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船舶主柴油机凸轮轴断裂的分析与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操江能[1](2020)在《MAN B&W 5L 23/30H发电柴油机燃油系统和空气系统管理经验》文中研究指明MAN B&W 5L 23/30H作为船舶用发电柴油机,与主柴油机在管理上有些不同。本文介绍了发电柴油机在运行过程中日常维护管理经验,分析了燃油系统和空气系统中关键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知识。
操江能[2](2020)在《MAN B&W 5L 23/30H发电柴油机燃油系统和空气系统管理经验》文中指出MAN B&W 5L 23/30H作为船舶用发电柴油机,与主柴油机在管理上有些不同。本文介绍了发电柴油机在运行过程中日常维护管理经验,分析了燃油系统和空气系统中关键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知识。
吕海浩[3](2020)在《天津港新型拖轮推进装置及智能监测系统设计》文中提出为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智能化发展趋势,本文根据某拖轮公司的拖轮建造需求为出发点,再结合船舶智能化发展趋势,在新型拖轮中通过智能方案的设计,实现船舶智能化运营,降低船舶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最大限度的降低人为因素对船舶安全的影响,进一步提高拖轮设备的可靠性、船舶航行的安全性。本文对国内外“智能船舶”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该拖轮公司船舶的结构进行优化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在推进装置的选型中,本文又对清洁能源发动机进行研究国内现状、保障情况、成本变化和法规政策等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然后按照“新建拖轮的设计流程”、“舵桨系统选型”、“主机系统选型”、“推进装置的设计”进行推进装置的选型和性能匹配,通过计算分析完成了主推进装置的选型设计,舵桨系统选定“R”品牌的US-155机型,主机选定为“W”品牌的W6L20机型。设备选型完毕后开始依据《智能船舶规范》进行智能化的设计,包括:对网络平台、船舶航行的优化、船体状态的监测、机舱报警系统、故障分析、健康值评估、船舶能效等方面。最终实现船舶航行、船体状态、机舱管理、能效管理等智能化的管理。通过天津港新型拖轮推进装置和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该项目领域的不足,对国内拖轮企业和航运企业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辛延君,姜爱龙,孙玉成,李玉娟,曹精明[4](2019)在《发动机凸轮轴断裂失效分析》文中认为为解决某机型发动机在配气机构结构优化耐久试验中凸轮轴从齿轮连接螺栓螺纹孔处断裂的问题,通过振动测试、断口、金相及硬度检测等手段进行失效分析。结果表明:失效原因是减震器失效引起的凸轮轴前端受力异常增大,螺栓底孔的尖角效应以及螺栓孔壁被淬透导致材料脆性增加。相应采取改变感应淬火的方式,或在尖角位置增加防护措施消除螺栓的尖角效应等改进措施后,凸轮轴再次进行耐久试验时未发生断裂。
李娜,向辉,李泉,陆佳,陈列峰[5](2018)在《某散货船智能机舱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船级社智能规范对于智能机舱的要求,重点探讨了智能机舱主辅机等重大设备的智能设计及实施方案,并对智能机舱监测评估系统与视情维护系统进行了研究。
郭天柱[6](2016)在《Nabtesco主机遥控系统的仿真》文中指出本文内容的选取是基于VLCC船舶的虚拟仿真,该仿真系统采用的主机机型是MAN B&W7S80ME-C9.2,主机遥控系统的型号是NABTESCO公司生产的M-800-V系列。以此为基础,并基于相关理论,通过对7S80ME电喷主机的组成、特点,控制原理以及该主机遥控系统的学习,详细介绍了 M-800-V的结构组成,完成了 M-800-V主机遥控系统的起动控制逻辑、换向控制逻辑、停车控制逻辑、负荷变化和调速控制逻辑、倒车控制逻辑的流程框图,为了更加简单明了、直观地了解该系统的控制逻辑,设计了该系统逻辑控制的仿真界面,并编写实现其运行代码,系统地完成遥控系统对主机的操纵功能。简述与7S80ME柴油机配置的MG-800调速器的系统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其核心调节采用的是PID控制。以柴油机稳态为基础,根据柴油机运行工况,建立了调速器数学模型、执行机构数学模型、柴油机运行模型,然后依据建立的数学模型,使用MATLAB仿真软件,建立7S80ME电喷柴油机调速的Simulink模型,得出柴油机在不同工况下的仿真曲线,经过与该主机的实际运行情况对比,验证了转速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本文主要是在Visual Studio C#的编译环境下,利用其较好的图形制作和强大的代码编写功能,设计出可以实现较为逼真且可操作功能的仿真界面,将图形和后台代码有效的相结合,最后完成了船舶的虚拟仿真系统。本文主要利用WPF工具设计制作了 M-800-V主机遥控的气动操纵系统界面,驾驶台操作面板,集控室操作面板。本文还针对该系统的车钟系统,设计了驾驶台、集控室车钟以及与之不同的本地车钟;实现了该主机遥控系统的安全保护系统中故障停车、故障降速逻辑控制流程,根据其保护项目,设计了安保系统检测界面。
柴卓野[7](2017)在《含正时齿轮的船用柴油机轴系动力学及故障分析研究》文中指出论文以柴油机推进装置中的主柴油机正时齿轮多次使用3-8个月就发生断裂,弹性联轴器撕裂故障为背景,按照现有理论和规范,两类故障是分别分析和处理的,本文拟探索两类故障的关联性,并试图从全系统的角度揭示两类故障的内在耦合关系,进而给出能够根治的措施建议。首先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对正时齿轮处的典型断口进行了齿尖、齿根附近的组织观察,采用维氏硬度计进行了齿轮表面硬度测量,最后使用万能实验机进行了压缩力学性能测试,得到了疲劳是齿轮失效的主要原因。论文发现采用弹性联轴器设计的扭转刚度计算得到固有频率与测试值偏差较大,提出了基于固有频率修正的联轴器扭转刚度在线识别方法,并得到验证,这一方法提高了论文模型的准确度。与现有船规要求不同,论文建立含凸轮轴系的柴油机推进系统扭振模型,将正时齿轮与弹性联轴器在扭振中进行了耦合。研究发现系统低阶频率对弹性联轴器扭转刚度敏感,系统高阶固有频率对正时齿轮的连接扭转刚度敏感。在柴油机各缸做功均匀条件下,弹性联轴器扭转刚度对其本身的附加扭矩影响大,可能是弹性联轴器撕裂的原因之一;正时齿轮的附加扭矩对正时齿轮连接扭转刚度敏感,并在部分谐次受弹性联轴器扭转刚度影响。论文还讨论了做功不均、单缸熄火、扭振减振器失效条件下的弹性联轴器和正时齿轮附加扭矩的变化,发现这些常见的非正常运行条件对故障点的附加扭矩影响较大,提出了应当确保轴系处于正常状态下运行的建议。论文最后讨论了柴油机控制参数对轴系稳定性及故障点附加扭矩的影响,发现弹性联轴器的刚度对主机工作的稳定性影响较大,如果联轴器刚度与控制参数不匹配会造成主机运行不稳定、正时齿轮处的附加扭矩波动较大。论文给出了常开工况下优化的柴油机控制参数,并调整了弹性联轴器扭转刚度,经过18个月的运行考核,正时齿轮和弹性联轴器运行平稳可靠。论文通过扭振发现了弹性联轴器与正时齿轮的内在联系,得到了多个工况参数及柴油机控制参数对轴系故障点附加扭矩的影响规律,为柴油机故障诊断与治理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
贾富[8](2015)在《RT-flex智能型柴油机控制系统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008年全球经融危机爆发至今,航运业一直处于低潮,船舶运价连续数年走低。各航运企业一直致力于控制船舶营运成本的研究,加之IMO对于船舶大气污染排放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船舶主机节能减排已成为国际海事组织和各国航运企业研究的重要课题。瓦锡兰公司设计制造的RT-flex智能型柴油,应用了电喷共轨技术,与传统柴油机相比,具有低油耗、低排放以及运行可靠性较高的特点,逐渐成为船用主柴油机的主流机型。相比于传统型柴油机,RT-flex型智能柴油机应用了燃油和伺服油共轨技术,取消了传统凸轮轴驱动,可靠性和燃油经济性大大提高。本文通过与传统型RTA柴油机和MAN B&W ME型智能柴油机分别对比研究,总结出RT-flex智能型柴油的特性和优点。基于RT-flex型柴油机电控共轨的特点,分析了其燃油共轨和伺服油共轨的结构和原理。在此基础上,主要研究了RT-flex主机控制系统。RT-flex主机控制系统以WECS9520控制模块为核心,对柴油机气缸内燃油喷射定时和喷油量进行有效控制,WECS9520控制模块与遥控系统、电子调速器等其它独立控制机构通过通信连接完成对船舶主机的可靠性控制。本文研究了WECS9520的控制模块FCM-20设计和功能,同时还对控制系统的燃油喷射控制、排气阀控制各种控制原理进行分析,另外还研究了电控系统中冗余技术和flex View软件系统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RT-flex型柴油机结构特点以及电控共轨技术消化和吸收,对国产智能柴油机的研制和生产提供一些借鉴。
朱小辉[9](2015)在《基于3600DWT供油船机舱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船舶机舱控制系统是集船舶发电机控制系统和主机控制系统于一体的机舱监控系统。船舶机舱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电站及电能的自动控制管理系统,主推进装置的遥控自动控制系统等,其附带的系统随着船舶向大型化、高速化和多用途的发展,船舶机舱控制系统规模、容量更大、结构更复杂,同时对船舶机舱控制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及自动化程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船舶机舱控制系统对保证船舶安全,经济航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国内外船舶机舱控制系统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厂建造的3600DWT供油船,分析了船舶机舱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和基本参数,分别介绍了3600DWT供油船发电机控制系统和主机控制系统特有的功能、组成,从整体上对船舶机舱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研究。并参照《《CCS钢制海船入级规范》的标准,对船舶机舱控制系统进行了模块化、功能化和系统化的设计设计。具体研究完成的工作如下:对船舶机舱发电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进行了设计研究。完成了柴油发电组和配电装置的系统研究,得出了一套完整的供电系统和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理论算术算法。结合3600DWT供油船对其特有的“逆向供电”功能进行了研究应用。对船舶机舱主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进行了设计研究。完成了船舶动力系统和主机自动遥控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一套完整的机舱动动力系统和主机自动遥控系统的理论算术算法。以3600DWT供油船为例,对其特有的“单机双齿轮箱”驱动控制进行了研究应用。以3600DWT供油船为例,对机舱控制系统的理论算术算法进行了效用,并结合3600DWT供油船特有的“逆向供电”、“主/应电并车”以及“单机双控”驱动控制进行了研究以及实际效用,最后理论算术公式结合实际应用对3600DWT供油船机舱控制系统的创新应用给予了肯定的答案。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在3600DWT供油船上得到了推广应用,同时也为我国船舶机舱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对船舶机舱控制系统的改进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崔向东[10](2014)在《由扫气空气压力导致的MC型和ME型柴油机不能加速故障处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船舶主柴油机以MC柴油机和ME柴油机占多数。本文分析两种典型主柴油机由扫气空气压力导致的不能加速故障处理,介绍智能化的ME柴油机故障处理方法,总结智能化的ME柴油机与传统的MC柴油机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二、船舶主柴油机凸轮轴断裂的分析与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船舶主柴油机凸轮轴断裂的分析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MAN B&W 5L 23/30H发电柴油机燃油系统和空气系统管理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概 述 |
2 燃油系统的管理 |
2.1 喷油器 |
2.1.1 起阀压力 |
2.1.2 喷油器维护 |
2.2 喷油泵 |
2.2.1 供油提前角 |
3 空气系统的管理 |
4 结 语 |
(2)MAN B&W 5L 23/30H发电柴油机燃油系统和空气系统管理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燃油系统管理 |
2.1 喷油器 |
2.1.1 起阀压力 |
2.1.2 喷油器维护 |
2.2 喷油泵 |
3 空气系统的管理 |
4 总结 |
(3)天津港新型拖轮推进装置及智能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2 推进装置的选型及设计 |
2.1 新建拖轮的必要性分析 |
2.1.1 建造背景 |
2.1.2 建造必要性 |
2.2 清洁能源主发动机国内现状 |
2.2.1 应用实例 |
2.2.2 可靠性和安全技术保障情况 |
2.2.3 成本变化 |
2.2.4 相关建议 |
2.2.5 选型结论 |
2.3 推荐装置的设计选型 |
2.3.1 推进装置的设计流程 |
2.3.2 主尺度和设计参数 |
2.4 舵桨系统选型 |
2.4.1 基本要求 |
2.4.2 机型选择 |
2.5 主机系统选型 |
2.5.1 选型原则 |
2.5.2 类型选择 |
2.5.3 基本要求 |
2.5.4 智能机舱相关要求 |
2.5.5 机型选择 |
2.6 机桨匹配原则 |
2.7 推进装置的设计 |
2.7.1 螺旋桨的参数输出 |
2.7.2 主机选型 |
2.7.3 舵桨本体选型 |
2.7.4 选型结论 |
3 智能监测系统设计 |
3.1 概述 |
3.2 港作拖轮智能化 |
3.2.1 港作拖轮智能化的必要性 |
3.3 智能方案设计 |
3.3.1 智能集成网络平台 |
3.3.2 智能航行 |
3.3.3 智能船体 |
3.3.4 智能机舱与主机系统 |
3.3.5 智能机舱与发电机系统 |
3.3.6 智能机舱与舵桨系统 |
3.3.7 智能机舱与监测报警系统 |
3.3.8 智能机舱与拖缆机管理系统 |
3.3.9 智能机舱与电网系统 |
3.3.10 智能能效管理 |
4 实现功能 |
4.1 港作拖轮与智能航行 |
4.1.1 航路航速的设计与优化 |
4.1.2 边界障碍探测系统 |
4.1.3 岸基支持中心 |
4.1.4 应急事态处理系统 |
4.2 港作拖轮与智能船体 |
4.2.1 船体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库 |
4.2.2 破舱稳性计算 |
4.2.3 艏部砰击 |
4.3 港作拖轮与智能机舱 |
4.3.1 故障诊断与辅助决策(DSS) |
4.3.2 健康评估系统(HAC) |
4.3.3 拖轮电力自动管理系统 |
4.3.4 视情维护系统 |
4.4 港作拖轮与智能能效 |
4.4.1 能耗统计 |
4.4.2 能效分析 |
4.4.3 用电分析 |
4.5 港作拖轮与智能集成平台 |
4.6 港作拖轮与其它智能 |
5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小结 |
5.2 本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4)发动机凸轮轴断裂失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失效分析 |
1.1 故障检测 |
1.2 扭振分析 |
1.3 宏观断口分析 |
1.4 感应淬火区域分析 |
1.4.1 纵截面淬硬层区域分析 |
1.4.2 横截面淬硬层区域分析 |
1.5 材料分析 |
1.5.1 金相组织 |
1.5.2 硬度 |
1.6 凸轮轴螺牙形貌分析 |
2 优化和改进措施 |
3 结论 |
(5)某散货船智能机舱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智能机舱规范要求 |
3 智能机舱设计研究 |
3.1 主机智能机舱设计方案 |
3.2 辅机智能设计方案 |
3.3 推进轴系智能设计方案 |
3.4 其他设备的智能设计方案 |
3.5 智能机舱监测评估系统 |
4 视情维护计划系统 |
5 结语 |
(6)Nabtesco主机遥控系统的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主机遥控系统的发展概述 |
1.2.1 国外主机遥控系统的发展 |
1.2.2 国内主机遥控系统的发展 |
1.2.3 Nabtesco主机遥控系统的发展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7S80ME电喷柴油机 |
2.1 7S80ME电喷柴油机的结构特点与组成 |
2.2 7S80ME电喷遥控系统的通讯 |
2.3 7S80ME电喷机与M-800-V遥控系统的控制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Nabtesco主机遥控系统的仿真 |
3.1 Nabtesco主机遥控系统组成和功能 |
3.1.1 遥控操纵系统 |
3.1.2 逻辑控制系统 |
3.1.3 车钟系统 |
3.1.4 转速和负荷控制系统 |
3.1.5 安全保护系统 |
3.1.6 主机遥控的功能 |
3.2 Nabtesco主机遥控系统的控制逻辑 |
3.2.1 主机起动逻辑 |
3.2.2 主机换向逻辑 |
3.2.3 主机停车控制逻辑 |
3.2.4 主机负荷变化和调速逻辑 |
3.2.5 主机倒车逻辑 |
3.2.6 主机制动逻辑 |
3.2.7 主机遥控逻辑控制系统仿真 |
3.3 Nabtesco主机遥控系统的调速仿真 |
3.3.1 MG-800调速器 |
3.3.2 MG-800调速器功能和运行 |
3.3.3 调速模型的建立 |
3.3.4 转速限制 |
3.3.5 调速器的数学模型 |
3.3.6 执行器的数学模型 |
3.3.7 负荷限制 |
3.3.8 柴油机的数学模型 |
3.3.9 调速的仿真模型与仿真结果 |
3.4 车钟系统的仿真 |
3.4.1 车钟操纵部位的切换 |
3.4.2 车钟系统仿真 |
3.5 安全保护系统的仿真 |
3.5.1 故障停车 |
3.5.2 故障降速 |
3.5.3 安全保护系统仿真界面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Nabtesco主机遥控系统仿真界面的设计 |
4.1 创建仿真界面 |
4.2 仿真界面展示 |
4.2.1 本地控制系统 |
4.2.2 气动操纵系统 |
4.2.3 驾驶台操作面板 |
4.2.4 集控室操作面板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含正时齿轮的船用柴油机轴系动力学及故障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正时齿轮故障诊断与疲劳分析研究现状 |
1.2.2 弹性联轴器动力学研究现状 |
1.2.3 推进轴系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正时齿轮断齿失效分析 |
2.1 引言 |
2.2 断齿理化与宏观分析 |
2.3 失效分析实验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柴油机推进轴系扭振分析及动力学参数识别 |
3.1 引言 |
3.2 柴油机推进轴系扭振模型建立及自由振动分析 |
3.3 轴系固有频率测试分析 |
3.4 弹性联轴器扭转刚度识别 |
3.5 柴油机推进轴系扭振强迫振动分析 |
3.5.1 设计工况下柴油机扭振强迫振动计算 |
3.5.2 实际工况下柴油机扭振强迫振动计算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含正时轮系的轴系扭振特性分析 |
4.1 引言 |
4.2 正时齿轮系统建模 |
4.2.1 凸轮轴系的扭振模型 |
4.2.2 齿轮啮合扭转刚度简化 |
4.2.3 含正时齿轮系统模型 |
4.3 新模型自由振动特性 |
4.3.1 新模型与原模型自由振动特性比较 |
4.3.2 正时齿轮扭转啮合刚度对新模型固有频率的敏感度 |
4.3.3 弹性联轴器的扭转刚度对新模型固有频率的敏感度 |
4.3.4 减振器卡死对新模型固有频率的敏感度 |
4.4 新模型强迫振动计算 |
4.4.1 新模型中所引入的激励力计算 |
4.4.2 新模型强迫振动计算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轴系运行参数改变对于扭振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轴系部件刚度对于扭振的影响 |
5.2.1 齿轮啮合扭转刚度对轴系附加扭矩的敏感度 |
5.2.2 弹性联轴器扭转刚度对轴系附加扭矩的敏感度 |
5.2.3 减振器卡死对轴系附加扭矩的敏感度 |
5.3 柴油机做功不均对轴系扭振的影响 |
5.3.1 柴油机发火不均的影响 |
5.3.2 柴油机单缸熄火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主机调控与轴系扭振耦合模型仿真 |
6.1 主机调控与轴系扭振耦合模型建立 |
6.1.1 耦合模型建模原理 |
6.1.2 轴系扭振当量模型的简化 |
6.1.3 弹性轴系的稳定性分析 |
6.1.4 耦合模型仿真模块的建立 |
6.2 瞬时激励力矩的合成与修正 |
6.2.1 气缸作用力矩 |
6.2.2 凸轮轴激励力矩 |
6.2.3 螺旋桨负载力矩 |
6.2.4 齿轮内部激励的动态修正 |
6.3 PID调控参数的影响 |
6.3.1 不同PID控制参数下的耦合模型仿真 |
6.3.2 不同PID控制参数下的实船测试 |
6.4 联轴器刚度的影响 |
6.5 不同联轴器刚度下PID控制参数的优化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 |
1 全文总结 |
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RT-flex智能型柴油机控制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智能型柴油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我国智能型柴油机的发展现状 |
1.3 智能型柴油机的特性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RT-flex型智能型柴油机结构原理分析 |
2.1 RT-Flex型柴油机与ME型柴油机异同 |
2.2 RT-flex型柴油机结构原理与技术特点 |
2.2.1 RT-flex型柴油机基本原理 |
2.2.2 RT-flex型柴油机的燃油共轨系统 |
2.2.3 RT-flex型柴油机伺服油共轨系统 |
2.3 RT-flex与传统RTA型柴油机对比分析 |
2.4 RT-flex型柴油机优点 |
第3章 RT-flex主机控制系统分析研究 |
3.1 电控性柴油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
3.1.1 电控型柴油机控制系统组成 |
3.1.2 电控型柴油机控制系统主要功能 |
3.2 RT-flex主机控制系统构成 |
3.3 主机控制系统WECS-9520 |
3.3.1. WECS-9520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
3.3.2. WECS-9520控制系统的组成 |
3.4 主机遥控系统 |
3.5 电子调速系统 |
3.6 主机安保系统 |
3.7 监测报警系统 |
3.8 总线系统 |
3.9 WECS-9520与外部系统的通讯功能 |
第4章 RT-flex主机控制系统关键模块设计与控制分析 |
4.1 WECS-9520功能模块设计 |
4.1.1 FCM-20模块设计 |
4.1.2 FCM-20模块功能 |
4.2 手动控制面板 |
4.3 共轨阀控制 |
4.4 角度编码器检测 |
4.5 喷油控制 |
4.5.1 喷油控制过程 |
4.5.2 喷油模式 |
4.6 排气阀控制 |
4.7 FQS和VIT控制 |
4.8 VEO、VEC控制 |
4.9 燃油压力控制 |
4.9.1 柴油机起动燃油压力控制 |
4.9.2 主机运行时的燃油压力控制 |
4.9.3 主机停车时的燃油压力控制 |
4.10 伺服油压力控制 |
4.11 启动阀控制 |
4.12 RT-flex主机控制系统冗余 |
4.12.1 冗余备份原理 |
4.12.2 控制系统冗余备份技术分析 |
4.12.3 RT-flex各部分冗余的设置 |
4.13 flex view软件功能设计分析 |
4.13.1 flex view在控制系统中的功能 |
4.13.2 flex view访问权限 |
4.13.3 flex View控制界面 |
4.13.4 flex View界面卡显示 |
4.13.5 用户参数的设定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论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9)基于3600DWT供油船机舱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船舶机舱控制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 |
1.1 机舱控制系统的设备配置 |
1.2 机舱控制系统的功能特性 |
1.2.1 发电机控制系统概述 |
1.2.2 主机控制系统概述 |
1.3 基于3600DWT供油船机舱控制系统概述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船舶发电机控制系统的分析 |
2.1 发电机控制系统的历史与发展概述 |
2.2 船舶发电机供电系统的设计 |
2.2.1 柴油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 |
2.2.2 柴油发电机组的主要技术指标 |
2.2.3 柴油发电机组的选择设计 |
2.3 船舶发电机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
2.3.1 船舶配电装置的组成 |
2.3.2 船舶配电系统的基本参数 |
2.3.3 船舶配电板的设计 |
2.4 基于3600DWT供油船发电机控制系统分析 |
2.4.1 供电系统的选配设计 |
2.4.2 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选配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船舶主机控制系统的分析 |
3.1 船舶主机控制系统发展历史与概述 |
3.2 船舶动力系统的设计 |
3.2.1 船舶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 |
3.2.2 船舶动力系统的选型计算 |
3.3 船舶主机自动遥控系统设计 |
3.3.1 船舶主机自动遥控系统的常见配置 |
3.3.2 船舶主机自动遥控系统的基本功能 |
3.3.3 船舶主机自动遥控系统的设计 |
3.4 基于3600DWT供油船主机控制系统的分析 |
3.4.1 船舶动力系统的选配设计 |
3.4.2 主机自动遥控系统的选配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机舱控制系统的联调实现 |
4.1 系统的完整性概述 |
4.1.1 发电机控制系统的完整性 |
4.1.2 主机控制系统的完整性 |
4.2 联调测试验证分析 |
4.2.1 发电机控制系统联调验证 |
4.2.2 主机控制系统的联调验证 |
4.3 基于3600DWT供油船机舱控制系统联调分析 |
4.3.1 应急供电系统和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联调 |
4.3.2 主供电系统和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联调 |
4.3.3 动力系统的联调 |
4.3.4 主机自动遥控系统的联调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10)由扫气空气压力导致的MC型和ME型柴油机不能加速故障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柴油机扫气空气压力限制 |
2 MC型柴油机扫气空气压力限制导致的不能加速故障处理 |
3 ME型柴油机扫气空气压力限制导致的不能加速故障处理 |
3.1 柴油机控制系统 |
(1) 柴油机通讯控制单元 (EICU, A和B) |
(2) 柴油机控制单元 (ECU, A和B) |
(3) 气缸控制单元 (CCU) |
(4) 辅助控制单元 (ACU) |
3.2 扫气空气压力限制导致的柴油机不能加速故障处理 |
4 结束语 |
四、船舶主柴油机凸轮轴断裂的分析与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MAN B&W 5L 23/30H发电柴油机燃油系统和空气系统管理经验[J]. 操江能.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2]MAN B&W 5L 23/30H发电柴油机燃油系统和空气系统管理经验[J]. 操江能.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3]天津港新型拖轮推进装置及智能监测系统设计[D]. 吕海浩.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4]发动机凸轮轴断裂失效分析[J]. 辛延君,姜爱龙,孙玉成,李玉娟,曹精明.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19(02)
- [5]某散货船智能机舱的设计与研究[J]. 李娜,向辉,李泉,陆佳,陈列峰. 广东造船, 2018(04)
- [6]Nabtesco主机遥控系统的仿真[D]. 郭天柱. 大连海事大学, 2016(06)
- [7]含正时齿轮的船用柴油机轴系动力学及故障分析研究[D]. 柴卓野.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06)
- [8]RT-flex智能型柴油机控制系统分析[D]. 贾富. 大连海事大学, 2015(02)
- [9]基于3600DWT供油船机舱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朱小辉. 东北石油大学, 2015(06)
- [10]由扫气空气压力导致的MC型和ME型柴油机不能加速故障处理[J]. 崔向东.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学报,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