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数字摄影测量与4D技术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夏燕钦[1](2020)在《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尾矿库溃坝下泄水砂流运动过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尾矿库是一种人造高势能危险源,存在坝体溃毁的可能性,一旦发生溃坝,形成的高能泥石流将横扫下游,对周边环境及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为维护尾矿库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保障尾矿库下游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依托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结合尾矿库溃坝计算流体力学分析理论,开展了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尾矿库溃坝下泄水砂流运动过程研究。本文首先对无人机摄影测量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永平铜矿燕仓尾矿库及周边地区约20平方公里的地形地貌等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最后以永平铜矿燕仓尾矿库3#、4#号坝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尾矿库坝体溃毁后下泄水砂流的运动过程进行了模拟。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目前市面上航线规划软件在航摄高度计算上的缺陷,提出了基于航摄影像平均地面分辨率的无人机航摄高度确定方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无人机起飞点设置及地形起伏对航摄影像数据的影响;(2)开展无人机摄影测量影响因素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控制点数量越多、航摄影像的地面分辨率越小、影像重叠率越高,空三解算精度越高。但当控制点数量增加到一定时,RTK测量误差对区域网平差的影响将会显现,空三解算精度将不再随着控制点数量的增加而提高;(3)以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为基础,获取了永平铜矿燕仓尾矿库及周边地区约20平方公里的地形地貌等地理信息数据,并完成了航测4D产品及三维模型生产的工作;(4)以航测获取的地形地貌数据为基础,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永平铜矿燕仓尾矿库3#、4#副坝溃决后下泄水砂流的运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溃坝过程中的洪峰流量为276.34m3/s,最大流速为9m/s,尾砂下泄总方量为40万m3;溃坝后大量尾砂淤积在坝体下游的沟谷之中,只有个别建基面高程小于95.02m的村庄建筑才会受到尾砂淤积的影响。
张雪莲[2](2020)在《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无人机数字低空测绘技术作为新兴测绘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进行大比例尺地图绘制、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生产、高地面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生成等。随着无人机飞行平台等硬件设备的体型小型化、生产工业化、操作智能化,航测软件等软件配套的操作自动化、运算集群化,无人机数字低空测绘技术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正快速取代传统的测绘仪器实测成图的操作模式。本文通过研究竖直航空摄影测量大比例尺测图中的精度影响因素,提出利用倾斜摄影测量解决高程精度和正摄影像所带来的遮挡问题,并探索在倾斜摄影大比例尺测图中提高地物采集精度方法。利用倾斜摄影测量得到的三维模型,可多视角采集、量测和分析地面及建筑物,获取的数据信息丰富且具备较高的测量精度。基于倾斜摄影测量高精度建筑物位置采集,结合房地一体精度要求,针对房檐改正问题进行测图方案优化。对于全要素采集的需求,引入单像修测方法,改进为基于倾斜影像的全要素采集技术方法,可弥补实景三维模型的缺失。该论文有图59幅,参考文献70篇。
张绪棋[3](2020)在《GNSS/INS对无人机测图精度的影响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摄影测量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航空摄影测量的工作效率迫在眉睫。减少野外像控点的数量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航空摄影测量的效率,因此,减免野外像控点数量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在摄影测量领域中的主要研究内容。定位技术在近年来不断进步,GNSS/INS组合导航技术被应用于航空摄影测量中。GNSS/INS组合导航系统综合了GNSS技术与INS技术的优势,是一种定位精度更高且能输出载体姿态信息的定位技术,所提供的POS数据极大程度的简化了无人机测图的作业流程。研究以GNSS/INS系统辅助无人机测图为基础,通过将GNSS/INS应用于航测中,在同一测区内采用GNS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GNSS/IN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和GNSS/INS直接定向法测图分别进行正射影像图测绘,采用不同的像控点布设方案对比了GNSS与GNSS/INS在航摄中的差距,并通过对GNSS/INS直接定向法进行成图精度分析,验证了直接定向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GNSS/INS系统较GNSS系统在航测中成图精度更高,且GNSS/INS系统可以减少野外像控点数量。GNSS/INS直接定向法在平面、高程精度上均能达到测图规范要求,验证了通过校验场校正的GNSS/INS直接定向法在大比例尺无人机测图中完全免除野外像控点是完全可行的,但直接定向法,精度相对较低。因此,GNSS/INS系统在航测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完善。图39幅;表7个;参61篇。
龙真青[4](2019)在《城市测绘中全数字摄影测量的实际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基于城市测绘面积和测绘内容的不断增加,给相应的测绘工作人员增加了一定的工作压力,如何确保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现阶段测绘人员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技术人员基于信息技术的优化,开始对测量技术进行创新研究,由此诞生了全数据摄影测量技术。全数据摄影测量技术不仅可以自动化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应的城市数据信息,而且可以实现立体成像,为测绘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文章针对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工作流程及应用优势进行研究,结合城市测绘的具体要求,分析了这项技术的实际应用方式。
罗达,林杭生,金钊,郑涵,宋怡,冯立,郭庆华[5](2019)在《无人机数字摄影测量与激光雷达在地形地貌与地表覆盖研究中的应用及比较》文中认为无人机数字摄影测量(UAV-DAP)与激光雷达(Li DAR)凭借其机动灵活、高效便捷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在地形地貌、生态监测、工程勘察、环境规划、林业资源清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数字摄影测量与激光雷达的技术特征和应用趋势,着重比较两者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应用领域以及成本耗费等方面的区别,分析了两种技术在林业资源清查、地形地貌研究、灾害防控等领域的最新应用动态,并且基于两者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动态提出了进一步的可能应用前景。基于运动结构重建算法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获得的数字地表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激光雷达技术的超高空间分辨率程度(如0.2 m×0.2 m),但是数字摄影无法穿透植被冠层,而激光雷达可以较好地穿透植被层从而获取植被及地表信息。然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因而能够和高精度、高耗费、大数据量的激光雷达技术形成优势互补。无人机数字摄影测量与激光雷达技术是林业资源清查、地形地貌研究、灾害防控等领域在快速响应、高精度调查、多时期扫描等方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吴跟阳[6](2019)在《无人机低空摄影大比例尺地形图裸眼测绘》文中提出无人机技术、非量测型数码相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的推动了低空摄影技术的进步,与之相应的测绘软件平台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机交互变得越来越简洁、友好;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测绘数据更新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传统的航空摄影立体测图需要借助于立体眼镜进行地物要素的采集,需要专门的航测知识,极大地限制了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本文基于无人机低空航摄平台,探讨裸眼立体测图的技术流程与方案,在此基础上,研究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外业数据处理、内业数据处理一体化的裸眼立体测图的技术流程与方案,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介绍了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的理论基础及无人机飞行平台的相关知识,为开展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提供了理论基础;(2)针对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大比例尺地形测绘的需要,设计了一套从无人机外业数据采集到内业数据处理的裸眼立体测图的技术流程与方案;(3)以淄博市某试验区的1:500地形图测绘为例,利用无人机获取了测区10条航线387张影像,通过Pix4Dmapper与EPS软件的联合数据处理,设计了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全要素图层的主要内容及表示方法,实现了裸眼立体测图下的地物要素信息采集,获取了测区1:500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测绘的成果图,包括数字表面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线划图等;并以野外实际调查的方式进行了精度评定,分析了像控点数量及空间分布对无人机1:500地形图测绘精度的影响,经验证:通过本文构建的技术方法完成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成果图,完全满足1:500地形图测绘的精度要求。本文通过对一个典型测区的1:500比例尺地形图进行测绘,设计出了一套简单易操作的从外业航飞到内业成图的裸眼立体测图的实施方案与技术流程,为有航空摄影测量需求但又缺乏专业航空摄影测量知识的组织或个人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易操作的技术流程与方法。
黄敏[7](2017)在《城市测绘中全数字摄影测量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重点介绍了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在城市测绘中的具体应用,以具体实例的形式详细描述了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在4D产品生产、城市建模及其虚拟景观建模、城市用地测量等方面的应用及具体的应用流程,最后分析了全数字摄影测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杨柳[8](2017)在《3D影像森林资源调查信息提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是森林经营与管理的基础,查清和落实好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森林资源传统人工地面调查方式耗时耗力,效率较下,难以适应现代林业的要求。为此,本文对森林资源调查信息获取方式进行尝试性的改进,将3D影像应用于森林资源调查中,从地面、无人机和资源三号卫星三个尺度构建3D影像,分别探讨不同尺度3D影像森林资源调查信息获取能力,旨在降低森林资源调查成本,提高调查效率。为实现森林资源调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立体化奠定理论基础,为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主要结论如下:1)地面3D影像森林资源调查信息提取方面:采用普通数码相机,通过双片摄影获取研究区域的立体像对,利用编写的地面3D摄影测树软件,对立体像对影像进行量测分析,实现森林资源调查中单木胸径、可视树高和材积等测树因子的获取。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立木平均胸径、可视树高和材积量测的判定系数依次为:0.816、0.827和0.734。提出利用智能手机获取立木三维点云,并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参数提取的方法。通过智能手机环绕立木摄影拍照,采用Pix 4D软件对获取的影像结合手机自动记录的GPS坐标进行特征匹配和前方交会,恢复了林木的立体。在获取林木三维坐标的基础上实现了胸径和树高等森林特征参数的提取,与实测结果对比拟合,单木胸径和树高的判定系数依次为0.903和0.884,样地林木胸径判定系数为0.817。2)无人机3D影像森林资源调查信息提取方面:设计构建了基于固定翼无人机平台的遥感系统,对辽宁省本溪市老秃顶子林场进行航飞试验。在无人机上搭载SONY ILCE-7R数码相机,保证80%的航向重叠度和70%的旁向重叠度的条件下,对林场研究区进行摄影成像,获取高清数码影像和POS数据。采用PixelGrid软件对无人机影像进行预处理,获得空间分辨率为0.14米的数字表面模型(DSM)、数字正射影像(DOM)和数字高程模型(DEM)。以DEM为基础,提取老秃顶子林场的地形信息,在林种和地性线(山脊线和山谷线)控制下,利用面向对象分割提取法对老秃顶子林场进行了小班区划。利用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方法进行了林地信息提取,结果表明最大似然法林地提取精度最高为75%,最小距离分类法提取精度最低为65.89%。利用人工目视解译、eCognition面向对象提取法和改进分水岭法对树冠进行分割与提取。在人工目视解译树冠分割的基础上,结合地面调查数据,拟合得到胸径-冠幅模型和胸径-冠幅、树高模型,针叶林最佳模型依次为D=8.0424e0.1311k和D=0.569K+1.048H-1.156,阔叶林最佳模型依次为D=-3.016+6.578K-0.243K2和D=2.673K+1.011H-2.052。利用冠层模型法和树冠阴影法提取了树高,与树高实测值进行对比拟合,其判定系数分别为0.776和0.892。根据无人机影像中林木位置、树种类别和胸径大小,采用Voronoi多边形和Delaunay三角网进行林木空间结构信息提取,快速获取了大小比、混交度和角尺度信息,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无人机影像,提出八边形微型样地的林分特征参数提取方法,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和影像进行相关实验,并将其与50块角规样地调查数据进行对比拟合,林分平均高、平均胸径、株数密度和林分蓄积量判定系数分别为0.685、0.514、0.807和0.782。研究结果表明,八边形微型样地法可在中低郁闭度条件下利用无人机影像进行林分特征参数提取。3)资源三号卫星森林资源调查信息提取方面:以鹫峰林场资源三号卫星三线阵影像的前视和后视为数据源,在ENVI软件DEM Extraction模块下,构建立体像对,进行了相对定向、核线影像生成和绝对定向等操作,生成了数字表面模型DSM。对鹫峰林场的1:5000地形图进行扫描矢量化,采用Delaunay三角网方法内插生成DEM。在DSM和DEM的基础上生成数字冠层高度模型(DCHM),首先,利用声峰林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中小班平均高与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冠层高度模型在总体上反映了鹫峰林场植被高度分布状况,其次,与103块角规地面调查数据的平均高进行对比拟合,结果表明决定系数为0.2701,精度较低。利用地形图矢量化得到的DEM数据,提取鹫峰林场的地形因子,并结合多光谱和全色影像提取的纹理因子和光谱因子,利用综合考虑光谱因子、纹理因子和地形因子的机器学习方法开展了鹫峰林场森林蓄积量估测研究。以上述三类因子中的46个参数为自变量,以地面角规样地实测蓄积量为因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选取相关系数较高且通过F检验的12因子为建模因子,利用机器学习中的BP神经网络、粒子群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三种方法建立森林蓄积量估测模型,进行了建模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蓄积量建模模型中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三种林型的判定系数都大于0.879,RMSE都小于6.4536m3/hm2,预测模型判定系数都大于0.808,RMSE均小于6.4562m3/hm2。随机森林蓄积量模型的建模精度和预测精度均明显高于另外两种模型。最后,以随机森林蓄积量估测模型为基础,对鹫峰林场蓄积量进行整体估测和空间分布制图,研究表明鹫峰林场总蓄积量为73850.52m3,蓄积量最大的地方主要集中于林场的中西部,林场北部地区蓄积量较低。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地面、无人机和资源三号卫星三个不同尺度立体像对的生成方法和森林信息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地面摄影测量构建的立体像对可以实现单木树高、胸径和材积信息的提取,运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构建的立体像对,可以生成DSM、DEM、DOM,实现单木或林分层次的森林资源调查信息提取,如冠幅、株数密度、郁闭度和林分平均高等信息的提取,还可进行林场级别的小班区划和林地信息提取。利用资源三号卫星提供的前视和后视数据,结合地形图矢量得到的DEM数据,可构建立冠层高度模型,实现林场冠层高度的估测。利用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森林结合遥感影像中光谱因子、纹理因子、地形因子的方法可提高森林蓄积量估测精度,在森林资源调查中,综合考虑三种尺度3D影像的优缺点,可进行优势互补,极大地提高森林资源调查效率。
王波,张燕梅[9](2013)在《浅谈“4D”产品质量检查及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当前一些测绘生产单位的质检人员在对"4D"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时,时常遇到如何依据标准来检查、检查哪些项目,如何来进行质量判定的困惑,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实践经验,介绍了"4D"产品的种类,同时阐述了有关"4D"产品质量评价元素,讨论了有关"4D"产品质量检查和质量控制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生产实践中值得思考的几方面问题。
姜友谊,张春森,胡平波[10](2011)在《可量测实景影像与4D产品集成研究》文中认为采用摄影测量与数字近景数字摄影测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理空间数据的三维建模。对于大范围地理背景,基于摄影测量方法,利用航空影像数据,以4D产品的生产方式,建立DEM与DOM结合的三维景观模型。对于该范围内用户感兴趣的建筑物等人工地物,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利用非量测数码相机进行影像数据采集,通过相机检校、特征提取、影像匹配等步骤实现可量测真实景物的三维重建。最后将上述大范围的三维背景地理数据与局部可量测实景影像相结合,实现可量测实景影像与4D产品的集成。讨论了该方法的整体流程和技术,实现了实验区大范围三维景观和可量测建筑物的三维重建及其两者的集成。
二、全数字摄影测量与4D技术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数字摄影测量与4D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尾矿库溃坝下泄水砂流运动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无人机摄影测量 |
1.2.2 尾矿库溃坝泥沙运动过程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
2.1 无人机摄影测量的基本内容 |
2.1.1 摄影测量的定义 |
2.1.2 摄影测量的原理 |
2.2 无人机航测系统的基本构成 |
2.3 低空摄影测量影响因素 |
2.3.1 自然环境的影响 |
2.3.2 设备因素的影响 |
2.3.3 航测参数的影响 |
2.4 航测作业一般流程 |
2.4.1 航测外业作业流程 |
2.4.2 航测内业作业流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无人机摄影测量影响因素分析 |
3.1 航摄系统介绍及相机标定 |
3.1.1 航摄系统介绍 |
3.1.2 相机标定 |
3.2 试验区航摄影像获取 |
3.2.1 试验区概况 |
3.2.2 基于航摄影像平均地面分辨率的航摄高度设计 |
3.2.3 航线布置设计 |
3.2.4 影像获取 |
3.3 控制点、检查点布设方案及实施 |
3.3.1 控制点、检查点布设方案设计 |
3.3.2 控制点、检查点数据获取及存储 |
3.4 控制点数量对航测精度的影响分析 |
3.4.1 方案设计 |
3.4.2 模型建立 |
3.4.3 数据统计 |
3.4.4 精度评定 |
3.5 地面分辨率对航测精度的影响分析 |
3.5.1 方案设计 |
3.5.2 模型建立 |
3.5.3 数据统计 |
3.5.4 精度评定 |
3.6 影像重叠率对航测精度的影响分析 |
3.6.1 方案设计 |
3.6.2 模型建立 |
3.6.3 数据统计 |
3.6.4 精度评定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永平铜矿地形地貌数据获取 |
4.1 项目概况 |
4.2 航拍方案及实施 |
4.2.1 航拍工作准备 |
4.2.2 航拍方案设计 |
4.2.3 航拍飞行 |
4.2.4 航摄数据检查 |
4.3 像控点、检查点布置方案及方案实施 |
4.3.1 像控点、检查点布置方案 |
4.3.2 平高点测取 |
4.4 数据处理 |
4.4.1 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
4.4.2 DOM、DSM数据获取 |
4.4.3 三维模型的搭建 |
4.5 数据成果精度分析 |
4.5.1 DOM、DSM数据成果精度分析 |
4.5.2 三维模型精度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永平铜矿燕仓尾矿库溃坝数值模拟 |
5.1 尾矿库溃坝下泄水砂流运动过程数值计算理论 |
5.1.1 基本方程 |
5.1.2 计算模块 |
5.2 尾矿库溃坝数值模拟 |
5.2.1 模型构建 |
5.2.2 模型参数 |
5.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5.3.1 溃坝下泄水砂流运动过程分析 |
5.3.2 影响范围及监测数据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2)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2 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分析 |
2.1 竖直摄影数字航空摄影测量 |
2.2 倾斜摄影测量大比例测图 |
2.3 本章小结 |
3.全要素高精度大比例尺测图关键技术 |
3.1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问题分析 |
3.2 建筑物采集多点拟合法 |
3.3 建筑物边区域平均法 |
3.4 严格真正射DOM绘图法 |
3.5 基于倾斜影像的单像全要素测图 |
3.6 本章小结 |
4 大比例尺测图工具设计与实现 |
4.1 开发工具选择 |
4.2 高精度建筑物提取工具设计 |
4.3 建筑物高精度提取实验 |
4.4 基于倾斜影像的全要素提取工具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GNSS/INS对无人机测图精度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GNSS/INS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航空摄影测量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章 航空摄影测量理论基础 |
2.1 摄影测量的发展及理论 |
2.1.1 航摄中常用到的坐标系 |
2.1.2 航摄中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
2.1.3 共线条件方程 |
2.2 空中三角测量 |
2.2.1 立体像对相对定向 |
2.2.2 立体模型绝对定向 |
2.3 数字影像匹配 |
2.3.1 数字影像重采样 |
2.3.2 基于灰度的数字影像相关 |
第3章 GNSS/INS系统在航摄中的应用 |
3.1 GNSS/INS系统概述 |
3.1.1 GNSS/INS系统的组成 |
3.1.2 GNSS/INS组合系统理论基础 |
3.2 GNSS/INS系统辅助航空摄影测量方法 |
3.2.1 GNSS/INS直接定向法 |
3.2.2 GNSS/INS辅助空中三角测量 |
3.3 校验场与像控点的布设 |
3.3.1 校验场的布设方案 |
3.3.2 像控点布设方案 |
第4章 研究方案及结果分析 |
4.1 测区及航拍方案介绍 |
4.2 POS数据的获取及处理 |
4.3 野外像控点及校验场的布设 |
4.4 成图精度对比及分析 |
4.4.1 GNSS与 GNSS/INS辅助空三成图精度对比 |
4.4.2 GNSS/INS直接定向法成图精度评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企业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城市测绘中全数字摄影测量的实际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全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流程及应用优势 |
1.1 基本流程 |
1.2 应用优势 |
2 城市测绘工作的基本内容及工作要求 |
2.1 基本内容 |
2.2 工作要求 |
3 城市测绘中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方法 |
3.1 地形勘察测量工作 |
3.2 虚拟模型建立工作 |
3.3 4D产品的创新技术 |
3.4 应用现状与发展建议 |
4 结束语 |
(5)无人机数字摄影测量与激光雷达在地形地貌与地表覆盖研究中的应用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摄影测量 |
2 激光雷达 |
3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与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对比 |
3.1 数据获取 |
3.1.1 数据采集设备 |
3.1.2 数据处理 |
3.1.3 航测与费用 |
3.2 优势比较 |
3.3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与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应用比较 |
3.3.1 林业资源勘察 |
3.3.2 地形地貌 |
3.3.3 灾害防控 |
4 总结 |
(6)无人机低空摄影大比例尺地形图裸眼测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2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地形图测绘的理论基础 |
2.1 特征提取 |
2.2 影像匹配与拼接技术 |
2.3 相对定向与绝对定向 |
2.4 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
2.5 4D产品制作 |
本章小结 |
3 试验区及技术流程 |
3.1 试验区 |
3.2 技术要求及技术流程 |
本章小结 |
4 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外业数据采集 |
4.1 无人机航摄平台 |
4.2 资料搜集和现场踏勘 |
4.3 像控点布设及要求 |
4.4 航线规划及外业航飞 |
本章小结 |
5 大比例尺地形图裸眼测绘数据处理及成果精度分析 |
5.1 无人机影像的快速拼接及正射影像制作技术与方法 |
5.2 基于EPS的三维裸眼立体测图技术与方法 |
5.3 外业调绘及补测 |
5.4 裸眼测绘的测图成果及精度分析 |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及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城市测绘中全数字摄影测量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操作流程 |
2 城市测绘中全数字摄影测量应用 |
2.1 生产4D产品 |
2.2 城市建模及建立虚拟景观 |
2.3 城市用地测量 |
3 全数字摄影测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
4 结语 |
(8)3D影像森林资源调查信息提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森林资源调查 |
1.2.2 地面摄影测量 |
1.2.3 航空摄影测量 |
1.2.4 卫星摄影测量与森林蓄积量估测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2 3D影像森林资源调查应用与实验方案设计 |
2.1 森林资源调查体系与内容 |
2.1.1 森林资源一类调查 |
2.1.2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
2.1.3 森林资源三类调查 |
2.2 3D影像概述 |
2.3 3D影像森林资源调查应用 |
2.4 实验方案设计与研究区概况 |
2.4.1 实验方案设计 |
2.4.2 研究区概况 |
2.4.2.1 鹫峰林场 |
2.4.2.2 老秃顶子林场 |
2.5 本章小结 |
3 地面3D影像测树因子信息提取 |
3.1 地面3D摄影原理 |
3.2 普通数码相机摄影获取测树因子 |
3.3 智能手机三维点云测树信息提取 |
3.3.1 单木三维点云森林参数信息提取 |
3.3.2 样地三维点云森林参数信息提取 |
3.4 本章小结 |
4 无人机3D影像构建与森林资源调查信息提取 |
4.1 无人机影像获取与预处理 |
4.1.1 无人机影像获取 |
4.1.2 无人机影像预处理 |
4.2 无人机3D影像森林资源调查信息提取 |
4.2.1 地形信息提取 |
4.2.2 森林小班区划 |
4.2.3 林地信息提取 |
4.2.4 单木信息提取 |
4.2.4.1 冠幅信息提取 |
4.2.4.2 胸径冠幅模型 |
4.2.4.3 胸径-冠幅、树高模型 |
4.2.4.4 树高信息提取 |
4.2.5 林分特征参数信息提取 |
4.2.5.1 郁闭度信息提取 |
4.2.5.2 株数密度信息提取 |
4.2.5.3 林分空间结构信息提取 |
4.2.5.4 八边微形样地林分特征参数提取 |
4.3 本章小结 |
5 资源三号卫星DCHM构建与森林蓄积量反演 |
5.1 资源三号卫星概述 |
5.2 森林冠层高度模型的构建 |
5.2.1 资源三号卫星3D影像建立 |
5.2.2 地形图矢量化DEM生成 |
5.2.3 植被冠层高度模型建立与精度验证 |
5.3 资源三号卫星多光谱影像森林蓄积量反演 |
5.3.1 建模因子获取 |
5.3.1.1 地面调查数据 |
5.3.1.2 光谱因子 |
5.3.1.3 纹理因子 |
5.3.1.4 地形因子 |
5.3.2 建模因子分析 |
5.3.3 机器学习蓄积量反演模型构建 |
5.3.3.1 BP神经网络蓄积量模型 |
5.3.3.2 粒子群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蓄积量模型 |
5.3.3.3 随机森林蓄积量模型 |
5.3.4 森林蓄积量模型对比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 |
致谢 |
(9)浅谈“4D”产品质量检查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4D”产品质量检查及质量控制 |
1.1 “4D”产品质量检查与质量控制内容 |
1)原始资料的质量 |
2)硬件性能质量 |
3)数据的质量 |
4)附件质量 |
1.2 数字高程模型(DEM)质量检查与质量控制 |
1)影像扫描质量检查 |
2)参数文件的检查 |
3)定向结果的检查 |
4)影像匹配结果的检查 |
5)DEM数据检查 |
1.3 数字线画地图(DLG)质量检查与质量控制 |
1)分层与编码检查 |
2)图形质量检查 |
3)属性及拓扑关系检查 |
4)方向问题检查 |
5)面状要素检查 |
1.4数字正射影像图(DOM)质量检查与质量控制 |
1.5数字栅格地形图(DRG)质量检查与质量控制 |
1)扫描图像的质量 |
2)几何纠正的质量 |
3)色彩归化的质量 |
4)分版图幅套合的质量 |
5)整饰处理的质量 |
2 “4D”产品质量评价元素 |
1)空间参考系 |
2)位置精度 |
3)属性精度 |
4)完整性 |
5)逻辑一致性 |
6)时间精度 |
7)影像/栅格质量 |
8)表征质量 |
9)附件质量 |
3 值得讨论的几方面问题 |
3.1 标准问题 |
3.2 人员素质问题 |
3.3 “4D”产品质量检查方法问题 |
4 结束语 |
(10)可量测实景影像与4D产品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地理背景4D产品的建立 |
2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方法三维模型建立 |
2.1 非量测数码相机检校 |
2.2 实景目标三维重建 |
3 三维可量测影像与背景4D产品集成 |
4 结束语 |
四、全数字摄影测量与4D技术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的尾矿库溃坝下泄水砂流运动过程研究[D]. 夏燕钦. 南昌大学, 2020(01)
- [2]无人机大比例尺测图关键技术研究[D]. 张雪莲.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3]GNSS/INS对无人机测图精度的影响分析[D]. 张绪棋.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城市测绘中全数字摄影测量的实际应用[J]. 龙真青. 工程技术研究, 2019(16)
- [5]无人机数字摄影测量与激光雷达在地形地貌与地表覆盖研究中的应用及比较[J]. 罗达,林杭生,金钊,郑涵,宋怡,冯立,郭庆华. 地球环境学报, 2019(03)
- [6]无人机低空摄影大比例尺地形图裸眼测绘[D]. 吴跟阳.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7]城市测绘中全数字摄影测量的应用[J]. 黄敏.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7(03)
- [8]3D影像森林资源调查信息提取研究[D]. 杨柳.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9]浅谈“4D”产品质量检查及控制[J]. 王波,张燕梅.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3(03)
- [10]可量测实景影像与4D产品集成研究[J]. 姜友谊,张春森,胡平波.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