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靠GMP管理,促进企业中药生产现代化(论文文献综述)
成瑞雪[1](2020)在《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药成药的主体部分,是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主要支撑,也是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保障,医院制剂及其调剂市场的存在满足了少数民族患者的用药需求。调剂市场的发展,对延长民族药产业价值链、对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建设、对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市场,均有重要意义。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调剂了民族医医院之间制剂的余缺,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对民族药安全、充分、公平和有效的使用,有利于缓解少数民族患者的“看病难、看病贵”。本文运用系统抽象法,注重矛盾分析,结合田野调查材料全面考察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重要作用、市场结构、市场监管和市场发展趋势,为调剂市场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民族药医院制剂是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主体涉及少数民族群众、民族医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由调出方、调入方医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调剂价格等构成。拟调剂制剂具有商品化率低、可替代性弱、地域性强的特点。医院之间调剂制剂的程序、规则、范围都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制剂价格也由物价管理部门制定,由此形成了发育程度不同的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调剂市场进行了严格控制,从医院制剂注册、再注册和备案到管理制剂进入市场的数量、品种,再通过实施制剂调剂使用办法,管控着制剂市场的运行。药监部门对调剂程序的严格管控,缩减了制剂调剂规模、导致制剂市场调入调出不平衡、制剂调剂价格无法反映制剂供求关系、延长了制剂在调剂市场流通的时间、减少了医院利润,导致各民族医院内部出现大量的协定方剂以满足患者临床所需、增加民族医特色疗法提高医院收入,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在监管下具有显着的地方性和封闭性。从调剂市场发展趋势来看,它最终会走向衰落,但还需要条件,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按药监部门对调剂市场的过严控制,阻碍了市场发展,加剧了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矛盾,医院为保障患者用药与维持运营只能购入国准字成药和使用协定方剂。但根据少数民族患者收入水平,医保目录中所纳入的民族药品可报销的范围和比例来看,过快取缔调剂市场不可行,医院制剂“简、便、廉、效”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因此,应扩大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规模,定期将部分医院制剂申报为国准字成药,降低协定方剂申报为医院制剂的难度,在逐步发展中提高少数民族患者收入水平和民族药医保报销比例,为促进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最终消亡创造条件。
胡敏[2](2020)在《X中医药公司发展战略优化研究》文中认为中医药是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X中医药公司依托其优秀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口碑,构建了遍及全国、东南亚和部分欧美市场的营销网络。目前,制药公司正面临如何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医药市场中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而制药公司的发展战略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前提。为此,本文对X中医药公司发展战略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合理的发展战略优化措施。本文以战略管理为主要研究方向,运用EFE矩阵、IFE矩阵、波士顿矩阵、价值链分析模型对X中医药公司的经营环境、业务组合、价值链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本文认为X中医药公司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有效战略控制、营销管理存在不足、人力资源建设不充分等。随后基于以上分析为X中医药公司的发展战略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X中医药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方向。经过研究,本文认为X中医药公司可以在业务组合、价值链、战略控制、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优化。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动态管理与控制等方式改进公司战略控制。在优化营销管理方面,通过增加终端零售的价格控制、增强产品附加价值等方式实现产品价格层面优化;通过培养重点经销商、加大电商渠道的建设力度、落实文化馆的初始定位等方式实现销售渠道优化;通过加强老字号品牌建设、策划事件营销支持口碑建设、注重广告创新等方式实现产品促销优化。通过优化定岗定编、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优化员工激励等方式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庞通[3](2020)在《霞光中药饮片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中药饮片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本文选择霞光中药饮片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以及定量分析法,对其发展战略开展研究。本文从回顾和整理企业发展战略内涵、理论发展、演变趋势,以及企业战略制定的相关研究开始,逐渐延伸到医药企业、中药及中药饮片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研究,为战略分析与制定提供理论基础。紧接着为霞光中药饮片公司展开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与发展趋势分析,从政策法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角度,综合得出企业面临的机会与威胁;由企业基本情况分析入手,从资源与能力、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企业内部环境现状,进而明确企业自身具备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归纳出企业具备的优势和机会条件,存在的劣势和威胁因素,提出了纵向一体化的总体战略、职能战略以及采取低成本、进攻型的竞争战略。为了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从生产运营、市场营销、品牌及研发、人力资源四个方面匹配了保障措施。全文通过对霞光中药饮片公司发展战略的研究,为其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提出建议方案,也为众多的中药饮片生产加工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王灵芝[4](2020)在《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专家评议,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简单易行、实用性强的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常性监督评估提供标准化依据,并基于建立的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综合评价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思路。方法:采用文献法和专题小组讨论拟定指标体系草案,利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指标筛选,构建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评分法确定选定指标的权重。采用问卷调查贵州中药民族药企业可持续发展现状,用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对参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排序,验证指标体系。结果:通过文献法和专题小组讨论,拟定的指标体系含有6个一级指标和49个二级指标包括了资源投入回报能力、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效益能力六个方面。通过两轮专家咨询,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对各级指标意见的权威系数为0.86;第1轮专家的协调系数为0.22,第2轮专家的协调系数为0.48。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第一轮专家咨询删减11个指标,增加2个指标,更改2个指标的类别,第二轮专家咨询删减9个指标,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选取24家企业进行现场实测,分析企业发展现状,以中小型企业为主,2014年至2018年期间,企业总投入和销售收入持续上升,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为3.0%,销售费用强度为25.9%,企业新增新药5个,企业已全部通过2010版GMP认证。通过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排序,排序结果相差不大。结论:构建的中药民族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行性,可为相关部门对中药民族药企业进行监督评估提供标准化依据。同时对指标体系综合评价过程中发现贵州中药民族药企业可持续发展存在融资能力不足、研发投入强度不足,营销费用强度较高、研发人才结构不合理、创新成果增长缓慢、不充分利用信息和风险管理机制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制约了中药民族药企业可持续发展,对此提出推动企业并购整合、多渠道融资、加大研发投入、控制销售费用、培养研发人才、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完善职员激励机制、建立信息平台、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建议,为提升中药民族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思路。
秦袁方[5](2020)在《M公司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M药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93年,2013年成为某上市制药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之一,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初加工,中药饮片生产、研发和销售于一体的大型中药企业。并已经在多年的摸索和实践中拥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体系,但是在药监机构的高压监管态势、市场供应趋于饱和状态和行业内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现有中药饮片产品质量管理举措明显无法适应市场变化和产业升级,甚至让企业在监管机构频繁的“飞检”过程中措手不及。总是,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问题已经成为了M公司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阻力。本文以M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饮片产品的全生产链和公司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为研究对象,聚焦于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质量管理问题,结合质量管理相关理论知识与分析工具,并通过专家访谈和调查问卷并举的方式,从现行质量管理制度、质量管理的目标、相关文件管理维护、质量管理流程环节设置、质量管理制度执行、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组织架构及人员安排等多维度,对导致中药饮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之后根据诊断出来的问题和归结出来的原因,同时借鉴国内外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中的先进经验,针对性地提出了M公司关于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优化方案,最后使用预评估的方式对优化方案实施评估,并认为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质量管理,构建以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质量跟踪追溯体系框架是未来M公司中药饮片产品质量管理优化的发展方向。
舒茜[6](2020)在《中药标准化的问题与对策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健康理念的传播,人们由以前追求温饱的生活理念转换为追求健康高品质的生活理念,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对健康生活理念的追求更为迫切。世界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环境恶化、传染性疾病高发等问题,人们对健康需求加大,而中药具有使用方便、预防保健的特点,因此,中药成为人们追求健康保健的首选产品,中药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据统计,全球有超过80%的人口使用过中药。这股热潮给中药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亟需中药标准来保障中药产品的质量,为中药行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中药是我们优秀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学术内涵,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医学体系。纵观中医药的发展史,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到现在的《中国药典》、《药品管理法》,自始至终都蕴含着标准化思想。中药标准化有利于提高中药学术水平,推动中药继承创新,保持中药特色优势,规范中药管理,保障中药服务质量安全,促进中药走向世界,在中药事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中药国际化、现代化的实现必然离不开中药标准化的实现。从第一版《中国药典》颁布开始,我国的中药行业更加规范化,出口销量迅速增加,但是我国现行的中药标准化体系不够完善,存在多头管理和人才队伍质量不高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完善中药标准化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和对比研究法,分析了中药标准化的发展背景和现状,认为我国在政策方面加强了对中药标准化工作的重视,在标准制定修改方面,不断对中药标准进行完善,在中药国际标准化方面,积极参与中药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标准管理不协调,标准推广和应用不充分;二是标准交叉重复,标龄老化,更新周期时间长;三是标准研究乏力,专业性人才匮乏;四是中药标准西化严重,标准制定对中医药指导理论认识不足;五是中药标准体系不健全,中药质量标准不完善;六是缺乏国际认可的中药标准,与国际市场脱节;七是中药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产生冲突。通过对国内中药标准化体系和欧盟、美国的植物药标准化体系进行介绍,发现我国在植物药质量标准、注册标准等方面与国际上存在差别,分析发达国家中药标准化建设经验,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借鉴欧盟和美国植物药标准制定和实施经验,完善我国中药标准;二是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国家层面的对话与合作;三是积极参与中药国际标准制定活动,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四是发挥中药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作用,提高企业参与度;五是研究中药产品海外注册政策,提高中药产品海外注册能力,以此寻求对我国中药标准制定和相关制度完善的经验。对于完善我国中药标准化工作的思考,笔者提出要立足于国内中药标准化和监管现状,通过介绍天士力集团国际化和同仁堂集团知识产权保护的成功经验,建议企业方面应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成果向标准转化地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提高中药质量标准;以市场需求为中心,打造知名品牌;政府方面应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中药标准与相关制度的衔接,给与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同时加强管理和监督,积极宣传和推广;最后提出中药标准化要与知识产权协同发展。
赵洁[7](2020)在《“一带一路”背景下HZ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对医药保健品的市场需求增加,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前景广阔,企业纷纷开始国际化发展。与此同时,国外企业通过国际合作或合资形式进入我国市场,一方面加剧了国内市场竞争,另一方面为国内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此背景下,如何制定长远有效的国际化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是我国中小型医药保健品企业国际化的当务之急。本文以HZ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企业国际化、国际化战略等相关理论,以及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公司国际化战略深入研究。首先本文阐述了HZ公司发展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公司国际化战略情况,发现公司国际化经营中存在国际化战略模式单一、人才缺乏、研发和营销能力不足等问题。剖析问题原因得出,原有的产品出口战略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分析HZ公司的内外部环境,结合SWOT矩阵分析法,得出扭转型+增长型战略适宜作为公司国际化总体战略。在此基础上,明确了HZ公司国际化战略目标和发展思路,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分析得出,不同的国际化阶段适合选择不同的市场。结合国际化风险分析,确定了HZ公司国际化战略,主要包括:人才引进战略、联盟合作战略、市场开拓战略和产品创新战略。最后,通过建立联盟合作、加快人才培养、加大研发投入、完善营销策略、化解国际化风险等措施推动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并从组织、人才、资金、产品等方面为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本文研究表明,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医药保健品市场竞争激烈,面对国际竞争环境的复杂和开放性,中小型医药保健品企业只有抓住“一带一路”带来的机遇,结合自身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国际化战略规划,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国际化,并取得预期经济效益。本文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对HZ公司国际化具有较强指导意义,也为其他中小型医药保健品企业提供参考。
张要华[8](2020)在《安国市中药制药企业融资调查》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国家正着力推动中医药的振兴与发展,努力实现我国中医药生产现代化。安国市作为中国四大“药都”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其药业在安国市整体经济中的比重达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有力的拉动和促进全市经济的发展。但当地中药制药企业大多是中小微型企业,存在明显的“散、小、乱”的特征,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安国市中药制药企业以中药饮片的生产企业为主,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企业盈利能力弱,加之当地的金融机构支持尚有不足,面临的融资问题尤为严峻,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影响安国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整体发展。在了解安国市中药制药企业融资情况的基础上,本文利用一手资料数据从两大主体四个方面对中药制药企业的资金需求和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安国市中药制药企业目前有着很大的融资需求,除了与一般中小微型企业一样存在融资渠道单一、经营能力弱和企业信用低等不足,该类企业还面临企业存货量大,资金占有程度高等问题。此外,安国市金融机构在支持当地企业发展力度较弱,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商业银行针对地方特色的中药制药企业信贷产品较少,另外当地担保体系发展相对滞后。针对以上的问题适时地成立库存监管公司,利用当地中药制药企业资源发展货押融资业务,同时发挥银行整合金融资源的优势,发展和创新信用贷款业务,满足企业临时性的融资需求。设立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低息担保,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安国市中药制药企业融资问题进一步地解决,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当地中药制药企业经营模式,促进该类企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融资安排和政策实施措施,促进安国市金融机构和中药制药企之间的良性互动。
朱玉洁[9](2019)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药资源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融合创新研究》文中认为中药资源产业的显着特征是依赖于中药资源作为供应链源头和价值链的输入源头,通过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价值增值和价值创造环节,输出终产品到供应链末端的消费者手中。中药行业因其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自身绿色价值低和外部环境损害价值高,因此供应链具有较高的绿色生产力发展潜力。然而,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企业偏重于技术型的供应链模式构建,立足于商业角度探求整合式中药供应链模式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从供应链整体视角解决中药产业的绿色发展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答,大量有价值的会计和经济数据难以充分挖掘利用,价值核算和控制无法有效实施。本研究在分析中药供应链物质流的基础上,融合价值流分析,根据价值流图构建中药供应链的绿色生产力分析理论基础和核算框架体系,实现供应链和价值链融合分析,提出供应链提升绿色生产力的有效路径和相应的政策建议。首先,文章对价值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从中药资源价值链的拓展、特征和影响因素阐述了中药资源价值链的内涵和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内涵,同时阐明了价值链视角融合中药供应链分析的理论框架。其次,文章从中药在医药产业中的构成及比较优势、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分析方法现存问题和困境阐述了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发展的现状,并阐述了中药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的融合分析的融合基础和融合过程。第三,基于绿色价值流图构建分析框架,分析了中药供应链中各链条组成部分,识别“浪费”来源,设计供应链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通过计算供应链的经济指数和环境指数,创新设计了供应链绿色生产力量化测算框架,并运用民营企业数据实证其可行性。为中药资源产业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水平提供了评价手段。第四,本章在分析了绿色供应链管理五个策略①原料药减少使用量②原材料替换③废弃物循环利用④产品替换⑤产品循环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提升策略进行分析,提出废弃物资源化是提升绿色生产力的重要手段。同时,还给出了中药产业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提升还需从政府规制保障(环境保护税法细化)、企业责任意识提升(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和公众消费引导(公众环境知情权保护,参与权推广和绿色消费引导)等多维度进行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第五,文章分析了中药废弃物资源化是中药供应链提升绿色生产力的最优策略,也是中药资源价值链实现价值延伸和价值增值的重要环节。并以黄芪为实例,探讨了黄芪口服液供应链中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若干策略,并利用绿色生产力指数GPI计算公式黄芪绘制口服液供应链改进后的价值流图,比较前后GPI在不同供应链阶段的变化。论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立足价值链视角聚焦绿色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价值流动,融合分析物质流和价值流的运行规律,在国内首次较系统地探索了中药供应链价值流和物质流融合分析框架,对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的理论分析进行拓展,阐明提升供应链绿色生产力与价值链价值延伸与创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评估方法:内部资源流动的经济效益--外部环境损害价值评估的融合分析形成价值图模型,建立绿色生产力绩效评估指数。该指数在概念结构、价值流转呈现形式,计量基础和数据收集处理均有一定突破和创新。根据中药供应链的特征,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的提升策略和实现机制,对绿色生产力测算框架进行实证研究,实现应用创新。
姚华[10](2019)在《岐黄药业中药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跃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医疗保障的全民覆盖,中医药的市场总量逐年增加。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地区,中医药的发展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着力促进中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此,岐黄药业为了适应新环境,积极应对新机遇和新挑战,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而制定企业中药业务竞争战略。本文通过分析岐黄药业中药业务背景情况及相关社会环境及政策变化,通过PEST分析模型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和制药行业进行全方位分析,详细分析企业环境,利用SWOT分析制定岐黄药业中药业务的品牌差异化、营销差异化和产品差异化战略,进一步提高岐黄药业中药业务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最后,从强化药品质量安全、优化人才体系、构建创新研发体系、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文化建设、提升资本运作能力入手,合力保障企业中药业务战略的实施。本文在岐黄药业的具体发展基础上,制定了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中药业务竞争战略,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为岐黄药业公司管理者提供管理理念,使公司的发展进入新的里程。此外,本行业及区域有众多中小型制药企业,也能为这些企业提供借鉴意义和理论启示。
二、依靠GMP管理,促进企业中药生产现代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依靠GMP管理,促进企业中药生产现代化(论文提纲范文)
(1)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政府控制的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 |
二、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市场研究的新领域 |
三、系统抽象法在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中的运用 |
第一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市场调剂的重要性 |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及其地位 |
一、民族药成药的主体部分是医院制剂 |
二、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品种 |
三、民族药医院制剂在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中的主体地位 |
第二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是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的支撑 |
一、医院制剂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体系中占重要地位 |
二、医院制剂在各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中发挥的作用 |
三、医院制剂在民族地区医疗保障中的用药范围 |
第三节 医院制剂的市场调剂是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的保障 |
一、民族医医院的结构及其分布 |
二、民族医医院调剂使用制剂的原因 |
三、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调剂制剂所占比重 |
第四节 医院制剂的市场调剂是少数民族患者用药的重要保障 |
一、少数民族患者大多愿意接受民族医治疗 |
二、民族地区常发病、多发病民族药有独特疗效 |
三、少数民族患者使用民族药医院制剂药费低 |
第五节 医院制剂调剂有利于民族医医院的发展 |
一、能增加制剂调出医院的收入 |
二、有利于提高民族药医院制剂的生产质量和水平 |
三、制剂调剂有利于民族医医院特色的形成 |
第二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结构 |
第一节 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调出方和调入方 |
一、调出方(卖方) |
二、调入方(买方) |
三、调入方和调出方买卖制剂的特点 |
第二节 调入方与调出方的调剂协议与批准 |
一、买卖双方协议的达成 |
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
三、制剂调剂是一个有严格监管的市场 |
第三节 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价格 |
一、制剂的调剂价格由物价部门制定执行 |
二、医院制剂调剂价格的评价 |
三、民族药品市场内部价格变化对调剂市场产生的影响 |
第四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一、调剂市场主要涉及藏、蒙、维吾尔族药医院制剂 |
二、五藏区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三、八蒙区蒙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四、维傣彝苗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 |
第三章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控制 |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的注册与再注册 |
一、对民族药医院制剂注册的要求 |
二、有效期与再注册 |
三、高昂的注册与再注册成本阻碍民族药医院制剂发展 |
四、注册困难限制了市场调剂制剂的品种与结构 |
第二节 对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控制 |
一、对每一笔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的批准 |
二、调剂市场监管阻碍市场正常运行 |
三、大量院内协定方剂产生和民族医特色疗法产生 |
四、制剂调剂市场行政控制地方性和封闭性突出 |
第三节 从注册制到备案制的转变缩小了制剂调剂市场规模 |
一、备案制的出台及其主要内容 |
二、备案制必将导致调剂市场规模缩减 |
第四章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发展的趋势 |
第一节 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消亡的条件 |
一、中药医院制剂所走过的道路 |
二、民族药国药品种数量必须增加 |
三、医疗保险和少数民族收入水平提高 |
第二节 现阶段必须扩大民族药医院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 |
一、民族药国药品种数量有限 |
二、市场是民族医医院之间调剂制剂余缺的唯一途径 |
三、扩大制剂配制和调剂市场满足少数民族患者用药需求 |
第三节 为民族药医院制剂调剂市场的消亡创造条件 |
一、定期将部分民族药医院制剂申报为国准字成药 |
二、降低医院协定方剂申报为医院制剂的难度 |
三、逐步增加民族医医院临床用药中的国药比重 |
四、提高民族药医保报销比例和少数民族收入水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X中医药公司发展战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 |
2.1 战略管理理论 |
2.1.1 战略管理含义 |
2.1.2 战略管理过程 |
2.2 发展战略理论 |
2.3 分析方法 |
2.3.1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
2.3.2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
2.3.3 波士顿矩阵 |
2.3.4 价值链分析模型 |
第3章 X中医药公司现有发展战略的分析与评价 |
3.1 现有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 |
3.2 内外部因素分析与评价 |
3.2.1 外部环境分析 |
3.2.2 外部环境评价 |
3.2.3 内部环境分析 |
3.2.4 内部环境评价 |
3.3 基于波士顿矩阵的业务组合分析 |
3.4 基于价值链分析模型的价值活动分析 |
3.5 现有发展战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
3.5.1 缺乏有效战略控制 |
3.5.2 营销管理存在不足 |
3.5.3 人力资源建设不充分 |
第4章 X中医药公司发展战略优化策略 |
4.1 优化原则与目标 |
4.1.1 优化原则 |
4.1.2 优化目标 |
4.2 业务组合优化 |
4.3 价值链优化 |
4.4 战略控制优化 |
4.4.1 完善治理结构 |
4.4.2 加强动态管理与控制 |
4.5 营销管理优化 |
4.5.1 价格优化策略 |
4.5.2 渠道优化策略 |
4.5.3 促销优化策略 |
4.6 人力资源优化 |
4.6.1 优化定岗定编 |
4.6.2 完善人才梯队建设 |
4.6.3 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 |
4.6.4 优化员工激励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霞光中药饮片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与特色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企业战略内涵的相关研究 |
2.2 企业战略理论发展和演变趋势的相关研究 |
2.3 企业战略制定的相关研究 |
2.3.1 企业战略分析的相关研究 |
2.3.2 企业战略目标与选择的相关研究 |
2.4 医药企业、中药及中药饮片企业战略的相关研究 |
2.5 文献述评 |
第3章 霞光中药饮片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霞光中药饮片公司的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霞光中药饮片公司的行业环境分析 |
3.2.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
3.2.2 替代品的威胁 |
3.2.3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2.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2.5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抗衡 |
3.3 中药饮片行业发展趋势 |
第4章 霞光中药饮片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1 霞光中药饮片公司基本情况 |
4.1.1 公司简介 |
4.1.2 发展历程 |
4.2 霞光中药饮片公司资源与能力 |
4.2.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4.2.2 组织架构 |
4.2.3 人力资源 |
4.2.4 生产设备等主要固定资产投入 |
4.2.5 中药饮片生产加工能力 |
4.3 霞光中药饮片公司核心竞争力 |
4.3.1 中药材采购能力 |
4.3.2 炮制技术能力 |
4.3.3 生产质量管理 |
4.3.4 营销能力 |
第5章 霞光中药饮片公司战略目标、战略选择与制定 |
5.1 战略SWOT分析 |
5.1.1 外部环境分析与机会、威胁 |
5.1.2 内部环境分析与优势、劣势 |
5.2 战略EFE、IFE、IE矩阵分析 |
5.2.1 战略EFE矩阵分析 |
5.2.2 战略IFE矩阵分析 |
5.2.3 战略IE矩阵分析 |
5.3 企业愿景 |
5.4 战略目标 |
5.5 战略选择与制定 |
5.5.1 总体战略 |
5.5.2 竞争战略 |
5.5.3 职能战略 |
第6章 霞光中药饮片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生产运营保障措施 |
6.2 市场营销保障措施 |
6.3 品牌及研发保障措施 |
6.4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4)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5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民族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研究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附录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M公司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 |
1.4.2 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 |
2.1.1 统计过程控制理论(SPC) |
2.1.2 “PDCA循环”理论 |
2.1.3 设计质量管理理论 |
2.2 分析工具 |
2.2.1 控制图 |
2.2.2 因果图 |
2.2.3 帕累托图 |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综述 |
2.3.1 国外研究综述 |
2.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3章 M公司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 |
3.1 M药业有限公司概况 |
3.1.1 M药业有限公司组织架构 |
3.1.2 中药饮片产品生产流程 |
3.2 M公司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现状 |
3.2.1 M公司质量管理基本原则 |
3.2.2 M公司质量管理工作流程图 |
3.2.3 M公司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
3.2.4 M公司质量管理活动 |
3.2.5 M公司文件管理制度 |
第4章 M公司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
4.1 现有质量管理制度未能得到严格执行 |
4.1.1 供应商审计不严 |
4.1.2 质量管理流程被随意变更 |
4.1.3 生产设备运营时“跑冒滴漏” |
4.2 质量管理没有覆盖生产全过程 |
4.2.1 难以实时监控的种植过程 |
4.2.2 仓储管理中定量检测环节缺失 |
4.3 质量管理相关文件模糊不全 |
4.3.1 检验报告过于简单 |
4.3.2 质量管理文件被随意修改编造 |
4.4 质量管理团队综合素质不高 |
4.4.1 多数质量管理人员不清楚质量管理目标 |
4.4.2 关键质量管理人员变动频繁 |
4.5 质量管理存在亟待解决的技术性问题 |
4.5.1 产品偏差数量超出规定范围 |
4.5.2 产品包装常被盗用仿冒 |
第5章 M公司中药饮片质量管理问题的成因 |
5.1 专家访谈 |
5.1.1 访谈目的与访谈对象 |
5.1.2 访谈设计与内容 |
5.1.3 访谈结论及其分析 |
5.2 调查问卷 |
5.2.1 调查背景及目标 |
5.2.2 调查问卷设计 |
5.2.3 调查问卷过程 |
5.2.4 调查问卷的效度与信度分析 |
5.2.5 调查问卷反映的管理问题成因剖析 |
5.3 M公司中药饮片质量管理问题成因综合分析 |
5.3.1 质量管理重认证轻落实 |
5.3.2 质量管理覆盖范围不全面 |
5.3.3 质量管理相关文件繁多复杂 |
5.3.4 缺乏培养高素质专业质量管理人才的土壤 |
5.3.5 质量管理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
第6章 M公司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优化方案 |
6.1 打造系统性质量管理培训体系 |
6.1.1 建设系统性质量管理培训体系 |
6.1.2 完善质量管理培训保障体系 |
6.2 打造公司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
6.2.1 以二维码为基础的质量追溯系统结构 |
6.2.2 二维码的防伪设计 |
6.3 建设数字化文件管理系统 |
6.4 质量部下设质量风险管理部门 |
第7章 优化方案实施与预评估 |
7.1 质量管理系统性培训实施与预评估 |
7.2 质量追溯系统建立及预评估 |
7.3 数字化文件管理系统建设与预评估 |
7.4 质量风险管理活动的实施与预评估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未来的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中药标准化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3. 文献综述 |
3.1 国内关于中药标准化的研究 |
3.2 国外对于植物药标准的研究 |
4.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中药标准化的内涵和实施背景 |
1. 相关概念界定 |
1.1 药品、中药和植物药 |
1.2 药品标准和中药标准 |
1.3 中药标准与西药标准的区别 |
2. 中药标准化的内涵和特征 |
2.1 中药标准化的内涵 |
2.2 中药标准化的特征 |
3. 中药标准化的必要性分析 |
3.1 中药标准化推行的理由 |
3.2 中药标准化的意义 |
第三章 中药标准化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1. 我国中药标准体系的现状 |
1.1 在政策方面,中药标准化战略和规划加强了重视 |
1.2 在标准制修订方面,加快和完善了中药标准 |
1.3 积极推进中药标准的国际化 |
2. 中药标准化中面临的问题 |
2.1 标准管理不协调,标准推广和应用不充分 |
2.2 标准交叉重复,标龄老化,更新周期时间长 |
2.3 标准研究乏力,专业性人才匮乏 |
2.4 中药标准西化严重,标准制定对中医药指导理论认识不足 |
2.5 中药标准体系不健全,中药质量标准不完善 |
2.6 缺乏国际认可的中药标准,与国际市场脱节 |
2.7 中药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冲突 |
第四章 国外药品标准化发展经验借鉴 |
1. 欧盟 |
1.1 植物药的监管机构 |
1.2 传统草药监管的法律体系 |
2. 美国 |
2.1 植物药与膳食补充剂的差异 |
2.2 植物药监管法律体系 |
3. 欧盟、美国植物药标准与我国的不同 |
4. 启示 |
4.1 借鉴欧盟和美国植物药标准制定和实施经验,完善我国中药标准 |
4.2 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国家层面的对话与合作 |
4.3 积极参与中药国际标准制定活动,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 |
4.4 发挥中药企业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作用,提高企业参与度 |
4.5 研究中药产品海外注册政策,提高中药产品海外注册能力 |
第五章 完善中药标准化发展策略的思考 |
1. 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国际知名名牌 |
1.1 企业应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研发力度 |
1.2 企业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高中药质量标准 |
1.3 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知名品牌 |
1.4 企业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
2. 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中药标准与相关制度的衔接 |
2.1 建立统一的中药标准管理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法律保护 |
2.2 提高公民中药标准认识能力,积极推广和宣传中药标准 |
2.3 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中医认识论,促进中医药协同发展 |
2.4 加强中药基础标准研究,建立全过程控制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 |
2.5 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
3. 中药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的协同发展 |
3.1 中药标准与专利的协同发展 |
3.2 中药标准与商业秘密的协同发展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一带一路”背景下HZ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方法综述 |
2.1 企业国际化的概念和内涵 |
2.2 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概念和模式 |
2.3 战略分析工具和方法 |
2.3.1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法 |
2.3.2 PEST分析法 |
2.3.3 SWOT矩阵分析法 |
第三章 HZ公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HZ公司发展现状 |
3.1.1 HZ公司基本现状 |
3.1.2 HZ公司国际化发展现状 |
3.2 HZ公司国际化战略调查 |
3.2.1 HZ公司国际化战略调查问卷设计 |
3.2.2 HZ公司国际化战略调查问卷分析 |
3.3 HZ公司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
3.3.1 国际化战略模式单一 |
3.3.2 人才储备缺乏 |
3.3.3 研发能力不高 |
3.3.4 营销能力不足 |
3.4 “一带一路”战略对HZ公司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
3.4.1 “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 |
3.4.2 “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挑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Z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
4.1 HZ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4.1.1 宏观环境分析 |
4.1.2 行业环境分析 |
4.2 HZ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
4.2.1 公司资源与能力分析 |
4.2.2 HZ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
4.3 HZ公司SWOT分析 |
4.3.1 优势分析(S) |
4.3.2 劣势分析(W) |
4.3.3 威胁分析(T) |
4.3.4 机会分析(O) |
4.3.5 SWOT矩阵分析 |
4.4 国际化战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一带一路”背景下HZ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
5.1 HZ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选择 |
5.1.1 国际化战略目标 |
5.1.2 国际化战略的发展思路 |
5.1.3 “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选择 |
5.1.4 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
5.1.5 国际化战略的确定 |
5.2 HZ公司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措施 |
5.2.1 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盟合作方式 |
5.2.2 加快人才建设助推国际化发展 |
5.2.3 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创新产品 |
5.2.4 完善营销策略积极开拓市场 |
5.2.5 积极化解国际化的风险 |
5.3 HZ公司国际化战略保障措施 |
5.3.1 组织结构保障 |
5.3.2 人才资源保障 |
5.3.3 资金支持保障 |
5.3.4 产品质量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HZ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调查问卷 |
(8)安国市中药制药企业融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2章 调研设计 |
2.1 调研目的 |
2.2 调研对象 |
2.3 调研过程 |
2.4 调研注意事项 |
2.5 调研结果统计 |
第3章 安国市中药产业发展概况 |
3.1 总体发展趋势 |
3.2 中药制药企业发展状况 |
第4章 安国市中药制药企业融资现状 |
4.1 中药制药企业融资需求的基本情况 |
4.2 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基本情况 |
第5章 安国市中药制药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
5.1 存货压力大,资金占有率高 |
5.2 企业信用意识淡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
5.3 银行信贷业务亟待完善,信贷产品创新不足 |
5.4 融资担保业务发展滞后 |
5.5 小额贷款公司内部管理不健全 |
第6章 解决安国市中药制药企业融资困境的建议 |
6.1 成立库存监管公司,发展货押融资业务 |
6.2 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加强员工培训 |
6.3 完善信贷业务,积极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 |
6.4 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创新担保方式 |
6.5 实现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药资源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融合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中药资源发展现状与环境压力 |
1.1.2 传统资源价值理论与绿色发展的矛盾 |
1.1.3 传统绿色核算方法不能满足绿色发展的要求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框架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和述评 |
2.1 供应链管理与绿色供应链 |
2.1.1 供应链管理与循环经济研究 |
2.1.2 绿色供应链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 |
2.1.3 中药产业供应链研究现状 |
2.2 价值链视角的供应链研究 |
2.2.1 价值链 |
2.2.2 价值链视角分析供应链的相关研究学术史梳理和研究动态 |
2.3 绿色生产力创新研究 |
2.4 研究述评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内涵界定 |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1.2 绿色发展理念 |
3.1.3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 |
3.1.4 现代环境会计理论 |
3.2 中药资源价值链的内涵分析 |
3.2.1 价值链的拓展 |
3.2.2 中药资源价值的分类 |
3.2.3 中药价值链的特征 |
3.2.4 中药价值链的影响因素 |
3.3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的内涵分析 |
3.3.1 绿色生产力的内涵与拓展 |
3.3.2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内涵 |
3.4 价值链视角融合中药供应链分析的理论框架 |
3.4.1 价值链视角分析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的可行性 |
3.4.2 价值链视角分析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问题的原则 |
3.4.3 价值链视角分析中药供应链的主要内容 |
第四章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发展现状研究 |
4.1 中药绿色供应链发展的现实基础 |
4.1.1 中药在医药产业中的构成及比较优势 |
4.1.2 粗放型经济模式对环境的影响 |
4.2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分析方法现存问题及困境 |
4.2.1 中药供应链运行模式 |
4.2.2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调控的手段:物质流分析 |
4.2.3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分析的困境 |
4.3 中药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的融合分析 |
4.3.1 融合基础:中药资源的“二项”属性 |
4.3.2 融合过程:中药供应链物质流动过程中的价值循环 |
第五章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测算框架与实证研究 |
5.1 相关概念 |
5.1.1 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PING,VSM) |
5.1.2 绿色价值流图析技术 |
5.2 研究方法和框架设计 |
5.2.1 中药供应链绿色价值流图 |
5.2.2 绿色生产力指数 |
5.3 实证研究:黄芪口服液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测算研究 |
5.3.1 黄芪 |
5.3.2 黄芪口服液 |
5.3.3 黄芪口服液供应链环境指数计算 |
5.3.4 黄芪口服液供应链经济指数计算 |
5.3.5 黄芪口服液CPI计算 |
5.4 绿色生产力绩效指数的应用 |
第六章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管理策略与实现机制研究 |
6.1 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 |
6.1.1 三个基本前提 |
6.1.2 供应链管理策略 |
6.2 中药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提升策略分析 |
6.2.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6.2.2 构建层次分析模型 |
6.2.3 提升策略权重计算 |
6.2.4 中药产业供应链绿色生产力提升策略 |
6.3 中药产业供应链绿色生产力实现机制 |
6.3.1 政策保障 |
6.3.2 生产者延伸责任制 |
6.3.3 公众参与机制保障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药价值链的价值延伸与创造 |
7.1 废弃物资源化——中药资源产业价值创造过程 |
7.1.1 中药价值链的价值延伸 |
7.1.2 中药价值链上的价值创造 |
7.2 废弃物资源化在黄芪口服液供应链中的应用探索 |
7.2.1 废弃物产生及其可利用物质 |
7.2.2 固体废弃物利用途径及其产业化方式 |
7.3 不同改进策略下黄芪口服液绿色生产力提升实践 |
7.3.1 黄芪口服液供应链提升绿色生产力策略 |
7.3.2 改进策略下绿色生产力绩效CPI计算 |
7.3.3 以中药饮片企业为中心提升绿色生产力水平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
8.2 本文的创新之处 |
8.3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参考文献 |
(10)岐黄药业中药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战略管理理论 |
2.2 市场营销理论 |
2.3 PEST分析方法 |
2.4 SWOT分析方法 |
2.5 中药业务竞争战略研究综述 |
第三章 岐黄药业中药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
3.1 岐黄药业中药业务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因素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岐黄药业中药业务行业环境分析 |
3.2.1 国际行业环境分析 |
3.2.2 国内行业环境分析 |
3.2.3 国内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第四章 岐黄药业中药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
4.1 岐黄药业基本情况 |
4.2 生产能力分析 |
4.3 主要业务板块及产品分析 |
4.4 营销能力分析 |
4.5 研发能力分析 |
4.6 岐黄药业中药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6.1 医药政策和市场风险 |
4.6.2 产品优势缺失 |
4.6.3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4.6.4 新药研发风险 |
第五章 岐黄药业中药业务竞争战略的选择 |
5.1 岐黄药业中药业务SWOT分析 |
5.1.1 优势分析 |
5.1.2 劣势分析 |
5.1.3 机遇分析 |
5.1.4 挑战分析 |
5.1.5 岐黄药业中药业务的SWOT矩阵 |
5.2 岐黄药业中药业务竞争战略的确定 |
5.2.1 岐黄药业的愿景和近期目标 |
5.2.2 岐黄药业的中长期目标 |
5.3 岐黄药业中药业务竞争战略的制定与选择 |
5.3.1 岐黄药业中药业务产品差异化战略 |
5.3.2 岐黄药业中药业务营销差异化战略 |
5.3.3 岐黄药业中药业务品牌差异化战略 |
第六章 岐黄药业中药业务竞争战略的保障措施 |
6.1 强化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
6.1.1 保障中药源头产品的质量 |
6.1.2 保障中药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
6.1.3 完善企业生产质量控制体系 |
6.2 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6.2.1 人才培养 |
6.2.2 人才激励 |
6.3 构建企业创新研发体系 |
6.3.1 加强中成药上市后的临床再评价研究 |
6.3.2 构建企业创新研发的体制机制 |
6.4 构建符合企业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 |
6.5 打造与战略需求相符的企业文化 |
6.5.1 母公司昊峰集团文化 |
6.5.2 岐黄药业企业文化建设 |
6.6 提升企业资本运作能力和效率 |
6.6.1 提升财管能力 |
6.6.2 拓宽融资渠道 |
6.6.3 合理分配利益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依靠GMP管理,促进企业中药生产现代化(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民族药医院制剂的调剂市场[D]. 成瑞雪.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2]X中医药公司发展战略优化研究[D]. 胡敏. 南昌大学, 2020(01)
- [3]霞光中药饮片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庞通. 广西大学, 2020(07)
- [4]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D]. 王灵芝.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5)
- [5]M公司中药饮片质量管理优化研究[D]. 秦袁方.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6]中药标准化的问题与对策分析[D]. 舒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一带一路”背景下HZ公司国际化战略研究[D]. 赵洁.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8]安国市中药制药企业融资调查[D]. 张要华. 河北金融学院, 2020(12)
- [9]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药资源产业价值链与供应链融合创新研究[D]. 朱玉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岐黄药业中药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姚华. 兰州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