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后勤管理与服务育人(论文文献综述)
毕菲,袁洪君[1](2022)在《服务育人导向的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探索——哈尔滨工程大学后勤集团样本研究》文中认为在"三全育人"工作中,高校后勤是"服务育人"的主力军。如何引导后勤员工主动参与并胜任服务育人工作,是"三全育人"关键一环。哈尔滨工程大学结合本校"自办后勤"模式的优势,不断探索服务育人规律,创新服务育人管理机制,特别重视后勤人力资源队伍在服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后勤员工全员参与服务育人的优秀样本。
王天旭[2](2021)在《基于“三全育人”视角的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路径研究》文中指出
毛丹丹[3](2021)在《“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提升研究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就是高校的食堂、宿舍、校医院、图书馆以及负责学生生活环境建设的后勤部门,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好基础保障的同时,通过良好的服务态度、合理的制度规范、和谐的环境氛围、丰富的劳动资源等方式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学生,从而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育人方式。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进行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研究有利于促进服务育人和“三全育人”相关理念的完善和创新,同时也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渠道,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但是由于当前关于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全面,以“三全育人”为视角进行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研究的文献缺乏,亦没有形成规范、完整的实践经验,亟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以及国外相关学者的理论,在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为依据,分析当前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品德育人功能、管理规范功能、环境熏陶功能和劳动教育功能现状以及现存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三全育人”视角下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对策。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发挥情况整体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高校后勤工作人员育人属性不够显着、管理规范职能发挥不到位、环境建设有待提升、劳动教育相关设置不健全。深入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后勤机构公益性与盈利性存在矛盾、管理机制未能与时俱进、高校后勤机构经费制约、尚未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机制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及后勤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通过突显高校后勤机构的公益属性,提升后勤工作人员服务育人意识,服务育人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提升高校后勤品德育人功能;通过提升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深化员工技能培训工作,完善高校后勤管理体系;通过改善硬件设施,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创设高校后勤良好育人环境;通过完善劳动体系建设,丰富劳动教育形式,协同搭建劳动教育平台,建立健全高校后勤劳动教育体系。
王振华[4](2021)在《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育人机制建设研究》文中提出面对全面育人的新环境,高职院校在开展后勤管理工作时,应以创建现代、服务型后勤体系为目标,整合各类育人资源,搭建新的育人平台,设置现代后勤管理组织,满足广大师生教学、科研和日常生活等多元化诉求,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氛围。以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现状问题,提出应对路径。
刘兵[5](2020)在《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及实践研究 ——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文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们对物质文化需要发生了由量到质的历史性跃升,并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随着人们主体意识的不断提高,个性化程度日益鲜明,如今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始由灌输教育变为内化引导,由简单的‘转变人’向‘发展人’迈进,注重培养人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在以往高校思政工作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政治模式与社会时代的高速发展日趋偏离,课堂慢慢延伸到了日常生活领域。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基础性保障部门和最贴近生活的思想文化阵地,后勤服务育人是课堂教育有效地补充,它一方面可以协同价值引导,用课堂教育的主流价值思想和社会意识指导服务及管理实践,培育和渲染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协助实践感知,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劳动实践,将在课堂、生活中获得的感性认识通过实践形成理性经验,促成课堂育人功能的实现。本课题的研究加强了服务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分析。服务是后勤主要的活动形式,服务育人是后勤育人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和最形象地概括,依靠服务活动架设的教育者和受教育间的双向互动交流实践是受教育者感知教育影响并形成思想认识的主要来源。在实践中,作为受教育者的消费群体及其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使得高校后勤服务供给仍面临着挑战,这是制约服务育人实践进一步深化发展的最现实问题;除此之外,社会化的育人环境,增加了许多不安定因素,这是深化育人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的观点是,高校后勤要转变思路,应立足当下以市场决定供给的“需求型”服务保障模式,探索育人实践,在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精准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落实在实际工作中,便是要牢牢把握服务和管理中的育人因子,提供优质服务、加强科学管理,并利用好当下勤工助学平台,扩大双向交流实践机会,通过在实践中主动作为,进一步弥补不平衡不充分的服务供给问题,全面深化后勤教育影响。综合上述研究,笔者最后从高校后勤系统发展建设的角度系统概括了提升服务育人效能的具体路径:优化体制,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拓展实践。
廖远兵[6](2020)在《高职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现状调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高职育人体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教书育人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核心和关键,但不是全部。后勤保障是高职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管理服务育人是高职育人不可或缺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高职育人功能的发挥和育人目标的实现。当前,在高职扩招100万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但也对高职后勤管理服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做好扩招背景下后勤管理服务保障工作,更好地发挥后勤管理服务育人功能,促进高职高质量育人体系的构建,这是高职发展重要的研究课题。加强高职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现状调查与分析,找寻有效的后勤育人对策,这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优秀人才。
廖远兵[7](2019)在《高职后勤管理服务育人路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高职后勤管理工作与学校的育人工作是存在无法剥离的内在逻辑关系的,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体。认识和肯定高职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与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这种关系是发挥高职后勤育人功能的前提和基础,而如何应用和发挥好高职院校后勤管理的硬条件和软实力为育人工作服务,这是当前和今后高职院校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只有将后勤管理服务工作与学校办学宗旨、人才培养目标高度统一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的功能。
王一惠[8](2020)在《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指出新的时代特征、新社会矛盾变化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赋予了服务育人工作新的任务,对后勤服务育人产生了新的需求。随着高等教育学生人数的大幅度扩张,挖掘与培养服务育人资源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我国国家宏观政策和高校战略规划的调整,学校、社会、家庭协同育人已成为新时代的要求,包括后勤服务育人在内的高校各领域,都在积极探寻并持续推进不同领域的校企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提升育人效果。研究针对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基本概念和育人效果评价体系的相关概述进行厘定,在共同体理论、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基础上,与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互为依托,互为促进。梳理专家学者对服务育人的研究进展,将前人的成就经验进行梳理与总结,对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旨在将可量化的定量指标、不可量化的定性指标和规范性的语言描述相结合而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提供一个方便推广可操作的新范例,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后勤服务工作能力的整体提高。科学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AHP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SPSS等数据处理软件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科学构建,并对所构建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实证研究,验证了该体系具有操作性和有效性。对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效果开展系统全面的评价,剖析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优化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效果的建议,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效果评价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图3幅;表31个;参60篇。
费洪燕[9](2019)在《中小学后勤工作育人功能发挥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小学后勤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利用人、财、物等要素保证学校教学和科研活动有序顺利进行的保证,为广大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等提供保障服务工作,从而促进学校任务完成的系统性过程。后勤工作的主要职责是服务,其根本目标是育人,发挥育人功能是学校后勤工作必须坚守的真义。尤其是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践中,学校后勤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更应该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服务育人的工作机制,大胆创新服务育人的工作方式,努力提升学校后勤工作的育人功能。在阐述了中小学后勤工作内容及育人属性的基础上,对后勤工作育人功能发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以湖南省Y市10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进行实地调研,对当前中小学后勤工作及其发挥育人功能的现状、影响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大部分中小学校领导意识到了后勤工作能够发挥育人功能,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后勤工作发挥育人功能仍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当前学校后勤工作育人效果不够明显、后勤人员综合素质及其能力参差不齐、后勤工作发挥育人功能认同度不一致、后勤对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监管不强;导致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当前后勤育人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学校实践未完全落实到位;后勤人员育人责任感待加强,不利于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后勤育人评价体系有待健全,后勤管理还未实现精细化;后勤工作亟需彰显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监管力度须强化;要克服以上这些困难,探索有效发挥后勤工作育人功能的对策,则需要更新育人理念,重新定位后勤育人功能;强化后勤队伍,提升育人责任和使命感;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后勤育人评价体系;完善保障机制,强化安全教育监管力度;加强部门协同,搭建育人功能发挥桥梁。
姚春林,刘红[10](2018)在《高职院校后勤工作服务育人路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文章以高职院校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的现实意义为切入点,通过对高职院校后勤工作服务育人作用薄弱的原因分析,提出了不断提高后勤人员服务主导意识、服务育人理念,以及服务育人本领,不断完善后勤人员考核奖惩体系,以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发挥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的作用,创新高职院校后勤工作服务育人新路径。
二、浅谈后勤管理与服务育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后勤管理与服务育人(论文提纲范文)
(1)服务育人导向的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探索——哈尔滨工程大学后勤集团样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立德树人,在校园生活中上“大思政课” |
(一)管理模式优势 |
(二)管理机制创新 |
二、挖掘资源,在供给侧破解育人难题 |
(一)挖掘后勤服务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
(二)重视后勤服务文化的育人功能 |
(三)搭建服务育人平台和载体 |
三、优化配置,以服务育人导向选人用人 |
(一)服务本职与育人职能相结合,科学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
(二)以育人能力作为选人用人核心标准 |
(三)全员参与和关键少数结合,实现全员协同育人 |
四、加强培训,提升服务育人能力 |
(一)编印培训教材 |
(二)抓好新聘员工入职培训 |
(三)常态化管理干部专项培训 |
五、强化激励,引导员工主动履职尽责 |
(一)技能激励 |
(二)育人奖励 |
(三)成长激励 |
(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提升研究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2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理论概述 |
2.1 “三全育人”的含义 |
2.1.1 “三全育人”的要素组成 |
2.1.2 “三全育人”之间的关系 |
2.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相关概念 |
2.2.1 高校服务育人 |
2.2.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 |
2.3 “三全育人”和高校后勤服务育人之间的关系 |
2.3.1 “三全育人”是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重要保障 |
2.3.2 后勤服务育人是“三全育人”的重要场域 |
2.4 “三全育人”视角下研究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理论依据 |
2.4.1 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 |
2.4.2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
2.4.3 其他相关理论 |
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概述 |
3.1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功能 |
3.1.1 品德育人功能 |
3.1.2 管理规范功能 |
3.1.3 环境熏陶功能 |
3.1.4 劳动教育功能 |
3.2 实现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要素 |
3.2.1 服务态度 |
3.2.2 后勤制度 |
3.2.3 生活环境 |
3.2.4 劳动资源 |
3.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特点 |
3.3.1 潜隐性 |
3.3.2 间接性 |
3.3.3 生活性 |
3.3.4 延时性 |
4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4.1 实证调研 |
4.1.1 访谈设计 |
4.1.2 调查问卷的发放 |
4.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发挥现状 |
4.2.1 品德育人功能 |
4.2.2 管理规范功能 |
4.2.3 环境熏陶功能 |
4.2.4 劳动教育功能 |
4.2.5 总体分析 |
4.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现存问题 |
4.3.1 高校后勤工作人员育人属性不够显着 |
4.3.2 管理规范职能发挥不到位 |
4.3.3 环境建设有待提升 |
4.3.4 劳动教育相关设置不健全 |
4.4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提升的影响因素 |
4.4.1 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因素 |
4.4.2 高校学生的因素 |
4.4.3 环境因素 |
4.5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4.5.1 公益性与盈利性存在矛盾 |
4.5.2 管理机制未能与时俱进 |
4.5.3 高校后勤机构经费制约 |
4.5.4 尚未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机制 |
5 “三全育人”视角下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对策 |
5.1 提升高校后勤品德育人功能 |
5.1.1 突显高校后勤机构的公益属性 |
5.1.2 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意识 |
5.1.3 服务育人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 |
5.2 完善高校后勤管理体系 |
5.2.1 提升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5.2.2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
5.2.3 深化员工技能培训 |
5.3 创设高校后勤良好育人环境 |
5.3.1 改善硬件设施 |
5.3.2 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
5.4 建立健全高校后勤劳动教育体系 |
5.4.1 完善劳动体系建设 |
5.4.2 丰富劳动教育形式 |
5.4.3 协同搭建劳动教育平台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发挥情况的问卷调查(学生版) |
附录 B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发挥情况的问卷调查(职工版) |
附录 C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情况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育人机制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育人工作不足 |
(一)重视程度不足,存在思想认知误区 |
(二)理解认识不足,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
(三)力量协同不足,缺乏统一育人机制 |
二、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育人机制建设路径 |
(一)探寻创新方向,深化后勤管理服务育人本质 |
(二)强化文化育人,打造后勤管理服务育人队伍 |
(三)突出学生重点,把握后勤育人服务的关键点 |
(四)全面协同,凝聚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的多元力量 |
三、结语 |
(5)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及实践研究 ——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概述 |
2.1 高校后勤相关概念及概述 |
2.1.1 高校后勤及其社会化 |
2.1.2 高校后勤的教育地位及育人职能 |
2.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概述 |
2.2.1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内涵 |
2.2.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内容 |
2.2.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特点 |
2.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工作的理论依据 |
2.3.1 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理论 |
2.3.2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
2.3.3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 |
第三章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分析 |
3.1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
3.1.1 服务育人顺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发展方向 |
3.1.2. 服务育人顺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发展方向 |
3.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实现的基本原则 |
3.2.1 方向原则 |
3.2.2 渗透原则 |
3.2.3 激励原则 |
3.2.4 示范原则 |
3.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实现过程 |
3.3.1 高校后勤服务过程 |
3.3.2 高校学生消费服务的过程 |
第四章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实践分析—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 |
4.1 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工作审视 |
4.1.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育人工作带来的挑战 |
4.1.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育人工作发展带来的机遇 |
4.2 社会化背景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实践路径分析 |
4.2.1 提供优质服务 |
4.2.2 加强科学管理 |
4.2.3 提供实践平台 |
4.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实践问题剖析和发展思路 |
4.3.1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实践问题剖析 |
4.3.2 关于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实践发展思路的思考 |
第五章 提升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效能的具体路径 |
5.1 从制度构建层面,强化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 |
5.2 从规范管理层面,强化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 |
5.3 从提升服务层面,强化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 |
5.4 从育人实践层面,强化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6)高职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的意义 |
(一)高职竞争力提升的需要 |
(二)高职全方位育人的需要 |
(三)后勤社会化发展的需要 |
(四)高职后勤内在功能使然 |
二、高职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现状调查分析 |
(一)高职后勤工作人员对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的认知调查 |
(二)高职学生对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的认知调查 |
(三)高职教师对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的认知调查 |
三、高职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的问题分析 |
(一)学校层面重视度不足 |
(二)后勤部门认知度不足 |
(三)广大师生参与度不高 |
(四)后勤教学融合度不多 |
(五)后勤育人机制不健全 |
(六)后勤育人的方法不多 |
(七)后勤育人的研究欠缺 |
(八)后勤育人功能发挥差 |
四、高职后勤管理服务育人优化对策分析 |
(一)转变正确的认识导向 |
(二)重视软硬件两手同抓 |
(三)健全后勤育人的机制 |
(四)打通后勤教学融合渠道 |
(五)创新后勤育人的方法 |
(六)积极开展后勤育人研究 |
五、结语 |
(7)高职后勤管理服务育人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后勤管理服务与育人的逻辑关系 |
(一)高职育人需要后勤管理服务的支持 |
(二)高职后勤发展需要育人体系的反哺 |
(三)高职后勤与育人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
二、高职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的基本原则 |
(一)现实性 |
(二)有利性 |
(三)科学性 |
(四)创新性 |
(五)整体性 |
(六)针对性 |
三、高职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的实现路径 |
(一)后勤教书育人 |
(二)后勤管理育人 |
(三)后勤服务育人 |
(四)后勤文化育人 |
(五)后勤组织育人 |
(六)后勤实践育人 |
(七)后勤科研育人 |
(八)后勤技术育人 |
四、小结 |
(8)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内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研究现状 |
1.3.2 国外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研究现状 |
1.3.3 综合评述 |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论文创新点 |
1.4.4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效果评价标准理论综述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1.1 高校后勤的概念 |
2.1.2 服务育人的概念 |
2.1.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基本概念 |
2.1.4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效果的概念 |
2.2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效果评价体系相关基础理论 |
2.2.1 共同体理论 |
2.2.2 诺丁斯关怀理论 |
第3章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育人效果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3.2 育人效果评价体系的要素选取 |
3.2.1 评价指标的提取 |
3.2.2 要素的筛选 |
3.3 结果 |
3.3.1 评分专家的选取 |
3.3.2 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
3.3.3 评分专家的权威程度、协调系数 |
3.3.4 第一轮专家问卷分值结果 |
3.3.5 评价指标体系修改情况 |
3.3.6 第二轮专家问卷分值结果 |
3.4 信度效度分析 |
3.5 小结 |
第4章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4.1 研究方法 |
4.2 指标体系权重的计算过程与结果 |
4.3 小结 |
第5章 对H大学后勤服务育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 |
5.1 方法和步骤 |
5.2 综合评判 |
5.2.1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结果 |
5.2.2 各个维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
5.2.3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效果计算结果 |
5.3 小结 |
第6章 H大学后勤服务育人效果问题分析及优化建议 |
6.1 H大学后勤服务育人效果提升工作存在的问题 |
6.1.1 政策措施不健全,学生参与服务育人不积极 |
6.1.2 育人资源挖掘与培养力度不够 |
6.1.3 服务人员的育人意识较弱 |
6.2 H大学后勤服务育人效果优化建议 |
6.2.1 完善学风建设过程 |
6.2.2 提升育人资源培育 |
6.2.3 加大素质教育力度 |
6.2.4 增强师生互动质量 |
6.2.5 提高师生满意度水平 |
6.2.6 注重专项荣誉考核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第一轮Delphi专家问卷咨询表 |
附录B 第二轮Delphi专家问卷咨询表 |
附录C 第三轮Delphi专家问卷咨询表 |
附录D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效果测评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中小学后勤工作育人功能发挥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访谈法 |
第2章 中小学后勤工作发挥育人功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2.1 中小学后勤工作主要内容及其育人属性 |
2.2 中小学后勤工作发挥育人功能的必要性 |
2.2.1 后勤育人是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
2.2.2 后勤的广泛性和渗透性为育人提供必要平台 |
2.2.3 后勤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生活教育的必要角色 |
2.2.4 后勤是提升中小学生社会适应力的必要渠道 |
2.3 中小学后勤工作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性 |
2.3.1 后勤工作实操性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劳动意识及劳动技能 |
2.3.2 后勤人员的行事作风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精神和职业素质 |
2.3.3 后勤环境的勃勃生机有利于培养学生乐观心态和良好品格 |
2.3.4 后勤制度的严格执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及自控能力 |
第3章 中小学后勤工作发挥育人功能现状调查 |
3.1 调查实施 |
3.1.1 调查工具编制 |
3.1.2 调查方式 |
3.2 调查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
3.2.1 当前学校后勤工作育人效果不够明显 |
3.2.2 后勤人员综合素质及其能力参差不齐 |
3.2.3 后勤工作发挥育人功能认同度不一致 |
3.2.4 后勤对劳动教育和安全教育监管不强 |
第4章 影响当前中小学后勤工作育人功能发挥的原因 |
4.1 后勤育人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学校实践未完全落实到位 |
4.2 后勤人员育人责任感待加强,不利于育人功能充分发挥 |
4.3 后勤育人评价体系有待健全,后勤管理还未实现精细化 |
4.4 后勤工作亟需彰显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监督力度须强化 |
4.5 后勤工作立德树人渗透不强,校内育人资源共享待加强 |
第5章 中小学后勤工作发挥育人功能的对策 |
5.1 更新育人理念,重新定位后勤育人功能 |
5.1.1 全员树立后勤育人理念 |
5.1.2 完善后勤育人工作规划 |
5.2 强化后勤队伍,提升育人责任和使命感 |
5.2.1 加强自身责任和使命感 |
5.2.2 突出发挥自身技能优势 |
5.3 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后勤育人评价体系 |
5.3.1 创新后勤服务管理方式 |
5.3.2 科学建设育人评价体系 |
5.4 完善保障机制,强化安全教育监管力度 |
5.4.1 完善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
5.4.2 强化安全教育监管力度 |
5.5 加强部门协同,搭建育人功能发挥桥梁 |
5.5.1 借助后勤管理渗透德育 |
5.5.2 优质后勤服务渗透德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致谢 |
(10)高职院校后勤工作服务育人路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高职院校后勤工作服务育人的现实意义 |
1.1 后勤服务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 |
1.2 后勤服务育人同样有助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
2 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育人作用薄弱的原因分析 |
2.1 后勤服务人员参与度不够 |
2.2 后勤服务工作育人内容不够紧密 |
2.3 后勤服务育人理念不成熟 |
2.4 缺乏共同育人的实践平台 |
3 高职院校后勤服务育人路径分析 |
3.1 强化认识, 不断强化“后勤人员也是教育者”的意识 |
3.2 积极倡导, 不断提高后勤人员服务育人理念 |
3.3 有效培养, 不断提高后勤人员服务育人本领 |
3.4 建章立制, 不断完善后勤人员考核奖惩体系 |
四、浅谈后勤管理与服务育人(论文参考文献)
- [1]服务育人导向的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探索——哈尔滨工程大学后勤集团样本研究[J]. 毕菲,袁洪君. 高校后勤研究, 2022(02)
- [2]基于“三全育人”视角的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路径研究[D]. 王天旭. 西华大学, 2021
- [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提升研究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D]. 毛丹丹.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4]高职院校后勤管理服务育人机制建设研究[J]. 王振华.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3)
- [5]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及实践研究 ——以北京化工大学为例[D]. 刘兵.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6]高职后勤管理服务育人现状调查分析[J]. 廖远兵. 高校后勤研究, 2020(03)
- [7]高职后勤管理服务育人路径分析[J]. 廖远兵. 高校后勤研究, 2019(12)
- [8]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王一惠.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中小学后勤工作育人功能发挥现状及对策研究[D]. 费洪燕. 湖南理工学院, 2019(01)
- [10]高职院校后勤工作服务育人路径分析[J]. 姚春林,刘红.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