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区独立坐标系及基本控制网的建立(论文文献综述)
边涛,刘娟[1](2020)在《椭球膨胀法在地方独立坐标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通过选择已知的参考椭球面作为过渡的椭球面,利用椭球膨胀法变换模型,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选择特定的转换方式重新建立符合地方独立坐标系下的地方参考椭球,再通过坐标转换到现有国家的已知坐标系下,从而解决并保证区域范围内独立坐标系的精度问题。
庄建明[2](2019)在《新型动态—挂靠坐标系在复杂线路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为了用一套坐标同时满足在高海拔、长距离线路工程中的规范要求,控制测量需要处理长度投影变形、分带投影以及与国家基本比例尺测绘成果衔接等诸多问题,通过研究构建一种动态—挂靠坐标系的方法来解决,并将这一方法应用到某工程实例,并通过多次验证。结果表明:(1)挂靠控制点横向误差为2.5~4.0 mm,其相对误差达1∶1 000万,完全满足工程测绘与施工放样的需求;(2)在建立动态独立坐标系时,各投影面必须在同一中央子午线的独立分带内,方可进行搭接。因此,该动态—挂靠坐标系不仅满足高海拔、长线路2.5 cm/km的投影变形规范要求,也解决了一条线路多个抵偿面分带使用的烦琐问题,并可直接与国家基本比例尺测绘成果进行衔接。
李宏博,张孝成,史先琦[3](2016)在《城口县1∶500城镇地籍测绘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建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简要分析了高程归化与高斯投影综合变形,介绍了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中央子午线和抵偿投影面,并计算独立椭球参数的原理。运用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技术建立了工程地区的独立坐标系统,建立了该县首级GPS控制网,包括数据采集、基线向量检核等,用常规测量方法进行了有关边长检验,为建立工程建设地区独立坐标系统GPS控制网积累了经验。
韩博,周群,袁遁甲[4](2015)在《独立坐标系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洛阳市伊滨区利用国家坐标系投影转换不能满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发证的精度要求,需要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本文分析了地方独立坐标系的建立原理,建立了测区具有高程抵偿面的任意带高斯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的独立坐标系能满足集体建设用地地籍测量规范的精度要求。利用分布均匀满足转换精度的公共点坐标,通过七参数转换模型,将测区控制点坐标由西安80坐标系向城区独立坐标系进行了转换,建立测区基本控制网,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发证工作做好了基础。
杨雪峰,刘成龙,王利朋,刘胜[5](2015)在《雪峰山隧道群独立网精度检测与验证》文中提出雪峰山隧道群控制网采用一点一方向平差后将4个坐标系纳入一个独立网中,使其没有换带计算,独立网虽控制住线路全线的方向,但由于转换时投影面大地高和中央子午线差异导致投影边长差异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为了验证雪峰山隧道群独立网能否准确放样出在4个坐标系统中的设计坐标,介绍在雪峰山隧道洞口进行的中线放样与检测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得出独立控制网能准确放样出中线坐标,从而进一步佐证进行一点一方向平差建立独立控制网的可行性。
苑志刚,梁继东[6](2014)在《地下管线测量独立坐标系的建立和转换》文中提出在地下管线测量中,会遇到提供的控制点、图件资料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或者现有资料的坐标系统跟工程要求使用的坐标系统不一致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建立独立坐标系或者对不同坐标系之间的坐标相互转换。本文分析了为什么要建立独立坐标系,讨论了独立坐标系统建立的各种方法和优缺点,以及不同坐标系间的坐标转换方法。
刘祥[7](2012)在《GPS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应用研究》文中指出GPS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前景,由于GPS定位精度高、误差不累积,具有全天候不间断定位的特点,而且不受时间和通视条件的限制,在控制测量和空旷地区的碎部测量中被广泛使用。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需要对当前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土地上房屋等附着物的位置及权属进行重新高精度的测量,GPS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以往传统地籍测量的一些作业方法,不仅测量的精度提高,而且作业速度也大大提高。本文就现代地籍测量中平面控制测量的基础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两个过程以及GPS的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GPS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上及应用上的研究。结合城镇数字地籍测量项目实例,详细分析了GPS技术在基础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方法,对其外业测量的实施过程和内业数据处理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在GPS外业数据获取的过程中,针对GPS网的具体精度要求,讨论了控制点的选点与埋设要求,同时指出了在控制点的选取与埋设时应当注意的事项。在对GPS控制网进行实际测量的过程当中,讨论了影响数据获取精度的因素和提高观测精度的方法。在GPS内业数据处理过程中,详细分析了数据处理的方法和过程,从项目建立、坐标系的设置、基线解算、进行网平差到报告的生成都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并对平差结果的精度进行了分析。论文同时对地籍图的碎部测量中适合应用GPS技术进行数据获取的条件进行了分析说明,并对GPS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全站仪的重复获取,对二者的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了GPS在现代地籍测量碎部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本论文明确了GPS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应用的意义,针对现代地籍测量中的基础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碎部测量提出了理论分析和组织实施方案,提出了数据分析模型,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处理和精度上的分析,肯定了GPS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应用的价值。
周嵩山,赵俊三,李红波,刘伟,刘文军[8](2011)在《测量中坐标转换计算程序的开发及应用》文中提出由于不同部门在技术上的需要,测量领域存在多种坐标系统,常需要将不同坐标系统的坐标数据进行转换。结合2种常见的数学转换模型,即高斯换算和平面坐标转换,运用VB6.0进行坐标转换界面设计,并编写程序实现坐标转换的计算功能,使计算过程方便、快捷,并且也适合非专业测绘人员的使用,最后并以一个工程实例进行验证,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黄晓君[9](2010)在《城镇地籍测量及精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镇地籍测量是城镇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测量到碎部测量,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界线、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城镇地籍测量有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两部分组成。本文在地籍基本控制网和加密控制网布测中,引进了RTK技术测量方法,并对此方法的测量精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首先对RTK测量结果与GPS静态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并对其点位较差的中误差进行估算;其次对比分析了全站仪检测RTK测量控制点的结果;最后通过Leica Geo Office处理RTK测量坐标数据,分析了纵横轴坐标标准差的大小与平面坐标精度的强弱。本文在地籍碎部测量中,以全站仪坐标测量作为主要测量方法,对地籍碎部测量的核心部分—界址点的测量进行了精度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界址点测量精度的方法。首先介绍了城镇地籍碎部测量内容及难测界址点的新测量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了精度分析;其次探讨了在测定界址点中存在的误差来源并估算了影响它的子误差值和综合误差值;其三揭示了界址点的测量精度随着各种误差因素的变化是具有规律性的,这对控制界址点测量精度具有参考意义;其四分析了界址点的测量精度如何影响宗地面积精度;最后提出了优化界址点测量精度的方法,即棱镜偏心误差削减模型、倒立镜观测法、支站次数的控制、测站点点位精度的优化、测量仪器的选择等。其中重点研究了棱镜偏心误差削减模型,并实现了棱镜偏心误差削减模型的计算机自动化。
李冲,谭理,余银普,曾衍伟[10](2008)在《国家坐标与地方坐标的转换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讨论了目前常用的几种国家坐标与地方坐标的转换方法,并对它们的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
二、城区独立坐标系及基本控制网的建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区独立坐标系及基本控制网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椭球膨胀法在地方独立坐标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地方独立坐标系建立的目的 |
2 椭球变换法建立地方参考椭球 |
3 椭球膨胀法建立独立坐标系 |
4 实例分析 |
5 结论 |
(2)新型动态—挂靠坐标系在复杂线路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动态独立坐标系 |
2 挂靠坐标系 |
3 案例分析 |
3.1 动态独立坐标系的建立 |
3.2 动态独立坐标系的挂靠 |
3.3 投影带搭接精度分析 |
4 讨论与结论 |
(3)城口县1∶500城镇地籍测绘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建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的参数选择 |
2.1 中央子午线 |
2.2 抵偿高程投影面 |
2.3 地方独立坐标系参考椭球参数 |
2.3.1 椭球膨胀法 |
2.3.2 椭球平移法 |
2.3.3 椭球变形法 |
2.3.4 独立坐标系坐标的计算过程 |
3 城口县城镇地籍测量独立坐标系统的建立 |
3.1 项目区概况 |
3.2 计算软件的编制与计算结果 |
4 GPS网平差计算与检验 |
4.1 数据采集 |
4.2 数据解算 |
4.2.1 基线解算与检验 |
4.2.2 GPS网无约束与约束平差 |
4.3 GPS网平差结果的检验 |
5 结论与建议 |
(5)雪峰山隧道群独立网精度检测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隧道洞口中线点放样 |
1.1 中线点测量计算 |
2 两套坐标系间中线点检测分析 |
2.1 中线点放样精度分析 |
2.2 中线点放样横纵向偏差与理论偏差比较分析 |
3 结论 |
(7)GPS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GPS 概述 |
1.3.1 GPS 系统的组成 |
1.3.2 GPS 接收机分类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现代地籍测量的基本方法 |
2.1 地籍测量发展概述 |
2.2 地籍测量技术的发展 |
2.3 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和特点 |
2.3.1 现代地籍测量的内容 |
2.3.2 现代地籍测量的特点 |
2.4 现代地籍控制测量 |
2.4.1 现代地籍控制测量特点 |
2.4.2 现代地籍控制测量步骤及要求 |
2.5 现代地籍测量精度分析 |
2.5.1 水平控制网精度估算的目的和方法 |
2.5.2 导线网测量的精度估算 |
2.5.3 地籍碎部测量的精度指标 |
第3章 GPS 静态网的设计和 GPS-RTK 技术 |
3.1 GPS 测量的技术设计 |
3.1.1 GPS 网形设计规范要求 |
3.1.2 GPS 的精度密度及设计依据 |
3.1.3 GPS 网的基准设计 |
3.1.4 GPS 网的图形设计 |
3.2 GPS-RTK 技术 |
3.2.1 基准站的选定和建立 |
3.2.2 移动站的设置 |
3.2.3 GPS-RTK 在地籍测量中的技术要求 |
第4章 GPS 技术在城镇数字地籍测量中应用实例 |
4.1 任务概述 |
4.2 平面控制测量 |
4.2.1 GPS 一级控制网基本要求 |
4.2.2 GPS 一级控制点选点与埋石要求 |
4.2.3 GPS 一级控制网外业数据获取 |
4.2.4 GPS 静态数据的处理 |
4.2.5 平差精度分析 |
4.3 图根控制测量 |
4.3.1 图根控制点的确定 |
4.3.2 图根控制网观测 |
4.4 碎部测量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8)测量中坐标转换计算程序的开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高斯换算及平面坐标转换数学模型 |
1.1 高斯投影坐标正算 |
1.2 平面坐标转换模型 |
2 利用VB6.0进行坐标变换的开发及应用 |
2.1 程序主窗体及菜单的设计界面及程序 |
2.2 高斯换算设计界面 |
2.3 平面坐标转换设计界面 |
2.3.1 已知点数据输入界面 |
2.3.2 坐标转换设计界面 |
3 数据结果验证 |
3.1 高斯换算验证 |
3.2 平面坐标转换验证 |
4 结论 |
(9)城镇地籍测量及精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其意义 |
1.2 当前研究的状况 |
1.3 研究内容及其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 |
2.1 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 |
2.1.1 地籍测量的含义 |
2.1.2 地籍测量的特点 |
2.2 城镇地籍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
2.2.1 GPS 静态定位测量方法 |
2.2.1.1 GPS 定位基本原理 |
2.2.1.2 GPS 控制网布设原则 |
2.2.2 RTK 技术测量方法 |
2.2.3 全站仪导线控制测量方法 |
2.3 城镇地籍碎部测量的方法 |
2.4 全站仪的测量原理 |
2.5 测量误差理论 |
2.5.1 系统误差的传播 |
2.5.2 偶然误差的规律性 |
2.5.3 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联合传播 |
3 城镇地籍控制测量及其精度分析 |
3.1 实验测区的简介 |
3.2 平面坐标系的选取 |
3.3 布设平面控制网及其精度分析 |
3.3.1 GPS 平面基本控制网的测量与精度评定 |
3.3.1.1 GPS 平面基本控制网的测量 |
3.3.1.2 GPS 平面控制网的数据处理与精度评定 |
3.3.2 RTK 基本控制点与图根点的测量及其精度分析 |
3.3.2.1 RTK 基本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的测量 |
3.3.2.2 RTK 测量数据处理与精度分析 |
4 城镇地籍碎部测量及其精度分析 |
4.1 城镇地籍碎部测量 |
4.1.1 界址点的测定 |
4.1.2 地籍图测绘 |
4.1.3 面积量算 |
4.1.4 难测界址点的新测量方法 |
4.1.4.1 线上求点法 |
4.1.4.2 求垂足点法 |
4.1.4.3 线上求点法与求垂足法的施测精度分析 |
4.2 界址点的测量精度分析 |
4.2.1 界址点测量精度的误差来源分析 |
4.2.1.1 系统误差源 |
4.2.1.2 偶然误差源 |
4.2.1.3 粗误差源 |
4.2.1.4 界址点点位综合中误差的估算 |
4.2.2 界址点的测量精度变化的规律性 |
4.2.3 界址点点位中误差对宗地面积精度的影响 |
4.3 优化界址点的测量精度的方法研究 |
4.3.1 棱镜偏心误差的削减方法 |
4.3.1.1 棱镜偏心误差分析 |
4.3.1.2 棱镜偏心误差削减模型的构建 |
4.3.1.3 倒立镜观测法 |
4.3.1.4 削减棱镜偏心误差方法精度的实地验证 |
4.3.1.5 棱镜偏心误差削减模型的计算机自动化 |
4.3.2 支站次数的控制 |
4.3.3 测站点点位精度的优化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国家坐标与地方坐标的转换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
2 国家坐标与地方坐标的严密转换 |
2.1 地方椭球参数的计算 |
2.2 国家坐标与地方独立坐标的严密转换思路 |
3 国家坐标与地方坐标的其他转换方法 |
4 算例分析 |
5 结 语 |
四、城区独立坐标系及基本控制网的建立(论文参考文献)
- [1]椭球膨胀法在地方独立坐标系中的应用研究[J]. 边涛,刘娟. 工程技术研究, 2020(06)
- [2]新型动态—挂靠坐标系在复杂线路中的研究与应用[J]. 庄建明. 青海大学学报, 2019(03)
- [3]城口县1∶500城镇地籍测绘工程独立坐标系统建立研究[J]. 李宏博,张孝成,史先琦. 测绘, 2016(02)
- [4]独立坐标系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确权中的应用[J]. 韩博,周群,袁遁甲. 北京测绘, 2015(06)
- [5]雪峰山隧道群独立网精度检测与验证[J]. 杨雪峰,刘成龙,王利朋,刘胜.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04)
- [6]地下管线测量独立坐标系的建立和转换[J]. 苑志刚,梁继东. 价值工程, 2014(07)
- [7]GPS技术在现代地籍测量中应用研究[D]. 刘祥. 吉林大学, 2012(09)
- [8]测量中坐标转换计算程序的开发及应用[J]. 周嵩山,赵俊三,李红波,刘伟,刘文军. 江西科学, 2011(03)
- [9]城镇地籍测量及精度分析[D]. 黄晓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05)
- [10]国家坐标与地方坐标的转换方法研究[J]. 李冲,谭理,余银普,曾衍伟. 城市勘测,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