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民生银行“企业财务革新计划”看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变革(论文文献综述)
张凯[1](2021)在《我国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最致命、最隐蔽的风险之一。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借短贷长的期限错配特征使得商业银行天然存在着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随着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整个金融市场的阵痛性改革的深化,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隐患不断累积。特别是2019年以来,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事件频发。包商银行被接管和破产、锦州银行战略重组以及营口沿海银行和河南伊川农村商业银行集中挤提事件等,充分暴露出我国中小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风险事件爆发后,银行业流动性出现较大波动,同业拆借成本飙升。因此,在以上复杂的金融市场国际和国内环境中,运用法律手段规制和监管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势在必行,同时还应该建立适用我国国情的流动性风险识别、预警、监测和控制法律体系和框架,这对于金融法律体系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是指中小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从国内外案例来看,一旦中小银行无法偿还一定规模的到期债务,便会发生流动性风险,这也是中小银行陷入困境的直接诱因,而对于中小银行来说,真正致命的是严重的流动性断裂。其诱发因素很多,可能是单纯的流动性风险本身也可能是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传染机制导致。就我国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本身而言,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同业业务压缩和资产回表加剧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二是资管新规及系列文件放大了中小银行期限错配风险。三是金融创新和利率市场化举措加剧银行存款流失风险。在流动性风险监管和控制过程中,出现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境,因此,运用法律手段规制和监管并防范化解中小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巴塞尔委员会)《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以下简称《巴塞尔协议Ⅰ》)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下简称《巴塞尔协议Ⅱ》)以及《巴塞尔协议Ⅲ:后危机改革最终方案》(以下简称《巴塞尔协议Ⅲ》)都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给予高度关注,特别是《巴塞尔协议Ⅲ》,为加强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控制流动性风险,除银行资本监管的三支柱外,还特别增加了流动性覆盖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et Stable Funding Ratio,NSFR)两个新的流动性风险监管重要指标。同时巴塞尔委员会还提出了其他辅助监测工具,包括合同期限错配、融资集中度、可用的无变现障碍资产以及与市场有关的监测工具等。在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法律体系中,《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以及《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等都做出了规定,但是随着近几年金融业形势的变化,现有的法律制度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一是监管理念滞后,二是监管法律位阶较低,三是监管方式过于僵化,四是监管体系不完善等。究其原因既有中小银行本身的原因也有宏观经济因素的原因,还有监管机构以及监管指标、监管方式和监管体系设计等方面的因素。中小银行吸储能力较弱,严重依赖同业融资,流动性管控压力较大。而有些中小银行的股东无视国家规定,关联交易甚至违规挪用中小银行的资金。同时,银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扩张,打破原有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垄断地位,金融科技的创新和普及令银行服务渠道、手段和服务内容发生巨大改变,全新的市场竞争态势让原有银行金融机构必须面对来自银行同业和新的非银行市场参与者的竞争。这些因素都使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监管问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重要。基于全国多家中小银行流动性指标和数据的比较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该学习借鉴巴塞尔委员会及其他国家相关文件,结合我国自身实际设置适配性分层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在构建流动性风险法律监管体系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在宏观层面上,需要采取稳定的货币政策来解决根本原因过多的“加杠杆”造成的资金短缺和高利率。在微观层面上,银行应坚持回归原点,服务实体,专注于主营业务,并做好基于信贷的信贷业务,避免过度创新而导致不稳定。在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法律监管的理念方面应该贯彻适配性监管理念,即根据银行的风险特征和系统重要性来确定相适应的监管规则和监管行为。我国流动性监管法律制度的从无到有,是一个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与创新的过程,更是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坚持与努力。我国现行流动性监管制度体系,主要以较低层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载体,存在政策依据过多、法律依据不足、不能适应当下金融市场深度融合等问题。为此,从进一步改革现行监管体制、使其更好适应我国金融市场深度融合、综合经营改革需求的角度,制定、修订相关金融法律,规定具有适配性的流动性监管统一规则与指标。
江上海[2](2021)在《民生银行N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贷前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贷业务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利润获取方面,信贷业务更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组成部分。面临着当前商业银行之间竞争压力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对于信贷业务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以求借助于信贷业务实现自身经济利润的增加。但是很多商业银行却在快速扩张下忽视了信贷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而导致商业银行出现了较多不良资产,给自身发展带来了较大损失。基于此,信贷风险管理应该引起商业银行的高度关注,并且将信贷风险管理贯穿整个信贷过程,切实做好贷前风险调查、贷中审查以及贷后监控,尤其是对于贷前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更是需要引起重视,将其作为信贷风险防控的第一关,尽量避免该方面损失。民生银行N分行作为一家商业银行,其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占据了银行业务中很大比重,是N分行需要重点关注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是银行信贷业务中永久性关注的课题,其中贷前风险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N分行现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借鉴了许多国有大银行和国外银行的成熟经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研究如何提高N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贷前风险管理能力,对于银行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以民生银行N分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为研究对象,分析N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贷前风险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贷前调查内容不完整;二是贷前调查过程中财务分析不足;三是“实地调查”流程流于形式;四是贷前风险管理人员未未尽职尽责,以及贷前审查、贷前审批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贷前调查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业务量大、对财务数据重视度不高、贷前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以及责任制度不健全、意识不到位。因此,为了降低N分行信贷风险,提高银行资金使用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贷前风险管理人员培养机制,制定人才长期培养制度,充分吸收优秀人才,不断完善贷前风险管理人员培训机制;二是提升贷前调查人员综合素质,贷前调查人员应认真调查分析以及提高对中小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能力;三是将“实地调查”流程落到实处,坚持实地调查和间接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从思想上认识到实地调查的重要性;四是持续完善绩效考评管理体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防范银行内部人员道德风险,并建立奖励延迟支付制度和从业约束制度;五是深入推进风险文化建设,要推进风险文化建设与信贷业务相融合,规范中小企业贷款流程,把好风控源头,同时还要规范管理,加强法律审查。通过对民生银行N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贷前风险管理的研究来看,要想减低银行信贷业务贷前风险管理,银行就必须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风险发生概率,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对贷前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从而加强中小企业贷前风险管理,降低银行风险,减少银行损失。根据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下:首先,要提高贷前风险管理人员培养机制,吸收、培养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尽调人才。同时,不断完善贷前风险管理人员培训机制。其次,在信贷业务贷前风险管理工作中,贷前调查人员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因此,要提升贷前调查人员综合素质,贷前调查人员应认真调查分析以及提高对中小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能力。第三,实地调查是贷前风险管理中最关键的一步,要坚持实地调查与间接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尽可能与调查企业管理者和核心团队进行多交流,保证调查资料的真实性,从思想上提高对实地调查重要性的认识。第四,要持续完善绩效考聘管理体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防范员工道德风险,并进一步细化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加强考核导向,建立奖励延迟支付制度和从业约束制度,进一步规范员工行为,提高员工约束力。第五,持续推进商业银行风险文化建设,要推进风险文化建设与信贷业务相融合,规范中小企业贷款流程,把好风控源头,同时还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法律审查。
吴乃乔[3](2020)在《盈峰环境并购中联环境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处于稳定增长态势,但紧跟经济发展同步而来的,还有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近些年来,环保问题受到各方广泛关注。国家、政府层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环保行业迎来了新一轮机遇期。由于我国环保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现阶段从企业规模看,环保企业仍是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小而散”的特点没有改变,产业集中度较低。有不少环保企业试图通过并购来拓展业务,强化自身实力并提升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借着环保产业热潮选择跨界进入环保领域。自2005开始,我国环保行业进入了并购的高峰期,2015年-2019年平均每年的环保并购交易金额都维持在400亿元规模,并购似乎成为了环保行业的常态。本文选取了环保产业史上交易金额最大的一起并购案例--盈峰环境并购中联环境为研究对象。结合效率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并购动因理论以及国内外关于并购绩效及风险分析的研究成果,基于并购行业的背景,以具体的并购事件为切入口,详细阐述并购双方的基本情况、并购全过程、并购特点及并购动因,并通过事件研究法、会计研究法、因子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盈峰环境并购前后的绩效变化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并购事件进行案例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从资本运作的角度看,盈峰环境此次的并购方案法非常巧妙,规避了重组上市红线,防止控制权的旁落,避免了过多使用财务杠杆带来的债务压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商誉的确认;二是从市场绩效角度来看,并购方股东并没有获得正向收益,市场投资者对并购后盈峰环境未来发展并不看好;三是并购后企业盈利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经济增加值、财务绩效综合水平、研发实力得到提升,但是短期偿债能力下降,营运能力基本没有变化;四是盈峰环境还需警惕现金流危机,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善经营现金流。
马薇[4](2020)在《普惠金融背景下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最近十年间,与小微企业有关的研究热度一直不减,因为小微企业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影响。在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之路十分坎坷,处处充满了荆棘,融资成为根本性问题。近年来,普惠金融政策的推行,让无数小微企业看到了希望,我国将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出现重大转机。各银行如何抓住这一契机,在控制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前提下,适时的调整自身的信贷政策,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并使小微企业的业务成为本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成为当前各银行需要研究的重点本文在研究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贷款风险识别、贷款风险度量和贷款风险防范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宏观背景;其次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为识别出更多会对贷款安全构成威胁的因素,在量化的基础上用相关系数来描述贷款风险,将贷款风险具象化,从而更加具体直观的去分析和控制信贷风险;最后从B支行的信贷政策、信贷风险、授信模式展开分析,主要对现在针对小微企业的授信运作机制进行分析,以Q企业为例子,探讨小微企业的信贷运行模式和风险点,从实际出发,结合研究分析提出要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瓶颈的方法。通过对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分析,为解决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明了道路。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普遍适用性,对其他银行普惠金融大的政策环境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陈宇[5](2020)在《BOC河南省分行公司类信贷审查风险控制研究》文中指出
朱晓晨[6](2020)在《经济新常态下民生银行财务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文中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最显着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经济结构要求调整存量并做优增量;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率型转变。随着新常态下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金融体系占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挑战,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其传统贷款业务减少,利率市场化带来利差收窄,实体经济结构性失衡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加上金融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及去杠杆要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问题已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三大攻坚战”中防范并化解重大风险是首要任务,重点是对金融市场异常波动风险的防控,针对目前新的经济形势,我国银行业要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基本思路,贯彻落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本性举措,实现新常态下经济的高质量增长。面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有效防范、合理化解金融风险的压力在日益加剧。中国民生银行是我国第一家由民间企业的经营资本占主体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随着中国银行业步入新常态,2015年6月正式启动“凤凰计划”,继续以“中国银行业改革试验田”的身份主动应对内外部环境发生的变化,切实推动全行经营发展模式的转型。本文基于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从互联网金融兴起、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和金融监管力度加大的四个新形势特点,对民生银行财务稳健性面临的新挑战进行评价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遵循我国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及《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要求,分别从资本风险、资产质量风险、盈利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四个维度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运用熵权法对指标客观赋值,结合TOPSIS多属性决策方法建立民生银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并选取包括民生银行在内的十六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计算2008—2018年财务指标数据的综合得分及排名,再按照各个维度的指标得分及排名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该结果能直观地反映各家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综合抵抗能力,及在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实证结果表明,民生银行抵抗财务风险的能力与其他16家商业银行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尤其表现在其面临着较为严重资本充足率较低的资本风险、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的资产质量风险问题。最后,对民生银行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许月[7](2020)在《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异地并购行为的影响 ——以华谊兄弟并购银汉科技为例》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一大批企业为了实现扩张而倾向于选择进行跨国家、跨省份、跨地区的异地并购。但是,由于异地并购过程中涉及到的人、事复杂,以及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的不足使得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困难,在异地并购这一项目的实践中,许多企业都遭遇了失败。企业的异地并购成功与否与很多因素有关,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我国是典型的“关系型”社会,对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如何影响企业的异地并购行为进行研究,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和市场势力理论为基础,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并进行文献评述。在理论部分,本文阐述了企业进行异地并购的动机以及制约因素,紧接着本文研究了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与异地并购的关系,主要从企业的股东关系网络、金融关系网络、政府关系网络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其对企业异地并购行为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异地并购绩效产生的积极影响,为本文的案例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尝试采用华谊兄弟并购银汉科技做例证,发现华谊兄弟进行异地并购会面临信息不对称、融资困难以及政府插手干预的问题。而华谊兄弟的股东关系网络、金融关系网络、政府关系网络能够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政策支持、资金保障以及向投资者释放利好信号的方式解决上述问题,从而使得异地并购活动顺利完成。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华谊兄弟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利于提高其异地并购绩效。希望本文的研究对我国企业的异地并购活动有所启示。
孟佳[8](2020)在《民生银行L分行对公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公业务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伴随着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利率市场化,公司客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新时期的对公业务逐渐从传统的粗放型信贷经营方式向集约化、精细化、专业化转变。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民生银行L分行对公业务既缺乏稳固的对公客户基础,不良资产的增长又严重侵蚀了经营利润,还有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调整对公业务竞争战略。本文首先从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与市场环境三个方面深入的分析了民生银行L分行所处的外部环境,从总行的战略定位入手,通过与同业的对比以及对公业务的规模变化、业务种类和市场排名揭示了L分行对公业务的优劣势。针对L分行的实际,剖析了成本领先、集中化和差异化竞争战略的适用性,指出民生银行L分行对公业务发展应该采用差异化竞争战略,并探讨了市场定位、产品、服务和定价等方面的差异化。进而提出了差异化战略的实施保障措施,包括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精准营销机制、精细化管理、技术支持保障、人力资源保障和企业文化建设。
蒲思帆[9](2020)在《商业银行永续债融资的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民生银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去杠杆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点,金融去杠杆要求商业银行将大量表外业务转为表内业务,同时,监管的各项标准也更加严苛,这些都要求商业银行保持更高的资本金。作为银行防范风险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补充资本刻不容缓。201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商业银行采用创新资本工具补充资本,致力于增强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资金实力。银行永续债由此应运而生,成为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新途径。2019年6月,民生银行成功发行400亿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成为我国首家发行永续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本文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民生银行永续债融资进行探讨,深入分析民生银行永续债发行的动因、效果以及相关风险。研究发现:首先,民生银行发行永续债的动因包括监管新规落地加大资本补充压力、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的外部动因以及临近监管红线的资本充足率与自身“民营企业的银行”战略定位、抵御风险的需求的内部动因;其次,民生银行永续债在损失吸收能力、赎回机制等方面具有特殊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其票面利率相对合理;再次,从成本、收益、风险角度对比分析,发现相对于股权融资,民生银行永续债的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然而对比普通债权融资,将会带来较高的资本成本,降低民生银行的收益状况;结合效果分析发现民生银行永续债存在信用风险、业绩下滑风险、滞后风险、信息披露风险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建议:未来银行应考虑多方利益,谨慎安排发行方案;利用低成本的内源性融资建立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同时关注政策最新动态,及时调整相关处理和披露。希望能够促进银行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也为其他银行发行永续债提供参考与建议。
刘畅[10](2020)在《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对公业务服务营销策略及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服务业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取得了持续的发展。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就业,解决了第三产业的欠缺问题,为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银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未来竞争将日趋激烈,对公业务始终是竞争的焦点。银行对公业务是指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并登记的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类企业组织的开销户、存贷款、贸易金融及日常结算等业务。如何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对公客户服务营销领域的竞争力以适应愈加激烈的竞争需求,将是国内众多银行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目前虽然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迅速,但仍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民生银行天津分行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首先针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做了介绍,然后进行相关理论回顾,重点阐述了市场定位理论和服务营销理论,接着运用SWOT分析法对民生银行天津分行服务营销目前存在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对公客户的分析,得出当前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在对公客户服务营销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定位、营销流程、营销人员、营销渠道和服务展示五个方面。最后根据服务营销7Ps组合理论,针对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公司客户服务营销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策略和保障措施,就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阐述:通过市场细分进行分类,针对战略民企客群、中小企业客群、供应链企业客群、机构客群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建议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客户经理专业素养,充分发挥考核作用,增强客户开发深度和广度;通过现有数据搜集水平对客户及银行产品进行筛选、分类,同时发现现有漏洞与不足,便于未来升级及完善;增加部门间共同协作力,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满足客户多方位多角度的需求;增加物理网点与线上的互补性,将两种渠道的优势结合起来,提升客户体验;最后通过环境、品牌和人员的有形展示,进一步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本文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有助于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在对公业务服务营销领域的实践创新,提升该行在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策略制定与实施提供实践指导。
二、从民生银行“企业财务革新计划”看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变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民生银行“企业财务革新计划”看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中小银行规模和度量状况的研究 |
1.3.2 关于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衍生的研究 |
1.3.3 关于银行业流动性风险法律监管实践的研究 |
1.3.4 关于中小银行流动性与法律监管政策的研究 |
1.3.5 关于危机后流动性风险法律监管改革的研究 |
1.4 研究框架与逻辑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历史研究法 |
1.5.2 实证研究法 |
1.5.3 比较研究法 |
1.5.4 数据分析研究法 |
1.6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1.6.1 论文的创新之处 |
1.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概述 |
2.1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概念界定 |
2.1.1 中小银行及流动性风险内涵外延 |
2.1.2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构成要素 |
2.1.3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外在表现 |
2.2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形成机理 |
2.2.1 存款挤兑与流动性短缺 |
2.2.2 违约冲击与流动性转移 |
2.2.3 同质资产与流动性危机 |
2.3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现实特征 |
2.3.1 同业业务压缩和资产回表加剧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 |
2.3.2 资管新规及系列文件放大了中小银行期限错配风险 |
2.3.3 金融创新和利率市场化举措加剧银行存款流失风险 |
2.4 小结 |
第3章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法律监管逻辑起点 |
3.1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法律监管的理论基础 |
3.1.1 成本收益理论 |
3.1.2 国家适度干预理论 |
3.1.3 金融监管辩证理论 |
3.2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市场失灵” |
3.2.1 市场不完全——资金流动性下降 |
3.2.2 竞争不充分——资产负债表衰退 |
3.2.3 信息不对称——金融危机的源泉 |
3.3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政府失灵” |
3.3.1 流动性风险金融监管权错位 |
3.3.2 风险监管指标设计的趋同化 |
3.3.3 对流动性分层现象关注不够 |
3.3.4 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框架缺失 |
3.4 小结 |
第4章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法律监管实证研析 |
4.1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典型案例研判 |
4.1.1 包商银行破产案 |
4.1.2 锦州银行重组案 |
4.2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诱致因素 |
4.2.1 宏观经济形势因素 |
4.2.2 公司治理体系因素 |
4.2.3 资产负债结构因素 |
4.2.4 其他风险转化因素 |
4.3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典型案例启示 |
4.3.1 建立回应银行差异化发展的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 |
4.3.2 全面应对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现实挑战 |
4.3.3 优化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和监管协调机制 |
4.4 小结 |
第5章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法律制度检省 |
5.1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现状 |
5.1.1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的演进 |
5.1.2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法律规范 |
5.1.3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的法律主体 |
5.2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缺陷 |
5.2.1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理念滞后 |
5.2.2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位阶较低 |
5.2.3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方式过于僵化 |
5.2.4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
5.3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缺陷的成因 |
5.3.1 中小银行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受到冲击 |
5.3.2 中小银行表外业务创新加剧期限错配 |
5.3.3 中小银行混业经营使系统性风险增大 |
5.3.4 影子银行不断削弱金融监管法律效力 |
5.4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框架体系 |
5.4.1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目标 |
5.4.2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内容 |
5.4.3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的框架 |
5.5 小结 |
第6章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完善 |
6.1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理念的校正 |
6.1.1 确立适配性监管理念 |
6.1.2 确立穿透式监管理念 |
6.1.3 确立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并重的监管理念 |
6.2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方式的强化 |
6.2.1 强化迈向市场化的金融监管方式 |
6.2.2 强化单体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方式 |
6.2.3 强化审慎性和连贯性的监管方式 |
6.3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体系的完善 |
6.3.1 重构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法律监管框架 |
6.3.2 重设具有创新性意识的适配性监管指标 |
6.3.3 重识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
6.3.4 重置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应急管理措施 |
6.4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2)民生银行N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贷前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文献综述 |
2.综述小结 |
(四)研究内容、研究框架、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框架 |
3.研究方法 |
二、贷前风险管理理论概述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1.贷前风险管理 |
2.信用风险 |
(二)贷前风险管理的内容 |
1.贷前调查 |
2.贷前审查 |
3.贷前审批 |
(三)贷前风险管理的作用 |
(四)贷前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1.信息不对称理论 |
2.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3.篮子理论 |
三、民生银行N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贷前风险管理现状 |
(一)民生银行N分行概况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状况 |
1.民生银行N分行概况 |
2.民生银行N分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状况 |
(二)民生银行N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贷前风险管理的主要风险点 |
1.中小企业信用风险 |
2.中小企业外部风险 |
3.银行内部操作风险 |
(三)民生银行N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贷前风险管理状况 |
1.中小企业贷款贷前风险控制流程 |
2.中小企业贷款贷前风险管理人员状况 |
3.中小企业贷款贷前风险管理内容 |
4.中小企业贷款贷前风险管理流程 |
5.中小企业贷款贷前风险管理人员绩效考核 |
6.中小企业贷前风险管理信贷政策 |
四、民生银行N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贷前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
(一)民生银行N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贷前调查阶段问题 |
1.贷前调查内容不完整 |
2.贷前调查过程中财务分析不足 |
3.“实地调查”流程流于形式 |
4.贷前调查人员未尽职尽责 |
(二)民生银行N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贷前审查阶段问题 |
(三)民生银行N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贷前审批阶段问题 |
(四)民生银行N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贷前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1.案例基本情况 |
2.借款人经营状况 |
3.借款人财务分析 |
4.贷前风险管理工作情况 |
5.贷前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
五、民生银行N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贷前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贷前调查人员业务综合素质不高、业务量大 |
1.贷前调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
2.贷前调查人员业务量较大 |
(二)贷前调查人员对财务数据重视度不高 |
1.获取的信息不对称 |
2.过于依赖第二还款来源 |
(三)贷前风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
1.贷前调查的成本由贷前调查人员承担 |
2.过于依赖经验,缺乏实地调查 |
(四)责任制度不健全、意识不到位 |
1.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
2.贷前风险管理人员缺乏主体责任意识 |
六、加强民生银行N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贷前风险管理的对策 |
(一)提高贷前风险管理人员培养机制 |
1.制定人才长期培养制度 |
2.不断完善贷前风险管理人员培训机制 |
(二)提升贷前调查人员综合素质 |
1.贷前调查人员认真调查分析 |
2.提高对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 |
(三)将“实地调查”落到实处 |
1.坚持实地调查与间接调查相结合 |
2.在思想上认识实地调查的重要性 |
(四)持续完善绩效考评管理体制 |
1.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防范道德风险 |
2.建立奖励延迟支付制度和从业约束制度 |
(五)深入推进风险文化建设 |
1.推进风险文化建设与信贷业务相融合 |
2.规范中小企业贷款流程,把好风控源头 |
3.规范管理,加强法律审查 |
七、总结与展望 |
(一)结论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盈峰环境并购中联环境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并购动机研究 |
1.2.2 并购绩效研究 |
1.2.3 并购财务风险研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盈峰环境并购中联环境案例介绍 |
2.1 并购行业背景 |
2.1.1 行业内并购情况 |
2.1.2 环卫行业发展特征 |
2.2 并购各方背景及经营情况 |
2.2.1 并购方盈峰环境情况介绍 |
2.2.2 被并购方中联环境情况介绍 |
2.3 并购动因 |
2.3.1 并购方动因 |
2.3.2 中联重科出售中联环境的动因 |
2.4 并购方案及其实施过程 |
2.4.1 第一次并购 |
2.4.2 第二次并购 |
2.4.3 高对赌股权激励情况 |
2.4.4 并购商誉的会计确认 |
2.4.5 并购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盈峰环境并购中联环境绩效分析 |
3.1 市场绩效分析 |
3.1.1 短期市场绩效分析 |
3.1.2 长期市场绩效分析 |
3.2 财务绩效分析 |
3.2.1 财务指标分析 |
3.2.2 基于财务指标的杜邦分析 |
3.2.3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财务绩效综合分析 |
3.2.4 经济增加值分析 |
3.3 非财务指标的并购绩效分析 |
3.3.1 并购后企业的技术研发实力猛增 |
3.3.2 成功构建起以环保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案例启示 |
4.1 聚焦公司战略布局需选择合适的并购目标 |
4.2 并购步骤及对价支付方式的选取是并购方案设计的重点 |
4.3 企业应加强对并购后潜在风险的识别和管理 |
4.4 注重并购后的整合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4)普惠金融背景下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2 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
2.1 中国银行B支行概况 |
2.2 普惠金融环境下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概况 |
3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
3.1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外部影响因素 |
3.2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
3.3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内外部影响因素总结 |
4 中国银行B支行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析 |
4.1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风险种类 |
4.2 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度量 |
4.3 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 |
5 中国银行B支行普遍存在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以Q企业为例 |
5.1 小微企业Q基本情况 |
5.2 Q企业在B支行授信流程分析 |
5.3 B支行对小微企业Q的信贷风险分析 |
5.4 中国银行B支行普遍存在的信贷风险管理问题 |
6 促进B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改进建议 |
6.1 加强贷前准入机制 |
6.2 完善评级系统 |
6.3 风险缓释并重 |
6.4 做好内部管理工作 |
6.5 规范贷后管理 |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经济新常态下民生银行财务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财务风险研究 |
1.2.2 国内财务风险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经济新常态及其特征 |
2.1.1 经济新常态的概念 |
2.1.2 经济新常态的特征 |
2.2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及其分类 |
2.2.1 财务风险的定义和特征 |
2.2.2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分类 |
2.3 相关基础理论 |
2.3.1 银行行为理论 |
2.3.2 长尾理论 |
第3章 经济新常态下民生银行财务稳健性面临的挑战 |
3.1 互联网金融引发资本风险增加 |
3.1.1 资产负债结构失衡 |
3.1.2 资本充足率较低 |
3.2 经济增速放缓导致资产质量下降 |
3.2.1 不良贷款指标“双升” |
3.2.2 不良贷款拨备不足 |
3.3 利率市场化导致盈利能力减弱 |
3.3.1 利息净收入占比缓慢下降 |
3.3.2 非利息收入结构单一 |
3.4 金融严监管使资金流动性降低 |
3.4.1 流动性比例波动较大 |
3.4.2 超额备付金率呈下降趋势 |
第4章 经济新常态下民生银行财务风险的评价 |
4.1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4.2 财务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
4.2.1 资本维度 |
4.2.2 资产质量维度 |
4.2.3 盈利性维度 |
4.2.4 流动性维度 |
4.3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民生银行财务风险评价 |
4.3.1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 |
4.3.2 数据标准化处理 |
4.3.3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
4.3.4 财务风险综合排名 |
4.4 评价结果分析 |
4.4.1 民生银行资本风险防御能力整体较弱 |
4.4.2 民生银行面临的资产质量风险逐渐上升 |
4.4.3 民生银行盈利能力亟待提升 |
4.4.4 民生银行资金流动性不够灵活 |
第5章 经济新常态下民生银行财务风险控制建议 |
5.1 确保适度资本充足率 |
5.1.1 加大风险资产处置力度 |
5.1.2 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
5.2 稳步提升资产质量 |
5.2.1 控制不良贷款率 |
5.2.2 充分计提减值准备 |
5.3 科学转变盈利模式 |
5.3.1 差异化经营战略 |
5.3.2 互联网科技创新 |
5.4 合理控制流动风险 |
5.4.1 调优资产负债结构 |
5.4.2 加强流动风险监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7)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异地并购行为的影响 ——以华谊兄弟并购银汉科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框架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社会关系网络的概念 |
1.3.2 异地并购的概念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1.2 社会资本理论 |
2.1.3 资源依赖理论 |
2.1.4 市场势力理论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2.2.1 异地并购的文献综述 |
2.2.2 社会关系网络的文献综述 |
2.2.3 社会关系网络与异地并购关系的文献综述 |
2.3 文献评述 |
第三章 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异地并购影响的机理分析 |
3.1 企业选择异地并购的动机 |
3.1.1 扩大异地市场 |
3.1.2 完成技术获取 |
3.1.3 提升品牌影响力 |
3.2 企业选择异地并购的制约因素 |
3.2.1 异地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
3.2.2 异地并购企业受到融资约束 |
3.2.3 并购双方当地政府干预 |
3.3 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与异地并购的关系 |
3.3.1 企业社会关系网络的构成 |
3.3.2 企业的股东关系网络为异地并购提供信息资源 |
3.3.3 企业的金融关系网络为异地并购提供资金保障 |
3.3.4 企业的政府关系网络为异地并购提供政府支持 |
3.4 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异地并购绩效的影响分析 |
3.4.1 降低企业的异地并购交易成本 |
3.4.2 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股价上升 |
第四章 案例公司选取 |
4.1 案例选取 |
4.1.1 并购方:华谊兄弟 |
4.1.2 被并购方:银汉科技 |
4.2 案例介绍 |
4.2.1 异地并购过程 |
4.2.2 异地并购方案 |
4.3 案例选择原因 |
第五章 华谊兄弟并购银汉科技的案例分析 |
5.1 华谊兄弟的社会关系网络分析 |
5.2 华谊兄弟并购银汉科技的动机 |
5.2.1 增强在游戏市场中的竞争力 |
5.2.2 促进影视游戏协同发展 |
5.3 华谊兄弟并购银汉科技存在的问题 |
5.3.1 华谊兄弟与银汉科技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
5.3.2 华谊兄弟并购银汉科技受到融资约束 |
5.3.3 政府对华谊兄弟并购银汉科技插手干预 |
5.4 华谊兄弟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并购银汉科技的影响 |
5.4.1 股东关系网络帮助传递银汉科技的信息 |
5.4.2 金融关系网络帮助获得并购所需资金 |
5.4.3 政府关系网络帮助获得政府支持 |
第六章 华谊兄弟并购银汉科技的经济后果分析 |
6.1 短期效应分析——基于事件研究法 |
6.2 长期绩效分析——基于财务指标 |
6.2.1 偿债能力指标 |
6.2.2 盈利能力指标 |
6.2.3 营运能力指标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与建议 |
7.2 不足与未来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民生银行L分行对公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意义 |
第二章 民生银行L分行外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宏观环境分析 |
一 政治环境分析 |
二 经济环境分析 |
三 技术环境分析 |
第二节 行业环境分析 |
一 行业经营困境 |
二 L市同业分析 |
第三节 市场环境分析 |
一 公司客户金融需求分析 |
二 民营企业发展变化 |
第三章 民生银行L分行内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民生银行战略定位 |
一 民营企业的银行 |
二 科技金融的银行 |
三 综合服务的银行 |
第二节 民生银行L分行经营现状 |
一 组织架构 |
二 人员架构 |
三 财务情况 |
第三节 L分行对公业务发展现状 |
一 规模变化 |
二 业务种类 |
三 市场排名 |
第四章 民生银行L分行对公业务竞争战略分析及选择 |
第一节 L分行对公业务竞争优势分析 |
一 战略定位清晰明确 |
二 产品体系丰富完整 |
三 打造科技金融的银行 |
四 优秀的企业文化 |
第二节 L分行对公业务竞争劣势分析 |
一 网点布局不足 |
二 资金成本较高 |
三 客户开发有限 |
四 人员流动性大 |
第三节 竞争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
一 总成本领先战略 |
二 集中化竞争战略 |
三 差异化竞争战略 |
第四节 差异化竞争战略选择 |
一 市场定位差异化 |
二 产品差异化 |
三 服务差异化 |
四 定价差异化 |
第五章 民生银行L分行对公业务差异化战略实施保障 |
第一节 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
一 不良资产清收 |
二 防范操作风险 |
三 完善风险管理流程 |
第二节 建立精准营销机制 |
一 建立团队协作机制 |
二 组建任务型团队 |
第三节 精细化管理 |
一 精益六西格玛 |
二 优化内部流程 |
第四节 技术支持保障 |
一 强化科技金融战略理念 |
二 丰富线上金融服务品种 |
三 加强跨部门合作 |
第五节 人力资源保障 |
一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
二 完善营销激励机制 |
第六节 企业文化建设 |
一 服务文化 |
二 创新文化 |
三 合规文化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商业银行永续债融资的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民生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研究不足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永续债相关概念 |
2.1.1 永续债的概念 |
2.1.2 商业银行永续债 |
2.1.3 商业银行永续债的特征 |
2.2 理论基础 |
2.2.1 资本结构理论 |
2.2.2 金融不稳定理论 |
2.2.3 财务契约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永续债发行动因的研究 |
2.3.2 永续债发行条款的研究 |
2.3.3 永续债发行效果的研究 |
2.3.4 文献评述 |
3 案例介绍 |
3.1 永续债的发行状况 |
3.2 银行业介绍 |
3.2.1 银行业发展概况 |
3.2.2 银行业发展特征 |
3.3 民生银行介绍 |
3.3.1 民生银行简介 |
3.3.2 民生银行财务状况 |
3.4 民生银行永续债发行情况 |
3.4.1 民生银行永续债发行过程 |
3.4.2 民生银行永续债的主要条款介绍 |
4 案例分析 |
4.1 民生银行永续债融资的动因分析 |
4.1.1 外部动因 |
4.1.2 内部动因 |
4.2 民生银行永续债的条款设计分析 |
4.2.1 银行与非金融企业永续债的对比分析 |
4.2.2 永续债票面利率合理性分析 |
4.3 民生银行永续债融资的效果分析 |
4.3.1 短期市场反应 |
4.3.2 永续债融资的比较效果分析 |
4.3.3 永续债融资的潜在风险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5.2.1 加强内源性融资 |
5.2.2 强化筹集资金运用监管 |
5.2.3 合理设计发行条款 |
5.2.4 关注最新披露要求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对公业务服务营销策略及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回顾 |
第一节 环境分析工具与市场定位 |
一、环境分析工具 |
二、市场定位理论 |
第二节 服务营销理论 |
一、服务营销的定义及特点 |
二、营销组合策略及服务组合策略 |
第三章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服务营销环境分析 |
第一节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简介 |
一、民生银行天津分行概况 |
二、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市场布局 |
第二节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面临的宏观环境 |
一、政治及经济环境 |
二、社会文化及技术环境 |
第三节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市场竞争环境 |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 |
二、股份制银行的竞争 |
三、互联网金融的竞争 |
第四节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服务营销SWOT分析 |
一、民生银行天津分行的优势及劣势 |
二、民生银行天津分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四章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选择 |
第一节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市场需求分析与问题 |
一、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市场特点及需求分析 |
二、民生银行天津分行服务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市场定位 |
一、市场细分 |
二、目标市场选择 |
三、市场定位 |
第三节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的产品与价格策略 |
一、产品分类 |
二、产品设计 |
三、价格策略 |
第四节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沟通与渠道策略 |
一、沟通策略 |
二、渠道策略 |
第五节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服务组合策略 |
一、人员策略 |
二、有形展示策略 |
三、流程 |
第五章 民生银行天津分行服务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 |
第一节 企业文化及团队协作保障 |
一、企业文化 |
二、强化团队协作 |
第二节 人力资源保障 |
一、招聘及培训机制 |
二、激励机制 |
第三节 数据库资源保障 |
一、客户数据收集及分析应用 |
二、产品数据收集及分析应用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从民生银行“企业财务革新计划”看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变革(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 张凯. 辽宁大学, 2021
- [2]民生银行N分行中小企业贷款贷前风险管理研究[D]. 江上海.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3]盈峰环境并购中联环境的绩效研究[D]. 吴乃乔.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4]普惠金融背景下中国银行B支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 马薇.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5]BOC河南省分行公司类信贷审查风险控制研究[D]. 陈宇. 西安理工大学, 2020
- [6]经济新常态下民生银行财务风险评价及控制研究[D]. 朱晓晨.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7]企业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异地并购行为的影响 ——以华谊兄弟并购银汉科技为例[D]. 许月. 苏州大学, 2020(03)
- [8]民生银行L分行对公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孟佳. 郑州大学, 2020(02)
- [9]商业银行永续债融资的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民生银行为例[D]. 蒲思帆. 暨南大学, 2020(04)
- [10]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对公业务服务营销策略及实施研究[D]. 刘畅. 南开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