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PLC法测定蒜氨酸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宋百灵[1](2017)在《大蒜蒜氨酸质量评价及小鼠静脉给药体内过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多国药典方法测定大蒜中化学成分含量,探讨测定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优化大蒜蒜氨酸分离纯化工艺;建立大蒜蒜氨酸及蒜氨酸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相关物质进行研究;研究小鼠注射蒜氨酸的体内过程,阐明蒜氨酸与H2S的相关性。方法:1.分别参照美国药典、印度药典、欧洲药典、英国药典、中国药典及课题组方法测定大蒜中指标成分含量并分析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2.在原有工艺的基础上,考察了树脂型号、上样液浓度和pH、洗脱液浓度对蒜氨酸分离的影响,并以乙醇重结晶,采用UV、IR、MS、NMR对所得的纯化产物进行结构确证并采用HPLC法测定纯度。3.采用HPLC柱前衍生化法建立大蒜蒜氨酸及蒜氨酸指纹图谱,并分析其中氨基酸类有关物质含量。4.建立生物样品中蒜氨酸与H2S同时测定的UPLC-MS/MS法,通过测定蒜氨酸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各时间点血浆及组织中蒜氨酸和H2S的含量,研究蒜氨酸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组织分布及其与H2S的相关性。结果:1.美国药典、印度药典、课题组方法测得该批大蒜的蒜氨酸含量分别为2.97%、1.47%、3.10%,欧洲药典方法测得该批大蒜的潜在大蒜辣素含量为1.29%,中国药典方法测得该批大蒜的大蒜辣素含量为0.273%。2.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填料,将大蒜提取液浓缩并调节pH,上样,先用水洗脱,再用氨水洗脱,收集pH<7部分洗脱液,收率为74%。经两次重结晶得到的纯化产物经结构确证与蒜氨酸分子结构相符,熔点、旋光度等参数测定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采用HPLC法测得蒜氨酸纯度达99.0%以上,总收率为2.8%。3.建立了大蒜蒜氨酸指纹图谱,确定了14个共有峰并指认了9个色谱峰,10批次大蒜蒜氨酸色谱图与典型指纹图谱的相似度>0.97;建立了蒜氨酸指纹图谱,确定了12个共有峰并指认了8个色谱峰,10批次蒜氨酸色谱图与典型指纹图谱的相似度>0.99。各批次大蒜蒜氨酸及蒜氨酸中氨基酸类有关物质含量差异较大。4.采用UPLC-MS/MS法同时测定小鼠血液及组织中蒜氨酸和H2S含量,蒜氨酸主要药动学参数为Ke:4.79×10-3min-1,T1/2:148.03min,Cmax:266.61μmol/L,AUC(0-120min):9217.71min·μmol/L,AUC(0-∞):13365.49min·μmol/L,Vd:6.99L/kg,CL:0.03L/min/kg。H2S主要药动学参数为Ke:4.59×10-3min-1,T1/2:154.34min,Cmax:0.452μmol/L,Tmax:20min,AUC(0-120min):34.79min·μmol/L,AUC(0-∞):79.33min·μmol/L,Vd:1208.22L/kg,CL:5.48L/min/kg。给药后小鼠血浆及各组织中均可测到蒜氨酸且H2S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各组织中蒜氨酸含量在给药后1020min达最高值,峰值时各组织中蒜氨酸含量依次为:肾>心>肺>脾>脑>肝,给药后20min血浆中H2S含量达到峰值,给药后1535min相应组织中H2S含量达到峰值,达峰时各部位H2S增加量依次为:肾>肝>脑>脾>心>肺>血浆。结论:1.蒜氨酸是大蒜本身存在的指标性成分,课题组建立的方法与美国药典方法测定蒜氨酸含量,结果没有显着性差异,印度药典方法前处理灭酶不完全,蒜氨酸测定结果偏低,欧洲药典和英国药典与美国药典方法测定结果有相关性,大蒜辣素测定结果可间接反映大蒜中蒜氨酸含量,中国药典方法测定大蒜素的含量与蒜氨酸含量无相关性,不能反映大蒜中蒜氨酸含量,因此选择适宜的方法以蒜氨酸或大蒜辣素为指标控制大蒜品质更合理。2.本研究确定了最佳树脂型号、上样液浓度和pH、洗脱液浓度,明确了上样液调节pH的必要性,提高了蒜氨酸收率,采用乙醇重结晶纯化大蒜蒜氨酸,重结晶由原工艺的3次减少到2次,且提高了收率,降低了成本,为蒜氨酸申报新药的产业化奠定基础。3.本研究所建立的大蒜蒜氨酸及蒜氨酸指纹图谱符合提取物指纹图谱的技术要求,可用于大蒜蒜氨酸的生产过程控制及质量评价,研究的10批大蒜蒜氨酸中有关物质除氨基酸类外还有糖类,氨基酸类有关物质含量差异较大。4.本研究建立了UPLC-MS/MS法同时测定小鼠血液及组织中蒜氨酸和H2S含量,结果表明蒜氨酸可在小鼠体内代谢生成H2S,为后续蒜氨酸药效学研究奠定基础。
宋百灵,张唯,史荣梅,黄琼,李新霞,陈坚[2](2016)在《大蒜化学成分不同测定方法比较及相关性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不同方法测定大蒜中化学成分含量并进行相关性探讨。方法:本实验参考美国药典大蒜中蒜氨酸含量测定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乙腈-1,4-二氧六环-四氢呋喃-0.045 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25∶2.9∶2.2∶69.9)为流动相,供试品经灭酶、衍生化处理后在337 nm下测定蒜氨酸含量;参考印度药典大蒜中蒜氨酸含量测定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0.1%磷酸为流动相,供试品经热水灭酶处理后,直接在210 nm下测定蒜氨酸含量;采用课题组建立的大蒜中蒜氨酸含量测定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0.04%三氟乙酸为流动相,供试品经微波灭酶处理后,直接在214 nm下测定蒜氨酸含量;参考欧洲药典和英国药典大蒜粉中大蒜辣素含量测定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60∶40)为流动相,将供试品捣碎后,在254 nm下测定大蒜中大蒜辣素含量;参考中国药典大蒜中大蒜素含量测定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0.1%甲酸(75∶25)为流动相,将供试品捣碎、回流处理后在210 nm下测定大蒜中大蒜素含量。结果:课题组建立方法与美国药典方法测得蒜氨酸含量没有显着性差异,印度药典方法灭酶不完全,蒜氨酸测定结果偏低,欧洲药典方法合理可行,大蒜辣素测定值可反应真实情况,中国药典方法测定大蒜素的结果与多种因素相关。结论:5种方法测定的指标不同,欧盟药典和英国药典以大蒜辣素为测定指标,中国药典以大蒜素为测定指标,美国药典、印度药典和课题组自建方法都以蒜氨酸为测定指标;但方法之间仍具有一定差异,灭酶方法不同:美国药典采用蒜酶抑制剂灭酶,印度药典用热水灭酶,课题组方法采用微波灭酶;方法原理不同:美国药典采用柱前衍生化法,印度药典和课题组方法则直接测定蒜氨酸含量。
马雪红[3](2016)在《大蒜辣素与血液中蛋白相互作用及在大鼠的肠吸收特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从鲜蒜中提取大蒜辣素并进行分离纯化,与采用蒜氨酸与蒜酶合成大蒜辣素的方法进行比较,并对欧盟药典(EP8.0)中收载的大蒜辣素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测定大蒜辣素与大鼠及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大蒜辣素在大鼠血液中的分布及与血液中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大蒜辣素在在大鼠不同肠段吸收特性。方法:1.取2kg鲜蒜去皮匀浆后,加入95%乙醇沉淀蛋白后,经过一系列浓缩提取分离纯化后得到较高浓度的大蒜辣素,采用欧盟药典中色谱方法,测定大蒜辣素注射液中大蒜辣素的含量并进行完整的方法学验证。2.以羟苯乙酯为替代对照品、甲醇和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建立生物样品中大蒜辣素含量测定方法,采用超滤法测定大蒜辣素与大鼠及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3.采用荧光光谱法及同步荧光光谱法,以280nm为激发波长,扫描大蒜辣素与牛血红蛋白(Bovine Hemoglobin,BHB)、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及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作用后的荧光光谱图,并分别设定波长差Δλ=15及60nm扫描同步荧光光谱图,计算作用参数。4.采用尤斯室装置测定大蒜辣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特性。结果:1.从鲜蒜中提取的大蒜辣素浓度最高可达8.27mg·mL-1;欧盟药典中测定大蒜辣素含量方法经方法学验证结果良好。2.在本实验色谱条件下测得1 mg羟苯乙酯相当于10.8 mg大蒜辣素,低、中、高三个浓度大蒜辣素溶液与大鼠和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23.2%,19.8%,28.1%;15.5%,25.8%,40.0%,统计学检验结果表明大蒜辣素大鼠与人血浆蛋白结合率有有显着性差异(p<0.05)。3.大蒜辣素和蒜氨酸均不与直接与BHB作用,硫化氢可与BHB作用,结合常数在298和310 K时分别为Ksv:1.00×104 L·mol-1,R=0.9969;Ksv=1.94×104 L·mol-1,R=0.9979,最大动态荧光猝灭速率常数Kq分别是1.00×1012(298 K)和1.94×1012 L·(mol·s)-1(310 K);大蒜辣素、蒜氨酸及硫化氢均可与BSA和HSA相互作用。4.大蒜辣素在大鼠四个肠段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1×10-6 cm·s-1,不受药物浓度的影响,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大蒜辣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1.可直接从鲜蒜中提取分离得到较高浓度的大蒜辣素,后续再采用分子蒸馏的方式进一步纯化,相比于蒜氨酸蒜酶合成法,直接提取的方法可明显提高大蒜辣素溶液的浓度,EP8.0中大蒜辣素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本实验室测定。2.大蒜辣素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大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大蒜辣素属于低度蛋白结合药物,有明显的种属差异。3.大蒜辣素及其前体物质蒜氨酸不直接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大蒜辣素进入血液后部分进入红细胞后转化为硫化氢后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4.大蒜辣素在大鼠不同肠段中均有吸收,其中回肠为主要吸收部位,推测大蒜辣素的吸收率在20-70%之间。
李博[4](2014)在《大蒜提取物质量研究及生物样品中蒜氨酸的测定》文中指出目的:大蒜(Allium sativum L.)为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公认的药食两用珍品,是近代医药研究的热点之一。大蒜的主要功效成分是蒜氨酸及其经蒜酶催化产生的大蒜辣素,目前已有高含量的蒜氨酸大蒜提取物和蒜氨酸标准物质,但对其质量研究甚少。本研究将建立QTOFMS法分析两种蒜氨酸中试产品的杂质;探索不同质量蒜氨酸大蒜提取物的近红外光谱,为后续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提供快速分析的方法;为了解蒜氨酸在血液等生物样品中的处置,本研究还将探索固相萃取处理蒜氨酸血液血液样品的方法并建立相关方法学。方法:采用高分辨质谱分析蒜氨酸大蒜提取物中的成分,采用近红外的方法对不同批次50%蒜氨酸提取物及精制蒜氨酸进行了分析。采用阳离子萃取小柱结合正压模式固相萃取的方法对生物样品中的蒜氨酸进行提取分离,并建立UPLC-MS/MS法含量测定的方法。结果:对不同纯度蒜氨酸大蒜提取物研究结果表明:90%蒜氨酸中除有蒜氨酸外,另有以蒜氨酸偶极离子形成的二聚体、三聚体和四聚体,精氨酸与脯氨酸偶极离子聚体;50%中除有蒜氨酸外,还有以蒜氨酸偶极离子形成的二聚体、三聚体,谷氨酰胺、脯氨酸,精氨酸与脯氨酸偶极离子聚体,甲基蒜氨酸与蒜氨酸钠盐、钾盐偶极离子聚体,脱氧蒜氨酸与蒜氨酸钠盐、钾盐偶极离子聚体。与对不同纯度的蒜氨酸提取物的近红外图谱进行分析对比,寻找出差异,建立蒜氨酸提取物(50%)的定性模型。蒜氨酸血液样品采用阳离子交换小柱活化后以正压方式进行固相萃取,回收率达65%以上,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和肠吸收液中的蒜氨酸的线性范围在1.52μg/ml30.30μg/ml,精密度和回收率均符合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验证要求,基本消除了基质效应。结论:本研究对于今后原料中试产品的生产和新药申报提供数据和技术资料。为今后采用近红外方法在对蒜氨酸原料及制剂生产的中间过程分析奠定基础。为后续课题组研究蒜氨酸的转运、代谢等动力学特征等提供检测手段和方法。
刘莹[5](2014)在《大蒜素测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大蒜(Allium Sutivun L.)为葱科葱属植物,其蒜氨酸在蒜氨酸酶的作用下反应产生的大蒜素,是大蒜抑菌的主要成分,其含量也成为评价大蒜功效的重要指标。然而由于大蒜素稳定性差、易分解,标准品不易制备,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大蒜素测定方法。本论文分析比较了大蒜素的不同测定方法,提出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蒜素的色谱检测条件和方法。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改进了硝酸汞测定大蒜素含量的方法,确定样品中乙醚的最佳处理方式为挥干样品的最仕回溶剂为乙醇;改进了定硫法测定大蒜素含量的方法,确定利用乙醚对蒜泥进行前处理,浓硝酸的最佳添加量为4mL,溶液的适宜pH为2.0左右。2.建立了蒜氨酸分离纯化及转化生成大蒜素的方法。使用0.5mo1/L氨水洗脱蒜氨酸,10%(m/v)PEG8000沉淀蒜氨酸酶,大蒜素酶解反应条件为:温度为35。C,时间为0.5h,添加L-半胱氨酸可控制酶促反应进程。3.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蒜素的方法,测定条件为:甲醇:水=1:9(V/V),流速为05mL/min,检测波长为214nm,蒜氨酸在4-128μg/m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39%,RSD为1.5%(n=9),方法检出限为0.247mg/kg。4.平均相对误差比较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定硫法、硝酸汞法的测定准确度高;用HPLC法进行校正后的定硫法和硝酸汞法可用于大蒜素测定。
张海波[6](2014)在《蒜氨酸/蒜酶二元释药体系相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按照国家标准委的要求建立了蒜氨酸标准物质定值方法。国际上公认的大蒜的主要功效成分是蒜酶(EC4.1.1.4)催化蒜氨酸产生的大蒜辣素及其他大蒜所特有的含硫化合物。为了提高蒜酶的反应效率,本研究采用光纤传感过程分析技术研究蒜氨酸/蒜酶催化动力学。基于蒜氨酸/蒜酶催化动力学原理及二元释药系统研究思路,研制了蒜氨酸/蒜酶肠溶片,为了有效控制其质量,本研究建立了蒜氨酸/蒜酶肠溶片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为阐明其作用过程和机理,本研究于体外对蒜氨酸在大鼠血液中的分布进行研究。方法:1.应用高效液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确定蒜氨酸标准物质的纯度。对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及长期稳定性检验,以此为基础采取9个实验室协作定值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定值。2.采用光纤传感过程分析技术研究蒜氨酸/蒜酶催化动力学,根据朗伯—比北尔定律,建立了两种数学模型,一种是测定反应中各物质的吸光系数,另一种是将产物看作整体。根据紫外光谱,确定检测波长及探头规格,进一步测定各参数值。将参数录入工作站,系列浓度蒜氨酸与固定浓度蒜酶以体积比1:1进行混合反应,动态监测蒜氨酸浓度变化。导出数据,经Origin7.5软件及双倒数法处理最终求得催化动力学参数Km及Vmax。所测结果同HPLC方法求得的值进行比较。3.采用TLC法对蒜氨酸/蒜酶肠溶片中的蒜氨酸、潜在大蒜辣素进行定性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采用篮法检查制剂的体外释放度;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的蒜氨酸、潜在大蒜辣素进行含量测定。4.采用邻苯二甲醛为柱前衍生化试剂,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建立血浆样品中蒜氨酸含量测定方法。分别用超滤法及微透析法测定蒜氨酸与大鼠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评价体内微透析取样的可行性。蒜氨酸加入大鼠血液中,经孵育后,分别测定全血、血浆及血细胞中蒜氨酸的含量,考察蒜氨酸在血液中的分布情况。结果:1.均匀性检验数据经F检验,样品均匀性良好。长期稳定性检验数据经t检验,表明在4℃C条件下蒜氨酸至少稳定43个月。最终定值结果由标准值和不确定度表示为(99.5±0.95)%。2.检测波长为230nm,探头规格为5mm。建立的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获取蒜氨酸/蒜酶催化反应过程曲线。3种方法Km值无显着性差异,HPLC方法测得的Vmax同数学模型测定结果有显着性差异。3.薄层色谱中蒜氨酸、潜在大蒜辣素特征斑点清晰;制剂在pH1.0盐酸溶液中2h未检出大蒜辣素,在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开始释放,2h的累计释放度达70%以上;二批样品含蒜氨酸分别为51.58mg/片、55.24mg片,含大蒜辣素分别为13.73mg片、21.08mg片。辅料在整个研究中不干扰测定。4.经系统的方法学考察,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超滤法与微透析方法测定的蛋白结合率无显着性差异,且与浓度呈依赖关系。血浆及血细胞中均有蒜氨酸分布,且血浆中的浓度较高;全血中浓度较加入量有所降低。结论:1.研制的蒜氨酸标准物质通过了国家标准委的审评并获得蒜氨酸国家标准样品证书,填补了国内空白。2.蒜氨酸/蒜酶系统催化反应很快,采用光纤传感过程分析技术实时监测催化反应过程,较传统取样分析操作简便,引入人为误差较小,提供了催化动力学研究的新方法。3.按照制剂规范建立了蒜氨酸/蒜酶肠溶片质量标准草案,可用于制剂研发及质量控制。4.体内微透析采样是可行的。蒜氨酸入血后可能存在代谢的情况,其代谢与血细胞的关联性及代谢产物有待进一步研究。
杨瑾[7](2010)在《大蒜中氨基酸HPLC指纹图谱及大蒜成分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大蒜(Allium Sativum L.),百合科葱属植物的鳞茎。大量研究表明,大蒜具有杀菌、降血脂、抗血栓、高血压、抗癌等药理学作用,成为近代医药研究热点。大蒜含有氨基酸类、酶类、蛋白质、糖类、甾体苷类、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多种化学成分。目前公认大蒜的功效成分是蒜氨酸(Alliin, S-allyl-L-cysteine,2-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及经蒜酶(Alliinase,EC 4.4.1.4)催化裂解产生的大蒜辣素(Allicin,allyl-2-propenethiosulfinate,2-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和阿霍烯(ajoene)等含硫氨基酸,蒜氨酸是完整、未受损大蒜里面含有的最丰富的硫化物。为了控制大蒜作为药用原料的质量,并为生产提供数据,按照课题思路,建立了大蒜中氨基酸的HPLC指纹图谱。同时,监测大蒜在储存期间,蒜氨酸含量及水分的变化规律。蒜氨酸、蒜酶作为大蒜中最主要的原始活性成分及风味物质来源,比较不同方法测定蒜氨酸含量及蒜酶活性差异。方法:1.参照《中药注射剂指纹图谱研究的技术要求(暂行)》,高效液相衍生化法测定大蒜中氨基酸的指纹图谱,并通过《中药色谱指纹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年A版)》分析,建立技术参数。2.影响大蒜品质的因素很多,在固定其他温度,湿度的条件下,HPLC法监测大蒜储存期间,蒜氨酸含量及水分的变化规律。3.比较HPLC法和UV法测定大蒜中蒜氨酸含量及蒜酶活性的差异。结果:本文建立了大蒜中氨基酸的HPLC指纹图谱,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实验RSD不大于3%。新疆10个不同产地大蒜的指纹图谱共有峰6个,通过《中药色谱指纹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年A版)》分析,相似度在0.900以上,并初步指征了大蒜中四种氨基酸。在阴凉、干燥、通风条件下储存大蒜,放置时间越长,蒜氨酸含量越低,两个月后蒜氨酸含量(按干燥品计算)降低13.21%,三个月后蒜氨酸含量(按干燥品计算)降低23.21%。HPLC法和UV法测定蒜氨酸含量结果相当,测定蒜酶活力时,UV法结果较HPLC法高。结论:本文建立了大蒜中氨基酸的HPLC指纹图谱,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并进行了大蒜成分的分析,为控制大蒜作为药用原料的质量及生产提供数据。
陈锋[8](2009)在《蒜酶制备纯化、基因克隆及蒜氨酸、蒜酶体外抗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中试生产工艺从新疆鲜蒜中提取纯化蒜酶;采用凝胶层析、亲和层析等方法对蒜酶进一步纯化;研究蒜氨酸、蒜酶及蒜氨酸+蒜酶的抗微生物活性;从新疆鲜蒜中克隆蒜酶基因,从测得的cDNA序列推导出蒜酶的氨基酸序列。方法:1)选用新疆地产鲜蒜,经脱皮、打浆、分离浆渣后得蒜酶粗酶液,然后采用硫酸铵盐析、超滤法等步骤提取纯化蒜酶,冷冻干燥得蒜酶原料药。采用丙酮酸法和SDS-PAGE法测定蒜酶提取液的酶活力和纯度;采用SDS-PAGE法、HPLC法检测蒜酶冻干粉分子量、纯度和蒜酶活性;2)采用三种方案对蒜酶进一步纯化:亲和层析(ConA-Sepharose纯化),凝胶层析(Superdex 200纯化)和凝胶层析+亲和层析(先用Superdex200纯化,纯化产物经ConA-Sepharose柱再次纯化)。对纯化的蒜酶冻干粉分别采用SDS-PAGE、HPLC法检测其纯度、酶活性来比较纯化效果;3)采用液体培养基稀释法、平板计数法检测蒜氨酸、蒜酶及蒜氨酸+蒜酶对白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菌、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福氏志贺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测定杀菌曲线;4)采用TRIZOL法从产自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的鲜蒜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蒜酶基因,PCR产物纯化后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测定蒜酶基因序列并推导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采用中试生产工艺成功得到蒜酶冻干粉,蒜酶冻干粉纯度为51.6%,全酶分子量为110.2kDa,活力达到1080U/g。表明中试生产工艺可行,但所得蒜酶为粗酶,含有相当量杂质,需进一步纯化方可用于制备大蒜高效制剂;2)结果表明三种方案均可提高蒜酶纯度和酶活力。采用凝胶层析和亲和层析+凝胶层析均可提高酶活力至1400 U/g以上,纯度可提高至70%以上;3)成功克隆出蒜酶基因,与Genebank公布的蒜酶基因序列相比,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大蒜蒜酶基因序列有15个位点碱基与Genebank公布的蒜酶基因序列不同,其中12个为同义突变,3个为错义突变,占总突变位点的20%;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蒜酶基因有10个位点碱基与Genebank公布蒜酶基因序列不同,其中4个位同义突变,6个为错义突变,占总突变位点的60%。错义突变编码的氨基酸并不位于蒜酶发挥活性的关键位点;4)结果表明蒜酶对这些病原体的生长均无抑制作用;蒜氨酸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MIC为MBC为50mg/mL)、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12.5~50、MBC为25~100mg/ml)、鼠伤寒沙门菌(MIC为12.5mg/mL、MBC为25mg/mL)、肠致病性大肠杆菌(MIC为25mg/mL、MBC为50mg/mL)、福氏志贺菌(MIC为12.5mg/mL、MBC为25mg/mL)的生长,但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无影响;蒜氨酸+蒜酶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MIC为1.56mg/mL、MBC为3.12mg/mL)、铜绿假单胞菌(MIC为0.625mg/mL、MBC为1.25mg/mL)、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0.012~0.05mg/mL、MBC为0.006~0.05mg/mL)、鼠伤寒沙门菌(MIC为0.075mg/mL、MBC为0.15mg/mL)、肠致病性大肠杆菌(MIC为0.31mg/mL、MBC为0.62mg/mL)、福氏志贺菌(MIC为0.62mg/mL、MBC为1.24mg/mL)的生长,蒜氨酸+蒜酶对这些受试菌的MIC、MBC均低于蒜氨酸。结论:采用中试生产工艺从新疆鲜蒜中成功提取蒜酶,并对其进一步纯化,纯度提高至70%以上。首次从新疆鲜蒜中克隆得到蒜酶基因,与Genebank公布的蒜酶基因序列比较,个别位点发生突变,但错义突变导致的氨基酸变异均为非关键位点氨基酸。蒜酶催化蒜氨酸产生的大蒜辣素等含硫化合物确是大蒜的主要抗菌活性成份;虽然蒜氨酸单体也具有抗微生物活性,但其作用强度、范围均不及蒜氨酸+蒜酶;蒜酶无抗微生物活性。
马亮英[9](2009)在《大蒜有效部位蒜氨酸原料药的稳定性及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考察蒜氨酸在不同环境下质量是否经一定时间后改变,找出影响稳定性的因素,考察大蒜有效部位蒜氨酸原料药在温度、湿度、光线的影响下随时间变化规律;考察pH和温度等因素对蒜氨酸溶液稳定性的影响,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针对蒜氨酸稳定性,分别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等,以质量标准及《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制剂通则中与稳定性相关的指标为考察项目,采用HPLC法对蒜氨酸含量进行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蒜氨酸溶液在上述实验因素作用下的浓度变化进行监测。将溶液浓度的变化和时间做回归分析,求得蒜氨酸溶液在各试验条件下的降解曲线方程,利用降解速率常数来反应各因素对蒜氨酸溶液稳定性作用的敏感程度。结果:在光照、高温稳定性实验中,样品的性状、熔点、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在湿度实验中,样品变色结块、熔距变大、含量明显下降。结果表明大蒜有效部位蒜氨酸原料药在强光照射、高温条件下较稳定,在室温条件下,对湿度较敏感,样品易发生潮解,故蒜氨酸有效部位原料药最好密闭包装,在干燥处贮存。蒜氨酸溶液在酸性环境下稳定性良好;对碱敏感,且其在上述试验条件下发生降解时呈一级动力学规律趋势。k值分别为0.1695 h-1、0.2780h-1,t1/2分别为4.1h、2.5h结论: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蒜氨酸原料药对高热、光照稳定,对高湿不稳定。碱、高温对蒜氨酸溶液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在其原料药和相关制剂的生产、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高pH和高温,注意防止原料药吸潮降解。
郭娟,唐辉,芮鸣,代友彪,关丽[10](2009)在《HPLC法测定洋葱中异蒜氨酸》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洋葱中异蒜氨酸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C18色谱柱(250mm×4.6mm),流动相:100%水;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30nm;柱温:25℃;进样量:20μL。结果:红皮、黄皮、白皮洋葱中异蒜氨酸含量分别为0.876、0.839、0.377mg/g(n=3);加样回收率为102.9%,RSD%=2.3%(n=3),异蒜氨酸浓度在234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结论:本HPLC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
二、HPLC法测定蒜氨酸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PLC法测定蒜氨酸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大蒜蒜氨酸质量评价及小鼠静脉给药体内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 |
1 大蒜化学成分5种测定方法比较及相关性探讨 |
1.1 仪器、药品与试剂 |
1.2 方法与结果 |
1.3 讨论 |
2 大蒜蒜氨酸分离纯化工艺优化 |
2.1 仪器、药品与试剂 |
2.2 方法与结果 |
2.3 讨论 |
3 大蒜蒜氨酸、蒜氨酸指纹图谱及有关物质研究 |
3.1 仪器、药品与试剂 |
3.2 方法与结果 |
3.3 讨论 |
4 UPLC-MS/MS法研究蒜氨酸体内过程 |
4.1 仪器、药品与试剂 |
4.2 方法与结果 |
4.3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
(2)大蒜化学成分不同测定方法比较及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水分测定 |
2.2 欧洲药典与英国药典方法测定 |
2.2.1羟苯丁酯替代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2.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3色谱条件 |
2.2.4测定方法与结果 |
2.2.5蒜氨酸反应程度的考察 |
2.3 美国药典方法测定 |
2.3.1试液的配制 |
2.3.2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
2.3.3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
2.3.4 色谱条件 |
2.3.5结果 |
2.3.6蒜酶抑制剂灭酶效果的考察 |
2.4 印度药典方法测定[15] |
2.4.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4.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4.3色谱条件 |
2.4.4结果 |
2.4.5蒜酶灭活程度考察 |
2.5 中国药典方法测定[14] |
2.5.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5.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5.3色谱条件 |
2.5.4测定结果 |
2.5.5大蒜素转化量的考察 |
2.5.6生成大蒜辣素条件的考察 |
2.6 课题组建立方法测定[18] |
2.6.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6.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6.3色谱条件 |
2.6.4 测定方法 |
2.6.5 微波灭酶效果的考察 |
3 讨论 |
3.1 测定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分析 |
3.2 灭酶方法比较 |
3.3 有关蒜氨酸的转化率 |
4 小结 |
(3)大蒜辣素与血液中蛋白相互作用及在大鼠的肠吸收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 |
1. 鲜蒜中大蒜辣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及含量测定方法学验证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方法与结果 |
1.3 讨论 |
2. 替代对照品HPLC法测定大蒜辣素大鼠及人血浆蛋白结合率 |
2.1 仪器、试药和动物 |
2.2 方法与结果 |
2.3 讨论 |
3. 大蒜辣素在大鼠血液中分布及与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
3.1 仪器与试剂 |
3.2 方法与结果 |
3.3 讨论 |
4. 尤斯灌流模型研究大蒜辣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 |
4.1 仪器、试药和动物 |
4.2 方法与结果 |
4.3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4)大蒜提取物质量研究及生物样品中蒜氨酸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导师评阅表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 |
1. 蒜氨酸提取物质量分析 |
1.1 飞行时间质谱法对蒜氨酸的提取物的分析 |
1.2 近红外法对蒜氨酸提取物的分析 |
2. 生物样品中蒜氨酸分析方法的建立 |
2.1 材料、药品与仪器 |
2.2 方法与结果 |
2.3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5)大蒜素测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和缩略词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大蒜 |
1.1.1 大蒜概述 |
1.1.2 大蒜的化学成分 |
1.1.3 国内外大蒜产业现状 |
1.2 大蒜素 |
1.2.1 大蒜素的形成 |
1.2.2 大蒜素的性质及稳定性 |
1.2.3 大蒜素的生理功效 |
1.3 蒜氨酸与蒜氨酸酶 |
1.3.1 蒜氨酸的性质 |
1.3.2 蒜氨酸的提取、分离与纯化 |
1.3.3 蒜氨酸酶的性质 |
1.3.4 蒜氨酸酶的提取与分离 |
1.4 国内外大蒜素的提取工艺 |
1.4.1 水蒸气蒸馏 |
1.4.2 溶剂萃取法 |
1.4.3 超临界CO_2萃取法 |
1.5 国内外大蒜素的检测方法 |
1.5.1 定硫法 |
1.5.2 硝酸汞滴定法 |
1.5.3 色谱法 |
1.5.4 生物检测法 |
1.5.5 分光光度法 |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6.1 研究目的 |
1.6.2 研究意义 |
1.6.3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2.4 试验方法 |
2.4.1 大蒜素的硝酸汞测定方法 |
2.4.2 大蒜素的定硫测定方法 |
2.4.3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蒜氨酸 |
2.4.4 蒜氨酸的提取、分离、纯化 |
2.4.5 蒜氨酸酶的提取、粗分离及酶活测定 |
2.4.6 蒜氨酸酶解实验 |
2.4.7 大蒜素含量的测定 |
2.4.8 不同测定方法的分析比较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硝酸汞测定方法的研究结果 |
3.1.1 硝酸汞法中乙醚处理方式的确定 |
3.1.2 硝酸汞法中最佳回溶剂的确定 |
3.2 定硫法测定方法的研究结果 |
3.2.1 定硫法中乙醚处理方式的确定 |
3.2.2 定硫法中浓硝酸添加量的确定 |
3.2.3 定硫法中溶液酸碱度的确定 |
3.3 高效液相色谱法间接测定大蒜素含量方法的研究结果 |
3.3.1 蒜氨酸的全波长扫描图谱 |
3.3.2 蒜氨酸的精密度、添加回收率实验 |
3.3.3 洗脱蒜氨酸的氨水浓度的选择 |
3.3.4 蒜氨酸酶的粗分离 |
3.3.5 蒜氨酸最佳酶解条件的确定 |
3.3.6 大蒜素含量的测定 |
3.4 不同测定方法的比较 |
3.4.1 不同测定方法下同一产地的大蒜素含量 |
3.4.2 不同方法测定下不同产地的大蒜素含量 |
4 讨论 |
4.1 硝酸汞测定方法 |
4.2 定硫法 |
4.3 高效液相色谱法 |
4.4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蒜氨酸/蒜酶二元释药体系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 |
1 蒜氨酸标准物质的定值研究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方法与结果 |
1.3 讨论 |
2 光纤传感过程分析技术研究蒜氨酸/蒜酶催化动力学 |
2.1 仪器与试药 |
2.2 方法与结果 |
2.3 讨论 |
3 蒜氨酸/蒜酶肠溶片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建立 |
3.1 仪器、试药 |
3.2 方法与结果 |
3.3 讨论 |
4 体外研究蒜氨酸在大鼠血液中的分布 |
4.1 仪器、试药和动物 |
4.2 方法与结果 |
4.3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7)大蒜中氨基酸HPLC指纹图谱及大蒜成分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仪器与试药 |
实验内容 |
1.大蒜中氨基酸的 HPLC 指纹图谱 |
1.1 实验方法 |
1.2 实验结果 |
1.3 讨论 |
2.大蒜储存期间,蒜氨酸含量(按干燥品计算)的变化 |
2.1 实验方法 |
2.2 实验结果 |
2.3 讨论 |
3.HPLC 法和 UV 法测定蒜氨酸含量及蒜酶活力 |
3.1 实验方法 |
3.2 实验结果 |
3.3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8)蒜酶制备纯化、基因克隆及蒜氨酸、蒜酶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大蒜的研究背景 |
2.大蒜活性成分 |
3.蒜酶的研究现状 |
4.主要研究内容 |
第一部分 蒜酶的制备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蒜酶的纯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剂与溶液的配制 |
1.2 仪器 |
1.3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蒜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部分 蒜氨酸、蒜酶及蒜氨酸+蒜酶抗微生物活性的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9)大蒜有效部位蒜氨酸原料药的稳定性及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内容 |
1. 实验材料 |
2. 方法与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个人简历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四、HPLC法测定蒜氨酸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蒜蒜氨酸质量评价及小鼠静脉给药体内过程研究[D]. 宋百灵.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5)
- [2]大蒜化学成分不同测定方法比较及相关性探讨[J]. 宋百灵,张唯,史荣梅,黄琼,李新霞,陈坚. 药物分析杂志, 2016(04)
- [3]大蒜辣素与血液中蛋白相互作用及在大鼠的肠吸收特性研究[D]. 马雪红.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2)
- [4]大蒜提取物质量研究及生物样品中蒜氨酸的测定[D]. 李博.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4)
- [5]大蒜素测定方法研究[D]. 刘莹. 山东农业大学, 2014(02)
- [6]蒜氨酸/蒜酶二元释药体系相关研究[D]. 张海波.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3)
- [7]大蒜中氨基酸HPLC指纹图谱及大蒜成分的分析[D]. 杨瑾.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5)
- [8]蒜酶制备纯化、基因克隆及蒜氨酸、蒜酶体外抗菌活性研究[D]. 陈锋. 新疆医科大学, 2009(10)
- [9]大蒜有效部位蒜氨酸原料药的稳定性及相关研究[D]. 马亮英. 新疆医科大学, 2009(03)
- [10]HPLC法测定洋葱中异蒜氨酸[J]. 郭娟,唐辉,芮鸣,代友彪,关丽. 食品工业科技, 2009(06)
标签:大蒜素论文; 大蒜的功效与作用论文; 成分分析论文; 酸性氨基酸论文; 仪器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