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无公害猪肉的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陈倩男[1](2019)在《消费者安全猪肉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非洲猪瘟在我国爆发以来,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吃上放心的猪肉成为消费者共同的心声。但是,价格稍高的安全猪肉在市场竞争中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优势,实现安全猪肉优质优价依然是有待解决的现实难题。以非洲猪瘟事件为背景,深入研究消费者对于安全猪肉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破解这一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安全猪肉作为研究对象,从浙江省诸暨市安全猪肉的消费情况为切入点,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包括了个人特征、安全猪肉认知、市场与产品因素和信息获取度等四个方面的信息,开展分析研究。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在因子分析中找到3个公因子和11个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消费者对安全猪肉的认知、支付溢价和购买意愿。其次,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得到了诸暨市消费者对安全猪肉的平均溢价水平分别达到22.34%、25.27%和34.56%。接着,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婚姻状况、家人健康情况、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广告宣传、新鲜程度、包装外观、生产地知名度和周围人的推荐等因素对消费者安全猪肉的购买行为影响显着。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安全猪肉发展的对策建议,从政府角度,建议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市场秩序,还要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消费者对安全猪肉的认知,建立的政府、第三方检测(监督)、企业和消费者的互动反馈机制等。从企业角度,建议重视对安全猪肉购买意愿具有显着影响的因素,合理运用策略,提升安全猪肉的价值认同。从消费者层面,提升对安全食品的认知,不断增强辨识能力,做到理性消费。
宇仲[2](2018)在《本溪市溪湖区消费者在农贸市场猪肉消费意愿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大规模鲜猪肉的发展,各类猪肉的分类也相应出现。按照执行标准与质量层次的不同分为以放心猪肉、安全猪肉、无公害猪肉、绿色猪肉和有机猪肉,猪肉按照在市场上的流通状态可以分为热鲜肉、冷冻肉和冷鲜肉。其中绿色猪肉,经过权威机构检测和认证,达到了无污染、无激素、无有害物质残留的A级绿色食品标志,而冷鲜猪肉因其安全便捷的产品优势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不同种类猪肉的生产,供应和营销。然而,目前以冷鲜猪肉为代表的市场仍处于初创市场。当中国肉制品行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品种的猪肉可能迎来快速发展时,及时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趋势尤为重要。它不仅为企业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提供了依据,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有利于未来各类猪肉市场的发展和推广。在猪肉销售方面,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和认知水平上。由于他们的认知和意愿,他们受到消费者主观意识的极大影响。所以,本文因此本研究对猪肉市场消费意愿这一角度出发,并探讨影响其行为的因素,剖析出消费者对猪肉消费的意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溪湖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借鉴,对管理部门宏观调控提供依据。本论文在通过调查本溪市溪湖区后石农贸商场消费者的猪肉消费意愿及意愿分析,找出影响消费者消费猪肉市场猪肉的因素,发现猪肉的优势与不足,来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从而提高本溪市溪湖区后石农贸商场猪肉的发展。作者基结合以往相关研究,对消费意愿、猪肉的概念做了初步总结,并就学术界有关猪肉和消费意愿的相关理论研究做系统阐述。通过对样本进行分析,对被访问者的性别、年龄、收入、职业进行分析;了解本溪市溪湖区消费者愿意及不愿意消费猪肉批发市场猪肉的原因,并通过愿意消费猪肉的意愿进行分析。针对溪湖区猪肉消费意愿的状况,为稳定猪肉市场提出促进本溪市溪湖区消费者消费猪肉的对策和建议,同时指导消费者的理性消费提供相关意见和方案。
甄玉洁,何伟[3](2018)在《无公害猪肉的市场认知与购买行为调研分析》文中认为猪肉作为中国传统的肉类产品,在我国肉类膳食结构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猪肉的安全状况更是受到消费者的关注与重视。笔者以无公害猪肉为例,通过调研了解消费者对无公害猪肉的认知程度,运用描述统计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数据,得出消费者对无公害猪肉社会认知度有待提高、购买意愿不太强烈的结论,并针对无公害猪肉的消费问题提出建议。
吴正杰[4](2015)在《再谈猪肉食品安全问题——兼论“无公害猪肉”生产的可行性技术及监管措施》文中研究说明对于猪肉安全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广大民众密切关注。食品安全不仅仅是餐桌上的问题、舌尖上的问题,更是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社会稳定、文明与进步的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笔者重谈此问题是希望引起社会和业界的高度关注,同时提出了生产安全猪肉产品的相关对策。
刘万兆[5](2013)在《基于封闭供应链的猪肉质量安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是我国猪肉质量事件频发,猪肉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猪肉质量安全不仅仅是养殖企业或屠宰企业个别环节的问题,与整个链条节点企业都联系紧密。所以,很多学者纷纷从供应链的角度来探讨提高猪肉质量安全的策略。事实上,政府监管对猪肉质量安全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利用封闭供应链理论,构建了包括“生猪养殖环节、生猪屠宰环节、猪肉零售环节、消费者环节和政府监管”的猪肉封闭供应链理论框架。旨在通过对“从饲养到餐桌”整个过程的监控,来保障猪肉质量安全。首先,构建了猪肉封闭供应链理论框架,该框架包含“养殖环节、屠宰环节、零售环节、消费者以及政府监管”等五个主体。基于豪泰林(Hotelling)模型和信号传递博弈模型证明了消费者、政府进入猪肉供应链监管的合理性。其次,基于理论框架,对猪肉产业链各节点的质量控制状况进行了描述,对猪肉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澄清了各节点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研究认为:养殖环节,影响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为疫病防治水平、饲料质量水平、福利水平;屠宰环节,影响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为屠宰前检疫检验水平、屠宰操作规程、出厂检验水平;零售环节,影响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为入市检验水平、质量追溯水平和诚信水平。然后,基于二元逻辑回归模型,探讨了消费者对不同质量猪肉的态度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多数消费者购买猪肉时并不选择质量认证信号;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月均收入和居住地等特征,对消费者选择质量认证信号都有显着影响;消费者对“是否为大企业知名品牌、是否安全和美味、是否具有地理标志认证”等产品属性的关注程度,对其选择质量认证信号有显着影响;绿色猪肉的价格对消费者选择质量认证信号具有显着影响;“对质量认证信号的了解程度和信任程度”是影响消费者是否利用质量认证信号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最后,基于“生猪养殖环节、生猪屠宰环节、猪肉零售环节、消费者环节和政府监管”之间的关系,引入相关变量,构建了猪肉封闭供应链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计算机仿真,解释了各节点企业质量水平波动的原因,比较了政府对不同环节监管的效果,结论认为:猪肉质量安全水平受到“节点企业质量安全系数和调整质量安全系数”相互作用的影响,它是节点企业本身质量控制水平与政府监管程度博弈作用的结果;养殖企业规模、屠宰企业规模是控制猪肉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手段,提高养殖企业和屠宰企业的规模,能够有效提高猪肉质量安全水平;销售渠道的变化对猪肉质量安全影响最大;政府对零售企业的控制,对提高猪肉质量的效果最明显。本文提出的猪肉封闭供应链,为研究猪肉质量安全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框架,克服了以往研究仅从个别环节考察猪肉质量的弊端,有利于从整体、主要环节的角度控制猪肉质量。提出的猪肉封闭供应链系统动力学模型,将政府监管深入到每个环节,有利于演示政府的不同监管程度实施于不同环节对猪肉质量安全水平的影响,克服了以往政府监管的盲目性。
黄艳平[6](2013)在《南昌市消费者安全猪肉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安全问题频繁曝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关注也逐步提升,安全农产品成为生产发展的趋势和消费市场的走向,其广阔的市场前景不容忽视。但是,安全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没有充分的展现,市场没有得到充分的拓展,在安全农产品行业发展的形势下,研究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大量汲取已有的研究成果,选取猪肉作为安全农产品的具体种类进行购买意愿的研究,从南昌市安全猪肉消费为切入点,并总结出可能影响安全猪肉购买意愿的因素,包括个体及家庭特征、安全猪肉的认知度和信任度、企业营销组合变量、信息关注度和市场评价四大方面的21个因素。采用问卷调查获得原始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消费者对安全猪肉的认知、信任、支付溢价、购买意愿,并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研究发现有以下因素对安全猪肉的购买意愿有影响:月收入水平、安全猪肉的认知度、产品品牌;家人的健康状况、安全猪肉的信任度、产品质量安全、安全认证标志、产品价格、对猪肉安全的评价;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购买场所信誉。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安全农产品发展的对策建议,从政府角度,应在政策法律方面扶持安全农产品企业的发展、在提升消费者认知度方面做好积极宣传、在安全农产品质量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从企业角度,分别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韩笑[7](2011)在《有机猪肉生产中HACCP的应用与陕西有机猪肉的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有机猪肉是指在猪的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和化学添加剂等化学合成药物,不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符合有机食品生产标准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要求,并经国家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猪肉,其因安全、优质、营养的特性深受消费者青睐。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机猪肉产量也在逐年增加,2010年产量高达40万吨。但是,有机猪肉生产中各个环节的标准和要求都极其严格,需要建立一种高效、实用的质量控制体系。HACCP体系是以预防为主的食品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的管理体系,是用来保护食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免受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的危害。在有机猪肉生产中应用HACCP体系可以将猪肉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危害降到最低,以保证其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及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以陕西略阳西广香猪有限公司的有机猪肉生产加工体系为基础,深入地分析了目前的生产现状和生产中的潜在危害,并建立了有机猪肉生产的HACCP体系。同时,调查研究了陕西城市消费者对有机猪肉的认知度和消费行为以及陕西有机猪肉的生产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陕西有机猪肉发展的策略。取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略阳西广香猪公司生产加工体系现状的调查研究,系统地分析了从生猪饲养、屠宰到猪肉销售整个有机猪肉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害,制定了危害分析工作表,并依据HACCP体系的基本原理,确定了猪场环境、饲料、药物使用、饮用水、屠宰、贮存运输和销售等7个关键控制点,并分别建立关键限值,制定监控措施、纠偏行动、验证和记录保持程序,进而建立了有机猪肉生产的HACCP管理体系。2、调查了陕西10个城市319名消费者对有机猪肉认知度和消费行为。结果显示,陕西居民对有机猪肉认知度普遍较低且购买力不强。并采用SPSS12.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轻且文化程度高的消费者对有机猪肉认知度较强,文化程度和月收入较高的已婚消费者对有机猪肉的支付意愿较为强烈。然而目前有机猪肉市场占有率低,不能满足这一消费群体的需求,说明有机猪肉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需要规范生产,加强宣传。3、针对目前陕西省有机猪肉生产和消费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陕西省有机猪肉产业的发展策略,强调在有机猪肉生产中应用HACCP体系以减少其生产过程中的危害,提高猪肉有机认证的通过率,确保有机猪肉生产更加规范、高效,从而推动陕西有机猪肉产业的发展。
姜桂根[8](2010)在《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们生活必需品,是人类赖以生存、活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必备特征。食品安全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它己经成为国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保障食品安全,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广州市政府是一个十分负责任的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先后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不断加强猪肉等食品安全监管。然而,政府监管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公众不满意,政府也不满意。因此,研究如何加强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保障市场上流通的猪肉质量安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理论来分析,构建分析研究理论基础。其次分析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监管面临的严峻形势,剖析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次,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对欧美发达国家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进行研究,从法律体系、监管体制、监管模式、检测机制、预警机制、追溯制度和召回制度等方面,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最后,为了提高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监管的效率和效果,扭转当前被动局面,提出一些完善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政策和建议:一是建立新型的猪肉质量安全监管体制;二是完善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三是积极推进猪肉质量安全监管支撑体系建设;四是建立健全猪肉质量安全监管控制体系;五是塑造良好的猪肉质量安全监管环境;六是加强教育、培训和信息供给。
修文彦[9](2010)在《我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基于供应链的系统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猪肉在我国居民日常生活消费结构中占有重大比例,是人民生活主要食用消费品。猪肉质量安全状况涉及人民健康和基本消费安全,同时也关乎食品市场的稳定和国际贸易竞争地位。将我国猪肉供应体系进行细分,从供应链的角度深入、系统化地研究我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可以为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的发展方向及其监管提供参考依据。论文的研究对象涉及猪肉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猪肉生产经营相关者: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者、经营者,生猪的饲养主体,生猪的屠宰加工主体、生猪和猪肉的运输主体、各级市场销售主体,他们共同决定猪肉质量安全水平。本文首先对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猪肉质量安全总体状况和现有的监管体系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供应链的角度,对猪肉生产运销各环节上存在猪肉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主体研究部分,首先对猪肉质量安全的消费者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北京市消费者对猪肉的消费代表了大城市消费者的总体状况,通过实地调研,本文对北京市消费者猪肉认知能力、购买行为和支付意愿进行了分析,从中得出消费者对三种认证猪肉的认知度为无公害最高、有机其次,绿色食品最低的结论;同时消费者认知能力不随学历、收入的变化而变化,而家庭中女性和年纪较长的消费者对猪肉安全的认知能力较高;在对购买种类和支付意愿分析时,收入均为显着变量;而对于品种的选择,还与消费者购买地点、对现有质量安全信息满意度等有关;消费者对各类认证猪肉的支付意愿,相应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本文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了松散型、中间型和紧密型猪肉供应链的划分方式。在分析过程中,对松散型猪肉供应链侧重于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对紧密型猪肉供应链侧重于理论分析,而对于中间型猪肉供应链,则是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加以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有:松散型猪肉供应链存在投入品环节生产经营与养猪农户之间连接分散、代宰模式下存在主体不清和责任不明问题、各级批发和零售市场秩序混乱、从业者质量安全意识低等问题,这条供应链上质量集中控制能力最低;与之对应的紧密型猪肉供应链,其特点是生猪养殖、屠宰、猪肉的加工销售等环节均在一个大企业内部完成,质量安全集中控制程度最高,企业通过产品和市场的打造以及优质优价机制提供高端猪肉,但受市场质量信号传递不畅的影响导致其提供高端猪肉的品质低于理论值;中间型猪肉供应模式在现实中广泛存在,通过案例分析,从企业组织程度、信息建设、设施设备、认证体系、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比较,并运用博弈论,对处在猪肉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以及生猪供应商、屠宰加工企业和猪肉销售商之间分别进行博弈分析,得出应该前移我国猪肉质量的检测关、增大上下游企业检测问题产品的处罚力度、实施供应链质量信息可追溯体系等建议。本文在归纳和总结猪肉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基础上,还对我国猪肉市场准入制度进行了分析。就现有的市场准入制度安排而言,索证索票、最低标准约束与指定进货渠道三种制度均会引起社会福利的变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当地生产主体的能力水平、制度执行的可操作性以及更好地考虑市场和政府边界的问题,防止寻租现象的发生。
陈炳钿[10](2009)在《媒体督导下的无公害猪场行为选择机理及其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公害猪肉养殖场行为是决定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文章依据博弈理论和方法,分析了信息媒体曝光镜头下无公害猪肉供应链中无公害猪肉养殖场行为选择的机理,导出了双方行为选择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点。研究表明:降低风险偏好、媒体曝光成本,增加媒体曝光的"二次销售"的经济收益、违约信用损失、供应链内外收益差和持续监督期限,是优化无公害猪肉养殖场行为选择的有效途径,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二、生产无公害猪肉的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产无公害猪肉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消费者安全猪肉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2.0 安全猪肉界定 |
2.1 消费者行为相关研究 |
2.2 消费者购买意愿相关研究 |
2.3 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
2.4 消费者支付意愿的相关研究 |
2.5 相关理论基础 |
2.5.1 消费者需求理论 |
2.5.2 消费者认知理论 |
2.6 本章小结 |
3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
3.1 研究点概况 |
3.2 数据来源 |
3.3 数据信度效度检验 |
3.3.1 因子分析 |
3.3.2 效度分析 |
3.4 描述性分析 |
3.4.1 消费者个体特征 |
3.4.2 消费者对安全猪肉的基本认知 |
3.4.3 市场和产品情况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消费者对安全猪肉购买意愿和溢价水平分析 |
4.1 消费者安全猪肉购买意愿分析 |
4.2 消费者溢价水平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消费者安全猪肉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
5.1 研究假说与影响因素变量选择 |
5.1.1 消费者个体特征与购买意愿 |
5.1.2 市场和产品情况与购买意愿 |
5.1.3 消费者信息获取与购买意愿 |
5.1.4 变量描述 |
5.2 实证模型的构建 |
5.3 实证分析结果与解释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2.1 区分消费群体,提升价值认同 |
6.2.2 优化产品组合,提高消费需求 |
6.2.3 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市场秩序 |
6.2.4 提升辨识能力,做到理性消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2)本溪市溪湖区消费者在农贸市场猪肉消费意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猪肉 |
2.1.2 消费者意愿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研究综述 |
2.2.2 国内研究综述 |
2.3 研究评述 |
第三章 数据来源及样本分析 |
3.1 问卷设计及数据来源 |
3.1.1 调查问卷设计 |
3.1.2 调查方式、时间及数据来源 |
3.2 调查样本分析 |
3.2.1 性别分布 |
3.2.2 年龄段分布 |
3.2.3 月平均收入分布 |
3.2.4 职业分布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消费者消费需求意愿分析 |
4.1 消费需求猪肉意愿分析 |
4.1.1 猪肉消费需求意愿情况 |
4.1.2 消费者购买猪肉的原因 |
4.1.3 影响消费者购买猪肉因素 |
4.1.4 消费者对喜爱猪肉产品消费需求意愿 |
4.1.5 猪肉产品不同部位消费需求意愿 |
4.1.6 猪肉类型的消费需求意愿 |
4.1.7 猪肉流通形态的消费需求意愿 |
4.1.8 消费者购买猪肉的频率 |
4.1.9 消费者储存猪肉意愿 |
4.1.10 消费者对猪肉营养价值了解程度 |
4.1.11 消费者对猪肉的食用方式需求意愿 |
4.1.12 消费者购买猪肉的目的需求意愿 |
4.1.13 消费者可追溯需求意愿 |
4.2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
5.1 被访者个体特征与猪肉消费意愿交叉分析 |
5.1.1 性别与猪肉消费意愿交叉分析 |
5.1.2 年龄与猪肉消费意愿交叉分析 |
5.1.3 月收入与猪肉消费意愿交叉分析 |
5.1.4 职业与猪肉消费意愿交叉分析 |
5.2 猪肉特征与消费意愿交叉分析 |
5.2.1 猪肉价格与消费意愿交叉分析 |
5.2.2 猪肉类型与消费意愿交叉分析 |
5.2.3 优惠政策与消费意愿交叉分析 |
5.2.4 购买猪肉附加条件与消费意愿交叉分析 |
5.2.5 订货服务与消费意愿交叉分析 |
5.2.6 购买地点与消费意愿交叉分析 |
5.2.7 流通形态与消费意愿交叉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及建议 |
6.2.1 对溪湖区猪肉市场的建议 |
6.2.2 对政府的建议 |
6.2.3 对消费者的建议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猪肉消费意愿调查问卷 |
致谢 |
(3)无公害猪肉的市场认知与购买行为调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问卷设计与调查 |
1.1 问卷设计及样本来源 |
1.2 样本构成 |
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1 日常购买猪肉的地点 |
2.2 家庭月收入 |
2.3 了解渠道 |
2.4 信任程度 |
2.5 普通猪肉与无公害猪肉的认知区别 |
2.6 购买原因 |
3 消费意愿的Logit回归模型分析 |
3.1 Logit回归模型构建 |
3.2 相关变量设置 |
3.3 购买意愿的Logit回归分析 |
4 结论及相关建议 |
4.1 结论 |
4.2 对策建议 |
(4)再谈猪肉食品安全问题——兼论“无公害猪肉”生产的可行性技术及监管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安全猪肉产品的重要性及意义 |
2 安全猪肉产品的相关概念 |
3 无公害猪肉生产的可行性技术 |
3.1 创造良好的养猪环境 |
3.2 选择优良品种, 培养抗应激品系 |
3.3 科学调制日粮 |
3.4 实施标准化饲养管理 |
3.5 做好生猪防疫保健管理 |
4 健全“无公害猪肉”生产的监管机制 |
4.1 加强饲料生产经营的执法管理 |
4.2 加强疫病防检体系的监管力度 |
4.3 设立生猪养殖执业门槛, 严守入口关 |
4.4 证书的审批验证从严把关 |
(5)基于封闭供应链的猪肉质量安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
2.1 文献综述 |
2.1.1 关于食品安全内涵及影响因素 |
2.1.2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消费者行为 |
2.1.3 有关食品质量安全的政府管理 |
2.1.4 关于供应链模式、农产品供应链 |
2.1.5 关于猪肉供应链 |
2.2 概念界定 |
2.2.1 猪肉质量安全 |
2.2.2 猪肉封闭供应链 |
2.2.3 猪肉封闭供应链特点 |
2.3 小结 |
第三章 理论框架与消费者、政府监管进入供应链机理 |
3.1 理论框架 |
3.2 消费者进入供应链机理 |
3.3 政府监管进入供应链机理 |
3.4 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封闭供应链视角的各节点质量控制概况 |
4.1 生猪养殖环节的质量控制 |
4.2 生猪屠宰环节的质量控制 |
4.3 猪肉零售环节的质量控制 |
4.4 消费者环节的质量控制 |
4.5 政府监管环节 |
4.6 小结 |
第五章 猪肉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
5.1 生猪养殖环节:药物、饲料质量安全问题 |
5.1.1 疫情频发与药物残留超标并存 |
5.1.2 饲料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 |
5.2 生猪屠宰环节:病死猪、注水猪肉问题 |
5.3 猪肉零售环节:质量欺诈问题 |
5.4 小结 |
第六章 影响控制猪肉质量安全的因素 |
6.1 生猪饲养环节的控制因素及瓶颈 |
6.2 生猪屠宰环节的控制因素及瓶颈 |
6.3 零售环节的控制因素及渠道的特殊作用 |
6.4 小结 |
第七章 消费者对不同质量猪肉态度及影响因素 |
7.1 相关文献综述 |
7.2 分析框架 |
7.3 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
7.4 显着性检验及模型估计 |
7.5 小结 |
第八章 基于封闭供应链的猪肉质量控制:系统动力学仿真 |
8.1 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 |
8.2 猪肉封闭供应链系统动力学建模 |
8.3 变量之间的关系、赋值 |
8.4 仿真结果分析 |
8.4.1 养殖企业与政府监管 |
8.4.2 屠宰企业与政府监管 |
8.4.3 零售企业与政府监管 |
8.4.4 整个供应链中不安全猪肉量变动情况 |
8.5 小结 |
第九章 总结、建议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生猪养殖企业调研问卷 |
B 屠宰企业调研问卷 |
C 零售企业调研问卷 |
D 消费者调研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6)南昌市消费者安全猪肉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可能的创新和不足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 |
1.4.2 国内研究 |
1.4.3 简短述评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安全猪肉 |
2.1.2 消费者行为 |
2.1.3 购买意愿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消费者行为学理论 |
2.2.2 购买意愿相关理论 |
3 安全猪肉购买意愿调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3.1 调查数据说明 |
3.2 消费者对安全猪肉认知、信任度描述性分析 |
3.2.1 消费者的风险认知和健康意识 |
3.2.2 消费者对安全猪肉认知的统计分析 |
3.2.3 消费者对安全猪肉的信任度 |
3.3 猪肉消费情况的描述性分析 |
3.4 消费者对安全猪肉的购买意愿和支付溢价水平 |
3.5 本章小结 |
4 安全猪肉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计量检验 |
4.1 安全猪肉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 |
4.2 模型构建和变量说明 |
4.3 安全猪肉购买意愿的回归分析 |
4.3.1 模型检验 |
4.3.2 回归模型分析 |
4.4 计量结果分析 |
4.4.1 个体和家庭特征 |
4.4.2 认知度和信任度 |
4.4.3 营销组合因素 |
4.4.4 信息关注度和市场评价 |
5 结论与建议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5.2 对政府的建议 |
5.2.1 在政策法律方面扶持安全农产品企业的发展 |
5.2.2 在安全农产品质量方面加大监管力度 |
5.2.3 在提升消费者认知度方面做好积极宣传 |
5.3 对企业的建议 |
5.3.1 产品策略 |
5.3.2 价格策略 |
5.3.3 渠道策略 |
5.3.4 促销策略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有机猪肉生产中HACCP的应用与陕西有机猪肉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有机猪肉生产基本理论 |
1.1.1 有机猪肉的特点 |
1.1.2 绿色、无公害猪肉和有机猪肉的区别与联系 |
1.1.3 有机猪肉具备的条件 |
1.2 国内外有机猪肉产业的发展现状 |
1.2.1 国外有机猪肉的发展现状 |
1.2.2 我国有机猪肉产业发展现状 |
1.2.3 我国有机猪肉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1.3 陕西省有机猪肉发展现状及优势 |
1.3.1 陕西省有机猪养殖现状 |
1.3.2 陕西省有机猪肉发展优势 |
1.4 HACCP 管理体系 |
1.4.1 HACCP 管理体系内容及基本原理 |
1.4.2 HACCP 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有机猪肉生产中HACCP 体系的应用分析 |
2.1 HACCP 体系应用对象 |
2.2 HACCP 体系建立的基础 |
2.3 西广香猪HACCP 计划的制定 |
2.4 西广香猪HACCP 工作小组的建立 |
2.5 西广香猪的产品描述及预期用途 |
2.6 西广香猪生产系统流程图 |
2.7 西广香猪生产的危害分析 |
2.7.1 饲养过程中的危害分析 |
2.7.2 运输屠宰过程中的危害分析 |
2.7.3 鲜肉销售过程中的危害分析 |
2.7.4 西广香猪危害分析工作表 |
2.8 西广香猪生产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
2.8.1 饲养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
2.8.2 屠宰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
2.8.3 鲜肉销售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措施 |
2.9 西广香猪HACCP 计划表 |
2.10 西广香猪生产中HACCP 体系的应用效果 |
第三章 陕西有机猪肉消费调查及发展对策 |
3.1 陕西省猪肉消费的需求概况 |
3.2 陕西消费者对有机猪肉的认知水平及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 |
3.2.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描述 |
3.2.2 调查统计与计量分析 |
3.2.3 调查结论与建议 |
3.3 陕西有机猪肉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
3.3.1 陕西有机猪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3.2 陕西有机猪肉发展对策与建议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全国获得有机猪肉认证的企业 |
附录2 消费者对有机猪肉的认知水平及消费行为问卷调查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选题的背景 |
2、选题的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评述 |
(三) 研究目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可能的创新点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5、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理论分析 |
(一) 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与政府监管的概念界定 |
1、猪肉质量安全的涵义 |
2、流通领域与政府监管的涵义 |
3、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涵义 |
(二) 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
1、猪肉质量安全信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 |
2、猪肉质量安全的信息不对称 |
3、猪肉质量安全的外部性 |
4、消费者购买猪肉的行为决策 |
(三) 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市场失灵的调整 |
1、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市场失灵时市场主动调节方法 |
2、流通领域猪内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可行性 |
3、流通领域政府干预猪肉市场失灵的主要方法 |
(四) 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监管的结构要素分析 |
1、监管主体 |
2、监管模式 |
3、监管手段 |
4、监管技术 |
5、监管制度 |
6、监管环境 |
(五) 本研究应用的主要理论 |
1、跨域治理理论 |
2、无缝隙政府理论 |
第三章 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现状分析 |
(一) 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的政府监管现状 |
1、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状况 |
2、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状况 |
(二) 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 |
2、多头监管效率低下 |
3、监督管理难度较大 |
4、执法不严惩戒不力 |
5、检测体系尚不完善 |
6、信息共享尚未建立 |
7、代宰制度尚不合理 |
8、信息供给十分不足 |
9、激励机制尚未健全 |
10、行业参与严重不足 |
(三)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立法体系存在缺陷 |
2、政府监督管理失败 |
3、行政体制改革不到位 |
4、缺乏有效的行政监督 |
5、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弱 |
6、监管环境恶化且复杂 |
第四章 主要发达国家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经验借鉴 |
(一) 主要发达国家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特点 |
1、美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特点 |
2、加拿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特点 |
3、英国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主要特点 |
(二) 主要发达国家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给我们的启示 |
1、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 |
2、成立精简高效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
3、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进行控制 |
4、重视技术监管 |
5、严格落实食品追溯和召回制度 |
6、强化经营业户自律意识,加强自我监控 |
7、充分发挥社会中间层组织参与管理社会的积极作用 |
8、重视危险性评估 |
9、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
10、加强信息公开,建设透明政府,发挥社会舆论监督 |
第五章 完善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的对策建议 |
(一) 建立新型的猪肉质量安全监管体制 |
1、改革的基本原则 |
2、监管体制改革,构建新型的监管体制 |
3、构建统一界面,提供无缝隙服务监管 |
4、加强跨域治理,创建新型的治理模式 |
(二) 完善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
1、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 |
2、统一违法行为认定和处罚标准 |
3、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 |
4、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
(三) 积极推进猪肉质量安全监管支撑体系建设 |
1、合理整合检验检测资源,科学设置检验检测机构 |
2、大力推进猪肉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社会化 |
3、建立统一协调的猪肉质量安全信息体系 |
(四) 建立健全猪肉质量安全监管控制体系 |
1、严格落实猪肉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
2、推行猪肉质量安全管理的HACCP体系 |
3、以科学为基础,健全风险分析和安全评估体系 |
(五) 塑造良好的猪肉质量安全安全监管环境 |
1、强化契约精神,重建道德信用体系 |
2、发挥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
3、发挥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的监督作用 |
(六) 加强教育、培训和信息供给 |
1、根据不同群体开展相应的教育培训 |
2、加大猪肉质量安全信息供给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9)我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基于供应链的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概念与研究范围 |
1.4 研究内容、应用的理论与方法及技术路线 |
1.5 资料和数据来源 |
1.6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猪肉质量安全现状及问题 |
2.1 猪肉质量安全的总体状况 |
2.2 猪肉质量安全监管状况 |
2.2.1 监管部门和法律体系构成现状 |
2.2.2 认证、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现状 |
2.2.3 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体系现状 |
2.3 猪肉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 |
2.3.1 猪肉质量安全影响因素 |
2.3.2 投入品的规范是猪肉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 |
2.3.3 养殖模式多样化是猪肉不同质的根本原因 |
2.3.4 环境污染是屠宰环节猪肉质量的关键问题 |
2.3.5 流通体系通畅是猪肉质量问题的最后保障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猪肉质量安全消费者需求分析 |
3.1 北京市消费者猪肉需求特征及其变化 |
3.1.1 北京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变化情况 |
3.1.2 北京市消费者猪肉消费变化情况 |
3.2 数据来源与样本统计特征描述 |
3.2.1 调查问卷设计 |
3.2.2 问卷调查和数据获取方式 |
3.2.3 被调查者基本统计特征描述 |
3.3 影响消费者猪肉质量安全认知的因素 |
3.3.1 对猪肉认证标识的认知情况 |
3.3.2 对影响猪肉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的认知情况 |
3.3.3 对不同温度代表的猪肉质量安全等级认知情况 |
3.3.4 消费者猪肉质量安全认知状况评价 |
3.4 消费者信息来源渠道及满意度的分析 |
3.4.1 消费者对猪肉质量安全的信息来源及需求 |
3.4.2 消费者在已有信息下对猪肉供应链环节的评价 |
3.4.3 消费者信息需求及满意度评价 |
3.5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 |
3.5.1 消费者购买品种选择统计特征描述 |
3.5.2 消费者购买场地选择统计特征描述 |
3.5.3 消费者购买猪肉时考虑的主要因素 |
3.5.4 消费者猪肉品种选择决定因素分析 |
3.6 影响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因素 |
3.6.1 消费者对四类猪肉的平均支付意愿 |
3.6.2 消费者特征与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关系 |
3.6.3 消费者安全猪肉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松散型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分析 |
4.1 松散型供应链饲料和兽药使用分析 |
4.1.1 农户饲料使用不规范,“瘦肉精”问题突出 |
4.1.2 兽药和疫苗来源多元化,猪肉产品不同质 |
4.2 生猪散养户养殖状况分析 |
4.2.1 散养户与规模户养猪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
4.2.2 养殖散户选择劣等仔猪养殖的原因分析 |
4.2.3 生猪养殖户不利于猪肉质量保证的行为分析 |
4.3 定点屠宰点经营模式的猪肉质量状况 |
4.3.1 生猪和猪肉市场波动导致定点屠宰点猪肉质量受到影响 |
4.3.2 生猪代宰模式主体不明导致猪肉质量安全控制出现漏洞 |
4.3.3 屠宰企业改善设备条件和平衡投资收益之间存在矛盾 |
4.4 猪肉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质量状况分析 |
4.4.1 猪肉批发市场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
4.4.2 猪肉零售市场质量安全问题分析 |
4.5 松散型猪肉供应链猪肉质量安全控制对策 |
4.5.1 规范农村养畜业投入品市场,严查相关者责任 |
4.5.2 提高生产主体自律意识,实现农户养猪组织化 |
4.5.3 加大猪源质量把控,控制小规模定点屠宰点数量 |
4.5.4 理顺批发市场秩序,实施批发商实名登记制度 |
4.5.5 维护消费者利益,建立零售市场信息可查询制度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间型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分析 |
5.1 中间型猪肉供应链的代表形式 |
5.2 中间型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提供能力案例分析 |
5.2.1 中间型猪肉供应链核心企业基本状况 |
5.2.2 核心企业组织关系及供应链构成 |
5.2.3 两类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提供能力比较 |
5.2.4 中间型猪肉供应链特点分析 |
5.3 中间型猪肉供应链节点企业博弈分析 |
5.3.1 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双方博弈 |
5.3.2 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三方博弈 |
5.4 提升中间型猪肉供应链猪肉质量安全提供能力的对策 |
5.4.1 对猪肉供应体系各环节实施供应链管理 |
5.4.2 在合理安排监管成本的基础上增大政府监管的全面性 |
5.4.3 建立有效控制猪肉质量安全的全行业生产者信用体系 |
5.4.4 构建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逆向回溯问责机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紧密型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分析 |
6.1 紧密型猪肉供应链构成及质量安全情况 |
6.1.1 投入品环节 |
6.1.2 养殖环节 |
6.1.3 屠宰加工 |
6.1.4 销售环节 |
6.1.5 集团集成化控制机制的建立 |
6.1.6 紧密型猪肉供应链特点 |
6.2 紧密型猪肉供应链质量安全水平的提供 |
6.2.1 紧密型供应链的产品和市场 |
6.2.2 大型产销集团猪肉产品高端定位选择 |
6.2.3 大型猪肉产销集团猪肉产品提供策略 |
6.3 紧密型猪肉供应链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 |
6.3.1 信息不对称导致“劣品驱逐良品”,企业蒙受损失 |
6.3.2 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信心丧失,品牌营销失败 |
6.3.3 公司利润最大化行为导致厂商道德风险,降低猪肉品质 |
6.3.4 企业发展困境制约产销集团的发展,抑制猪肉品质提高 |
6.4 大型猪肉生产加工企业建立“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的构想 |
6.4.1 建立质量安全信息化系统,保证产品质量水平 |
6.4.2 建立优质优价的信用体系,树立企业良好信誉 |
6.4.3 建立全方位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企业高效运作 |
6.4.4 建立引导定价的价格机制,争取市场的主动权 |
6.4.5 形成秩序合理的猪肉市场,完成猪肉市场转型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猪肉质量安全管控制度分析 |
7.1 我国猪肉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分析 |
7.1.1 猪肉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7.1.2 猪肉质量安全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
7.2 猪肉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评价 |
7.2.1 市场准入制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的机理 |
7.2.2 现行猪肉市场准入制度效果不明显 |
7.2.3 农产品市场准入规制引起社会福利的变化分析 |
7.3 对政府提升猪肉质量安全管控效率的设想 |
7.3.1 政府层面提供猪肉质量安全的有效信息 |
7.3.2 遵循“由松到紧”原则查办猪肉生产经营者 |
7.3.3 建立监管“政府代理人”职权的监督机制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主要结论 |
8.1 主要结论 |
8.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生产无公害猪肉的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消费者安全猪肉购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陈倩男. 浙江农林大学, 2019(12)
- [2]本溪市溪湖区消费者在农贸市场猪肉消费意愿分析[D]. 宇仲.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3]无公害猪肉的市场认知与购买行为调研分析[J]. 甄玉洁,何伟. 当代畜牧, 2018(15)
- [4]再谈猪肉食品安全问题——兼论“无公害猪肉”生产的可行性技术及监管措施[J]. 吴正杰. 养殖与饲料, 2015(07)
- [5]基于封闭供应链的猪肉质量安全控制研究[D]. 刘万兆. 沈阳农业大学, 2013(11)
- [6]南昌市消费者安全猪肉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 黄艳平. 江西农业大学, 2013(02)
- [7]有机猪肉生产中HACCP的应用与陕西有机猪肉的发展研究[D]. 韩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5)
- [8]广州市流通领域猪肉质量安全政府监管研究[D]. 姜桂根.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2)
- [9]我国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研究 ——基于供应链的系统分析[D]. 修文彦.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10)
- [10]媒体督导下的无公害猪场行为选择机理及其优化[J]. 陈炳钿.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