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公共平台“三化”设计

卫星公共平台“三化”设计

一、卫星公用平台的“三化”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何洋,郭晋媛,李立[1](2020)在《航天器军民标准通用化建设思考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军民标准通用化建设对于推动航天器军民技术转化及军民资源共享,提升航天器产品研制效率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航天器军民通用式研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标准化顶层规划设计、军民通用标准研究与编制、标准评估与认证、国际合作标准建设等方面的航天器军民标准通用化建设实践经验,为深入推进航天领域军民标准通用化工作提供了思路。

王宇轩[2](2020)在《天基网络智能卫星任务协作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天基网络是网络信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能为全球提供无缝覆盖的持续服务。智能卫星作为未来天基网络信息系统的服务节点,其通过天基网络共享计算、存储、通信、传感和执行资源,相互协作为不同用户提供灵活、精准的天基智能信息服务,最大化空间资源的利用率。天基网络将催生出一系列智能应用新模式,例如卫星物联网、太空云计算、天基智能预警系统等。智能卫星如何高效地进行任务协作、星上资源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就成为了天基网络的重要研究内容。智能卫星既是资源的提供者,又是任务的执行者,具有高动态性、资源有限性、分布性、自私性等特点,因此在组网协同执行任务和资源共享管理方面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用户何时以何种策略将任务迁移至哪颗卫星能获得最佳的体验质量;其次,智能卫星进行资源共享时的收入与支出如何实现有效的平衡;最后,卫星资源与用户任务之间采用何种匹配策略能使系统服务质量最大化。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紧密围绕智能卫星任务协作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天基网络信息系统智能服务架构,并对智能卫星综合一体化硬件架构和模块化分层软件架构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静态博弈理论、微分博弈理论、匹配博弈理论,在任务迁移、资源共享和资源分配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性成果总结如下:(1)构建了基于静态非合作博弈的天基网络任务迁移模型,并提出了一个求解纳什均衡条件下任务迁移策略的迭代算法。相较于与其他场景下的任务迁移模型,所提出的模型考虑了卫星高动态特性下通信无法时刻维持的特点,引入了卫星可见性分析及其对任务响应延迟的影响。仿真实验证明,求解所得的纳什均衡条件下的任务迁移策略能够有效优化任务响应延时和能源消耗。(2)构建了基于微分博弈的智能卫星资源共享模型,并提出了智能卫星共享资源最优划分策略。相较于传统的静态资源共享模式,所提出的模型考虑了卫星自身运动动态性、天基资源池需求动态性、卫星相互影响动态性,采用了微分博弈理论对最优共享资源划分量进行实时求解。仿真实验证明,所提出的智能卫星资源共享划分策略能有效平衡智能卫星进行资源共享时的收入与支出,激励卫星进行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共享的收益。(3)构建了基于匹配博弈的天基网络资源分配模型并提出了基于“拒绝—接收”改进的迭代算法,求解帕累托最优的资源分配策略。考虑到天基资源种类较多的特点,所提出的模型实现了多种天基资源的联合匹配。匹配过程中,将用户满意度和智能卫星收益结合为用户性价比作为优化目标,有效地提高了天基网络整体的服务质量。此外,针对“拒接—接收”算法需要预设用户任务与资源之间的偏好值导致资源分配性能降低这一问题,引入用户之间的相互合作,提出了一种求解帕累托最优的资源分配策略的迭代算法。仿真与地面实验证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用户性价比,最大化天基网络的服务质量。

尹玉明,闫璇,王喜奎[3](2019)在《卫星公用平台型谱规划》文中研究说明总结国外卫星公用平台(波音、洛马、阿姆斯特留等欧美公司制造的卫星公用平台)的发展情况和特点,设计卫星公用平台型谱框架,明确平台型谱的设计原则,选取最能体现卫星公用平台型谱固有特性的特征参数,提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卫星公用平台型谱框架,形成有序发展的、成熟的、可应用的卫星公用平台系列。

钟钰婷[4](2019)在《扶贫背景下湖北省武陵山地区贫困县县城空间发展特征及规划对策研究 ——以恩施州宣恩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开展四十多年的扶贫工作,并随着发展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取得了巨大成就。目前,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后扶贫时期的攻坚阶段,力求落实“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到户”的精准扶贫时期。湖北省武陵山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和自然生态特征使其拥有独有的城市空间形态、城市空间发展特征及相关配套设施布局,使武陵山地区城市空间发展及规划优化具有自身的规律性、特殊性和复杂性。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主要分别针对贫困问题和贫困空间进行理论和实证的研究,但较少关注在扶贫开发背景下贫困地区城镇空间发展的过程,且未有研究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对贫困城镇空间发展提出实际的空间发展指引。本文以湖北省武陵山地区9个贫困县(包括恩施土家族自治州的建始县、巴东县、宣恩县、咸丰县、来凤县、鹤峰县及宜昌市的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县城空间为研究主体。宏观层面,本研究通过分析湖北省武陵山区扶贫历程及其城镇化发展困境可知,扶贫政策在资源环境的限制下主要从人口变迁、区域交通、产业经济三个方面推动区域城镇化。中观层面,基于我国扶贫背景探讨贫困县城市空间的发展历程及特征,研究得出湖北省武陵山区县城空间分为集中式发展型、多组团发展型和放射状发展型,扶贫政策通过专项扶贫和扶贫规划两个层面影响贫困县县城空间发展,主要作用于县城的产业经济、区域交通和特殊空间三个层面。扶贫背景下贫困县县城空间发展的问题主要在于政策和设施普惠性、产业发展的独特性、贫困人口的生计引导性较差。微观层面,研究基于当前精准扶贫的全面开展,以宣恩县县城空间为例,剖析城市空间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后扶贫时期宣恩县城市空间“全民普惠,诗意宣恩”的两大规划策略。

王奕首[5](2008)在《卫星有效载荷配置和布局设计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卫星有效载荷配置和布局协同设计是卫星总体设计的关键内容。卫星有效载荷配置和布局设计是指从有效载荷的备选集中选择满足客户功能要求和约束条件的有效载荷,并通过合理的组合最大限度的满足并优化用户提出的性能指标集,获得优化的产品配置方案;同时将该配置方案中有效载荷合理地布置在卫星舱内外,满足各种工程技术约束条件并尽可能优化布局方案的各项性能指标。所谓有效载荷是指装载在卫星上的直接实现卫星在轨运行特定任务的仪器、设备。在基于卫星设计公用平台基础上,卫星有效载荷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是设计系列新卫星的关键,对于缩短卫星设计周期、节约成本、提高卫星性能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数学上,它属于组合最优化问题:在工程上,属于复杂工程系统问题。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既涉及数学上的组合爆炸问题,又涉及工程复杂性问题,并要达到工程实用。本文以委托的相关卫星设计项目和航天领域“863”项目子课题为工程应用背景,在相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下,研究卫星有效载荷配置和布局设计及协同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基于知识融合的人机结合协同进化设计方法。本文目的一是探索工程组合优化问题求解策略和方法,二是为支持卫星设计公用平台的卫星有效载荷设计仿真系统提供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模块,三是为面向未料变化的应急设计提供理论方法和技术支持。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卫星有效载荷设计的过程和原则,建立了基于配置模块的卫星有效载荷配置设计模型,形成类产品结构层次树。通过配置模块的实例化完成一定功能的卫星有效载荷(产品组件)选择,分析了布局和接口两种配置约束关系。给出基于配置多Agent系统的求解方法(Configuring multi-agent system,CMAS),实现配置约束满足和性能指标优化分离,即通过配置Agent之间交互处理配置约束,获得配置实例构成可行的配置方案,进而采取基于蚁群算法的配置多Agent优化配置方案,利用蚁群算法的信息素浓度更新策略实现配置方案性能指标优化,并用于MSG-1卫星的有效载荷辐射仪(SEVIRI)配置设计。(2)分析了卫星有效载荷布局设计的数学模型特点和求解策略,给出了一种用于求解卫星舱布局设计问题的散射协同进化算法(Cooperative coevolutionary scatter search,CCSS)。散射搜索算法(Scatter search,SS)是近年来兴起的求解组合优化问题有效方法,易于同启发式和局部搜索算法集成。针对本文卫星有效载荷布局问题为非连续多峰函数、易于早熟特点,对散射搜索算法进行了改进,给出了基于坐标变换的多样性解生成方法,采取新的参考集更新方法,给出了针对两类布局问题的两种新解改进方法。经带约束圆形Packing问题算例实验表明,散射搜索算法具有较好的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能力。针对卫星舱布局设计属耦合复杂工程设计问题,具有计算复杂性,采取分解策略,将合作式协同进化框架和散射搜索法相结合,构成散射协同进化算法(CCSS),卫星舱布局设计数值实验表明了该散射协同进化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给出了基于知识融合的人机结合协同进化设计方法(Human-computercooperative coevolutionary design based on knowledge fusion,HCCKF),用于求解复杂卫星舱布局设计问题。首先建立广义知识模型和求解模型,采用协同进化框架,实现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的协同进化求解,提出了基于人智知识、先验知识和算法知识三者融合的求解策略,进而建立了问题广义知识模型,用以描述算法计算方案、先验知识方案和在线人智方案,又给出了针对该模型的广义进化模型(也可看作知识融合模型),采用本文改进的扩展散射搜索算法作为知识融合算法,实现人智知识、先验知识和算法知识有效充分融合。编制该方法系统原型,处理难数学化描述的设计因素,以发挥人机各自特长,从而达到工程实用和优化的目的。本方法也可用于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4)在上述工作和本课题组开发的航天器布局优化设计与仿真平台基础上,给出了卫星有效载荷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方法和过程,讨论了相应的基于共生进化的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模型、设计流程及其系统框架。在原有的航天器布局优化设计与仿真平台上增加了本卫星有效载荷配置和布局设计一体化设计模块。最后通过简化的欧洲第二代气象卫星MSG-1整星有效载荷配置和布局设计实例,对本文协同一体化设计方法和过程进行验证。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可望推广应用于其它航空航天器、工程机械、隧道掘进机、船舶、高速列车等领域的配置和布局一体化设计。

朱毅麟[6](2007)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立航天器产品型谱》文中研究指明一、引言以研制生产航天器为主业的航天企业,为了向世界一流的宇航公司迈进,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向用户与市场提供世界一流的航

朱毅麟[7](2007)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标准化卫星平台》文中指出首先阐述卫星标准化的三种形式——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的基本概念和卫星平台实现标准化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了国外公用平台的现状,提出建立卫星公用平台的基本原则;最后给出8种公用平台的自重、平台尺寸、可支承的有效载荷重量、总功率、有效载荷可用功率、姿态控制精度、测控能力、推进剂携带量、设计工作寿命、与运载火箭的兼容性等主要性能参数及应用前景。

吴东[8](2006)在《运载火箭“三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航天运载技术代表了一个国家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是保持空间核心优势的支柱,是和平利用空间及军事争夺占领空间的基本手段。几十年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了拥有4个系列12种火箭的航天运载工具型谱,具备了发射高、中、低不同轨道、不同类型航天器的能力。截至2005年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进行了88次发射,并保持了自1996年以来连续46次成功发射的纪录。长期以来积累的大量成熟技术和可靠产品为我国运载火箭开展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简称“三化”)工作奠定了充分的技术基础。本文从航天产品“三化”的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对国内外航天产品“三化”情况的调研分析,探讨我国运载火箭“三化”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运载火箭“三化”工作的实施途径,并对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三化”工作提出初步设想。开展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落实航天型号管理规定中的技术政策,推动我国运载火箭“三化”工作的开展,促进我国运载火箭研制工作沿着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的方向发展。本课题综述了研究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运载火箭“三化”的现状;阐述了“三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开展“三化”的主要作用和意义;详细论述了基于系统工程方法的“三化”实施过程;分析了当前我国运载火箭“三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运载火箭“三化”工作的建议;最后,针对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特点,提出了“三化”方案设想。

黄元林[9](2005)在《小卫星机构运动仿真与结构动态特性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卫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是当今世界上各航天大国重点发展的领域,其中结构设计与结构动态特性分析是小卫星设计的基础工作之一。航天清华小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在研的小卫星采用的是三层框架式结构,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其结构方案的设计与分析中展开,内容包括对结构方案虚拟设计、机构运动仿真和动态干涉检验、基于有限元的动力学分析和动态特性改进,对样星结构系统的试验模态分析等。在机构运动仿真和动态干涉检验中,对太阳能帆板和小卫星天线机构的运动进行了仿真,并对天线机构的动态干涉检验进行了研究。在动态干涉检验分析中,对干涉检验原理和天线层这一研究对象进行了介绍,随后进行了计算模型的建立和分析。应用 UG NX/Motion 软件,对运动天线和响应天线之间的干涉现象进行了研究,对存在的设计问题进行了改进,获得了合理的结构。在基于有限元的小卫星结构动力学分析中,主要进行了几个方面的研究:小卫星的有限元数字建模研究,讨论了数字建模中的单元选择、模型简化等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在确定相应的材料属性、单元类型、边界条件、网格划分以及模态提取方法的前提下,对小卫星结构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建立了小卫星结构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模态分析,为试验模态分析对比研究提供了基础;结合基于有限元的小卫星结构动力学分析结果,参照固有频率的设计要求,对星体框架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使其达到了设计要求。在试验模态分析中,重点探讨了基于锤激法的样星结构系统的振动模态分析试验。对试验系统的设计及原理进行了介绍,针对小卫星样星结构系统的特点,分别设置结点,对小卫星样星结构系统进行了 X、Y 向激振试验,应用模态分析软件 DASP 对获取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获得了样星结构系统的模态参数,结合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朱毅麟[10](2001)在《卫星公用平台的“三化”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阐述了卫星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 (模块化 )的基本概念和卫星实现“三化”的必要性 ,介绍了国外公用平台的现状 ,提出建立卫星公用平台的基本原则 ,给出了我国 5种公用平台的主要性能参数及其应用前景。

二、卫星公用平台的“三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卫星公用平台的“三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航天器军民标准通用化建设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航天器军民通用式研制发展历程
2 标准体系通用化设计确立航天器标准化发展蓝图
    2.1 建立军民一体的航天器标准体系,绘就航天器标准化技术路线
    2.2 建立军民通用的产品保证标准子体系,为提升产品保证能力奠定基础
3 军民通用标准建设助力航天器军民产品并道共轨
    3.1 以研制流程标准建立统一规则,助力军民商星协同发展
    3.2 以去型号化标准建立“标准”货架式产品模式,助力军民共用产品融合研制
    3.3 以通用技术标准打破军民技术转换壁垒,助力搭建军民集智攻关的良性平台
4 标准评估与认证为开放融合的航天器产业化发展建立良性生态环境
5 航天器国际合作标准建设开拓军民通用国际化发展新思路
6 结语

(2)天基网络智能卫星任务协作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天基网络的发展历程
        1.1.2 天基网络的智能节点——i Sat
        1.1.3 智能卫星任务协作面临的挑战
        1.1.4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分布式卫星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新体制卫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天基网络智能卫星任务协作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天基网络及其智能卫星的体系架构
    2.1 需求分析
        2.1.1 天基网络应用需求分析
        2.1.2 智能卫星功能需求分析
    2.2 天基网络信息系统智能服务架构
    2.3 智能卫星的软硬件架构
        2.3.1 综合一体化硬件架构
        2.3.2 模块化分层软件架构
    2.4 智能卫星的应用场景
        2.4.1 延迟容忍应用场景
        2.4.2 延迟敏感应用场景
    2.5 智能卫星任务协作的关键问题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非合作博弈的任务迁移决策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系统模型
        3.2.1 相关模型建立
        3.2.2 任务迁移决策的博弈模型
    3.3 基于博弈论的任务迁移决策模型求解
        3.3.1 任务迁移决策博弈的纳什均衡存在性分析
        3.3.2 任务迁移决策博弈的纳什均衡唯一性分析
        3.3.3 纳什均衡求解算法及其性能分析
    3.4 仿真与验证
        3.4.1 参数设置
        3.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微分博弈的智能卫星资源共享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
        4.2.1 相关参数计算
        4.2.2 卫星资源共享的微分博弈模型
    4.3 基于微分博弈的资源共享模型求解
        4.3.1 无限时域资源共享微分博弈模型求解
        4.3.2 有限时域资源共享微分博弈模型求解
    4.4 仿真与验证
        4.4.1 有限时域结果分析
        4.4.2 无限时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匹配博弈的天基网络资源分配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系统模型
        5.2.1 相关参数计算
        5.2.2 天基网络资源分配的匹配博弈模型
    5.3 天基网络资源分配模型求解
        5.3.1 稳定的资源分配策略求解
        5.3.2 帕累托最优的资源分配策略求解
    5.4 仿真与验证
        5.4.1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5.4.2 地面模拟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卫星公用平台型谱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主要卫星公用平台概况
    1.1 美国波音公司
    1.2 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1.3 欧洲阿斯特留姆公司
    1.4 萨瑞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2 国外卫星公用平台发展特点
    2.1 轨道是卫星公用平台设计的必要约束条件
    2.2 整星发射重量与卫星公用平台设计密不可分
3 我国卫星公用平台型谱规划建议
    3.1 特征参数选取建议
        3.1.1 卫星轨道
        3.1.2 整星发射重量
    3.2 型谱体系框架设计
    3.3 型谱体系框架优化

(4)扶贫背景下湖北省武陵山地区贫困县县城空间发展特征及规划对策研究 ——以恩施州宣恩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政策推动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1.1.2 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对扶贫工作的响应
        1.1.3 武陵山区城市空间建设具有地域代表性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范围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范围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2.1.2 贫困县
        2.1.3 县城空间
        2.1.4 城乡统筹
    2.2 相关研究及评述
        2.2.1 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评述
        2.2.2 关于城市空间发展的研究评述
        2.2.3 关于贫困地区城镇规划及发展研究
        2.2.4 研究评述
3 扶贫背景下湖北省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城镇化发展研究
    3.1 湖北省武陵山区区域概况
        3.1.1 区域基本情况
        3.1.2 区域城镇空间分布及其组群关系
    3.2 湖北省武陵山区扶贫历程
        3.2.1 1994 -2000 年区域扶贫开发阶段
        3.2.2 2000 -2010 年综合性扶贫开发阶段
        3.2.3 2011 年以来全面脱贫攻坚阶段
    3.3 湖北省武陵山区区域城镇化发展困境
        3.3.1 生态环境复杂、敏感且脆弱,地区发展受到禁锢
        3.3.2 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发展同质化,赶超发展能力不足
        3.3.3 以城带乡能力不足,地区贫困问题较为突出
    3.4 湖北省武陵山区区域城镇化发展特征
        3.4.1 人口变迁——政策作用下区域人口的回流及人口城镇化的加快
        3.4.2 区域交通——扶贫政策支撑下提升改善,带动区域城镇化
        3.4.3 产业经济——政策指引区域城镇产业特色化发展
        3.4.4 资源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突破环境限制,促进区域资源利用
4 扶贫背景下湖北省武陵山区县城空间发展及特征研究
    4.1 扶贫背景下贫困县县城空间分类及发展阶段
        4.1.1 贫困县县城空间分类
        4.1.2 扶贫背景下贫困县县城空间发展阶段
    4.2 湖北省武陵山区贫困县县城空间发展
        4.2.1 1994 -2000 年区域扶贫开发阶段
        4.2.2 2001 -2010 年综合性扶贫开发阶段
        4.2.3 2011 年以来全面脱贫攻坚阶段
    4.3 湖北省武陵山区贫困县县城空间的影响机制及发展特征
        4.3.1 贫困县县城空间发展的影响机制
        4.3.2 贫困县县城空间的发展特征
        4.3.3 贫困县县城空间形态特征
    4.4 贫困县县城空间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4.4.1 扶贫背景下县城空间发展缺乏普惠性,贫困人口覆盖不全
        4.4.2 自上而下的产业扶贫缺乏市场竞争力,且外部依赖性较强
        4.4.3 忽略贫困人口的社会服务需求,城乡服务设施布局缺乏均等性
        4.4.4 对贫困人口缺乏长远生计引导,后续发展动力不足
5 扶贫背景下恩施州宣恩县县城空间发展及规划对策研究
    5.1 宣恩县概况
        5.1.1 区位条件
        5.1.2 宣恩县资源条件
    5.2 扶贫政策对宣恩县县城空间发展的影响特征
        5.2.1 扶贫背景下城镇职能演变
        5.2.2 扶贫背景下县城人口变迁
        5.2.3 扶贫背景下重大基础设施发展
    5.3 扶贫政策影响下宣恩县县城空间发展
        5.3.1 县城用地发展
        5.3.2 县城空间形态发展
        5.3.3 专项扶贫直接作用的特殊空间发展
    5.4 宣恩县城空间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4.1 扶贫政策转变
        5.4.2 县城空间发展机遇
        5.4.3 县城空间发展问题
    5.5 宣恩县城空间发展的规划策略
        5.5.1 “全民普惠,城乡统筹”
        5.5.2 “诗意生活,浪漫宣恩”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
        6.1.1 扶贫背景下湖北省武陵山区城镇发展特征
        6.1.2 扶贫背景下湖北省武陵山区城镇发展特征及问题
        6.1.3 扶贫背景下贫困县县城空间发展转型及规划对策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卫星有效载荷配置和布局设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1.4.1 配置设计研究现状
        1.4.2 布局设计研究进展
        1.4.3 人机结合与知识融合研究进展
        1.4.4 协同进化研究现状
        1.4.5 航天器配置与布局设计研究进展
    1.5 存在的问题和求解策略
    1.6 研究意义和前期工作基础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前期工作基础
    1.7 论文主要工作和组织结构
2 卫星有效载荷配置设计建模与求解
    2.1 引言
    2.2 卫星有效载荷配置设计过程及定义
    2.3 卫星有效载荷配置设计建模
        2.3.1 配置模块的定义
        2.3.2 配置模块的表示
        2.3.3 配置约束关系
        2.3.4 类产品结构层次树
    2.4 基于配置多Agent系统的卫星有效载荷配置求解
        2.4.1 多Agent系统概述
        2.4.2 配置多Agent系统体系结构
        2.4.3 配置Agent
        2.4.4 管理Agent
        2.4.5 配置求解方法(CMAS)特点分析
    2.5 简化的MSG-1卫星有效载荷配置设计验证
        2.5.1 建立类产品结构层次树
        2.5.2 配置求解方法
        2.5.3 配置结果与讨论
    2.6 小结
3 卫星有效载荷布局设计建模与求解
    3.1 引言
    3.2 卫星舱布局问题描述及特点分析
        3.2.1 国际商业通信卫星布局数学模型
        3.2.2 卫星舱布局设计特点及求解方法分析
    3.3 散射搜索算法
        3.3.1 散射搜索算法概述
        3.3.2 散射搜索算法组成和一般过程
    3.4 改进的散射搜索法
        3.4.1 多样性初始解生成
        3.4.2 基于梯度下降法和Nelder-Mead复合形法的新解改进方法
        3.4.3 参考集更新策略
        3.4.4 带约束的圆形Packing算例验证
    3.5 散射协同进化算法
        3.5.1 子种群的表示
        3.5.2 子种群适应度的选择和评价
        3.5.3 算法流程
    3.6 简化的国际商业通信卫星舱布局设计验证
        3.6.1 实验设置
        3.6.2 实验结果
        3.6.3 结果比较与讨论
    3.7 小结
4 基于知识融合的人机结合协同进化设计
    4.1 引言
    4.2 仿工程师成功设计模式启示:人智+先验知识+计算
    4.3 知识描述和建模
        4.3.1 问题描述模型
        4.3.2 广义进化数学模型
        4.3.3 个体(即设计变量)编码串表示方式
        4.3.4 人的作用体现
    4.4 知识融合实现
        4.4.1 知识融合前处理
        4.4.2 基于扩展散射搜索的知识融合算法
        4.4.3 知识融合基本思想和流程
        4.4.4 知识融合基本原则
    4.5 简化的国际商业通信卫星舱布局设计验证
        4.5.1 问题描述
        4.5.2 计算模型
        4.5.3 设计目标和约束
        4.5.4 求解方法
        4.5.5 计算结果与分析
        4.5.6 讨论
    4.6 小结
5 卫星有效载荷配置与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方法及系统原型实现
    5.1 引言
    5.2 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方法
        5.2.1 一体化设计方法概述
        5.2.2 配置和布局设计协同一体化信息模型
        5.2.3 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约束与冲突管理
        5.2.4 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建模
        5.2.5 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流程
    5.3 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系统原型
        5.3.1 航天器布局优化与仿真平台概述
        5.3.2 卫星有效载荷配置与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系统框架
    5.4 简化的MSG-1气象卫星有效载荷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验证
        5.4.1 MSG-1卫星有效载荷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问题描述
        5.4.2 基于配置模块的一体化设计信息模型
        5.4.3 基于协同进化模型的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求解
        5.4.4 配置和布局协同一体化设计结果与讨论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项目情况及获奖情况
论文创新点摘要
致谢
作者简介

(8)运载火箭“三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运载火箭“三化”现状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本文研究方法
第2章 系统工程方法与“三化”的基本概念
    2.1 系统理论
        2.1.1 系统的基本概念
        2.1.2 系统的属性
        2.1.3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2 系统工程的方法
        2.2.1 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2.2.2 系统工程的基本方法
    2.3 “三化”基本概念
        2.3.1 通用化
        2.3.2 系列化
        2.3.3 组合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外航天产品“三化”的现状
    3.1 国外运载火箭“三化”情况
        3.1.1 通用化分析
        3.1.2 系列化分析
        3.1.3 组合化分析
    3.2 国外导弹“三化”情况
        3.2.1 通用化分析
        3.2.2 系列化分析
        3.2.3 组合化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内运载火箭“三化”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4.1 国内运载火箭“三化”现状
        4.1.1 长征一号系列“三化”情况
        4.1.2 长征二号系列“三化”情况
        4.1.3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系列“三化”情况
        4.1.4 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三化”情况
        4.1.5 CZ-2C/CZ-2D地面测试发控设备通用化情况
    4.2 “三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2.1 认识不足
        4.2.2 缺乏顶层设计
        4.2.3 “三化”资源不足
        4.2.4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4.2.5 相关政策不落实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三化”战略总体构想及实施途径
    5.1 我国运载火箭“三化”战略总体构想
        5.1.1 提高认识
        5.1.2 确立运载火箭“三化”工作的总体思路
        5.1.3 坚持走基本型、系列化的发展道路
        5.1.4 建立自上而下、系统运作的“三化”工作模式
        5.1.5 加强对“三化”工作实施的有效监督
        5.1.6 建立“三化”资源库
        5.1.7 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
    5.2 新一代火箭“三化”设想
        5.2.1 模块化
        5.2.2 系列化
        5.2.3 通用化
    5.3 运载火箭“三化”的途径和方法
        5.3.1 通用化
        5.3.2 系列化
        5.3.3 组合化(模块化)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小卫星机构运动仿真与结构动态特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微小卫星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小卫星的发展
        1.2.2 小卫星的结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
    1.3 本文相关基础理论及研究方法简介
        1.3.1 干涉检验分析与UG NX
        1.3.2 有限元法与ANSYS
        1.3.3 模态分析与DASP
    1.4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小卫星机构运动仿真与干涉检验
    2.1 引言
    2.2 机构运动仿真与干涉检验分析
        2.2.1 机构运动仿真
        2.2.2 干涉检验分析
    2.3 小卫星数字模型建立与机构运动仿真
        2.3.1 小卫星数字模型的建立
        2.3.2 小卫星机构运动仿真
    2.4 天线机构动态干涉检验
        2.4.1 研究对象介绍
        2.4.2 干涉原理分析
        2.4.3 动态干涉检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有限元法的小卫星模态分析
    3.1 引言
    3.2 模态分析理论和有限元法
        3.2.1 模态分析理论
        3.2.2 有限元法及解题步骤
    3.3 小卫星有限元建模中的几个问题
        3.3.1 单元选择
        3.3.2 模型简化
        3.3.3 网格划分
        3.3.4 结合面处理
    3.4 基于ANSYS 的小卫星模态分析
        3.4.1 前处理阶段
        3.4.2 求解阶段
        3.4.3 后处理阶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小卫星样星结构系统模态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小卫星样星系统模态试验技术
        4.2.1 模态试验测试技术及分类
        4.2.2 模态试验的一般步骤
    4.3 小卫星样星系统模态试验系统设计
        4.3.1 试验总体方案
        4.3.2 样星结构系统
        4.3.3 激励系统
        4.3.4 测量系统
        4.3.5 信号处理系统
    4.4 小卫星样星系统模态试验
        4.4.1 试验步骤
        4.4.2 试验结果
        4.4.3 结果分析
    4.5 试验分析与有限元模态分析对比研究
        4.5.1 基于ANSYS 的样星结构系统模态分析
        4.5.2 模态试验与基于有限元的模态分析结果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小卫星结构设计方案探讨
    5.1 引言
    5.2 小卫星框架结构动态特性分析
        5.2.1 模态分析
        5.2.2 谐响应分析
    5.3 结构设计方案探讨及动态特性改进
        5.3.1 侧板的改进
        5.3.2 太阳能帆板的改进
        5.3.3 综合改进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声 明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卫星公用平台的“三化”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航天器军民标准通用化建设思考与实践[J]. 何洋,郭晋媛,李立. 中国标准化, 2020(07)
  • [2]天基网络智能卫星任务协作关键技术研究[D]. 王宇轩. 国防科技大学, 2020(01)
  • [3]卫星公用平台型谱规划[J]. 尹玉明,闫璇,王喜奎. 航天标准化, 2019(04)
  • [4]扶贫背景下湖北省武陵山地区贫困县县城空间发展特征及规划对策研究 ——以恩施州宣恩县为例[D]. 钟钰婷. 重庆大学, 2019(01)
  • [5]卫星有效载荷配置和布局设计方法[D]. 王奕首. 大连理工大学, 2008(04)
  • [6]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立航天器产品型谱[J]. 朱毅麟. 中国航天, 2007(06)
  • [7]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标准化卫星平台[J]. 朱毅麟. 航天器工程, 2007(01)
  • [8]运载火箭“三化”研究[D]. 吴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04)
  • [9]小卫星机构运动仿真与结构动态特性分析研究[D]. 黄元林. 清华大学, 2005(08)
  • [10]卫星公用平台的“三化”设计[J]. 朱毅麟. 航天标准化, 2001(06)

标签:;  ;  ;  ;  ;  

卫星公共平台“三化”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