伊,董金利,陈琦,程永毅.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1(01)
  • [4]稿约[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编辑室.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06)
  • [5]稿约[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编辑室.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0(01)
  • [6]现实关怀与自由立场 ——徐訏文学编辑出版事业研究[D]. 张露. 河北大学, 2019(04)
  • [7]稿约[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编辑室.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9(06)
  • [8]波斯细密画的装饰语言在诗歌插画中的应用研究 ——以《楚辞·九歌》系列插画创作为例[D]. 周蔷. 浙江理工大学, 2019(03)
  • [9]赵梅伯《中国音乐简介》译介与研究[D]. 史小倩. 西安音乐学院, 2017(08)
  • [10]批判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D]. 张卓远. 山西大学, 2016(05)

标签:;  ;  ;  ;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