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勇[1](2021)在《基于BIM和SPC的建筑装修质量控制研究》文中提出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推动着建筑装修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而装修行业的不成熟致使装修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不仅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还经常出现质量不合格而返工的情况,因此如何有效的保证建筑装修质量是建筑装修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以建筑装修过程为对象,装修质量控制为目的,引入信息化技术提升质量控制能力,利用统计过程控制方法改善质量控制效果。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建立建筑装修质量信息模型,实现装修过程中质量信息的集成。在分析建筑装修质量问题基础上,结合装修工程的特点,考虑实际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情况,明确质量信息模型系统框架。根据质量控制的基本环节,结合质量控制内容,设计了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三阶段相匹配的质量要求信息模型、质量监控信息模型以及质量验收信息模型三大基础信息模型,并以Autodesk Revit作为研究平台分析了三大基础信息模型的功能实现算法。(2)设计建筑装修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完成质量信息的管理与储存。在分析质量信息模型不足的基础上,明确质量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完成系统框架设计。利用Revit二次开发技术和MySQL数据库交互技术,在质量数据集成的同时通过MySQL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提高质量信息模型的批量数据处理能力,实现施工过程质量数据的直接管理。(3)引入多元统计过程控制方法,进行建筑装修质量诊断。以质量信息管理系统中所存储的大量信息为基础,提出将统计过程控制应用于建筑装修质量控制中的新思路。引入Hotelling T2分布的多元质量控制方法,利用T2控制图和过程能力指数进行质量诊断,并分析质量诊断方法的优化需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指标结构进行优化,提高质量诊断效率,完善质量控制模式。(4)构建PDCA质量信息循环网络,实现信息化的建筑装修质量持续改进。通过PDCA循环框架建立施工过程质量信息循环网络,结合某工程实例,进一步验证基于BIM技术和SPC法的质量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潘月宇[2](2020)在《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资料管理系统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随着人们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中,建筑业中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新的要求和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在建筑项目设计和施工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工程资料、图纸等,这些信息一般处于分离管理的状态,导致资料更新、保存的难度都很大,资料管理人员每天必须要处理各种资料,在具体使用到这些资料时又无法及时提供,BIM技术的发展为资料管理提供了新的平台,让其成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沟通渠道和方式,使得高效的施工资料信息管理成为可能。首先通过文献梳理指出我国施工资料管理与BIM技术研究现状及BIM技术在项目资料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指出建筑施工项目资料管理的重要意义和当前资料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BIM技术的优势从设计、施工、维护等阶段论证BIM技术在施工资料管理中的适用性和需求,借助BIM技术的优势,与传统施工资料管理理论相结合,管理模式能够更好的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然后,本文构建了基于BIM的施工资料信息管理模型框架,自上往下共有数据层、核心应用层、可拓展层三个层次,详细阐述了核心应用层包括物料文档管理、进度成本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应用模块的实现流程,并提出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各模块子系统集成,各参与方通过WEB 3D技术在用户层进入管理模型,选择不同的应用程序通过数据库提供的各类施工资料数据,最终实现相应的目标管理。最后,本文通过结合一个实际案例,分别从物料文档管理、进度成本管理、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总结相关的应用结果,展示了 BIM技术的应用对工程施工资料管理效率的提升,例证了 BIM在降低项目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以及安全环保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的一定的成效,但是还是存在相应的问题,这需要在今后实际应用中进行相应的改进。通过研究表明,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资料管理系统可以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全要素管理,对改变建筑业粗放的生产方式,提升工程各目标施工资料管理效率有实践意义。
向卫国[3](2020)在《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越来越多的项目以“集群”的形态呈现,如北京奥运会场馆工程、世博会场馆工程、新城区市政工程等,其中新城区市政工程项目对于推动区域生产要素有效连接、改善人文环境、拉动经济增长、提高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该类项目存在项目类型众多、项目组织、管理界面交织、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下存在着信息沟通方式落后、组织、过程管理割裂等问题,制约集群项目整体目标的实现。随着工程建设项目集成化管理趋势的不断发展,有必要引入BIM及其关键技术,探索BIM技术下的集成管理模式,助力新城区市政工程项目管理向着集成化、智能化、精益化的方向发展。(1)研究本文内容开展所需的理论基础,包括集群项目、项目管理、集成相关理论、BIM技术及特点、GIS技术、模型轻量化技术、BIM与GIS融合技术等内容,为后续研究内容提供理论支撑。(2)在研究集群的特性、分析新城区市政工程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的概念,采用综合集成法、引入计算机集成建造理论模型,提出采用并创新性扩充“组织-过程-信息”三维集成模型内涵,基于此进一步设计了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框架,并对其中的含义进行阐释,最终有望涌现出新的处理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解决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难题。(3)系统研究并创新提出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涉及到的技术方法与实施路径,包括基于分区块建模法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建模技术、基于大重叠率的三维倾斜摄影模型建模技术、多层级规划混合建模技术、基于片区统一建模标准的设计施工BIM模型建模技术、BIM到GIS转换技术、基于坐标变换与地形整平的多源模型融合技术以及基于线性八叉树的多源模型动态加载技术,有效解决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难题,为进一步实现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奠定基础。(4)结合应用需求创新打造以BIM模型为信息中枢,融合工程建设各类要素信息、采用BIM、3DGIS等技术、C/S和B/S混合模式,以Restful标准化接口的微服务为服务主线,搭建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完成项目级和项目群级的功能设计,通过业务流程集成化、功能模块组件化,有效降低系统集成的复杂度,适应于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功能复杂、数据融合、业务多变的特点,实现集群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信息集成。(5)以深圳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为实例,在建设过程中引入上述研究成果,创新性开展了包含地理模型、地质模型和规划模型在内的三大基础模型创建、包含道路、综合管廊、景观等在内的各类集群市政工程模型的创建、房屋建筑类模型的整合及应用、设计施工一体化应用和基于BIM的建设管理平台搭建工作,有效解决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人理”、“物理”、“事理”挑战,实现了前海合作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基于组织集成、过程集成和信息集成的集成管理模式。
吴亮[4](2020)在《智慧工地企业级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智慧工地理念自问世以来,在我国工程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企业关于智慧工地的建设以满足现场管理需求为主,紧紧围绕现场核心业务,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实施。提高现场基于数据的协同工作能力,加强对现场人、材、机的管理,给现场生产和管理带来便利。同时,智慧工地也存在着业务子系统功能重复、数据不一致、难以为企业积累数据资产等问题。企业所隐含的管理风险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建设项目数量上涨以及管理面的扩大在同步提升。因此企业管理层需要建设能将智慧工地各子系统集成化管理的企业管理平台,满足企业层统筹规划、监督管理的需求。本文有关智慧工地企业级管理系统的研究,就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企业层面对智慧工地进行统一建设。首先,分析建筑企业在信息化与智慧化管理时代背景下工程建设的特点。并分析了现有智慧工地管理模式存在的三个问题:(1)数据标准不统一、缺乏整体规划(2)投入成本高、实用性差(3)数据分散、难以发挥价值。研究了企业信息化管理需求以及建设企业级集成化管理平台的必要性。其次,研究企业建设智慧工地企业级管理系统的目标以及功能需求,对系统进行初步功能架构。然后,结合企业系统总体构建思想和技术基础,从应用层、数据层、平台层三个层面,研究智慧工地企业级管理系统架构的整体技术方案。重点解决原有各分系统数据标准不一致、实用性差等问题。研究系统如何识别、采集工程现场作业人员身份、机械设备、材料物资等工程信息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加工处理、汇总、上传。最后,结合某建筑企业正在研发的智慧工地企业级管理系统,分析企业建设智慧工地企业管理系统的原因及需求。研究系统建设中如何解决不同用户之间数据共享和统一数据编码规范等问题。并以系统中招投标管理、工期优化和绿色施工功能模块为例,分析其在工程建设中为企业带来的收益。通过模糊评价法对系统实际应用价值和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充分论证其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莫玉婷[5](2020)在《建筑劳务实名制信息化建设研究 ——以RH装饰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建筑工人实名制是建筑业劳务管理方面的一项管理创新,该制度最早起源于建筑市场的信息化监管。随着新形势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将建筑劳务管理与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是所有建筑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建筑劳务实名制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单单是数据资料的统计收集,更多的在于劳务管理问题的解决以及劳务用工关系的改善。本文对我国劳务用工的发展历程、常用的用工模式以及劳务信息化建设概况进行介绍,梳理总结我国劳务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探讨我国劳务信息化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劳务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提出奠定基础。接着,对现有的劳务实名制系统进行综合分析,梳理劳务实名制信息化建设的一般思路和基本要素,从实名制系统、建设主体、建筑工人三个层面提出可行的建筑劳务信息化管理模式。基于以上分析发现实名制信息化建设与实施受阻的主要障碍包括:(1)经济障碍:实名制实施触动建设各主体的利益,尤其是社保和个税的缴纳,导致实施主体热情不高;(2)制度障碍:政策法规不完善,没有赋予实名制资料的法定意义和应用范围,导致实名制资料在劳务纠纷时不能成为有力依据;(3)管理障碍:实施主体对实名制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管理目标不明确,导致实名制管理形式化。为此,从政府、企业、劳务工人的不同角度,来探讨劳务实名制信息化建设与实施可能对其产生的成本和效益影响,寻找实名制信息化建设与实施受阻的根本原因,发现解决实名制后企业和个人的社保与个税缴纳问题是实名制全面推广落实的关键和基础。本文还结合RH公司的实际情况,开发设计劳务实名制系统并进行费用效益分析,探讨实名制后企业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提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减少企业增值税来对冲增加的劳动力成本以解决实名制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向。并对建筑业劳务实名制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提出如下建议:(1)降低社保缴纳基数、重新定义社保缴纳主体和缴纳门槛以减轻企业经营负担,从而减少建筑劳务信息化的经济障碍;(2)提高工人自我意识和从业地位,建设农民工安居房以增强工人实名意愿;(3)完善政策法规,赋予实名制资料法定意义,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培训以提高企业劳务管理意识和工人整体素质。
陈思文[6](2020)在《基于信息传递机制下的中小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文中指出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宏观经济发展、国家经济政策、居民消费水平影响敏感,呈现较为明显的顺周期特征。2010年以来,经济结构调整与抑制“炒房”等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对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增长热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我国建筑行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呈现出“大市场、小企业”的发展态势,加之国家对房地产行业与建筑行业的措施调整、各地政府及相关行政监管机构对当地企业的地方保护性政策等,受限于资产规模限制的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生存危机。那么,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要在人力资源不充足、资金周转困难、组织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继续生存,则需要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寻求创新,而高效的成本管理是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行业与企业发展现状以及成本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在全面性和系统性原则、目标性和动态性原则、效益型与效率行原则下构建了信息传递机制下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和信息系统,从配合企业成本管理的合同管理模块、进度管理模块、物资管理模块、设备管理模块的作用和功能进行阐述,认为需要科学制定工程项目成本核算方案、梳理全面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核算人员专业素质等角度保障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顺利运行。在信息传递方面,本文提出需加强信息传递组织机构、企业信息网络、企业信息标准化制度和信息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并构建了包括目标成本管理、模型设置与数据采集、成本综合核算与分析、基础信息维护和系统管理等不同模块在内的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最后结合公司A的成本管理和信息传递机制运行的案例研究,总结全文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结合建筑行业发展历史与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利润率逐渐下降的态势,通过对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的研究,分析在施工各个环节存在的成本管理缺陷,尤其阐述了在信息传递方面存在的管理问题及优化途径,旨在促进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明确自身面临的问题及其不利后果,对未来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降低成本、增加边际利润、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依据。
吕猛[7](2020)在《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工程施工阶段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下,我国建设而成的桥梁总数已经逾越百万,最近这些年以来,完成了诸如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建筑规模宏大、施工难度空前突出的一系列世界顶级桥梁工程,与此同时也给传统的桥梁技术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以重庆某大桥为工程背景,凭借BIM技术特有的可视、协同以及模拟能力等优点联结具体的项目特征和施工条件,构建了其BIM信息模型,展开了施工阶段的BIM技术应用研究,利用Revit和Visual Studio平台进行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工程质量管理系统二次开发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主要阐述当下桥梁建筑方面的研究状况及其BIM在桥梁建筑方面的使用情况。介绍了传统施工管理的不足之处和BIM在桥梁建筑里合理使用的优点,同时联结项目施工过程里的实际需求与特征实施应用研究。(2)根据工程特点制定了BIM建模实施标准,确定了BIM建模的基本原则、建模方法、依据、流程等,建立了BIM主要构配件库等BIM施工信息模型,能够实现项目需求,为将来BIM和施工过程深层联系的应用分析提供理论支持。(3)探究以BIM为基础的建筑施工过程的应用研究,对设计方案可视性技术交底、预制构件加工、施工工艺、质量管理等施工环节进行应用研究,实现了施工过程中各参与方的协同化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Revit二次开发技术构建了基于BIM技术的质量管理系统,利用BIM可视化特点,准确高效的对出现质量问题的构件或者区域进行定位,让相关方更有根据的制定对策,进而大大节省了变更整改的时间,降低了成本,实现了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利用BIM技术大大提高了施工水平,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宋畅[8](2020)在《L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开始广泛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改进信息化技术不仅有利于提升项目管理效能,还有助于参建主体之间的协调管理,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能。本研究以L建筑业项目作为案例法的研究对象,以信息化理论、关键成功因素法以及数据库技术为理论基础,以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框架体系为指引,通过项目运营战略、项目特征、以及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剖析工程项目信息化在合同、投资、安全管理、成本管理、材料管理等子系统的信息化流程作业情况,并提出建筑工程项目的信息化体系构建当中存在的问题,即缺乏相关数据基础,忽视财务系统的重要性,因人才技能不足导致的复合型管理信息化障碍,信息化系统缺乏联动性等。以此为根据提出优化策略,实现数据库统一管理、全面完善财务系统功能、提高信息化专业人才的素质、建立综合型信息管理系统等。根据优化策略将项目管理信息化总体及各业务管理信息化子系统进行流程设计,并进行项目总体系统规划和核心业务模块流程分析。最后,验证L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流程的提升效果。在项目收尾阶段,采用挣值分析方法得出量化的成本绩效指标,证实运用checklist方法的确有效弥补认知缺陷并降低项目成本。最终确定项目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达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合理配置资源、提升项目运营协作效率的目的。
张宇[9](2020)在《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规模持续扩大,城市化建设成果显着,以大型酒店、购物广场等为代表的兼具服务性和休闲性功能的商业建筑不断增多。建筑工程运维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复杂建筑及设施设备需要更科学的运维管理方式。针对目前大型复杂建筑运维管理所面临的难度大、效率低、成本高的挑战,本文以兼具餐饮、住宿、商务、会展等多功能的大型综合酒店为切入点,从运维管理方的角度出发,借助BIM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价值,在运维管理、酒店管理等相关理论基础上,研究如何建立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以期提升酒店运维管理水平,并为其它大型复杂建筑的运维管理提供解决思路。首先,本文通过对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解释,明晰了研究对象的内容范畴,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具体介绍BIM与物联网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其各自在酒店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究了运用BIM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进行酒店运维管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其次,对大型酒店建筑特征及其运维管理的特点和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大型酒店建筑具有建筑体量大、空间构造复杂、人流量大、运维管理品质要求高、易发生安全事故等特征,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酒店运维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利用文献研究和质化研究的方法分别对酒店运维管理的功能需求和信息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后文提出并构建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奠定基础。再次,本文借助信息流理论,研究运维信息流转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通过在酒店运维管理中合理利用BIM与物联网技术,提高信息流转效率,进而提升运维管理水平的逻辑框架。以信息流模型为基础、借鉴物联网DCM通用架构、合理嵌入BIM技术的方式,提出了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然后分别对信息获取层、网络传输层、信息存储与应用层、信息复用层各层所涉及的技术和应用流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最后,将前文所研究的成果应用于A项目,结合此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构建运维管理系统架构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实际操作。主要包括:构建了A项目的BIM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信息完善和轻量化处理;针对A项目酒店公共区运部位进行了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部署及ZigBee无线网络设计;利用BIM模型数据构建了初始运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静态信息与物联网实时采集的动态信息相关联的研究;对该项目酒店运维管理平台进行了部分界面与功能的设计和实现。该论文共有图55幅,表11个,参考文献148篇。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10](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二、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IM和SPC的建筑装修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建筑装修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
1.2.2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研究现状 |
1.2.3 SPC法在质量控制中应用研究现状 |
1.2.4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建筑装修质量控制相关理论 |
2.1 建筑装修质量控制理论 |
2.1.1 建筑装饰装修 |
2.1.2 建筑装修质量控制 |
2.1.3 建筑装修质量控制过程划分 |
2.2 建筑装修信息化质量控制 |
2.2.1 质量控制的信息化需求 |
2.2.2 基于BIM的信息化质量控制方法 |
2.3 建筑装修质量持续改进研究 |
2.3.1 基于SPC的装修质量持续改进 |
2.3.2 控制图 |
2.3.3 过程能力指数 |
2.4 本章小节 |
3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装修质量控制 |
3.1 总体分析与设计 |
3.1.1 需求分析 |
3.1.2 技术分析 |
3.1.3 软件分析 |
3.2 D-QIM定义及构建 |
3.2.1 设计思想 |
3.2.2 系统架构 |
3.2.3 应用分析 |
3.3 D-QIM基础信息模型构建 |
3.3.1 质量要求信息模型 |
3.3.2 质量监控信息模型 |
3.3.3 质量验收信息模型 |
3.4 装修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
3.4.1 功能设计 |
3.4.2 数据库设计 |
3.5 关键技术 |
3.5.1 Revit二次开发技术 |
3.5.2 Revit与数据库交互技术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SPC法的建筑装修过程质量诊断 |
4.1 D-QIM与质量诊断 |
4.2 多元质量诊断方法 |
4.2.1 多元质量诊断需求 |
4.2.2 Hotelling T~2控制图 |
4.2.3 多元过程能力指数 |
4.3 多元质量诊断方法优化 |
4.3.1 多元质量诊断问题提出 |
4.3.2 主元分析方法(PCA)质量诊断 |
4.4 质量持续改进 |
4.4.1 PDCA循环 |
4.4.2 质量控制信息循环网络 |
4.5 本章小结 |
5 案例分析 |
5.1 项目简介 |
5.2 骨架隔墙施工工艺 |
5.3 D-QIM功能应用 |
5.4 基于D-QIM的质量诊断 |
5.4.1 骨架隔墙安装工序质量特性指标选取 |
5.4.2 数据提取 |
5.4.3 建立T~2控制图 |
5.4.4 过程能力分析 |
5.4.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质量诊断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攻读硕士阶段主要科研成果 |
附录二 部分代码 |
附录三 质量指标相较于规范的偏差值 |
(2)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资料管理系统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4 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 |
2 建筑施工项目资料管理现状及BIM适用性分析 |
2.1 建筑施工项目资料管理 |
2.2 建筑施工项目资料管理主要问题 |
2.3 BIM技术 |
2.4 BIM技术、建筑施工项目资料管理配合使用可行性分析 |
2.5 BIM技术施工资料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基于BIM技术在施工资料管理系统建立 |
3.1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资料管理的总体要求与框架体系 |
3.2 数据服务层设计 |
3.3 应用功能平台层设计 |
3.4 可拓展应用层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案例分析 |
4.1 工程概况 |
4.2 施工资料管理BIM应用目标 |
4.3 工程前期准备 |
4.4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资料信息管理应用 |
4.5 BIM技术施工资料管理系统应用效果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集群项目管理 |
1.2.2 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
1.2.3 BIM技术 |
1.2.4 基于BIM的管理平台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逻辑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逻辑结构 |
2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信息模型相关理论及技术 |
2.1 基本概念 |
2.1.1 集群项目 |
2.1.2 项目管理 |
2.2 集成相关理论 |
2.2.1 集成的内涵 |
2.2.2 集成管理的内容及原则 |
2.2.3 制造业集成相关理论 |
2.2.4 综合集成相关思想 |
2.3 BIM及相关技术 |
2.3.1 BIM技术及特点 |
2.3.2 GIS技术 |
2.3.3 模型轻量化技术 |
2.3.4 BIM与 GIS数据融合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3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总体架构研究 |
3.1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概念的提出 |
3.2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集成管理模式BIM技术应用框架 |
3.2.1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维度分析 |
3.2.2 基于BIM技术的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
3.2.3 组织集成 |
3.2.4 过程集成 |
3.2.5 信息集成 |
3.3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应用关键技术 |
3.4 本章小结 |
4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模型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
4.1 多源模型创建关键技术 |
4.1.1 基于分区块建模法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建模技术 |
4.1.2 基于大重叠率的三维倾斜摄影模型建模技术 |
4.1.3 多层级规划混合建模技术 |
4.1.4 基于片区统一建模标准的设计、施工BIM模型建模 |
4.2 BIM模型到GIS模型转化技术 |
4.2.1 基于通用数据格式的IFC到 CityGML的转化 |
4.2.2 基于数据解析与重构的DGN格式到UDB的转化 |
4.3 基于坐标变换与地形整平的多源模型融合技术 |
4.3.1 模型坐标变换 |
4.3.2 GIS模型处理 |
4.4 基于线性八叉树的多源模型动态加载技术 |
4.4.1 基于线性八叉树的模型空间索引方式 |
4.4.2 实例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平台研究 |
5.1 建设管理平台需求研究与设计 |
5.1.1 业务需求分析 |
5.1.2 解决思路 |
5.2 建设管理平台架构研究与设计 |
5.2.1 建设管理平台架构思路 |
5.2.2 建设管理平台总体架构 |
5.2.3 建设管理平台业务架构 |
5.2.4 建设管理平台技术架构 |
5.2.5 建设管理平台数据架构 |
5.3 建设管理平台功能实现 |
5.3.1 项目层级功能设计 |
5.3.2 项目群功能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实践研究 |
6.1 项目背景及概况 |
6.1.1 前海合作区规划与集群市政工程建设情况 |
6.1.2 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实施面临的挑战 |
6.1.3 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BIM技术应用模式 |
6.2 前海集群市政工程项目集成管理BIM技术应用实践 |
6.2.1 基于BIM的组织集成 |
6.2.2 基于BIM的过程集成 |
6.2.3 基于BIM的信息集成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7.3 未来的工作展望与设想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智慧工地企业级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外研究现状 |
1.4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6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系统论 |
2.1.1 系统论概述 |
2.1.2 系统论应用 |
2.2 控制论 |
2.2.1 控制论概述 |
2.2.2 控制论应用 |
2.3 集成管理理论 |
2.3.1 集成管理理论概述 |
2.3.2 集成管理理论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智慧工地企业级管理系统建设的需求与必要性 |
3.1 工程建设的特点 |
3.2 智慧工地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
3.2.1 智慧工地管理模式 |
3.2.2 智慧工地存在的问题 |
3.3 企业信息化管理需求 |
3.3.1 集成碎片化应用 |
3.3.2 实现数据统一编码 |
3.3.3 积累企业数据资产 |
3.4 智慧工地企业级管理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智慧工地企业级管理系统规划 |
4.1 系统构建目标 |
4.1.1 感知更加透彻 |
4.1.2 模块之间数据共享 |
4.1.3 智能化向智慧化转型 |
4.1.4 系统简洁、美观 |
4.2 系统功能规划 |
4.3 系统信息处理 |
4.3.1 信息采集与传输 |
4.3.2 信息存储 |
4.3.3 信息展示 |
4.3.4 信息挖掘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智慧工地企业级管理系统研究 |
5.1 系统总体构建思想 |
5.1.1 智慧工地企业级管理系统构建思路 |
5.1.2 智慧工地企业级管理系统构建原则 |
5.2 智慧工地企业级管理系统构建的技术基础 |
5.2.1 信息采集技术基础 |
5.2.2 数据处理技术基础 |
5.2.3 人工智能技术 |
5.3 智慧工地企业级管理系统方案研究 |
5.3.1 系统构建的关键 |
5.3.2 系统建设 |
5.3.3 系统整体架构 |
5.3.4 平台层 |
5.3.5 数据层 |
5.3.6 应用层 |
5.4 智慧工地企业级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综合案例分析 |
6.1 企业简介及工程概况 |
6.2 企业系统建设原因分析及系统建设重点 |
6.2.1 智慧工地企业级管理系统建设原因 |
6.2.2 企业系统建设重点 |
6.3 系统功能分析 |
6.3.1 招投标管理 |
6.3.2 进度管理 |
6.3.3 绿色施工 |
6.4 智慧工地企业级管理系统效果评价 |
6.4.1 评价原则 |
6.4.2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5)建筑劳务实名制信息化建设研究 ——以RH装饰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劳务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劳务信息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理论依据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结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劳务用工与劳务信息化 |
2.1 劳务用工及相关问题概述 |
2.1.1 劳务用工的发展历程 |
2.1.2 现阶段劳务用工常用模式 |
2.1.3 劳务管理问题分析 |
2.1.4 我国劳务管理问题总结 |
2.2 劳务信息化及相关问题概述 |
2.2.1 建筑劳务实名制的产生与发展 |
2.2.2 建筑劳务信息化建设 |
2.2.3 建筑劳务信息化问题分析 |
2.2.4 我国劳务信息化问题总结 |
2.3 劳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方向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劳务实名制系统与管理模式分析 |
3.1 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分析 |
3.1.1 理论研究上的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 |
3.1.2 现有市场上的劳务实名制管理系统 |
3.1.3 劳务实名制系统的综合分析 |
3.2 劳务实名制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和要素 |
3.2.1 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步骤 |
3.2.2 系统开发的基本要素 |
3.3 劳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
3.3.1 信息化系统层面 |
3.3.2 建设主体层面 |
3.3.3 建筑劳务工人层面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劳务实名制信息化建设对建筑业的影响分析 |
4.1 劳务实名制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影响 |
4.1.1 解决劳务人员流动性强问题 |
4.1.2 打破企业管理的信息和区域壁垒 |
4.1.3 推动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
4.2 劳务实名制实施的主要障碍 |
4.2.1 制度障碍 |
4.2.2 管理障碍 |
4.2.3 经济障碍 |
4.3 劳务实名制实施后的成本-效益分析 |
4.3.1 实名制实施产生的成本 |
4.3.2 实名制实施产生的效益 |
4.3.3 实名制实施的成本效益总结 |
4.4 劳务实名制实施的社保个税问题 |
4.4.1 社保和个税的计算依据 |
4.4.2 社保和个税的计算 |
4.4.3 社保个税代扣代缴对企业的影响 |
4.5 劳务实名制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RH装饰公司劳务信息化建设 |
5.1 公司概述 |
5.1.1 公司概况 |
5.1.2 系统概述和设计目标 |
5.2 需求分析 |
5.2.1 系统定位 |
5.2.2 用户角色分析 |
5.2.3 功能性需求分析 |
5.2.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5.3 功能架构设计 |
5.3.1 功能模块设计 |
5.3.2 系统实现方式 |
5.4 实名制后的费用效益影响 |
5.4.1 实名制后的费用分析 |
5.4.2 实名制后的效益分析 |
5.4.3 费用效益综合分析 |
5.5 实名制后的社保个税影响 |
5.5.1 劳动力成本和社保个税测算 |
5.5.2 企业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
5.5.3 企业应对措施小结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指导教师对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基于信息传递机制下的中小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界定 |
2.1.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内容 |
2.1.3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要求 |
2.1.4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过程 |
2.2 理论基础 |
2.2.1 成本管理理论 |
2.2.2 信息传递理论 |
3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
3.1 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特征与发展现状阐述 |
3.2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实践经验与问题分析 |
3.2.1 投标时报价与投标前成本计划脱节 |
3.2.2 成本管理观念不具系统性和全局性 |
3.2.3 信息搜集能力与成本核算技术落后 |
3.2.4 成本管理未能形成完整的系统体系 |
3.3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传递现状与缺陷 |
3.3.1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信息传递现状 |
3.3.2 我国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中存在的问题 |
3.4 本章小结 |
4 信息传递机制下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 |
4.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构建 |
4.1.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构建原则与思路 |
4.1.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主要模块与功能 |
4.1.3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框架的保障机制 |
4.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机制构建 |
4.2.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机制构建的前提 |
4.2.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内外部信息来源 |
4.2.3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机制构建 |
4.3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信息传递有效性评价方法 |
4.3.1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有效性评价指标 |
4.3.2 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信息传递有效性评价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5 信息传递机制下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案例研究 |
5.1 案例公司A基本情况概述 |
5.2 案例公司A成本管理现状 |
5.3 案例公司A成本管理中的信息传递机制运行现状 |
5.4 案例公司A信息传递机制下成本管理的效果 |
5.5 案例公司A成本管理中信息传递有效性评价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工程施工阶段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基于BIM技术工程施工应用分析及模型的建立 |
2.1 施工阶段BIM应用框架分析 |
2.2 工程概况 |
2.3 制定BIM建模实施标准 |
2.3.1 BIM建模基本原则与依据 |
2.3.2 确定建模方法 |
2.3.3 制定建模流程 |
2.3.4 项目样板建立 |
2.4 模型的建立 |
2.4.1 模型建立重难点分析 |
2.4.2 创建主要构件族 |
2.4.3 构建整体模型 |
2.4.4 施工临时结构及设施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BIM技术在桥梁工程施工阶段研究及应用 |
3.1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研究 |
3.2 BIM技术在预制构件加工过程中的研究 |
3.3 施工工艺及BIM可视化仿真模拟 |
3.3.1 施工方法的比选 |
3.3.2 施工方案可视化仿真模拟 |
3.3.3 施工方案及重难点工程分析 |
3.4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现场临建管理 |
3.5 基于“BIM+二维码”可视化管理应用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BIM技术的质量管理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 |
4.1 基于Revit二次开发的质量管理系统 |
4.1.1 Revit软件二次开发 |
4.1.2 开发环境与开发方式 |
4.1.3 事务 |
4.1.4 开发工具及流程 |
4.2 基于BIM的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
4.2.1 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问题的分类 |
4.2.2 基于BIM技术的质量管理系统设计 |
4.2.3 基于BIM技术的质量管理系统应用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L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线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线路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工程项目 |
2.1.2 信息化 |
2.1.3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
2.2 相关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相关研究 |
2.2.2 国内相关研究 |
2.3 相关研究概述 |
2.3.1 信息化理论研究 |
2.3.2 电子商务研究 |
2.3.3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研究 |
2.3.4 关键成功因素法研究 |
2.3.5 数据库技术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L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3.1 L建筑业工程项目概况 |
3.2 项目目标 |
3.3 L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 |
3.3.1 招投标管理流程 |
3.3.2 预算管理流程 |
3.3.3 分包管理流程 |
3.3.4 进度管理流程 |
3.3.5 材料采购管理流程 |
3.3.6 资金管理流程 |
3.3.7 质量安全管理流程 |
3.4 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3.4.1 现阶段建筑业工程项目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
3.4.2 L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 |
3.5 L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优化建议 |
3.5.1 数据库管理统一性 |
3.5.2 全面完善财务系统的功能 |
3.5.3 提高信息化专业人才的素质 |
3.5.4 建立综合型管理信息化系统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L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流程模型建立与设计 |
4.1 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 |
4.2 项目实施阶段的信息管理 |
4.3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
4.4 设计条件与总体规划 |
4.4.1 设计条件 |
4.4.2 总体规划 |
4.5 核心业务模块的建立和业务流程分析 |
4.5.1 核心业务模块的建立 |
4.5.2 模块业务流程分析 |
4.6 实现效果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L建筑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成果验收 |
5.1 L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组织架构 |
5.2 项目信息化建设预算验收 |
5.3 项目信息化建设收尾验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对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3.1 研究的不足之处 |
6.3.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案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
2.1 大型酒店相关内容 |
2.2 运维管理相关理论 |
2.3 BIM及其在酒店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
2.4 物联网及其在酒店运维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
2.5 本章小结 |
3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的问题与需求分析 |
3.1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的特点和要求 |
3.2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现存的问题 |
3.3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的内容及功能需求 |
3.4 基于扎根理论的运维管理信息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信息流视角下运维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
4.1 信息流视角下运维管理的关键环节分析 |
4.2 相关技术与标准研究 |
4.3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构建思路与目标 |
4.4 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系统整体架构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BIM与物联网的运维管理系统构建 |
5.1 信息获取层 |
5.2 网络传输层 |
5.3 信息存储与应用层 |
5.4 信息复用层 |
5.5 本章小结 |
6 实证研究 |
6.1 项目概况 |
6.2 BIM模型构建和处理 |
6.3 物联网设备部署及组网 |
6.4 运维数据库的构建 |
6.5 平台功能开发与应用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四、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IM和SPC的建筑装修质量控制研究[D]. 张志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BIM技术的施工资料管理系统应用[D]. 潘月宇.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4)
- [3]新城区集群市政工程BIM技术应用研究[D]. 向卫国.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4]智慧工地企业级管理系统研究[D]. 吴亮.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8)
- [5]建筑劳务实名制信息化建设研究 ——以RH装饰公司为例[D]. 莫玉婷. 深圳大学, 2020(10)
- [6]基于信息传递机制下的中小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 陈思文. 西华大学, 2020(01)
- [7]基于BIM技术的桥梁工程施工阶段应用研究[D]. 吕猛.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8]L建筑业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D]. 宋畅.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9]基于BIM与物联网的大型酒店运维管理研究[D]. 张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10]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