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阻塞部位定位和手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洋,杨相立,刘吉祥,王林,牛林,孙悦[1](2021)在《睡眠监测联合上气道测压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部位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睡眠监测联合上气道测压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阻塞部位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将160例OSAH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80例。试验组患者联合应用睡眠监测与上气道测压,对照组单纯依托睡眠呼吸监测阻塞定位仪确定阻塞平面,两组均根据阻塞平面选择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以及术前与术后6个月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睡眠呼吸暂停生活质量指数(SAQLI)、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鼾声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AHI、ESS评分、鼾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LSaO2、SAQL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睡眠监测联合上气道测压用于OSAHS阻塞部位评估能够为手术提供可靠依据,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张良[2](2021)在《背部针刀松解肺俞穴联合咽部小针刀治疗成人鼾眠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对背部针刀松解肺俞穴联合咽部小针刀治疗成人鼾眠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观察对治疗成人鼾眠症状改善的效果,探讨其在成人鼾眠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今后推广背部针刀松解肺俞穴治疗鼾眠的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临床数据,减轻鼾眠患者的痛苦。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并诊断为鼾眠痰瘀互结证的患者72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背部针刀松解肺俞穴联合咽部小针刀,对照组单纯应用咽部小针刀治疗。治疗1次为1疗程,2次针刀之间间隔1周,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本试验共纳入病例72例,脱落6例(治疗组2例,对照组4例),因此两组最终共统计病例66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经秩和检验,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组内治疗前AHI指数与治疗后相比,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故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对于AHI指数均有降低的作用。治疗后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P=0.397>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受试者之间治疗后AHI指数无显着差异。统计两组受试者治疗后的AHI指数的降低值进行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z=-1.302,P=0.193>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在两组患者AHI指数改善程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经秩和检验,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组内治疗前伴随症状评分与治疗后相比,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故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对于伴随症状评分均有降低的作用。治疗后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P=0.289>0.05,无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受试者之间治疗后伴随症状评分无显着差异。但是,统计两组受试者治疗后伴随症状评分的降低值进行组间比较,经秩和检验,z=-2.052,P=0.040<0.05,治疗组治疗后伴随症状评分的平均降低值为1.59,对照组为1.03,说明治疗组治疗方法对伴随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在两种疗法的疗效比较方面,治疗组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有效率为81.25%。经秩和检验,P=0.094>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在有效率方面无显着差异。结论:背部针刀松解肺俞穴联合咽部小针刀治疗成人鼾眠与单纯应用咽部小针刀相比较,虽然在有效率方面无显着差异,但是背部针刀松解肺俞穴联合咽部小针刀治疗成人鼾眠在改善伴随症状方面更有优势。
马长秀[3](2021)在《呼吸暂停低通气持续时间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及严重程度评价中的意义》文中指出第一部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持续时间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夜间低氧血症和日间过度嗜睡的临床意义目的评价一个新参数——呼吸暂停低通气持续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total sleep time spent with apnea-hypopnea duration time,AHT%)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夜间低氧血症和日间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EDS)方面是否优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the apnea-hypopnea index,AHI)。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睡眠中心进行PSG检查的疑似OSA患者,共247例纳入本研究。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和Epworth嗜睡量表(the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估AHT%和AHI对夜间低氧血症和EDS严重程度的评价能力。排除标准:(1)年龄<18岁;(2)中枢性呼吸事件占比超过50%;(3)合并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病;(4)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肥胖低通气、肺栓塞、严重支气管扩张等伴有低氧血症的患者;(5)监测当晚行压力滴定患者;(6)近期正在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7)长期服用镇静安眠类药物的患者;(8)行便携睡眠仪监测患者;(9)睡眠总时间不足5小时者;(10)收集资料发现任何数据不全者。根据AHI进行OSA严重度分级(次/小时):AHI<5为正常;5≤AHI<15为轻度;15≤AHI<30为中度;AHI≥30为重度。结果最终有160例合格患者纳入本研究,无OSA组13例,轻度OSA组30例,中度OSA组19例,重度OSA组98例。在正常、轻度、中度、重度OSA四组中位AHT%分别为0.70%、4.85%、12.68%、46.54%,重度OSA与正常、轻度、中度OSA两两比较中,在AHI、AHT%、最低血氧饱和度(minimum oxygen saturation,Min SpO2)、<90%氧饱、氧饱和度<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percentage of total sleep time with an O2 saturation of<90%,CT90%)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AHT%和AHI均与CT90%(AHT%rs=0.889,AHI rs=0.874)、Min SpO2(AHT%rs=-0.778,AHI rs=-0.725)和平均血氧饱和度(average oxygen saturation,Avg SpO2,AHT%rs=-0.831,AHI rs=-0.822)密切相关,随着AHT%和AHI的加重,夜间血氧饱和度逐渐降低,低氧血症持续时间延长,但AHT%比AHI相关性更加明显。AHT%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0.632)在预测OSA患者EDS(ESS≥11)方面大于AHI(AUC=0.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T%在EDS人群和非EDS人群中有显着性差异,而AHI在这两类人群中并无显着差异,AHT%与EDS的相关性比AHI更强。结论本研究创新性提出一个新参数——AHT%,该参数同时考虑了OSA患者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次数以及呼吸事件的持续时间,部分弥补了AHI的不足,更客观地反映了整夜呼吸障碍的情况。AHT%在夜间低氧血症和EDS的评价方面优于AHI,AHT%在未来可能用于OSA的诊断和严重程度的分级。第二部分:平均呼吸暂停低通气持续时间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分级中的价值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平均呼吸暂停低通气持续时间(the mean apnea-hypopnea duration,MAD)的变化趋势,评估MAD在评估OSA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睡眠中心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检查的疑似OSA患者,共235例纳入本研究。采用PSG评估MAD随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the apnea-hypopnea index,AHI)严重程度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同程度MAD与夜间血氧饱和度的关系,探讨MAD在不同OSA分组方式中的意义。排除标准:(1)年龄<18岁;(2)中枢性呼吸事件占比超过50%;(3)合并严重心脏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病;(4)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肥胖低通气、肺栓塞、严重支气管扩张等伴有低氧血症的患者;(5)监测当晚行压力滴定患者;(6)近期正在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7)长期服用镇静安眠类药物的患者;(8)行便携睡眠仪监测患者;(9)睡眠总时间不足5小时者;(10)收集资料发现任何数据不全者。根据AHI进行OSA严重度分级(次/小时):AHI<5次/小时为正常;5次/小时≤AHI<15次/小时为轻度;15次/小时≤AHI<30次/小时为中度;AHI≥30次/小时为重度。结果最终有144例合格患者纳入本研究,轻度OSA组28例,中度OSA组16例,重度OSA组100例。重度OSA组患者的MAD、呼吸暂停低通气每小时持续时间(the apnea hypopnea duration per hour,HAD)和最长呼吸暂停时间(the longest apnea duration,LAD)均明显长于轻度和中度OSA组。对OSA患者进行重新分组,以30次/小时和60次/小时为截断值,MAD时间最长的并不是在AHI≥60组(23.41s),而是在30<AHI<60组(27.33s),MAD时间最短的在AHI<30组(19.04s)。在总研究人群中MAD与AHI无相关性,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和平均血氧饱和度呈中度负相关。在AHI<60组中,MAD与AHI呈正相关,而AHI≥60组MAD与AHI呈负相关。AHI≥60组中MAD与最低血氧饱和度及平均血氧饱和度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HAD与血氧饱和度的相关性均强于MAD。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长MAD的OSA患者分布在30≤AHI<60组,而极重度OSA(AHI≥60次/小时)患者的MAD反而缩短,MAD随着AHI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MAD未考虑低氧血症程度以及呼吸事件发生频率,无法全面反映OSA临床特点,不能单独用于OSA严重程度的判定。而HAD与血氧饱和度的相关性强于MAD,临床应用价值可能大于MAD。本研究发现AHI≥60次/小时的OSA人群存在特殊病理生理特点,建议今后OSA严重程度分组可增加AHI≥60次/小时这一亚组。
王荣阳[4](2021)在《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牵引成骨后上呼吸道形态及流体力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与目的: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emifacial microsomia,HFM)是一种常见的以下颌骨发育不足为主要表现的颅面部畸形,因患侧下颌骨生长受损,下颌骨变短、后缩和变窄,固有口腔容积减小,患侧软组织受到挤压移位,可导致上呼吸道狭窄,引发睡眠相关疾病,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而呼吸模式的改变也会影响颌面部的生长发育,诱发或加重错(?)畸形,形成恶性循环。下颌骨牵引成骨术(Mandibulardistractionosteogenesis,MDO)是目前儿童HFM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在术后疗效评价方面欠缺其对上呼吸道影响的考虑。上呼吸道容积、横截面积以及形状等的变化均有可能改变上呼吸道内的压力分布、气流流速等流场特征,从而进一步影响上呼吸道的通气功能。对上呼吸道进行形态及气流动力学特性的研究,有助于理解上呼吸道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而目前很少有针对HFM患者行MDO后上呼吸道形态改变进行的相关评价,更加缺乏数值模拟研究。由于上呼吸道几何结构复杂而且难以在内部进行检查,对其三维(Three dimensional,3D)结构和内部流场进行详细的定量分析研究很困难。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影像技术及高性能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构建人体上呼吸道的实体模型和数字模型能够得以实现,并且在利用生物力学方法对上呼吸道内部流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计算机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可对上呼吸道复杂几何结构内的流体运动进行精细的预测,能得到临床手段无法测量出的流速、压强等信息。通过对上呼吸道术前、术后形态及气流动力学特性的对比研究,能够无创、定量地分析由于手术治疗引起的结构变化对上呼吸道内部流场的影响,从而为术后疗效的评估提供量化且准确的参考依据。本研究基于儿童HFM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数据建立上呼吸道3D模型,应用3D测量评价单侧MDO术后上呼吸道形态学的改变,以及利用CFD技术模拟上呼吸道内的气体流动情况,进行计算并分析术前术后上呼吸道内部流场的变化,从而研究单侧MDO对上呼吸道内部流场的影响,并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探讨上呼吸道形态变化改变其内部气流流场的力学机制。材料与方法:1.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上呼吸道三维重建选取20例HFM患者(年龄9.52±2.47y;11男性,9女性)行单侧MDO治疗前的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头位校准后对上呼吸道进行3D重建,分别测量鼻咽前界、鼻咽下界、口咽下界和喉咽下界的面积,以及鼻腔、鼻咽、口咽和喉咽的容积。由同一位和另一位实验者两周后对所有的步骤,包括标志点的识别和项目的测量重复进行。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评估本研究上呼吸道3D重建方法的可靠性,ICC值>0.75表示信度良好。通过配对t检验检测同一实验者第一、二次测量数据之间的差异,评估系统误差,定义p<0.05有统计学差异。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患者的上呼吸道模型,用相同设备、相同参数对3D打印模型进行CT扫描后导入MIMICS软件并用相同方法对上呼吸道进行3D重建,评估上呼吸道3D重建方法的准确性。2.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牵引成骨后上呼吸道形态学改变选取上述20例行单侧MDO治疗的HFM患者术前及术后半年以内的CT数据。将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的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头位校准后重建上呼吸道3D模型,分别测量鼻咽前界(A)、鼻咽下界(B)、最小横截面(C)、口咽下界(D)和喉咽下界(E)的面积,鼻咽、口咽和喉咽的长度,以及鼻腔、鼻咽、口咽和喉咽的容积。由同一测量者重复进行所有步骤,包括标志点的识别和项目的测量,采用ICC进行可靠性检验,ICC值>0.75表示信度良好。利用配对t检验比较MDO治疗前后测量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定义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3.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牵引成骨后上呼吸道流体力学改变对上述所选取的20例HFM患者治疗前后的CT数据进行上呼吸道3D重建后,对上呼吸3D道模型进行修整及网格划分,然后采用标准κ-ω湍流模型模拟一个完整呼吸周期上呼吸道内的气体流动,并利用体外实验系统验证CFD气流模拟的真实性。在CFD后处理软件CFD-POST分别测量吸气峰值时刻鼻咽前界(A)、鼻咽下界(B)、最小横截面(C)、口咽下界(D)和喉咽下界(E)的平均压强、平均流速和压降(ΔP),以及鼻腔、鼻咽、口咽、喉咽的最大流速,并计算出各部分的有效气道阻力。利用配对t检验比较MDO治疗前后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定义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上呼吸道三维重建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同一实验者第一次和第二次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忽略系统误差。同一实验者及两实验者之间重复测量的信度系数较高(ICC 0.976~0.995)。准确性评价结果显示上呼吸道内部容积在3D重建后有少量放大(102.4%~107.4%)。2.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牵引成骨后上呼吸道形态学改变牵引成骨治疗前,HFM患者的患侧上呼吸道受挤压,狭窄部位主要位于口咽部,3D重建后的上呼吸道外观患侧存在冠状向的缩窄。牵引成骨术后,监测截面B和截面C的面积增加(分别为+147.75%、+52.71%)、口咽部的长度增加(+23.86%)有统计学差异(p<0.05)。口咽部和鼻咽部的容积增加(分别为+53.74%、+42.89%)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上呼吸道矢状向口径增大,治疗前患侧冠状向的缩窄区在治疗后得到扩张,治疗后的上呼吸道外观趋向于对称。3.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牵引成骨后上呼吸道流体力学改变利用标准k-ω湍流模型进行的CFD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差异率介于5.21%~14.75%。牵引成骨治疗后,监测截面A、B、C、E平均流速的下降(分别为-25.76%、-53.45%、-39.73%、-21.64%)有统计学差异(p<0.05),尤其是在截面B和截面C的下降更为明显;监测截面A~E平均压强的升高(分别为+44.24%、+41.28%、+45.28%、+40.22%、+41.24%)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截面C、D、E的ΔP减小(分别为-66.59%、-63.69%、-50.07%)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牵引成骨治疗前相比,鼻腔、鼻咽、口咽、喉咽的气道阻力均有明显下降(分别为-38.31%、-27.64%、-57.52%、-51.54%,p<0.05)。牵引成骨术后,除鼻腔外,上呼吸道其它各部分的最大流速有显着下降(分别为-18.61%、-28.99%、-20.56%,p<0.05)。结论: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HFM患者的上呼吸道模型,所采用的上呼吸道3D重建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MDO可有效扩大HFM患者上呼吸道的鼻咽部及口咽部,解除口咽部的狭窄,并且可使患侧缩窄区得到扩张,从而获得较为对称的气道外形。3.上呼吸道解剖结构的狭窄可影响其内部气流分布,而狭窄的解除也会改变整个上呼吸道内的气流特性。牵引成骨后,随着上呼吸道狭窄区得到有效扩张,气流流速降低,压强升高;随着上呼吸道容积增加和压降降低,气道顺应性变大,气道阻力减小,从而有利于呼吸运动。
刘洋,杨相立,刘吉祥,王林,牛林,孙悦[5](2021)在《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部位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阻塞部位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OSA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进行睡眠监测和上气道测压检查,以综合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对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的检测结果及对阻塞部位的诊断结果。结果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监测结果显示,OSAHS患者AHI为5.11~78.69次/h,平均(45.46±9.85)次/h,LSaO2为0.43~0.90,平均(0.74±0.13);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检出单纯上部阻塞9例,上下部联合阻塞71例,其中上下部联合阻塞中以上部阻塞为主36例、以下部阻塞为主35例,诊断准确度为96.25%。结论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在诊断OSAHS阻塞部位方面的准确度较高,能够反映OSAHS患者的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陈梦[6](2021)在《CPAP治疗对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节律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节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17年3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就诊我科的年龄18岁及以上的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根据纳入标准有121名患者符合条件,这些患者在原有降压药物的基础上给予连续每晚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随访时间1年,1年后复查患者多导睡眠监测(PSG),24小时动态血压(ABPM),及患者家庭血压和治疗后的Eporth嗜睡评分量表。最终47例患者完成实验。选择同期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高血压患者,但未行CPAP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1:1.5的配对原则,共纳入182例患者,1年后完成复诊的患者有129人。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有: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诊室收缩压、诊室舒张压及血压节律、嗜睡程度的的前后变化。结果:(1)1.对照组与CPAP组第一次入院及1年后第二次入院的吸烟、饮酒、颈围、腹围、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和CPAP组1年前后自身的颈围、腹围、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PAP组自身对照ESS评分(13.8±4.1)VS(4.9±1.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PAP组与对照组相比用2种及以上降压药的种类的百分比较前明显下降,且CPAP组有13人停用降压药物。(3)对照组与CPAP组诊室血压及第一次入院的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夜间平均收缩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对照组与CPAP组的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室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年前后的诊室血压及24小时的动态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AP组1年前后的诊室血压及24小时动态血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CPAP组治疗前杓型占比5(10.9%),1年后杓型占比11(22.4%);对照组杓型占比25(20.0%),1年后杓型占比29(23.4%)。结论:(1)CPAP治疗1年后可降低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白日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诊室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后的杓型血压占比在所纳入人群中升高。(2)CPAP治疗可降低患者服用降压药物的种类。(3)CPAP治疗1年后改善了患者的白天嗜睡程度。
卢镇章[7](2021)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平面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同期多平面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共6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行两个或两个以上多平面手术患者,并随机分组,其中ERAS组(n=30),对照组(n=32),分别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的干预方案及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静态和吞咽的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及患者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结局。结果:本研究以患者不同时间点静态及吞咽疼痛评分作为观察指标,术后ERAS组12h、1d、2d、3d、4d、5d静态疼痛评分分别为(2.17±1.68)、(2.07±1.76)、(2.10±1.65)、(1.93±1.44)、(1.63±1.40)、(1.41±1.05),对照组12h、1d、2d、3d、4d、5d疼痛评分分别为(3.22±1.72)、(3.28±1.97)、(3.19±1.60)、(3.19±1.73)、(2.84±1.71)、(2.88±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ERAS组12h、1d、2d、3d、4d、5d吞咽疼痛评分分别为(3.57±1.74)、(3.87±1.87)、(3.70±1.84)、(3.13±1.61)、(2.87±1.48)、(2.87±1.53),对照组12h、1d、2d、3d、4d、5d VAS疼痛评分分别为(5.66±2.07)、(5.44±1.88)、(5.47±1.81)、(5.06±1.74)、(4.66±1.82)、(4.34±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舒适度评分,第1-3天,ERAS组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ERAS组住院的时间为(6.90±1.72)天,对照组住院的时间为(8.31±2.36)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手术后住院时间为(4.00±1.48)天,对照组手术后住院时间为(5.06±1.87)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的住院总费用为(17451.90±5133.52)元,对照组住院总费用为(19906.53±4893.16)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本研究中对照组出现出血1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1例,ERAS组未出现出血、低氧血症、肺炎等术后并发症。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了ERAS在OSA同期多平面手术应用是可行、安全的。相比传统围手术期干预,ERAS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手术后静态、吞咽疼痛不适感,尽管ERAS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没有减少,但住院时间缩短,因此在病例合适的情况下,应该优先选择ERAS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管理。本研究是单中心研究,仍需要更多的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唐朝晖[8](2021)在《舌/咽比值在诊断OSAHS舌体肥厚中的初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临床上,CT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舌咽平面阻塞最常见的检查方法,可通过在CT上测量舌咽区呼吸道最小横截面积S的大小来判定有无舌体肥厚,然而S的测量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简化S的测量,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舌/咽(lingua/pharynx,L/P)比值与CT下测量的舌咽区呼吸道最小横截面积S有明显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S的大小,将面积测量改变为长度比值的测量,更加便于临床操作和观察。然而,L/P比值的异常值范围目前尚不明确,为了明确L/P比值的异常值范围,我们进行了如下研究。方法:经过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诊断为OSAHS的患者共193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留置鼻咽通气管后的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 after nasopharyngeal tube insertion,NPT-PSG)、咽喉部CT等检查。随后,在CT水平位,于会厌游离缘上5mm水平层面测量舌咽区横截面积S,在CT矢状位,进行L/P比值的测量:以下颌骨的颏棘为起始点,向患者第3颈椎前下缘的咽后壁做连线,于此连线上测量舌体厚度L1(颏棘到舌体表面长度)以及咽腔厚度P1(颏棘到第3颈椎前下缘咽后壁的长度),计算L1/P1。沿咽后壁做基础直线,经颏棘做此线的垂直线,于此连线上测量舌体厚度L2(颏棘到舌体表面长度)以及咽腔厚度P2(颏棘到咽后壁的垂直线长度),为L2/P2。将所有患者的L/P比值与舌咽区呼吸道横截面积S的进行相关性分析;此外,依据NPT-AHI指数及舌咽气道横截面积S将193例OSAHS患者分为无舌咽区阻塞组、舌后坠组及舌体肥厚组,比较无舌咽区阻塞组、舌后坠组与舌体肥厚组OSAH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NPT-PSG检查测得的AHI(NPT-AHI)、L/P比值及S的差异,并进行两两比较;最后,对无舌咽区阻塞组、舌后坠组和舌体肥厚组OSAHS患者的L/P比值分别进行95%置信区间分析,判断L/P比值异常值范围。结果:1.所有患者L/P比值与舌咽气道横截面积S均有明显相关,S与L1/P1相关系数为-0.626(P值<0.05),S与L2/P2相关系数为-0.591(P值均<0.05);2.无舌咽区阻塞组、舌后坠组、舌体肥厚组三组间比较,AHI、NPT-AHI、S、L1/P1及L2/P2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三组间AHI指数、NPT-AHI指数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无舌咽区阻塞组与舌后坠组间、无舌咽区阻塞组与舌体肥厚组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2),但舌后坠组与舌体肥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S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无舌咽区阻塞组与舌体肥厚组间、舌后坠组与舌体肥厚组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但无舌咽区阻塞组与舌后坠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L1/P1、L2/P2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无舌咽区阻塞组与舌体肥厚组间、舌后坠组与舌体肥厚组间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但无舌咽区阻塞组与舌后坠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无舌咽区阻塞组95%置信区间L1/P1为0.74-0.79,L2/P2为0.74-0.80;舌后坠组95%置信区间L1/P1为0.71-0.77,L2/P2为0.72-0.77;舌体肥厚组95%置信区间L1/P1为0.80-0.85,L2/P2为0.82-0.87。结论:1.所有患者L/P比值与舌咽气道横截面积S有明显的负相关性,L/P比值可以作为S的预测指标;2.L1/P1≥0.8或L2/P2≥0.82为L/P比值异常值范围,由于L2/P2是在垂直于咽后壁的延长线上进行的测量,更加便于观察,因此,我们推荐L2/P2可作为临床上判定舌体肥厚的观察指标。当L2/P2≥0.82时,可判定存在舌体肥厚。
王磊[9](2020)在《鼻腔扩容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效果的研究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睡眠呼吸障碍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疾病,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危害最大。目前在我国OSAHS发病率逐年升高,据多项研究显示OSAHS在一般人群的患病率在3.6%~7.8%,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身体健康。OSAHS的发病原因众多且发病机制复杂,随着对OSAHS疾病的不断研究,发现其主要发病原因之一为睡眠中诱发上呼吸道阻塞的解剖特征所致。上呼吸道为一连续的解剖结构,任意平面的狭窄、塌陷均可影响上呼吸道通气,解剖狭窄平面可位于鼻部、口咽部或喉咽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上呼吸道阻塞做为源头性疾病的重要影响日渐被人们关注。而鼻腔狭窄可引起鼻阻力升高,咽腔吸气负压增大,软腭塌陷,咽腔狭窄,造成张口呼吸,可成为上呼吸道阻塞的启动因素。因此鼻部手术治疗OSAHS日渐受到重视,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国内外学者针对鼻腔扩容术治疗鼻源性为主的OSAHS的报道较多,但各不相同,仍有较多争议,主要争议集中在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和客观指标的改善上,因此本研究针对鼻源性为主的OSAHS患者施行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从主观症状、客观指标及手术的有效率上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提供参考。目的:针对有鼻塞症状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施行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研究鼻腔扩容术治疗OSAH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行个体化鼻腔扩容术治疗伴有鼻塞症状的成年OSAHS患者42例;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行多导睡眠监测(PSG)、鼻声反射、鼻阻力、鼻呼吸量仪检查记录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LSa02)、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鼻腔容积(NCV),鼻气道阻力(NAR),鼻总呼吸量(VT),并填写鼻阻塞症状评估量表(NOSE)、Epworth嗜睡量表(ESS);术前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并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记录患者对CPAP治疗的接受程度,手工压力滴定记录平均有效治疗压力并于术后3个月复查。研究分析鼻腔扩容术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所有患者NOSE、ESS、VAS评分术后较术前均下降(4.52±1.770分vs12.43±2.855分;7.55±2.144分vs12.67±2.205分;4.92±1.38分vs7.42±1.02分,P均<0.05),所有患者主观鼻塞及嗜睡症状均明显缓解。客观指标中NMCA、NCV、VT明显增加,NAR及CPAP治疗的平均有效治疗压力明显降低,P均<0.05,轻、中度OSAHS患者术后较术前AHI下降、LSaO2上升[轻度(10.76±2.74)次/h vs(6.27±2.34)次/h,(76.44±2.63)%比(82.0±2.80)%;中度(25.12±5.32)次/h vs(17.38±6.51)次/h,(70.92±3.17)%vs(73.85±3.31)%,P 均<0.05],重度 OSAHS 患者 AHI 及 LSaO2虽有好转,但P均>0.05。所有患者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1.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可以有效改善伴有鼻塞症状OSAHS患者的鼻腔通气及睡眠质量,是治疗鼻源性OSAHS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2.个体化的鼻腔扩容术可提高OSAHS患者CPAP治疗的依从性。3.对于部分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仍需多层面的综合性治疗。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10](2020)在《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文中研究说明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脑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二、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阻塞部位定位和手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阻塞部位定位和手术(论文提纲范文)
(1)睡眠监测联合上气道测压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部位分析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检查方法: |
1.3.2 手术方式选择: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手术疗效对比: |
2.2 两组手术前后AHI、LSaO2、SAQLI评分、ESS评分、鼾声评分对比: |
3 讨论 |
(2)背部针刀松解肺俞穴联合咽部小针刀治疗成人鼾眠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临床研究 |
讨论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3)呼吸暂停低通气持续时间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及严重程度评价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持续时间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夜间低氧血症和日间过度嗜睡的临床意义 |
1.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和设备 |
1.2 研究人群 |
1.3 PSG操作流程 |
1.4 呼吸事件及氧减的判读 |
1.5 OSA严重程度分级 |
1.6 计算公式 |
1.7 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1 基线信息 |
2.2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2.3 PSG结果比较 |
2.4 AHT%和AHI与 CT90%的相关性分析 |
2.5 AHT%和AHI预测EDS的 AUC曲线 |
2.6 血压与AHI、AHT%和CT90%的相关性 |
2.7 根据EDS分组情况 |
3.讨论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平均呼吸暂停低通气持续时间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分级中的价值 |
1.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和设备 |
1.2 研究人群 |
1.3 PSG操作流程 |
1.4 OSA严重程度分级 |
1.5 计算方法 |
1.6 统计学分析 |
2.结果 |
2.1 基线信息 |
2.2 MAD和 AHI的散点图和 loess拟合线 |
2.3 MAD、HAD、Min SpO_2和Avg SpO_2随着AHI升高的变化趋势 |
2.4 AHI重新分组的基线特征 |
2.5 MAD、HAD与 AHI、Min SpO_2和Avg SpO_2的相关性分析 |
3.讨论 |
3.1 MAD既往研究情况 |
3.2 MAD与低氧血症 |
3.3 MAD与觉醒 |
3.4 MAD与 OSA的表型 |
3.5 局限性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减重代谢手术治疗肥胖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牵引成骨后上呼吸道形态及流体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上呼吸道三维重建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牵引成骨后上呼吸道形态学改变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牵引成骨后上呼吸道流体力学改变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病例报告 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伴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牵引成骨术后上呼吸道改变 |
参考文献 |
综述 计算机流体力学在上呼吸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英文文章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部位分析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对OSAHS患者AHI、LSa O2的监测结果 |
2.2 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对OSAHS患者阻塞部位的诊断结果 |
3 讨论 |
(6)CPAP治疗对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节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临床资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CPAP治疗对OSAHS相关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血压节律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7)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平面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平面手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8)舌/咽比值在诊断OSAHS舌体肥厚中的初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对象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舌咽区阻塞的检查及治疗方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致谢 |
(9)鼻腔扩容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效果的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及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综合治疗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1.1 吸烟 |
1.1.1 吸烟现状 |
1.1.2 吸烟与心血管病风险 |
1.2 饮酒 |
1.2.1 饮酒流行情况 |
1.2.2 饮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
1.3 不健康膳食 |
1.3.1 膳食现状 |
1.3.2 不健康膳食对心血管的危害 |
1.3.2.1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
1.3.2.2 高盐(钠)摄入 |
1.3.2.3 高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摄入 |
1.4 身体活动不足 |
1.4.1 我国居民身体活动现状 |
1.4.2 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 |
1.4.2.1 身体活动不足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1.4.2.2 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心血管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
1.5 超重、肥胖 |
1.5.1 超重、肥胖现况 |
1.5.2 超重、肥胖与心血管病风险 |
1.5.2.1 高血压 |
1.5.2.2 冠心病 |
1.5.2.3 脑卒中 |
1.5.2.4 其他疾病 |
1.6 社会心理因素 |
1.6.1 抑郁、焦虑现况 |
1.6.2 社会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病风险 |
1.6.2.1 应激 |
1.6.2.2 抑郁 |
1.6.2.3 焦虑 |
1.6.2.4 A型行为 |
1.6.3 心血管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状 |
1.7 血脂异常 |
1.7.1 血脂异常的分类与合适水平 |
1.7.2 血脂异常现况 |
1.7.3 血脂异常与心血管病风险 |
1.8 糖尿病 |
1.8.1 糖尿病定义分型 |
1.8.2 糖尿病现况 |
1.8.3 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 |
1.9 高血压 |
1.9.1 高血压现况 |
1.9.2 高血压与心血管病风险 |
2 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
2.1 生理指标的采集及测量 |
2.1.1 血压 |
2.1.2 静息心率 |
2.1.3 人体测量学指标 |
2.2 临床指标的采集和测量 |
2.2.1 病史信息 |
2.2.2 实验室检查指标 |
2.3 靶器官受累的指标采集和测量 |
2.3.1 无症状靶器官损害 |
2.3.2 临床合并症 |
2.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评估 |
2.4.1 ASCVD风险评估流程 |
2.4.2 ASCVD风险评估建议 |
3 危险因素干预 |
3.1 行为干预 |
3.1.1 行为干预的益处 |
3.1.2 行为干预的原则 |
3.1.3 行为干预的流程 |
3.1.4 行为干预的措施 |
3.1.4.1 阶段目标 |
3.1.4.2 优先原则 |
3.1.5 随访管理 |
3.1.6 行为干预注意事项 |
3.2 吸烟干预 |
3.2.1 戒烟的益处 |
3.2.2 戒烟的原则 |
3.2.3 戒烟流程 |
3.2.4 戒烟的措施 |
3.2.4.1 判断戒烟意愿 |
3.2.4.2 医学咨询 |
3.2.4.3 5A技能 |
3.2.4.4 5R干预技术 |
3.2.4.5 戒烟药物 |
3.2.5 随访和复吸处理 |
3.3 饮酒干预 |
3.3.1 戒酒的益处 |
3.3.2 戒酒的原则 |
3.3.3 戒酒干预的流程 |
3.3.4 戒酒干预的措施 |
3.3.4.1 酒精使用情况评估 |
3.3.4.2 干预内容 |
3.3.5 持续监测 |
3.4 膳食干预 |
3.4.1膳食干预的获益 |
3.4.2膳食干预的原则 |
3.4.3膳食营养干预流程 |
3.4.4膳食营养干预的措施 |
3.4.4.1 膳食评估 |
3.4.4.2 干预方案 |
(1)一般人群 |
(2)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及患者膳食建议 |
3.4.5随访管理 |
3.5 身体活动的干预 |
3.5.1 身体活动干预的益处 |
3.5.2 身体活动干预原则 |
3.5.3 身体活动干预的流程 |
3.5.4 身体活动干预的措施 |
3.5.4.1 运动处方的要素 |
3.5.4.2 心血管病稳定期运动处方程序和锻炼方法 |
3.5.4.3 身体活动建议 |
3.5.5 身体活动的维持 |
3.6 体重管理 |
3.6.1 体重管理的益处 |
3.6.2 体重管理的原则 |
3.6.3 体重管理的流程 |
3.6.4 体重管理的措施 |
3.6.4.1 咨询沟通 |
3.6.4.2 体重管理的具体措施 |
3.6.5 控制体重的相关药物 |
3.6.6 减重后体重的长期维持 |
3.7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 |
3.7.1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的益处 |
3.7.2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原则 |
3.7.3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流程(图13)。 |
3.7.4 社会心理因素干预措施 |
3.7.4.1 评估 |
3.7.4.2 筛查 |
3.7.4.3 干预 |
3.8 血脂控制 |
3.8.1 血脂控制的益处 |
3.8.2 我国血脂控制的现状 |
3.8.3 血脂控制的原则 |
3.8.3.1 定期、主动进行血脂检测 |
3.8.3.2 风险评估决定血脂控制的目标人群 |
3.8.3.3 血脂控制的治疗靶点 |
3.8.3.4 血脂控制的目标值 |
3.8.4 血脂控制的流程 |
3.8.5 血脂控制的措施 |
3.8.5.1 常用调脂药物的重要临床信息 |
3.8.5.2 安全性监测和达标管理 |
3.8.5.3 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情况 |
3.8.6 同时控制血脂以外的心血管病综合风险 |
3.9 糖尿病管理 |
3.9.1 糖尿病管理的益处 |
3.9.2 糖尿病管理的原则 |
3.9.3 糖尿病管理的流程 |
3.9.4 糖尿病管理的措施 |
3.9.4.1 筛查对象 |
3.9.4.2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3.9.4.3 降糖目标 |
3.9.4.4 生活方式干预 |
3.9.4.5 降压治疗 |
3.9.4.6 调脂治疗 |
3.9.4.7 阿司匹林的使用 |
3.9.4.8 体重管理 |
3.9.4.9 血糖管理 |
3.10 高血压管理 |
3.10.1 高血压管理的益处 |
3.10.2 高血压管理原则 |
3.10.3 初诊高血压管理流程 |
3.10.4 高血压管理措施 |
3.10.4.1 治疗目标 |
3.10.4.2 实现降压达标的方式 |
3.10.4.3 风险评估 |
3.10.4.4 改善生活方式 |
3.10.4.5 药物治疗 |
3.10.5 高血压合并临床疾病的管理建议 |
3.10.5.1 高血压合并房颤 |
3.10.5.2 老年高血压 |
3.10.5.3 高血压合并脑卒中 |
3.10.5.4 高血压伴冠心病 |
3.10.5.5 高血压合并心衰 |
3.10.5.6 高血压伴肾脏疾病 |
3.10.5.7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
3.10.5.8 代谢综合征 |
4 疾病干预 |
4.1 冠心病 |
4.1.1 概述 |
4.1.2 诊断与分类 |
4.1.2.1 诊断 |
4.1.2.2 分类 |
4.1.3 治疗 |
4.1.3.1 ACS的诊疗流程(图19) |
4.1.3.2 CCS的治疗 |
4.1.3.2.1 生活方式改善 |
4.1.3.2.2 药物治疗 |
4.1.3.2.3 血运重建 |
4.1.3.3 共病的治疗 |
4.1.3.3.1 心源性疾病 |
4.1.3.3.2 心外疾病 |
4.1.4 心脏康复 |
4.1.4.1 药物处方 |
4.1.4.2 患者教育 |
4.1.5 随访管理 |
4.1.6 预防 |
4.2 脑卒中 |
4.2.1 概述 |
4.2.2 诊断与分类 |
4.2.2.1 脑卒中的院前早期识别 |
4.2.2.2 诊断 |
4.2.2.3 分类 |
4.2.3 脑卒中常规治疗 |
4.2.3.1 急性期脑卒中治疗 |
4.2.3.2 脑卒中后的治疗 |
4.2.4 脑卒中稳定期合并其他疾病的处理 |
4.2.4.1 高血压 |
4.2.4.2 糖尿病 |
4.2.4.3 血脂异常 |
4.2.4.4 房颤 |
4.2.4.5 心脏疾病 |
4.2.5 预防 |
4.3 慢性心衰 |
4.3.1 概述 |
4.3.2 诊断与分类 |
4.3.2.1 筛查与识别 |
4.3.2.2 诊断 |
4.3.2.3 分类 |
4.3.3 治疗 |
4.3.3.1 慢性HFrEF的治疗 |
4.3.3.2 慢性HFpEF和HFmrEF的治疗 |
4.3.3.3 心衰多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及共病治疗 |
4.3.3.4 转诊治疗 |
4.3.4 随访管理 |
4.3.5 预防 |
4.4 房颤 |
4.4.1 概述 |
4.4.2 诊断与分类 |
4.4.2.1 诊断 |
4.4.2.2 分类 |
4.4.3 治疗 房颤的治疗策略主要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 |
4.4.3.1 节律控制 |
4.4.3.2 心室率控制 |
4.4.4 房颤的一级预防及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
4.4.4.1 房颤的上游治疗 |
4.4.4.2 房颤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或疾病的综合干预 |
4.4.5 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预防 |
4.4.6 随访管理、健康教育、转诊 |
4.5 外周动脉疾病 |
4.5.1概述 |
4.5.2 诊断与分类 |
4.5.2.1 危险因素 |
4.5.2.2 病因 |
4.5.2.3 筛查对象 |
4.5.2.4 诊断 |
4.5.2.5 临床分期和分型 |
4.5.3 治疗 |
4.5.4 其他部位PAD的诊断和治疗 |
4.5.5 预防 |
4.6 动脉粥样硬化 |
4.6.1 概述 |
4.6.2 临床表现与诊断 |
4.6.2.1 危险因素 |
4.6.2.2 临床表现 |
4.6.2.3 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 |
4.6.3 治疗 |
4.6.4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
4.6.4.1 改善生活方式 |
4.6.4.2 控制危险因素 |
4.7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
4.7.1 概述 |
4.7.2 诊断与分类 |
4.7.2.1 SAHS相关术语定义 |
4.7.2.2 危险因素 |
4.7.2.3 病史 |
4.7.2.4嗜睡程度评估 |
4.7.2.5 辅助检查 |
4.7.2.6 简易诊断 |
4.7.2.7 分类、分度 |
4.7.3 治疗 |
4.7.3.1 治疗目标 |
4.7.3.2 治疗方案 |
4.7.3.3 转诊指征及目的 |
4.7.4 预防 |
4.7.4.1 一级预防 |
4.7.4.2 二级预防 |
4.7.4.3 三级预防 |
4.7.4.4 口腔矫治器及外科手术 |
4.7.5 随访评估、健康教育 |
5 其他关注问题 |
5.1 抗栓治疗 |
5.1.1 抗栓药物种类及其作用靶点 |
5.1.2 冠心病的抗凝治疗 |
5.1.2.1 STEMI |
5.1.2.2 NSTE-ACS |
5.1.2.3 稳定性冠心病 |
5.1.3 预防血栓栓塞疾病的抗凝治疗 |
5.1.3.1 急性肺栓塞的抗凝治疗 |
5.1.3.2 房颤抗凝治疗 |
5.1.3.3 需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患者的抗栓治疗建议 |
5.1.3.4 抗凝中断及桥接 |
5.1.4 出血预防和处理 |
5.1.4.1 对症药物的使用方法 |
5.1.4.2 出血处理 |
5.2 抗血小板治疗 |
5.2.1 抗血小板治疗的基本原则 |
5.2.2 心脑血管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 |
5.2.3 抗血小板治疗期间出血的处理原则 |
5.2.4 服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
5.3 治疗依从性 |
5.3.1 治疗依从性现状 |
5.3.2 治疗依从性评估 |
5.3.3 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与改善措施 |
5.4 远程管理指导 |
5.4.1 远程管理的必要性 |
5.4.2 远程管理的优势 |
5.4.2.1 远程管理提高健康管理效率 |
5.4.2.2 远程管理实现健康管理均等化 |
5.4.2.3 远程管理调动居民参与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
5.4.2.4 远程管理促进健康管理及时性 |
5.4.3 远程管理的可行性 |
5.4.3.1 远程管理基本设备 |
5.4.3.2 远程管理内容 |
6 投入产出分析 |
附录 常用筛查量表 |
四、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阻塞部位定位和手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睡眠监测联合上气道测压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部位分析中的应用价值[J]. 刘洋,杨相立,刘吉祥,王林,牛林,孙悦. 吉林医学, 2021(07)
- [2]背部针刀松解肺俞穴联合咽部小针刀治疗成人鼾眠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研究[D]. 张良.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呼吸暂停低通气持续时间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及严重程度评价中的意义[D]. 马长秀.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4]儿童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牵引成骨后上呼吸道形态及流体力学研究[D]. 王荣阳. 山东大学, 2021(11)
- [5]睡眠监测阻塞定位仪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阻塞部位分析中的应用价值[J]. 刘洋,杨相立,刘吉祥,王林,牛林,孙悦. 医疗装备, 2021(05)
- [6]CPAP治疗对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节律的影响[D]. 陈梦.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多平面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D]. 卢镇章.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舌/咽比值在诊断OSAHS舌体肥厚中的初筛研究[D]. 唐朝晖.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9]鼻腔扩容术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效果的研究分析[D]. 王磊. 山东大学, 2020(04)
- [10]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全文替换[J]. Beijing Hypertension Association;Beijing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Association;Beijing Research for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and Health Education;.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08)
标签: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论文; 睡眠论文; 上呼吸道论文; osahs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