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血理气治疗慢性咽炎30例(论文文献综述)
赵嘉宇[1](2021)在《谢氏咽安2号穴穴位注射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痹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评价运用谢氏咽安2号穴穴位注射联合消肿散结利咽饮治疗血瘀痰凝型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同时对谢氏咽安2号穴穴位注射机制进行初探。为中医经验穴位外治法治疗慢性咽炎增添一种有临床实践价值的新手段,并为该疗法提供一个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以便于此项经验穴位在临床上的推广及应用。方法:选取江西省中医院耳鼻喉门诊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期间门诊慢喉痹患者(辨证属血瘀痰凝)60例,按照拆信封方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单纯内服中药组)30例、治疗组(内服中药联合穴位注射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内服消肿散结利咽饮治疗;治疗组:内服消肿散结利咽饮并联合谢氏咽安2号穴穴位注射外治。两组内服中药均由(江西省中医院煎药室代煎提供)煎煮至200ml中药水饮后分2小包100ml装,早晚两次温服,每次100ml;服用14天。治疗组,在内服中药的同时联合进行咽安2号穴(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隔天一次,每次1ml,疗程期间总共注射7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运用SPSS分析对比,评估两组疗效。结果:1.研究脱落患者0例,最终纳入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干预前在性别、年龄及各研究指标上无明显差异。2.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其中显效15人,有效11人,无效4人;单纯内服中药组有效率66.67%,其中显效8人,有效12人,无效10人,数据检验结果,P=0.024(<0.05)此次试验联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内服中药组的有效率。疗效方面,表明消肿散结饮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优于单纯内服中药。3.对两组试验组进行组间比较,根据患者各症状、体征、总积分,两组改善患者体征和症状上均有裨益。表明两组疗法均有效。治疗组疗效更优,尤其在咽异物感、咽痛、咽干、咽痒伴咳嗽。但在咽粘膜慢性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4.根据两组随访1-3个月疗效回访期情况比较结果可知,单纯内服消肿散结利咽饮组对血液痰凝型慢性咽炎的复发率要远远高于联合治疗组,这说明联合治疗组对病情的稳定性要远高于单纯中药组。5.本文试验2组期间,不良反应事件未发生,所有病例安全性评价均为Ⅰ级,可见不论是联合治疗法治疗慢喉痹还是单纯中药组治疗慢喉痹均为安全的治疗方法。结论:谢氏咽安2号穴的穴位注射联合谢氏消肿散结利咽饮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痹是在中医外治疗法的基础上,是对临床疗效具有良好的穴位的创新运用,可知疗效确切且该法治疗慢性咽炎较单纯采纳中药内服治疗慢喉痹更具有优势。
刘静[2](2021)在《金嗓利咽胶囊对慢性咽炎大鼠血清中CRP和ICAM-1的影响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1.目的(1)通过慢性咽炎动物模型探讨金嗓利咽胶囊的疗效及作用机理;(2)分析慢性咽炎大鼠血清中CRP和ICAM-1的表达水平与慢性咽炎的关系,进一步明确金嗓利咽胶囊治疗慢性咽炎的作用机制。2.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慰剂组、丹参酮组,金嗓利咽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配置浓度为2.5%的氨水,用咽喉喷雾器给实验大鼠喷咽进行造模,每日上、下午各喷1次,每次3揿,连续4周;空白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予以同样方法喷咽部,制作慢性咽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用同样方法对其余5组实验大鼠进行造模。四周后开始用低、中、高剂量金嗓利咽胶囊和丹参酮胶囊进行灌胃治疗,安慰剂组用等量蒸馏水,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4周。疗程满后,用ELISA法检测慢性咽炎大鼠血清中CRP和ICAM-1的含量。3.结果通过观察大鼠行为以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合病理,表明慢性咽炎大鼠造模成。CP大鼠丹参酮组、金嗓利咽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安慰剂组中CRP的含量分别是0.109±0.041、515.7±23.0、7±0.029、0.112±0.022、1262.5±49.6,证实金嗓利咽胶囊对CP大鼠具有降低CRP含量作用。CP大鼠丹参酮组、金嗓利咽胶囊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安慰剂组中ICAM-1的含量分别是0.109±0.041、0.105±0.020、0.107±0.029、0.112±0.022、1.083±0.052,表明金嗓利咽胶囊可降低对CP大鼠机体ICAM-1的含量,中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接近丹参酮组,效果相当。4.结论金嗓利咽胶囊可以有效降低慢性性咽炎大鼠血清中CRP和ICAM-1表达水平。金嗓利咽胶囊治疗慢性咽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改变血清中CRP和ICAM-1水平。
周中浩[3](2021)在《金嗓利咽胶囊对慢性咽炎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1.目的(1)通过慢性咽炎动物模型探讨金嗓利咽胶囊的疗效及作用机理;(2)分析慢性咽炎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与慢性咽炎的关系,进一步明确金嗓利咽胶囊治疗慢性咽炎的作用机制。2.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别作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慰剂组、丹参酮组,金嗓利咽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配置浓度为2.5%的氨水,用咽喉喷雾器给实验大鼠喷咽进行造模,每日上、下午各喷1次,每次3揿,连续4周;空白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予以同样方法喷咽部,制作慢性咽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用同样方法对其余5组实验大鼠进行造模。四周后开始用低、中、高剂量金嗓利咽胶囊和丹参酮胶囊进行灌胃治疗,安慰剂组用等量蒸馏水,每日灌胃1次,连续给药4周。疗程满后,用ELISA法检测慢性咽炎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3结果通过观察大鼠行为以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合病理,表明慢性咽炎大鼠造模成功。CP大鼠安慰剂组、金嗓利咽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丹参酮组中IL-1β的含量分别是143.69±5.71、99.11±4.15、89.39±4.01、75.54±2.68、80.67±4.52。表明金嗓利咽胶囊对CP大鼠机体IL-1β的含量有降低作用。CP大鼠安慰剂组、金嗓利咽胶囊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丹参酮组中IL-6的含量分别是97.37±6.92、69.90±4.85、37.19±4.11、75.54±2.68、42.84±3.46,表明金嗓利咽胶囊对CP大鼠机体IL-6的含量有降低作用,中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接近丹参酮组,效果相当。TNF-α组的值分别是161.04±3.03、125.09±6.89、105.92±3.26、84.56±5.65、98.13±1.92,说明金嗓利咽胶囊可以降低血清中TNF-α水平。4.结论4.1金嗓利咽胶囊可以有效降低慢性性咽炎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4.2金嗓利咽胶囊治疗慢性咽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
肖伊[4](2020)在《咽部刺血疗法联合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对比单纯中药内服和中药加用咽部刺血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了解咽部刺血在治疗慢性咽炎中的作用。研究方法以18-60岁的60例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络的慢性咽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内治法,内服中药会厌逐瘀汤加减;中药每日1剂,日2次,早晚饭后服。观察组:采用内外合治,内服中药会厌逐瘀汤加减,联合咽部刺血疗法;咽部刺血疗法即用三棱针点刺咽后壁曲张的静脉,增生、融合、隆起的淋巴滤泡,肥厚的咽侧索及肥厚的咽部黏膜,每周1次,5周为1疗程。观察指标及观察时点:①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5周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各记录一次,用于评价患者中医证候、症状的评定。②生命质量调查问卷: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5周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各记录一次,用于评价患者焦虑程度的变化情况。③咽部体征: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5周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各观察一次,记录咽部黏膜充血、咽黏膜干燥、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咽侧索肥厚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5周及治疗结束3个月后的变化。治疗结束,根据症状和咽部黏膜状态进行疗效评估。采用Excel表格和SPSS 20.0软件包对所收集资料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研究结果(1)中医证候评分和慢性咽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P>0.05,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组间疗效比较。观察组中显效22例,占73.33%;有效6例,占20%;无效2例,占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显效9例,占30%;有效15例,占50%;无效6例,占20%。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1)。(3)组内证候总积分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2周与治疗前对比,t值为18.728,=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5周与治疗2周对比,t值为13.577,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2周与治疗前对比,t值为10.133,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5周与治疗2周对比,t值为13.990,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组间证候总积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2周对比,方差不齐,采用非参Mann-Whitney秩和检验,Z值为-4.756,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5周对比,资料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t值为-2.540,P=0.014<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一般活动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一般活动质量评分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t值为9.772,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t值为7.084,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治疗后对比,t值为-1.760,P=0.084>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精神情绪质量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精神情绪质量评分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t值为7.091,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t值为8.697,P=0.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治疗后对比,t值为-0.709,P=0.48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1)咽部刺血联合中药和单纯中药治疗均能有效缓解慢性咽炎的临床症状;(2)咽部刺血联合中药和单纯中药治疗均能改善慢性咽炎患者的生活质量;(3)咽部刺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咽炎较单纯使用中药疗效更优、起效更快。
王娟[5](2020)在《桔麦感毒颗粒治疗老年慢性咽炎(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桔麦感毒颗粒治疗老年慢性咽炎(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桔麦感毒颗粒治疗老年慢性咽炎(气阴两虚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门诊收集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试验组给予桔麦感毒颗粒(黄芪9g、射干9g、桔梗9g、麦冬9g)口服,3次/日,对照组采用玄麦甘桔颗粒口服,3次/日,总疗程为21天。分别观察治疗当日、治疗7天后、14天后、21天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及局部体征情况,统计分析临床疗效。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病程、病情)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2.症状体征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试验组在咽痒、咽痛、干咳有痰、咽黏膜充血、疲倦乏力、平素易感方面积分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在咽干、咽黏膜干燥少津、虚烦口渴、自汗盗汗方面两组积分均有下降,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在减轻症状体征总积分方面:两组均能减少症状体征总积分,试验组总积分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3.症状体征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试验组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病例数分别为:1例、9例、15例、4例,总有效率为86.21%。对照组依次为:0例、3例、19例、8例,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试验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桔麦感毒颗粒治疗老年慢性咽炎(气阴两虚证)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咽部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毒副作用,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价值。
高薇[6](2020)在《中脘-天枢-气海调节中焦气机治疗全身疾病的理论探讨及临床治疗思路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人在随师跟诊期间,发现导师李瑞教授善用中脘-天枢-气海穴调节中焦气机而治疗多种病证,且治疗效果明显,故本课题将从中脘-天枢-气海穴的古今临床应用、中脘-天枢-气海穴调节中焦气机治疗全身疾病的理论探讨及李瑞教授临床治疗思路三方面进行总结研究。以中脘-天枢-气海穴为切入点,将其主治规律、理论依据以及李瑞教授临床治疗思路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于针灸临床的认知和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目的和意义1对中脘-天枢-气海穴的古今临床应用规律进行研究,以了解中脘-天枢-气海穴的古今临床应用情况。2对中脘-天枢-气海穴调节中焦气机治疗全身疾病进行理论探讨,总结自《黄帝内经》至近代医家有关中脘-天枢-气海穴和中焦气机的论述,对三穴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进行系统化研究。3对李瑞教授的临床治疗思路进行总结,主要通过对李瑞教授门诊病例的收集整理,对中脘-天枢-气海穴的临床应用进行系统化研究,整理出中脘-天枢-气海穴的主治病证,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李瑞教授的临床治疗思路。研究方法1采用计算机与人工相结合的检索方式,古代文献以《中华医典》所收录的中医古书籍为基础进行检索,现代文献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基础进行检索,分别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录入文献资料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中脘-天枢-气海穴古今临床主治病证。2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以中脘-天枢-气海穴及气机理论为研究对象,通过检索图书馆馆藏及网络数据库等途径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三穴与中焦气机及全身气机之间的关系,发掘整理中脘-天枢-气海穴调节中焦气机治疗全身疾病的理论依据。3通过跟随李瑞教授出诊,收集以中脘-天枢-气海穴为主穴治疗疾病的相关病例,建立病例数据库,对录入病例进行分析,整理出中脘-天枢-气海穴的主治病证。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李瑞教授交流讨论并参阅其着作、论文、授课等资料,总结李瑞教授临床运用中脘-天枢-气海穴的治疗思路。研究成果1中脘-天枢-气海穴的古今临床应用规律(1)在古代文献中,中脘-天枢-气海穴可以治疗多种病证,所治病证涉及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外科及中医儿科病证,但以治疗内科脾胃系病证为主,如霍乱病、泄泻病、腹胀满病等病证。中脘-天枢-气海穴善理气调血,治疗气血失调的病证,如积聚病、症瘕病、虚劳病、贲豚气等。中脘-天枢-气海穴在古代临床应用中仅涉及灸法和针刺法,其中以灸法为主。(2)现代文献中,中脘-天枢-气海穴治病范围十分广泛,治疗病证涉及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免疫系统、运动系统等疾病。其中最善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以胃肠道疾病为主,如胃炎、肠炎、便秘等疾病。最常用于治疗肥胖病。中脘-天枢-气海穴在现代临床应用中有着较为丰富的刺激方法,以针刺法为主。2中脘-天枢-气海穴调节中焦气机治疗全身疾病的理论基础(1)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机以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气机升降出入有序,水谷、津液、气血、阴阳才能循行周身,脏腑功能才能正常发挥,因此临床应该重视气机理论的应用。(2)中焦气机是气机运转的枢纽。中焦气机升降有常,则水谷、津液、气血才能正常化生转输,沟通上、下二焦,营运三焦;脾升胃降有序,才能使心肺之气得降,肾肝之气可升,四象轮旋,脏腑安和;营卫自中焦而出,才能灌输脉中、周行全身,濡脏腑、荣四末,以供生生不息之机。(3)中脘-天枢-气海穴,居腹中脐周,应天、人、地三部,构成了天地相交,上下贯通,阴阳升降之所,形成了气机运行之枢要,而有条达中焦,通行三焦;斡旋脾胃,通畅脏腑;调运脉气,通贯诸经之功,因此中脘-天枢-气海穴可调节中焦气机治疗全身疾病。3李瑞教授的临床治疗思路总结(1)李瑞教授门诊病例资料研究①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以中脘-天枢-气海穴为主穴治疗疾病的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李瑞教授门诊病例资料,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病例资料为重点,以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病例资料为参照进行研究,共涉及2019年患者64人,2012年至2018年患者264人。②通过对2019年64例与2012-2018年264例,以中脘-天枢-气海穴为主穴的病例进行统计分类,2019年病例共涉及30种病证,2012-2018年病例涉及67种病证,主治病证涉及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外科、中医五官科等各科病证,主治范围相对广泛。其中以治疗中医内科病证为主,善调中焦气机治疗全身疾病。③中脘-天枢-气海穴在所纳入的病例中仅涉及针刺法,以常规针刺为主,根据病情需要,适当连接电针进行辅助治疗,其电针常选择的穴位为天枢穴。(2)李瑞教授临床治疗思路总结李瑞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中焦脾胃气机为全身气机之主导,上焦心肺、下焦肝肾之气机有赖于中焦气机之枢纽作用,因此李师认为凡治病必求本,而本则多责之于脾胃,因此临床治病,必先调畅脾胃。同时,对于气血之盛衰、气机之升降、津液之清浊等方面也是从脾胃入手进行诊治,以此作为临床治疗的指导思想,对于不寐、咳嗽、胸痹、头痛、眩晕、腹胀、胃痞、腰痛、癃闭、虚劳、肥胖、风湿痹病等内科病证以及妇科病证、五官科病证、皮肤科病证、外科病证等,都起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及意义1本课题总结出中脘-天枢-气海穴古今临床应用的主治病证,可得出中脘-天枢-气海穴在古今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可治疗多系统病证,善治脾胃病证。中脘-天枢-气海穴在古代临床应用中以灸法为主,在现代临床应用中则以针刺法为主。2中脘-天枢-气海穴对人体的调理意义重大。其位处脐周四旁,可直接调节中焦气机,盖中焦气机乃气机运转的枢纽,对人身之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的转输营运起着轴枢之用,因此针刺中脘-天枢-气海穴可调节中焦气机治疗全身疾病。3本课题总结出中脘-天枢-气海穴在李瑞教授门诊应用的主治病证,可得出中脘-天枢-气海穴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可治疗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外科、中医五官科等各科病证,其中以治疗中医内科病证为主,善调中焦气机治疗全身疾病。通过病例的采集与数据分析研究,了解李瑞教授治疗疾病的思路。李瑞教授认为中焦脾胃气机为全身气机之主导,上焦心肺、下焦肝肾之气机以及全身气血的运行皆赖于中焦气机之枢纽作用,强调治病必求于本,以调畅中焦脾胃气机为先,在保证气机通畅的基础上,辨证施治,对症治疗。因此临床治病,李师常取中脘-天枢-气海穴调节中焦气机,通调全身气机以治多种病证。临床运用时常以中脘-天枢-气海穴为主穴,依据不同疾病及症状,再配合其他穴位进行治疗,疗效显着,李瑞教授运用此法治疗多种病证皆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黄妍妍[7](2020)在《基于现代医案探讨越鞠丸证治规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越鞠丸是着名滋阴派医学家朱丹溪所创,由川芎、香附、苍术、栀子、神曲五味药物组成。主治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脘腹胀痛,饮食不消,嗳腐吞酸诸证。功用行气解郁。《丹溪心法》中对越鞠丸的论述比较精炼,此方作为丹溪名方,经历了古今临床验证。本文通过研究越鞠丸文献资料,归纳其方证本质,阐述其应用规律,为临床使用本方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文献资料,按其性质不同分为方剂、方论类、药理研究类、临床医案类、临床观察类文献,再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对越鞠丸方证进行探讨。1)利用文义解读对方剂、方论类文献逐句分析,了解朱丹溪所处历史背景,归结出越鞠丸创立的历史渊源,及本方的方义;分析本方与其相关方证的鉴别;总结出古代名医对本方的理解和运用;2)通过分析收集到的近现代临床医案和观察类文献数据,总结越鞠丸主治疾病谱和临床运用的合方情况。研究现代临床医案类文献,通过运用频次统计、黄金分割法、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法与技术路线,揭示出越鞠丸的方证规律。结果:1.基本病机:气机不畅,气血失和;2.功效:行气解郁;3.疾病谱:统计发现越鞠丸证病因繁多,临床表现涉及多个系统,以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妇科疾病为多;4.核心脉症:纳呆、烦躁、情志抑郁、失眠、腹胀、胸闷、口味异常、腹痛、倦怠乏力、胁胀、脘痞、红舌或青紫舌、黄腻苔或白腻苔、脉以弦为主,或兼滑或兼细或兼数;5.一般情况:(1)年龄:发病年龄以25岁‐55岁年龄段居多,占78.17%。(2)性别:男女比例为1:2.11,女性患者居多;(3)证型以气郁化火和气滞血瘀兼化火为主,病位以肝(胆)脾(胃)为主;(4)病因:以情志内伤最多,占62.14%;(5)病程:以1-3年最多,占25.12%;6.原方药物使用频次显示香附使用频次最多,川芎次之。原方每味药物的使用平均剂量相差甚微,皆在10克左右,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不到3克;7.常随证加用补虚类(补气类最多)、清热类、行气类药物;从单味药物看,甘草76、柴胡66、半夏54、茯苓42、白芍40、当归38、郁金37、枳壳35、陈皮32、木香32、厚朴30、黄连29、山楂28、延胡索26、酸枣仁25、白术25、丹参24、赤芍22、大黄20、砂仁20等为越鞠丸加味使用频次相对多的药物;8.聚类分析显示核心药物药量会随着其核心脉症而发生变化,本文对主要类群第3类群和第2类群进行了分析,两者的核心脉症都是气机失常、气血失和所导致的全身症状,只是稍有微小变化,故两个类群的药物剂量有相应的细微变化;9.关联规则分析表明,越鞠丸核心脉症和核心药物关联置信度皆超过61.8%,可推断核心脉症与核心药物间具有关联性;10.合方情况:甘麦大枣汤的使用频次最多。结论:本研究选取科学的方法对越鞠丸证治规律进行探讨,进而深入了解本方方证。由于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气血失和导致六郁产生,是越鞠丸的基本病机,常见的临床使用指征是纳呆、烦躁、情志抑郁、失眠、腹胀、胸闷、口味异常、腹痛、倦怠乏力、胁胀、脘痞、红舌或青紫舌、黄腻苔或白腻苔、弦脉或兼滑或兼细或兼数,故临证多个系统的疾病凡是符合此病机和临床使用指征皆可用本方化裁治之。
徐巾贺[8](2020)在《咽部刺营疗法对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心理干预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1.目的(1)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咽部刺营疗法对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的临床疗效;(2)通过观察咽部刺营疗法对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治疗前后HAD量表测定值的影响,探讨该疗法对患者的心理干预;(3)通过分析咽部刺营疗法对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血清中T细胞亚群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咽部刺营疗法治疗慢性咽炎的可能作用机制。2.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慢性肥厚性咽炎门诊病人,符合纳入西医、中医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咽部刺营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酮胶囊口服,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组每周治疗1次,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每次4粒,1天3次口服,连服4周为1个疗程。3.结果咽部刺营疗法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63.33%。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单个症状体征积分组间比较,咽部刺营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咽部异物感、咽部充血、咽痒咳嗽、吭咳吐痰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咽部刺营疗法能够对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且与对照组相比,疗效显着。咽部刺营疗法能够纠正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T细胞亚群的含量,主要表现在可以提高CD3、CD4、CD4/CD8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效果相当,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纠正免疫功能紊乱,使其归于平衡有关。4.结论咽部刺营疗法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临床疗效显着,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并使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的表达量升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纠正免疫功能紊乱,使其归于平衡有关,且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宋卫军[9](2019)在《基于横断面调查的教师嗓音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教师嗓音疾病的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探讨教师嗓音疾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的关系。围绕教师嗓音疾病的主要危险人群和主要危险病种,针对他们的主要危险因素,结合中医辨证,在此基础上初步制定教师嗓音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策略,为职业嗓音疾病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方便样本调查方法对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教师嗓音病的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运用stata12.0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及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统计教师嗓音病流行病学的基本特点(人群分布),采用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教师嗓音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主要危险病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6.80±9.97岁。其中幼儿园教师的平均年龄最小,初中教师的平均年龄相对最大。(2)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较高,总体检出率为73.7%。其中幼儿园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为69.7%、小学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为70.6%,初中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为77.7%。(3)不同基础特征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在学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历越低检出率越低,学历越高检出率越高,而在性别、血型、性格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教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情况较为复杂,总体看基本上是:检出率最低的是教龄<1年的教师,检出率最高的是教龄11-20年的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从事主要科目教学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高于从事辅助科目教学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专职行政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低于教学教师(包括教学兼职行政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班主任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高于非班主任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以广东话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低于以普通话、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以情感型、自然型为主要教学风格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高于以理智型、幽默型、技巧型为主要教学风格的教师嗓音病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嗓音病教师的每周课时高于非嗓音病教师每周课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4,P<0.05)。(11)专职行政岗位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一线教学岗位教师的0.372倍(95%CI:0.164~0.843),从事主要科目教学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从事辅助科目教学的教师的1.602倍(95%CI:1.016~2.525)。周围环境嘈杂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非周围环境嘈杂教师的2.107倍(95%CI:1.291~3.440),工作生活压力大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非工作生活压力大教师的1.649倍(95%CI:1.077~2.525)。长时间讲话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非长时间讲话教师的1.863倍(95%CI:1.184~2.932),感冒时照常讲课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非感冒时照常讲课教师的1.705倍(95%CI:1.020~2.849)。有胃酸反流疾病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无胃酸反流疾病的教师的1.590倍(95%CI:0.671~3.769),有鼻窦炎疾病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无鼻窦炎疾病的教师的2.725倍(95%CI:0.933~7.958)。有咽干症状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无咽干症状的教师的2.667倍(95%CI:1.273~5.586),有气短症状的教师发生嗓音病的风险是无气短症状的教师的4.073倍(95%CI:1.111~14.932)。(12)教师嗓音疾病的主要中医证型排前五位依次分别是:肺脾气虚证、痰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痰湿)脾虚湿困证、肺肾阴虚证。(13)教师嗓音疾病的主要西医疾病排前五位依次分别是: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声带小结。结论:教师嗓音病的总体检出率较高。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从事主要科目教学的教师、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班主任教师、以普通话或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教师、以情感型或自然型为主要教学风格的教师、每周课时较多的教师。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中的“周围环境嘈杂”、“工作生活压力大”,用声习惯中的“长时间讲课”、“感冒时照常讲课”,相关疾病中的“胃酸返流”、“鼻窦炎”,自觉症状”咽干”、“气短”。主要西医疾病为: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有时合称慢性咽喉炎,属于中医慢喉痹慢喉喑范畴,中医辨证主要分为肺脾气虚证、痰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脾虚湿困证、肺肾阴虚证。中医药综合防治策略在于:健康清淡饮食、固护脾胃;加强运动锻炼、行气活血;加强修养、保持健康心态;充足睡眠、劳逸结合;改正不良用声习惯;根据不同的证候特点,选用不同的方药或中药润喉茶。
王国荣[10](2019)在《啄治法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啄治法联合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临床疗效,从而为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提供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60例符合西医诊断为慢性肥厚性咽炎且中医辨证为痰凝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口服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组在口服会厌逐瘀汤加减的基础上加用啄治法,2组均治疗观察1 4天。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14天的中医证候和体征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7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已高达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56.67%。治疗14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上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治疗7天后和治疗14天后分别进行秩和检验,P均<0.05,具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个时间段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不但起效快并且最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1)啄治法联合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体征和症状,疗效显着;(2)啄治法联合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中药治疗,且起效迅速;(3)啄治法联合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治疗时间长短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
二、活血理气治疗慢性咽炎3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活血理气治疗慢性咽炎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谢氏咽安2号穴穴位注射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痹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中医学对慢喉痹的认识 |
1.病名溯源 |
2.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3.慢喉痹的中医治法 |
二、西医对慢性咽炎的认识 |
1.流行病学研究 |
2.病因研究 |
3. 慢性咽炎的发病机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临床分组 |
2.2 试验材料 |
2.3 治疗方案 |
2.4 研究流程示意图 |
2.5 观察指标 |
2.6 观察时间点 |
2.7 疗效判定标准 |
2.8 数据分析处理 |
2.9 安全性的评价标准 |
3.研究结果分析 |
3.1 试验病例情况 |
3.2 两组基本情况分析 |
3.3 两组症状体征治疗前比较 |
3.4 基本情况与临床疗效关系结果 |
3.5 两组在治疗 1 周后治疗比较 |
3.6 两组治疗(1 个疗程)14 天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3.7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 |
3.8 两组治疗(1 个疗程)14 天后临床疗效的对比 |
3.9 两组 1-3 月后随访复发情况 |
3.10 两组试验安全性分析 |
4.讨论 |
4.1 穴位注射疗法概述 |
4.2 药效穴位分析 |
4.3 穴位选择---咽安 2 号穴 |
4.4 谢氏经验方消肿散结利咽饮 |
4.5 临床疗效分析与评价 |
4.6 存在的不足 |
4.7 未来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1 主要症状体征积分累计表 |
作者简介 |
(2)金嗓利咽胶囊对慢性咽炎大鼠血清中CRP和ICAM-1的影响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祖国医学对慢性咽炎的认识 |
1.病因病机 |
2.传统医学对慢性咽炎的治疗 |
2.1 内治法 |
2.2 外治法 |
二、中医药对慢性咽炎治疗的现代研究 |
1.现代医家对慢喉痹的辨证论治 |
2.经验方治疗喉痹 |
三、现代医学对慢性咽炎的认识 |
1.概念 |
2.病因 |
3.病理分类 |
4.现代医学治疗 |
4.1 去除病因 |
4.2 药物治疗 |
4.3 手术治疗 |
5.CRP和ICAM-1在CP领域的相关研究 |
6.流行病学调查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一、研究方案 |
1.实验动物 |
2.主要试剂与仪器 |
3 实验方法 |
3.1 实验动物分组 |
3.2 造模 |
3.3 造模成功后用药 |
3.4 留取标本 |
4.实验结果 |
4.1 血清中ICAM-1和CRP的含量 |
第三部分 技术路线图 |
第四部分 讨论 |
1.金嗓利咽胶囊的组方 |
2.方中药物的药理作用 |
3.金嗓利咽胶囊的临床研究 |
4.金嗓利咽胶囊对慢性咽炎大鼠血清中CRP和 ICAM-1 的影响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六部分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咽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3)金嗓利咽胶囊对慢性咽炎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序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祖国医学对慢性咽炎的认识 |
1 慢性咽炎的病因病机 |
1.1 肺肾阴虚 |
1.2 脾胃虚弱 |
1.3 脾肾阳虚 |
1.4 痰瘀互结 |
2 传统祖国医学对慢性咽炎的治疗 |
2.1 内治法 |
3 外治法 |
3.1 针灸及咽部刺营法对喉痹的治疗 |
3.2 灼烙法 |
3.3 吹药法 |
4 当代中医医家对慢性咽炎的认识与治疗 |
二、慢性咽炎的现代研究 |
1 慢性咽炎的流行病学现状 |
2 慢性咽炎的病因学研究现状 |
2.1 慢性感染性因素 |
2.2 非感染性因素 |
3.慢性咽炎的治疗现状 |
第二部分 动物实验 |
1 目的 |
2 方法 |
2.1 动物实验 |
2.2 实验用品 |
3 实验方法 |
3.1 实验动物分组 |
3.2 造模 |
3.3 造模成功后用药 |
3.4 留取标本及血清IL-1β、IL-6、TNF-α检测 |
4 实验结果 |
4.1 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 |
第三部分 技术路线图 |
第四部分 讨论 |
1.金嗓利咽胶囊组方及主要功效 |
2.方中药物的药理作用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六部分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成药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概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咽部刺血疗法联合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咽部刺血疗法文献的研究 |
1 刺血疗法文献的研究 |
1.1 《黄帝内经》关于刺血疗法的研究 |
1.2 《内经》后至清代医家关于刺血疗法文献的研究 |
2 咽部肌膜瘀血阻络病机的研究 |
2.1 咽喉与经络的关系 |
2.2 咽部肌膜瘀血阻络病机的研究 |
3 咽部刺血疗法的文献研究 |
3.1 咽部外治法的优势与现状 |
3.2 刺血疗法治疗咽喉疾病的起源与发展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性咽炎的中西医诊治概况 |
1 西医学对慢性咽炎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特点 |
1.2 病因与影响因素 |
1.3 发病机制 |
1.4 病理 |
1.5 诊断 |
1.6 治疗 |
1.7 小结 |
2 中医学对慢性咽炎的认识 |
2.1 中医学对慢性咽炎的认识 |
2.2 中医学对慢性咽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中医治疗慢喉痹概况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研究目标 |
2 临床资料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2.6 脱落标准 |
2.7 病例分组 |
3 研究方案 |
3.1 研究设计类型 |
3.2 研究方法 |
3.3 样本量 |
3.4 入组与治疗 |
3.5 观察指标 |
3.6 疗效评定 |
3.7 安全性评价 |
3.8 患者知情同意 |
3.9 质量控制 |
3.10 统计学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一般情况 |
4.2 观察指标基线比较 |
4.3 疗效评分 |
4.4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次症积分比较 |
4.5 慢性咽炎生活质量评分 |
4.6 复发率比较 |
4.7 安全性评价 |
5 讨论 |
5.1 会厌逐瘀汤对瘀血阻络型咽炎的疗效分析 |
5.2 中医药治疗能改善慢性咽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
5.3 刺血疗法结合中药治疗慢性咽炎的优越性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5)桔麦感毒颗粒治疗老年慢性咽炎(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中医学对慢喉痹的认识及证治研究 |
1.1 慢喉痹的病名与病因病机认识 |
1.2 慢喉痹的证型研究 |
1.3 慢喉痹的治疗研究 |
2.西医对慢性咽炎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2.1 慢性咽炎的定义与病因认识 |
2.2 慢性咽炎的治疗现状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目的 |
2.病例来源 |
3.相关标准制定 |
4.研究方法 |
4.1 试验设计方法 |
4.2 样本含量估算 |
4.3 分组及治疗方法 |
4.4 观察内容 |
4.5 安全性评价标准 |
4.6 临床疗效判定 |
5.数据管理及统计方法 |
6.伦理要求 |
7.研究结果 |
7.1 研究对象的纳入 |
7.2 一般病例资料比较 |
7.3 疗效分析 |
8.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老年人慢喉痹气阴两虚证的认识 |
1.1 体质与慢喉痹病证性质的从化 |
1.2 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 |
1.2.1 人口老龄化现状 |
1.2.2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
1.2.3 老年人的病理特点 |
1.3 慢喉痹的主要症状为咽喉不适 |
1.3.1 咽部的生理认识 |
1.3.2 咽与脏腑的关系 |
1.3.3 气阴两虚致咽部不适 |
1.4 老年慢喉痹的中医学发病机理 |
1.4.1 正气亏虚是发病内在因素 |
1.4.2 邪正交争,虚热上炎,发为喉痹 |
2.桔麦感毒颗粒的作用机理探讨与讨论 |
2.1 桔麦感毒颗粒的组方依据 |
2.2 基础方感毒清治疗慢喉痹理论探讨 |
2.2.1 对毒的认识 |
2.2.2 气阴两虚生毒 |
2.2.3 感毒清治疗慢喉痹药味配伍巧用 |
2.3 桔麦感毒颗粒的方解 |
3.临床试验疗效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1 |
综述 慢性咽炎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2 |
附件 |
附件1:随机数字表 |
附件2:临床试验观察表 |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6)中脘-天枢-气海调节中焦气机治疗全身疾病的理论探讨及临床治疗思路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针灸中脘-天枢-气海穴的现代研究进展 |
1 中脘-天枢-气海穴的认识 |
2 针灸中脘-天枢-气海穴治疗疾病的临床进展 |
3 针灸中脘-天枢-气海穴治疗疾病的作用基础 |
4 总结 |
5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中脘-天枢-气海穴的临床应用研究分析 |
1 中脘-天枢-气海穴的古代临床应用研究分析 |
1.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1.3 研究结论 |
2 中脘-天枢-气海穴的现代临床应用研究分析 |
2.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2.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3 研究结论 |
第三部分 中脘-天枢-气海穴调节中焦气机治疗全身疾病的理论探讨 |
1 气机 |
1.1 气的概念 |
1.2 气机及气机理论 |
2 中焦气机与气机的关系 |
2.1 中焦气机为三焦之气运转之轴 |
2.2 中焦气机为脏腑之气升降之枢 |
2.3 中焦气机为经脉之气循行之要 |
3 中脘-天枢-气海穴与中焦气机的关系 |
3.1 中脘-天枢穴-气海穴的认识 |
3.2 中脘-天枢-气海穴与气机的关系 |
第四部分 李瑞教授国医堂门诊病例资料研究 |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 研究结论 |
第五部分 讨论 |
1 中脘-天枢-气海穴调节中焦气机治疗全身疾病的理论基础 |
1.1 气乃人体生命之动力 |
1.2 气机失调则百病丛生 |
1.3 治疗疾病以调气为要 |
1.4 中焦气机为治病之本 |
1.5 中脘-天枢-气海穴可调中焦气机而治百病 |
2 中脘-天枢-气海穴应用的广泛性 |
3 李瑞教授临床治疗思路总结 |
3.1 气血为本,脾胃乃源,治病必求本 |
3.2 气机为要,中焦乃枢,理气必调中 |
3.3 首抓主证,顾及兼证,配穴必循法 |
4 验案举隅 |
4.1 脾约案 |
4.2 不寐案 |
4.3 头痛案 |
4.4 乳痈案 |
4.5 痹证案 |
第六部分 结论 |
1 中脘-天枢-气海穴调节中焦气机治疗全身疾病的理论基础 |
2 中脘-天枢-气海穴的作用及临床适用病证 |
3 李瑞教授独特的临床治疗思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附录1 病历模板 |
附录2 引用书目 |
(7)基于现代医案探讨越鞠丸证治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越鞠丸方证基本认识 |
1 组成与用法 |
2 使用注意事项 |
3 功效与主治 |
3.1 功效 |
3.2 主治 |
4 病机与治则 |
5 药物分析 |
6 配伍意义 |
7 越鞠丸相关方证鉴别 |
7.1 小柴胡汤方证 |
7.2 四逆散方证 |
7.3 逍遥散方证 |
7.4 柴胡疏肝散方证 |
8 古代医家对越鞠丸的理解和运用 |
8.1 名医名家对越鞠丸的理解 |
8.2 古代医家对越鞠丸运用的概述 |
第二章 现代临床医案统计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频次统计 |
2.2 黄金分割法 |
2.3 聚类分析 |
2.4 关联规则 |
3 技术路线 |
3.1 资料来源 |
3.2 资料收集标准 |
3.3 文献检索整理流程图 |
3.4 数据标化 |
4 研究结果 |
4.1 一般情况 |
4.2 越鞠丸核心脉症 |
4.3 越鞠丸原方药物与加味药物 |
4.4 原方药物用量与脉症的关系 |
4.5 核心脉症与核心药物间关联规则 |
4.6 越鞠丸合方情况 |
5 分析与讨论 |
5.1 一般情况 |
5.2 核心脉症 |
5.3 原方药物与加味药物 |
5.4 原方药物用量与脉症的关系 |
5.5 核心脉症与核心药物间关联规则分析 |
5.6 越鞠丸的合方情况 |
第三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越鞠丸临床运用与药理作用概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咽部刺营疗法对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心理干预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序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祖国医学对慢性咽炎的认识 |
1.病名渊源 |
2.病因病机 |
3.传统中医对慢性咽炎的治疗 |
二、祖国医学对慢性咽炎的现代研究 |
1.现代医家对喉痹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2.现代医家对喉痹的治疗方法 |
三、现代医学对慢性咽炎的认识 |
1.慢性咽炎的病因 |
2.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 |
3.慢性咽炎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
4.HAD量表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内容 |
三、解决的关键问题 |
四、采取的研究方案、技术路线及试验结果 |
(一)采取的研究方案 |
(二)技术路线图 |
(三)试验结果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刺营疗法治疗慢性咽炎的概述及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9)基于横断面调查的教师嗓音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1.1 流行病学的概念 |
1.2 教师嗓音病的总体现状 |
1.3 教师嗓音病的危险因素研究 |
1.4 教师嗓音病的危险人群研究 |
1.5 教师嗓音病的危险疾病研究 |
1.6 教师嗓音病的诊断评估 |
2 中医学研究概况 |
2.1 病因病机 |
2.2 辨证分型和中医内治 |
3 治疗研究 |
3.1 西医治疗 |
3.2 中医外治 |
3.3 发声训练 |
第二章 流行病学研究 |
1 研究方案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工具与评价标准 |
1.6 质量控制 |
1.7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
1.8 技术路线 |
2 统计结果 |
2.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
2.2 教师嗓音病的总体检出情况 |
2.3 教龄与教师嗓音病 |
2.4 教学科目与教师嗓音病 |
2.5 教学岗位(职务)与教师嗓音疾病 |
2.6 是否当班主任与教师嗓音疾病 |
2.7 教学语言与教师嗓音 |
2.8 教学风格与教师嗓音病 |
2.9 周课时与教师嗓音病 |
2.10 生活习惯与教师嗓音病 |
2.11 工作生活环境与教师嗓音病 |
2.12 用声习惯与教师嗓音病 |
2.13 自评咽喉相关疾病与教师嗓音病 |
2.14 自觉咽喉症状与教师嗓音病 |
2.15 教师嗓音病中医证候分布 |
2.16 教师嗓音病西医疾病分布 |
2.17 教师嗓音病一般情况的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
2.18 教师嗓音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小结 |
第三章 讨论 |
1 工作归纳 |
1.1 文献研究 |
1.2 流行病学研究 |
2 结论及推论 |
3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10)啄治法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慢性咽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
1.1 历史沿革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疗 |
2 慢性咽炎的西医研究概况 |
2.1 概述 |
2.2 西医对慢性咽炎的研究进展 |
2.3 西医对慢性咽炎的治疗和预防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治疗方法 |
3 疗效标准 |
3.1 症状体征分级量化计分标准 |
3.2 疗效评定标准 |
4 统计学处理 |
5 结果 |
5.1 一般资料 |
5.2 临床疗效比较 |
5.3 研究结果分析 |
讨论 |
1 啄治法与慢性肥厚性咽炎的机理 |
2 会厌逐瘀汤加减来源及组成 |
3 会厌逐瘀汤加减的组方分析 |
4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四、活血理气治疗慢性咽炎3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谢氏咽安2号穴穴位注射治疗血瘀痰凝型慢喉痹疗效研究[D]. 赵嘉宇.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金嗓利咽胶囊对慢性咽炎大鼠血清中CRP和ICAM-1的影响及疗效评价[D]. 刘静.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金嗓利咽胶囊对慢性咽炎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的影响的研究[D]. 周中浩.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咽部刺血疗法联合会厌逐瘀汤加减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研究[D]. 肖伊.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桔麦感毒颗粒治疗老年慢性咽炎(气阴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娟.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中脘-天枢-气海调节中焦气机治疗全身疾病的理论探讨及临床治疗思路总结[D]. 高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基于现代医案探讨越鞠丸证治规律[D]. 黄妍妍.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8]咽部刺营疗法对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心理干预及临床疗效观察[D]. 徐巾贺.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基于横断面调查的教师嗓音病特点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D]. 宋卫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10]啄治法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肥厚性咽炎的临床观察[D]. 王国荣.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