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市公司资产置换的利润难题(论文文献综述)
毛闻哲[1](2020)在《A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分析》文中提出现如今,上市公司要想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和扩大市场规模时,其中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资产重组。资产重组过程中,不仅仅要对企业资产进行再次分配和组合,同时也要对企业股东的权责和利益重新划分与计算,另外双方交易资金的支付模式、支付时间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对资产重组行为的效率产生影响。而针对这一问题,为了尽可能确保重组过程中各方利益相关人的权责不受损失,企业资产不受侵害,监管部门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特别是监管部门对信息披露制度的优化与升级更为重要。然而,监管部门为了体现其在监管过程中的公平性与科学性,给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方面留有了足够的操作空间,但被监管企业是否能够按照监管要求和条件去实施,合理有效的进行信息选择性披露就显得尤为重要。资产重组背景下,企业经营者对信息选择性披露会给予更高的关注,因此,在此种形势下,对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极大的丰富现有对于资产重组时信息选择性披露的相关文献,其次还完善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信息选择性披露空间。本文以上市公司的重大信息发布为出发点,在系统介绍资产重组与信息选择性披露的相关理论基础后,通过事件研究法与案例研究相结合,选取累计超额收益率、公司股价波动比率作为考察指标,考察重大信息披露与股价异常变动的关系。选取A公司资产重组案例为分析对象,对其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后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公司资产重组过程中进行信息选择性披露主要表现在:内容上选择披露对公司发展有利信息,而对自己不利的信息则选择隐藏不披露;在时间上推迟或提前披露信息;在披露对象上仅对部分投资者进行披露,而非所有投资者。(2)由于公司内控制度的缺陷、管理层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为、第三方监督薄弱以及信息披露制度的失效导致了公司在资产重组过程中进行信息的选择性披露行为。(3)资产重组公司进行信息选择性披露行为误导中小投资者,增加其投资难度,造成不必要损失。(4)扰乱资本市场运行秩序,导致信息披露扭曲。针对资产重组时信息选择性披露现象,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选择性信息披露的空间(2)强化对资产重组公司的实时监管,识别重大影响项目(3)完善公司治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4)中小股东应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分析理解公司信息的能力(5)加大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监管和惩处力度。
余玄子[2](2020)在《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行为及其影响分析 ——以ST生化为例》文中认为资本市场体系随着时间的发展日益完善,优质的资本市场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公司通过企业上市参与到资本市场的发展中来。然而我国早一批的许多上市公司是由原国企改制而上市的,存在股权较为集中以及内部监督机制尚不完善等情况。这些情况的存在为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创造了条件,使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更加突出,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大股东进行侵占的案例也不在少数,这对证券市场资金高效利用的良性循环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分析上市公司大股东进行侵占的形式以及后果,对于防止大股东侵占和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及控制权收益理论来进行案例分析,从侵占的方式、成因和影响三个方面阐述ST生化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的行为。具体来说,ST生化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主要方式有侵占非经营性资金、资产置换以及违规担保等。而公司股权集中度高以及内部监督职能的缺失是造成大股东侵占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具体体现为ST生化的股权结构中股权制衡度太低,大股东控制董监高等主要管理层使得其不能正常履行监督职责等。此外,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大股东侵占行为发生的另一主要原因,例如会计师等中介监管机构职能弱化、外部监管力度不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而大股东对ST生化的侵占也导致公司的经营绩效低下,财务风险增加以及股价持续下跌甚至停盘,使得公司不仅得不到正常的发展,还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针对以上现象,本文从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披露和监督机制的强化、处罚力度的加强和社会监管体系的建设等四个方面对防范大股东侵占行为提出建议。本文的创新点:首先,目前国内对大股东侵占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样本描述性的实证分析,案例研究相对匮乏,本文选择的ST生化大股东侵占案例具有涉案金额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较为恶劣的典型代表性。其次,以大股东侵占理论为基础从案例研究角度出发,对成因、方式及其负面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并给出相关结论。最后,从内部治理以及外部监督两个维度剖析该侵占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对该类侵占问题的解决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投资者减少投资风险以及为监管机构制定的控制措施时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付福梅[3](2020)在《资产注入质量识别及其财务效应研究 ——以国药股份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分拆上市给上市公司带来了一系列弊端,使得大量相关的资产留在母公司,人为地分离了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之间的产业链,导致关联交易不断增多。而大股东资产注入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弊端并完善上市公司产业链。但是,因为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相对集中,大股东可能凭借控制权优势注入劣质资产或虚增注入资产价值以获取私利,并对上市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全面准确地识别大股东注入资产的质量,研究大股东资产注入可能带来的财务效应,对于大股东资产注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药股份资产注入为例,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首先,对注入资产相关性、关联交易、资产评估与财务效应的关系进行理论概述。然后,介绍了国药股份资产注入参与双方的基本情况、标的资产的基本情况以及资产注入的具体方案。接着,就是标的资产质量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三个指标对标的资产进行了量化,计算判断注入资产的质量优劣,得出国药股份此次注入资产为优质资产。再接着,为了进一步验证对注入资产质量的判断是否正确,资产质量指标设计是否合理,先是采用事件研究法得出国药股份资产注入前后的短期与长期市场反应良好;再从偿债、营运、盈利和发展能力展开,深入分析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产生的财务效应,分析表明公司偿债能力增强,营运效率加快,盈利能力上升,发展能力提高;在计算国药股份资产注入前后的经济附加值后发现,资产注入前一直为负值,注入后变为了正值并明显增大,股东价值得到有效提升。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应鼓励相关性资产注入,严格监督注入资产质量,广大投资者应理性投资。本文将理论和案例相结合,建立资产注入质量指标,分析注入资产质量优劣,运用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法和经济附加值法,综合分析资产注入产生的财务效应,从而验证注入资产质量指标的判断。研究结论表明国药股份资产注入是成功的,提高了资产质量,产生了良好的财务效应。本文可能的贡献是,构建了相关资产注入质量指标,就注入资产质量识别指标及判断标准提炼出了可供参照推广的、一般性的解决思路。
罗润泽[4](2020)在《中航黑豹资产重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对企业的创新能力,竞争意识以及长期发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企业要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得到长期有效发展就必须合理利用自有资本,了解自身存在的优势,进行创新,合理配置资源,注重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资产重组作为企业促进自身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转型摆脱经营困境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重要手段成为了众多上市公司的选择。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实现新的发展,因此剖析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动因并进行效果评价是财务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中航黑豹股份有限公司原本的经营范围主要有专用车和液压零部件的制造和销售,后因经济形势影响主营业务经营不善,公司连续亏损甚至面临退市风险。故而本文以中航黑豹的资产重组活动为案例,首先从资产重组能否起到对应效果这几方面梳理文献综述,接着对资产重组相关理论以及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纳;其次,结合中航黑豹的历史状况分析得出公司本次重组的动因,并简单介绍了此次资产重组的方案;再次,运用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法、EVA指标法对中航黑豹资产重组的市场效果、财务效果及战略效果进行了评价,得出以下结论:本次资产重组给公司带来了良好的市场反应、财务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企业价值得到了明显提升以及重组目的得以实现;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风险,并且本文也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风险对策。总体来说本次资产重组是成功的。
Bui Duc Thien[5](2019)在《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越南被控制股票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深度融合,越南金融市场在过去20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和变化,成为投资渠道和资本成员之一,对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期间,越南股市已朝着整合国际标准的方向发生变化。但是,越南股票市场作为新成立的金融市场之一,有许多独特的模式,其中一个便是股票被控制的制度(controlled security-简称是CS制度)。总的来说CS制度能够孤立那些经营状况不良,利润低,破产风险高的企业,与正常的商业活动区别开。这项工作的目的是帮助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帮助股市健康发展。当被列入受控股票清单时,被控制股票公司通常会进行资产重组活动。该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来评估此重组活动的财务效应.了解CS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可以给越南股票市场监管部门、越南当地政府、越南CS公司股东和管理者、中小投资者做出更好的决策在多样评估方法中、熵权法和TOPSIS方法是评估效果的客观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人为的主观判断。研究目的首先是系统地研究资产重组与效应关系的理论、了解国外企业财务重组的经验、从中为越南企业以及CS公司的企业吸取教训。其次检验越南CS公司资产重组绩效,指出越南CS公司资产重组在长期、短期的绩效、研究不同的资产重组方式对于CS公司的重组效果的影响。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总结越南CS公司进行资产重组财务绩效在2014至2018年度的结果。最后提出对中小投资者、CS公司股东和管理者、越南股票市场监管部门的建议。本文发现:在不同资产重组方式会带来得不一样的财务绩效。从资产重组类型来看,混合重组类资产重组和资产资产剥离对CS公司的财务绩效果最有效果,协议收购兼并的资产重组CS公司的财务绩效果最有效果最糟糕。并且研究指出CS公司在进行资产重组时,存在着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之间的矛盾。短期内大部分进行资产重组CS公司的财务绩效显着的改善,可是长期的财务绩效不能保持它的得分排名,甚至再迅速下降
冯晨曦[6](2019)在《美年健康借壳上市绩效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在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发展环境的同时,也使很多行业不得不面临着白热化的竞争。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往往需要扩大经营规模,而实际上,企业规模的扩张必然要求对应的资金来支撑,这也是企业通过上市实现融资的初衷。我国企业登陆证券市场主要有两种方式,分别是IPO与借壳上市。由于我国对IPO上市的审查要求十分严格,对拟上市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审查尤其严苛,能够通过审核的公司数量很少,很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满足相关规定被拒之门外。且IPO审批程序多而繁琐,耗时长久,即使能够通过审核,等IPO的一系列流程走完时,企业可能已经错失发展良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借壳上市作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间接方式,凭借其高效、耗时短等优势受到企业的青睐。随着国家对医疗服务行业政策的放开与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健康体检,医疗、健康行业庞大的受众群体将会有力地推动健康体检行业发展,因此健康体检行业属于具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朝阳产业”。在此背景下,本文选择了美年健康借壳江苏三友作为研究案例。美年健康是国内规模较大、分布较广的专业健康体检机构,对相应国家政策、市场环境变化的感知要比小企业更加敏感。因此,研究美年健康借壳江苏三友上市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模式,首先,在对相关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明确了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并对目前与借壳上市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在理论部分简要分析了借壳上市的一般动因,并介绍了借壳上市常见的几种交易模式以及绩效评价方法和理论基础。随后,以美年健康借壳上市为例,介绍了借壳方与壳公司的基本情况,对美年健康借壳上市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美年健康借壳上市的动因:主要是为了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公司的关注度以及尽量减少上市需要花费的成本与时间。接着,通过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研究法对美年健康借壳上市前后的绩效变化与绩效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财务绩效分析的部分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三个方面入手,市场反应则从累计超额收益率和交易双方股权增值情况两方面进行分析,并且将这两方面的指标都与行业的指标进行了对比,发现综合各方面情况来说,在去除行业等大环境对美年健康的影响后,借壳上市有助于美年健康改善财务绩效、提升股东财富。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财务绩效与股东财富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发现是信息公告效应、并购协同效应以及借壳上市前后整合所耗费的成本较低这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美年健康的财务绩效和股东财富有所提升。最后,本文对美年健康借壳江苏三友上市这一案例做出了总结。根据研究案例的自身情况,将案例与整个健康体检行业结合起来考虑,分析美年健康借壳上市成功的原因,归纳出其中值得借鉴之处,并结合实际从借壳上市交易模式的选择、壳公司的选择以及上市前后企业资源的整合三个方面给出建议,有助于为我国拟上市的健康体检企业提供参考。
易传淮[7](2019)在《ST公司基于重大资产重组的盈余管理研究 ——以~*ST天化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上市公司一直存在过度盈余管理的现象,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规避退市风险和保住上市公司“壳资源”。目前为止我国学术界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计盈余管理方面,但是出于“保壳”压力和“摘帽”动机以及不断高涨的法律风险,ST公司很难像以往一样运用应计盈余管理在短时间内实现扭亏。2012年沪深两市相继修改了“摘帽”规则,废除了“当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大于零”这一“摘帽”必要条件,所以使得很多ST公司能够选择开展资产重组等一些真实盈余管理活动,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实现扭亏为盈从而“摘帽”保壳。然而抱着盈余管理目的的ST公司重组后往往难以从根本上实现经营状况的改善,相反这一行为的滥用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长远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首先对资产重组和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阐述了资产重组和盈余管理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选择了*ST天化运用重大资产重组开展盈余管理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盈余管理的成因、手段、效果和影响进行了分析评价。希望通过对具体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分析来为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的制度规范提供一些有用建议。
汤舒婷[8](2019)在《水泥行业A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同时,国家鼓励相关行业以资产重组替代破产清算,行业内资产重组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因此,对产能过剩行业公司资产重组绩效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产能过剩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水泥行业作为目标行业,选取行业内A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案例中资产重组绩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首先,本文在对资产重组绩效及影响因素文献梳理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从经营情况和资产负债情况两方面,对A公司资产重组前及重组后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结合宏观政策背景、行业现状和公司情况,分析公司资产重组的内外部动因。随后,本文在构建资产重组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用事件研究法、财务指标法和非财务指标法进行绩效评价,发现A公司资产重组绩效存在如下问题:杠杆率超出预警线、盈利能力和同业差距加大、未能实现协同效应、产能利用率降低。接着,本文从理论上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中的政府干预、国有企业的债务融资存在偏好、融资期限结构决策的变更、关系专用性投资的增加、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加剧。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从存量和增量上改善资本结构、减少对电商销售平台的投入、重构公司物流体系、优化公司管理体系、加快引入水泥协同处置生产线。
李洋[9](2019)在《科斯伍德油墨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经济近年来飞速的发展,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各大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随着互联网等新兴行业的强势崛起,许多传统行业的公司发展前景逐渐暗淡,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营业利润呈逐年下滑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大公司急需求变,来扭转当前的局面,那么资产重组能够调整企业的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帮助企业进行转型,因此也逐渐成为各大上市公司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但到底资产重组能否真的为企业的业绩带来改善,是否对上市公司是起到利好效果的,这不仅仅是专家学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各上市公司,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让资产重组为我们所用,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为所有想进行资产重组的企业提供借鉴,进行资产重组效果的研究非常有必要。通过案例分析法、文献查阅法和比较分析法三种分析方法从资产重组的基本概念和不同的运作模式出发,梳理了国内外关于资产重组的研究状况,以委托代理理论、协同效应理论、资本集中理论为基础,对资产重组的动因及资产重组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对上述资产重组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对科斯伍德油墨股份有限公司重组前后的财务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于自身来说,科斯伍德在重组后各项财务指标确实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上升,尤其是企业的发展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带来了经济增长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与同行业的对比来说,也的确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总体来说,科斯伍德通过并购进行的资产重组对企业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在对科斯伍德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在整合方面、竞争力方面和重组后可能存在的的风险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一些建议,希望能让各大公司都得到一些启示,以达到更好的重组效果,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
石梦园[10](2019)在《嘉林药业借壳上市动因及财务绩效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人生活水平显着提高。由于人口老龄化,中国对药品的需求一直在增长。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这给医药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然而,医药产业是一个高科技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持医药研发和生产的支出。因此,融资已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第一选择。中国医药公司一般都是通过上市来募集资金。受益于医药行业整合和改革红利,生物医药行业投资并购热度不减,并购案例的数量、规模频频刷新历史,业外资本也纷纷入驻健康领域。从医药企业借壳上市的时间一般分布来看,近年来,非常多的医药公司通过借壳上市来获得大量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本文分析了嘉林公司借壳上市,归纳借壳上市模式,嘉林借壳上市前后财务绩效的对比与评价,为将来需要通过借壳上市医药公司提供参考和借鉴,使医药公司在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中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阐述借壳上市理论、借壳上市动因、并购基金运作模式以及财务绩效等相关内容,对嘉林药业借壳上市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具体分析上市动因以及借壳上市后的财务绩效表现,最终得出经验和启示。嘉林药业借壳上市是中国医药行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借壳上市案例,其上市也具有代表性。通过对嘉林药业成功借壳上市的案例进行研究,它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上市战略发展问题提供了新途径。与债务融资相比,股权融资引入并购基金更为有利,促进企业上市,可以为以后需要上市的企业提供参考。
二、上市公司资产置换的利润难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市公司资产置换的利润难题(论文提纲范文)
(1)A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资产重组动机研究 |
1.2.2 资产重组影响因素研究 |
1.2.3 资产重组效果研究 |
1.2.4 资产重组盈余管理的研究 |
1.2.5 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研究 |
1.2.6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框架 |
2.资产重组与选择性信息披露理论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资产重组与方式 |
2.1.2 选择性信息披露 |
2.2 资产重组选择性信息披露分析 |
2.2.1 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的动机 |
2.2.2 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的形式 |
2.2.3 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的条件 |
2.2.4 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的方式 |
2.2.5 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的后果 |
2.3 选择性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
2.3.1 市场时机理论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3 代理理论 |
3.案例公司简介 |
3.1 A公司发展历程回顾 |
3.2 A公司股权结构 |
3.3 A公司资产重组方案分析 |
3.3.1 A公司资产重组背景分析 |
3.3.2 A公司资产重组过程分析 |
3.4 A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中盈余管理分析 |
3.4.1 A公司资产重组历程 |
3.4.2 资产重组中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 |
3.4.3 资产重组中盈余管理具体做法 |
4.A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案例分析 |
4.1 A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分析 |
4.1.1 A公司信息选择性披露的动机 |
4.1.2 A公司信息选择性披露的表现 |
4.2 A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的条件分析 |
4.2.1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
4.2.2 管理层权力过大 |
4.2.3 信息披露制度失效 |
4.2.4 第三方监督薄弱 |
4.2.5 行政处罚程序前置,违法违规成本低 |
4.3 A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的后果分析 |
4.3.1 基于股票走势相关的信息选择性披露后果 |
4.3.2 基于公司股价走势相关的信息选择性披露后果 |
4.3.3 基于累计超额收益率分析信息选择性披露后果 |
4.3.4 A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后果小结 |
5.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1.1 重组过程中管理者的自利行为诱发了选择性信息披露 |
5.1.2 重组过程中选择性信息披露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 |
5.1.3 重组过程中虚假选择性信息披露导致股价异动损害公司利益 |
5.2 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信息选择性披露的研究启示 |
5.2.1 完善资产重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选择性信息披露的空间 |
5.2.2 强化对资产重组公司的实时监管,识别重大影响项目 |
5.2.3 完善公司治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
5.2.4 中小股东应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分析理解公司信息的能力 |
5.2.5 加大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监管和惩处力度 |
5.3 研究的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行为及其影响分析 ——以ST生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大股东侵占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2 关于大股东侵占后果的相关研究 |
1.2.3 关于大股东侵占行为治理的研究 |
1.2.4 关于文献的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基本框架 |
2 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的理论概述 |
2.1 大股东侵占的概念 |
2.1.1 大股东 |
2.1.2 大股东侵占 |
2.2 大股东侵占的主要方式 |
2.2.1 大股东直接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 |
2.2.2 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方式侵占 |
2.2.3 大股东通过关联担保方式侵占 |
2.2.4 大股东通过资产重租方式侵占 |
2.3 大股东侵占的带来的不利影响 |
2.3.1 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
2.3.2 降低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 |
2.3.3 损害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 |
2.3.4 削弱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
2.4 大股东侵占的理论基础 |
2.4.1 委托代理理论 |
2.4.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4.3 控制权收益理论 |
3 ST生化大股东侵占事件的案例介绍 |
3.1 ST生化公司介绍 |
3.1.1 ST生化基本情况 |
3.1.2 ST生化股权结构 |
3.1.3 ST生化经营情况 |
3.2 ST生化大股东侵占事件的介绍 |
3.2.1 ST生化大股东侵占过程 |
3.2.2 审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揭露了ST生化大股东侵占行为 |
3.2.3 证监会对ST生化的相关警示、处罚情况 |
3.3 ST生化大股东侵占方式 |
3.3.1 大股东将劣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
3.3.2 将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置换给集团公司 |
3.3.3 利用上市公司为大股东及其关联方担保 |
3.3.4 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非经营性资金 |
4 ST生化大股东侵占发生的成因及影响 |
4.1 大股东侵占行为的得以发生的原因 |
4.1.1 大股东拥有对上市公司控制权 |
4.1.2 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
4.1.3 通过关联交易实现侵占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
4.1.4 对关联交易的监管不严和处罚力度过轻 |
4.2 大股东侵占行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
4.2.1 大股东侵占行为导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下滑 |
4.2.2 大股东侵占行为增加了上市公司的退市风险 |
4.2.3 大股东侵占行为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后续再融资 |
4.3 大股东侵占行为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 |
4.3.1 股价下跌导致中小股东利益受损 |
4.3.2 影响了投资者信心 |
4.3.3 影响了证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
5 案例研究的结论及启示 |
5.1 案例研究的结论 |
5.1.1 ST生化大股东侵占的目的是获取控制权私利 |
5.1.2 复杂的关联关系为大股东侵占创造了条件 |
5.1.3 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上市公司被大股东侵占的主要原因 |
5.1.4 大股东侵占行为损害了上市公司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
5.2 案例研究的启示 |
5.2.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防范大股东侵占的根本 |
5.2.2 应当进一步完善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与监督机制 |
5.2.3 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大股东侵占行为的监管并加大处罚力度 |
5.2.4 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要加强对大股东侵占行为监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资产注入质量识别及其财务效应研究 ——以国药股份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资产注入质量的研究 |
1.3.2 关于资产注入与财务效应的研究 |
1.3.3 文献述评 |
2 资产注入对上市公司财务效应的理论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资产注入及其质量的界定 |
2.1.2 资产注入的动机 |
2.1.3 资产注入的方式 |
2.2 资产注入质量与财务效应关系的理论分析 |
2.2.1 注入资产相关性与财务效应的关系 |
2.2.2 关联交易与财务效应的关系 |
2.2.3 资产评估与财务效应的关系 |
2.3 理论基础 |
2.3.1 资产评估与大股东的代理理论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3 协同理论 |
3 国药股份资产注入的案例介绍 |
3.1 资产注入的背景和目的 |
3.1.1 资产注入的背景 |
3.1.2 资产注入的目的 |
3.2 资产注入参与方基本情况介绍 |
3.2.1 国药股份基本情况介绍 |
3.2.2 国药控股基本情况介绍 |
3.2.3 标的资产基本情况介绍 |
3.3 国药股份资产注入的具体方案 |
3.3.1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
3.3.2 业绩承诺及盈利预测补偿安排 |
4 国药股份资产注入质量指标设计与判断 |
4.1 产业链整合与协同效应 |
4.1.1 注入资产与公司产业的相关程度 |
4.1.2 关联交易绝对额与相对额的变化情况 |
4.2 资产规模、收入规模与收益规模 |
4.3 注入资产预期收益率 |
5 国药股份资产注入的财务效应分析 |
5.1 资产注入前后的市场反应对比分析 |
5.1.1 短期市场反应分析 |
5.1.2 长期市场反应分析 |
5.2 资产注入前后的财务业绩对比分析 |
5.2.1 偿债能力比较分析 |
5.2.2 营运能力比较分析 |
5.2.3 盈利能力比较分析 |
5.2.4 发展能力比较分析 |
5.3 资产注入前后的经济附加值EVA对比分析 |
5.3.1 计算税后净利润(NOPAT) |
5.3.2 计算总投入资本(TC) |
5.3.3 计算股权资本成本率 |
5.3.4 计算国药股份经济附加值 |
6 结论与启示 |
6.1 结论 |
6.2 启示 |
6.2.1 鼓励相关性资产注入 |
6.2.2 严格监督注入资产质量 |
6.2.3 投资者应理性投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航黑豹资产重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资产重组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资产重组相关概念 |
2.1.1 资产重组的内涵 |
2.1.2 资产重组的类型 |
2.2 资产重组相关理论 |
2.2.1 协同效应理论 |
2.2.2 信号传递理论 |
2.3 资产重组的动因分析 |
2.3.1 追求规模经济 |
2.3.2 开展多元化经营 |
2.3.3 ST公司保壳动机 |
2.3.4 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
2.4 资产重组的效果评价方法 |
2.4.1 事件研究法 |
2.4.2 EVA指标评价法 |
2.4.3 财务指标评价法 |
第三章 中航黑豹资产重组情况介绍 |
3.1 中航黑豹资产重组相关各方的基本情况 |
3.1.1 中航黑豹股份有限公司 |
3.1.2 重大资产出售之交易对方 |
3.1.3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之交易对方 |
3.1.4 募集配套资金之交易对方 |
3.2 中航黑豹资产重组的方案介绍 |
3.2.1 重大资产出售 |
3.2.2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
3.2.3 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
3.3 中航黑豹实施资产重组的动因 |
3.3.1 摆脱经营困境 |
3.3.2 顺应政策发展 |
3.3.3 提高企业治理能力 |
第四章 中航黑豹资产重组效果评价 |
4.1 市场效果评价 |
4.2 财务效果评价 |
4.2.1 EVA指标评价 |
4.2.2 财务指标评价 |
4.3 战略效果评价 |
4.3.1 摆脱困境实现转型 |
4.3.2 获得财政资金投入研发 |
4.3.3 加强企业治理能力 |
4.3.4 提升企业形象 |
第五章 中航黑豹资产重组后风险预警及对策建议 |
5.1 中航黑豹资产重组后的风险预警 |
5.1.1 经营业绩受国防战略影响大 |
5.1.2 供应链复杂造成企业生产经营风险 |
5.1.3 潜在的质量控制风险 |
5.1.4 技术创新困难导致风险 |
5.2 中航黑豹应对资产重组后风险的对策建议 |
5.2.1 研发制造与服务并重多元发展 |
5.2.2 完善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 |
5.2.3 健全质量标准体系 |
5.2.4 关注技术可行性与成熟度,合理引入供应商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6.1 结论 |
6.2 启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越南被控制股票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2.1 研究方法 |
1.2.2 本文的技术路线 |
1.3 研究意义和创新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的创新 |
2 相关文献 |
2.1 国际上研究的关文献 |
2.2 越南国内上研究的相关文献 |
2.3 文献评述 |
3 理论分析 |
3.1 资产重组基础理论 |
3.2 关于资产重组绩效的主要研究方法 |
3.3 影响公司资产重组的因素基础理论 |
4 研究设计 |
4.1 越南股票市场概况和越南 CS 公司的概念 |
4.1.1 越南股市概况 |
4.1.2 CS制度公司的概念 |
4.2 研究假设 |
4.3 研究数据 |
4.4 研究变量 |
4.5 研究模型 |
5 研究实证 |
5.1 越南CS公司资产重组财务绩效的各指标权重情况 |
5.2 越南CS公司的总体财务绩效得分情况 |
5.3 越南CS公司财务绩效的总体排名情况 |
5.4 越南CS公司资产重组财务绩效分析 |
5.4.1 不同重组类型的财务绩效样本分析 |
5.4.2 重组事件财务绩效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 |
6 研究结论及建议 |
6.1 越南CS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结论 |
6.2 基于越南CS公司资产重组研究结果的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美年健康借壳上市绩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借壳上市模式的研究 |
1.2.2 关于借壳上市动因的研究 |
1.2.3 关于借壳上市绩效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2 借壳上市的基本理论概述 |
2.1 借壳上市的概念及特点 |
2.1.1 壳的含义 |
2.1.2 借壳上市的含义 |
2.1.3 借壳上市的特点 |
2.2 借壳上市的一般动因 |
2.2.1 直接上市门槛过高 |
2.2.2 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
2.2.3 获取政策优惠 |
2.3 公司借壳上市的主要模式 |
2.3.1 资产置换 |
2.3.2 现金收购 |
2.3.3 定向增发 |
2.4 借壳上市后绩效评价方法 |
2.4.1 事件研究法 |
2.4.2 财务指标分析法 |
2.5 借壳上市理论基础 |
2.5.1 寻租理论 |
2.5.2 委托代理理论 |
2.5.3 并购协同效应 |
3 美年健康借壳上市的案例概述 |
3.1 借壳上市前双方基本情况介绍 |
3.1.1 借壳方美年健康的情况介绍 |
3.1.2 壳公司江苏三友的情况介绍 |
3.2 美年健康借壳上市的过程介绍 |
3.2.1 重大资产置换 |
3.2.2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
3.2.3 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
3.2.4 审核通过并完成变更登记 |
3.3 美年健康借壳上市的动因 |
3.3.1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
3.3.2 借壳上市成本低速度快 |
3.3.3 吸引投资者关注,提高公司的关注度 |
4 美年健康借壳上市的绩效变化及原因分析 |
4.1 美年健康借壳上市前后财务绩效的比较分析 |
4.1.1 企业高速发展,偿债能力有所下降 |
4.1.2 经营效率整体上升,营运水平提升 |
4.1.3 盈利水平大幅增加,长期趋于稳定 |
4.1.4 与同行业企业的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
4.2 美年健康借壳上市前后股东财富的比较分析 |
4.2.1 公告日后累计超额收益率增长 |
4.2.2 交易双方股权增值分析 |
4.2.3 与同行业企业的股价变动对比分析 |
4.3 美年健康借壳上市对绩效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
4.3.1 信息公告效应导致股价持续上升 |
4.3.2 取得了管理、经营及财务上的协同效应 |
4.3.3 整合过程中花费成本较低 |
5 美年健康借壳上市绩效分析的结论与启示 |
5.1 结论 |
5.1.1 选择合适的壳资源是美年健康借壳成功的基础 |
5.1.2 美年健康借壳上市后提升了公司业绩 |
5.1.3 美年健康借壳上市增加了股东财富 |
5.2 启示 |
5.2.1 企业应该正确选择借壳上市的交易模式 |
5.2.2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壳公司 |
5.2.3 企业应注重上市前后公司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ST公司基于重大资产重组的盈余管理研究 ——以~*ST天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资产重组与盈余管理理论概述 |
2.1 盈余管理理论介绍 |
2.1.1 盈余管理的定义和分类 |
2.1.2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
2.1.3 盈余管理的动机 |
2.1.4 盈余管理的手段 |
2.1.5 盈余管理的影响 |
2.2 资产重组理论介绍 |
2.2.1 资产重组的概念 |
2.2.2 资产重组理论基础 |
2.2.3 资产重组的优势 |
2.2.4 资产重组的常用方式 |
第3章 *ST天化案例分析 |
3.1 背景介绍 |
3.1.1 ST制度介绍 |
3.1.2 摘帽条件修改后ST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
3.2 *ST天化公司概况 |
3.2.1 *ST天化发展历程及其主要业务 |
3.2.2 公司治理及股权结构 |
3.2.3 *ST天化近年经营状况及其摘帽历程 |
3.3 *ST天化重大资产重组中的盈余管理分析 |
3.3.1 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 |
3.3.2 重大资产重组中的具体做法 |
3.3.3 *ST天化基于资产重组盈余管理的效果分析 |
3.4 基于“舞弊三角”的*ST天化盈余管理行为成因分析 |
3.4.1 *ST天化盈余管理的动机或压力 |
3.4.2 *ST天化盈余管理的机会 |
3.4.3 *ST化盈余管理的态度或借口 |
3.5 *ST天化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 |
3.5.1 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影响 |
3.5.2 对供应商和客户的影响 |
3.5.3 对企业及企业管理的影响 |
第4章 ST公司盈余管理的启示与建议 |
4.1 ST公司盈余管理的启示 |
4.1.1 关注ST公司亏损的实质性问题 |
4.1.2 完善ST公司的治理结构 |
4.2 ST公司盈余管理的相关治理建议 |
4.2.1 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 |
4.2.2 完善证券市场监管制度 |
4.2.3 强化中介机构外部监督机制 |
4.2.4 建立健全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
4.2.5 加强会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水泥行业A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和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资产重组绩效研究方法 |
2.1.2 资产重组绩效的影响因素 |
2.1.3 文献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概念界定 |
2.2.2 资本结构理论 |
2.2.3 生命周期理论 |
第三章 A公司资产重组案例简述 |
3.1 资产重组前概况 |
3.2 资产重组动因 |
3.2.1 政策导向和行业现状约束 |
3.2.2 公司转型升级的驱动 |
3.3 资产重组过程 |
3.4 资产重组后现状 |
第四章 A公司资产重组绩效评价 |
4.1 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绩效评价 |
4.3 基于财务指标法的绩效评价 |
4.3.1 杠杆率超出预警线 |
4.3.2 盈利能力和同业差距加大 |
4.4 基于非财务指标法的绩效评价 |
4.4.1 未实现协同效应 |
4.4.2 产能利用率降低 |
第五章 A公司资产重组绩效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
5.1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中的政府干预 |
5.2 国有企业存在债务融资便利 |
5.3 融资期限结构决策的变更 |
5.4 关系专用性投资的增加 |
5.5 产能过剩行业竞争加剧 |
第六章 对策和建议 |
6.1 从存量和增量上改善资本结构 |
6.2 减少对电商销售平台的投入 |
6.3 重构公司物流体系 |
6.4 优化公司管理体系 |
6.5 加快引进水泥协同处置生产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科斯伍德油墨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研究文献 |
2.1.2 国内研究文献 |
2.1.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2.2 资产重组基础理论 |
2.2.1 资产重组的涵义 |
2.2.2 资产重组的运作模式 |
2.3 资产重组理论基础 |
2.3.1 代理理论 |
2.3.2 协同效应理论 |
2.3.3 资本集中理论 |
3 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理论分析 |
3.1 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动因分析 |
3.1.1 调整产业结构 |
3.1.2 追求协同效应 |
3.1.3 摆脱经营困境 |
3.1.4 多元化发展 |
3.2 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的风险分析 |
3.2.1 国家政策风险 |
3.2.2 财务风险 |
3.2.3 整合风险 |
4 科斯伍德油墨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案例分析 |
4.1 交易双方基本情况 |
4.1.1 科斯伍德油墨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况 |
4.1.2 龙门教育基本情况 |
4.1.3 科斯伍德资产重组的动因 |
4.1.4 科斯伍德资产重组的风险 |
4.2 科斯伍德油墨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的过程 |
4.2.1 交易方案概述 |
4.2.2 交易方式及资金来源 |
4.2.3 资产重组的时间进程 |
4.3 科斯伍德油墨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前后财务指标分析 |
4.3.1 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
4.3.2 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
4.3.3 盈利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
4.3.4 发展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
4.3.5 同行业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
5 科斯伍德油墨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后的建议 |
5.1 加强重组后的整合管理 |
5.1.1 完善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策略 |
5.1.2 持续关注资产的协同效应 |
5.2 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
5.2.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5.2.2 加强队伍建设和文化建设 |
5.2.3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
5.2.4 保证资产状况良好 |
5.3 防范重组后的相关风险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嘉林药业借壳上市动因及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2.1 借壳上市概述 |
2.1.1 壳公司 |
2.1.2 借壳上市的概念 |
2.1.3 借壳上市与IPO的区别 |
2.1.4 借壳上市的动因 |
2.2 借壳上市的理论基础 |
2.2.1 效率效应理论 |
2.2.2 协同效应理论 |
2.2.3 信息信号理论 |
2.2.4 委托代理理论 |
2.3 并购基金相关内容 |
2.3.1 并购基金的概念 |
2.3.2 并购基金的盈利模式 |
2.3.3 并购基金的需求和动机 |
2.4 借壳上市的模式 |
2.4.1 按控制权取得方式 |
2.4.2 按资产处置方式 |
2.5 借壳上市的绩效评价方法 |
2.5.1 杜邦分析法 |
2.5.2 EVA评价体系 |
2.5.3 财务指标分析法 |
2.5.4 事件分析法 |
第三章 嘉林药业借壳上市的案例介绍 |
3.1 借壳上市各方基本情况介绍 |
3.1.1 嘉林药业基本情况介绍 |
3.1.2 天山纺织基本情况介绍 |
3.2 借壳上市交易双方的动因 |
3.2.1 嘉林药业借壳动因 |
3.2.2 天山纺织售壳动因 |
3.3 借壳上市交易过程 |
3.3.1 嘉林药业重大资产出售及置换 |
3.3.2 嘉林药业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
3.3.3 嘉林药业进行股份转让 |
3.3.4 嘉林药业募集配套资金 |
3.4 并购基金在借壳上市的参与过程 |
第四章 嘉林药业借壳天山纺织案例分析 |
4.1 并购基金对嘉林药业借壳上市影响 |
4.1.1 并购基金解决融资困境 |
4.1.2 并购基金的风险规避作用分析 |
4.2 借壳上市方案的成本收益分析 |
4.2.1 上市公司股本结构变化分析 |
4.2.2 本次借壳交易成本收益测算 |
4.2.3 不同借壳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 |
4.3 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中指标的选取 |
4.3.1 偿债能力 |
4.3.2 盈利能力 |
4.3.3 营运能力 |
4.3.4 发展能力 |
4.4 嘉林药业借壳上市短期市场绩效表现 |
第五章 嘉林药业借壳上市的启示与建议 |
5.1 启示 |
5.1.1 并购基金对企业成功借壳上市有一定推动作用 |
5.1.2 选择适当交易模式是借壳上市成功的关键 |
5.2 建议 |
5.2.1 合理规划未来并做好企业长远战略性计划 |
5.2.2 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 |
5.2.3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
5.2.4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市场竞争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上市公司资产置换的利润难题(论文参考文献)
- [1]A公司资产重组信息选择性披露分析[D]. 毛闻哲.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2]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行为及其影响分析 ——以ST生化为例[D]. 余玄子.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1)
- [3]资产注入质量识别及其财务效应研究 ——以国药股份为例[D]. 付福梅.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4]中航黑豹资产重组效果研究[D]. 罗润泽. 南昌大学, 2020(01)
- [5]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越南被控制股票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 Bui Duc Thien.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2)
- [6]美年健康借壳上市绩效分析[D]. 冯晨曦.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7]ST公司基于重大资产重组的盈余管理研究 ——以~*ST天化为例[D]. 易传淮. 南昌大学, 2019(02)
- [8]水泥行业A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研究[D]. 汤舒婷.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9]科斯伍德油墨股份有限公司资产重组案例研究[D]. 李洋.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01)
- [10]嘉林药业借壳上市动因及财务绩效研究[D]. 石梦园.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