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术中超声监控(论文文献综述)
朱泽忠[1](2021)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小肌瘤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消融(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FUA)治疗无症状子宫小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11年03月至2018年03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入院行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103例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无症状的子宫小肌瘤(直径范围:1 cm≤直径≤4 cm)患者设置为治疗组,将同期未经任何治疗的门诊随访的103例年龄在25~35岁之间的无症状子宫小肌瘤患者设置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后子宫肌瘤的体积变化、是否出现临床症状及妊娠情况。结果:1.治疗组患者在FUAS治疗前的年龄、体重指数及肌瘤最大径线和体积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单发性肌瘤与多发性肌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肌瘤的类型及肌瘤的位置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随访的肌瘤体积中位数分别为7.07cm3、3.70cm3、2.67cm3、1.99cm3及1.41cm3,与治疗前相比较,随着时间的延长,子宫肌瘤的体积逐渐缩小,缩小率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随访时间点的肌瘤体积中位数分别为:6.77cm3、8.16cm3、11.05cm3、15.54cm3及21.13cm3,随着时间的延长,子宫肌瘤的体积逐渐增大,增长率逐渐升高。两组肌瘤体积大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有18例患者分别在FUAS治疗后2个月~18个月自然怀孕,平均妊娠时间为(9.4±4.3)个月,妊娠率为17.48%;对照组有8例患者在随访6个月~12个月自然怀孕,平均妊娠时间为(9.6±2.6)个月,妊娠率为7.77%,两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顺产5例,剖宫产8例,而对照组顺产2例,剖宫产3例,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90例患者在FUAS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内,均未出现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等临床症状;对照组98例患者在随访24个月内先后有33例患者出现月经量增多症状,占33.67%,分别为12例黏膜下肌瘤患者和21例肌壁间肌瘤患者,浆膜下肌瘤患者未出现临床症状。5.治疗组有30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为:治疗区疼痛19例(18.45%)、骶尾部疼痛18例(17.47%)、治疗区皮肤烫痛13例(12.62%)、下肢放射痛2例(1.94%)。一般为一过性或简单处理后缓解,不需要特殊处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有生育要求的黏膜下或肌壁间的无症状子宫小肌瘤患者,行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可维持子宫腔的正常形态,避免或延迟临床症状的出现,提高妊娠率。
曹凯琪[2](2021)在《基于FIGO分型研究HIFU联合软坚散结胶囊治疗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的疗效差异》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约占52%),也是临床患者子宫被切除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其西医治疗仍以传统有创手术为主,但随着“有创-微创-无创”治疗观念的改变,更多的女性开始选择近乎无创的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子宫肌瘤。然而,HIFU术后肌瘤原位坏死的吸收问题,西医并无有效方法,而中医药治疗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优势,是理想的干预手段。我院研发的软坚散结胶囊(软坚)具有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的作用,临床应用多年,在良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前期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实了其在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上的治疗作用。本研究基于FIGO(国际妇产科联盟)分型,将子宫肌瘤分为0~8型,研究了 HIFU及软坚散结胶囊治疗不同分型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的疗效差异,为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提供更好的个性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根据纳排标准,回顾性地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山西省中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HIFU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235例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患者,共纳入子宫肌瘤296枚。根据地域差异,将患者分为两组,山西省的125例患者均为HIFU+软坚组,共有肌瘤158枚,其中0型6枚,1型24枚,2型23枚,3型26枚,4型28枚,5型26枚,6型20枚,7型4枚,8型1枚;上海市的110例患者均为HIFU组,共有肌瘤138枚,其中0型5枚,1型21枚,2型19枚,3型18枚,4型21枚,5型20枚,6型26枚,7型6枚,8型2枚。两组患者术前准备及手术过程一致,HIFU+软坚组的患者在术后1天开始口服软坚散结胶囊至术后3个月,HIF U组术后不予任何子宫肌瘤相关药物干预,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天、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来院随诊并复查盆腔增强核磁,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术后肌瘤的消融率、缩小率、疗效判定及患者术后症状评分的改变,并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术后1天所有患者总的肌瘤消融率达85.57%,HIFU组与HIFU+软坚组之间患者的消融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之间1~6型肌瘤的消融率也没有统计学差异,0、7、8型肌瘤因样本量太小,与其他组差异对比无意义,故不再进行对比。(2)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肌瘤缩小率方面,HIFU+软坚组均较HIFU组高;且不同时间窗上,1~6型肌瘤在两组患者中缩小率的差异经方差分析后均为1型>2型>3型=4型>5型=6型;而通过计量最小二乘法利用矩阵分析,软坚散结胶囊对1~6型肌瘤术后缩小率影响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3个月肌瘤的疗效判定上,HIFU组与HIFU+软坚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总有效率达到98.28%;两组患者1~6型肌瘤的总有效率经方差分析后无统计学差异,且两组患者之间1~6型肌瘤疗效判定的两两对比,经卡方检验计算后也无统计学差异。(4)术后1个月症状总评分上,两组患者均较术前降低,且HIFU+软坚组较HIFU组低;术后1个月各症状评分上,HIFU组较术前仅痛经、下腹部不适2个症状有统计学差异,较术前降低,而HIFU+软坚组较术前在血块量增多、痛经、乏力、下腹部不适、腰酸5个症状上具有统计学差异,较术前低。术后3个月症状总评分上,两组患者均较术前1个月降低,且HIFU+软坚组较HIFU组低;术后3个月各症状评分上,两组患者较术后1个月在各症状评分上均降低,而两组之间,HIFU+软坚组较HIFU组在血块量增多、痛经、乏力、下腹部不适、腰酸5个症状评分上更低。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随访中,部分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治疗区域疼痛、臀部及骶尾部疼痛、低热等并发症,根据SIR标准进行分级评估后,两组均无SIR C~F级的患者,再使用t检验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安全性均较高。结论:研究中所有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患者均能顺利安全地完成HIFU手术,且术后肌瘤消融率均较高,两组患者肌瘤的总平均消融率可达到85.39%,而各组患者在肌瘤消融率、疗效判定、并发症发生上无明显差异;肌瘤缩小率上,由于0、7、8型肌瘤例数太少,与其他组对比差异无意义,而1~6型肌瘤在HIFU术后不同时间窗上缩小率排序均为1型>2型>3型=4型>5型=6型;软坚散结胶囊可以提高肌瘤术后的缩小率,但在1~6型肌瘤缩小率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症状评分上,HIFU术后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总症状评分,其中HIFU对于痛经、下腹部不适改善最明显,而软坚散结胶囊可以在HIFU基础上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块量增多、乏力、腰酸;术后1个月患者可能仍存在月经量多、月经周期紊乱、血块量多等症状,但在术后3个月时所有症状基本都可好转,可在术后提前告知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王斌[3](2021)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无创闭合新西兰兔隐静脉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技术无创闭合新西兰兔隐静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比点式治疗和区域治疗两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5只健康新西兰兔的双侧后肢30条隐静脉分为左侧和右侧两组。使用上海爱申科技公司的HIFUNIT9000聚焦超声肿瘤消融机进行干预治疗,目标静脉左侧采用点式治疗,右侧采用区域治疗。两组均采用输出功率85W,发射时间150 ms,间隔时间300 ms。彩超随访统计分析两组在干预后2小时、7天、14天和21天的血管闭合率、血流再通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随访21天靶静脉彩超下未观察到血流定义为治疗有效;治疗后2小时治疗段静脉彩超随访无血流,21天内随访任意时间再次出现血流定义为血流再通。并在21天时每组取5条病变静脉做病理组织学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临床意义。结果:总共选取15只新西兰兔30条隐静脉,1只麻醉过程中死亡,28条有效实验静脉。HIFU技术无创治疗的整体有效率为71.43%(20/28);其中点式治疗组有效率64.29%(9/14),区域治疗组有效率78.57%(11/14),两种治疗方式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治疗后2小时点式治疗组和区域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78.57%和85.7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1.000);治疗后7天点式治疗组和区域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71.43%和85.7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8);治疗后14天和21天时,两组有效率相同,都为64.29%和78.5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8);随访21天,血流再通的发生率为10.70%(3/28),其中点式治疗组为14.29%(2/14),区域治疗组为7.14%(1/1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0);随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7.14%(2/28),点式治疗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区域治疗组2例出现并发症14.29%(2/14),其中1例在治疗后即刻出现局部皮肤轻度灼伤,观察14天痊愈,无特殊处理;1例在随访14天时出现足趾缺血坏疽,骨头外露,考虑动脉损伤。结论:HIFU技术无创闭合新西兰兔隐静脉的研究中体现出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点式治疗和区域治疗两种治疗方法在有效率、血管再通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本研究为HIFU技术无创治疗静脉疾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其潜在应用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
林晓庆[4](2021)在《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式优势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对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UPMWA)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对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AM)这2种术式的围手术期疗效,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的术式优势。资料与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治疗子宫肌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为微波消融组(48例)、腹腔镜组(44例)和开腹组(50例)。统计微波消融组最大肌瘤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体积和缩小率,观察各时期超声图像,术前、术后1个月的超声造影(CEUS)及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情况,统计术后12个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三组间围手术期中的皮肤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术后1天血红蛋白较术前下降值、手术时长、肛门排气时间、换药次数、是否止痛、是否发热、总住院天数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1.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缩小情况术前最大肌瘤平均体积为187.22±46.65cm3,术后1、3、6、12个月分别为95.20±57.03cm3、58.06±38.68cm3、42.16±29.30cm3和28.20±19.04cm3,平均缩小率分别为43.88±18.90%、65.42±18.59%、74.47±16.56%和82.39±12.99%。2.微波消融子宫肌瘤影像学变化所有肌瘤微波消融前超声图像呈低-中等回声、有血流信号的结节,CEUS及MRI均见强化。消融后超声呈不均质回声、未见血流信号的结节,术后1个月CEUS全程未见造影剂灌注,MRI未见强化。3.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微波消融术后12个月随访追踪,月经症状改善的有25位(25/28),贫血症状改善8位(8/8),下腹不适好转11位(11/13),泌尿系压迫症状好转5位(5/5)。4.三种术式围术期疗效比较微波消融组的皮肤切口大小总体分布为0.25(0.20,0.30)cm,明显小于腹腔镜组的3.00(3.00,3.50)cm,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也明显小于开腹组8.00(8.00,8.00)cm,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微波消融组的术中出血量总体分布为5.00(2.00,5.00)ml,明显少于腹腔镜组的20.00(10.00,50.00)ml,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也明显少于开腹组的50.00(27.50,100.00)ml,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微波消融组的术后1天血红蛋白较术前平均下降了9.69±7.26g/L,明显小于腹腔镜组的19.23±10.84g/L,有统计学差异(P<0.001),也明显小于开腹组的16.01±11.60g/L,有统计学差异(P<0.05)。微波消融组的平均手术时长为109.46±39.64min,长于开腹组的71.54±20.80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腹腔镜组的121.20±35.81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波消融组的术后换药次数总体分布为0(0,0)次,少于腹腔镜组的2.00(2.00,2.00)次,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也少于开腹组的2.00(2.00,2.00)次,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微波消融组的平均总住院天数为6.63±2.15天,少于腹腔镜组的7.57±1.3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也少于开腹组的8.72±1.53天,有统计学差异(P<0.001)。微波消融组的术后住院天数总体分布为4.00(3.00,5.00)天,少于开腹组的6.00(5.00,6.00)天,有统计学差异(Adj.P<0.001),但与腹腔镜组的4.00(4.00,5.00)天无统计学差异(Adj.P>0.05)。微波消融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在术后24小时内为100%,早于腹腔镜组的34.1%,有统计学差异(P<0.05),也早于开腹组的20.0%,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后是否发热、止痛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的临床疗效确切,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及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郑安琪[5](2021)在《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后损伤(反应)的MRI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子宫肌瘤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现如今,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已成为子宫肌瘤的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既往有研究证实HIFU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由于超声波机械波的特性,会产生折射、反射以及空化效应、热效应等,对周围非靶区组织造成损伤,产生术后不良反应。邻近骶尾部的子宫肌瘤位于盆腔深部,声通道及周围组织复杂,消融难度加大。相比其他部位子宫肌瘤需要更多的能量,更易造成周围组织发生损伤。因此,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超声消融的安全性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本研究旨在通过MRI评价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后周围组织的损伤(反应)情况,分析骶骨损伤(反应)影响因素,为临床上超声消融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提供依据。目的1.研究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超声消融术后靶区消融情况及非靶区MRI影像学特征和损伤(反应)情况。2.研究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超声消融术后骶骨损伤(反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1.收集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子宫肌瘤并接受超声消融治疗的患者共258例,子宫肌瘤258个。通过术前术后MRI影像学特征比较,观察靶区消融情况与非靶区损伤(反应)情况。2.分析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超声消融治疗的406例子宫肌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均接受增强磁共振检查。根据术后MRI图像上是否出现异常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分为骶骨损伤组和骶骨未损伤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来评估骶骨损伤(反应)的相关性。结果1.子宫肌瘤消融情况术后无灌注区体积15.54326.95 cm3,平均(85.18±65.12)cm 3,消融率25.12%100%,平均(71.22±17.96)%。子宫内膜损伤(反应)27例(10.47%),子宫浆膜(浆肌层)损伤(反应)30例(11.63%),骶骨损伤(反应)83例(32.17%),腹壁损伤(反应)22例(8.53%),盆腔积液42例(16.28%)。2.骶骨损伤(反应)139例(34.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肌瘤背侧面距骶尾部的距离和治疗剂量与骶骨损伤显着相关(P<0.05),其中肌瘤背侧面距骶尾部的距离为010mm的肌瘤,患者发生骶骨损伤的风险是距离为1120mm、2130mm肌瘤的1.85倍、3.03倍;治疗剂量>500k J的肌瘤,患者发生骶骨损伤的风险是治疗剂量为250500k J,<250k J肌瘤的1.89倍、3.23倍。结论1.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可以获得成功的超声消融,但有周围组织损伤(反应)风险。2.肌瘤背侧面距离骶尾部的距离和治疗剂量是骶骨损伤(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
李亚茹[6](2021)在《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至2020年就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妇科因子宫肌瘤要求保留子宫行手术治疗患者80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分为微波消融组(40例)和肌瘤剔除术组(40例)。采用SPSS22.0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留置导尿时间、住院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患者疼痛评分(VAS评分)、子宫肌瘤症状评分(UFS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子宫肌瘤体积变化、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值(Hb)的差异性。结果1.手术时间:微波消融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肌瘤剔除术组(P<0.05)。2.术中出血量:微波消融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肌瘤剔除术组(P<0.05)。3.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肌瘤剔除术组(P<0.05)。4.留置导尿时间:微波消融组患者留置导尿时间明显短于肌瘤剔除术组(P<0.05)。5.住院时间:微波消融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肌瘤剔除术组(P<0.05)。6.术中、术后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邻近脏器损伤,发生率均为0%;微波消融组与肌瘤剔除术组患者术后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37%,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低于肌瘤剔除术组(χ2=9.308,P<0.05)。7.VAS评分: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2小时、4小时、6小时、48小时VAS评分逐渐下降(P<0.05),术后10天VAS评分降至0分。肌瘤剔除术组患者术后2小时、4小时、6小时、48小时、10天、20天VAS评分逐渐下降(P<0.05),术后30天VAS评分降至0分。两组患者术后2小时、4小时、6小时、48小时、10天、20天组间比较,微波消融组VAS评分低于肌瘤剔除术组(P<0.05)。术后30天组间比较,微波消融组VAS评分与肌瘤剔除术组相同(P>0.05)。8.子宫肌瘤临床症状评分(UFS评分):与术前相比,术后3月、6月、12月,两组患者组内比较UFS评分逐渐下降(P<0.05)。术后3月组间比较,UF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组间比较,微波消融组UFS评分高于肌瘤剔除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组间比较,UF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9.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QOL评分):与术前相比,术后3月、6月、12月,两组患者组内比较QOL评分逐渐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6月、12月组间比较,QO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10.微波消融组患者术后子宫肌瘤体积:子宫黏膜下肌瘤体积在术后1月、3月、6月及12月后与术前相比逐渐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肌壁间肌瘤体积在术后1月、3月、6月及12月后与术前相比逐渐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浆膜下肌瘤体积在术后1月、3月、6月及12月后与术前相比逐渐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月3种类型子宫肌瘤消融有效率:效果非常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00,P>0.05),效果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00,P>0.05),治疗有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0,P>0.05)。3种类型子宫肌瘤术后消融总体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术后1月、3月、6月、12月,两组患者经量过多、经期延长、痛经、压迫症状、贫血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消融组与肌瘤剔除术组中贫血患者术后1月、3月、6月血红蛋白值显着升高,于术后12月均升至正常值范围。结论1、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确切,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相当。2、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疼痛程度优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3、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性好。
何玉春[7](2020)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不良反应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聚焦超声消融(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FUA)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不良反应,探讨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1月至2019年4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FUA治疗的7614例子宫良性疾病患者术中及术后的各种不良反应,其中子宫肌瘤患者488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2278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25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32例、胎盘植入患者47例、宫角妊娠患者16例。根据国际放射介入学会不良反应分级法评价不良反应。结果:1.所有患者均在镇静镇痛下完成治疗。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疼痛:治疗区痛5261例(69.10%)、骶尾部痛3816例(50.12%)、皮肤烫痛2777例(36.47%)、放射痛805例(10.57%)、腹股沟痛501例(6.58%)、臀部皱褶处疼痛251例(3.30%)、其他部位疼痛234例(3.07%),疼痛评分均低于4分。2.FUA术后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事件共3320例。观察到A级不良反应3069例(40.31%),B级213例(2.80%),C级16例(0.21%),D级22例(0.29%),没有D级以上严重并发症发生。3.我们将C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定义为严重不良反应。2011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2012年为0.78%,2013年为0.40%,2014年为0.54%,2015年为0.75%,2016年为0.40%,2017年为0.59%,2018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至0.09%,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呈下降趋势。4.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FUA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以安全地用于子宫良性疾病的治疗。2.随着技术发展及医师经验的积累,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以进一步降低;该技术在妇科良性疾病治疗应用方面可进一步趋于成熟。
胡亮[8](2020)在《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后再干预的风险预测研究及多中心卫生经济学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子宫肌瘤治疗新理念,新技术取得巨大突破,特别是保留子宫的微无创治疗技术,如宫腹腔镜、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及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技术等飞速发展,成为当今医学发展的重要趋势,被女性患者寻求并选择为子宫肌瘤首要治疗手段。然而UAE及腹腔镜等技术既往经验证实,保留子宫手术方式均存在不同程度肌瘤复发和再干预。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HIFUA),或称为聚焦超声消融手术(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 surgery,FUAS)(使用焦域最大声强≥1000 W/cm2的聚焦超声进行组织消融手术),作为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无创治疗方式近年快速发展,但同样面临子宫肌瘤复发需要再次治疗,这一问题已成为近年临床关注和重视的热点。因此临床急需获得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后再干预证据,发现相关风险因素,预判再干预风险,循证有效指导临床,规范治疗,同时评价再干预的卫生经济影响,为子宫肌瘤治疗策略的卫生经济决策提供科学指导依据。目的(1)研究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后的长期再干预结果;(2)分析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后再干预的影响因素,发现相关特征,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预判再干预风险;(3)对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后的再干预行多中心卫生经济学评价。材料与方法(1)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在两家临床中心纳入符合条件的子宫肌瘤患者,记录基线临床特征及肌瘤特征资料,术前术后行增强磁共振成像评价肌瘤特征及消融结果,采用UFS-QoL量表评价子宫肌瘤患者长期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同时随访再干预结果,包括再干预时间,再干预方式及原因;(2)纳入上述部分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临床特征及肌瘤特征对再干预率行Kaplan-Meier生存分层分析;设置再干预事件为因变量,选取年龄,BMI,妊娠次数,生育次数,吸烟史,饮酒史,肌瘤家族史,既往腹部手术史,症状评分,肌瘤数目,肌瘤大小,肌瘤位置,肌瘤类型,T2信号及增强类型作为协变量,行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构建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协变量对再干预影响大小;(3)对接受聚焦超声消融手术、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切除术的20家多中心研究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卫生经济成本、效果和效用测量,行基线分析、成本效果及成本效用分析,评估长期再干预情况下子宫肌瘤患者育龄周期内聚焦超声手术的成本效果,成本效用,并行敏感度分析与传统手术比较。结果(1)一共412例符合条件的接受了聚焦超声消融的子宫肌瘤患者入组研究。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后长期随访症状评分4.8±7.3(95%Confidence Interval[CI],4.0-5.6),生活质量评分92.3±8.0(95%CI,91.4-93.2),均较术前呈持续显着改善(P=0.000),平均随访时间72月时症状改善率为91.6%。聚焦超声消融后2年,5年及8年的累积再干预率分别为3.3%,11.3%及14.6%;(2)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后再干预的Kaplan-Meier生存分层分析显示,年龄、BMI、妊娠次数、生育次数,症状评分,肌瘤T2信号,增强类型,残留粘膜下小肌瘤及消融率各变量内分层比较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确定了4个协变量为影响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后再干预的风险因素,分别为:残留粘膜下小肌瘤[HR,5.243,95CI%,2.538-10.831,P=0.000],年龄[HR,4.791,95CI%,2.789-8.231,P=0.000],增强类型[HR,2.440,95CI%,1.311-4.540,P=0.005],T2信号[HR,1.632,95CI%,1.062-2.506,P=0.025]。经统计验证后构建多元CoX比例风险模型为:h(t,X)=h0(t)exp(1.657X1+1.567X2+0.892X3+0.490X4)。协变量X1表示残留粘膜下小肌瘤,X2表示年龄,X3表示增强类型(分为显着强化及轻度强化两类),X4表示T2信号(分为等低信号,非均匀轻度强化及均匀轻度强化三类);(3)多中心卫生经济学评价在全国20家中心纳入241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成本、效果及效用测量,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肌瘤的结果显示聚焦超声消融手术总治疗成本为11910.6(95%CI,11793.7-12027.5)CNY,显着低于子宫切除术的15388.8(95%CI,15008.9-15768.7)CNY及肌瘤剔除术的13082.5(95%CI,12714.4-13450.7)CNY(P<0.05)。短期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多中心成本效果分析显示聚焦超声手术及肌瘤剔除术症状改善成本效果比为979.0 CNY/UFS及1347.8 CNY/UFS;聚焦超声手术、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切除术生活质量改善成本效果比为1317.6 CNY/QOL,1754.2CNY/QOL及1913.9 CNY/QOL。长期再干预下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多中心卫生经济评价基线分析显示聚焦超声手术、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切除术的成本效用值分别为18206.0 CNY/QALY,21974.2CNY/QALY及21468.6 CNY/QALY,肌瘤剔除及子宫切除增量成本效用值分别为-1869.5 CNY/QALY及-14978.6 CNY/QALY。一维敏感性分析显示,基于模型运算的长期卫生经济评价结果受聚集超声消融后再干预率,肌瘤剔除术再干预率,聚焦超声消融后效用获益,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切除术效用获益参数影响。概率敏感(PSA)分析结果提示,聚焦超声与肌瘤剔除术比较,ICUR分析显示在WTP值为1倍或者3倍人均GDP时,均未显着改变以聚焦超声为偏好的治疗策略。聚焦超声与子宫切除术比较,ICUR分析显示当WTP值为在1倍到3倍人均GDP之间,以聚焦超声为偏好的治疗策略概率为62.6%-69.5%。结论(1)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症状及生活质量呈长期持续改善,作为保留子宫的无创治疗方式其长期再干预水平可接受。(2)构建了包括残留粘膜下小肌瘤、年龄、增强类型及T2信号作为协变量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预判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再干预风险,协助临床治疗决策。(3)多中心卫生经济评价显示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总成本费用低于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切除术。短期结果分析聚焦超声手术成本效果优于肌瘤剔除术及子宫切除术;长期再干预情况下,基线分析显示在育龄周期内聚焦超声具有成本效用,为优先选择的治疗策略。敏感度分析显示,聚焦超声与肌瘤剔除比较做为优先选择的治疗策略未显着改变,与子宫切除比较,聚焦超声作为优先选择的治疗策略的概率为62.6%-69.5%。
周洋[9](2020)在《基于Markov模型的子宫肌瘤治疗策略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且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给患者和国家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对子宫肌瘤治疗策略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不仅可以为患者和临床医生选择治疗策略提供参考,而且对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全社会角度为出发点,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和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两种子宫肌瘤治疗策略的成本效用进行评价。方法:根据子宫肌瘤自然病程史,以患有有症状子宫肌瘤的女性为研究对象,构建循环周期为6个月的Markov模型,模拟子宫肌瘤患者经治疗后10年内疾病发展转归情况。采用半周期矫正,结合Markov模型的回乘分析对LM和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成本效用进行分析,并利用单因素敏感度分析和多因素敏感度分析对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深入剖析,探讨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是否改变模拟结果。结果:回乘分析显示,LM和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人均总成本分别为186078.32元和191878.72元,分别获得的总效用为9.5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s,QALYs)和10.62个QALYs。与LM相比,HIFU治疗子宫肌瘤能够获得的增量效用为1.11个QALYs,而花费的增量成本为5800.40元,其增量成本效用比(incremental cost-utility ratio,ICUR)为5230.98元/QALYs,低于支付意愿(willingness-topay,WTP)阈值标准(178980元),表明相较于LM,采用HIFU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用价值。单因素敏感度分析显示,LM治疗子宫肌瘤的成本是最为敏感的模型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最大,但ICUR值一直低于WTP阈值标准,并不改变HIFU治疗子宫肌瘤更具有成本效用价值的结论。多因素敏感度分析显示,WTP阈值标准为178980元时,HIFU治疗子宫肌瘤相较于LM具有成本效用价值的概率更高。敏感度分析与回乘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研究结果具有稳健性。结论:与LM治疗子宫肌瘤相比较,HIFU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用价值和经济可行性。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出发,HIFU是值得推荐的子宫肌瘤治疗策略。因此,首先,需要加强HIFU治疗子宫肌瘤在卫生保健机构的培训和应用,提升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效用;其次,需要强化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宣传,提高HIFU治疗子宫肌瘤在患者中的公信力;最后,需要将HIFU治疗子宫肌瘤全面纳入医保名录,降低患者的自费金额,使其发挥更大的成本效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李丹丹[10](2020)在《子宫肌瘤患者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骶尾部MRI信号改变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文中认为聚焦超声消融(Focused Ultrasound Abltion,FUA),即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是近年兴起的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妇科良性疾病的方法,为妇科良性疾病的诊治开拓了一个新领域。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患者出现骶尾部区域疼痛或腿部疼痛,磁共振(MRI)随访也发现:FUA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腰骶椎MRI异常信号或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水肿等现象。因此,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研究评价骶尾骨及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MRI信号改变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引起骶尾骨及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损伤的相关因素,从而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以降低患者骶尾部组织损伤的发生率。目的1.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聚焦超声消融(FUA)子宫肌瘤对患者骶尾骨及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引起骶尾部MRI信号改变的相关因素。2.探讨FUA治疗后骶尾部疼痛及下肢疼痛与骶尾骨及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MRI信号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2018年在重庆海扶医院接受FUA治疗的613例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通过T2加权像(T2WI)和增强序列观察患者骶尾骨和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MRI信号改变。1.将骶尾骨和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信号是否改变作为因变量,患者的基线数据,肌瘤特征和治疗参数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评价所有参数与骶尾骨和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信号改变的相关性。2.分析293例骶尾骨及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MRI信号改变患者中出现骶尾部疼痛和下肢放射痛的比例。3.测量骶尾骨及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信号改变体积(测量内容包括:T2WI序列上骶尾骨和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体积、增强序列骶尾骨体积),进一步分析体积改变与骶尾部疼痛和下肢疼痛之间的关系。结果1.FUA治疗后磁共振评价显示320例(52.2%)患者骶尾骨及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无信号改变,293例(47.8%)患者骶尾骨及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信号有改变。(1)骶尾骨及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MRI信号正常组与信号异常组比较:BMI均数分别为22±3、23±3;腹壁厚度均数分别为26±8mm、28±9mm;病灶腹侧至皮肤的距离均数分别为52±24mm、42±19mm;病灶背侧至骶尾骨的距离中位数分别为17(12-24)mm、32(21-47)mm。骶尾骨及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MRI信号异常组患者BMI、腹壁厚度、病灶背侧至骶尾骨的距离均小于信号正常组(P<0.05)。同时子宫位置、肌瘤位置、肌瘤类型、T2WI肌瘤信号、肌瘤强化程度等指标在两组间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骶尾骨及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信号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治疗强度均数分别为591±170s/h、535±157s/h;治疗剂量中位数分别为320000(200000-500000)J、230000(150213-360000)J;单位辐照时间消融体积中位数分别为79(37-164)mm3/s、122(57-240)mm3/s;EEF中位数分别为3.5(1.7-7.6)J/mm3、2.3(1.1-4.9)J/mm3,两个组别相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子宫位置、T2WI序列肌瘤信号、肌瘤背侧到骶尾骨的距离、单位辐照时间消融体积与骶骨及邻近骶前软组织MRI信号改变相关。2.进一步分析骶尾骨和/或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MRI信号异常的范围,根据骶尾部MRI信号异常的部位不同分为三组:骶尾骨信号改变组33例(11.3%)、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信号改变组86例(29.3%)、骶尾骨及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信号改变组174例(59.4%)。其中骶尾骨信号改变组BMI指数、肌瘤最大径、病灶腹侧至皮肤的距离均数分别为23±3、76±28mm、42±21mm;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信号改变组BMI指数、肌瘤最大径、病灶腹侧至皮肤的距离均数分别为22±3、61±22mm、57±26mm;骶尾骨及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信号改变组BMI指数、肌瘤最大径、病灶腹侧至皮肤的距离均数分别为22±2、52±24mm、62±19mm。骶尾骨信号改变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中位数分别为:486(260-755)cm3、131(75-350)cm3;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信号改变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中位数分别为:239(160-382)cm3、75(40-150)cm3;骶尾骨及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信号改变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中位数分别为:260(188-406)cm3、90(41-149)cm3。结果显示BMI指数、子宫体积、病灶腹侧至皮肤的距离、T2WI序列肌瘤信号、肌瘤强化程度与骶尾骨及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MRI信号改变类型有着相关性(P<0.05)。3.在有骶尾骨和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MRI信号改变患者中,出现骶尾部疼痛患者T2WI序列骶尾骨信号改变体积、T2WI序列软组织信号改变体积和增强序列信号改变体积明显大于无骶尾部疼痛患者(P<0.05)。而FUA治疗后患者下肢疼痛主要见于骶尾骨合并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磁共振信号改变组;T2WI序列骶尾骨显示下肢疼痛患者骶尾部MRI信号改变体积显着大于无下肢疼痛组间患者(P<0.05),但在T2WI序列软组织和增强未见显着差异。结论尽管FUA消融治疗后骶尾骨或邻近骶尾骨前侧软组织MRI信号改变多见,但患者出现骶尾部疼痛和下肢放射痛的比例低。由于骶尾部疼痛、特别是下肢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在FUA治疗子宫肌瘤时,应根据患者自身BMI、病灶至皮肤的距离、病灶的位置和大小、信号及强化程度,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以降低患者骶尾部组织损伤的发生率。
二、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术中超声监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术中超声监控(论文提纲范文)
(1)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小肌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般资料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基于FIGO分型研究HIFU联合软坚散结胶囊治疗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的疗效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FIGO分型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病例分组 |
2.课题材料 |
2.1 治疗设备 |
2.2 试验药物 |
2.3 检查设备 |
3.治疗方法 |
3.1 采集病史 |
3.2 术前检查 |
3.3 术前准备 |
3.4 HIFU治疗 |
3.5 术后分组治疗 |
4.研究方法 |
4.1 资料收集 |
4.2 观察指标 |
4.3 .安全性评价 |
5.统计方法 |
6.技术路线图 |
二、结果与结论 |
1.术前一般情况 |
1.1 患者年龄 |
1.2 肌瘤分布 |
1.3 肌瘤最大直径及体积 |
1.4 术前症状评分 |
2.术后肌瘤消融率 |
3.术后肌瘤体积缩小率 |
4.术后疗效判定 |
5.术后症状评分表 |
6.安全性评价 |
7.结论 |
三、讨论 |
1.HIFU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
2.软坚散结胶囊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
3.不同分型子宫肌瘤患者HIFU术后的疗效 |
3.1 患者基本情况的对比 |
3.2 肌瘤缩小率及疗效对比 |
3.3 患者症状评分的对比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子宫肌瘤的中西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结语与展望 |
附录 |
硕士研究生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登记表 |
致谢 |
(3)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无创闭合新西兰兔隐静脉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材料 |
1.1 HIFUNIT9000 肿瘤消融系统 |
1.2 预实验经验与结果 |
1.3 实验动物的选取和分组 |
2.方法 |
2.1 动物饲养和麻醉 |
2.2 静脉选取及模型建立 |
2.3 HIFU干预治疗 |
2.4 数据收集及实验后动物处理 |
2.5 统计学方法 |
2.6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实验动物一般资料 |
2.随访治疗有效率 |
3.随访血流再通率 |
4.并发症发生情况 |
5.治疗后静脉病理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的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4)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式优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3 术前准备 |
2.4 手术方法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结果 |
3.1 微波消融组的疗效 |
3.2 三种术式的围手术期疗效对比 |
第四章 讨论 |
4.1 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趋势 |
4.2 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的原理 |
4.3 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后的体积及临床症状变化分析 |
4.4 微波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影像学变化及分析 |
4.5 三种术式的围手术期疗效对比分析 |
4.6 超声引导下经皮子宫肌瘤微波消融术的不足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后损伤(反应)的MRI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后周围组织损伤(反应)的 MRI 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后骶骨损伤(反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文献综述 MRI 评价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疗效及其术后损伤情况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学位论文答辩会委员信息表 |
(6)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子宫肌瘤治疗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7)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不良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般资料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后再干预的风险预测研究及多中心卫生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后的再干预及风险预测研究 |
第一节 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后的长期疗效及再干预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第二节 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后再干预的风险预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再干预下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肌瘤的多中心卫生经济学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图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9)基于Markov模型的子宫肌瘤治疗策略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子宫肌瘤治疗策略的现状 |
1.1.2 子宫肌瘤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2 Markov模型基本理论与方法 |
2.1 Markov模型状态及转移概率 |
2.2 Markov模型分析方法 |
2.2.1 矩阵法 |
2.2.2 队列模拟法 |
2.2.3 Monte Carlo模拟法 |
2.3 Markov模型在卫生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 |
3 研究方法 |
3.1 子宫肌瘤治疗策略的Markov模型构建 |
3.1.1 Markov模型状态的确定 |
3.1.2 Markov模型假设及循环周期的确定 |
3.1.3 Markov模型参数的获取与确定 |
3.2 回乘分析 |
3.3 单因素敏感度分析 |
3.4 多因素敏感度分析 |
3.5 Monte Carlo模拟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回乘分析结果 |
4.2 单因素敏感度分析结果 |
4.3 多因素敏感度分析结果 |
4.4 Monte Carlo模拟结果 |
5 讨论 |
5.1 回乘分析 |
5.2 单因素敏感度分析 |
5.3 多因素敏感度分析 |
5.4 政策建议 |
5.5 研究的局限性 |
5.6 展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子宫肌瘤患者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骶尾部MRI信号改变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聚焦超声消融致子宫肌瘤患者骶尾部MRI信号改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子宫肌瘤患者聚焦超声消融后骶尾部MRI信号改变类型及临床安全性评价 |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射频治疗子宫肌瘤术中超声监控(论文参考文献)
- [1]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小肌瘤的临床研究[D]. 朱泽忠.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基于FIGO分型研究HIFU联合软坚散结胶囊治疗痰瘀互结型子宫肌瘤的疗效差异[D]. 曹凯琪.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1(09)
- [3]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无创闭合新西兰兔隐静脉的实验研究[D]. 王斌.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4]探讨微波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式优势分析[D]. 林晓庆. 汕头大学, 2021(02)
- [5]邻近骶尾部子宫肌瘤超声消融后损伤(反应)的MRI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 郑安琪.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6]微波消融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观察[D]. 李亚茹.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7]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不良反应分析[D]. 何玉春.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8]子宫肌瘤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后再干预的风险预测研究及多中心卫生经济学评价[D]. 胡亮.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9]基于Markov模型的子宫肌瘤治疗策略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D]. 周洋.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1)
- [10]子宫肌瘤患者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骶尾部MRI信号改变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D]. 李丹丹.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