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158例报告

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158例报告

一、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158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武雅峰[1](2021)在《2574例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及癌变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内镜下表现、病理特征及癌变特点,探讨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太钢总医院内镜中心共有2574例大肠息肉患者内镜下发现结肠息肉,所有发现结肠息肉的患者均已接受了病理检查,并按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18-39岁)、中年组(40-59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对比其性别、息肉分布位置、数量、病理类型以及癌变特征。结果:(1)性别与年龄:纳入的2574例患者中,男女分别有1417例、1157例(1.22:1),男性息肉患病率高于女性。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中年组以及老年组。其男女比例分别为1.24:1、1.32:1和1.12:1。三个年龄组间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的2574例患者中,有2548例病理诊断为结直肠息肉,26例被诊断为结肠癌。(2)息肉数量:254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其中息肉单发患者1012(39.7%)例,多发患者1536(60.3%)例,青年组多发比例占38.16%,中年组多发比例占57.59%,老年组多发比例65.03%,随着年龄的增加,息肉多发比例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息肉位置:3个年龄组结肠息肉分布位置均以左半结肠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位于左半结肠的比例降低,全结肠的比例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病理特征:2548例结肠息肉患者共检出5320枚息肉,均以炎性息肉为主,随着年龄的增加,腺瘤性息肉的比例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异型增生程度:2574例患者中有468例患者合并异型增生,随着年龄的增加,高级别瘤变比例逐渐升高,但年龄与异型增生程度无关。(6)癌变特征:癌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占73.08%(19/26),左半结肠癌变率高于右半结肠。女性癌变患者多于男性。但两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癌变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13,P=0.011)。结论:(1)结肠息肉的发生位置、数量、病理类型与年龄相关。(2)癌变与位置及性别无关,与年龄密切相关。(3)中老年患者应重视全结肠的观察,及早发现病变并切除,尽可能阻断结肠癌的进展。

田开放[2](2020)在《二藤散结胶囊对脾虚湿热兼血瘀型结直肠腺瘤防治作用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指导下,以临床常见的脾虚湿热兼血瘀型结直肠腺瘤内镜治疗后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客观评价二藤散结胶囊对结直肠腺瘤摘除术后复发及临床症状改善的效果,为临床制定预防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提供简便有效的中医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的病例来自于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及脾胃病科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期间所有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结直肠腺瘤患者共72例,均在我院行结直肠息肉完全摘除术,病理确诊为腺瘤性息肉(CRA)的患者,随机分为二藤散结防治组(n=36)和观察对照组(n=36)。观察对照组术后行常规补液营养支持3天治疗后不予药物干预,二藤散结防治组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术后支持治疗,可以进食后开始用二藤散结胶囊进行预防复发和临床治疗,具体服药方法为每日三餐后2粒,服药6个月,服药完毕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进行积分评价,复查肠镜结果及安全性指标。本试验期间有2例患者脱落,对完成试验的患者运用统计学软件客观评价二藤散结胶囊对结直肠腺瘤内镜治疗后复发及临床症状改善的效果。结果:(1)二藤散结防治组息肉复发率为14.28%,观察对照组息肉复发率为25.71%,经过统计学检验,P=0.232>0.05,表明无显着差异。(2)性别、有无吸烟史、年龄分布、体重指数(BMI)与复发情况的比较中,经统计学检验,P值均>0.05,说明腺瘤的复发与性别、是否有吸烟史、年龄分布、体重指数无明显关系。腺瘤病理类型、腺瘤个数、腺瘤部位与复发情况的比较中,经统计学检验,P值均大于>0.05,说明腺瘤的复发与腺瘤病理、腺瘤个数、腺瘤部位无明显关系。腺瘤大小与复发情况的比较中,经统计检验,P<0.01,说明腺瘤的复发与腺瘤大小明显有关。(3)二藤散结防治组、观察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57%、71.43%,经秩和检验得P值为0.007(<0.01),根据统计学结果显示二藤散结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4)二藤散结防治组中医症候总积分均数加减标准差为3.71±0.54,观察对照组中医症候总积分均数加减标准差为6.05±0.61,经统计学比较P值<0.05,说明二藤散结防治组对比对照组可显着改善中医症候总体积分。(5)治疗后二藤散结防治组与对照组在腹胀、纳呆、大便次数、肛门灼热积分比较中,其P值<0.05,统计学显示有意义,说明二藤散结防治组对腺瘤性息肉患者术后腹胀、纳呆、大便次数、肛门灼热的改善优于观察对照组。二藤散结防治组与观察对照组在乏力症状比较中,其P<0.01,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说明二藤散结防治组对改善结直肠腺瘤术后的乏力症状更显着。两组患者的腹痛积分、大便性状积分经秩和检验得出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二藤散结防治组与观察对照组在治疗结直肠腺瘤患者术后的腹痛、大便性状方面无显着差别。(6)二藤散结防治组与观察对照组的肝肾功在治疗前后均未见异常,两组患者的肌酐、尿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在治疗前后比较中,各项P值均>0.05,说明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肌酐、尿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进行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发现其各项P值>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每位患者的心电图均未见异常现象。结论:(1)腺瘤性息肉摘除术后的复发受息肉直径的影响。(2)结直肠腺瘤术后的患者口服二藤散结胶囊后临床症状有效率可显着提高。(3)二藤散结治疗组的所有临床症状均出现好转,腹痛症状、乏力程度、大便次数、肛门灼热、大便性状出现显着的疗效,腹胀、食欲情况得到明显好转,术后单纯观察患者的乏力情况、腹胀程度仍然存在,其余症状得到改善。(4)与对照组相比,二藤散结防治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的复发,但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剂型方便,安全性可靠。

陈一鸣[3](2020)在《大肠息肉复发与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统计分析临床病历资料,研究大肠息肉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筛查大肠息肉复发患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并通过分析大肠息肉复发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总结其分布特点,为中医诊治大肠息肉及复发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数据库中对大肠息肉复发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搜索,拟定进行研究的相关因素;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病历资料,运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得出与大肠息肉复发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1.在纳入研究的505例病例中发现大肠息肉复发的男性比女性多见,但大肠息肉复发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2.同型半胱氨酸数值越高的患者出现大肠息肉复发的可能性比同型半胱氨酸低值的患者高;而大便隐血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复发;3.直径≥0.5cm的大肠息肉,且在此基础上直径越大复发可能性越大;而息肉数目≥3个,数目越多复发可能性越大;4.大肠息肉的基底与息肉复发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与复发存在明显相关性的是无蒂息肉(X2=6.095,P=0.047);5.大肠息肉好发于乙状结肠,而大肠息肉复发与部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乙状结肠及降结肠的息肉更加容易复发;6.大肠息肉的病理性质以管状腺瘤及炎性为主,其中管状腺瘤与管状绒毛状腺瘤与复发存在相关性;7.在大肠息肉的切除方式中选择APC切除的息肉复发的风险性更高;8.大肠息肉复发的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是相关的,其中肠道湿热证以男性多见,气滞血瘀证以女性为主;9.大肠息肉复发与患者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恶性肿瘤家族史、排便情况、吸烟史、NLR、CEA、PLR等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通过本研究初步发现男性、息肉直径≥0.5cm、数目多、基底为无蒂、部位在乙状结肠和(或)降结肠、病理性质为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切除方式为APC等均为大肠息肉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符合上述因素越多的大肠息肉患者,越需要提高对复发的警惕性;而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恶性肿瘤家族史、排便情况、吸烟史、NLR、CEA、PLR等均与大肠息肉复发无明显相关性。而在辨证论治时,需侧重对男性的肠道湿热证、女性的气滞血瘀证进行分析和治疗。

莫荔荔[4](2017)在《加味资生颗粒联合肠镜下EMR术治疗大肠腺瘤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以加味资生颗粒与肠镜粘膜切除术联合应用,观察其对大肠腺瘤的疗效及预后复发的研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26例大肠腺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肠镜EMR术后联合中药组)63例,对照组(肠镜EMR术组)63例。两组患者予肠镜下EMR术治疗后均常规予内科禁食、止血、抗感染、支持营养等治疗1-3天,其中治疗组在大肠腺瘤切除术后恢复进食起给予加味资生颗粒治疗,治疗3个月。对照组单纯予肠镜下EMR术治疗,除上述常规内科治疗外不予中药及其他治疗。嘱两组患者第6、12个月后复査肠镜,收集两次肠镜结果并记录,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第3、6、12个月的症状积分,观察两组的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腺瘤复发情况。结果:(1)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两组组内治疗前与治疗第3、6、12个月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具有意义(P<0.05);治疗组对症状积分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在单个症状(如乏力、便后不爽)的减轻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改善腹胀/腹痛、纳差、大便溏烂、大便次数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综合疗效比较: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21%,对照组为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腺瘤复发率比较:术后第6个月后复査肠镜,治疗组复发率为8.62%,对照组复发率为11.67%,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个月复查,治疗组复发率为12.06%,对照组复发率为22.67%,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大肠腺瘤复发相关性分析:大肠腺瘤复发好发于乙状结肠及直肠,两组的腺瘤复发分布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复发与大肠腺瘤个数经相关性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与腺瘤个数、腺瘤最大直径呈正相关;两组大肠腺瘤的平均直径与复发进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加味资生颗粒联合肠镜下EMR术治疗大肠腺瘤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其症状评分改善程度、临床综合疗效均优于单纯肠镜下EMR术治疗腺瘤;(2)在对预防腺瘤术后复发方面,术后第6个月后复査,两组的复发率相当,疗效不存在差异;在第12个月复査,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大肠腺瘤的多好发于乙状结肠和直肠,其复发与治疗前腺瘤个数、瘤体的直径大小呈正相关,腺瘤数越多,腺瘤的直径越大,复发率越高,与平均直径无关;(4)加味资生颗粒联合肠镜下EMR术治疗大肠腺瘤临床疗效确切,降低了复发率,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腺瘤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杨婷[5](2017)在《黄连解毒汤加减对抑制湿热下注型肠覃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加减对抑制湿热下注型肠覃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探讨黄连解毒汤加减抑制湿热下注型肠覃术后复发的机制。方法:将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型经手术治疗后90例肠覃患者,分成三组(治疗组、对照组、空白组)。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术后予以黄连解毒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空白组只进行常规处理。通过观察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临床总体疗效、术后一年复发率,整理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分析,最后评价黄连解毒汤加减抑制肠覃术后复发的优越性与安全性。结果:三组组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均有差异,说明切除息肉能一定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但三组组间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治疗组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说明黄连解毒汤加减更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P<0.05)。三组间临床总体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同对照组和空白组。三组间两两复发率比较,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同对照组和空白组。而对照组与空白组复发率比较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使用黄连解毒汤加减能有效改善湿热下注型肠覃患者术后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着,并有效抑制其复发率,且临床实施上经济实用,治疗方法易于被患者接受,临床值得推广。

刘毅[6](2017)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金属钛夹在大肠息肉电切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金属钛夹在大肠息肉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并正确评价其治疗优势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结肠息肉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415例,分成A、B、C三个治疗组,其中A组为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后单纯氩离子凝固术处理创面治疗大肠息肉组147人,男性患者91例,女性患者56例,年龄3180岁,其中60岁以下85人,60岁及以上62人;B组为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后金属钛夹夹闭创面治疗大肠息肉组133人,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3584岁,其中60岁以下76人,60岁及以上57人;C组为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术后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金属钛夹夹闭创面治疗大肠息肉组135人,男性患者83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3379岁,其中60岁以下72人,60岁及以上63人。采用SPSSX2检验方法对415例患者进行分析,分别计算上述三种方法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腹胀、腹痛、穿孔率和出血率,并对随访的三组患者观察治愈率及复发率,结合临床资料对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金属钛夹在大肠息肉切除术中的作用与效果进行评估。结果:415例患者,三组所有病例术中术后穿孔率均为0,A组患者腹胀、腹痛发生率约21.8%;B组患者腹胀、腹痛发生率约15.8%;C组患者腹胀、腹痛发生率约12.6%。C组腹胀、腹痛发生率低于A组和B组,经过X2检验统计学比较三组数值,X2=4.388,p=0.111,p>0.05,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出血发生率约8.16%,B组患者出血发生率约3.01%,C组患者出血发生率约2.22%,经过X2检验统计学比较三组数值,X2=6.791,p=0.03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X2检验统计学比较A组与C组出血并发症,X2=4.932,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三组中出现出血的患者,使用急诊结肠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钛夹对出血创面再次处理后均未再出血。随访6个月后,三组患者中A组32例患者,复发4例,复发率为12.50%;B组26例患者,复发8例,复发率为30.77%;C组45例患者,复发4例,复发率为8.89%。通过X2检验三组结果,X2=6.338,p=0.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钛夹电切治疗大肠息肉,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可能性低,一次性切除率高,总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在大肠息肉治疗中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钛夹可有效预防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安全、有效及不易复发等临床特点。

黄永德,张志太,肖淑琼,陈玲红,连丽凤[7](2014)在《经内镜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直肠巨大息肉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法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直肠巨大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5例结直肠巨大息肉(直径≥2 cm)患者采用结肠镜下尼龙圈结扎装置将尼龙圈套扎于大息肉根部,再行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结果本组85例共105枚亚蒂或粗蒂大肠息肉均一次性成功套扎并同时行高频电切除术,一次性切除息肉81枚(77.14%),分次切除24枚(22.86%),其中即刻出血2例(2.35%),立即给予内镜下电凝和(或)钛夹,即时止血,术后3例有蒂息肉渗血,原尼龙圈下方再次套扎1枚尼龙圈后出血停止。所有患者均未见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3、6个月、1年复查胃肠镜,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尼龙圈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直肠巨大息肉的方法安全有效。

吴高梅,姚福弟,陈美玲[8](2013)在《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护理配合》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护理配合。[方法]对660例大肠息肉病人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根据息肉大小、形态、有无蒂等选用不同的摘除方法,同时加强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结果]息肉在预定时间内从局部消失,病变组织发白、萎缩、平坦或褐色凝固;3个月后复查者黏膜基本正常,病变部位难以辨认,效果满意。[结论]加强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孙彩龙,周兰芳,金国文,谢秀丽[9](2013)在《急诊肠镜对结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后并发迟发性出血的诊疗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急诊肠镜在大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972例大肠息肉经电凝切除术后发生肠道迟发性出血的3例患者急诊进行结肠镜检查和治疗.结果:急诊肠镜找到出血部位后立即分别进行结肠镜下电凝、注射治疗和钛夹结扎等处置,全部病例出血停止,内镜诊疗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在大肠息肉高频电凝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并发症中进行急诊肠镜检查和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陈璐,李静,唐和兰,韩全利,陈英,杨春敏[10](2013)在《老年人下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老年人大肠息肉的内镜及病理特点,探讨肠镜检查中减少并发症的最佳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9月行结肠镜检查的81例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81例大肠息肉患者男69例,女12例。腺瘤性息肉占76%,直径<1.0 cm内息肉占80%,息肉分布乙状结肠最多占35%。所有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后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结论老年人所有大肠息肉应尽量内镜下切除。内镜检查前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可减少并发症。

二、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158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15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2574例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及癌变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排除标准
    1.3 分组标准
        1.3.1 年龄
        1.3.2 部位
        1.3.3 数量
        1.3.4 病理类型
        1.3.5 异型增生程度
    1.4 方法
        1.4.1 器械及术前准备
        1.4.2 手术过程
        1.4.3 手术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息肉数量
    2.3 息肉位置
    2.4 病理类型
    2.5 异型增生程度
    2.6 癌变情况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
    3.2 息肉内镜下特征
    3.3 息肉癌变特点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内镜下息肉及肿物切除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二藤散结胶囊对脾虚湿热兼血瘀型结直肠腺瘤防治作用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临床样本来源
2.诊断标准
    2.1 结直肠腺瘤的西医诊断标准
    2.2 结直肠腺瘤的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脱落标准及终止标准
3.研究方案
    3.1 分组方法
    3.2 药物的选择
    3.3 治疗方案
    3.4 观察指标
    3.5 安全性评价
    3.6 统计学处理
    3.7 质量控制
4.研究结果
    4.1 可行性分析
        4.1.1 一般资料可行性分析
        4.1.2 中医症候积分基线比较
        4.1.3 腺瘤特征基线比较
    4.2 复发率分析
        4.2.1 复发情况
        4.2.2 复发率与一般情况的关系
        4.2.3 腺瘤复发与腺瘤特征的关系
    4.3 中医症候疗效分析
        4.3.1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
        4.3.2 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
        4.3.3 各项中医症候积分疗效评价
    4.4 安全性评价
5.讨论
    5.1 现代医学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认识
        5.1.1 结直肠腺瘤的发病因素
        5.1.2 结直肠腺瘤的发病机制
        5.1.3 结直肠腺瘤术后的复发影响因素
    5.2 中医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认识
        5.2.1 结直肠腺瘤的病因病机
        5.2.2 结直肠腺瘤的证型分布
        5.2.3 中医对结直肠腺瘤的治疗及预防
    5.3 二藤散结胶囊的来源及药理研究
        5.3.1 二藤散结胶囊的组方来源及方解
        5.3.2 二藤散结胶囊中药物的作用及现代药理研究
    5.4 研究结果分析
        5.4.1 肠镜复查结果分析
        5.4.2 症候改善分析
6.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结直肠腺瘤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大肠息肉复发与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大肠息肉复发的现代研究
        1.1.1 大肠息肉的定义及特点
        1.1.2 大肠息肉的发生、复发与癌变
        1.1.3 大肠息肉的复发及相关因素
        1.1.4 大肠息肉复发的治疗与预防
    1.2 大肠息肉复发的中医药研究
        1.2.1 定义
        1.2.2 大肠息肉复发的病因病机
        1.2.3 大肠息肉复发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1.2.4 大肠息肉复发的中医证型
        1.2.5 大肠息肉复发的中医治疗与预防
    1.3 目前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辨病辩证分型标准
    2.3 纳排标准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2.4 研究设计
        2.4.1 拟定相关因素
        2.4.2 预统计
        2.4.3 主要研究的相关因素及赋值
        2.4.4 数据录入
    2.5 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息肉情况
    3.3 单因素分析
        3.3.1 大肠息肉复发与性别的关系
        3.3.2 大肠息肉复发与年龄的关系
        3.3.3 大肠息肉复发与息肉数目关系
        3.3.4 大肠息肉复发与息肉直径的关系
        3.3.5 大肠息肉复发与息肉基底的关系
        3.3.6 大肠息肉复发与部位的关系
        3.3.7 大肠息肉复发与息肉病理性质的关系
        3.3.8 大肠息肉复发与切除方式的关系
        3.3.9 大肠息肉复发与既往疾病的关系
        3.3.10 大肠息肉复发与恶性肿瘤家族史的关系
        3.3.11 大肠息肉复发与排便情况的关系
        3.3.12 大肠息肉复发与吸烟情况的关系
        3.3.13 大肠息肉复发与检验结果的关系
    3.4 大肠息肉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3.5 大肠息肉复发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第四章 讨论
    4.1 大肠息肉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4.2 大肠息肉复发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加味资生颗粒联合肠镜下EMR术治疗大肠腺瘤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第一节 大肠腺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2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第二节 大肠腺瘤的国内外治疗情况
        1 大肠腺瘤的西医治疗概况
        2 中医治疗方面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1.6 病例剔除标准
        1.7 病例中止标准
        1.8 伦理要求
    2 研究方案
    3 观察指标
    4 数据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临床资料
        5.2 治疗效果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 中医理论分析
    2 组方分析
    3 现代药理分析
    4 结肠镜EMR术治疗大肠腺瘤的特点
    5 腺瘤的分布情况
    6 临床疗效分析
        6.1 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方面
        6.2 临床综合疗效
        6.3 术后第 6、12 个月的复查情况
    7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黄连解毒汤加减对抑制湿热下注型肠覃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2 研究方法设计
        2.1 临床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中医辨证分型注意事项
    3 观测方法及评价指标
        3.1 观察方法
        3.2 症状评分
        3.3 疗效评定
        3.4 安全性观察指标:
    4 统计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三组间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2 三组间临床总体疗效比较
    3 三组间术后一年回访复发率比较
    4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本课题辨证选方用药理论依据
    2 肠覃的现代医学研究
        2.1 现代医学对肠覃的认识
        2.2 现代医学对肠覃的防治
    3 祖国医学对肠覃的认识
        3.1 中医病名
        3.2 病因病机
        3.3 中医治疗
    4 本课题研究对预防肠覃复发的临床意义
第四部分 结语
    1 结论
    2 问题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肠覃中医症状积分评分表
附录B: 临床观察表
附录C: 研究告知书
附录D: 知情同意书
附录E: 术后回访观察表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6)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金属钛夹在大肠息肉电切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方法
        2.1 操作设备及药物
        2.2 术前准备
        2.3 手术方法
        2.4 术后注意事项
    3.评价指标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大肠息肉内镜下诊断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经内镜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直肠巨大息肉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肠道准备
    1 3器械选择
    1.4 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病理学检查结果
    2.2 疗效观察
3 讨论

(8)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护理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结果
2 护理配合
    2.1 术前准备
    2.2 术中护理配合
    2.3 术后处理
3 讨论

(9)急诊肠镜对结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后并发迟发性出血的诊疗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术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10)老年人下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材料:
        1.2.2 术前准备:
        1.2.3 内镜下治疗并送检病理:
        1.2.4 术后注意事项:
2 结果
    2.1 大肠息肉一般情况
    2.2 大肠息肉个数与病理
    2.3 大肠息肉大小与病理
    2.4 大肠息肉部位与病理
3 讨论

四、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158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2574例不同年龄段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及癌变特征分析[D]. 武雅峰.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二藤散结胶囊对脾虚湿热兼血瘀型结直肠腺瘤防治作用的临床观察[D]. 田开放.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3]大肠息肉复发与相关因素及中医证型分析[D]. 陈一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4]加味资生颗粒联合肠镜下EMR术治疗大肠腺瘤的临床研究[D]. 莫荔荔.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3)
  • [5]黄连解毒汤加减对抑制湿热下注型肠覃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D]. 杨婷.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7(07)
  • [6]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金属钛夹在大肠息肉电切术中的应用[D]. 刘毅.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7]经内镜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直肠巨大息肉的临床分析[J]. 黄永德,张志太,肖淑琼,陈玲红,连丽凤. 临床军医杂志, 2014(01)
  • [8]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的护理配合[J]. 吴高梅,姚福弟,陈美玲. 全科护理, 2013(16)
  • [9]急诊肠镜对结肠息肉电凝切除术后并发迟发性出血的诊疗价值[J]. 孙彩龙,周兰芳,金国文,谢秀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16)
  • [10]老年人下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分析[J]. 陈璐,李静,唐和兰,韩全利,陈英,杨春敏.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3(05)

标签:;  ;  ;  ;  ;  

大肠息肉高频电切除158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