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论文文献综述)
雒洪志,孙浩,钟思权,符柏菡[1](2022)在《经肛门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应用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传统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ME)两种术式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病理特征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被分为TaTME组(接受TaTME)和LaTME组(接受LaTME),每组50例。所有手术切除标本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随访1年,统计分析两组相关指标差异:环周切缘阳性率(CRM+)、远端切缘阳性率(DRM+)、淋巴结阳性率,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保肛率和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患者均手术顺利,TaTME组的CRM+、DRM+分别为(10±2)%、(8±4)%,与LaTME组的(8±2)%、(6±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TME组的淋巴结检测阳性率(80±6)%,高于LaTME组的(60±8)%(P=0.041)。TaTME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60±35)min和保肛率(80±10)%,均高于LaTME组的(120±26)min、(40±8)%(P<0.001)。TaTME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低于LaTME组(P<0.001),术后随访1年TaTME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LaTME组(P=0.043)。结论 TaTME在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着优势,相对于LaTME可显着提高保肛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姚宏伟,安勇博,王权,童卫东,武爱文,肖毅,申占龙,张庆彤,冯波,金泽楠,吴鸿伟,张忠涛[2](2021)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近期疗效的前瞻性和多中心病例登记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国内8家医疗中心收治的80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7例、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16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5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0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7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例、辽宁省肿瘤医院2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辅助taTME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入组病人临床资料。(2)手术情况。(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4)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情况。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结果 (1)入组病人临床资料: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病人80例;男59例, 女21例;中位年龄为61岁, 年龄范围为53~79岁。(2)手术情况:80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方式为直肠低位前切除术73例、Hartmann手术4例、经括约肌间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例、其他手术方式1例, 缺失手术方式资料1例。80例病人中, 19例由经肛经腹两组医师同时行手术。80例病人手术时间为255 min(211~305 min);术中出血量≤500 mL 77例、>500 mL 3例;吻合方式为器械吻合44例、手工吻合24例, 缺失吻合方式资料12例;标本取出途径为经肛门取出66例、经Pfannenstiel切口取出2例、经其他途径取出10例, 缺失标本取出途径资料2例;术中行预防性造口术57例、放置肛管32例、游离脾曲30例、中转开腹2例。(3)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80例病人中, 标本系膜完整、近似完整、不完整分别为68、5、1例, 缺失标本系膜完整性资料6例;发生直肠穿孔、环周切缘阳性、远端切缘阳性病人各1例。80例病人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长径分别为12枚(9~16枚)、3.0 cm(1.9~4.0 cm)。80例病人中, 4例获得肿瘤病理学完全缓解。80例病人肿瘤pT分期(T0期、Tis期、T1期、T2期、T3期、T4期), pN分期(N0期、N1期、N2期), pM分期(M0期、M1期)分别为4、2、11、24、35、4例, 55、21、4例, 75、5例。(4)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情况:80例病人中, 8例发生吻合口漏, 2例A级漏经对症药物治疗后好转, 4例B级漏经抗菌药物或置管引流治疗后好转, 2例C级漏经手术治疗后好转;7例发生肠梗阻。80例病人住院时间为14 d(11~21 d), 住院期间无病人死亡。结论腹腔镜辅助taTME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 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廖志锋,刘玉静,梁志华[3](2021)在《腹腔镜辅助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TME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肛肠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肛管最大收缩压(MSP)、肛管静息压(ARP)、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AIRT)、直肠静息压(RRP)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3/30),低于对照组的33.33%(1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辅助TME治疗低位直肠癌,可改善患者的肛肠动力学,缩短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少。
李亮,龙飞,林昌伟,马敏,胡桂,张翼[4](2021)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争议和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作为一项外科新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但taTME在发展过程中,其安全性、有效性和适用性也引起不少争议,具体包括:(1)尿道损伤、CO2栓塞、吻合口漏和盆腔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的增加,引起了人们对taTME手术安全性的担忧;(2)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标本质量不良、局部复发率增加、肛门功能受损又使得人们对taTME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3)taTME的病例选择、手术操作和成本效益等方面。但不管从理论,还是目前的实践来看,taTME都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taTME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补充术式。未来我国taTME的发展应重视对初学者的结构化培训和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保障taTME的安全实施并获得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而规范taTME的临床实践。
曾应文[5](2021)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术,观察组行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比较两组胃肠动力指标[胃动素(MOT)、胃泌素(GAS)、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肛门功能[直肠最大耐受量(RMTV)、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最大收缩压(AMSP)]。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OT、GAS、RMTV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肛门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ARP、AMS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RMT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效果显着,对患者胃肠动力指标、肛门功能影响较小,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喻大军[6](2021)在《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长久以来,结直肠外科医师一直不断探索直肠癌的治疗方法,尽可能地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不断提高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其中低中位的直肠癌常见于中国患者,而关于低中位直肠癌的治疗,目前比较成熟的有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transanal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aTME)、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Miles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 resection,APR)、Hartmann术(肿瘤切除远端封闭,近端造口)、经肛门的局部切除、Parks术(结肠-肛管吻合术)、腹会阴柱状切除术(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ELAPE)、Dixon术(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Bacon术(结肠经肛拖出吻合术)、经骶后入路的局部切除等,不同的术式应用于不同症状的直肠癌。而对于肿瘤巨大、系膜肥大、骨盆狭窄等具有"困难骨盆"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TaTME)因为能够精确定位患者病灶切缘、肛管内括约肌和中低位直肠膜间隙,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控制复发率,改善生存率,得到了结直肠外科医师的青睐和认可。但是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需要医师们有足够的腹腔镜和经肛门手术经验,并受限于目前腹腔镜设备和器械的发展。本文就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的发展起源、运用,优势和劣势及未来展望方面进行综述,期望为这方面研究和实践提供一点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揭海清,李泽,罗双灵,刘占振,张兴伟,阮蕾,梁文锋,胡焕新,康亮[7](2021)在《经肛手工加固低位吻合口在直肠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预防吻合口漏中的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经肛手工加固吻合口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术后低位吻合器吻合口在预防吻合口漏中的作用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行taTME并行经肛手工加固吻合口的患者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术前病理学诊断直肠癌;(3)肿瘤距离肛缘≤8 cm(根据盆腔MR);(4)术前评估为初治可切除病变;(5)无论是否接受新辅助化疗或放疗;(6)行taTME手术,行吻合器端端吻合,并行可吸收线间断加固吻合口,吻合口距离肛门≤5 cm。排除标准:(1)既往具有恶性结直肠肿瘤病史;(2)合并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等需急诊手术患者;(3)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4)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经肛手工加固吻合口主要步骤:在确认吻合口无出血后,使用3-0单股可吸收线采用"8"字缝合法间断加固吻合口,缝合肠壁的浆肌层,一圈缝合6~8针。上一针的出针点对应下一针进针点。术中可根据吻合器吻合的结果,对吻合口薄弱部位进行加固。主要观察指标为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和是否二次手术及其方式;吻合口漏感染率和吻合口狭窄率;术中和术后的一般情况。结果 51例患者纳入研究,均顺利完成taTME和经肛吻合口加固手术,手术中位用时169(109~337)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50(10~600)ml。术后住院天数中位数8(5~16)d。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直肠系膜,无远切缘阳性病例,1例(2.0%)患者出现环周切缘阳性。12例(23.5%)患者行预防性回肠造口,1例(2.0%)患者发生吻合口狭窄,予以人工扩肛处理后痊愈。有3例(5.9%)患者发生需要手术干预的C级吻合口漏、均为男性,其中2例术中未行预防性造口,行二次手术予以回肠造口及吻合口修补后痊愈;有1例经肛门探查修补吻合口,予以抗感染对症处理后痊愈。1例(2.0%)出现肛周感染,给予抗感染及坐浴等局部对症处理后康复。无术后30 d内死亡病例。结论经肛手工加固taTME术后低位吻合口是安全可行的。
赵智成[8](2021)在《经肛微创外科对直肠癌的治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直肠恶性肿瘤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是当前临床治疗直肠癌的唯一有效手段。低位直肠系膜间隙在术中视野的暴露是直肠手术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部分骨盆狭窄、肿瘤较大或超低位的直肠癌患者。临床传统手术方式,术野暴露难度大,增加手术风险和困难。经肛微创外科(TAMIS)是经肛内镜显微外科(TEM)和单孔腹腔镜的结合体,具有术野清晰的优势。但其优势来源于特殊的手术器械、高难度操作水平。同时期优势因素制约了TAMIS的推广。本文就TAMIS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简介、应用优势、手术操作方法以及疗效等问题作一综述,以期为直肠癌的有效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徐王彦[9](2021)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患者术后术后3个月及6个月肛门功能Wexner评分、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及2年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方法匹配研究,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从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根据手术适应症及意愿接受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和采用腹腔镜下Dixon--吻合器吻合法的患者进行匹配。7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距离肛缘7 cm及以下的直肠癌),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39,采用腹腔镜下Dixon--吻合器吻合法)和实验组(n=39,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并发症(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肠梗阻、肛门疼痛、自主排尿功能障碍、性功能影响)、肛门功能(Wexner评分包括生活习惯、排便、硬便、排气、衬垫改变5个方面,采用0-4级评分法,总分0-20分,0分为肛门功能正常;1-10分为功能较好;11-19分为功能欠佳;20分为完全失禁)、术后1年及2年内生存率、肿瘤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73.30±8.37)ml相比较对照组(82.65±9.20)ml,P=0.000<0.05,实验组具有显着优势,远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实验组(1.80±0.68)cm,对照组(3.10±0.52)cm,进行比较,P=0.000<0.05,实验组正常直肠组织切除较少。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疗效比较:对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组别进行分析,卡方值为6.788,p=0.03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实验组的疗效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组内术后3个月、6个月Wexner评分比较,P=0.543>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6个月Wexner评分进行组间比较,P=0.034<0.05,P=0.026<0.05,实验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肠梗阻、肛门疼痛、排尿障碍、性功能障碍并发症发生率与观察比较,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9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年及2年内生存率、肿瘤复发率无显着差异。结论 1.采用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人工吻合法治疗低位直肠癌,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直肠下段健康肠管,控便效果较好。2手术出血量显着较少。3.手术后临床效果确切
李瑞奇[10](2021)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术式的肿瘤学及功能学预后,以及其各自的安全性、有效性、手术的优势及不足。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4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22例;行括约肌间切除术的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体质指数、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统计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查体、肛门功能评估、血生化、肿瘤标志物、肠镜中肿瘤距肛门距离、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相关情况、病理情况、肿瘤学结果、肛门功能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别于直肠癌术后或回肠造口还纳术后1个月、6个月按LARS评分系统进行肛门功能测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无失访病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4.4个月(4个月-36个月)。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在术后第一次清流食时间(2.27±0.55天VS 3.00±0.45天)、术后第一次下地时间(2.09±0.87天VS 3.48±0.51天)优于括约肌间切除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造口患者中,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术后1个月的肛门功能优于内括约肌切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方面,手术时间(277.73±69.07分钟VS 242.86±66.40分钟)、手术出血量(40.09±23.79ml VS48.43±26.57ml)、手术并发症(输尿管损伤、阴道损伤、骶前出血、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肠梗阻、盆腔脓肿、尿潴留、肛周疼痛、手术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病理方面,两组均遵循TME原则,肿瘤平均直径(3.10±0.96cm VS 3.80±1.72cm)、肿瘤远端距远切缘距离(2.36±0.73cm VS2.98±1.36cm)、淋巴结检出数(14.10±1.19个VS 15.10±1.90个)、淋巴结阳性数(1.45±2.46枚VS0.86±1.56枚)、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功能学方面,对于未行造口的患者,直肠癌根治术后一个月进行LARS评分,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优于括约肌间切除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经过6个月的盆底功能训练后,两组的肛门功能均取得满意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于造口患者,行造口还纳术后1月及6月,两组的肛门功能并无明显差别,且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优于术后1个月。在肿瘤学预后方面,术后12月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组1例复发,括约肌间切除术组2例复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月的无病生存率(95.5%VS90.5%)、24个月的无病生存率(95.5%VS90.5%)。12个月的总体生存率为(100%VS 100%),24个月的总体生存率为(100%VS 100%),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有相同的疗效。根据本研究统计分析认为,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后进清流食更快、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更快。未造口患者术后1月的肛门功能较括约肌间切除术组好,在保留住肛门的基础上,更保证了肛门的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肿瘤学、肛门功能方面与短期疗效上,两者无明显差别,且均具有理想疗效。
二、经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论文提纲范文)
(1)经肛门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应用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资料来源 |
二、手术操作 |
三、分析指标 |
四、统计学处理 |
结 果 |
讨 论 |
(3)腹腔镜辅助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肛肠动力学指标对比 |
2.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
3 讨论 |
(5)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及肛门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胃肠动力比较 |
2.2两组肛门功能比较 |
3 讨论 |
(6)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aTME发展起源 |
2 TaTME运用 |
3 优势和劣势 |
4 未来展望 |
(8)经肛微创外科对直肠癌的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TAMIS发展历程 |
2 TAMIS应用优势 |
3 TAMIS手术方法 |
3.1 术前检查 |
3.2 手术适应征 |
3.3 术前准备 |
3.4 手术器械 |
3.5 手术过程 |
4 TAMIS的疗效 |
5 总结 |
(9)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研究背景 |
2.1 低位直肠癌及治疗方式概述 |
2.2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 |
2.3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优势 |
第3章 临床研究 |
3.1 资料方法 |
3.1.1 一般资料 |
3.1.2 入选标准 |
3.1.3 治疗方法 |
3.1.4 观察指标 |
3.1.5 统计方法 |
3.2 结果 |
3.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
3.2.2 两组患者临床手术疗效比较 |
3.2.3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Wexner评分的比较 |
3.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
3.2.5 术后1年及2年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率比较 |
3.3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5章 综述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综述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进展 |
2.1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 |
2.2 括约肌间切除术 |
2.3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2.4 总结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术前准备及评估 |
3.2.2 手术方法 |
3.2.3 术后治疗 |
3.2.4 观察指标 |
3.3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情况 |
4.2 手术操作及术后情况 |
4.3 术后并发症情况 |
4.4 术后病理学情况比较 |
4.5 功能学情况比较 |
4.6 术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短期生存率比较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经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论文参考文献)
- [1]经肛门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应用对比研究[J]. 雒洪志,孙浩,钟思权,符柏菡.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2(01)
- [2]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近期疗效的前瞻性和多中心病例登记研究[J]. 姚宏伟,安勇博,王权,童卫东,武爱文,肖毅,申占龙,张庆彤,冯波,金泽楠,吴鸿伟,张忠涛.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12)
- [3]腹腔镜辅助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分析[J]. 廖志锋,刘玉静,梁志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24)
- [4]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争议和展望[J]. 李亮,龙飞,林昌伟,马敏,胡桂,张翼.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1(08)
- [5]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及肛门功能的影响[J]. 曾应文. 当代医学, 2021(23)
- [6]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喻大军. 中华全科医学, 2021(07)
- [7]经肛手工加固低位吻合口在直肠癌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预防吻合口漏中的作用[J]. 揭海清,李泽,罗双灵,刘占振,张兴伟,阮蕾,梁文锋,胡焕新,康亮.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1(06)
- [8]经肛微创外科对直肠癌的治疗研究[J]. 赵智成. 医学信息, 2021(12)
- [9]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保肛根治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中的应用[D]. 徐王彦.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10]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与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D]. 李瑞奇. 吉林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