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橡胶树死皮病的发生机理和假说(论文文献综述)
卢亚莉[1](2019)在《巴西橡胶树死皮和健康树树皮结构和胶乳代谢的比较分析》文中指出巴西橡胶树(简称橡胶树)是当前世界上天然橡胶最为主要的来源。次生乳管是树皮次生韧皮部中一种特化的组织,是合成和贮存天然橡胶的主要场所。次生乳管的数量是影响天然橡胶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乳管内的胶乳代谢能力与胶乳的再生密切相关。一直以来,人们对橡胶树的树皮结构和乳管内的胶乳代谢非常重视,进行了广泛的相关研究。橡胶树死皮,即乳管细胞丧失部分或全部的产排胶能力,其症状表现为割线排胶减少甚至是完全停止排胶,因而严重影响橡胶树的产胶能力,缩短橡胶树的经济寿命,因此探索死皮病的发生机理并寻求解决办法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对于橡胶树死皮病发生的成因存在多种不同的观点,人们主要从病理学、生理学和组织学等方面对死皮病的机理进行了研究,但目前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本文采用细胞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比较研究了巴西橡胶树RY7-33-97的健康树和不同级别死皮树的树皮结构、胶乳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和胶乳橡胶合成效率方面的差异,探寻橡胶树死皮发生过程中的关键生理生化以及结构变化,旨在为最终阐明死皮病发生的机理奠定基础,也为死皮病发生的早期鉴定、预测提供依据。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健康树树干中次生乳管列排列整齐,经碘-溴染色后为深棕褐色,基本无膨大乳管出现;水囊皮中的筛管直径较大,达40 μm左右:石细胞团最早主要出现在砂皮内层,黄皮层仅有零星的石细胞。与健康树相比,死皮树的树皮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死皮程度的增加,膨大乳管数量增多并且逐步内移,从最早出现在砂皮层深入至水囊皮,乳管染色浅,成为黄色甚至中空;乳管排列逐渐紊乱,不易统计列数。筛管的直径也明显减小;石细胞形成的位置明显内移,在五级死皮树中可深达形成层附近。2、健康树中红褐色单宁分布稀疏;死皮树中随着死皮程度的增加,单宁细胞的密度明显越大,并且逐步内移分布,甚至形成层区域也能积累单宁。单宁的增多与橡胶树增强自身保护有关。3、健康树割胶后在割口处乳管中有大量纤维状蛋白质网的积累;死皮树割口非正常排胶部位的乳管中蛋白质积累较少甚至没有,并且是以絮状的不连续的蛋白质物质形式存在。4、对20个候选内参基因在胶乳样品中的表达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UBC2a、UBC2b、eif2在健康树中是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UBC3、eifAb和UBC2b在三级死皮树中是较稳定的基因。选择胶乳代谢基因HbDXS1、HbHMGS2和HbNIN3对候选的内参基因验证,筛选出适合本研究内参基因为UBC2b。5、在62个胶乳代谢相关基因中,与防御、抗逆有关的基因普遍随死皮程度增加而上调表达。在9月和1月两个不同的季节基因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约有1 5个,其中 9 个基因HbGluc、HbHevein、HbAPX1、HbCuZnSOD、HbRBOHA、HbRBOHB、HbPIP2;5、HbPIP2;7、HbER T2在不同季节都表现出随死皮程度增加明显上调(P<0.01);而 Hb44KD、HbChit、HbMYC1、HbHRT2、HbREF、HbSRPP 这 6 个基因在不同季节都表现出随死皮程度增加逐步下调表达。6、不同割胶刀次基因表达也存在明显差异,第一刀通常基因表达高,随后随着刀次的增加,大部分基因表达明显下降;仅HbPK、HbSAMS、HbCOI1与之呈相反趋势。与乙烯和茉莉酸激素代谢有关的基因在不同刀次间维持较高表达水平的基因占比较大,可能与这两种激素都是与植物的衰老和抗性有关。大部分基因不仅随着刀次增加表达下降,而且随着死皮程度增加下调表达,可能与持续割胶导致死皮程度进一步增加,破坏了植物的自我调节恢复能力。7、水囊皮部位的胶乳橡胶合成效率整体高于黄皮层的,且不同刀次间相对稳定,这可能与水囊皮是非割胶和排胶部位并且其内的乳管仍为健康乳管关。五级死皮树水囊皮和黄皮层的胶乳体外合成效率显着降低至背景值,表明这些胶乳已基本丧失了橡胶生物合成的能力。
胡义钰,冯成天,袁坤,孙亮,谢贵水,王真辉[2](2018)在《橡胶树死皮防治缓释颗粒调理剂的田间药效研究》文中指出橡胶树死皮严重制约着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其防治对策成为急需解决的生产实践问题。为研发更轻简的死皮防治技术,本研究小组将前期研发的死皮康复营养剂制备成缓释颗粒剂型。本研究考察了该缓释颗粒调理剂对死皮植株割线症状及其干胶产量的影响,探索其不同根部施用方式的优劣,并与原有橡胶树死皮康复营养液树干喷施技术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橡胶树死皮防治缓释颗粒调理剂对改善死皮植株割线症状,提高干胶产量具有很好的效果,其药效一般在施用后3个月左右开始显现;不同施用方式对其作用效果有所影响,其中条施效果最佳,其防效最高达29.95%,其次是环施及穴施;相比对照,条施效果达显着性水平,干胶增产165.12%;与原有的营养液树干喷施技术相比,其防效可提高13.22%,干胶产量增加36.92%。本研究的开展为实现轻简、高效的橡胶树死皮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郭秀丽[3](2017)在《橡胶树HbGRX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死皮病发生过程中的功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橡胶树死皮(Tapping Panel Dryness,TPD)是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的一种复杂的生理性病害,是影响天然橡胶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显微解剖学、生理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以不同死皮程度树皮和胶乳为实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死皮程度橡胶树树皮显微结构和胶乳生理特性,同时克隆死皮相关基因HbGRX,分析了HbGR 的表达特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橡胶树死皮病本质及发生机理提供了基础和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对不同死皮程度植株树皮的显微结构特点鉴定及胶乳生理参数测定基础上,首次将死皮病分为不同的等级。死皮等级划分为死皮病诊断、调查及死皮发生进程中胶乳生理与分子机理的研究打下基础。2.橡胶树不同死皮程度植株胶乳生理参数分析结果显示,死皮发生后胶乳产量显着降低,干胶含量则呈上升趋势,胶乳pH明显下降,硫醇含量显着降低,蔗糖含量显着增加,黄色体破裂指数显着增加,镁离子显着增加。本研究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橡胶树不同死皮程度植株胶乳的各个生理参数的变化,反映了各个生理参数与橡胶树死皮发生之间的相关性,为研究死皮发生机理提供了生理依据,其中一些生理参数可作为死皮早期预测的关键指标。3.橡胶树谷氧还蛋白(HbGRX)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序列长为324 bp,编码由10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橡胶树HbGRX与木薯(Manihot esculenta)MeGRX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氨基酸序列与木薯MeGRX、蓖麻(Ricinus commuuis)PcGRX、麻风树(Jatropha curcas)JcGRX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PeGRX等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均具有典型的硫氧还蛋白家族蛋白结构域的CPYC结合位点(属于CPYC型谷氧还蛋白)。该蛋白预测定位于线粒体膜。橡胶树HbGRX基因的瞬时表达载体pCAMBIA1302-bGRX转化烟草亚细胞定位研究证明,HbGRX定位于烟草叶片下表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与预测相符。在橡胶树HbGRX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中,对橡胶树热研7-33-97品系不同组织、不同品系橡胶树健康植株和死皮植株树皮、橡胶树胶树热研7-33-97不同死皮程度植株的树皮和胶乳、伤害和不同植物激素处理后的橡胶树胶乳进行了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树HbGRX在雄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叶片(成熟期)中的表达量最低。不同品系中HbGRX的表达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品系健康植株树皮和死皮植株树皮之间的表达模式也有所不同,其中HbGRX在健康植株和死皮之间热研7-33-97中的表达差异明显,而PR107中表达无差异。同健康树相比,不同死皮程度植株树皮和胶乳中HbGRX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下降。随着死皮程度的增加,HbGRX基因在树皮中的表达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在胶乳中的表达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HbGRX基因在伤害、MeJA及ET处理后,表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HbGRX基因在植物激素ABA、SA、2, 4-D、GA3、6-BA和IAA处理后均呈先上调后下降的表达趋势。H2O2处理后,HbGRX基因的表达量在0-12h内无明显差异,之后表达量显着下降并上升。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活性氧(ROS)在死皮发生过程中的功能以及橡胶树死皮发生机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廉法钦[4](2016)在《具有ACC脱氨酶活性橡胶树根际促生菌(PGPR)的筛选及其促生作用研究》文中认为橡胶树死皮(Tapping panel dryness,TPD)是天然橡胶生产中出现的一种表现为割线局部或全部不排胶的割面症状,已经成为制约天然橡胶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种关于TPD发生机理的假说,而其中蔡磊等提出的”乙烯诱导死皮假说”随着乙烯利刺激割胶新割制的全面推行越来越得到认可。有一种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可以通过利用 ACC(1-aminocyclopropane-l-carboxylicacid,ACC)(乙烯前体)作为氮源从而降低乙烯的含量,从而刺激植物的生长发育。本研究希望从橡胶林根际土壤中筛选出能应用于橡胶树死皮防控的菌株,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能开发出具有防控橡胶树死皮的生物菌剂或提取其活性物质,为橡胶树死皮防控药物研发和应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1、采集18个橡胶树根际土壤样本,共分离出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根际细菌152株,这些菌株的ACC脱氨酶活性范围是1.27×10-4U/mg~0.226U/mg。选取活性较高的两株菌株HBRM-86和HBRM-16开展后续实验,其ACC脱氨酶活性分别为0.226 U/mg和0.164U/mg。通过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最终将HBRM-86和HBRM-16分别确定为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aerogenes)和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两株菌的产IAA能力大小分别为19.007ug/mL和3.883 ug/mL,显着高于对照;菌株HBRM-16螯合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比值为2.90;菌株HBRM-86具有溶解无机磷的能力,菌株HBRM-16具有溶解无机磷和有机磷的能力。总之,两株菌相比,菌株HBRM-86的ACC脱氨酶活性和产IAA能力较高,而菌株HBRM-16的各项促生指标结果比HBRM-86更全面。2、通过盆栽实验探究菌株HBRM-86和HBRM-16的促生效应和应用前景。生长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植株地上部分高度结果中T1W(HBRM-86处理未灭菌土壤)是CKW(灭菌去离子水处理未灭菌土壤)的1.04倍,T2W(HBRM-16处理未灭菌土壤)是CKW的1.08倍;植株茎粗中T1W是CKW的1.03倍,T2W是CKW的1.07;T2M处理植株地下部分鲜重是CKM(灭菌去离子水处理灭菌土壤)的1.12倍,其地下部分干重是CKM的1.16倍,说明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菌株HBRM-86和HBRM-16对橡胶树幼苗的生长指标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而菌株HBRM-16的促生作用更好一些。光合测定的结果中净光合、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再降低,T2W的净光合和蒸腾速率显着高于CKW;菌液处理组的胞间CO2浓度下降程度明显快于CK组;最为显着的是T2W组的叶绿素a(Ca)和叶绿素b(Cb)含量都显着高于CKW组(P<0.05),分别是CKW的1.16倍和1.17倍,这说明了浇灌菌液对于橡胶幼苗的光合特性具有促生作用,菌液HBRM-16的效果更好可能是因为它能够转化更多的有效磷供橡胶苗利用。橡胶树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方面,测定了可溶性蛋白、MDA、GSH和H2O2含量、SOD、POD酶活等指标。其中H2O2含量逐渐降低,可以明显看出T2M处理组H2O2含量的减少速度快于CKM组;菌液处理组的GSH含量高于CK组,其中T1M的GSH含量显着高于CKM,因此菌液HBRM-86对于GSH含量的增加作用更为明显。虽然各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但菌液对于橡胶幼苗抗逆性的促进作用是一致的,且菌株HBRM-86和HBRM-16的促生优势并不确定。总之,促生潜力较全面的菌株HBRM-16促生作用并不像在光合能力中表现得明显,可能是因为菌株HBRM-86的产IAA的能力显着强于HBRM-16。3、以GT1实生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的HBRM-86和HBRM-16菌液的作用效果以找出其最适稀释度,便于生产和应用。对实生苗的高度、茎粗、鲜重、干重以及根系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可以看出菌液的促进作用随稀释度的降低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然后趋于稳定的趋势,在处理1(菌液稀释度为1)附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处理组3、4、5(稀释度为10-2~10-4)时达到峰值,这说明菌株对实生苗的生长有高抑低促的作用,且最适稀释度范围是10-2-10-4。
周雪敏[5](2016)在《橡胶树茎杆溃疡病病原鉴定与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文中研究指明橡胶树(Heve a brasiliensis)是我国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战略性工业原料作物。2014-2016年,在海南省儋州、白沙、乐东、保亭、昌江和屯昌等地橡胶树上新发生一种茎杆病害。该病害可引起胶树爆皮流胶、回枯,甚至死亡;病情蔓延迅速、爆发性强。本文作者在对该新发病害进行病情调查基础上,采集病样、分离和鉴定该病病原菌,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测定及分子检测,及防治药剂室内筛选和大田防效评价,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2014-2016年,先后5次对我国海南23个植胶农场进行了病害调查,其中有21个农场发现有该病的为害。先后采集样品79份。通过组织分离法对典型病样进行病原分离,获得分离物63个。分离物按形态观察可分为4类: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其中F.solani分离率最高为66.6%。通过菌饼离体和活体针刺、菌块皮接和孢子悬浮液活体针刺等4种接种方法进行致病性测定,发现茄类镰刀菌致病力最强,能导致接种部位产生与田间症状一致的病症,并可从接种罗病组织上分离到相同致病菌。结合致病菌rDNA-ITS和延伸因子EF-1a序列分析,鉴定主要致病菌为茄类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同时,依据茄类镰刀菌及其它9种镰刀菌ITS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QL-1F/QL-1R)进行病样分子验证。特异引物QL-1F/QL-1R能从田间病样、接种发病组织和茄类镰刀菌基因组DNA上扩增到一条423 bp的特异片段,结合ITS1/ITS4引物扩增,可提高该分子检测的灵敏度。代表性茄类镰刀菌HHNBS01菌株基础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发现,该菌菌丝最适培养条件为:PDA培养基、30℃、pH 6、蔗糖为C源和硝酸钾为N源;产孢最适条件为:Czapek培养基、15℃、pH6、完全黑暗、D-木糖为C源和草酸铵为N源;分生孢子在30℃、pH 7、完全光照、葡萄糖或麦芽糖为C源、草酸铵为N源时萌发率最高。F.solani菌丝和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均为60 ℃,10 min。13种杀菌剂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咯菌腈对该病菌菌丝生长机制效果最好,ECs0为0.0804 mg/L,其次是多菌灵、咪鲜胺锰盐和氟硅唑。多菌灵和咪鲜胺锰盐有效成分配比为4:1、2:1、1:1、1:2、1:4的混配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均有增效作用,其中1:4配比下增效最好,SR为2.8885。筛选出来的单剂或复配药剂经推荐给生产部门使用,防效良好。
胡义钰,孙亮,袁坤,冯成天,王真辉[6](2016)在《橡胶树死皮防治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橡胶树死皮是制约天然橡胶生产发展的重要因子之一,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成为急需解决的生产实践问题。本文着重对病理性死皮和生理性死皮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选择和开发合理的橡胶树死皮防治技术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胡义钰,孙亮,袁坤,冯成天,王真辉[7](2016)在《壳聚糖载体橡胶树死皮防治药剂的防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采用A、B和C 3种以壳聚糖为载体的死皮防治药剂开展橡胶树重度死皮(4、5级)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区死皮长度恢复率依次为:C(55.84%)>A(27.57%)>B(20.11%)>CK(14.97),平均单株胶乳产量依次为:C(45.20 m L)>A(39.74 m L)>B(27.50 m L)>CK(18.08 m L),两者变化趋势一致,3种药剂的防效依次为:C(31.91%)>A(16.19%)>B(8.83%)。由此可判断,该3种壳聚糖基死皮防治药剂对重度橡胶树死皮都具有一定的防效,其中C药剂效果最佳,达到显着水平,其次为A药剂和B药剂。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对橡胶树重度死皮有一定疗效的药剂(C药剂),为壳聚糖在橡胶树死皮防治方面的应用开拓新思路,也为进一步开发更高效的死皮防治药剂提供依据。
郭秀丽,庄玉粉,刘进平[8](2015)在《橡胶树死皮病及其分子机制最新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橡胶树死皮病指在橡胶树局部或完全不排胶的现象,对橡胶产业危害严重。本文对我国橡胶树死皮病发生及死皮病分子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李艺坚,刘进平[9](2015)在《橡胶树死皮病种类、病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橡胶树死皮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病害,一百年来虽然对其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未得到解答。笔者对橡胶树死皮病的种类、病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橡胶树研究者和生产者提供参考。
蒋桂芝,苏海鹏[10](2014)在《橡胶树死皮病病因的思考和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扼要评述了国内外对橡胶树死皮病病因的研究;在前人研究和对云南橡胶树死皮病发生发展大量田间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物栽培学、营养学和森林衰退病的基本理论,提出橡胶树死皮病是橡胶树群体在一定的割胶生产条件下营养失衡,导致整株或局部树皮组织衰退,局部或全部失去排胶功能的一种生理病害,而过度排胶,养分不能适时足量供给,是死皮病不同程度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
二、橡胶树死皮病的发生机理和假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橡胶树死皮病的发生机理和假说(论文提纲范文)
(1)巴西橡胶树死皮和健康树树皮结构和胶乳代谢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巴西橡胶树树皮结构的研究 |
(一) 橡胶树树皮的分层 |
(二) 橡胶树乳管 |
(三) 筛管 |
(四) 单宁 |
(五) 石细胞 |
1.2 胶乳和天然橡胶合成 |
(一) 橡胶粒子 |
(二) 黄色体 |
(三) F-W复合体 |
(四) 天然橡胶的合成 |
(五) 胶乳代谢相关基因 |
(六) 内参基因筛选 |
1.3 橡胶树死皮病的研究进展 |
(一) 组织形态学方面 |
(二) 生理学方面 |
(三) 遗传与环境因素 |
(四) 分子生物学方面 |
(五) 死皮级别划分标准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组织切片的制备 |
2.2.2 橡胶树胶乳代谢基因表达 |
2.3 数据统计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YR7-33-97健康树与不同级别死皮树树皮结构分析 |
3.1.1 碘-溴染色分析树皮显微结构 |
3.1.2 健康树和死皮树树皮中单宁的分布 |
3.1.3 橡胶树割口处树皮中乳管伤口蛋白质的积累 |
3.2 胶乳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3.2.1 巴西橡胶树胶乳总RNA的提取以及质量检测 |
3.2.2 内参基因的分析 |
3.2.2.1 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样品中达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
3.2.2.2 内参基因验证 |
3.2.3 YR7-33-97不同级别死皮树不同季节胶乳样品中胶乳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3.2.4 YR7-33-97不同级别的死皮树不同割胶刀次下胶乳样品中胶乳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3.3 YR7-33-97不同级别的死皮树不同割胶刀次下胶乳合成效率的比较 |
4 结论与讨论 |
4.1 死皮树与健康树树皮结构的差异 |
4.2 死皮树与健康树胶乳代谢基因表达的差异 |
4.3 稳定同位素测定不同级别的死皮橡胶树YR7-33-97不同割胶刀次下胶乳合成效率的比较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2)橡胶树死皮防治缓释颗粒调理剂的田间药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施用方式对橡胶树死皮长度的影响 |
2.2 不同施用方式对橡胶树死皮指数及防效的影响 |
2.3 不同施用方式对死皮植株干胶产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橡胶树HbGRX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死皮病发生过程中的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橡胶树死皮的研究概述 |
1.1.1 橡胶树的死皮 |
1.1.2 我国橡胶树死皮病发生现状 |
1.1.3 橡胶树死皮形成的假说 |
1.2 橡胶树死皮植株树皮显微结构的研究 |
1.2.1 巴西橡胶树树皮结构研究现状 |
1.2.2 橡胶树死皮病的病因和解剖学特征 |
1.3 橡胶树死皮植株胶乳生理学研究 |
1.3.1 橡胶树胶乳各生理参数的作用 |
1.3.2 橡胶树死皮植株胶乳各生理研究 |
1.4 植物体内的活性氧 |
1.4.1 植物体内活性氧的产生 |
1.4.2 植物体内活性氧的清除 |
1.4.3 活性氧与橡胶树死皮病的关系 |
1.5 谷氧还蛋白与橡胶树死皮发生的关系 |
1.5.1 植物体内的谷氧还蛋白基因 |
1.5.2 谷氧还蛋白与橡胶树死皮的发生 |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1.6.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1.6.3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1.1 植物材料 |
2.1.2 载体与菌株 |
2.1.3 生化试剂与仪器设备 |
2.1.4 培养基的配制 |
2.1.5 试剂配制及物品准备 |
2.2 方法与步骤 |
2.2.1 橡胶树不同死皮程度植株树皮显微结构分析 |
2.2.2 橡胶树不同死皮程度植株的胶乳生理分析 |
2.2.3 橡胶树HbGRX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死皮发生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
2.2.4 树皮RNA的提取 |
2.2.5 其他不同组织RNA的提取 |
2.2.6 引物设计 |
2.2.7 橡胶树cDNA的合成 |
2.2.8 反转录检测 |
2.2.9 目的基因的克隆 |
2.2.10 克隆载体的构建 |
2.2.11 目的基因的酶切和连接 |
2.2.12 目的基因转化大肠杆菌 |
2.2.13 提取重组质粒 |
2.2.14 HbGRX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15 重组质粒的转化及鉴定 |
2.2.16 菌体诱导表达条件的筛选 |
2.2.17 菌液总蛋白的提取 |
2.2.18 SDS-PAGE电泳检测 |
2.2.19 橡胶树HbGRX基因的亚细胞定位检测 |
2.2.20 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死皮程度橡胶树死皮部位割线处树皮显微结构分析 |
3.1.1 正常排胶橡胶树割线处树皮显微结构特点 |
3.1.2 不同死皮程度橡胶树死皮部位割线处树皮显微结构特点 |
3.1.3 不同死皮程度橡胶树树皮显微结构的统计分析 |
3.2 橡胶树不同死皮程度植株的胶乳生理分析 |
3.2.1 不同死皮程度橡胶树植株胶乳产量、干胶含量及胶乳pH值的变化 |
3.2.2 不同死皮程度植株胶乳硫醇、蔗糖、无机磷及粗酶液蛋白含量的变化 |
3.2.3 不同死皮程度植株胶乳黄色体破裂指数及镁离子含量的变化 |
3.3 橡胶树HbGRX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死皮发生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
3.3.1 橡胶树树皮总RNA的提取与检测 |
3.3.2 巴西橡胶树HbGRX基因ORF序列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
3.3.3 橡胶树HbGRX基因的同源性及进化树分析 |
3.3.4 橡胶树HbGRX基因的表达分析 |
3.3.5 橡胶树HbGRX基因的原核表达分析 |
3.3.6 橡胶树HbGRX基因的亚细胞定位 |
4 讨论 |
4.1 不同死皮程度橡胶树死皮部位割线处树皮显微结构分析 |
4.2 橡胶树不同死皮程度植株的胶乳生理分析 |
4.3 橡胶树HbGRX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死皮发生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
4.3.1 橡胶树的HbGRX蛋白是CPYC型谷氧还蛋白 |
4.3.2 橡胶树HbGRX基因定位在线粒体 |
4.3.3 橡胶树HbGRX基因的表达特性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具有ACC脱氨酶活性橡胶树根际促生菌(PGPR)的筛选及其促生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 植物根际促生菌概述 |
1.1 植物根际促生菌定义 |
1.2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种类 |
1.3 植物根际促生菌的作用机制 |
1.3.1 PGPR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产量的机制 |
1.3.2 PGPR的生防机制 |
2 橡胶树死皮病与PGPR |
2.1 橡胶树死皮病病因 |
2.1.1 乳管结构变化引起死皮 |
2.1.2 胶乳中某些蛋白含量显着增加 |
2.1.3 死皮病与环境、品系等因素相关 |
2.1.4 死皮病与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有关 |
2.1.5 死皮病是一种局部衰老现象 |
2.1.6 死皮病与黄色体膜被破坏有关 |
2.1.7 死皮病与乙烯 |
2.2 乙烯与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PGPR |
2.3 具有ACC脱氨酶活性PGPR的研究进展 |
3 根际促生菌的应用和展望 |
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4.1 实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4.2 研究内容 |
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1 产ACC脱氨酶PGPR的筛选、鉴定及促生潜能初探 |
1.1 材料 |
1.1.1 土壤样品 |
1.1.2 试剂 |
1.1.3 仪器设备 |
1.1.4 培养基 |
1.1.5 主要试剂的配制 |
1.2 方法 |
1.2.1 橡胶树根际土壤的采集 |
1.2.2 产ACC脱氨酶PGPR的富集、筛选和纯化 |
1.2.3 ACC脱氨酶活性的测定 |
1.2.4 细菌生长曲线的制定 |
1.2.5 菌株分类鉴定 |
1.2.6 菌株的促生潜能初探 |
1.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HBRM-86和HBRM-16对橡胶树幼苗的促生效果 |
2.1 实验材料 |
2.1.1 供试菌株 |
2.1.2 供试植株 |
2.1.3 盆栽基质 |
2.1.4 主要仪器 |
2.1.5 试验设计 |
2.1.6 菌悬液的制备与灌根处理 |
2.1.7 橡胶苗的种植及日常管理 |
2.2 指标测定与方法 |
2.2.1 橡胶苗生长指标测定 |
2.2.2 橡胶苗光合能力指标测定 |
2.2.3 橡胶苗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 HBRM-86和HBRM-16对GT1实生苗的促生效果 |
3.1 实验材料 |
3.1.1 菌株 |
3.1.2 供试种子 |
3.1.3 供试基质 |
3.1.4 实验设计 |
3.2 指标测定 |
3.2.1 实生苗生长指标 |
3.2.2 实生苗根系相关指标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1 产ACC脱氨酶PGPR的筛选、鉴定及促生潜能初探 |
1.1 采集的土样 |
1.2 产ACC脱氨酶活性菌株的分离和纯化 |
1.3 菌株ACC脱氨酶活性测定 |
1.4 生长曲线测定 |
1.5 产ACC脱氨酶菌株的鉴定 |
1.5.1 菌落形态观察 |
1.5.2 菌株常规鉴定及生理生化特征 |
1.5.3 分子鉴定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
1.6 菌株的促生潜力测定 |
1.6.1 产IAA能力测定 |
1.6.2 嗜铁能力 |
1.6.3 溶磷能力测定 |
1.6.4 固氮能力测定 |
2 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HBRM-86和HBRM-16对橡胶树幼苗的促生效果 |
2.1 菌株HBRM-86和HBRM-16对橡胶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2.1.1 菌株HBRM-86和HBRM-16对橡胶苗地上部分高度的影响 |
2.1.2 菌株HBRM-86和HBRM-16对橡胶苗茎粗的影响 |
2.1.3 菌株HBRM-86和HBRM-16对橡胶苗鲜重、干重的影响 |
2.2 菌株HBRM-86和HBRM-16对橡胶苗光合能力的影响 |
2.2.1 菌株HBRM-86和HBRM-16对橡胶苗光合作用参数的影响 |
2.2.2 菌株HBRM-86和HBRM-16对橡胶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2.2.3 菌株HBRM-86和HBRM-16对橡胶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3 菌株HBRM-86和HBRM-16对橡胶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2.3.1 菌株HBRM-86和HBRM-16对橡胶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
2.3.2 菌株HBRM-86和HBRM-16对橡胶苗根系活力的影响 |
3 HBRM-86和HBRM-16对GT1实生苗的促生效果 |
3.1 菌株菌株HBRM-86和HBRM-16对橡胶树实生苗地上部分高度的影响 |
3.2 菌株菌株HBRM-86和HBRM-16对橡胶树实生苗茎粗的影响 |
3.3 菌株菌株HBRM-86和HBRM-16对橡胶树实生苗鲜重、干重的影响 |
3.4 菌株菌株HBRM-86和HBRM-16对橡胶树实生苗根系相关指标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1 产ACC脱氨酶PGPR的筛选、鉴定及促生潜能初探 |
2 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HBRM-86和HBRM-16对橡胶树幼苗的促生效果 |
2.1 菌株对橡胶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2.2 菌株对橡胶苗光合能力的影响 |
2.3 菌株对橡胶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3 HBRM-86和BRM-16对GT1实生苗的促生效果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1. 主要结论 |
2. 创新处 |
3. 不足之处 |
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附录 |
致谢 |
(5)橡胶树茎杆溃疡病病原鉴定与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橡胶树概述 |
1.2 橡胶树主要病害及其研究进展 |
1.2.1 橡胶树叶部病害 |
1.2.2 橡胶树茎杆病害 |
1.2.3 橡胶树根部病害 |
1.3 镰刀菌侵染引起的茎杆溃疡病(流胶病)研究现状 |
1.3.1 镰刀菌引起的茎杆溃疡病 |
1.3.2 镰刀菌引起的流胶病 |
1.3.3 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 |
1.3.4 镰刀菌引起的茎杆溃疡病(流胶病)的防治措施 |
1.3.5 橡胶树茎杆溃疡病研究现状 |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5 主要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供试植物样品 |
2.1.2 供试菌株 |
2.1.3 培养基 |
2.1.4 供试杀菌剂 |
2.1.5 试剂和仪器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橡胶树茎杆溃疡病病原鉴定 |
2.2.2 橡胶树茎杆溃疡病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橡胶树茎杆溃疡病病原鉴定 |
3.1.1 病情调查与病样采集 |
3.1.2 病原菌分离与纯化 |
3.1.3 4类镰刀菌形态学特征 |
3.1.4 致病性测定 |
3.1.5 分子鉴定 |
3.1.6 生物学特性测定 |
3.1.7 田间病样检测 |
3.2 橡胶树茎杆溃疡病防治药剂筛选 |
3.2.1 单剂药剂毒力测定 |
3.2.2 两两药剂混配联合毒力测定 |
4 讨论 |
4.1 橡胶树茎杆溃疡病主要致病菌鉴定 |
4.2 橡胶树茎杆溃疡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
4.3 橡胶树茎杆溃疡病病样分子诊断 |
4.4 橡胶树茎杆溃疡病防治药剂筛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6)橡胶树死皮防治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橡胶树死皮的分类 |
2 橡胶树死皮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2.1 基于病理性的橡胶树死皮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2.2 基于生理性的橡胶树死皮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3 结语 |
(7)壳聚糖载体橡胶树死皮防治药剂的防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 1 供试材料 |
1. 2 试验方法 |
1. 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 1 药剂处理对橡胶树死皮长度的影响 |
2. 2 药剂处理对橡胶树死皮病情指数及防效的影响 |
2. 3 药剂处理对胶乳产量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9)橡胶树死皮病种类、病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橡胶树割线(面)干涸(TPD)和褐皮病(BB)是否是同一种病 |
2死皮病的病因是生理性病害还是病原性病害 |
3橡胶树死皮病能否得到有效防治 |
(10)橡胶树死皮病病因的思考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死皮病病因的相关研究 |
1.1 遗传因素 |
1.2 病原生物因素 |
1.3 环境因素 |
1.4 生理学因素 |
1.5 过度刺激排胶, 树皮组织衰老因素 |
1.6 病因的认定和假说 |
2 近期的一些调研 |
2.1 死皮病与立地环境调查[26] |
2.2 死皮症状及土壤养分含量差异的初步研究[27-28] |
2.3 死皮病发生现状及田间分布调查[29] |
2.4 死皮病与割胶相关因素分析[30] |
2.5 两类不同营养状态橡胶园的产量和死皮病的调查[31] |
3 讨论 |
四、橡胶树死皮病的发生机理和假说(论文参考文献)
- [1]巴西橡胶树死皮和健康树树皮结构和胶乳代谢的比较分析[D]. 卢亚莉. 海南大学, 2019(06)
- [2]橡胶树死皮防治缓释颗粒调理剂的田间药效研究[J]. 胡义钰,冯成天,袁坤,孙亮,谢贵水,王真辉. 热带作物学报, 2018(11)
- [3]橡胶树HbGRX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死皮病发生过程中的功能分析[D]. 郭秀丽. 海南大学, 2017(07)
- [4]具有ACC脱氨酶活性橡胶树根际促生菌(PGPR)的筛选及其促生作用研究[D]. 廉法钦. 海南大学, 2016(01)
- [5]橡胶树茎杆溃疡病病原鉴定与防治药剂的室内筛选[D]. 周雪敏. 海南大学, 2016(01)
- [6]橡胶树死皮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 胡义钰,孙亮,袁坤,冯成天,王真辉. 热带农业科学, 2016(04)
- [7]壳聚糖载体橡胶树死皮防治药剂的防效研究[J]. 胡义钰,孙亮,袁坤,冯成天,王真辉. 西南农业学报, 2016(03)
- [8]橡胶树死皮病及其分子机制最新研究进展[J]. 郭秀丽,庄玉粉,刘进平. 中国热带农业, 2015(05)
- [9]橡胶树死皮病种类、病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J]. 李艺坚,刘进平. 热带生物学报, 2015(02)
- [10]橡胶树死皮病病因的思考和实践[J]. 蒋桂芝,苏海鹏. 热带农业科技,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