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悲鸿的画格与人格(论文文献综述)
于洋[1](2021)在《写生灵万物 寓家国时代——读徐悲鸿的动物花卉题材中国画创作》文中认为对于自然生命、造化万物的表现,本是美术创作最为原初和素朴的目的。动物花卉题材在20世纪中国伟大的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的艺术创作中,无疑占据着重要而特别的位置。这不仅源于在求"真"求"美"的艺术意志影响下,他在写实与写意之间寻求"惟妙惟肖"的形神表达,更根植于在近现代中国社会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家个体艺术语言的探索与家国民族命运沉浮的自觉契合,同时也为畜兽花鸟画科这一看起来外在于人际社会、相对"出世"的传统母题,在新的社会语境下平添了新的时代寓涵。
牟建平[2](2021)在《徐悲鸿:美术改良与救亡的旗手》文中研究表明徐悲鸿是美术界公认的近百年中国画坛巨匠,是近代中国画坛与齐白石、张大千齐名的"三驾马车",也是近代中国画改良和美术革命的首倡者、美术启蒙与救亡的旗手。研究近代中国美术史,不可能绕开徐悲鸿。在画法、技法上,徐悲鸿1919年赴欧留学求艺8年,深得西方古典写实艺术之精髓,将西方绘画精湛的写实技巧与中国画传统笔墨神韵有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堪称"近代中西画法兼备之第一人"。
张晓辉[3](2021)在《徐悲鸿印章美学思想鉴微》文中认为本文从徐悲鸿先生和印人的交往及其关于印学的一些论述出发,抽绎出其印章美学思想。总的来说,徐悲鸿于篆刻并无大名,但其对于艺术的见解往往发人深省。印学一道,世人皆知"印宗秦汉""印从书出",而徐悲鸿在操刀弄篆之余,提出了"印当求古意、印当表情、印当表现语之精彩"等观点,可谓戛戛独造。故撰此文字,供当下印人资鉴。
周威豪[4](2021)在《道德的·审美的·现实的 ——儒家文化视域下徐悲鸿艺术思想与创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肖洒[5](2021)在《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标志性中国人物画家,杨之光(1930-2016)的历史题材人物画在中国画坛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针对中国人物画长期以来不擅长表现宏大场面、揭示深刻主题、深入塑造人物形象等现实问题,本文从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创作发展变迁入手,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物画的发展作为背景引入,探讨历史题材创作的中国人物画家的审美意识、历史观以及表现手法等内容,并分析历史题材人物画创作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首先,论文阐述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的发展历程,了解杨之光艺术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其次,针对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的艺术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就历史题材人物画主题的构思和提炼、笔墨与造型的兼容以及创作图样等具体性问题作出深入探讨.最后,重点对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的影响和借鉴意义展开讨论.结语部分,结合对当代语境下历史题材人物画创作的思考,阐释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下开展图像记录历史工作的重要性.客观而言,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在内容上表现出英雄人物于历史进程中的崇高意义.这种英雄主义的历史思想观,是毛泽东时代的主要特征,并为改革开放后文艺主旋律所积极倡导.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融合西方历史画、肖像画和风俗画三种不同的题材类型,既注重历史场景的再现来激发观者对历史事件的感受与情绪,又注意对历史人物的细节刻画,彰显了历史事件对人类命运的影响,引发观众思考画作所反映事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逻辑.在形式上,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在笔墨与造型的兼容、笔墨书写性与构图设计感的兼容等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丰富了笔墨造型语言,拓展了画面构图,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国人物画风格的多元化发展.本文认为,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作为新中国画的代表,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与民族气派、传统特色有机结合,打破传统中国画的“避世主义”的主题倾向和“逸笔草草”的笔墨技法特点,基于生活化情思来进行历史画创作,突破简单仿效西方的形式主义,体现了历史主题创作与国家、社会的命运相连,彰显出历史题材创作的重要现实价值.
张璇[6](2021)在《重拾边缘记忆 ——音乐教育家杨仲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郑弌[7](2021)在《冲击、回应与整合:管窥十年中国美术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后,新出土与刊布的美术史材料的丰厚与方法的多样性,一方面,挑战了既往美术史的认知与结论;另一方面,则要求美术史学研究更新既有的叙述框架。虽然美术史学科各方向发展阶段不一,面临的史料现状、学术史脉络、研究立场与任务亦各有殊途,但其间共同面临的挑战,既来自美术史学科外部的冲击,也来自学科内部自我发展的压力。在21世纪10年代,学界依靠理论模型的更新、博物馆藏品的视觉资源,在延续已有领域和个案研究基础上,继续开拓了若干新的研究路径,如空间美术史、视觉文化、书画及墓葬与宗教美术等。
蔡大宇[8](2021)在《宋代院体花鸟画的格调营造对我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启示》文中指出
张露[9](2021)在《李苦禅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的分析与探究》文中指出大写意花鸟画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以独特的绘画技法与审美风格绵延至今,它不仅蕴藏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与时代风貌,还照亮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坚守与探索之路,其艺术风格颇具不朽的研究与分析价值。李苦禅在大写意花鸟画艺术理论上的阐释、艺术实践中的创新以及在艺术领域的多元追求,对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影响深远,同时,在传统笔墨艺术的基础上“东西融合”,开创了近百年来大写意花鸟画的豪放雄浑之势。本文主要内容以论述李苦禅的花鸟画风格和其对当时的影响为主,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展开描述清末民初大写意花鸟的历史背景,主要从不同地域的社会思潮入手,着重引出在此思潮之下北京地区画派的现状,通过北京画派的现状分析,展露李苦禅生活的时代特色,为下文阐述李苦禅的花鸟画艺术做铺垫。第二部分是对于李苦禅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形成的描述,此部分主要基于李苦禅自身的性格爱好与后天所形成审美追求以及人格特质来分析,年少时深受儒家文化熏陶,兼具布衣精神,成年后至北京学习,激发其爱国情怀,不断吸取人文科学绘画技法,与此同时结识对其影响较大的徐悲鸿、齐白石等人,“师造化”并开启对于西画的学习。第三部分论述李苦禅大写意花鸟画艺术语言,介绍李苦禅花鸟画的整体风格,分别从“书画一体观”、“中西融合”以及“天人合一”三个艺术思想方面分析其艺术表现,进而逐步形成一定的艺术理论。以李苦禅为代表革新派大写意花鸟画家,以振兴中国花鸟画为基调,坚守传统绘画的同时,与西方绘画融合创新,是其时代背景下所独有的现象,助推了这一时期乃至今后中国花鸟画的总体走势。
范崟崟[10](2021)在《校园文化何以育人 ——基于卓然小学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进步的基石,关乎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治校之本、强校之基,是一个学校长远优质发展的内涵动力和根本保障。作为小学阶段的义务教育就是为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学生的未来与中国的未来奠定良好基础,而学校承担着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所以,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是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人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人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行为品格形成的关键期。同时,由于小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小学校园文化对于优秀文化的传播,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以及创新文化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关注小学校园文化实际上就是关注学生的未来成长,小学校园文化如何发挥其育人价值成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首先在总结国内外多位学者关于文化、校园文化定义的基础上,对校园文化、小学校园文化、育人价值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与叙事研究法,对桂林市七星区卓然小学校园文化的现状进行研究。其次,通过对卓然小学校园文化的具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校园文化的特色,并对卓然小学的校长以及一部分教师进行了关于校园文化主题的访谈。结合笔者的现场调查与分析,并根据中国风、国际范、卓然人等校园文化特色的内涵分析与叙事案例的分析论述,呈现了卓然小学校园文化如何发挥其育人功能的具体过程。最后,本研究阐述了卓然小学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在传承中国文化中开拓创新,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卓然独立的现代人。通过学校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师生角色转化、强调交互生成的教学过程、教育评价转换与文化更新等四种实践路径构建卓然小学校园文化,并实现其育人功能。研究还揭示了卓然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与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校长角色的领导力与影响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此外,尽管卓然小学校园文化已经取得一定的育人效果,但仍需要从宿舍文化与“国际范”的教育方面进行充实完善。
二、徐悲鸿的画格与人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徐悲鸿的画格与人格(论文提纲范文)
(1)写生灵万物 寓家国时代——读徐悲鸿的动物花卉题材中国画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生灵造物的诗与真 |
写真尚意的形神观 |
重审悲鸿与传统之关系 |
(2)徐悲鸿:美术改良与救亡的旗手(论文提纲范文)
徐悲鸿的艺术人生 |
徐悲鸿的艺术特色 |
徐悲鸿的市场行情 |
造假泛滥,真伪鉴定成难题 |
(5)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术语阐释 |
一、选题缘起 |
二、术语阐释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杨之光研究情况 |
二、杨之光相关美术史研究情况 |
第三节 资料运用与研究方法 |
一、资料运用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总体构思 |
一、研究目的 |
二、总体构思 |
第一章 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的探索历程 |
第一节 接受与改造:杨之光五十年代的历史题材人物画 |
一、“人民的新文艺”创作理念的凸显 |
二、政治理论的影响与改造 |
第二节 转型与成熟:六七十年代杨之光的历史题材人物画 |
一、立足实践的笔墨转型 |
二、从生活到创作的程式定型 |
第三节 扩展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杨之光的历史题材人物画 |
第二章 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的若干艺术问题 |
第一节 主题与生活的相互关系 |
一、人民是历史的主人 |
二、主题的构思和提炼 |
三、感性生活和思想创见 |
第二节 造型与笔墨的兼容问题 |
一、摒弃“逸笔草草”的传统创作观念 |
二、中国人物画笔墨与素描的结合 |
三、笔墨与造型的反复锤炼 |
第三节 四平八稳与欹侧多变的构图特色 |
一、从《毛泽东同志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到《红日照征途》的构图变化 |
二、《难忘的岁月》与《白求恩》构图比较分析 |
三、《九八英雄颂》从手稿到创作的构图阐释 |
第三章 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的现实意义 |
第一节 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的影响 |
一、指导思想在历史题材创作中的重要性 |
二、在生活中发现历史 |
三、笔墨语言的突破 |
四、画面构图的拓展 |
第二节 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的借鉴意义 |
一、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 |
二、杨之光的局限性 |
结语 |
图版目录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杨之光年表 |
附录2 杨之光代表作品创作年表 |
致谢 |
(7)冲击、回应与整合:管窥十年中国美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重思现代性、走向主题性的近现代美术史 |
二、古代书画展览与个案研究 |
三、物质文化史的视野与空间 |
四、跨学科的宗教美术史研究 |
余论 |
(9)李苦禅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的分析与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意义 |
一、李苦禅大写意花鸟画风产生的背景 |
(一)传统花鸟画风格的演变分析 |
(二)特殊的时代性—民国时期花鸟画风的变革 |
(三)多元的地域性—齐鲁文化的地理人文风尚 |
二、李苦禅大写意花鸟画风的形成与发展 |
(一)审美旨趣 |
1.扎根乡土的布衣气息 |
2.浓厚赤诚的楚囊之情 |
(二)人文情怀 |
1.戏画一理 |
2.“先有人格,方有画格” |
(三)转益多师 |
1.与徐悲鸿 |
2.与齐白石 |
三、李苦禅大写意花鸟画风的继承与创新 |
(一)以书入画的运笔走墨 |
(二)推陈出新的东西融合 |
(三)天人合一的造化心得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10)校园文化何以育人 ——基于卓然小学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国外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 |
(二)国内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 |
(三)关于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
四、理论基础 |
(一)需要层次理论 |
(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一)文化 |
(二)校园文化 |
(三)小学校园文化 |
(四)育人价值 |
六、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叙事研究法 |
第一章 卓然小学校园文化概貌 |
一、卓然小学简介 |
二、卓然小学校园文化印象 |
(一)卓然独立天地间 |
(二)国学根基:以礼育为核心 |
(三)国际视野:开放包容的心态 |
三、卓然小学的“新基础教育”研究实践 |
(一)加入“新基础教育”研究 |
(二)“新基础教育”的理念浸润 |
(三)卓然小学的整体转型性变革 |
第二章 中国风——小荷才露尖尖角 |
一、祭孔仪式——追寻先人之道 |
(一)博学以文,约之以礼 |
(二)博古通今,源远流长 |
(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二、开笔礼——小小少年初长成 |
(一)卓然独立天地间 |
(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三、茶育——茶礼入心境 |
(一)传世诗书光华中 |
(二)一寸光阴一寸金 |
四、国学课堂——致敬华夏风华 |
(一)循循善诱 |
(二)因材施教 |
(三)灿若繁星 |
五、山水道——且以山水明远志 |
(一)任重而道远 |
(二)春种一粒粟 |
(三)谁言天地宽 |
第三章 国际范——与世界对接 |
一、烘焙课程——生活即教育 |
二、外语教育——中西兼容 |
(一)取长补短 |
(二)海纳百川 |
(三)吐故纳新 |
第四章 卓然人——卓然独立越而胜己 |
一、神秘岛——梦开始的地方 |
二、职业角色扮演——“我”期望成为的自己 |
三、秋之运——校运会 |
四、夏之旅——纸上得来终觉浅 |
第五章 校园文化的育人分析 |
一、卓然小学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 |
(一)在传承中国文化中开拓创新 |
(二)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
(三)培养卓然独立的现代人 |
二、卓然小学校园文化的实践路径 |
(一)学校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 |
(二)师生角色转化 |
(三)强调交互生成的教学过程 |
(四)教育评价转换与文化更新 |
三、影响卓然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
(二)学生与教师个人的发展需求 |
(三)校长角色的领导力与影响力 |
四、卓然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
(一)宿舍文化仍有待加强 |
(二)“国际范”的教育还待充实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小学校园文化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徐悲鸿的画格与人格(论文参考文献)
- [1]写生灵万物 寓家国时代——读徐悲鸿的动物花卉题材中国画创作[J]. 于洋. 中国书画, 2021(10)
- [2]徐悲鸿:美术改良与救亡的旗手[J]. 牟建平. 收藏, 2021(08)
- [3]徐悲鸿印章美学思想鉴微[J]. 张晓辉. 书法, 2021(08)
- [4]道德的·审美的·现实的 ——儒家文化视域下徐悲鸿艺术思想与创作研究[D]. 周威豪. 山东艺术学院, 2021
- [5]杨之光历史题材人物画研究[D]. 肖洒. 西安美术学院, 2021(12)
- [6]重拾边缘记忆 ——音乐教育家杨仲子研究[D]. 张璇. 南京艺术学院, 2021
- [7]冲击、回应与整合:管窥十年中国美术学研究[J]. 郑弌. 美术, 2021(06)
- [8]宋代院体花鸟画的格调营造对我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启示[D]. 蔡大宇. 山东建筑大学, 2021
- [9]李苦禅大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的分析与探究[D]. 张露.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10]校园文化何以育人 ——基于卓然小学的叙事研究[D]. 范崟崟.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