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塘水库大坝安全论证(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英[1](2022)在《在202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提出(2022年1月6日)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21年水利工作,分析当前形势与任务,部署2022年水利重点工作。一、2021年工作回顾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水北调工程、黄河入海口视察,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就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保护、
李国英[2](2022)在《在202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提出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21年水利工作,分析当前形势与任务,部署2022年水利重点工作。一、 2021年工作回顾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水北调工程、黄河入海口视察,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徐莎莎[3](2021)在《新中国县城迁址研究(1949-2019)》文中研究表明县城,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全县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地址的变迁对全县乃至周边地区都是一件大事。本文以新中国时期(1949年10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迁址的县城作为研究对象,查阅相关文献,梳理史料,得出相应的结论。首先,理清新中国时期县城迁址的事实: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间,总共有401个县级政区迁址县城,各个地区、各个时期皆有之。空间分布上除西南地区分布较多以外,其余地区数值分布较均。迁址次数方面,全国各地区都是以一次迁址为主,迁址次数与迁址个数呈反比,但是不同地区不同迁址次数所占的比例有着细微的差别;时间分布上,县城迁址集中在建国初期,整体上呈减少的趋势。其次,分析总结出影响县城迁址的因素。通过分析,本文概括了县城迁址比较常见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地势、水源、地理位置、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以及行政区划调整、交通、经济发展、水利工程修建、匪患、开展行政工作等人为因素。再次,以江华瑶族自治县城、长江三峡库区移民、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城迁址为例,作为个案分析,具体阐述不同因素影响下县城迁址的具体情况,以小窥大,从个性中寻找共性,归纳概括县城迁址的一般规律,总结其中的经验。最后,通过前文的阐述,分析得出县城迁址总体上是一个以官方为主导,民众“接受”的活动。官方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民众的参与度较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县城迁址会引发民众不满,从而导致县城迁址作罢。县城迁址整体上以积极影响为主,迁址后促进了县境经济的发展,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改善了当地的民生状况,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旧县城的历史文物等等。但是县城迁址也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比如致使迁出地经济衰退、地名混乱等等。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政府在决定县城迁址时,应该实地调查新址的各种情况,决策时谨慎为之,做好科学规划,科学建城,避免潜在的自然灾害可能对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王亦楠[4](2020)在《三峡三问》文中研究指明南方水灾,举国关注。随着汛期来临,长江上中下游都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此时此刻,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再次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三峡大坝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只有科学理性实事求是的分析和总结,才能解疑释惑、正本清源,提高我们的科学认知,增强我们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王亦楠[5](2020)在《三峡三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方水灾,举国关注。随着汛期来临,长江上中下游都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此时此刻,我国最大的水利工程——长江三峡工程,再次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焦点。三峡大坝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只有科学理性实事求是的分析和总结,才能解疑释惑、正本清源,提高我们的科学认知,增强我们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
李小庆[6](2019)在《环境、国策与民生:明清下河区域经济变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下河”是指淮扬运河以东、黄海以西、运盐河以北、废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域,在明清行政区划上隶属淮扬二府。明嘉靖中叶以后,下河地区经济整体趋于衰败,同时局部地带却保持着持续性商业繁兴,对此经济现象,学界尚乏系统考察。与以往基于环境、灾伤、漕运、盐业等视角的专题研究只是旁涉下河地区不同,本文以下河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地方社会与民生视角,正面考察该地水利、农业、商业、盐业及百姓生活情状等历史面相,清晰呈现地区经济面貌的具像图景与变迁轨迹,藉以提炼影响下河经济演变的诸种要素,追问形塑该地经济格局的根由。最后以下河为个案,试就帝制后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稍作申说。大致结论为:明中叶以来下河水利环境的恶化是国家政策逐步推演实践的结果。明代治黄以保运为先,造成淮河入海通路被侵占,遂使淮扬运道、祖陵与下河地区同罹水患。鉴于祖陵、运道对皇室与国计的特殊意义,下河被迫成为排泄区。清廷虽曾积极救治下河水利,却未能变更下河作为排泄区的角色设定,主要原因在于固守保运通漕政策,而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能力及有效的统筹管理机制,则进一步削弱了下河水利的治理效能。由于水利环境难以根本改善,灾伤频发,使得作为下河主导产业与经济命脉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阻碍,具体表现在田地大量损毁、耕作效率低下、种植制度与节奏变动引发的产能减损、再投入能力弱化等多个层面。就农业收成评估,晚明多属欠年,清代黄河北徙前欠年亦占据近半光景,下河农业根基被彻底动摇。下河发达的内外交通网络,为商品流通与贸易开展提供了便捷条件,商业得以发展。但其发展也面临着运河商贸波动、商品附加值低、商品生产缺乏稳定性等限制性因素。尤其是生产稳定性的缺乏直接导致了下河商品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的双重萎缩,商业发展只能更多地倚赖交通优势带来的规模性商品流通与人员集聚形成的强劲消费。这不仅导致下河经济与商业活动空间龟缩一隅,也放大了商业发展的潜在风险。下河部分人口、土地资源被规定用作盐业生产,但在国家政策框架下,下河百姓却难以从盐业中获利。无论是“食盐”还是“肩挑背负”政策,皆属蝇头微利;盐商通过善举将部分盐利分润于下河,但却不构成对下河经济的有效“反哺”;下河百姓以及外来人群的勾连贩私,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地秩序的稳定。从付出与回报角度考量,盐业并不因下河“所有”而构成天然的优势发展资源。资源对于资源所在地的意义主要取决于国家对资源的利用与分配机制。由明入清,下河百姓承担的赋、役负担皆有所减轻。依托于宽广的水面,以及河工、盐业、漕运释放出来的工作机遇,失地百姓尚有多种谋生途径可供选择,但大多数生活贫苦。国家的蠲赈举措虽能缓解灾伤引发的民生伤害,却无力兜底因政策性致灾造成的民生窘境,亦无法扭转下河整体衰败、贫困的命运。下河士绅曾力图改变地方的生存窘境。在水利方面,他们虽明了致灾缘由并有所申说,但却深知事涉国计,并未对国家泄水行为本身进行强烈抗拒,终难达成整体改善水利的目标。赋税减免的努力成效则基本取决于国家财力是否许可。可见下河士绅面对水利环境恶化及由此引发的地方窘境及衰变命运,实属无能为力。整体而言,环境、国策与地方士绅构成了理解下河经济演变的要素。环境是下河经济演变的基础。该地交通、稻作、盐业等优势皆基于环境生成,这既构成了下河经济演变的底色,也成为国家与下河发生关联的背景条件。下河因运道、盐业与国家经济密切关联,成为国家财赋的核心承载区域,这让下河经济演变在环境禀赋之外,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河因保运政策被迫成为泄水区,农业因之衰败,地区经济失去了自主造血的能力。基于漕运政策带来的商品流通与人员集聚带动了商业的勃兴,但同时泄水也让下河失去了强大的商品生产能力,难以充分利用交通优势构筑起广泛的商品交流,商业繁兴局促一隅。最终,基于国家政策形成的局部商业繁荣与政策性泄水引发的下河农业衰败交织共存,构成了地方经济发展的两层皮现象。下河被规定为盐业生产提供资源,但却被排斥在盐利分配格局之外,纯然成为盐课提取地。而维护运道及驿递供给则给下河百姓带来了极大负担。另一方面,国家治水形成的间歇性水文环境改善、漕盐运带来的谋生机会以及国家的积极蠲赈举措,则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农业衰败引发的生存危机,社会秩序得以稳定。但国家政策造成的消极恶果与积极成效不可等量齐观,毕竟在国家政策的作用下,下河百姓陷于普遍贫困,地区经济也因此衰败沦落。国家的积极作为只是履行维系地方秩序、保障民生最低生存底线的职责,而非助力地方摆脱贫困状态。下河士绅试图改善地方生存窘态,然收效甚微,根本无力左右该地的经济面貌与发展态势。对明清下河经济而言,国家政策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下河的历史演变,构成了帝制时代基于国家政策与行为所引发的社会经济变迁的典型个案。这提示区域经济受制于国家大的经济结构,多扮演国家既定性经济角色,本身并不具备脱离国家而独立演进的能力与途径,所以区域史研究需放置于全国性经济结构中进行审视,充分考量“国家”要素。下河士绅在地方事务中发挥的自主性与能动性有限,并未表现出对地方的支配性影响,下河因此绝非“士绅社会”。如此,在对帝制后期国家与社会关系解读时,既不可强行谋求统一的解释模式,也不可将单一区域模式推演、默认成全国模式。至于何为帝制后期地方社会的支配力量,可能还需更多的个案呈现,方能周至论说。
王妲[7](2019)在《德兴润泉供水工程取用水合理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供水的规模不断的扩大,供水行业也面临了很多问题,而水资源是否满足水厂用水需求是水厂建设必备条件之一,如何对水厂的取用水做出合理性分析值得探讨研究。本文以德兴市为例,对德兴市新建供水工程的取用水进行合理性分析。德兴市现状地区的供水存在水厂供水能力不足、供水水源保证率偏低、水源水质不优等问题,源水水质受到农村面源污染和工业点源污染日益严重,为解决德兴市的供水紧张局势,让规划区居民喝上水量、水质均得到保障的饮用水,德兴市计划新建润泉水厂,该水厂近期设计供水规模为8×104m3/d,远期设计供水规模为12×104m3/d。经过对厂址及取水地点进行了实地查勘,收集区域自然地理、气象水文、社会经济、区域供用水情况、河道水文等有关资料,通过对德兴润泉供水工程取水口位置的合理性分析、对取水水源的来水量及水质进行的分析计算、对该工程供水区域内的用水量及可供水量进行的定量分析,对规划年该区域总需水量及用水水平进行的分析预测,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取水合理性德兴润泉供水工程取水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水功能区划的要求,符合水量分配的要求,符合德兴市用水总量控制红线的要求。本项目取水口位置合理,可供水量在上游双溪水库的合理调度下能够完全满足95%的水源供水保证率。因此。本项目以盘石山水库为取水水源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本项目取水合理。(2)用水合理性规划年该供水工程最高日总需水量为11.84万m3/d,低于12万m3/d的水厂设计规模;供水范围内城市综合用水指标为200L/人.d,略低于《江西省城市生活用水定额》(DB36/T419-2011)中等城市的指标210-260L/人.d。因此,该供水工程用水量合理。(3)取水影响和退水影响该工程取水对盘石山水库河段水文情势及区域水资源有一定影响,对盘石山水库及坝址以下流域其他用户取用水有一定影响,耗水对区域水资源影响较小;该项目退水对区域水资源产生的影响很小,对其他取水户基本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袁蕾蕾[8](2018)在《土石坝防渗加固方案多目标决策研究》文中提出防渗方案是土石坝工程设计建设的最关键问题,对整个水库大坝能否有效挡水起决定性作用,其体系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成败。在我国工程建设朝着精细化设计施工管理、绿色建筑方向发展的背景下,根据工程特点和建设多目标性,在对土石坝进行渗流分析的基础上,很有必要对备选防渗方案组合进行多目标量化比选决策。本文对现行各类土石坝坝身防渗技术、坝基防渗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适用性以及局限性;阐述三大常用渗流分析基本方法,结合理正软件的渗流分析计算模块与边坡稳定分析模块,将其作为本文的技术理论支持;结合规范,基于渗流稳定分析的思想,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及比较各类防渗技术方案;根据建设目标的多样性,建立基于防渗质量、施工进度、施工成本、施工安全、防渗材料可靠性和施工操作性等方面的多目标决策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构造数学模型,对目标成果进行有效分析以及科学比选。以木瓜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实例进行分析计算,建立基于理正软件的渗流稳定分析模型,对该工程土石坝不同防渗方案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符合规范要求的防渗初选方案。由于土石坝防渗加固工程在决策时具有多目标性,在此应用多目标决策原理建立数学模型与多目标决策指标体系。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防渗材料可靠性、施工操作性等六个决策指标采用专家调查打分法和COV矩阵法相结合来进行量化比较,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层次排序分析计算,从而求得最优防渗方案。基于渗流稳定分析和COV矩阵法的土石坝防渗加固方案多目标决策方法,可为实际工程防渗方案优化提供定量化的决策参考。在以后的土石坝防渗方案选择实践中,不再是仅凭个别专家的经验针对一两项指标来进行对比选择,而是全面考虑防渗方案多方面的综合影响,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量化判断,保证更加全面、客观、科学公正、定量化地做出判断决策。
周虹,郭军,杨小庆,程晓陶,郑璀莹,袁玉兰,杨会臣,王永旭,张垚,王晓,张炬[9](2016)在《大坝与生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面对洪水、干旱、气候变化,大坝能起到何种作用?水被称为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地表淡水只占全球总水量的约万分之一。容纳着这些淡水的江河湖沼所构成的流域承载了陆地上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以水库大坝为代表的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也必然会对环境产生影响。现在,人们空前重视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社会舆论对水利与生态的关系充满着疑惑。如何趋利避害,把水利工程建成真正的生态工程,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武汉市人民政府[10](2016)在《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规范市级权力清单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武政规〔2015〕1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2 1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推行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通知》(鄂办发〔2015〕23
二、湖塘水库大坝安全论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塘水库大坝安全论证(论文提纲范文)
(1)在202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1年工作回顾 |
二、形势与任务 |
三、2022年重点工作 |
(2)在202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1年工作回顾 |
二、形势与任务 |
三、2022年重点工作 |
(3)新中国县城迁址研究(1949-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 |
(三)选题的现实意义 |
二、研究范围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分析法 |
(二)计量分析法 |
(三)图表分析法 |
四、研究现状 |
(一)历史时期政区研究 |
(二)现代行政区划研究现状 |
第一章 县城迁址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县城和县级政区 |
二、县城迁址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一、中心地理论 |
二、增长极理论 |
第二章 新中国时期县城迁址的时空分析 |
第一节 新中国时期县城迁址情况 |
一、东北地区 |
二、华北地区 |
三、华东地区 |
四、华中地区 |
五、华南地区 |
六、西南地区 |
七、西北地区 |
第二节 新中国时期县城迁址空间分析 |
第三节 新中国时期县城迁址时间分析 |
第三章 新中国时期县城迁址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自然因素 |
一、地形地势 |
二、水源 |
三、地理位置 |
四、自然灾害 |
第二节 人为因素 |
一、行政区划调整 |
二、交通 |
三、经济 |
四、水电站、水库、河道等基础设施的修建 |
五、匪患、战略等政治军事因素 |
六、政府开展工作 |
七、其他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一节 行政区划调整引起的迁址——以江华瑶族自治县为例 |
第二节 三峡库区县城迁址 |
第三节 综合因素带来的县城变迁——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迁址为例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县城迁址的特点 |
一、县城迁址是一个协调矛盾的过程 |
二、县城迁址缓冲时间越来越长 |
三、县城迁址是官方主导、民众“接受”的活动 |
第二节 县城迁址的影响 |
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二、对城市文化发展的影响 |
三、对“移民”和“土着民”融合问题的影响 |
四、对地名的影响 |
第三节 县城迁址的借鉴意义 |
一、政府决策时,应慎之又慎 |
二、协调新城与旧城的发展关系 |
三、注重科学规划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三峡三问(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三峡大坝的安全有保证吗? |
二问三峡蓄水、泄洪,会加剧上下游的洪灾吗? |
三问三峡工程不可替代的功能是什么? |
(5)三峡三问(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三峡大坝的安全有保证吗? |
二问三峡蓄水、泄洪,会加剧上下游的洪灾吗? |
三问三峡工程不可替代的功能是什么? |
三峡工程国之重器 |
对话专家: |
对话主持人: |
(6)环境、国策与民生:明清下河区域经济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 选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二 研究时段与“下河”概念界说 |
三 研究现状综述 |
四 研究框架及内容 |
五 文献系统 |
第一章 晚明下河地区的经济转衰 |
一 明中叶以前下河发展的优、劣势——基于环境的考察 |
二 下河由盛转衰的时间节点及缘由 |
(一)明中前期的经济恢复 |
(二)下河地区的衰败:时间节点及原因 |
三 晚明下河水害的生成机制 |
小结 |
第二章 国计与民生:清代下河水利问题的延续与治理 |
一 明末清初下河水利失治 |
二 下河水利治理历程:康熙二十三年至雍正年间 |
三 下河水利治理历程:乾隆至嘉道年间 |
四 国策、财力与管理机制:下河水利治理成效的影响因素 |
余论 |
第三章 难尽地力:水利“不治”、灾伤与下河农业根底的损毁 |
一 清代下河灾伤的数理统计及分析 |
二 灾伤与下河农业生产 |
(一)耕地面积与使用率 |
(二)农业生产与投入 |
三 下河农业收成评估 |
小结 |
第四章 交通、商业发展与下河经济 |
一 发达的内外交通条件 |
(一)下河内部的水陆交通网络 |
(二)下河的对外交通线路 |
二 下河地区的商品生产与流通 |
(一)商品生产与售卖 |
(二)下河商品的集散模式 |
三 基于杂税、市镇看下河地区的商业发展 |
(一)杂税税额变动 |
(二)市镇的数理统计及解读 |
四 下河商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
(一)运河贸易本身受到诸多限制 |
(二)下河商品的低附加值 |
(三)农业收获量的起伏不定 |
小结 |
第五章 蝇头微利:盐业与下河社会 |
一 灶户与荡地的管控 |
(一)灶户的佥派与管控 |
(二)荡地的管控 |
二 地方的盐利分配(上):二府食盐 |
(一)明代淮扬二府的盐业政策 |
(二)清代淮扬二府的盐业政策 |
三 地方的盐利分配(下):肩挑背负 |
四 盐商资本的使用与地方社会 |
(一)资金使用项目与地域空间分布 |
(二)对商人捐输报效行为的解读 |
五 私盐贩卖与地方秩序 |
小结 |
第六章 下河百姓的赋役负担及生存状态 |
一 折银、雇募与劳役负担 |
(一)运河维护 |
(二)驿站负担 |
二 晚明以来下河百姓的赋税负担 |
(一)晚明下河赋税沉重 |
(二)清代田赋加增与蠲免的常态化 |
三 下河百姓的谋生途径与生存境遇 |
四 灾伤下的民生惨状 |
(一)人口死亡、买卖与流徙 |
(二)灾荒赈济与百姓生活 |
小结 |
第七章 下河士绅改变生存窘态的努力及成效 |
一 改善水利环境的主张与实践 |
(一)减轻上游来水的努力 |
(二)排泄来水:下河水网与海口的开浚 |
(三)下河水利治理的系统方案举要 |
二 轻减赋税的努力——以晚明泰州与兴化为例 |
(一)泰州赋税减免的努力 |
(二)兴化粮额调整及改折努力 |
三 下河士绅的作用申说 |
结论 |
一 明清下河经济变迁的历史面貌 |
二 下河经济变迁的要素解析 |
三 下河个案所见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
附录 |
一 明清下河水、旱(蝗)、潮(江、海)灾统计及蠲赈一览表 |
二 清代下河农业收成统计资料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7)德兴润泉供水工程取用水合理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水资源的重要性 |
1.2 国内外水资源现状 |
1.3 国内外供水工程状况比较 |
1.4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本概况 |
2.1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情况 |
2.2 河流水系与水利工程 |
2.3 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
2.4 项目概况 |
2.5 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三章 取水合理性分析 |
3.1 取水口位置合理性分析 |
3.2 取水水源来水量分析 |
3.3 用水量及可供水量分析 |
3.4 水资源质量评价 |
3.5 取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 |
第四章 用水合理性分析 |
4.1 用水环节分析 |
4.2 节水潜力分析 |
4.3 节水措施与管理 |
第五章 退水方案及影响 |
5.1 退水方案 |
5.2 退水影响 |
第六章 影响补偿和水资源保护措施 |
6.1 影响补偿 |
6.2 水资源及生态保护措施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7.1 结论 |
7.2 存在问题及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土石坝防渗加固方案多目标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图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土石坝防渗基础与渗流分析方法 |
2.1 土石坝防渗概述 |
2.1.1 坝基防渗分析 |
2.1.2 坝身防渗分析 |
2.2 渗流分析基本方法 |
2.2.1 理论解析法 |
2.2.2 水力学法 |
2.2.3 有限元法 |
2.3 理正软件计算分析土石坝渗流稳定 |
2.3.1 基于有限元法的渗流分析 |
2.3.2 基于瑞典条分法的稳定分析 |
2.3.3 理正软件的局限性与适用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渗流稳定分析的土石坝防渗加固方案初选 |
3.1 渗流稳定分析影响因素 |
3.2 敏感性分析 |
3.2.1 坝前水位高程的影响 |
3.2.2 渗透系数量级的影响 |
3.2.3 水位骤降速率的影响 |
3.3 土石坝防渗技术方案初选 |
3.3.1 基本特点分析比较 |
3.3.2 渗流分析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土石坝防渗加固方案多目标决策 |
4.1 多目标决策方法分析 |
4.2 防渗方案多目标决策指标体系 |
4.2.1 防渗质量指标 |
4.2.2 施工进度指标 |
4.2.3 施工成本指标 |
4.2.4 施工安全指标 |
4.2.5 防渗材料可靠性指标 |
4.2.6 施工操作性指标 |
4.3 土石坝防渗方案多目标决策方法 |
4.3.1 建立层次模型 |
4.3.2 构造判断矩阵 |
4.3.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4.3.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土石坝除险加固防渗方案决策实证分析 |
5.1 工程项目概况 |
5.1.1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
5.1.2 大坝安全鉴定结论及成果核查 |
5.1.3 大坝现状渗流稳定分析 |
5.2 防渗方案初选 |
5.3 初选方案渗流稳定分析 |
5.3.1 大坝加固后渗流稳定分析 |
5.3.2 大坝防渗方案分析总结 |
5.4 建立层次分析决策法数学模型 |
5.4.1 建立层次结构 |
5.4.2 构造判断矩阵 |
5.4.3 层次单排序及一次性检验 |
5.4.4 层次总排序及一次性检验 |
5.5 最佳方案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四、湖塘水库大坝安全论证(论文参考文献)
- [1]在202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李国英. 中国水利, 2022(02)
- [2]在202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李国英. 水利发展研究, 2022(01)
- [3]新中国县城迁址研究(1949-2019)[D]. 徐莎莎. 西南大学, 2021(01)
- [4]三峡三问[J]. 王亦楠. 中国三峡, 2020(08)
- [5]三峡三问[J]. 王亦楠. 中国经济周刊, 2020(13)
- [6]环境、国策与民生:明清下河区域经济变迁研究[D]. 李小庆.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7]德兴润泉供水工程取用水合理性分析[D]. 王妲. 南昌大学, 2019(02)
- [8]土石坝防渗加固方案多目标决策研究[D]. 袁蕾蕾.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7)
- [9]大坝与生态[J]. 周虹,郭军,杨小庆,程晓陶,郑璀莹,袁玉兰,杨会臣,王永旭,张垚,王晓,张炬. 科学世界, 2016(08)
- [10]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规范市级权力清单的通知[J]. 武汉市人民政府. 武汉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