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尔茨海默病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洋,何建成[1](2021)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医证候、证素临床分布规律研究》文中提出为探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常见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对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帕金森病病变主要在"肝""肾"二脏,"阴虚"是根本,主要证候为"气血亏虚"和"肝肾阴虚",常见证素为"肝""肾"和"阴虚"。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位主要在"肾",常见证候为"痰浊阻窍""脾肾两虚"和"髓海不足",主要证素为"肾""精亏""血瘀"和"痰浊","精亏髓减"为本,"痰瘀阻窍"为标。
宋晓晨[2](2021)在《基于古今医案的痴呆中医因机证治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于痴呆的治疗,始终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课题拟从中医医籍及国内较为权威的学术数据库所记载的中医痴呆古今医案入手,梳理中医治疗痴呆的古今医案情况,呈现大历史观下医家临证诊治痴呆的演变与发展,挖掘整理古今医家对痴呆的病因病机等理论的认识及古今医家对痴呆的诊疗规律和经验,为痴呆的中医临床治疗与科学研究提供借鉴、拓展思路。同时,结合对痴呆古代文献的梳理与中医相关研究的概述,对痴呆的中医药治疗进行总体论述。方法:1.基于《中华医典》对痴呆的古代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应用理论归纳与分析法,按照病名溯源、病因病机、治疗沿革等进行分析。2.基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库存的中医学经典医籍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电子数据库对痴呆的古今医案进行搜集整理,应用数理统计、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按照医案年代分布情况、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病因分布情况、病性病位分布情况、症状分布情况、方药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3.基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电子数据库对近10年来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研究进行搜集整理,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按照发文年份、发文地域、发文单位、文献类型、研究内容、项目支持、核心期刊、核心作者等进行分析。结果:1.痴呆首见于唐代的《华佗神医秘传》,又名“呆痴”“愚痴”“痴病”“神呆”“呆证”“呆病”等。明代以前多作为其他疾病的症状。可由药邪、先天因素、外伤、七情内伤、他病继发等诱发,病机以脏腑气血虚损为本,痰、瘀、火热为标。病位以心、脑为主,兼有肝、脾、肾。治疗兼见针灸与中药疗法。针灸选穴多为心经与肾经上的穴位。中药疗法包含藜芦、牵牛、石菖蒲、远志等化痰药及多个化痰补虚方的应用。2.共录入医案376则,分为少量的古代医案与近代医案,以及大量的现代医案。患者以60-79岁的男性居多。常见病因依次为他病继发、情志因素、毒邪、先天因素和外伤。常见病性依次为痰、血瘀、精髓亏虚、气虚、火热、气滞、阴虚等。常见病位依次为肾、心神(脑)、脾、心、肝、肺、胃、胆。常见症状依次为善忘、神情淡漠、反应迟钝、智能降低、性情改变等。常见方剂依次为补益剂、祛痰剂、活血剂、祛湿剂、行气剂、清热剂等。常见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解表药等。应用频率最高的方剂依次为地黄饮子、补阳还五汤、菖蒲郁金汤、六味地黄丸、通窍活血汤、温胆汤等。应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依次为石菖蒲、远志、川芎、茯苓、丹参、甘草等。常用药物可聚类为补虚类、活血类、化痰类。经关联规则分析,结合临床应用情况与疗效评估,得到常用药对及核心药物组成为石菖蒲-远志、熟地黄-山茱萸、桃仁-红花-川芎、郁金-陈皮-半夏-茯苓-石菖蒲。对支持度百分比最高的石菖蒲-远志药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9个活性成分,73个潜在靶点,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c AMP信号通路、蛋白质去泛素化、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活性氧代谢过程、节律周期过程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及通路。3.共纳入近10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研究文献1558篇。年发文数量呈波动增长。主要发文地域依次为北京、湖北、广东、黑龙江、山东等。主要发文单位依次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文献类型以期刊论文为主。研究内容包含临床观察,实验研究,理论分析,以及治未病、护理、康复等早期防护与病后调护的相关研究。治疗方法囊括中药、针灸、贴敷、推拿、砭法、导引等。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等多项资助与支持。载文量最多的中华中医药学刊、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辽宁中医杂志等18种期刊为“核心区”期刊,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结论:1.历代医家对痴呆的认识由以虚、痰为主要病机演变为以虚及正虚夹痰夹瘀为主,并兼见火热、气滞、湿阻、寒凝、水停等,治法也由补虚、化痰发展为补虚、化痰、活血、开郁、清热、燥湿、驱寒、利水等。2.痴呆的病因有他病继发、七情内伤、外伤、毒邪、先天因素等,病性以痰、血瘀、精髓亏虚为主,病位以肾、脑、脾、心、肝为主,症状表现为善忘、神情淡漠、反应迟钝、智能低下等,证型以正气不足的虚证与虚中夹痰夹瘀的本虚标实证为主,治疗时多应用补虚药、化痰药、活血药、清热药等,依据具体证型进行辨证施治。3.常用方剂有地黄饮子、补阳还五汤、菖蒲郁金汤、通窍活血汤、温胆汤等,常用中药有石菖蒲、远志、川芎、茯苓、丹参、甘草、黄芪、半夏、郁金、当归等,常用药对及核心药物组成为石菖蒲-远志、熟地黄-山茱萸、桃仁-红花-川芎、郁金-陈皮-半夏-茯苓-石菖蒲。4.痴呆的中医研究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形成了中药、针灸、贴敷、推拿、砭法、导引等内服外治相结合、多靶点靶向治疗的日臻完善的治疗模式,研究趋势为痴呆的早期干预与病后调护。
杨梦[3](2021)在《骨碎补对去势诱导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动物行为学实验、形态学实验以及生物化学实验等研究方法探讨骨碎补水煎液对去势诱导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研究。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骨碎补低、中、高剂量组)、戊酸雌二醇组,除假手术组外,余均切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的双蒸水,中药组灌服相应浓度的骨碎补水煎液,阳性对照组灌服相应剂量的戊酸雌二醇混悬液。灌胃8周,第8周进行水迷宫训练及测试,再进行灌流和脑组织取材。尼氏染色法检测实验大鼠脑海马CA1和CA3区尼氏小体形态、数量;同时采用高尔基染色法观察实验大鼠脑海马区神经树突形态、复杂性及树突棘的密度;免疫印迹法检测实验大鼠脑海马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β)、凋亡蛋白(Caspase 3)、突触蛋白(NMDAR-2B)及相关蛋白(GSK-3β、ERK1/2)的表达水平。结果:1.水迷宫实验结果提示,与模型组比较,骨碎补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组能缩短去势诱导AD大鼠逃避潜伏期且增加穿越平台次数(P<0.05);2.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骨碎补中剂量组可提高去势诱导AD大鼠脑海马CA1、CA3区尼氏小体数量(P<0.05),着色加深;3.与模型组比较,高尔基染色结果显示骨碎补低高剂量组能提高去势诱导AD模型大鼠脑海马树突复杂性和树突棘密度;4.与模型组比较,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骨碎补高剂量组ERβ表达量明显提高;该药低、中、高剂量组及阳性组可提高突触蛋白NMDAR-2B表达量(P<0.05);同时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抑制GSK-3β活性(P<0.05);而中剂量组Caspase 3表达量显着下降(P<0.05)。结论:骨碎补很有可能是通过提高AD模型大鼠脑海马组织中ERβ表达,降低GSK-3β活性及Caspase-3的表达,同时上调NMDAR-2B表达量,进而改善神经元受损情况,最终逆转了去势诱导的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唐一石[4](2021)在《偏差、恶劣与拒绝:社区成员与失智老人社会交往问题研究》文中提出在当前人口老龄化和失智老人日渐增多的背景下,失智老人的居家养老问题引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有5%患失智症,85岁以上患病概率增加到20%,2018年失智老人数已达1200余万。受限于基础设施、传统观念影响,当前多数失智老人选择居家养老方式,存在精神层面关于人际交往的强烈需求。本文以J市G区S街道为例,对社区成员与失智老人社会交往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回答以下问题:第一,社区成员(包括失智老人家庭成员)对失智老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存在什么问题?第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第三,社工如何介入?本文采用发展主义作为理论框架,其在我国盛行的40多年间,对社区成员产生重要影响,造成他们用效率、功能、经济贡献等指标衡量周围的人包括失智老人,通过该框架得出了解释性发现。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长度访谈法作为本文的研究方法,调研了居住在两社区中两位失智老人身边的十位社区成员,其中包括家庭成员、一般社区人员以及社区工作者,重点关注了他们从认知、态度和行为三个维度对待失智老人的情况,通过该研究方法得出了描述性发现。本文的研究结果是,当前人们对失智老人一是存在认知上的偏差,主要表现在认知片面化、绝对化、静态化等,二是态度上较为恶劣,主要表现在态度刁蛮、冷漠、戏谑等,三是行为上呈现排斥,主要表现在故意回避、阻止接近、设立障碍等。同时发现,失智老人之所以在社会交往方面遭遇困境,主要原因是发展主义的观点对各社区成员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看到失智老人没有效率,功能低下,尤其是经济功能低下,导致出现认知、态度和行为方面不公平、不合理的情况。根据“发展才是硬道理”观念影响,社区作为基层社会管理机构,社区干部一味追求为社区和所在片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对失智老人存在“怕麻烦”的心理;社区内非家庭成员从发展的角度进行衡量,认为与失智老人的交往会对个人发展造成一定阻碍,“没好处”;家庭成员认为在照护失智老人方面,由于投入与产出失衡,因此不够上心。为了缓解失智老人在社会交往中面临的困境,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社区成员的观念,增加包括社区成员在内的社会大众对失智老人的理解;其次,完善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重点的居家养老社会支持体系;再次,要从宏观层面,为失智老人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政策;最后,要强化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失智老人的具体实践,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做到善于倾听、努力协调、积极倡导等,利用社工专业方法个案、小组和社区等为失智老人提供服务,帮助他们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各级政府、专业社工组织、全社会齐心协力,形成尊老爱老良好氛围,提高失智老人社会交往的质量。
莫莉[5](2020)在《阿尔茨海默症领域的科技情报分析及科技转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畅苏瑞[6](2020)在《中医药治疗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中医药治疗认知障碍疾病的优势。方法:本研究参考《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员手册5.1.0版》,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考克兰图书馆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研制出版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检索截止于2020年2月1日。纳入标准:(1)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研究对象为老年期血管性痴呆(VaD)、阿尔茨海默病(A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3)治疗组用中药制剂,或联合安慰剂,对照组服用西药,或服用安慰剂,或二者同时服用。检索限制语言为中文或英文。提取内容包括:研究基本信息、研究特征、样本量、干预措施、治疗前后疗效评价指标结果、不良反应情况。按照“Cochrane风险评估清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值。如果同一个疗效评价指标有3个及以上研究,即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以森林图形式呈现。按照预先设定的亚组进行异质性检验:“疗程”(VaD:≤2个月,>2个月;AD:≤3个月,>3个月;MCI:<6个月,≥6个月)、“西药对照药”(血管性痴呆: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甲磺酸双氢麦角碱、尼莫地平;阿尔茨海默病:胆碱酯酶抑制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甲磺酸双氢麦角碱)。采用依次排除某个研究的方式对异质性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漏斗图形式评价发表偏倚。使用Revman 5.2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1)共纳入43项试验研究,纳入患者共计3968人,中药治疗VaD的文献发表的时间在2001~2007、2014年,中药治疗AD的文献发表的时间在1995~2018年,中药治疗MCI的文献发表的时间在2003~2004、2009~2010、2012、2014年;(2)中药治疗VaD的研究中,4项研究没有明确报告中医诊断标准,1项研究采用自拟中医诊断标准,1项研究参考已经发表文章中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均给出,纳入患者2100例,干预组1144例,对照组956例,最小样本量40例,最大样本量209例,患者年龄41~86岁,16项研究统计了患者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患者390例,初中及以上患者857例,25项研究采用MMSE量表评估认知功能,10项研究采用ADL量表、14项研究采用BBS量表评估日常行为能力,干预疗程在1~3个月。有3项研究明确提出对患者进行随访,4项研究中对脱落病例及原因进行了报道,15项研究明确描述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发生不良反应的治疗组共有2人,对照组共有6人。(3)中药治疗AD的研究中,其中3项研究没有明确报告中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均给出,共纳入患者749例,其中干预组401例,对照组348例,最小样本量为28例,最大样本量为202例,年龄49~90岁,5项研究统计了患者受教育程度,其中小学及以下患者190例,初中及以上患者303例,6项研究采用MMSE量表、1项研究以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4项研究以ADAS-Cog作为认知功能评价指标,5项研究采用ADL量表评估日常行为能力,干预疗程在2~12个月,有4项研究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4项研究对脱落病例及原因进行了报道。(4)中药治疗MCI的研究中,4项研究明确使用了中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均给出,共纳入患者1119例,其中干预组590例,对照组529例,最小样本量60例,最大样本量322例,患者年龄40~85岁。有4项研究报告了患者受教育程度,其中小学及以下有92例,初中及以上有298例。7项研究采用MMSE、2项研究以MoCA作为认知功能评价指标,2项研究以ADAS-Cog量表作为认知功能评价指标,2项研究采用ADL量表评估日常行为能力,干预疗程在2~6个月。有3项试验明确提出患者进行随访,2项研究中对脱落病例及原因进行报道,有3项研究报告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5)VaD研究meta分析显示:治疗后,中药组在改善MMSE上优于西药组(P<0.01);在改善ADL方面,1项研究未汇报两组疗效对比情况,3研究报告两组疗效相似,6项研究报告中药效果较西药明显;在改善BBS方面,3项研究未汇报两组疗效对比情况,6项研究报告两组效果相当,5项研究报告中药组效果优于西药;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P=0.12)。(6)AD研究结果meta分析显示:治疗后,中药组在改善ADAS-Cog、ADL上优于西药组(P=0.02,P<0.01),中药在改善MMSE上与西药组相当(P=0.32),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P=0.04),在改善MoCA方面,1项研究未汇报两组疗效对比情况。在改善MMSE、ADL方面,研究未汇报中药组与安慰剂组的对比情况;亚组分析显示:分别根据西药类型、疗程进行亚组分析,中药在改善MMSE评分上与西药相当(P=0.06,P=0.06);(7)MCI研究结果meta分析显示:中药组在改善MMSE、ADAS-Cog、ADL上与西药组相当(P=0.12,P=0.88,P=0.60),中药组在改善MoCA上优于西药组(P<0.01),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10)。1项研究报告中药在改善MMSE方面优于安慰剂,1项研究未报告。(8)漏斗图分析提示研究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9)敏感性分析后异质性显着降低,可能与排除文献纳入患者的情况、样本量及量表评价主观性有关。结论:(1)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较西药能够更好的改善MMSE评分;(2)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较西药能够更好的改善ADL、ADAS-Cog评分,在改善MMSE评分上与西药效果相当;(3)中药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较西药能够更好的改善MoCA评分,在改善MMSE、ADAS-Cog、ADL上与西药相当;(4)中药治疗VaD、AD、MCI较常规西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陈黎明,胡龙[7](2019)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老年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认知功能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内科诊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组, 并选择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体检结果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MMSE量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对患者的认知情况进行测评, 得分为27~30分属于认知功能正常, 得分<27分为认知功能障碍, 得分为21~26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得分10~20分为中度认知功能障碍, 得分0~9分为重度认知功能障碍。检测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同型半胱氨酸、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血清铜、铁、锌水平。铜的正常值为7.12~33.8 μmol/L, 锌的正常值为67.72~111.30 μmol/L, 铁的正常值为7.27~9.85 μmol/L。结果对照组血清铜水平明显低于中度、重度患者;轻度患者的血清铜水平明显低于中度、重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96, P=0.003)。对照组血清铁水平明显高于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32, P=0.021)。对照组的血清锌水平明显高于轻、中、重度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618, P=0.000)。轻度患者与中度、重度患者之间血清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67, P=0.000), 而中度患者的血清锌浓度明显低于重度患者(F=12.375, P=0.009)。研究组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49, P=0.020)。患者血清铜浓度与患者的MMSE量表评分互为正相关关系(r=10.100, P=0.000), 患者血清铜浓度越高患者的MMSE量表得分越高, 即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患者血清锌、铁浓度与患者的MMSE量表评分互为负相关关系(r=6.039, P=0.037), 患者血清锌浓度越低时患者的MMSE量表得分越高, 即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程度越轻。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铁、锌、铜浓度的改变与认知功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血清铜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程度互为正相关, 而血清锌与铁和病情程度呈负相关。
滕越[8](2019)在《基于因果效应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方法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据量的增加,如何从大数据中获取有益信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贝叶斯网络是从数据中表示不确定性知识的重要工具之一,但在准确率上仍不能满足某些实际需求。此外,文献数量的迅速增长,如何直观地表示众多文献所包含的知识变得愈发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因果效应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方法。从数学上给出了节点优先度的定义,定量地描述了节点之间的优先次序。将节点优先度降序排列得到节点优先次序。利用节点优先次序和基于互信息的最大父节点数目估计结合K2算法学习初始化贝叶斯网络。通过互信息和BDe评分修正初始化网络得到最终学习结果。本文实验在ASIA网络和ALARM网络的20组数据中进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较MMHC算法准确率平均提升16%,标准差性能平均优化34%。2)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文献知识表示方法。利用网络爬虫爬取了12万篇和阿尔茨海默病有关的文献关键词数据,通过本文提出的方法学习了关键词贝叶斯网络,人工构建了相应的贝叶斯网络衡量学习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文献知识表示方法正确率为87.5%,学习结果覆盖了目前学术界认为的阿尔茨海默病病因三大假说,为文献计量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苏志生(Soh Chee Seng)[9](2019)在《针灸治疗痴呆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痴呆的发病情况逐年增加,以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减退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目前对于痴呆病的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改善认知的药物以及一些非药物疗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不一。针灸作为传统的中医学疗法,从临床中观察在治疗痴呆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然而目前尚缺乏对针灸治疗痴呆病进行系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探究目前的研究现状,选穴规律以及择经规律,并且缺乏对某种证型的痴呆进行辨证针灸治疗,故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探究目前针灸治疗痴呆的研究现状,选穴择经规律,以为后续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运用针刺疗法,参考文献计量学分析的选穴规律,针对瘀血内阻老年痴呆进行针刺针刺治疗,观察其对认知功能以及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文献计量学部分: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通过 Medline(ovid),Embase(ovi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七大中英文数据库对针灸治疗痴呆病进行相关的文献检索,进行阅读筛查符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将符合的文献进行文献特征分析(年份发表,录用期刊,期刊类型,第一作者单位,基金资助类型),临床试验研究特征分析(针刺方法,穴位选择,择经规律以及检测指标),最后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文献特征以及选穴规律和择经规律。临床研究部分: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信封法),将六十例瘀血内阻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针刺治疗组以智三针为主穴,参考文献计量学选穴依据以及辨证取穴,一日一次针刺治疗,连续治疗4周,药物对照组组则服用乙酰胆碱脂酶抑制剂安理申5mg,每日一次,连续4周,两组观察治疗前后简易精神量表(MMSE),ADAS-cog评分,中医证候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文献计量学部分:1.文献特征:从年度发文曲线图分析可发现针刺治疗痴呆的研究的大致趋势是逐年增加,从1997至2019年这二十年期间出现了两个研究高峰期,第一个时间段出现在2006-2011年这五年期间(高峰点为2007),第二个高峰时间段在2013年至2017年(高峰点为2014 年);从课题基金的分布情况看,近年来国家对于针刺的临床研究也有较多的基金资助,从资助的类型看,省市级的课题占据主要部分,其次为国家级课题,确保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从纳入分析的临床试验研究来看,被收录的期刊类型大部分为国内期刊,SCI类型的国际期刊收录的较少;从第一作者单位的信息分布,可看出目前对于针刺治疗痴呆的临床试验研究主要分布在中医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其中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在这方面的研究为多;2临床试验研究特征分析从纳入的研究对象类型看,主要是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其他类型的痴呆例如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等针灸在这方面的研究极少涉及。从选穴规律可发现,针刺治疗痴呆的研究主要选用的高频穴位为百会穴,其次运用频率较高的依次还有四神聪穴,神庭穴,风池穴,足三里穴,内关穴,水沟穴,三阴交穴,太溪穴和丰隆穴;从研究者选用的经络频次分布可发现,督脉的选用是目前针刺治疗痴呆病的高频选用经脉,其次为奇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少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阴肺经。针刺治疗瘀血内阻型老年痴呆的临床研究部分:1.两组痴呆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在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之间具有较好的可比性。2.治疗前两组的整体认知mmse评分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同时针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差异(P<0.05);3.治疗前两组的ADAS-cog评分两组比较未见明显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叫治疗前评分较低,针刺组较药物对照组ADAS-cog评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中医证候学评分,治疗前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针刺治疗组在降低中医症状评分方面叫对照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临床疗效比较,针刺治疗组在治疗痴呆的总体有效率为66.7%,药物组为60%,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上述研究归纳了针刺在治疗痴呆病的临床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探究针刺治疗痴呆病的选穴规律和择经规律,对临床上指导针灸治疗痴呆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后续研究针灸治疗痴呆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选穴参考。另一方面,通过临床试验的研究,进一步证明针刺疗法能有效改善瘀血内阻型老年痴呆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减缓认知障碍,改善中医证候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上治疗瘀血内阻型痴呆提供临床证据。
王建军[10](2019)在《功能磁共振应用于认知障碍虚、实证候及脑髓康干预疗效的神经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一中医药领域功能磁共振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及系统综述目的:揭示中医、中药领域功能磁共振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探讨中医药临床疗效研究中功能磁共振应用现状、问题及前景。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12月。按照统一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建立文献研究数据库,从论文量年度变化、文献来源及研究方向、载文期刊、作者发文数量、核心作者及团队研究方向及关键词聚类等六个方面分析总的研究趋势,基于Gephi进行作者及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可视化分析;同时对中医药临床疗效领域fMRI研究模态选择、参数报告、数据分析方式、影像靶点水平及临床研究质量、对象、干预措施、结果等进行系统综述。结果:(1)中医药领域fMRI研究在近10年得到显着的发展,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研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2)在所纳入的141篇文献中,高达93.19%的研究者发表论文频次小于2,发表频次在3及以上的研究者仅有28人,高质量研究团队多集中在北京。(3)跨学科的研究态势是该领域最大的特点,中医药临床专家需要与影像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多学科专家进行合作。(4)中医临床疗效fMRI研究共有47篇,其中27篇研究使用BOLD模态,13篇研究使用MRs模态,4项研究使用DTI模态,3篇研究同时使用2种或以上的模态。(5)随机对照研究25项(53.19%),但总体研究质量不高,采用恰当的随机化、分配隐藏、盲法及报告失访的研究分别占比32.00%、24.00%、40.00%及48.00%。(6)理论驱动和数据驱动的数据处理方式均得到运用,但感兴趣区的选择存在较高的异质性,限制了 DTI和MRS研究结果的可比性。(7)由于临床研究质量不高和影像研究结果的异质性,需要谨慎解释研究结果。结论:中医药fMRI研究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科研力量地区分布不均衡,研究质量尚不尽如人意,跨学科研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脑科学背景技术的发展,在多模态融合、节点-环路-网络的靶点选择及数据分析方式等方面可进一步优化,并将显着提升中医药fMRI的研究质量,为阐释中医药科学问题、探索中医药原创性发现提供更可靠的证据。研究二静息态fMRI应用于皮层下小血管病所致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fMRI用于皮层下小血管病所致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虚实证候、脑髓康干预临床疗效的神经机制。方法:随机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中药组服用脑髓康胶囊(粤ZB20111279),服用方法为每次3粒,一日三次;西药组服用尼莫地平片(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3022285),用方法为每次40mg,一日三次,干预周期为6个月。招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以下均简称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入组时研究根据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SDSVD)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虚证患者组(以下均简称虚证组)和实证患者组(以下均简称实证组)。采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Hachinski缺血量表(HI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等神经心理学资料。在深圳市中医院影像科GE MR750磁共振上采集普通结构像及功能影像数据,在MATLAB 2012b(http://www.mathworks.com/products/matlab/)环境下,应用基于 SPM(http://www.fil.ion.ucl.ac.uk/spm)和 DPABI 中的 DPARSF V3.0 Advanced edition(http://rfmri.org)工具进行图像预处理及计算比率低频振荡振幅(fALFF)。预处理具体包括:格式转换、时序校正、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平滑、低频滤波及去漂移(计算 fALFF 时不做低频滤波)。运用 GRETNA v2.0(https://www.nitrc.org/projects/gretna)软件包计算脑网络指标。脑功能研究采用fALFF为指标;脑网络研究采用AAL模板将整个大脑划分为116个区域,提取每个区域内所有体素的时间序列平均值,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构建连接矩阵及二值矩阵。在0.05-0.40的稀疏度范围内计算全局拓扑指标:全局效应(Eglob)、局部效应(Eloc)、聚类系数(Cp)、特征路径长度(Lp)、标准化聚类系数(γ值)、标准化最短路径长度(入值)及小世界属性(σ),同样的稀疏度范围内计算局部拓扑指标:节点效率(Ne)及节点强度(Dc)。利用基线数据在二个层次上比较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1)患者组vs对照组;(2)虚证组vs对照组、实证组vs对照组;利用纵向干预数据比较中药有效组vs无效组、西药有效组vs无效组在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将异常的功能影像学参数与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MoCA积分及HAMD-17积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相关性。结果:(1)与对照组比,患者组fALFF值显着降低与升高的脑区分别为左侧额回、右侧小脑;虚证组分别为右侧额中回、右侧小脑;实证组分别左侧眶额区、左侧小脑;(2)虚证中肾精亏虚证与右侧小脑fALFF值呈正相关(r=0.557,P=0.000),与右侧额中回fALFF值呈负相关(r=-0.486,P=0.001);实证中痰浊阻窍证与左侧小脑fALFF值呈正相关(r=0.382,P=0.020),与左侧眶额回fALFF值呈负相关(r=-0.575,P=0.000);(3)在全局属性上,患者组、虚证组与对照组均具有“小世界”属性,但其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证组在0.05-0.26稀疏度范围内“小世界”属性显着降低(P<0.05);(4)在局部属性上,节点强度和节点效率均能显着区分患者组和对照组、实证组和对照组,但节点效率不能有效区分虚证组与对照组,且在节点强度上仅表现为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额极上回及Vermis6节点强度增高,未出现节点强度下降的脑区;(5)治疗6个月后,中药组20例和西药组17例完成全部临床研究和影像检查。两组MoCA积分总有效率(80.00%vs 76.4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0.05),但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90.00%vs 58.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6)在局部脑功能层面,与无效患者相比,中药组有效患者表现为右侧额上回激活显着增加(p<0.05),西药组有效患者表现为右侧额中回激活显着增加(P<0.05);(7)在全局属性上,中药有效患者组、西药有效患者组与无效患者组均具有“小世界”属性,但其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在局部属性上,与无效相比,西药治疗有效患者在左侧眶额上回、右侧杏仁核、Vermis7、Vermis8及Vermis9节点效率高增高,在右侧三角部额下回节点效率降低(P均<0.05),且在右侧小脑下回及Vermis7节点强度升高,在右侧三角部额下回、左侧缘上回节点强度降低;中药治疗有效患者在左侧颞上回、右侧颞极中回节点效率增高,未出现节点效率下降的脑区;在左侧颞上回、右侧颞极上回、右侧三角部额下回、右侧眶部额下回、右侧补充运动区节点强度增高,在右侧楔叶、右侧尾状核节点强度降低。结论:(1)虚、实证候在局部脑功能上表现为左右偏侧化差异,在全局网络拓扑属性上实证显着区别于虚证组,表现为小世界属性降低。本研究从局部脑功能和大尺度脑网络两个层面均能有效说明虚证与实证两种完全不同的临床表型具有显着差异的脑功能神经基础,这将对临床进一步纯化样本提供了影像依据,为从中医证候层面研究血管性认知障碍生物学亚型提供方法学基础;(2)相比于局部脑功能指标,脑网络拓扑指标能更精细地刻画中西药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的差别,且阳性脑区广泛分布于皮层上额顶叶、边缘系统及幕下小脑等多个脑区,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中医药多靶点疗效提供了研究基础。
二、阿尔茨海默病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尔茨海默病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医证候、证素临床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
1.1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1.4 证候、证素术语规范 |
2 研究结果 |
2.1 帕金森病常见证候 |
2.2 帕金森病常见病位、病性证素 |
2.3 阿尔茨海默病常见证候、病位、病性证素 |
3 讨论 |
3.1 帕金森病的临床常见中医证候与证素 |
3.2 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常见中医证候与证素 |
4 小结 |
(2)基于古今医案的痴呆中医因机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痴呆古代文献梳理 |
一、病名溯源 |
(一)痴呆释义 |
(二)痴呆别名 |
(三)痴呆内涵 |
二、病因病机 |
(一)痴呆病因 |
(二)痴呆病机 |
(三)痴呆病位 |
三、治疗沿革 |
(一)针灸疗法 |
(二)中药疗法 |
四、小结 |
第二部分 痴呆古今医案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一)研究对象 |
(二)选案标准 |
三、研究方法 |
(一)规范化处理 |
(二)建立数据库 |
(三)统计分析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一)医案梳理 |
(二)数据结果 |
五、结果分析 |
(一)医案一般情况分析 |
(二)因机证治规律分析 |
六、小结 |
第三部分 近10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中医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一、资料与方法 |
二、结果 |
三、小结 |
第四部分 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一、阿尔茨海默病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
(一)流行病学调查 |
(二)发病机制 |
(三)风险因素 |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 |
(五)治疗现状 |
二、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
(一)文献记载 |
(二)病因病机 |
(三)症状证型 |
(四)治疗现状 |
三、小结 |
第五部分 讨论 |
一、病因病机 |
二、症状证型 |
三、类证鉴别 |
四、治则治法 |
五、治疗方法 |
六、各时期杰出医家思想 |
七、中医药治疗痴呆的现状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医案来源 |
附录2 证素表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个人简历 |
(3)骨碎补对去势诱导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1章 理论探讨 |
1 中医学对痴呆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 AD 的研究 |
3 骨碎补与 AD 的相关研究 |
第2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Morris 水迷宫实验 |
2.4 Nissl 染色法、Golgi 染色法 |
2.5 Western Blot 实验 |
2.6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结合相关文献探讨骨碎补防治AD的可行性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的学术会议及获奖 |
致谢 |
(4)偏差、恶劣与拒绝:社区成员与失智老人社会交往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 |
1.2. 研究背景 |
1.2.1.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
1.2.2. 患失智症的老人逐年增加 |
1.2.3. 人们对失智症的认知非常浅显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失智症、老年人、失智症老年人 |
1.4.2. 社区和社区成员 |
1.4.3. 认知、态度和行为 |
第2章 文献回顾 |
2.1. 失智症的相关研究 |
2.2. 对失智老人的社会政策研究 |
2.2.1. 对国外政策的研究 |
2.2.2. 对国内政策的研究 |
2.3. 关于失智老人社会交往的研究 |
2.3.1. 国外对失智老人社会交往的研究 |
2.3.2. 国内对失智老人社会交往的研究 |
2.4. 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失智问题的文献回顾 |
2.4.1. 国外社会工作介入的相关研究 |
2.4.2. 国内社会工作介入的相关研究 |
2.5. 文献述评 |
第3章 解释框架和研究方法 |
3.1. 解释框架 |
3.1.1. 发展主义理论内涵 |
3.1.2. 选择该框架的原因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的具体步骤 |
3.3.1. 分析性范畴的回顾 |
3.3.2. 文化范畴的回顾 |
3.3.3. 文化范畴的发现 |
3.3.4. 分析性范畴的发现 |
3.4. 相关伦理议题 |
第4章 偏差、恶劣和拒绝:社会交往中的问题 |
4.1. 基本情况 |
4.1.1. 社区基本情况 |
4.1.2. 失智老人个体的基本情况 |
4.2. “偏差”的认知 |
4.2.1. 片面化的认知:“累赘” |
4.2.2. 绝对化的认知:“晦气” |
4.2.3. 静态化的认知:“应该好不了了” |
4.3. “恶劣”的态度 |
4.3.1. 刁蛮的态度:嫌弃厌烦 |
4.3.2. 冷漠的态度:避而远之 |
4.3.3. 戏谑的态度:幸灾乐祸 |
4.4. “排斥”的行为 |
4.4.1. 故意回避的行为: |
4.4.2. 阻止接近的行为 |
4.4.3. 设立障碍的行为 |
第5章 社会交往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5.1. 发展主义的价值观念 |
5.2. 准政府组织(社区):“怕麻烦” |
5.3. 社区非家庭成员:“没好处” |
5.4. 家庭成员:“扯后腿” |
第6章 增强失智老人社会融入感的政策建议 |
6.1. 观念更新 |
6.2. 支持体系建构 |
6.2.1. 为失智老人建立全方位的家庭照护方案 |
6.2.2. 为家庭照护者提供个性化的支持计划 |
6.3. 政策强化保障 |
6.3.1. 制定国家“科学应对失智症”发展规划 |
6.3.2. 将失智症纳入社会保险保障范围 |
6.3.3. 充实完善医疗服务力量 |
6.4. 专业介入 |
6.4.1. 要扮演好服务提供者 |
6.4.2. 要扮演好关系协调者 |
6.4.3. 要扮演好支持者 |
6.4.4. 要扮演好资源筹措者和政策建议者 |
第7章 总结与讨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贡献 |
7.3. 研究限制 |
7.4. 研究展望 |
附录 |
附录一 访谈大纲 |
附录二 受访人员编码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中医药治疗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从五脏探讨呆病论治 |
1 脑与五脏 |
2 五脏病理与呆病 |
3 从五脏论治呆病的临床应用 |
4 讨论 |
综述二 阿尔茨海默病血液中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
1 AD血液中生物标志物 |
2 AD诊断标准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文献纳入 |
2 文献检索与筛选 |
3 文献资料提取 |
4 文献偏倚风险评价 |
5 统计学分析方法 |
数据和结果分析 |
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
2 纳入研究一般情况 |
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4 Met分析结果 |
讨论 |
1 中药治疗认知功能障碍 |
2 治疗措施及具体用药 |
3 Meta分析的局限性 |
4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8)基于因果效应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贝叶斯网络的起源与发展 |
1.1.2 研究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方法的意义 |
1.1.3 贝叶斯网络在阿尔茨海默病文献关键词数据上应用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研究现状 |
1.2.2 文献计量学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工作 |
1.3.1 课题来源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因果理论和贝叶斯网络的基础知识 |
2.1 统计和因果模型 |
2.1.1 概率论的基础知识 |
2.1.2 图论基础知识 |
2.2 干预因果效应 |
2.3 贝叶斯网络模型 |
2.4 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
2.4.1 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
2.4.2 互信息的相关知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因果效应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方法 |
3.1 节点优先度和节点优先次序 |
3.1.1 基于因果效应的节点优先度算法 |
3.1.2 基于BDe评分标准的节点优先度算法 |
3.1.3 节点优先次序流程图 |
3.2 初始化网络 |
3.3 反向调节策略与基于互信息和BDe评分的联合删除边策略 |
3.3.1 K2 算法参数偏差原因 |
3.3.2 反向调节策略与基于互信息和BDe评分的删除边策略 |
3.3.3 调节策略算法流程图 |
3.4 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对比 |
3.4.1 ASIA数据库实验结果 |
3.4.2 ALARMA数据库实验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阿尔茨海默病关键词网络上的应用 |
4.1 关键词数据库介绍以及数据预处理 |
4.2 网络学习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9)针灸治疗痴呆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中医对痴呆的认识 |
1.1 中医的命名 |
1.2 中医的病因病机 |
1.2.1 髓海空虚 |
1.2.2 气血不足 |
1.2.3 肾精亏损 |
1.2.4 痰瘀闭阻 |
1.3 中医的辨证分型 |
1.3.1 髓海不足 |
1.3.2 脾肾两虚 |
1.3.3 痰浊蒙窍 |
1.3.4 瘀血内阻 |
1.4 中医药对痴呆的治疗概况 |
1.4.1 中药内服法 |
1.4.2 针灸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痴呆的认识 |
2.1 痴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2.2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
2.2.1 痴呆的临床表现 |
2.2.2 痴呆的诊断标准 |
2.3 现代医学对痴呆的治疗 |
2.3.1 非药物治疗 |
2.3.2 药物治疗 |
第二部分 针刺治疗痴呆的文献计量学以及选穴分析 |
1 资料和方法 |
1.1 文献来源 |
1.2 检索策略 |
1.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4 数据提取 |
2 结果 |
2.1 检索结果 |
2.2 文献特征 |
2.3 临床试验研究特征 |
3 讨论 |
3.1 文献特征分析 |
3.2 临床试验研究特征分析 |
第三部分 “智三针”治疗瘀血内阻型老年痴呆的临床观察 |
1.1 研究对象 |
1.1.1 病例来源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脱落、中止标准 |
1.1.6 安全性评价 |
1.2 研究方法 |
1.2.1 临床研究设计 |
1.2.2 治疗方法 |
1.2.3 不良反应观察 |
1.2.4 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及解决方案 |
1.2.5 观察方法 |
1.2.6 统计方法 |
1.3 研究结果 |
1.3.1 般资料分析 |
1.3.2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 |
1.3.3 临床疗效比较 |
1.4.不良事件观察 |
1.5 讨论 |
1.5.1 治疗老年痴呆的方案探讨 |
1.5.2 以智三针为主的针刺治疗痴呆选穴依据 |
1.5.3 研究结果分析 |
参考文献 |
结语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
详细摘要 |
(10)功能磁共振应用于认知障碍虚、实证候及脑髓康干预疗效的神经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中医药fMRI研究的文献计量学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 |
1.3 数据库的建立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发文量 |
2.2 文献来源及研究方向 |
2.3 发文期刊 |
2.4 作者发文数量 |
2.5 核心作者及团队研究方向 |
2.6 关键词聚类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中医药临床疗效研究中功能磁共振(fMRI)的运用:系统综述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与检索方法 |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研究筛选、提取及质量评价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研究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的一般情况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影像技术与指标 |
2.4 临床设计与研究质量 |
2.5 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 |
3. 讨论 |
3.1 不同影像模态的神经基础 |
3.2 中医药临床疗效研究中fMRI应用 |
3.3 不同疾病的fMRI研究 |
3.4 未来发展方向及展望 |
第三章 皮层下小血管病所致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虚、实证候的fMRI研究 |
1. 病例选择 |
1.1 研究对象及入组 |
1.2 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 |
1.3 终止、脱落及剔除标准 |
1.4 知情同意与伦理 |
2. 方法 |
2.1 神经心理学测评 |
2.2 神经影像学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 |
2.3 评价指标 |
2.4 质量控制 |
2.5 数据管理 |
2.6 统计描述与分析 |
2.7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 |
3.2 mVCI-SSVD患者局部脑功能研究 |
3.3 mVCI-SSVD患者虚、实证候局部脑功能研究 |
3.4 mVCI-SSVD患者脑网络拓扑属性研究 |
3.5 mVCI-SSVD患者虚、实证候脑网络拓扑属性研究 |
4. 讨论 |
4.1 mVCI-SSVD患者脑功能和脑网络 |
4.2 虚证与实证mVCI-SSVD患者脑功能和脑网络 |
第四章 脑髓康干预皮层下小血管病所致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疗效fMRI探索研究 |
1. 病例选择 |
1.1 研究对象及入组 |
1.2 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 |
1.3 终止、脱落及剔除标准 |
1.4 知情同意及伦理 |
2. 方法 |
2.1 随机化及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神经心理学测评 |
2.4 神经影像学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 |
2.5 临床疗效判定 |
2.6 fMRI评价指标 |
2.7 质量控制 |
2.8 数据管理 |
2.9 统计描述与分析 |
2.10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中药组和西药组一般情况及临床特征 |
3.2 治疗6个月临床疗效 |
3.3 不同方案有效与无效患者局部脑功能组间比较 |
3.4 不同方案有效与无效患者脑网络全局拓扑属性组间比较 |
3.5 不同方案有效与无效患者脑网络局部拓扑属性组间比较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详细摘要 |
四、阿尔茨海默病的文献计量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医证候、证素临床分布规律研究[J]. 张洋,何建成. 光明中医, 2021(11)
- [2]基于古今医案的痴呆中医因机证治规律研究[D]. 宋晓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骨碎补对去势诱导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D]. 杨梦.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4]偏差、恶劣与拒绝:社区成员与失智老人社会交往问题研究[D]. 唐一石. 山东大学, 2021(02)
- [5]阿尔茨海默症领域的科技情报分析及科技转化规律研究[D]. 莫莉. 上海财经大学, 2020
- [6]中医药治疗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D]. 畅苏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 陈黎明,胡龙. 中国基层医药, 2019(18)
- [8]基于因果效应的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方法及应用[D]. 滕越.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
- [9]针灸治疗痴呆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及临床研究[D]. 苏志生(Soh Chee Se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功能磁共振应用于认知障碍虚、实证候及脑髓康干预疗效的神经机制研究[D]. 王建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