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蹄莲的组织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周琳,张永春,蔡友铭,赵冰雪,付椿淇,杨柳燕[1](2020)在《彩色马蹄莲不同品种和组织qRT-PCR内参基因筛选》文中提出为筛选出彩色马蹄莲不同品种和组织最佳内参基因,以彩色马蹄莲不同品种和不同组织为研究材料,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结合3个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软件(geNorm, NormFinder和BestKeeper),对彩色马蹄莲6个候选内参基因(18S rRNA, ACT, EF1α, GAPDH, LEU和TUB)的表达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通过geNorm软件计算出彩色马蹄莲不同品种和组织的最适内参基因数目均为3个;综合3个软件的分析结果,筛选出彩色马蹄莲不同品种中稳定性最好的3个基因为18S rRNA、LEU和GAPDH;不同组织中稳定性最佳的3个基因为ACT、EF1α和18S rRNA。本研究为彩色马蹄莲品种间叶片表型差异、种球发育、赤霉素敏感差异等机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施苏丽,薛姣,周佐葡,张黎[2](2019)在《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灭菌条件优化与不定芽诱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穆拉诺’(Murano)、‘孟菲斯’(Memphis)、‘凯尔索’(Kelso)、‘刀锋’(Blade)、‘色拉达’(Salada) 5个品种彩色马蹄莲的块茎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灭菌时间、灭菌方法及不定芽诱导条件的筛选。结果表明,在灭菌时间上,不同品种间存在显着性差异,‘穆拉诺’、‘凯尔索’、‘刀锋’的最佳灭菌时间是15 min,‘孟菲斯’、‘色拉达’的最佳灭菌时间是18 min;灭菌方法,5个品种均在45℃水浴1 h和杀菌剂500倍液处理4 h的条件下,灭菌效果最好,初代培养成活率分别达到50%和70%左右;不定芽诱导阶段,不同品种间存在显着性差异,‘穆拉诺’、‘孟菲斯’、‘凯尔索’、‘色拉达’的最适培养基为MS+2 mg/L 6-BA+0.1 mg/L NAA,‘刀锋’最适培养基为MS+3 mg/L 6-BA+0.1 mg/L NAA。
施苏丽[3](2019)在《彩色马蹄莲离体快繁技术及瓶内结球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hybrda)是马蹄莲属球根花卉,叶色、花型俱佳,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切花材料,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彩色马蹄莲最常用的繁殖方法是种子繁殖和分球繁殖,由于这两种方法存在繁殖周期长,繁殖系数低,植株生长状况差,易感染细菌性软腐病和传播病毒等弊端,难以满足生产需要。为了寻求解决办法,本研究以彩色马蹄莲’穆拉诺’(’Murano’)、’孟菲斯’(’Memphis’)、’凯尔索’(’Kelso’)、’刀锋’(’Blade’)、’色拉达’(’Salada’)五个品种种植一茬开花种球为试验材料,研究各品种彩色马蹄莲在不同预处理条件下离体培养污染率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彩色马蹄莲离体快繁的影响,以期建立完整的彩色马蹄莲离体快繁体系。最后利用五个品种的组培苗进行瓶内结球培养研究,比较不同影响因子对彩色马蹄莲瓶内结球的影响,寻找关键影响因子,为彩色马蹄莲瓶内种球诱导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外植体预处理方法的筛选’孟菲斯’、’刀锋’适宜的灭菌时间为20min,’穆拉诺’、’凯尔索’、’色拉达’最佳灭菌时间为18min。通过对不同预处理方法的筛选得出,适宜’孟菲斯’、’色拉达’的预处理方法是45℃热水浴处理1.5h,适宜’穆拉诺’、’凯尔索’、’刀锋’的预处理方法是杀菌剂500倍液处理4h。2、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组培快繁技术研究(1)彩色马蹄莲愈伤组织诱导:’穆拉诺’、’凯尔索’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是MS+6-BA 1.0 mg/L+NAA0.2mg/L,诱导率分别为56%、47.67%;’孟菲斯’、’色拉达’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是MS+6-BA1.0mg/L+NAA0.3mg/L,诱导率分别为53%、54.67%;’刀锋’最佳愈伤诱导培养基是 MS+6-BA 2.0 mg/L+NAA 0.2 mg/L,诱导率为 78%。(2)彩色马蹄莲不定芽诱导:’穆拉诺’、’刀锋’最佳不定芽诱导激素组合是MS+6-BA 3.0 mg/L+NAA 0.3 mg/L+KT 0.3 mg/L;’孟菲斯’最佳不定芽诱导激素组合是MS+6-BA 5.0 mg/L+NAA 0.5 mg/L+KT 0.2 mg/L;’凯尔索’最佳不定芽诱导激素组合是MS+6-BA 5.0mg/L+NA A0.1 mg/L+KT 0.3 mg/L;’色拉达’最佳不定芽诱导激素组合是MS+6-BA 5.0 mg/L+NAA 0.3 mg/L+KT 0.1 mg/L。研究发现,6-BA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最大,随着6-BA浓度增加,不定芽高度逐渐增加,且生长状态良好,粗壮。(3)彩色马蹄莲丛芽增殖培养:试验发现,激素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丛芽增殖和幼苗生长。’穆拉诺’最佳丛芽增殖培养激素组合是MS+6-BA 3.0 mg/L+TDZ 0.05 mg/L+KT 0.3 mg/L;’孟菲斯’、’色拉达’最佳丛芽增殖培养激素组合是MS+6-BA3.0mg/L+TDZ0.2mg/L+KT0.2mg/L;’凯尔索’、’刀锋’最佳丛芽增殖培养激素组合是MS+6-BA2.0mg/L+TDZ0.1 mg/L+KT0.3 mg/L。(4)彩色马蹄莲生根诱导:’穆拉诺’、’孟菲斯’、’刀锋’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5 mg/L+IBA0.3mg/L;’凯尔索’、’色拉达’最适生根培养基为 1/2MS+NAA0.5mg/L+IBA0.5mg/L。3、彩色马蹄莲瓶内结球技术研究(1>不同糖浓度与多效唑组合对彩色马蹄莲瓶内结球的影响研究高浓度的蔗糖与低浓度的多效唑组合有助于瓶内小球的形成。适宜’穆拉诺’、’孟菲斯’、’刀锋’瓶内小球形成的最优激素组合是MS+NAA0.5mg/L+蔗糖80g/L+多效唑2mg/L;适宜’凯尔索’、’色拉达’瓶内小球形成的最优激素组合是MS+NAA0.5mg/L+蔗糖80g/L+多效唑4mg/L。(2)不同培养基类型和NAA浓度组合对彩色马蹄莲瓶内结球的影响研究各品种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结球率存在显着差异。’穆拉诺’、’孟菲斯’、’刀锋’、’色拉达’瓶内小球形成的最佳培养基组合都是MS+草炭120g/L+珍珠岩40g/L+NAA0.8mg/L。适宜’凯尔索’瓶内小球形成的最佳培养基组合是MS+琼脂6 g/L+蔗糖80g/L+NAA 0.5 mg/L。(3)不同光照强度与光照时间组合对彩色马蹄莲瓶内结球的影响研究适宜’穆拉诺’、’刀锋’、’色拉达’瓶内小球形成的光照组合是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6h,适宜’孟菲斯’瓶内小球形成的光照组合是光照强度40001x,光照时间8h,适宜’凯尔索’瓶内小球形成的光照组合是光照强度4000lx,光照时间12h。
陈春[4](2018)在《彩色马蹄莲’卡格丽’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文中认为以彩色马蹄莲‘卡格丽’球茎为外植体,探讨其组织培养技术。结果表明,经75%酒精处理1 min,再用0.1%HgCl2消毒20 min,可建立彩色马蹄莲‘卡格丽’无菌体系。培养基优化试验表明,‘卡格丽’最适继代培养基为:MS+1.5 mg·L-16-BA+0.2 mg·L-1NAA+30 g·L-1蔗糖;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6 mg·L-1NAA+0.2 g·L-1活性炭+15 g·L-1蔗糖。
王雪皎,郭彦斌,李紫薇,郑冉冉,吴红芝[5](2018)在《彩色马蹄莲栽培品种对软腐病的抗性鉴定》文中指出为筛选抗软腐病品种,调整云南彩色马蹄莲品种结构,对云南不同地区收集到的4个软腐病病原菌进行致病力测定,筛选出强致病力菌株p3,并通过形态学和16S r DNA分子鉴定为胡萝卜果胶软腐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将p3菌株接种于具45叶片的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上,记录病情指数。结果表明:测试的彩色马蹄莲品种均为感病品种,但不同品种间抗性存在差异,其中栽培品种ym063、ym044、ym068的抗性较好,其次为ym048,ym008、ym011。
牟文婷[6](2018)在《彩色马蹄莲ZeLCYB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彩色马蹄莲为天南星科马蹄莲属(Zantedeschia)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具有色彩丰富的马蹄形佛焰苞而得名。其颜色艳丽,形态高雅,深受人们喜爱。但与其他植物相比,马蹄莲的栽培技术较为困难。而天南星科其他属植物具有生长速度快,易栽培管理等特点,如白鹤芋属、花叶芋属、花叶万年青属、蔓绿绒属等。但缺乏彩色品种,多以观叶为主,培育彩色苞叶新品种可以提高其观赏价值。合理利用彩色马蹄莲色彩丰富的优点,分析其花色形成关键基因的功能,可以为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其他天南星科植物的花色提供新的途径。本研究通过对不同颜色彩色马蹄莲苞片组织显微结构观察、色素含量测定和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水平分析,明确了彩色马蹄莲中黄色、橙黄色呈色色素为类胡萝卜素,LCYB基因对其合成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从黄色马蹄莲佛焰苞中克隆得到ZeLCYB基因,分析了其序列特征,构建了正义表达载体并获得了转基因拟南芥,为后续天南星科观赏植物花色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四种颜色的彩色马蹄莲苞片组织切片进行显微观察,发现不同色素分布特征存在差异,类胡萝卜素贮存在有色体中,分布于表皮细胞和中间组织;而花青素积累于液泡中,仅分布在上、下表皮及近表皮细胞层。黄色品种苞片组织仅存在类胡萝卜素,可观察到大量黄色球形有色体分布。粉色和橙色品种苞片中因两类色素成分的分布特征和含量不同而复合形成不同颜色。紫色品种苞片组织上、下表皮积累花青素的细胞层数最多,有3-5层,且分布紧密,从而呈深紫色。2、对四种颜色的彩色马蹄莲苞片组织进行色素含量测定,发现黄色和橙色品种苞片组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显着高于粉色和紫色品种且黄色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有色体是类胡萝卜素合成和贮存的主要场所,通过对不同颜色的彩色马蹄莲苞片组织结构观察和色素含量测定分析,明确了彩色马蹄莲苞片中黄色色素成分为类胡萝卜素。3、对四种颜色的彩色马蹄莲佛焰苞中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PSY、PDS、ZDS、LCYB进行半定量和荧光定量检测,分析发现LCYB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基因,且在黄色马蹄莲中LCYB基因表达水平与其他品种存在极显着差异。因此推测LCYB基因是影响黄色马蹄莲佛焰苞呈亮黄色的关键基因之一。4、从黄色马蹄莲佛焰苞中分离得到1个LCYB基因,命名为ZeLCYB。其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497bp,编码498个氨基酸。通过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ZeLCYB蛋白质序列包含LCYB功能保守域和NAD(P)/NAD(P)(+)结合域。彩色马蹄莲ZeLCYB蛋白质序列与其他植物同源性均较高。5、进一步构建了 pCAMBIA1302-ZeLCYB-overexpress载体,并转入农杆菌。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浸花法对拟南芥进行遗传转化,经潮霉素筛选和PCR检测,鉴定出4个转基因株系。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证明目的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能够正常表达。
张慧,罗珍珍,由翠荣,孔艳辉,解晓旭,孙印兵[7](2017)在《‘火焰’品种彩色马蹄莲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及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并优化‘火焰’品种彩色马蹄莲组培快繁体系。[方法]以‘火焰’品种彩色马蹄莲的球茎嫩芽为试验材料,对其组织培养无性繁殖体系进行研究。[结果]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2.0 mg/L 6-BA+0.2 mg/LNAA;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2.0 mg/L6-BA+0.2 mg/L NAA;植株再生最适合培养基为1/2MS+0.2 mg/L 6-BA+0.2 mg/L NA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0.2 mg/L NAA+2.0 g/L活性炭。[结论]该研究建立了‘火焰’品种彩色马蹄莲的组培快繁体系,为其快速繁殖及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技术和理论依据。
林茂,王华新,唐遒冥,杨舒婷,龚建英,孙利娜[8](2012)在《彩色马蹄莲组织培养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就近年来国内彩色马蹄莲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着重介绍目前在彩色马蹄莲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选择及灭菌、组织培养过程中各培养阶段的培养基及激素的选择、微型种球的诱导以及组培苗移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彩色马蹄莲组织培养存在的问题,为其今后工厂化生产提供借鉴和帮助。
王伟英,邹晖,林江波,戴艺民[9](2012)在《彩色马蹄莲‘高原’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以彩色马蹄莲‘高原’块茎为材料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筛选适合彩色马蹄莲快繁的培养基。结果表明:在初代试验中对块茎的消毒以0.1%HgCl2处理15 min为宜;MS+0.5 mg/L 6-BA+0.10.2 mg/LNAA为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2.0 mg/L 6-BA+0.2 mg/L NAA能使愈伤组织分化出状态良好的丛生芽并继续增殖;在生根培养基1/2MS+0.2 mg/L NAA+10%香蕉上生根率100%,试管苗生长健壮,根系粗壮发达。试验为彩色马蹄莲的快繁体系及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李秀娟,赵健,张翠萍,仇硕,黄宁珍,全艳斌[10](2011)在《彩色马蹄莲种球培育和储藏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介绍了快速培育彩色马蹄莲(Zantedeschia spp.)种球的途径、方法和种球的储藏技术,以及彩色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现状及防治方法,重点综述了利用组织培养繁殖彩色马蹄莲种球的理想培养基配方及试管苗移栽的适宜时间。指出目前彩色马蹄莲细菌性软腐病根治困难,只能以综合防治措施为主。提出利用正向遗传学和反向遗传学以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等途径进行彩色马蹄莲抗细菌性软腐病研究,以提高彩色马蹄莲对软腐病的抵抗能力。
二、马蹄莲的组织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蹄莲的组织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彩色马蹄莲不同品种和组织qRT-PCR内参基因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
1.1 内参基因扩增片段克隆和特异性分析 |
1.2 内参基因的表达丰度分析 |
1.4 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评价 |
1.4.1 GeNorm软件分析 |
1.4.2 NormFinder软件分析 |
1.4.3 BestKeeper软件分析 |
1.4.4 内参基因稳定性综合评价 |
2 讨论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内参基因引物设计 |
3.3 总RNA的提取与cDNA第1链的合成 |
3.4 内参基因克隆和分析 |
3.5 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 |
3.6 数据处理 |
作者贡献 |
(2)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灭菌条件优化与不定芽诱导(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
1.1 筛选得到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的最佳灭菌时间 |
1.2 热水浴处理对初代培养的影响 |
1.3 杀菌剂处理对提高初代培养成活率的影响 |
1.4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不定芽诱导 |
2 讨论 |
2.1 外植体灭菌时间与他人研究结果的比较 |
2.2 灭菌方法与他人研究结果的比较 |
2.3 不定芽诱导结果与他人研究结果的比较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3 数据处理 |
作者贡献 |
(3)彩色马蹄莲离体快繁技术及瓶内结球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彩色马蹄莲概况 |
1.1.1 彩色马蹄莲的植物学特性及生态学习性 |
1.1.2 彩色马蹄莲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前景 |
1.2 马蹄莲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1.3 彩色马蹄莲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
1.3.1 外植体的选择和消毒 |
1.3.2 培养基的选择 |
1.3.3 激素及培养方式的选择 |
1.4 马蹄莲微型种球诱导研究现状 |
1.5 主要研究工作 |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6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外植体预处理方法的筛选 |
2.1 试验材料和药剂 |
2.1.1 供试外植体 |
2.1.2 主要药剂和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灭菌时间的筛选 |
2.2.2 热水浴处理对降低初代培养污染率的影响研究 |
2.2.3 杀菌剂处理对降低初代培养污染率的影响研究 |
2.3 数据处理 |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2.4.1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灭菌时间的筛选 |
2.4.2 热水浴对降低彩色马蹄莲初代培养污染率的影响 |
2.4.3 杀菌剂对降低彩色马蹄莲初代培养污染率的影响 |
2.5 小结 |
2.5.1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灭菌时间的筛选 |
2.5.2 热水浴对降低彩色马蹄莲外植体污染率的影响 |
2.5.3 杀菌剂对降低彩色马蹄莲外植体污染率的影响 |
第三章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
3.1 试验材料和药剂 |
3.1.1 试验材料 |
3.1.2 主要药剂和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无菌材料的获得 |
3.2.2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愈伤诱导培养研究 |
3.2.3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不定芽诱导培养研究 |
3.2.4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丛芽增殖诱导培养研究 |
3.2.5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生根诱导培养研究 |
3.3 数据处理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4.1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愈伤诱导培养研究 |
3.4.2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不定芽诱导培养研究 |
3.4.3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丛芽增殖培养研究 |
3.4.4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生根诱导培养研究 |
3.5 小结 |
3.5.1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愈伤诱导培养研究 |
3.5.2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不定芽诱导培养研究 |
3.5.3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丛芽增殖培养研究 |
3.5.4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生根诱导培养研究 |
第四章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瓶内结球技术研究 |
4.1 试验材料 |
4.2 试验方法 |
4.2.1 不同糖浓度与多效唑组合对彩色马蹄莲瓶内结球的影响研究 |
4.2.2 不同培养基类型和NAA浓度组合对彩色马蹄莲瓶内结球的影响研究 |
4.2.3 不同光照强度与光照时间组合对彩色马蹄莲瓶内结球的影响研究 |
4.3 数据处理 |
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4.1 不同糖浓度与多效唑组合对彩色马蹄莲瓶内结球的影响研究 |
4.4.2 不同培养基类型和NAA浓度组合对彩色马蹄莲瓶内结球的影响研究 |
4.4.3 不同光照强度与光照时间组合对彩色马蹄莲瓶内结球的影响研究 |
4.5 小结 |
4.5.1 不同糖浓度与多效唑组合对彩色马蹄莲瓶内结球的影响研究 |
4.5.2 不同培养基类型和NAA浓度组合对彩色马蹄莲瓶内结球的影响研究 |
4.5.3 不同光照强度与光照时间组合对彩色马蹄莲瓶内结球的影响研究 |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1.1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初代培养预处理方法的筛选 |
5.1.2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
5.1.3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瓶内结球技术研究 |
5.2 结论 |
5.2.1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初代培养预处理方法的筛选 |
5.2.2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
5.2.3 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瓶内结球技术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彩色马蹄莲’卡格丽’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无菌体系的建立 |
1.2.2 诱导培养 |
1.2.3 增殖培养 |
1.2.4 生根培养 |
1.2.5 培养条件 |
1.3 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消毒时间对彩色马蹄莲外植体诱导的影响 |
2.2 基本培养基对彩色马蹄莲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
2.3 激素组合对彩色马蹄莲增殖培养的影响 |
2.4 NAA浓度对彩色马蹄莲生根诱导的影响 |
3 讨论与小结 |
(5)彩色马蹄莲栽培品种对软腐病的抗性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菌株的分离纯化 |
1.2.2 最适培养基的筛选 |
1.2.3 菌株的鉴定 |
1.2.4 回接试验 |
1.2.5 马蹄莲品种的抗性鉴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病原菌的分离与分离菌株的鉴定 |
2.2 最适培养基的筛选 |
2.3 分离菌株的鉴定 |
2.4 不同彩色马蹄莲品种对p3菌株抗病性评价 |
3 结论与讨论 |
(6)彩色马蹄莲ZeLCYB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彩色马蹄莲植物概况 |
1.1 彩色马蹄莲的生物学特性 |
1.2 彩色马蹄莲的育种研究进展 |
1.3 彩色马蹄莲的产业概况 |
2 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研究 |
2.1 高等植物中类胡萝卜素概述 |
2.2 高等植物中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的研究概况 |
2.2.1 类胡萝卜素前体物质的合成 |
2.2.2 上游物质的合成和环氧化分支 |
2.2.3 类胡萝卜素裂解途径 |
2.3 植物类胡萝卜素代谢的调控机制 |
2.3.1 相关基因转录水平调控 |
2.3.2 转录因子调控 |
2.3.3 酶水平调控 |
2.3.4 反馈调节 |
2.3.5 质体发育和储存调控 |
2.3.6 环境因子调控 |
3 番茄红素β-环化酶基因(LCYB)的研究概况 |
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一章 彩色马蹄莲色素分布及相关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植物材料 |
1.2 主要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1.3.1 苞片组织徒手切片的制作 |
1.3.2 不同色素含量的测定 |
1.3.3 四种彩色马蹄莲总RNA的提取 |
1.3.4 总RNA样品电泳质量检测 |
1.3.5 反转录 |
1.3.6 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的半定量RT-PCR分析 |
1.3.7 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的荧光定量PCR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彩色马蹄莲苞片组织的显微结构和色素分布特征 |
2.2 彩色马蹄莲苞片组织有色体的显微结构 |
2.3 彩色马蹄莲苞片组织的色素测定 |
2.4 彩色马蹄莲佛焰苞总RNA凝胶电泳检测 |
2.5 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3 讨论 |
4 本章结论 |
第二章 彩色马蹄莲ZeLCYB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植物材料 |
1.2 主要试剂 |
1.3 试验方法 |
1.3.1 供试材料的准备 |
1.3.2 黄色马蹄莲总RNA的提取 |
1.3.3 总RNA样品电泳质量检测 |
1.3.4 第一链cDNA的合成和gDNA去除 |
1.3.5 特异性全长引物的设计 |
1.3.6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
1.3.7 目的片段的纯化回收 |
1.3.8 目的片段的连接转化 |
1.3.9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
1.3.10 重组产物的筛选与测定 |
1.3.11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黄色马蹄莲佛焰苞总RNA凝胶电泳检测 |
2.2 彩色马蹄莲ZeLCYB基因全长序列扩增及检测 |
2.3 彩色马蹄莲ZeLCYB基因序列分析 |
2.4 彩色马蹄莲ZeLCYB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 |
3 讨论 |
4 本章结论 |
第三章 ZeLCYB基因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试验方法 |
1.2.1 pCAMBIA1302-ZeLCYB-overexpress载体构建 |
1.2.2 拟南芥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1.2.3 转基因株系的分子鉴定 |
1.2.4 转基因株系的表达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中间载体和表达载体的双酶切结果 |
2.2 pCAMBIA1302-ZeLCYB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验证 |
2.3 阳性农杆菌的筛选 |
2.4 转基因拟南芥的筛选和鉴定 |
2.5 转基因拟南芥的表达分析 |
3 讨论 |
4 本章结论 |
全文结论 |
附录 |
一、色素测定方法 |
二、DNA凝胶纯化回收 |
三、质粒DNA提取 |
四、农杆菌感受态的转化 |
五、拟南芥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六、拟南芥DNA提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火焰’品种彩色马蹄莲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不同6-BA浓度对初代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
1.2.2 不同6-BA浓度对丛生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
1.2.3 不同6-BA浓度对不定芽植株再生的影响。 |
1.2.4 不同活性炭浓度对再生植株生根的影响。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6-BA浓度对初代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
2.2 不同6-BA浓度对丛生芽继代增殖的影响 |
2.3 不同6-BA浓度对不定芽植株再生的影响 |
2.4 不同活性炭浓度对再生植株生根和株高的影响 |
2.5 试管苗的炼苗及移栽 |
3 讨论 |
3.1 外植体的选择及初培养丛生芽诱导 |
3.2 品种增殖及植株再生的激素及浓度 |
3.3 再生植株生根 |
4 结论 |
(9)彩色马蹄莲‘高原’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时间、地点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3.1 外植体消毒 |
1.3.2 愈伤组织的诱导 |
1.3.3 愈伤组织的分化 |
1.3.4 试管苗的生根 |
1.3.5 培养条件 |
1.4 结果评价指标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消毒时间对外植体污染率的影响 |
2.2 不同激素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2.3 不同激素浓度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
2.4 不同激素浓度对生根的影响 |
3 结论 |
4 讨论 |
(10)彩色马蹄莲种球培育和储藏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彩色马蹄莲种苗种球培育技术 |
1.1 组培快繁技术 |
1.2 传统繁殖方法 |
1.3 试管苗栽培基质和移栽时间 |
2 种球储藏技术 |
2.1 种球采收技术 |
2.2 种球储藏技术 |
2.2.1 细菌性软腐病症状及防治 |
2.2.2 彩色马蹄莲软腐病的防治方法 |
3 展望 |
四、马蹄莲的组织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彩色马蹄莲不同品种和组织qRT-PCR内参基因筛选[J]. 周琳,张永春,蔡友铭,赵冰雪,付椿淇,杨柳燕. 分子植物育种, 2020(12)
- [2]不同品种彩色马蹄莲灭菌条件优化与不定芽诱导[J]. 施苏丽,薛姣,周佐葡,张黎. 分子植物育种, 2019(13)
- [3]彩色马蹄莲离体快繁技术及瓶内结球影响因素研究[D]. 施苏丽. 宁夏大学, 2019(02)
- [4]彩色马蹄莲’卡格丽’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J]. 陈春.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8(04)
- [5]彩色马蹄莲栽培品种对软腐病的抗性鉴定[J]. 王雪皎,郭彦斌,李紫薇,郑冉冉,吴红芝. 热带农业科学, 2018(06)
- [6]彩色马蹄莲ZeLCYB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D]. 牟文婷.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7]‘火焰’品种彩色马蹄莲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及优化[J]. 张慧,罗珍珍,由翠荣,孔艳辉,解晓旭,孙印兵. 安徽农业科学, 2017(16)
- [8]彩色马蹄莲组织培养影响因素分析[J]. 林茂,王华新,唐遒冥,杨舒婷,龚建英,孙利娜. 广东农业科学, 2012(11)
- [9]彩色马蹄莲‘高原’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J]. 王伟英,邹晖,林江波,戴艺民. 农学学报, 2012(02)
- [10]彩色马蹄莲种球培育和储藏技术研究进展[J]. 李秀娟,赵健,张翠萍,仇硕,黄宁珍,全艳斌. 南方农业学报,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