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光宇集团

新世纪光宇集团

一、新世纪的光宇集团(论文文献综述)

曹毅[1](2020)在《基于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固态锂电池界面改性及其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固态锂电池由于其极高的安全性和更高的能量密度及功率密度潜力,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下一代电池技术。但是,由于固体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较低,电池内部界面结合较差,使得固态电池的性能受到极大限制。因此,寻求新的具有高锂离子电导率的固体电解质和优化固态电池内部界面成为提高全固态锂电池性能的关键途径。应用于全固态锂电池的固态电解质材料主要分为聚合物基固体电解质、无机氧化物系固体电解质和无机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近年来固体电解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具有最高的离子电导率,其电导率高达10-3-10-2 S cm-1,与液态有机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相当,部分电解质甚至超过了液态有机电解液的离子电导率。另外,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采用简单的机械冷压的方式即可获得晶界阻抗较小的电解质片,极大地简化了无机全固态锂电池的制备工艺。尽管如此,硫化物系全固态锂电池依然存在电池内部界面接触差和界面副反应等问题亟待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了采用液相一步法原位制备固态电池复合电极材料的方式以改善电极内部活性物质/电解质界面。利用Li7P3S11玻璃陶瓷电解质热处理温度低,容易制备的特点,将电解质原料与活性物质钛酸锂一起在200号溶剂油中混合均匀,将溶剂挥发,并低温真空热处理,在活性物质表面原位生成Li7P3S11玻璃陶瓷硫化物电解质,得到界面接触紧密的固态电池复合电极材料,并考察了原位液相法与普通球磨混合的方法制备的复合电极的性能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原位液相法制备的固态电池复合电极材料具有更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电池80℃下1 C循环30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有110 m Ah g-1,容量保持率达90%以上。考察了向固态电池中复合少量对硫化物电解质兼容的溶剂化的离子液体[Li(Triglyme)]+[TFSI]-(记做Li G3)对固态电池电化学反应活性界面的改善效果。首先,考察了Li G3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与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稳定性,然后利用Li G3填充电池内部固固界面之间无法消除的空隙,进一步丰富电极内部锂离子导电通路,增加电极内部电化学反应活性界面,同时可以稳定电极结构,从而提高电池循环稳定性和容量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加入5wt%Li G3,以钛酸锂为活性物质的固态电池室温下0.25 C循环1500次,容量保持率达到92%以上,2.5 C循环2000次后容量剩余80 m Ah g-1,体现出固态电池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为实现固态电池更高的能量密度,系统研究了固态锂硫体系下的界面构筑方法和界面反应机制。首先,通过两步球磨法制备了具有微观连续电子导电通路的固态锂硫电池复合硫正极材料,并向固态锂硫电池中引入5wt%Li G3改善电极内部及电极/电解质界面,考察了准固态锂硫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电极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准固态锂硫电池体系中,Li G3不仅起到了增强电极内部界面的作用,而且改变了电极内部活性物质硫的电极反应过程,由固相反应过程转变为固液双相反应过程,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则为准固态锂硫电池的固相放电过程提供了良好的锂离子传输路径,二者的共同作用保证了准固态锂硫电池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加入5wt%Li G3之后,准固态锂硫电池0.1 C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超过1000 m Ah g-1以上,容量保持率高达98.2%。

左丽容[2](2017)在《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指出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成为我国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创新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随着互联网+、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在产业转型、日常生活中作用日益扩大。在《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政策背景下,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随着各省市采取相应措施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也意识到电子信息产业在发展中的重要性,加快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脚步。《中国制造2025》将使制造业在生产制造向柔性化和智能化转变,使得产品渗透到各个行业,应高度关注物联网、机器人、3D打印、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业,力争抓住新的产业机遇。在2016年,黑龙江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将围绕动力锂离子电池、轨道电路、传感器、卫星激光通信、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达到10%以上。黑龙江软件产业要抓住振兴东北的契机,打造新老工业区和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示范区。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使黑龙江省在2016年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67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的目标,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黑龙江省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城、一个基地、七个园区”的发展态势,对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带动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以擢升电子信息制造业和软件业发展水平。为研究黑龙江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主要是在分析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努力克服其制约因素,从而集中力量以提升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文章首先阐述产业竞争力、电子信息产业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再从历史沿革、制造业和软件业的发展现状,阐述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概况。其次,基于六因素论剖析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因素,在基础规模竞争力、市场销售竞争力、技术创新竞争力、生产成本竞争力方面选取16个指标,对黑龙江电子信息产业定量分析。第三,结合实证结果和产业现状,了解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产业总体规模小、人才外流严重、核心技术薄弱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最后,通过对文章中的定量和定性双方面综合分析,根据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中所处的位置来定位其发展水平,进而找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素,有针对性的从企业发展、产业提升和政府扶持三方面提出对策,从而缩小其与沿海城市差距。在以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相关截面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26个省市展开实证分析。根据评价中发现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居于中下水平,与发达地区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各个因子方面具体表现在:黑龙江省在规模因子、创新因子和市场因子三个方面处于不利位置且前3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高达80.928%,三个因子在26省市中分别位于21、21和25名,可见在规模和创新因子与综合竞争力水平相符,而市场因子在很大程度拉低黑龙江的产业竞争力。虽然在效益因子在26省市位居第2名,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是由于效益因子的贡献率只有8.598%,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因此,黑龙江省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仍然十分迫切,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加快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高智[3](2016)在《Li(Ni0.5Co0.2Mn0.3)O2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首先采用液相、固相反应法,分别用乙醇、水作为溶剂,二者作为对比来找出最佳的制备三元材料Li(Ni0.5Co0.2Mn0.3)02(文中以下都简称NCM)的方法,然后对制备的Li(Ni0.5Co0.2Mn0.3)O2材料进行表面包覆和掺杂,首先采用钻酸锂对其包覆,研究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寻求一种钻酸锂包覆的最佳工艺条件,用自制的石墨烯包覆三元材料,探索石墨烯包覆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最后采用Cr对三元材料进行掺杂,探索不同掺杂量的Cr对材料的性能影响。具体结论如下:(1)液相反应法中,对不同溶剂制备出的材料进行电化学测试分析得知,以乙醇作为溶剂制备的材料电压平台比较高,平台范围较长,说明放电比容量也高,达到了169mAh/g;但是在0.1C倍率下首圈库伦效率稍微低些,不可逆容量大些,但在相同倍率下它的放电比容量却相差不大,循环稳定性比较好,放电比容量明显高于水作溶剂的,固相反应法中,以乙醇作为溶剂制备的材料放电比容量为155mAh/g高于水作为溶剂的制备的材料140mAh/g,并且电压平台较高,平台范围也较长,在低倍率时循环稳定性较好,高倍率下容量保持率降低,而回到低倍率时,化学稳定性和容量保持率又变好。(2)通过XRD、SEM等分析方法用液相反应法在三元材料NCM表面确实包覆上钻酸锂粉末,通过实验证明最佳制备钴酸锂包覆三元材料NCM的工艺条件:钻酸锂的包覆量为4%,高温锻烧温度为800℃,高温煅烧时间为8h;通过对制得的包覆后的三元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我们可以得出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三元材料NCM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了 192mAh/g,相比于包覆前的三元材料NCM (169mAh/g)提高了很多,并且包覆后的材料拥有良好的循环性能。(3)采用自制的石墨烯对三元正极材料NCM进行包覆,包覆量为2%、3%、4%、5%,通过实验证明,包覆后的材料放电比容量都比未包覆高,电压平台的范围要长。(4)通过对三元材料NCM进行掺杂不同量的Cr,并通过XRD、EIS、CV、充放电测试等手段测试证明,Cr的加入确实提高了材料本身的循环性能,在不同倍率下循环20次后,容量衰减的非常小,容量保持率在95%以上。

王磊[4](2016)在《Li(Ni0.73Co0.12Mn0.15)O2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Li(Ni0.73Co0.12Mn0.15)O2的理论比容量高,安全性能高,相对于锂电极的电势约为4.3V,有希望成为新一代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Li(Ni0.73Co0.12Mn0.15)O2材料的循环性能以及在高电压下的电化学性能还有待提高;并且Li(Ni073Co0.12Mn0.15)02材料自身表面pH值过高,在浆料的配置过程中极易吸收水分导致电池性能急剧下降。本文重点通过液相法来制备Li2ZrO3和硅烷偶联剂Kh-560分别包覆Li(Ni0.73Co0.12Mn0.15)O2材料并研究其相关性能。在Li(Ni0.73Co0.12Mn0.15)O2表面包覆Li2ZrO3的实验中,通过控制Li2ZrO3的包覆量探究Li2ZrO3包覆层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控制煅烧温度500℃,烧结时间5h,合成的材料表面包覆了 一层约15nm的Li2ZrO3包覆层。Li2ZrO3包覆层使得Li+离子在充放电时更容易脱嵌并且阳离子混排程度有所改善。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Li2ZrO3的包覆改善了 Li(Ni0.73Co0.12Mn0.15)O2材料在常压下和高压下的倍率和长循环性能,提升材料的容量保持率,其中尤以5%wt包覆量的Li2ZrO3包覆材料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在Li(Ni073Co0.12Mn0.15)O2表面包覆硅烷偶联剂Kh-560的实验中,通过控制硅烷偶联剂Kh-5603的包覆量探究硅烷偶联剂Kh-560包覆层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当控制热处理温度200℃,烧结时间4h,合成的材料表面包覆一层约15nm的硅烷偶联剂Kh-560包覆层。硅烷偶联剂Kh-560包覆层可能提供了一个电子的快速传输通道,使得电子在充放电时更容易传输。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60的包覆改善了Li(Ni0.73Co0.12Mn0.15)O2材料的倍率和长循环性能,提升材料的容量保持率,其中尤以0.5%包覆量的材料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在Li(Ni0.73Co0.12Mn0.15)O2表面包覆硅烷偶联剂Kh-560的实验中,对经过硅烷偶联剂Kh-560处理的和未经处理的Li(Ni0.73Co0.12Mn0.15)02材料进行疏水性研究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Kh-560处理过的材料能够更加有效的防止Li(Ni0.73Co0.12Mn0.15)O2材料吸水,并且在处在相同环境中表现出来更好的电化学性能,所以通过硅烷偶联剂Kh-560的处理可以改善材料的储存性能。

陈厚勇[5](2015)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钴锂的制备与改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橄榄石结构的LiCoPO4正极材料的理论放电比容量为167mAh/g,且具有4.8V的高放电平台,被誉为“5V”材料,近年来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但由于纯净的LiCoPO4材料的制备较为困难,且LiCoPO4材料的电导率较低,导致了其充放电过程中的容量和倍率等电化学性能较差。本文重点通过水热法和球磨辅助固相法来制备LiCoPO4材料,并通过固相法对其进行了B元素掺杂和石墨烯包覆的改性研究。以苯甲醇和水体积比1:1的混合溶剂作为水热反应体系制备了LiCo PO4材料,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索了影响LiCoPO4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控制为200℃,反应体系pH调节为7.5,反应时间为10h条件下合成得到的样品为纯净的LiCoPO4样品,为2um左右的片状颗粒,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5wt%碳包覆的LiCoPO4/C样品在0.1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6.4mAh/g。采用球磨辅助固相法合成了纯相的LiCoPO4材料,并对样品合成的烧结温度进行了探索。实验结果表明,600℃条件下合成出的LiCoPO4样品具有较好的晶体结构,在0.1C倍率下进行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9mAh/g。采用球磨辅助固相法合成了B掺杂的LiCo(P1-xBxO4-δ)/C复合材料。5%B掺杂的LiCo(P0.95B0.05O4-δ)/C样品在0.1C和1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13.9mAh/g和75.2mAh/g,分别高于未进行B掺杂的LiCoPO4/C样品的103.5mAh/g和44.8mAh/g。结果表明适量的B掺杂提高了样品的导电性,进而提升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采用球磨辅助固相法合成了石墨烯包覆的LiCoPO4/C/G复合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具有超高导电性能的石墨烯的引入很好的改善了样品的导电性能,降低了样品电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极化,进而提升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石墨烯掺杂的LiCoPO4/C/G样品在0.1C和1C充放电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6.3mAh/g和109.5mAh/g。

蒋慧[6](2013)在《GY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中,特别是在中国加入了WTO之后,人力资源管理显然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战略性人力资源被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是维持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核心资源。只有科学、合理地把战略融入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之中,才能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成为主要力量。GY公司的发展历史已有20余年,但面临的挑战也极为严峻。因此,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GY公司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管理理论及前人研究成果,阐明了GY公司要想在当代市场竞争很强的社会中独树一帜,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该公司战略目标和使命的支撑力量,为企业绩效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意义。

本刊编辑部[7](2013)在《2012年度轻工百强企业颁奖盛典暨企业家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文中指出6月21日,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承办的"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颁奖盛典暨企业家高峰论坛"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饭店举行。来自国务院各部委、中轻联各部门、各轻工行业协会、各地轻工行业组织、百强上榜企业、演讲嘉宾以及特邀支持单位和新闻媒体的300多人出席此次活动。会上,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向社会公布2012年度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榜单,并邀请轻工业着名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围绕"应战产业变局、加快转型升级"发表主题演讲。

吴宝[8](2012)在《企业融资结网与风险传染问题研究 ——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抱团解决融资困难是我国各地中小企业群的普遍现象,社会资本的渗透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企业间融资结网。长期以来企业间编织了复杂的融资关系网络,形成“一损俱损”的风险格局,其中一家企业破产后,风险往往会沿融资关系链传染。此类风险传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困扰区域经济安全的重要现象。本文旨在从社会资本视角对该类现象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社会资本参与融资结网的概念模型及社会资本影响企业融资结网的理论假说。并结合社会资本负面效应形成机制,提出了“社会资本→融资网络结构→风险传染效应”的理论假说,用以阐述为何个体社会资本积极运用导致区域系统性风险集聚,并针对上述理论假说展开了微观实证、结构实证和仿真分析。本文以浙江213家上市企业为实证对象,采用情报内容分析法编码化处理了的社会资本和融资行为指标。回归检验结果表明个体社会资本与融资结网数量、融资结网关系粘性均显着正相关,与融资结网强度无显着关系。社会资本的影响效应主要在结构维度上。接着,基于翔实的数据、资料本文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定量测量了杭州、宁波、绍兴、台州、嘉兴、湖州和金华7个地区融资网络,详细讨论了其整体网络结构和派系构成情况。研究揭示社会资本参与构建的地区融资网络呈现更为鲜明的派系化结构特征。本文进一步对7个地区中140个融资派系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提炼归纳出典型的融资结网模式。然后,本文以浙江7个地区融资网络真实的结构数据为基础进行了个体风险传染效应的仿真实验,并评价了各地区融资网络的稳健性和脆弱性。仿真结果显示,考虑风险传染效应时,各地融资网络均具有一定的脆弱性。进一步分析指明,风险传染效应与社会资本对网络结构施加的影响有很大关联。凝聚系数是影响派系内风险传染效应的更为关键的结构变量,网络破碎程度、融资结网模式是影响融资网络风险传染效应的重要宏观结构因素。随后,本文对2008年间绍兴和台州风险传染案例进行了比较研究,以现实案例验证了“社会资本→融资网络结构→风险传染效应”理论假说,深化了之前实证研究和仿真研究的相关结论。至此,本文多方面论证了“社会资本→融资网络结构→风险传染效应”的理论解释框架,解释了为何个体社会资本的积极运用最终可能造成区域系统性风险集聚。也从风险角度对社会资本负面效应形成提供了实证证据,深化了社会资本负面效应的理论研究。最后,本文就区域融资网络治理、区域风险防范和企业对社会资本的合理运用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电子工程学院[9](2011)在《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发展历史与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是由1958年建立的物理系和1985年成立的黑龙江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共同发展起来的。1993年在物理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电子信息科学系,在应用数学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动化系。2000年1月14日原物理系(电子信息科学系)和自动化系合并成立黑龙江大学电

欧阳晓明,罗力,傅继军,谢昆仑,于明晟,刘琦波,沙霖,汪秉权,程静萍,方静洁[10](2011)在《2008年度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文中认为本次调研报告是"2008年度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成果。"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作为全国工商联的一项品牌工作已连续开展了11年,2008年度的调研将企业年营业收入总额3亿元人民币作为上规模民营企业入围标准,所有调研数据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参与调研的企业是3217家。报告从国家政策环境、企业经营情况、地区和行业分布、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等方面对上规模民营企业整体情况、营业收入前500家的企业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前几年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的数据对比,分析了2008年度民营企业发展的特征、趋势和规律;通过与中国企业500强的对比,分析了民营企业的优势和不足。报告还分析了上规模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对它们的特点、面临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二、新世纪的光宇集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世纪的光宇集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固态锂电池界面改性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固体电解质材料的研究概况
        1.2.1 聚合物电解质材料
        1.2.2 无机氧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
        1.2.3 无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
    1.3 基于硫化物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研究进展
        1.3.1 基于硫化物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电池制备
        1.3.2 电极/电解质界面工程
        1.3.3 高容量固态锂硫电池体系
    1.4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理化性能表征方法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2.1.1 实验主要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电解液/质准备
        2.2.1 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制备
        2.2.2 离子液体[Li(Triglyme)]~+[TFSI]~-制备
    2.3 电极制备和电池组装
        2.3.1 液态电池
        2.3.2 固态电池
    2.4 材料理化性质表征方法
        2.4.1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2.4.2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TEM)
        2.4.3 X射线衍射测试(XRD)
        2.4.4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测试(TGA-DSC)
        2.4.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IFTS)
        2.4.6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XPS)
    2.5 材料电化学性能表征方法
        2.5.1 充放电性能测试(DC)
        2.5.2 循环伏安测试(CV)
        2.5.3 交流阻抗测试(EIS)
        2.5.4 直流极化测试(DC polarization)
第3章 原位改性活性物质/电解质界面研究
    3.1 引言
    3.2 原位液相法构筑Li_4Ti_5O_(12)/Li_7P_3S_(11) 界面
        3.2.1 Li_7P_3S_(11)电解质制备
        3.2.2 Li_4Ti_5O_(12)@Li_7P_3S_(11) 复合材料制备
        3.2.3 复合电极材料制备
    3.3 Li_7P_3S_(11)电解质性能表征
        3.3.1 Li_7P_3S_(11) 电解质XRD表征
        3.3.2 Li_7P_3S_(11)电解质电导率表征
    3.4 Li_4Ti_5O_(12)@Li_7P_3S_(11) 复合材料表征
        3.4.1 Li_4Ti_5O_(12)@Li_7P_3S_(11) 复合材料XRD表征
        3.4.2 Li_4Ti_5O_(12)@Li_7P_3S_(11) 复合材料SEM表征
        3.4.3 Li_4Ti_5O_(12)@Li_7P_3S_(11) 复合材料TEM表征
    3.5 原位液相界面改性方法对固态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3.5.1 Li_4Ti_5O_(12)@Li_7P_3S_(11) 复合电极形貌表征
        3.5.2 对电池内阻的影响
        3.5.3 对电池放电容量的影响
        3.5.4 对电池极化的影响
        3.5.5 对电池倍率性能的影响
        3.5.6 对电池长循环性能的影响
        3.5.7 对电极载量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溶剂化离子液体增强固态电池界面研究
    4.1 引言
    4.2 液相一步法构筑固态电池用复合电极
        4.2.1 原位液相一步法制备复合电极材料
        4.2.2 [Li(triglyme)][TFSI]复合固态电池的方法
        4.2.3 Li_(10)GeP_2S_(12) 电解质制备
    4.3 Li_(10)GeP_2S_(12) 电解质性能表征
        4.3.1 Li_(10)GeP_2S_(12) 电解质XRD表征
        4.3.2 Li_(10)GeP_2S_(12) 电解质电导率表征
    4.4 [Li(triglyme)][TFSI]与硫化物电解质兼容性研究
        4.4.1 [Li(triglyme)][TFSI]与硫化物电解质作用机理
        4.4.2 [Li(triglyme)][TFSI]与硫化物电解质的稳定性研究
        4.4.3 [Li(triglyme)][TFSI]电化学稳定窗口研究
    4.5 复合溶剂化离子液体对固态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5.1 电极形貌表征
        4.5.2 对电池宏观结构的影响
        4.5.3 对电池反应活性的影响
        4.5.4 对电池内阻的影响
        4.5.5 对电解质/金属锂界面的影响
        4.5.6 对电池放电容量的影响
        4.5.7 对电池长循环性能的影响
        4.5.8 对电池微观结构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准固态锂硫电池界面构筑方法及反应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固态锂硫电池复合硫正极界面结构设计
        5.2.1 全固态锂硫电池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
        5.2.2 准固态锂硫电池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
        5.2.3 液态锂硫电池的制备
    5.3 复合硫电极形貌表征
        5.3.1 复合硫电极SEM表征
        5.3.2 复合硫电极TEM表征
    5.4 全固态锂硫电池与准固态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对比
        5.4.1 电池内阻对比
        5.4.2 电池倍率性能对比
        5.4.3 电池循环性能对比
        5.4.4 电池充放电曲线对比
    5.5 准固态锂硫电池反应机制探究
        5.5.1 复合电极内部锂离子传导路径分析
        5.5.2 复合电极表面形貌分析
        5.5.3 复合电极表面XPS分析
        5.5.4 复合电极内部固体电解质作用机制分析
    5.6 软包装准固态锂硫电池制备
        5.6.1 电极材料与溶剂兼容性研究
        5.6.2 软包装固态锂硫电池结构设计与制备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电子信息产业
        2.1.2 产业竞争力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竞争优势理论
        2.2.3 产业集聚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3.1 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历史沿革
        3.1.1 初创阶段(1978 年-1988 年)
        3.1.2 调整阶段(1989 年-1995 年)
        3.1.3 初步发展阶段(1996 年-2008 年)
        3.1.4 稳步发展阶段(2009 年-至今)
    3.2 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3.2.1 黑龙江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现状
        3.2.2 黑龙江省电子信息软件业发展现状
    3.3 本章小结
4 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4.1.1 科学性原则
        4.1.2 针对性原则
        4.1.3 可行性原则
    4.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2.1 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4.2.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4.2.3 指标解释
    4.3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
    5.1 评价对象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5.2 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确定
        5.2.1 评价方法确定
        5.2.2 因子分析法
    5.3 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5.3.1 评价过程
        5.3.2 评价结果分析
    5.4 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
        5.4.1 产业总体规模小
        5.4.2 人才外流严重
        5.4.3 核心技术薄弱
        5.4.4 产业结构不合理
    5.5 本章小结
6 提升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6.1 企业发展对策
        6.1.1 壮大企业实力
        6.1.2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6.1.3 优化人才建设体系
    6.2 产业提升对策
        6.2.1 调整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6.2.2 发展优势产业
        6.2.3 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模式
        6.2.4 完善产业链式发展模式
    6.3 政府扶持对策
        6.3.1 完善产业发展条件
        6.3.2 鼓励推动技术创新
        6.3.3 完善相应管理制度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Li(Ni0.5Co0.2Mn0.3)O2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1.2.1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
        1.2.2 锂离子电池的主要特点
    1.3 锂离子电池组成
        1.3.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3.2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1.3.3 隔膜
        1.3.4 电解质材料
    1.4 Li(Ni_(1-x-y)Co_xMn_y)O_2的研究现状
        1.4.1 制备方法
        1.4.2 性能改进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实验材料、仪器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材料表征分析手段
        2.3.1 微观形貌表征
        2.3.2 电化学性能测试
        2.3.3 电池组装
第3章 Li(Ni_(0.5)Co_(0.2)Mn_(0.3))O_2的制备方法研究
    引言
    3.1 液相反应法
        3.1.1 TG-DSC测试
        3.1.2 溶剂的选择
    3.2 固相反应法
        3.2.1 TG-DSC测试
        3.2.2 溶剂的选择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Li(Ni_(0.5)Co_(0.2)Mn_(0.3))O_2材料的改性研究
    引言
    4.1 LiCoO_2包覆Li(Ni_(0.5)Co_(0.2)Mn_(0.3))O_2材料
    4.2 实验部分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LiCoO_2包覆量对NCM三元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3.2 煅烧温度对包覆的NCM三元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3.3 煅烧时间对包覆的NCM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影响
        4.3.4 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包覆LiCoO_2的NCM的电化学性能
    4.4 本节小结1
    4.5 石墨烯包覆对三元材料NCM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5.1 石墨烯的制备
        4.5.2 实验部分
        4.5.3 结果与讨论
    4.6 本节小结2
    4.7 Cr的掺杂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4.7.1 实验部分
        4.7.2 结果与讨论
    4.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Li(Ni0.73Co0.12Mn0.15)O2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锂离子电池的概述
    1.2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1.3 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MO_2(M=Co、Ni、Mn)研究进展
        1.3.1 LiCoO_2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1.3.2 LiCoO_2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1.3.3 LiCoO_2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1.3.4 LiNi_xCo_yMn_(1-x-y)O_2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1.4 LiNi_xCo_yMn_(1-x-y)O_2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4.1 LiNi_xCo_yMn_(1-x-y)O_2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1.4.2 LiNi_xCo_yMn_(1-x-y)O_2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2.2 材料的物理性能表征及测试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2.2.2 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仪(XRD)
        2.2.3 热重分析测试(TGA)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测试(XPS)
        2.2.5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TEM)
        2.2.6 红外光谱测试(FTIR)
        2.2.7 振实密度测定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2.3.1 电极的制备及电池组装
        2.3.2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2.3.3 循环伏安测试
        2.3.4 电化学阻抗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Li_2ZrO_3包覆Li(Ni_(0.73)Co_(0.12)Mn_(0.15))O_2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探究
    3.1 引言
    3.2 Li_2ZrO_3包覆Li(Ni_(0.73)Co_(0.12)Mn_(0.15))O_2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包覆量的材料的X射线衍射测试(XRD)
        3.3.2 不同包覆量的材料的SEM测试
        3.3.3 电化学性能测试
        3.3.4 5%wt量包覆材料的透射电镜测试(TEM)
        3.3.5 5%wt量包覆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测试(XPS)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硅烷偶联剂KH-560包覆三元正极材料Li(Ni_(0.73)Co_(0.12)Mn_(0.15))O_2的制备及其性能探究
    4.1 引言
    4.2 硅烷偶联剂KH-560包覆三元正极材料Li(Ni_(0.73)Co_(0.12)Mn_(0.15))O_2的制备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包覆量的材料的X射线衍射测试(XRD)
        4.3.2 不同包覆量的材料的红外光谱测试(FTIR)
        4.3.3 不同包覆量的材料的SEM测试
        4.3.4 电化学性能测试
        4.3.5 0.5%量包覆材料的透射电镜测试(TEM)
        4.3.6 0.5%量包覆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测试(XPS)
    4.4 硅烷偶联剂KH-560包覆三元正极材料Li(Ni_(0.73)Co_(0.12)Mn_(0.15))O_2的储藏性能验证实验
        4.4.1 两种材料的SEM测试
        4.4.2 两种材料的电化学测试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钴锂的制备与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1.3 锂离子电池的特点
    1.4 锂离子电池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1.5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1.5.1 LiCoO_2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1.5.2 LiNiO_2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1.5.3 LiMnO_2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1.5.4 LiFePO_4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1.6 LiCoPO_4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1.6.1 LiCoPO_4材料的制备方法
        1.6.2 LiCoPO_4材料的改性研究
    1.7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第2章实验部分
    2.1 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
    2.2 材料的物理性能测试
        2.2.1 X-射线粉末衍射测试仪(XRD)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TEM)
        2.2.4 热重分析测试(TGA)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2.3.1 电极的制备
        2.3.2 电池的组装
        2.3.3 恒电流充放电测试
        2.3.4 循环伏安测试
        2.3.5 电化学阻抗测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热法合成正极材料LiCoPO_4
    3.1 引言
    3.2 LiCoPO_4材料水热合成过程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反应温度对LiCoPO_4材料的影响
        3.3.2 pH对LiCoPO_4材料的影响
        3.3.3 反应时间对LiCoPO_4材料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固相法合成正极材料LiCoPO_4
    4.1 引言
    4.2 固相法制备LiCoPO_4材料
        4.2.1 样品的制备
        4.2.2 LiCoPO_4样品的物理性能表征
        4.2.3 LiCoPO_4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4.3 B元素掺杂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4.3.1 B掺杂样品的制备
        4.3.2 B掺杂样品的物理性能表征
        4.3.3 B掺杂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4.4 石墨烯包覆对样品性能的影响
        4.4.1 石墨烯包覆LiCoPO_4/C/G样品的制备
        4.4.2 石墨烯包覆样品LiCoPO_4/C/G的物理性能表征
        4.4.3 石墨烯包覆样品LiCoPO_4/C/G的电化学性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GY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五、本文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区别
    第二节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及重要性
        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GY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第一节 GY 公司概况
    第二节 GY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状况
        一、公司组织结构
        二、员工基本情况
    第三节 GY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层次不高
        二、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意识
        三、缺乏人力资源战略发展规划
        四、企业文化建设成效不显着
        五、薪酬制度存在不足
        六、绩效管理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Y 公司人力资源 SWOT 分析
    第一节 GY 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势分析
        一、公司技术力量雄厚,装备精齐全,人才需求量大
        二、公司具有完整的人力资源培训机构
        三、公司初步建立了与总公司相一致的管理体系
        四、公司人才激励措施得力
        五、公司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优势
    第二节 GY 公司人力资源的劣势分析
        一、公司劳动生产率较低
        二、公司应变能力较差
        三、公司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员不足
        四、现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制约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五、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尚未系统地建立起来
    第三节 GY 公司人力资源的机会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
        二、市场国际化为公司发展带来机遇
        三、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公司吸引人才
    第四节 GY 公司人力资源的威胁分析
        一、同行业竞争的加剧可能导致公司人才流失
        二、企业之间的福利待遇差异可能导致高端技术人才的流失
        三、大企业间的并购对公司发展造成威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Y 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及保障措施
    第一节 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的总体思路
    第二节 GY 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具体规划
        一、员工年龄规划
        二、员工学历规划
        三、建立动态的招聘机制
        四、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强化 GY 公司人力资源培训
        五、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第三节 GY 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战略实施的组织保障
        二、战略实施的人员保障
        三、战略实施的能力保障
        四、战略实施的机制保障
        五、战略实施的环境保障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企业融资结网与风险传染问题研究 ——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现实出发点
        1.1.2 理论出发点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之处
2 社会资本文献综述
    2.1 社会资本理论的历史脉络
        2.1.1 社会资本理论形成的文献回溯
        2.1.2 社会资本理论主要学者的观点
    2.2 社会资本理论的主要争议
        2.2.1 概念本质含混不清
        2.2.2 个体概念和集体概念相互冲突
        2.2.3 忽视社会资本的负面效应
    2.3 社会资本的资源本质
        2.3.1 社会资本的价值属性
        2.3.2 社会资本的结构资源
        2.3.3 社会资本的认知资源
    2.4 社会资本的积极效应
        2.4.1 资源摄取利益
        2.4.2 竞争优势利益
        2.4.3 团结合作利益
    2.5 社会资本的负面效应
        2.5.1 对行动者的负面效应
        2.5.2 对其他关系人的负面效应
        2.5.3 对群体内部的负面效应
        2.5.4 群体外的外部负面效应
    2.6 国内外实证研究进展
        2.6.1 国外实证研究成果
        2.6.2 国内实证研究成果
    2.7 研究小结
3 社会资本、融资结网和企业间风险传染的理论假说
    3.1 社会资本与企业融资的文献综述
    3.2 社会资本参与企业融资结网的运行机制
        3.2.1 多层关系网络与社会资本积淀
        3.2.2 社会资本对融资关系网络的重塑
        3.2.3 社会资本参与融资结网的概念模型
        3.2.4 社会资本影响企业融资结网的理论假说
    3.3 大规模风险传染的发生机制
        3.3.1 社会资本负面效用形成条件
        3.3.2 “社会资本→融资网络结构→风险传染效应”的概念模型
        3.3.3 “社会资本→融资网络结构→风险传染效应”的理论假说
    3.4 研究小结
4 浙江 213 家上市企业融资结网的微观实证
    4.1 实证检验命题
    4.2 样本与数据
        4.2.1 样本范围与数据来源
        4.2.2 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
    4.3 变量选择及编码方案
        4.3.1 变量选取
        4.3.2 编码方案
    4.4 社会资本对企业融资结网影响效应的回归分析
        4.4.1 变量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4.4.2 关键变量的统计描述
        4.4.3 回归分析结果及讨论
    4.5 研究小结
5 浙江 7 个地区融资网络结构的实证研究
    5.1 实证研究内容
    5.2 实证研究设计
        5.2.1 考察样本及资料来源
        5.2.2 融资网络的生成
        5.2.3 结构测度指标
    5.3 浙江 7 个地区融资网络结构的实证分析
        5.3.1 杭州融资网络结构分析
        5.3.2 宁波融资网络结构分析
        5.3.3 绍兴融资网络结构分析
        5.3.4 台州融资网络结构分析
        5.3.5 嘉兴融资网络结构分析
        5.3.6 湖州融资网络结构分析
        5.3.7 金华融资网络结构分析
    5.4 派系化结网特征与企业间融资结网模式
        5.4.1 社会资本与融资派系的形成
        5.4.2 与其它网络类型的结构比较
        5.4.3 浙江企业间融资结网模式分析
    5.5 研究小结
6 浙江 7 个地区融资网络风险传染效应的仿真研究
    6.1 个体风险、风险传染与系统性风险
        6.1.1 相关研究回顾
        6.1.2 从个体风险到系统性风险
    6.2 动态理论模型
        6.2.1 网络设定
        6.2.2 传染机理的模型化
        6.2.3 演进模型的具体化
        6.2.4 “多米诺骨牌”式的传染演进
        6.2.5 模型讨论
    6.3 仿真模型
        6.3.1 仿真环境与假设前提
        6.3.2 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
        6.3.3 仿真测算模型构建
        6.3.4 仿真测算模型的简单验证
    6.4 仿真实验结果
        6.4.1 杭州融资网络风险传染效应评价
        6.4.2 宁波融资网络风险传染效应评价
        6.4.3 绍兴融资网络风险传染效应评价
        6.4.4 台州融资网络风险传染效应评价
        6.4.5 嘉兴融资网络风险传染效应评价
        6.4.6 湖州融资网络风险传染效应评价
        6.4.7 金华融资网络风险传染效应评价
    6.5 进一步讨论
        6.5.1 派系结构属性对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
        6.5.2 三类融资结网模式的风险传染效应比较
        6.5.3 决定融资网络风险传染效应的结构因素
    6.6 研究小结
7 绍兴、台州两地风险传染案例的比较研究
    7.1 案例研究目标
    7.2 案例选择与编码处理
        7.2.1 案例选择
        7.2.2 数据来源与编码处理
    7.3 两个案例的基本背景
        7.3.1 共同的制度环境
        7.3.2 两地区域经济背景
        7.3.3 两家企业的基本情况
        7.3.4 两地风险传染事件的发展过程
    7.4 社会资本与网络结构的测度结果
        7.4.1 两地社会资本的测度比较
        7.4.2 两地融资网络的结构比较
        7.4.3 两个派系的结构比较
    7.5 社会资本参与对网络结构的影响
    7.6 网络结构对融资网络风险的影响
    7.7 研究小结
8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1:杭州融资网络节点编号与企业名称对照表
附录 2:风险传染效应仿真测算的程序实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四、新世纪的光宇集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的固态锂电池界面改性及其性能研究[D]. 曹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2]黑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D]. 左丽容. 东北农业大学, 2017(03)
  • [3]Li(Ni0.5Co0.2Mn0.3)O2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D]. 高智.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6(03)
  • [4]Li(Ni0.73Co0.12Mn0.15)O2材料的表面改性研究[D]. 王磊.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6(03)
  • [5]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钴锂的制备与改性[D]. 陈厚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6)
  • [6]GY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 蒋慧. 黑龙江大学, 2013(07)
  • [7]2012年度轻工百强企业颁奖盛典暨企业家高峰论坛在京举行[J]. 本刊编辑部.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13(04)
  • [8]企业融资结网与风险传染问题研究 ——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D]. 吴宝.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2)
  • [9]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发展历史与现状[J]. 电子工程学院.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11(03)
  • [10]2008年度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A]. 欧阳晓明,罗力,傅继军,谢昆仑,于明晟,刘琦波,沙霖,汪秉权,程静萍,方静洁.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7(2009~2010), 2011

标签:;  ;  ;  

新世纪光宇集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