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陕建CM2000路面铣刨机(论文文献综述)
李帅,蒋杨杨[1](2020)在《中大型铣刨机液压系统简析》文中指出中大型铣刨机结构复杂,辅助动作系统较多,液压系统比较复杂。对国内外不同厂家所生产的铣刨宽度为2 m的铣刨机产品现状及关键技术进行介绍,以CM2000型铣刨机为例,对该机行走驱动液压系统、废料输送液压系统、液压油和铣刨转子冷却液压系统,以及辅助液压系统的技术特点进行简析,并重点介绍了闭式行走驱动系统中比例分流阀的作用和原理。
任立圣[2](2019)在《基于机架倾角控制的路面铣刨机找平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路面铣刨机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的关键设备之一,广泛用于大规模铣刨去除沥青路面材料。找平系统是铣刨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铣刨平整度,进而影响路面的通行质量,或是重新摊铺时修正平整度所需的沥青混合料用量。论文在对路面铣刨机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路面铣刨找平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律,设计了路面铣刨机找平液压系统,完成了主要元件的计算与选型。对比分析了路面铣刨机侧滑板法、超声波法、多传感器法和激光找平法找平系统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架与水平面夹角控制的路面铣刨机找平控制方法。基于AMESim软件建立了路面铣刨机找平系统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路面铣刨机铣刨斜坡路面、高程正弦交变路面和有陡坡路面时,无找平和采用侧滑板找平、倾角找平控制方式时,原路面的高程变化在铣刨后路面上复现的规律,证明了路面铣刨机铣刨高程缓慢变化路面时,倾角找平控制方法与侧滑板找平控制方法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在铣刨高程正弦交变的路面时,倾角找平控制方法优于侧滑板找平控制方法。
肖頔[3](2017)在《沥青路面铣刨机铣刨室的堆料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路面铣刨机是厂拌热再生技术的重要设备之一,厂拌热再生也是目前道路养护修补重铺最成熟的技术。国外铣刨机的技术成熟,产品可靠,2m及以上的国外产品占全球铣刨机市场的80%以上。国内铣刨机与国外设备还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国内铣刨机的基础研究起步较晚,也不够深入和完善,作业时阻力大,作业效率远低于国外。铣刨室堆积的铣削料的多少对作业阻力有着直接的影响,铣刨室堆积的铣削料较多,会出现重复破碎,并且铣刨机前进时也需要推动更多的铣削料,增大了铣削阻力和行驶阻力,造成功率浪费。因此,本文就是对铣刨机作业过程中铣刨室内铣削料堆积进行研究,找出铣削料堆积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减少铣刨室铣削料堆积,减少作业过程的阻力及功率损失,提高国内铣刨机的作业效率。论文首先阐述了铣刨转子、铣刨室结构的组成、功能和原理,对抛料过程和螺旋集料进行了相关理论分析,为铣刨室堆料仿真提供了理论支持。然后,参考W2000和XM200K铣刨机转子和铣刨室参数,利用三维软件proe建立了转子和铣刨室模型。借助EDEM离散元分析软件对铣刨机工作过程中铣刨室内铣削料堆积进行仿真分析,以了解铣刨室内铣削料堆积的变化过程,分析可能影响铣刨室铣削料堆积的因素,得到了铣削深度、作业速度、抛料板安装角度、转子转速、接料皮带倾角对铣刨室堆积铣削料的影响规律。最后,为了减小铣刨室铣削料的堆积,对铣刨室结构进行了适当改进:后刮板与转子轴线的距离适当减小、前挡料板与转子轴线成一定夹角,并对改进前后铣刨室结构进行仿真对比分析,验证了改进后的铣刨室堆料要明显少于改进前。
许欣[4](2017)在《沥青路面铣刨机铣削过程的数值分析与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道路交通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得到了广泛的重视。铣刨机是路面修理与维护的重要设备,其需求量也在近年来得到大量提升。然而国内自主产权的铣刨机相对国外同类设备仍有很大差距,使用寿命不长、作业不稳定等缺陷让其丧失很大竞争力,所以当下铣刨机技术的研究已刻不容缓。有限元仿真技术在当下工程机械领域的研究中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而铣刨机相关技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是分析沥青混凝土复杂的力学属性以及构建刀具切削过程的有限元模型。本文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针对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属性建立符合要求的本构模型,搭建刀具与沥青混凝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模型并获取铣削过程的铣削阻力;推导铣刀所受摩擦阻力以及单位铣削量所耗能量的计算公式,定量分析主要切削参数的改变对铣削性能的影响;推导振动铣削发生条件,同时分析振幅和振频对铣削作业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刀具进行运动学分析和受力分析,推导刀具刀尖的切削轨迹方程以及刀具所受摩擦阻力Fu与单位铣削量所消耗能量γ的计算公式;得到摩擦阻力Fu和单位铣削量所耗能量γ主要与铣刨机铣削进给速度v0、刀具旋转切削速度n以及切削厚度H等因素相关。(2)对比现有沥青混凝土的本构模型及其特征,选用Johnson-Cook模型定义沥青路面的宏观力学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刀具铣削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刀具在各参数变化下所受X向和Y向的铣削阻力,并导入MATLAB中计算获取刀具摩擦阻力Fu和单位铣削量所耗能量γ,探讨二者大小随各因素变化的规律。(3)在常规铣削作业上施加椭圆振动和X向振动方式,对比二者对铣刨过程的影响,选用X向振动作为振动切削的振动方式;推导振动铣削生成条件,建立振动切削过程的数值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单因素法讨论振幅和振频分别对振动铣削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振幅和振频的增加均会促使刀具摩擦阻力的减小,但是其减小幅度也越来越小。对比计算结果选取一组最优振动参数,为铣刨机振动铣削的研究提供参考。
高循义[5](2016)在《铣刨机液控离合器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铣刨机在公路路面养护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内大型的路面铣刨机多数为国外产品,近年来我国也自主研发了多款大型路面铣刨机,但其关键部件离合器主要依赖进口,为提高铣刨机的国产化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研制开发铣刨机液控离合器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以CM2000型铣刨机液控离合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设计与研究。首先,在分析国外离合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铣刨机工作条件,提出了离合器的设计方案;其次,基于离合器设计理论,结合CM2000型铣刨机发动机大小,对离合器摩擦盘、复位弹簧等关键零件进行了设计计算与校核;然后,采用Workbench软件对定压盘和离合器装配体建立了仿真模型,并进行了强度和刚度校核,分析了初始应力分布规律,验证了结构设计符合要求;最后,建立了离合器接合起步的动力学模型,并基于热传导控制理论,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离合器瞬态热应力耦合仿真模型,分析了离合器温度场和热应力场分布规律,结果证明温升和应力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对液控离合器设计与研究,可为铣刨机离合器生产制造和优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邱胜华[6](2016)在《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文中研究指明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各等级公路及城市道路的沥青路面大中修工程,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显着提高了旧路面材料的利用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通过河南连霍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施工中通过精确控制泡沫沥青生产参数;改进旧路面铣刨工艺;提高旧路面回收料质量等一系列措施保证了冷再生层质量。
王小龙[7](2014)在《刀锋之争 维特根W1900型铣刨机与陕建CM2000型铣刨机测评》文中认为以路面冷铣刨机(以下简称铣刨机)为主要设备的路面机械化养护作业方式在我国高速公路和市政道路养护上被广泛采用,已经成为目前形势下的一种标准养护模式。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铣刨机,既有以德国维特根公司产品为代表的欧系风格,又有以美国路泰克产品为代表的美系风格,还有以徐工、中联、三一、陕建、西筑为代表的中系风格。面对如此众多的品牌,究竟如何选购呢?本期我们选取市场占有率占霸主地位、欧系风格的维特根W1900型铣刨机和中系风格的陕建CM2000型铣刨机进行对比。
孙雁涛[8](2014)在《快速底盘圆形坑槽铣刨车铣刨装置设计及负载理论研究》文中认为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市政道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逐年增加,在我国公路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个关于如何快速高效地对已损坏路面进行养护的问题。沥青路面的小面积损坏即坑槽是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直接影响到交通的舒适性与安全性;而坑槽修补作业也是沥青路面经常性养护的主要作业种类之一,坑槽修补的质量和寿命决定路面的运营质量以及路面养护的总体效益。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在相同条件下,圆形坑槽修补质量大大优于方形坑槽。因此,研发一种圆形坑槽铣刨机是实现圆形坑槽修补的先决条件,满足高速公路和市政道路的小面积破损路面的修补,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大的收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以宋永刚教授的发明专利《沥青路面圆形坑槽铣刨设备》为研究基础,通过分析和借鉴现有铣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原理,设计出了合理的可以开挖圆形坑槽的铣刨设备的铣刨装置,对其主要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诠释。本文重点讨论了该铣刨装置的铣刨芯轴旋转结构和三级铣刨刀盘组合结构及其有关这两个结构的重要参数,并给出了其相关参数的校验过程;讨论了三级铣刨刀盘的设计和各级刀盘上刀具的布置形式,分别给出了主刀和边刀各主要角度参数以及安装角,并从刀具的磨损、选择和使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铣刨刀头及其切削路面过程的实体模型,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设定不同的刀盘转速和进给速度,对铣刨刀头切削路面过程进行了显式动力学仿真,对其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讨论了沥青路面在常温下的破坏机理,对铣刨刀具的铣削阻力进行了理论计算探析,给出了铣刨芯轴液压驱动马达的工作负载计算式。本文的研究工作为圆形坑槽铣刨装置的研发提供了一种设计参考,并给出了完整的机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对圆形坑槽铣刨装置的进一步功能完善和性能优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武泽聪[9](2013)在《圆形坑槽铣刨机铣刨装置及其铣削过程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道路的快速高效养护显得尤为重要。而路面坑槽是城市道路的主要病害之一,它将直接影响交通的舒适性甚至安全性,这就要求养护设备必须快速高效的开挖出形状规则的坑槽,并且使修补后的路面有着良好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开发新的高速高效铣刨机可以满足高等级公路和其他城市道路的小面积坑槽修补,以较低成本实现较大收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本文基于宋永刚教授的发明专利《可自动回收沥青路面圆形坑槽铣刨设备》,分析现有铣刨装置的结构、功能及原理,设计出了合理的沥青路面圆形坑槽铣刨设备的铣刨装置,对其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诠释,并且对铣刨装置中的两个主要连接参数:铣刨芯轴与刀盘连接的锥形螺纹、液压马达与铣刨芯轴连接的一级减速器的确定,并进行了验证和校核。铣刨装置中刀具的布置是影响铣削质量和效率的两个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刀具的磨损和选用进行分析,得出了刀具的布置形式及其安装角都是影响刀具寿命的主要因素,基于这些设计出适合于圆形坑槽铣刨设备的主刀和边刀的布置形式,并确定出它们的安装角。刀具的铣削速度是影响铣削质量和效率的另一个主要因素,通过对铣刨刀头在有限元分析中的动力学格式与参考构型、沥青路面的破损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铣刨刀头铣削沥青路面的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设定不同转速和不同进给速度,并用ANSYS Workbench对铣刨刀头铣削沥青路面过程进行了显示动力学的有限元仿真,得出了最佳的铣削转速和进给速度。论文研究结果:设计出了合理的沥青路面圆形坑槽铣刨设备的铣刨装置,并确定了装置中刀具的布置形式及其安装角,通过设定刀头的不同转速和不同进给速度进行刀头铣削沥青路面过程的显示动力学仿真,得出了刀头转速可取50-100r/min,进给速度为1.5-2.5mm/s。
崔元福[10](2009)在《2m路面铣刨机总体方案的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铣刨机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总结了国内外2 m铣刨机性能特点和整机参数。阐述了铣刨机的分类方法,并对铣刨机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说明。根据功能将2 m铣刨机整体划分为12个子系统,详细阐述了各子系统的组成、功能、工作原理。总结市场上现有的各子系统的结构形式,分析了各种结构形式的优缺点,并选择或提出了合理的各子系统的结构形式,指出各子系统设计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各子系统的选型计算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计算公式或经验数据。在此基础上,总结了2 m铣刨机的整机性能参数,并提出了三种可行的总体设计方案,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及其成本构成,推荐了最佳的总体设计方案。
二、陕建CM2000路面铣刨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陕建CM2000路面铣刨机(论文提纲范文)
(1)中大型铣刨机液压系统简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2 m铣刨机产品现状及关键技术 |
2 C M20 0 0型铣刨机液压系统简析 |
2.1 行走驱动系统 |
2.2 废料输送系统 |
2.3 冷却系统 |
2.4 辅助系统 |
3 结束语 |
(2)基于机架倾角控制的路面铣刨机找平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路面铣刨机找平系统参数研究与液压系统分析 |
2.1 路面铣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
2.2 路面铣刨机找平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 |
2.2.1 路面铣刨机找平系统运动学分析 |
2.2.2 路面铣刨机找平系统动力学分析 |
2.3 路面铣刨机找平工作过程分析与元件选型 |
2.3.1 路面铣刨机找平结构及工作过程分析 |
2.3.2 路面铣刨机找平液压系统元件选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路面铣刨机找平控制方法研究 |
3.1 沥青路面铣刨平整度指标 |
3.2 典型找平控制方法原理研究 |
3.2.1 侧滑板法找平控制原理 |
3.2.2 超声波传感器法找平控制机理 |
3.2.3 多传感器法找平控制原理 |
3.2.4 激光传感器法找平控制机理 |
3.3 基于机身倾角的找平控制方法研究 |
3.3.1 基于机身倾角的找平控制机理 |
3.3.2 倾角传感器选型 |
3.3.3 找平控制算法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路面铣刨机找平系统仿真与试验研究 |
4.1 路面铣刨机找平控制系统建模 |
4.2 路面铣刨机找平系统仿真研究 |
4.2.1 无找平控制时铣刨平整度仿真分析 |
4.2.2 侧滑板找平控制铣刨平整仿真分析 |
4.2.3 倾角找平控制铣刨平整度仿真分析 |
4.2.4 找平控制方法对铣刨平整度影响分析 |
4.3 铣刨机找平性能试验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沥青路面铣刨机铣刨室的堆料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沥青冷铣刨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铣刨机作业时抛料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 |
2.1 铣刨机结构组成和功用 |
2.1.1 铣刨室结构 |
2.1.2 铣刨转子结构 |
2.2 抛料过程分析 |
2.2.1 铣削料飞离抛料板后运动学分析 |
2.2.2 抛料板上铣削料动力学分析 |
2.3 螺旋集料运动学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转子和铣刨室三维实体建模 |
3.1 XM200K与W2000参数对比 |
3.2 铣刨转子参数选取 |
3.3 铣刨转子的实体建模 |
3.3.1 刀头刀座的建模 |
3.3.2 铣刨滚筒和叶片的建模 |
3.3.3 端盖和抛料板的建模 |
3.4 转子、铣刨室和接料皮带的装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铣刨室堆料的EDEM仿真分析 |
4.1 离散元法及EDEM软件简介 |
4.1.1 离散元法简介 |
4.1.2 EDEM软件简介 |
4.2 铣刨室仿真分析 |
4.2.1 EDEM仿真模型的建立 |
4.2.2 仿真结果的分析 |
4.3 其它参数对铣刨室铣削料堆积的影响 |
4.3.1 铣削深度和作业速度对堆料的影响 |
4.3.2 抛料板安装角度对堆料的影响 |
4.3.3 转子转速对堆料的影响 |
4.3.4 皮带倾角对堆料的影响 |
4.3.5 皮带速度对堆料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铣刨室结构改进 |
5.1 后刮板与转子距离改进 |
5.1.1 后刮板与转子距离改进方案说明 |
5.1.2 尾门距离减小前后仿真结果比较 |
5.2 前挡料板结构改进 |
5.2.1 前挡料板改进方案说明 |
5.2.2 前挡料板改进前后仿真结果比较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沥青路面铣刨机铣削过程的数值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铣刨机研究现状 |
1.2.1 国内铣刨机现状 |
1.2.2 国外铣刨机现状 |
1.3 铣刨过程分析研究现状 |
1.4 振动切削作业研究现状 |
1.5 课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1.5.1 课题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2章 沥青混凝土特性及材料模型的选定 |
2.1 沥青混凝土特性 |
2.1.1 沥青混凝土的结构 |
2.1.2 沥青混凝土的粘弹塑性 |
2.1.3 沥青混合料强度特性 |
2.2 路面切削破坏机理 |
2.3 沥青混凝土本构模型的选定 |
2.3.1 粘弹性模型 |
2.3.2 微结构粘塑性连续本构模型 |
2.3.3 混合理论本构模型 |
2.3.4 Johnson-Cook本构模型 |
2.3.5 本构模型的分析与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3章 铣刨轮铣削作业分析及刀具受力分析 |
3.1 铣刨轮作业运动与受力分析 |
3.1.1 铣刨轮和快换刀具结构 |
3.1.2 刀具磨损分析 |
3.1.3 铣刨刀具运动学分析 |
3.1.4 铣刨刀具受力分析 |
3.2 振动铣削力学模型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沥青混凝土铣削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
4.1 铣刨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
4.1.1 铣削作业过程的几何模型 |
4.1.2 材料参数设定 |
4.1.3 沥青混凝土失效分离准则 |
4.1.4 相互作用定义 |
4.1.5 边界条件设定 |
4.1.6 提交作业及后处理 |
4.2 数据处理及数值计算 |
4.2.1 单把铣刨刀具铣削阻力及X向、Y向分力 |
4.2.2 铣刨摩擦阻力和平均阻力矩的分析与计算 |
4.2.3 比能耗系数的计算 |
4.3 单因素法分析各切削参数对铣削过程的影响 |
4.3.1 铣刨机进给速度v对刀具铣削作业的影响 |
4.3.2 旋转切削速度n对刀具铣削作业的影响 |
4.3.3 铣削深度H对刀具铣削作业的影响 |
4.4 计算结果分析与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5章 沥青混凝土振动铣削的有限元分析 |
5.1 振动铣削发生条件的推导 |
5.2 振动方式的选定 |
5.3 振频和振幅对铣刨机振动铣削的影响 |
5.3.1 振幅振频组合对振动铣削作业的影响 |
5.3.2 单因素法分析振幅对铣削作业的影响 |
5.3.3 单因素法分析频率对铣削作业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5)铣刨机液控离合器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铣刨系统驱动形式发展历程 |
1.2.1 液压传动 |
1.2.2 链条传动 |
1.2.3 机械皮带传动 |
1.3 铣刨机离合器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
1.3.1 铣刨机液控离合器的应用现状 |
1.3.2 国内部分研究成果 |
1.3.3 国外部分研究成果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铣刨机离合器结构组成及设计方案选择 |
2.1 液控离合器组成与工作原理 |
2.1.1 离合器的组成 |
2.1.2 离合器的工作原理 |
2.2 离合器的液压控制 |
2.3 电磁换向阀的电气控制 |
2.3.1 带时间继电器的控制装置 |
2.3.2 数字控制装置 |
2.4 拟设计离合器方案选择 |
2.4.1 摩擦片数选择 |
2.4.2 摩擦片工作条件选择 |
2.4.3 接合状况选择 |
2.4.4 压紧方式选择 |
2.5 液控离合器设计要求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液控离合器关键零件设计与校核 |
3.1 转矩储备系数β的确定 |
3.2 离合器计算转矩mM |
3.3 离合器摩擦转矩mM |
3.4 摩擦副材料的确定 |
3.5 摩擦盘直径的确定 |
3.6 摩擦副单位压力q的确定 |
3.7 摩擦副数量的确定 |
3.8 摩擦盘厚度和内外花键的确定 |
3.9 动定压盘的设计 |
3.10 离合器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 |
3.11 离合器活塞的设计 |
3.12 复位弹簧的设计 |
3.13 锥轴联接的设计及校核 |
3.1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液控离合器的结构强度仿真分析 |
4.1 液控离合器结构强度对应力分布和摩擦生热的影响 |
4.2 离合器定压盘刚度和强度仿真分析 |
4.2.1 定压盘的仿真模型建立 |
4.2.2 添加定压盘材料属性 |
4.2.3 网格划分 |
4.2.4 施加载荷与约束 |
4.2.5 仿真的后处理分析 |
4.2.6 改进措施 |
4.3 液控离合器装配体压力分布仿真分析 |
4.3.1 装配体强度分析 |
4.3.2 装配体摩擦面接触压力分布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液控离合器热-应力耦合仿真 |
5.1 离合器接合过程动态建模 |
5.2 热传导数学模型理论 |
5.2.1 热传递的方式 |
5.2.2 热传导控制方程 |
5.2.3 热分析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5.3 热结构耦合仿真 |
5.3.1 装配体几何模型建立 |
5.3.2 装配体材料定义和截面属性分配 |
5.3.3 定义接触和约束 |
5.3.4 离合器热应力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刀锋之争 维特根W1900型铣刨机与陕建CM2000型铣刨机测评(论文提纲范文)
关键性能 |
动力性 |
经济性 |
操控性能 |
作业性能 |
维护保养便捷性 |
综合评价 |
(8)快速底盘圆形坑槽铣刨车铣刨装置设计及负载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铣刨机概述 |
1.2 铣刨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铣刨机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1.4.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快速底盘圆形坑槽铣刨车铣刨装置总体结构设计 |
2.1 现有水平鼓铣刨机铣刨装置简介 |
2.2 快速底盘圆形坑槽铣刨车铣刨装置总体设计 |
2.2.1 铣刨装置总体组成及功能 |
2.2.2 三级组合铣刨刀盘结构设计 |
2.2.3 铣刨装置工作原理 |
2.2.4 铣刨装置工作特点 |
2.3 快速底盘圆形坑槽铣刨车铣刨装置重要结构参数确定 |
2.3.1 铣刨芯轴旋转结构的确定 |
2.3.2 铣刨刀盘装卸结构的确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铣刨刀具的布置、磨损及选用 |
3.1 刀具的布置 |
3.1.1 主刀的布置 |
3.1.2 边刀的布置 |
3.2 刀具的安装角度 |
3.2.1 主刀的侧向倾角 |
3.2.2 主刀切入角及其安装角 |
3.2.3 边刀外倾角 |
3.3 刀具的磨损 |
3.3.1 刀具磨损形式 |
3.3.2 刀具强化 |
3.4 刀具的选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铣刨刀头铣削沥青路面过程分析 |
4.1 有限元分析法和铣削过程分析软件简介 |
4.1.1 有限元分析法 |
4.1.2 铣削过程分析软件简介 |
4.2 铣刨刀头实体模型和铣削过程模型 |
4.2.1 铣刨刀头实体模型 |
4.2.2 铣削过程实体模型 |
4.3 铣刨刀头铣削过程分析 |
4.3.1 铣削过程实体模型的导入 |
4.3.2 铣削过程实体模型材料属性 |
4.3.3 铣削过程实体模型的网格划分 |
4.3.4 铣削过程实体模型的接触属性、边界条件和载荷 |
4.3.5 铣削过程实体模型的约束和初始条件的设定 |
4.4 铣削模型的有限元仿真结果及结果分析 |
4.4.1 铣削刀头向下的进给速度为 1mm/s |
4.4.2 铣削刀头向下的进给速度为 2mm/s |
4.4.3 铣削刀头向下的进给速度为 3mm/s |
4.4.4 铣削过程实体模型仿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铣刨装置负载理论分析 |
5.1 沥青路面常温破坏机理分析 |
5.2 铣刨刀具铣削阻力理论计算探析 |
5.2.1 铣刨刀具作业过程阻力分析 |
5.2.2 铣刨刀具铣削阻力计算分析 |
5.3 铣刨芯轴液压驱动马达工作负载理论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圆形坑槽铣刨机铣刨装置及其铣削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沥青路面铣刨机概述 |
1.2 沥青路面铣刨机的分类 |
1.3 沥青路面铣刨机国内状况 |
1.4 沥青路面铣刨机国外状况 |
1.5 课题的提出 |
1.6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二章 铣刨装置结构及重要结构参数的确定 |
2.1 现有铣刨机的铣削装置 |
2.2 圆形坑槽铣刨机铣刨装置总体结构 |
2.2.1 铣刨装置结构 |
2.2.2 铣刨装置的工作方式 |
2.2.3 铣刨装置的工作方式的特点 |
2.3 重要结构参数的确定 |
2.3.1 铣刨芯轴末端锥形螺纹的确定 |
2.3.2 一级减速齿轮的确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铣刨刀具的布置、磨损及选用 |
3.1 铣刨刀盘上的刀具布置 |
3.1.1 主刀的布置 |
3.1.2 边刀的布置 |
3.1.3 刀具的安装角度 |
3.2 刀具的磨损 |
3.3 刀具的选用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铣刨刀头的动力学分析与沥青路面的切削机理 |
4.1 有限元在切削领域的应用 |
4.2 建立铣刨刀头的实体模型 |
4.3 铣刨刀头系统动力学的格式 |
4.4 铣刨刀头参考构型的分析 |
4.5 铣刨刀头参考构型问题描述 |
4.6 铣刨刀头参考构型位置坐标插值函数 |
4.6.1 线性插值函数形式 |
4.6.2 曲线插值函数形式 |
4.6.3 铣刨刀头参考构型位置坐标的导函数 |
4.7 沥青路面的切削破损机理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铣刨刀头铣削沥青路面过程分析 |
5.1 分析软件的介绍 |
5.2 模型的导入 |
5.3 添加模型材料属性 |
5.4 对铣削模型网格的划分 |
5.5 铣刨模型的接触属性、边界条件和载荷 |
5.6 定义铣刨模型的约束和初始条件 |
5.7 对铣削模型的有限元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
5.7.1 当铣刨刀头向下的进给速度为 1mm/s |
5.7.2 当铣刨刀头向下的进给速度为 2mm/s |
5.7.3 当铣刨刀头向下的进给速度为 3mm/s |
5.8 仿真结果分析 |
5.9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2m路面铣刨机总体方案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第1章 绪论 |
1.1 国内外铣刨机的现状 |
1.2 国内外铣刨机的发展趋势 |
1.3 课题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铣刨机的工作原理 |
2.1 铣刨机的分类 |
2.2 铣刨机的工作原理 |
第3章 铣刨机的组成及功能分析 |
3.1 铣刨机的组成 |
3.2 各系统的功能及其组成 |
3.2.1 动力系统 |
3.2.2 升降系统 |
3.2.3 传动系统 |
3.2.4 洒水系统 |
3.2.5 行走系统 |
3.2.6 液压系统 |
3.2.7 铣刨系统 |
3.2.8 转向系统 |
3.2.9 集料系统 |
3.2.10 车架系统 |
3.2.11 覆盖件系统 |
3.2.12 电气系统 |
第4章 总体方案设计 |
4.1 整机参数 |
4.2 动力与传动系统的设计 |
4.2.1 传动系统组成型式 |
4.2.2 发动机型式 |
4.2.3 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
4.2.4 传动系统其他部件 |
4.2.5 动力与传动系统可选方案 |
4.3 升降、行走、转向与液压系统设计 |
4.3.1 升降系统设计 |
4.3.2 行走系统设计 |
4.3.3 转向系统的设计 |
4.3.4 液压系统的设计 |
4.4 铣刨、集料与洒水系统设计 |
4.4.1 铣刨系统的设计 |
4.4.2 集料系统的设计 |
4.4.3 洒水系统的设计 |
4.5 电气系统设计 |
4.5.1 发动机控制 |
4.5.2 行走控制 |
4.5.3 铣刨控制 |
4.5.4 调平控制 |
4.5.5 转向控制 |
4.5.6 输送皮带控制 |
4.5.7 洒水系统控制 |
4.6 车架与覆盖件系统设计 |
4.6.1 车架系统的设计 |
4.6.2 覆盖件系统的设计 |
第5章 可选总体方案 |
5.1 可选部件库 |
5.2 可选总体方案 |
5.2.1 高端总体方案 |
5.2.2 最优性价比总体方案 |
5.2.3 低端总体方案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四、陕建CM2000路面铣刨机(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大型铣刨机液压系统简析[J]. 李帅,蒋杨杨. 工程机械, 2020(07)
- [2]基于机架倾角控制的路面铣刨机找平方法研究[D]. 任立圣. 长安大学, 2019(01)
- [3]沥青路面铣刨机铣刨室的堆料规律研究[D]. 肖頔. 长安大学, 2017(04)
- [4]沥青路面铣刨机铣削过程的数值分析与研究[D]. 许欣. 湘潭大学, 2017(02)
- [5]铣刨机液控离合器设计与研究[D]. 高循义. 长安大学, 2016(02)
- [6]沥青路面厂拌冷再生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J]. 邱胜华. 价值工程, 2016(10)
- [7]刀锋之争 维特根W1900型铣刨机与陕建CM2000型铣刨机测评[J]. 王小龙.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14(06)
- [8]快速底盘圆形坑槽铣刨车铣刨装置设计及负载理论研究[D]. 孙雁涛. 长安大学, 2014(03)
- [9]圆形坑槽铣刨机铣刨装置及其铣削过程研究[D]. 武泽聪. 长安大学, 2013(05)
- [10]2m路面铣刨机总体方案的设计研究[D]. 崔元福. 吉林大学,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