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城镇零售商业网点布局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甘依霖,朱媛媛,罗静,高喆[1](2022)在《消费升级视角下城市生活服务空间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菜市场为例》文中指出消费升级时代孕育了生活性服务新业态,改变了生活服务业的城市空间格局。论文以菜市场作为生活服务空间的代表,选取武汉市这一中国城市消费升级样本及城市疫后复苏"风向标"作为典型案例区,结合GIS空间计量和STATA统计分析,探讨菜市场综合体系的形成过程、类型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武汉市菜市场经历了传统农贸市场主导—零售新业态扩张—社区尺度回落的历程,形成以大卖场生鲜部、农贸市场、生鲜超市及社区菜场为主的复合型生活服务空间,并在疫后展现出一定韧性;(2)武汉市菜市场整体上由双核心向多核心转变,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延伸,且呈现出农贸市场"团簇状"、生鲜超市"条型"、大卖场"点状"、社区菜场"蝶形"的分类型差异化格局;(3)全业态菜市场布局受社会、经济、区位和发展基础影响显着,传统业态受市场和区位要素影响显着,零售新业态受经济要素和前期菜市场集聚程度的影响显着,且消费升级态势下新建菜市场选址更加偏好购物中心代表的体验式消费场所。研究结果对于丰富现代菜市场体系的类型研究,拓展城市生活服务空间研究的学科视域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同时对于优化城市生活服务空间结构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服务品质追求具有一定现实价值。
董华文,萧靖童[2](2021)在《赣南地区县城商业中心体系规划研究——以于都县城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以县域为主体的下沉市场用户持续增长,县域市场正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合理规划县城商业中心体系,满足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新需求,是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赣南地区于都县为例,全面梳理县城商业中心发展的供需矛盾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参考相关规范与案例,探索构建面向县城的商业中心分级管控体系,适配新时期多层次、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刘笑杰,李丁,郑陈柔雨[3](2021)在《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文中提出在测算零售业综合发展指数基础上,基于Theil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研究了2000-2017年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时空分异格局,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其驱动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零售业发展整体水平逐渐提升,东部地区是零售业发展的主要区域,中、西部地区在零售业发展方面仍相对滞后,始终保持着"东-中-西"阶梯式递减发展格局;零售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在波动中呈缩小趋势, Theil指数降幅42.38%,组间和组内差异均趋于缩小;零售业发展水平具有显着的空间正相关,"马太效应"显着,地理空间是影响其演变的重要因素.局部区域呈现空间集聚特征,高-高型和低-低型空间俱乐部趋同明显;零售业发展内生交互效应显着,邻近零售业水平每升高1%,将导致本地零售业水平提高0.2%.不同影响因子对零售业存在直接与间接效应,其中,居民生活水平、城市发展、产业结构和市场环境是推动零售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左苏华,孙敏,周健[4](2021)在《面向精细化治理的城市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管理研究——以长沙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存量规划与精细化治理时代的到来,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和城市管理方式面临重构与转型。商业服务业设施作为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整体呈现总量过剩和局部紧缺并存的局面,面向精细化治理,在经济与就业趋缓、人口郊区化加速、人口老龄化加速和网络对实体商业办公冲击的多重挑战下,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商业服务业设施的规划管理方式。本研究以长沙市区为研究范围,以商业用地B1(不含批发市场用地B12)和商务用地B2为研究对象,结合报建数据、竣工验收数据、地形图、规划容积率等多元数据,通过空间统计分析,摸底长沙市区商业服务业设施的现状规模和规划规模,并通过城市类比,预测长沙市区商业服务业设施的理想规模,结合现状规模、规划规模和理想规模情况对比,在"总量控制、分类指引"的原则下,对长沙市各控规编制单元提出差异化的规划指引,以期为长沙市新一轮的控规修编提供参考,助推长沙市商业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敬丽莉,单卓然[5](2021)在《基于POI数据的社区商业网点与快递点耦合关系——以武汉市为例》文中认为文章以武汉市的社区为研究对象,获取市域范围内各类零售商业网点及快递站点的POI数据,构建社区商业网点与快递站点的耦合度模型,量化探讨了社区尺度下零售商业网点与快递站点的耦合关系,并选取主城区为重点区域在空间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耦合协调规律。结果表明:主城区社区商业网点与快递站点的耦合度明显高于远城区耦合度;不同业种的商业网点与快递站点在数量上虽然差异较小,但在空间上的异质性较大;并对商业网点与快递站点弱关联区域分别从商业网点优化、快递站点渗透以及商业网点与快递站点的联动三个方面提出环境优化策略。
周敏,赵红霞,刘耀东[6](2021)在《呼和浩特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公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镇化的稳步上升,城市内部空间出现较多的弊病,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其中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公平性布局研究成为规划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而商业网点是公共服务设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尤其是随着近几年商业网点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对城市的经济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对城市空间产生巨大的影响。经过前期研究发现商业网点具有典型的分形特性,因此本文运用分形理论中的盒子法进行呼和浩特市主城区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公平性研究,范围涵盖主城区的四个片区:回民区、新城区、赛罕区、玉泉区。通过计算分维值、无标度区间、幂律分布来分析案例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特征,进而探索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影响因子,以期为今后的商业网点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数据。
程斌[7](2021)在《小城镇商业区布局模式与选址策略探讨——以潼关县城为例》文中认为随着《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出台与要求,当前的居住区规划更加强调公服设施按生活圈布局,传统布局理论鼻祖中心地理论六边形布局模式的应用型与生活圈布局模式具体有何差别,本文从等级体系、市场区面积等维度对比中心地布局模式、传统小区公服布局模式与生活圈模式,经过分析,认为生活圈模式依然吻合于中心地理论所构建的空间结构体系。随后剖析潼关县城现状商业区布局的问题,在前文所构建的潼关县商业空间模式,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做出商业区选址评价,并借用交通模型提出各等级商业区选址策略。
黄雨珊,李钢,金安楠,于悦[8](2021)在《社区化新零售末端物流网络的对接与优化——以深圳市盒马鲜生与菜鸟驿站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线上、线下与物流融合发展的"新零售"模式为零售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针对"新零售"模式发展过程中末端物流网络暴露的问题,探索其与物流终端自提点对接的优化方案,有助于提升新零售末端物流服务质量与效率。基于深圳市盒马鲜生、菜鸟驿站及相关设施兴趣面(Area Of Interest, AOI)、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定量统计等方法,探究社区化新零售与物流终端自提点代表之间的对接基础与可行性路径,提出优化方案并模拟对接后的优化效果。研究发现:(1)深圳市盒马鲜生提供新零售服务,门店分散均匀分布,多选址于商圈边缘,存在较多服务空白区。菜鸟驿站主要提供快递自提服务,服务范围较大且呈连片覆盖,对各类设施的覆盖度均较高,站点多邻近设施出入口。(2)盒马鲜生与菜鸟驿站均以市场为导向,以社区为主要服务对象,分别位于城市商服圈与社区生活圈中,提供末端物流的不同解决方案,在运营模式、服务对象、空间分布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对接可行性。(3)新零售企业可通过由"自营"向"自营+释放"物流配送模式转变,构建"新零售门店-配送员-自提点-社区居民"的商品配送链,实现其末端物流网络优化。(4)通过模拟可知,对接后盒马鲜生服务范围、设施覆盖率显着提高,且能够在各类区域中适应不同消费场景,优化效果显着。
张婷婷[9](2021)在《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从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中央一共发布了23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重心都集中到了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上,突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紧迫性。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证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抓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体现了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2018年、2019年、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科学规划,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聚焦乡村振兴,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经济和民生的根本,而且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马克思指出:“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1)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古至今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农耕文明根基深厚。农业是人民生活的源泉,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农业实力强,国家才能强大。农业起到安邦济民的作用,是治国的关键,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的决策部署,也是中央自新农村建设以后再次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乡村振兴直接关乎现代化农村经济体系的建立,也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根据发展经济学和城乡二元经济理论,乡村振兴首先需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所以振兴乡村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首要内容。而乡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投入,尤其是持续大量的金融资本的投入,这就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覆盖面广、专业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农村金融改革是农村金融能够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的使命与责任,乡村振兴也为农村金融改革带来重要的机遇,同时农村金融改革更需要现代农业这个大市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仍然远低于城市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倍差长期高达2.5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十分明显,东部受益于改革开放、要素流入以及较快的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了率先发展,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城乡差距也相对较小。金融发展方面,东部农村金融机构种类更加丰富、网点覆盖更广、渗透率更高、金融服务能力更强。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民收入渠道有限,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增长较慢,农村金融机构相对单一,渗透率低,金融服务能力偏弱,尤其是广大偏远的西部地区获取优质金融服务的难度仍然较大。为此,应着手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促进乡村振兴的金融推进机制。那么,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我国以“起点低、发展滞后、政府高度重视”为基本特征的农村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乡村振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影响农民收入和消费方面呈现出何种规律?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是否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是否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这些问题均是我国农村经济、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现实存在且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研究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回答上述几个基本问题不仅有助于评价我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而且可以动态地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角度理解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的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金融资本理论、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出发,全面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性、主要内容和任务,以及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与现状,分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别分析了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供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进行实证研究:以理论机制的分析为基础,运用滚动回归模型和TVP-SV-VAR模型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同时,运用我国30个省市2002-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效应是最强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次之,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是最弱的。农村金融发展可以从供给、需求两个层面以及资金融通和风险管理两个途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并且具有明显时变特征。从时点差异看,新时代的影响强度最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期影响次之,农村改革初期最低,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在这三个时期呈现出台阶式上升的特征。从期限差异看,短期效应最弱,中期有所增强,长期影响强度最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以中长期效应为主。从区域差异看,东、中、西的阶梯性差序格局,东部区域的影响强度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从实证分析还可以得出,农村金融发展的乡村振兴效应存在着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长短期限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因此有实现再平衡的必要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应当以基础性制度建设和长期性战略为基本方向。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以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农村金融机构为例,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支持的相关经验,并提出了金融支持要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思路,最终提出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策略,包括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政策支持体系、金融生态环境、风险分担机制等。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0](2021)在《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消费促进规划的通知》文中认为苏政办发[2021]3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四五"消费促进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8月3日江苏省"十四五"消费促进规划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发展重要引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促进消费工作,要求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促进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
二、关于城镇零售商业网点布局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城镇零售商业网点布局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消费升级视角下城市生活服务空间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菜市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域、数据与方法 |
1.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
1.2 研究方法 |
2 武汉城市生活服务空间的演变特征 |
2.1 时序演变特征 |
2.2 空间分布特征 |
2.3 空间集聚特征 |
3 武汉城市生活服务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 |
3.1 要素选择 |
3.2 模型结果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2)赣南地区县城商业中心体系规划研究——以于都县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既有研究基础 |
2 于都县城商业中心体系发展现状与问题 |
2.1 于都县概况 |
2.2 现状商业中心体系格局 |
2.3 面临问题 |
2.3.1 结构不合理,层次不全 |
2.3.2 空间分布不均衡 |
2.3.3 经营风格和外部环境亟须改善 |
3 于都县城商业中心体系规划研究 |
3.1 城市商业中心等级划分 |
3.2 面向县城的商业中心分级管控体系 |
3.3 于都县城商业中心体系规划 |
4 结论与讨论 |
(3)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1 零售业发展水平测度 |
1.2 零售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测度 |
1.3 空间自相关分析 |
1.4 空间计量模型 |
1.5 数据来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零售业发展的时空变化 |
2.2 零售业发展的区域差异 |
2.3 零售业发展的空间集聚变化 |
3 影响因素分析 |
3.1 模型指标选取与空间计量检验 |
3.2 估计结果分析 |
3.3 空间效应分解 |
4 结论 |
(4)面向精细化治理的城市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管理研究——以长沙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国内外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管理的经验借鉴 |
2.1 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管理的理论研究 |
2.2 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管理的工作实践 |
2.2.1 国外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管理的相关经验 |
2.2.2 国内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管理的相关经验 |
3 长沙市区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管理现状 |
3.1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3.2 商业服务业设施现状规模与空间分布 |
3.3 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规模与空间布局 |
3.4 商业服务业设施总量规模研判 |
4 长沙市区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管理的若干思考 |
4.1 控规编制单元的类型划分 |
4.2 控规编制单元的数据统计 |
4.3 基于控规编制单元的差异化规划指引 |
5 结论 |
(5)基于POI数据的社区商业网点与快递点耦合关系——以武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文献综述 |
2 数据与方法 |
2.1 研究数据 |
2.2 耦合度模型构建 |
3 分析结果 |
3.1 测度社区商业网点总量与快递站点总量的耦合关系 |
3.2 区分各行政区商业网点与快递站点的耦合差别 |
3.3 比较不同业种的商业网点与快递站点耦合差异 |
3.4 不同行政区不同业种的商业网点与快递站点耦合关系 |
3.5 商业网点与快递站点高关联区域与低关联区域 |
4 商业网点与快递站点低关联区域的环境优化 |
4.1 沌口片区:快递站点与多业种商业网点双促进 |
4.2 武钢厂区:推进社区快递站点覆盖力度,着重提高生活服务类及餐饮服务类的业种密度 |
4.3 汉中社区:积极推进住宿服务类以及生活服务类业种发展 |
5 结论 |
(6)呼和浩特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方法与数据 |
2.1 研究方法 |
2.1.1 盒子计算法 |
2.1.2 无标度区间 |
2.2 研究数据 |
3 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公平性解析 |
3.1 案例选择 |
3.1.1 商业网点影响因子 |
3.1.1. 1 经济层面 |
3.1.1. 2 社会层面 |
3.1.1. 3 生态层面 |
3.1.2 比较要素 |
3.1.3 网点概况 |
3.2 实例研究 |
3.2.1 幂律分布 |
3.2.2 分维值计算 |
3.2.3 无标度区间 |
3.3 商业网点公平性布局的影响因子 |
3.3.1 用地规模 |
3.3.2 经济要素 |
附录 |
(7)小城镇商业区布局模式与选址策略探讨——以潼关县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商业区布局模式的对比探讨 |
2.1 中心地布局模式 |
2.2 传统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模式 |
2.3 传统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模式与中心地布局模式的对比 |
2.4 生活圈布局模式 |
2.5 小结 |
3 潼关县商业区布局模式构建与商业区选址 |
3.1 现状商业集聚区分布特征与问题剖析 |
3.1.1 商业区分布特征 |
1.区位特征 |
2.分布态势 |
3.集聚度 |
3.1.2 问题剖析 |
3.2 潼关县商业空间布局模式构建 |
3.3 基于商业空间布局模式的商业区选址 |
3.3.1 选址因子 |
3.3.2 选址分析 |
3.3.3 5min商业设施选址 |
3.3.4 10min及15min商业设施选址 |
3.3.5 优化结果对比分析 |
4 结语 |
(8)社区化新零售末端物流网络的对接与优化——以深圳市盒马鲜生与菜鸟驿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数据来源 |
2.3 研究方法 |
2.3.1 标准椭圆差模型 |
2.3.2 平均最近邻分析 |
2.3.3 核密度分析 |
2.3.4 缓冲区分析 |
2.3.5 网络分析 |
3 盒马鲜生与菜鸟驿站对接基础 |
3.1 运营模式 |
3.2 服务对象 |
3.3 空间分布 |
3.3.1 宏观分布 |
3.3.2 中观服务区 |
3.3.3 微观选址 |
4 社区化新零售末端物流网络优化 |
4.1 对接可行性分析 |
4.2 优化方案 |
4.3 优化效果模拟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9)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
1.3.1 可能的创新 |
1.3.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马克思经济学的农业农村发展理论 |
2.1.1 马克思的城乡关系理论 |
2.1.2 马克思的农村集体经济理论 |
2.1.3 马克思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
2.2 马克思的金融资本理论 |
2.2.1 马克思的生息资本理论 |
2.2.2 马克思的信用与信用制度理论 |
2.3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2.3.1 金融抑制与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
2.3.2 金融深化与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2.3.3 金融约束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2.4 相关文献综述 |
2.4.1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 |
2.4.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
2.4.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
2.4.4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相关研究 |
2.4.5 乡村振兴及其金融支持的研究 |
2.4.6 对现有文献的述评 |
第3章 我国乡村振兴及其金融支持的现状与问题 |
3.1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 |
3.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
3.1.2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 |
3.1.3 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 |
3.2 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与现状 |
3.3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
3.4 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分析 |
3.4.1 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的主要特点 |
3.4.2 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要金融需求 |
3.4.3 乡村振兴金融支持的对象主体 |
3.5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供给分析 |
3.5.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演变 |
3.5.2 农村金融供给现状与问题 |
第4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分析 |
4.1 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分析 |
4.1.1 供需层面的影响机制分析 |
4.1.2 金融功能层面的影响机制分析 |
4.2 变量、数据和时变性检验 |
4.2.1 变量和数据说明 |
4.2.2 时变性检验 |
4.3 实证研究 |
4.3.1 TVP-SV-VAR模型 |
4.3.2 农村金融发展指数合成 |
4.3.3 实证结果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
5.1 模型和数据说明 |
5.1.1 PVAR模型构建 |
5.1.2 变量和数据 |
5.2 实证研究 |
5.2.1 平稳性检验和模型估计结果 |
5.2.2 脉冲响应分析 |
5.2.3 方差分解 |
5.3 区域差异分析 |
5.4 小结 |
第6章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分析 |
6.1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支持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
6.2 长春发展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
6.3 小结 |
第7章 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策略 |
7.1 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 |
7.1.1 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
7.1.2 充分发挥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 |
7.1.3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
7.1.4 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健康良性发展 |
7.2 构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 |
7.2.1 货币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
7.2.2 信贷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
7.2.3 监管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
7.3 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
7.3.1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7.3.2 加快土地经营权等农村资产市场建设 |
7.4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 |
7.4.1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
7.4.2 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
7.5 加快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发展 |
7.5.1 创新土地等抵质押方式 |
7.5.2 促进担保机构发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关于城镇零售商业网点布局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消费升级视角下城市生活服务空间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武汉菜市场为例[J]. 甘依霖,朱媛媛,罗静,高喆. 地理科学进展, 2022
- [2]赣南地区县城商业中心体系规划研究——以于都县城为例[J]. 董华文,萧靖童. 城市建筑, 2021(36)
- [3]中国零售业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J]. 刘笑杰,李丁,郑陈柔雨.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5)
- [4]面向精细化治理的城市商业服务业设施规划管理研究——以长沙市为例[A]. 左苏华,孙敏,周健.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规划实施与管理), 2021
- [5]基于POI数据的社区商业网点与快递点耦合关系——以武汉市为例[A]. 敬丽莉,单卓然.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9住房与社区规划), 2021
- [6]呼和浩特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公平性研究[A]. 周敏,赵红霞,刘耀东.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 2021
- [7]小城镇商业区布局模式与选址策略探讨——以潼关县城为例[A]. 程斌.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治理——202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小城镇规划), 2021
- [8]社区化新零售末端物流网络的对接与优化——以深圳市盒马鲜生与菜鸟驿站为例[J]. 黄雨珊,李钢,金安楠,于悦. 地理研究, 2021(09)
- [9]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 张婷婷. 吉林大学, 2021(01)
- [10]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消费促进规划的通知[J].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