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基础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论文文献综述)
刘慧[1](2021)在《统编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了新的教育目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是完成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而现代文作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文类,其教学自然更为重要。现代文作品具有反映社会现实与精神面貌、语言丰富、通俗易懂等特点,是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资源,对于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提高阅读能力,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文作品的优势进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并存在教学内容设定与教学实施之间有一定的脱节、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忽视新教材的整合性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从2019年秋季起,全国各地陆续在使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相比,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在编写理念、选文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作为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文,其编写也同样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现代文教学。如何加强统编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的有效性与科学性,是落实新课标要求,达到统编教材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与实现方式。但由于统编教材发行与使用时间较短,使用统编教材进行教学实践的经验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实践。鉴于此,本论文以“统编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为研究主题,以优化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教学策略为落脚点。运用文献研究、调查法、观察、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统编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能够为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本论文紧密围绕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现代文选文篇目,对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针对目前统编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统编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利用相关内容对普通教师与名师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撰写教学实践案例,并进行教学反思,来检验其有效性。本论文研究由绪论、研究阐述、结语三大内容组成。绪论部分: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现代文相关概念。研究阐述部分:第一部分论述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从现代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是当代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论述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论述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现代文选编概况。主要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现代文的选文与编排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现代文的选文具有明显的“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具有经典性与时代性结合的特点。在编排方面,有人文主题与学习任务群的结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选文分布合理,符合学习规律的特点。第三部分了解统编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的方式,了解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得出现代文阅读学习与教学目前存在教学内容设定与教学实施之间存在脱节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忽视新教材的整合性、教学活动单薄,忽视课外延伸活动等问题。第四部分在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文献资料的学习研究以及个人实习相关经验,提出优化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即转变教师的语文教学观念,如改变功利性教学,教师适度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运用“期待视野”激发学习兴趣,进行课内外拓展教学;把握现代文阅读教学多层次内容,如立足文体,设置合适的教学任务,根据选文分类,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立足新教材,促进教学,如运用促进文本理解的多种写作方式,利用群文阅读构建自主合作的阅读模式,对比拓展教学,增加学生现代文知识的积累。第五部分为了从实践层面解释、检验相关理论,选取了普通教师的教学案例与名师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相关内容与经验撰写教学案例,并进行自我反思,总结优势与不足,以期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教学经验。结语部分:总结本研究课题,反思不足之处。
陈晓文[2](2021)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有效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语文学科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初中是衔接小学与高中的重要时期,是学生知识技能和精神品质的成长奠基时期。因此,在初中这一重要过渡阶段也应该有方法、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未来高中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鲁迅作品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宝贵的语文教学资源。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鲁迅的重要时期,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是学生理解鲁迅的重要渠道,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让学生阅读鲁迅、走近鲁迅、理解鲁迅,汲取鲁迅精神营养的重大任命。本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阐述鲁迅作品的教学价值,梳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编选情况,反思鲁迅作品的教学现状,并提出教学优化策略。希望初中一线教师能带领学生能通过“语言建构、思维培养、审美创造、文化传承”的坦途大路走进鲁迅作品的艺术世界中,感受鲁迅先生真实的人生,感悟鲁迅先生在每一个文字中蕴含的文学魅力和人文精神,实现阅读再现,唤醒“民族精神基因”,涵养“民族魂”。本篇论文的正文内容主要包括教材选篇、素养价值、调查现状与策教学略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篇情况。部编版语文教材总计选入七篇鲁迅作品,涵盖散文、小说、杂文三种文体。鲁迅作品的助读系统完整,吸收了前沿的学术成果,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意蕴深刻,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主要包含单元提示、预习提示、插图分析、课后注释和课后资料五大部分。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教材鲁迅作品的语文教学价值,结合具体的课文案例,分别从语言价值、思维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四个方面展开分析。第三部分,展示初中鲁迅作品教学现状调查的结果,并对学生和教师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鲁迅作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下文的优化策略分析提供现实依据。第四部分,根据发现的问题,在第二部分价值分析的指导下,提出以“语言感受”为依托,品读作品韵味;以“思维形成”为线索,优化课堂组织;以“审美创造”为方向,灵活处理教材;以“文化传承”为纽带,拓展学习广度的观点,从课内课外角度具体论述初中鲁迅作品教学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王志霞[3](2021)在《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周益民在其多年的语文教学探索过程中创新性地将民间文学纳入阅读教学,丰富了语文课程及传统文化学习内容。研究其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可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方面的新角度和新思路。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专着、研读教学实录等材料,梳理分析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观念构成及相关价值。其次分析周益民使用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文本特征,并依据制定的分析框架对其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发现其选取特征。接着对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以研究其具体实施。最后总结出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特色,得出相关教学启示。此外,本文还通过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与周益民老师进行交谈,并整理与分析访谈内容,以为本文相关内容提供论证素材。通过研究发现,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在儿童个体发展、语文科教学论建构和文化重构三个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使用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文本具有四个特征:我国本土和西方国家作品主侧兼顾;融入丰富语言文字载体形式要素;以展现儿童生活形象和民众智慧为主;注重语言建构运用和人文素养协调发展。在阅读教学内容方面,周益民注重选取民间文学作品的语言体式和作品样式内容,教授学生多种民间文学读写方法,并重视发掘民间文学作品中有助于学生情感、审美、多元文化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内容。在教学实施方面,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呈现出七个特色,其中包括“注重口耳相传,还原本色传统”;“结合方言文化,发掘地域特色”等。由此得出的相关启示包括:民间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内容的选取应紧扣民间文学文本体式和语言特征,并依据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和积极阅读态度形成的需要来选取多种诵读、讲述方法,以及情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实施应以游戏理念指导教学设计,以读写互动发展儿童语言,并适当融入方言元素等;小学语文教师需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增加知识储备,如此才可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李佳萌[4](2021)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以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目的。”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理念,将初中阶段学生应知应会的语文基础知识以知识补白的形式编入教材。知识补白是教材呈现语文知识的重要渠道,其篇幅短小,内容多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到补充语文基础知识与建构语文知识体系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知识补白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许多教师对知识补白教学重视不足,知识补白教学策略匮乏,教学效果不理想等。因此,本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教学策略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知识补白的教学策略,为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教学研究者提供一点参考。本文主要从以下四部分展开探究:绪论部分从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介绍了知识补白教学的相关概述。梳理了教育界对语文知识内涵的划分,界定了知识补白的概念,按知识类型对补白内容进行了分类并总结出知识补白的呈现特点,并对知识补白的教学价值和教学原则进行分析。第二章进行了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当前知识补白教学存在教师的重视性不足、缺少恰当教学时机、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和教学效果甚微等问题。第三章针对问卷调查结果中知识补白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转变传统语文知识教学观念,重新审视知识补白教学;充分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强化知识;根据各类知识特点设计教学方式和深化知识理解,注重实际运用。
景笑然[5](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诗词诵读教学是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古诗词诵读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语言知识,加深语言理解,形成语言运用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诗词内涵,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本文对古诗词诵读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对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梳理,对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进行了优化分析,提出了施行建议,进行了一定的实践探索。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首先交代了选题背景,其后围绕古诗词诵读教学进行研究现状梳理,从核心素养、阅读教学、统编本语文教材、诵读教学实践情况、诵读教学策略设计等角度梳理相应研究成果。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意义进行了总结,对创新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一章对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首先依据《新课标》对古诗词诵读教学进行了解读,古诗词诵读教学是直接针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教学过程,并且在理解与品悟的基础上,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整体关联。然后通过对学术成果的梳理和高中学校的实地调研,梳理出现阶段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在取得系列成果的同时还存在的问题:认识层面尚未形成明确的认识和引起足够的重视;方法层面诵读方法陈旧,缺乏有效指导和积极引导;实践层面未能紧扣核心素养做好诵读教学。第二章首先对古诗词的诵读教学策略的研究路向进行了呈现,然后在吸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诵读教学策略的完善提出了三点原则。教师应提高认识,践行核心素养培育理念;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新诵读教学方法;应积极探索诵读教学与教学评价相适应。然后对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给出了实施建议,即继承“诗教”传统,坚持普通话标准音诵读;区分“诵读”与“吟唱”“吟诵”;围绕过程与方法设计诵读教学策略。依据此原则,在学习过程上,将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为学习前、学习中和学习后,分别进行动态连贯的预习性诵读、品悟式诵读、复习性诵读。在学习方法上,结合诵读教学的学习过程,提出文字层面的理解性诵读,审美层面的体验性诵读和运用层面的记忆性诵读。第三章依据古诗词诵读策略,结合教学实践,从过程上探索实践了动态连贯的预习性诵读,品悟式诵读,复习性诵读的教学过程。在方法上结合诵读教学的过程,探索实践了理解性诵读,体验性诵读,记忆性诵读等方法。古诗词诵读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整体,在过程中实践方法,方法贯穿于过程中。预习性诵读过程可以侧重实践理解性诵读的方法,品悟式诵读过程中可以侧重运用体验性诵读的方法,复习性诵读过程中重点应用好记忆性诵读的方法。古诗词诵读教学是践行《新课标》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语言建构与运用入手促进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期待本文对古诗词诵读教学的探究,能够为新时代语文教学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积累一些有益的经验。
王立双[6](2021)在《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文中研究说明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实施以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真正落实到了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编排之中,思辨性阅读教学作为思维发展与提升之一的阅读教学方式真正走进语文课堂。思辨性阅读教学是适合语文学科特质的高效教学方式;符合当前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学生鉴别信息的自身需要;更是新课标下培植学生理性思维,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社会化需求。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思辨性阅读教学作为适合阅读内在特点的教学方式备受追捧,但在语文课堂的实施中,却真实存在着一些灵活运用上的问题,亟待在语文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同解决。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将这一阅读方式正确合理高效地应用到当下的语文教材之中,发挥其阅读教学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笔者期待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高效引入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在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之上结合先进的阅读教学理念和经验,通过思辨性阅读在语文阅读中的独特功能和价值,让当前的阅读教学重视学生阅读中理性思维发展的过程,落实立德树人的语文教育总目标。在厘清“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学习任务群要求和思辨性阅读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以目前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为依据,通过对语文学科“思辨能力”层级结构的构建,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并构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所涉单元的单元教学设计模式。最后,以实际的教学案例为依托进一步指导思辨性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思辨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阅读方式,实质是对相伴学生一生成长的思维方式的培养,很荣幸千千万万的语文教育者致力于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研究,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行的理论和方法。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得以开展的一些前期工作。包括研究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缘由、意义,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指出本论文开展的可行性和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对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第一章主要采用调查和归纳的方法。以问卷的形式对思辨性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目前教学中的成绩与优点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和现实的应用需求,为我们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章在思辨能力的结构模型基础上,结合语文学科独特的思维特点,构建基于语文学科的思辨能力层级结构模型。前两章为我们展开教学策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现实上的依据。第三章,笔者有针对性地归纳、探究、创新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并且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涉及到的相关单元进行了双线并进的大单元教学设计。这一章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内容。第四章,笔者通过两个教学案例来展示具体教学策略的应用。综上,整个论证过程是从实际的数据出发,提出具体的策略后又回归到实际的一线语文教学中去。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对阅读教学的意义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今后进行此研究的开展方向,并尝试将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真正实施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希冀这种教学方式和策略能为广大语文教育者所推广、运用到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去。
兰梓心[7](2021)在《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研究》文中提出《祝福》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教学价值。但《祝福》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教学困境,甚至有学者提议将鲁迅作品移出语文教材。一方面是部分教师对《祝福》这一类经典文本的定位不准,导致教学内容选择存在误区。另一方面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难以突破教学课时的限制,无法对文学经典作品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并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没有从中获得审美愉悦,也就很难产生阅读兴趣。王荣生提出的“定篇”,是语文课程规定的内容要素之一,指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定篇”作为语文课程的学习对象,教与学的目的就在于领会选文本身。《祝福》作为文学经典作品在教材选文中的定位理应是“定篇”类选文,并且“定篇”的基本主张与内涵能为《祝福》的教学提供新思路。鉴于以上的情况,本论文将从“定篇”的视角对《祝福》进行教学研究,以期能够有效指导《祝福》的教学内容选择,创新《祝福》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学经典作品,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文学、文化素养的目的,更期望能够增强一线教师对“定篇”选文的认识,丰富“定篇”选文的教学研究成果。本文分六章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论文的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梳理分析已有研究,并对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进行说明。第二章旨在对“定篇”进行分析,阐述“定篇”的提出、界定“定篇”的相关概念、探析“定篇”的性质,最后根据“定篇”的基本主张和内涵提出“定篇”选文的教学构思。第三章论述《祝福》作为“定篇”教学的依据。第四章对《祝福》教学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第五章则结合《祝福》的教学现状,运用“定篇”选文的教学构思对《祝福》进行教学设计。第六章是在解决《祝福》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对“定篇”选文做出了进一步的升华反思,探索“定篇”选文的教学价值实施路径,并分析实施路径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王蕊[8](2021)在《20世纪以来我国语文个性化教育演变 ——基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分析》文中指出进入信息时代后,个性化教育作为—种教育理念备受关注,而且从我国的教育历史和发展观的视野来看,注重个性化教育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种必然结果。作为母语的语文,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肩负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任,更应该进行个性化教育,尤其是在20世纪初语文独立设科后,我国的语文教育经历了前所未有之巨大的变革。本文通过个性化教育在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的体现,来展示20世纪以来我国高中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发展特点,并对我国高中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反思,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个性化教育提供的理论支撑,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全文共分为五章:在第—章——绪论中,从高中施行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高中语文施行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时代发展需要个性化教育三个方面阐述选题缘由;对个性化教育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行综述;表述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思路后,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通过梳理个性化教育在语文中的体现,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展望我国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最后对个性化教育进行了简单界定,并指出个性化教育的特点。在第二章——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基础中,介绍多元智能理论产生背景——对传统智力理论的质疑、对其它智力学说的继承与超越、《零点项目》的支持;简要介绍智能的内涵与基本结构;并分析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的共同之处——打破统—的制式学校的禁锢、认真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以“真正理解”为目标并在情境中学以致用。在第三章——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对个性化教育的特点和理念的体现,将20世纪独立设科以来的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904——1949年,萌芽初显期;1949——1978年,曲折迂回期;1978——1995年,重新发展期;1990年至今,逐渐完善期。并分析出每—个阶段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对于个性化教育的体现。在第四章——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反思中,指出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发展特点——受政治影响深远、受经济影响明显、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而发展,以及对语文个性化教育发展的反思——理性处理好几对关系、紧跟教育形势,关注时代发展趋势、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第五章——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分析指出在大数据时代和终身学习理念这样的外在条件的影响下,语文个性化教育该如何实现自身的突破和发展。
冯婧[9](2021)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时代的进步需要人们开阔视野,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吸收优秀的外国文学文化遗产为我所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外国文学选文是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近年来关于促进核心素养在各个学科的细化与落实已成为我国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语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时代所需。中学语文外国文学选文教学,理应顺应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对初中阶段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外国文学选文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初中外国文学选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论文分为三部分:引言部分:说明了选题的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通过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内外的外国文学选文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价值三个重要依据,探究了外国文学作品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第二章:通过学生问卷与教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初中外国文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第三章: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出当前外国文学教学中存在对外国文学作品关注度低、教学目标偏离语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局限、教学方法单一、外国文学教学常态化处理等问题;学生学习存在对外国文学学习兴趣淡薄、外国文学阅读数量少、学生对外国文学认识不到位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第四章:针对外国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成因,重点探讨了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外国文学教学策略。结语部分: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初中外国文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教师不仅要秉持“洋为中用”的原则,引导学生借鉴吸收外国文学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而应通过品析语句、多元解读、以及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督促学生通过增加外国文学阅读量、扩充外国文学学习的途径来促进自身在外国文学学习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能力。本研究将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融入外国文学教学中,力图为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外国文学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魏同玉[10](2021)在《课堂教学中知识观的冲突与妥协 ——知识的存在意义究竟何在》文中研究指明
二、论基础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基础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1)统编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综述 |
1.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 |
2.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案例分析法 |
3.观察法 |
4.调查法 |
(五)概念界定 |
1.现代文 |
2.现代文阅读教学 |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
(二)当代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三)语文教育评价的重要内容 |
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现代文选编概况 |
(一)统编高中语文现代文选文特点 |
1.选文价值导向明确 |
2.选文注重典范性与时代性 |
(二)统编高中语文现代文编排特点 |
1.人文主题与学习任务群的结合 |
2.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融合 |
3.选文分布合理,符合学习规律 |
(三)统编高中语文现代文选编教学启示 |
1.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确定教学目标 |
2.结合单元学习任务进行教学 |
3.重视群文教学设计 |
三、统编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
(一)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调查情况说明 |
1.调查对象 |
2.调查内容 |
(二)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结果 |
1.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
2.教师访谈结果 |
(三)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
1.教学内容设定与教学实施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情况 |
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忽视新教材的整合性 |
3.教学活动单薄,忽视课外延伸活动 |
四、统编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
(一)转变教师语文教学的观念 |
1.改变功利性教学观念 |
2.教学适度引导,以学生为主体 |
(二)回归学习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运用“期待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
2.进行课内外拓展教学 |
(三)把握现代文阅读教学多层次内容 |
1.立足文体,设置合适的教学任务 |
2.根据选文分类,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
(四)立足新教材理念,促进现代文教学 |
1.运用促进文本理解的多种写作方式 |
2.创设课文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投身课堂 |
3.群文阅读,构建自主、合作的阅读模式 |
4.对比拓展教学,丰富学生现代文知识积累 |
五、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案例分析与实践 |
(一)《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案例 |
1.案例展示 |
2.案例分析 |
(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专题教学案例 |
1.案例展示 |
2.案例分析 |
(三)《荷塘月色》教学实践案例 |
1.案例展示 |
2.案例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现代文选文分析 |
附录二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单元主题与对应的学习任务群 |
附录三 2016-2020 年高考语文课标全国卷I现代文考查内容主旨 |
附录四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五 关于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六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教学案例 |
附录七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峨日朵雪峰之侧》专题教学案例 |
附录八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致谢 |
(2)核心素养视域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语文核心素养研究 |
2.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
(四)概念界定 |
1.核心素养 |
2.语文核心素养 |
3.部编版教材 |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部编版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编选情况 |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篇统计 |
1.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篇分布 |
2.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选篇分析 |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助读系统 |
1.单元提示 |
2.预习提示 |
3.文章插图 |
4.课下注释和补充资料 |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鲁迅作品的语文教学价值 |
(一)鲁迅作品的语言教学价值 |
1.文约意丰的语言 |
2.生动形象的修辞 |
3.意味深长的结语 |
(二)初中鲁迅作品的思维教学价值 |
1.严谨的逻辑性思维 |
2.深刻的批评性思维 |
3.独特的创新性思维 |
(三)初中鲁迅作品的审美教学价值 |
1.精巧的结构 |
2.深邃的精神 |
(四)初中鲁迅作品的文化教学价值 |
1.反思与扬弃传统文化 |
2.呼唤与建设新文化 |
三、初中鲁迅作品教学的现状调查和结果分析 |
(一)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二)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四、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鲁迅作品的教学策略 |
(一)以“语言感受”为依托,品读作品韵味 |
1.美读心悟,品复杂情思 |
2.师法经典,我手写我心 |
(二)以“思维形成”为线索,优化课堂组织 |
1.教学情境化,体悟世情百态,培养批评性思维 |
2.评价多元化,鼓励个性化解读,培养创新性思维 |
(三)以“审美创造”为方向,灵活处理教材 |
1.立足教材,助读系统促进理解 |
2.资源整合,联读文本深化体验 |
(四)以“文化传承”为纽带,拓展学习广度 |
1.知人论世,走近鲁迅,学习传统文化基因 |
2.文化活动,课外延伸,传承时代文化精神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学生版)核心素养视野下鲁迅作品学习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教师版)核心素养视域下鲁迅作品教学的调查问卷 |
附录3 核心素养视野下初中鲁迅作品教学案例《孔乙己》 |
致谢 |
(3)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民间文学是小学语文重要的课程资源 |
1.1.2 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 |
1.1.3 改进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现实需要 |
1.1.4 周益民的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具有独特价值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关于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的研究 |
1.3.2 关于周益民阅读教学的研究 |
1.3.3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法 |
1.5.2 内容分析法 |
1.5.3 案例分析法 |
1.5.4 访谈法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民间文学 |
2.1.2 阅读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2.2.2 接受美学理论 |
2.2.3 对话教学理论 |
第3章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观念构成及价值维度 |
3.1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观念构成 |
3.1.1 “儿童本位”学生观 |
3.1.2 建构主义教学观 |
3.1.3 立足“诗性”的语文教学观 |
3.2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价值维度 |
3.2.1 儿童个体价值 |
3.2.2 语文科教学论价值 |
3.2.3 文化重构价值 |
第4章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内容分析 |
4.1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文本特征 |
4.1.1 地域分布特征:我国本土和西方国家作品主侧兼顾 |
4.1.2 文本类型特征:融入丰富语言文字载体形式要素 |
4.1.3 文本主题特征:以展现儿童生活形象和民众智慧为主 |
4.1.4 价值功用特征:语言建构运用和人文素养协调并重 |
4.2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生成性内容分析 |
4.2.1 分析框架确立 |
4.2.2 教学内容分析 |
4.2.3 教学内容特征 |
第5章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
5.1 民间童谣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
5.1.1 以儿童文化为视基,开发多重元素趣意诵读形式 |
5.1.2 以思维发展为理念,开展深度阅读研究活动 |
5.2 神话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
5.2.1 多层次对话设计,引导讲述练习 |
5.2.2 多版本阅读比较,训练思维能力 |
5.2.3 多人物形象解读,领会神话意蕴 |
5.3 民间故事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
5.3.1 回归原始语言形态,利用方言进行范讲 |
5.3.2 立足文本叙事特点,引导多种方式创编 |
5.4 对联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
5.4.1 开展讲座活动,明晰春联对仗特点和语感 |
5.4.2 结合地方对联和书法,拓展春联学习外延 |
5.5 谜语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
5.5.1 探究式阅读欣赏,引导读写结合 |
5.5.2 扩充相关材料,感受谜语文化源头 |
5.6 谐音阅读教学实施分析 |
5.6.1 筛选组织多样素材,引征丰富文化元素 |
5.6.2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利用谐音创意设计 |
第6章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特色及启示 |
6.1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特色 |
6.1.1 注重口耳相传,还原本色传统 |
6.1.2 结合方言文化,发掘地域特色 |
6.1.3 多元文化比较,增进民族理解 |
6.1.4 丰富文学形式,拓宽学习外延 |
6.1.5 聚焦深度阅读,引导以读促写 |
6.1.6 融入游戏元素,开展多样活动 |
6.1.7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学习情境 |
6.2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启示 |
6.2.1 对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内容确定的启示 |
6.2.2 对民间文学阅读教学实施的启示 |
6.2.3 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课例一览表 |
附录 B 访谈提纲 |
致谢 |
(4)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语文知识的学习对初中生来说必不可少 |
(二)新课标对语文知识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
(三)目前知识补白教学效果不佳 |
二、研究意义 |
(一)唤起教师对语文知识教学的重视 |
(二)为知识补白教学的改进提供思路 |
(三)为知识补白教学的研究提供一点参考 |
三、研究现状 |
(一)关于语文知识教学的研究 |
(二)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语文知识编写研究 |
(三)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教学研究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比较分析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一章 部编版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教学相关概述 |
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教学的相关概念概述 |
(一)语文知识的内涵 |
(二)知识补白的内涵 |
(三)知识补白教学的内涵 |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的内容分布及呈现特点 |
(一)知识补白的内容分布 |
(二)知识补白的呈现特点 |
三、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的教学价值 |
(一)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
(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
(三)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素养 |
四、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的教学原则 |
(一)随时教学 |
(二)随文教学 |
第二章 部编版教材知识补白教学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
一、部编版教材知识补白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方法 |
二、部编版教材知识补白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数据统计与分析 |
(一)学生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二)教师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三、知识补白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一)对知识补白教学重视不足 |
(二)缺少恰当的教学时机 |
(三)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
(四)教学效果甚微 |
四、知识补白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未能贯彻落实新课标对语文知识的教学要求 |
(二)课堂内时间有限 |
(三)没有抓住各类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
(四)没有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
第三章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教学策略 |
一、转变传统语文知识教学观念,重新审视知识补白教学 |
(一)领会教材编者意图:一课一得、随文教学 |
(二)正视新课标要求:“淡化”非“弱化” |
二、充分利用课上课下时间强化知识 |
(一)灵活调整教学设计 |
(二)合理利用导学案 |
三、根据各类知识特点设计教学方式 |
(一)汉语知识:趣味精讲,激发学习兴趣 |
(二)文化知识:随文拓展,开阔学生视野 |
(三)其他知识:适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
四、深化知识理解,注重实际运用 |
(一)汉语知识:带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炼与归纳 |
(二)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使用与感悟 |
(三)其他知识:指导学生在交际生活中体验与内化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2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章 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古诗词诵读教学解读 |
一、古诗词诵读教学的动态界定 |
二、古诗词诵读教学与核心素养的互动关联 |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
第二节 古诗词诵读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和方式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节 古诗词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认识层面:尚未形成明确的认识和给予足够的重视 |
二、方法层面:诵读方法陈旧缺乏有效指导和积极引导 |
三、实践层面:未能紧扣核心素养做好诵读教学 |
第二章 基于提升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探究 |
第一节 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的路向呈现 |
一、从“专题阅读”和“比较阅读”设计诵读教学策略 |
二、从写作能力发展设计诵读教学策略 |
三、从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设计诵读教学策略 |
四、从激发学习兴趣角度设计诵读教学策略 |
第二节 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施行的原则 |
一、教师应提高认识,践行核心素养理念 |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更新诵读教学方法 |
三、积极探索诵读教学与教学评价相适应 |
第三节 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实施的建议 |
一、继承“诗教”传统 |
二、坚持普通话标准音诵读 |
三、区分“诵读”与“吟唱”“吟诵” |
四、围绕过程与方法设计诵读教学策略 |
(一)注重过程上的连续性 |
(二)注重方法上的层次性 |
第三章 基于提升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实践探索 |
第一节 古诗词诵读教学实践对象分析 |
一、学情分析 |
二、教材分析 |
第二节 古诗词诵读教学过程分析 |
一、开展预习性诵读 |
二、做好品悟式诵读 |
三、强化复习性诵读 |
第三节 古诗词诵读教学方法分析 |
一、文字层面的理解性诵读 |
二、审美层面的体验性诵读 |
三、运用层面的记忆性诵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的调查问卷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6)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意义和价值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可行性和方法 |
四、 “思辨性阅读”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一章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
第一节 高中思辨性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情况简述 |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
二、调查维度 |
第二节 高中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一、阅读兴趣的调查 |
二、阅读内容的调查 |
三、阅读基础的调查 |
四、阅读实施的调查 |
五、阅读评价的调查 |
第三节 新课标视域下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学内容缺少思辨空间 |
二、学习基础缺乏“思辨”的核心能力 |
三、阅读方式缺少多元视角 |
四、评价方式缺乏“因地制宜” |
第二章 基于语文学科的思辨能力层级结构模型 |
第一节 思辨能力的结构模型 |
一、思辨双维模式 |
二、三元结构模型 |
三、三棱结构模型 |
第二节 语文学科思维特点分析 |
一、语文学科五种思维形式的能力旨向 |
二、语文学科思维特点 |
第三节 语文学科思辨能力的层级结构 |
一、元思辨性阅读能力 |
二、思辨技能 |
三、情感态度 |
第三章 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
第一节 教学内容的选择:直面文本,探究文本思辨价值 |
一、直面文本,发现思辨价值 |
二、拓展文本,深化思辨过程 |
三、活用文本,触摸思辨生活 |
第二节 教学环节的实施:重在运用学生的思辨性阅读核心能力 |
一、立足文本,巩固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 |
二、细读文本,培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三、 对话文本,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原逻辑背后的真实意图 |
第三节 教学评价:测量学生思维成果的可操作性评价方式 |
一、评价标准的确定 |
二、具体评价方式的选择与运用 |
第四节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单元的单元教学设计 |
一、新课标核心素养下语文单元教学设计的组元要素 |
二、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单元设计的独特之处 |
三、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单元双线并进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
第四章 高中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上的实际应用 |
第一节 思辨性阅读教学课例分析——评闫敬霞教师执教的《拿来主义》 |
一、课例分析 |
二、教学整体分析 |
第二节 思辨性阅读教学示例——以笔者执教的《六国论》为例 |
一、具体环节的教学设计 |
二、教学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定篇”的研究 |
1.3.2 《祝福》的教学研究 |
1.3.3 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研究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4.1 明确“定篇”选文的教学构思 |
1.4.2 明确《祝福》作为“定篇”教学的依据 |
1.4.3 对作为“定篇”的《祝福》进行教学设计 |
1.4.4 探索“定篇”选文的教学价值实施路径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案例研究法 |
1.5.3 问卷调查法 |
2 “定篇”选文的概述与教学构思 |
2.1 “定篇”概念的提出与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定篇”概念的提出 |
2.1.2 “定篇”的相关概念界定 |
2.2 “定篇”选文的性质探析 |
2.2.1 经典性与时代性 |
2.2.2 权威性与预设性 |
2.2.3 固定性与流变性 |
2.3 “定篇”选文的教学构思 |
2.3.1 “定篇”选文的教学内容确定 |
2.3.2 “定篇”选文的教学思路拟定 |
3 《祝福》作为“定篇”教学的依据 |
3.1 从文本的角度看依据 |
3.1.1 思想价值 |
3.1.2 艺术价值 |
3.1.3 历史价值 |
3.2 从教学的角度看依据 |
3.2.1 课程标准 |
3.2.2 学习者需要 |
3.2.3 社会价值观 |
4 《祝福》的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 |
4.1 调查情况说明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 |
4.1.3 调查内容 |
4.2 现状分析 |
4.2.1 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
4.2.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
4.2.3 “定篇”的了解情况分析 |
4.3 原因分析 |
4.3.1 外部因素 |
4.3.2 内部因素 |
5 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设计 |
5.1 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目标设置 |
5.1.1 从课程标准的角度看教学目标设置 |
5.1.2 从教材内容的角度看教学目标设置 |
5.1.3 从学习者需要的角度看教学目标设置 |
5.2 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内容选择 |
5.2.1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教学内容选择 |
5.2.2 从教材内容的角度看教学内容选择 |
5.2.3 从学习者需要的角度看教学内容选择 |
5.3 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辅助材料选择 |
5.3.1 背景辅助材料选择 |
5.3.2 核心阅读材料呈现 |
5.3.3 权威阐释材料选择 |
5.4 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环节设计 |
5.4.1 专题方向 |
5.4.2 专题导读 |
5.4.3 课段一:泛读概述 |
5.4.4 课段二:精读原作 |
5.4.5 课段三:再读深解 |
5.4.6 课段四:专题写作 |
5.4.7 课段五:深度体验 |
5.5 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方法设计 |
5.5.1 讲授法 |
5.5.2 读书指导法 |
5.5.3 探究式教学法 |
6 “定篇”选文的教学价值实施路径与反思 |
6.1 “定篇”选文的教学价值实施路径 |
6.1.1 常规路径 |
6.1.2 专题路径 |
6.2 “定篇”选文教学价值实施路径的反思 |
6.2.1 路径的优势 |
6.2.2 路径的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20世纪以来我国语文个性化教育演变 ——基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选题缘由 |
(—) 高中施行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 |
(二) 高中语文施行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 |
(三) 时代发展需要个性化教育 |
二、文献综述 |
(—) 关于个性化教育的研究综述 |
(二) 关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研究综述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 |
(—)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创新之处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第二章 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基础 |
—、多元智能理论产生背景 |
(—) 对传统智力理论的质疑 |
(二) 对其它智力学说的继承与超越 |
(三) 《零点项目》的支持 |
二、智能的内涵与基本结构 |
三、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育 |
(—) 打破统一的制式学校的禁锢 |
(二) 认真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 |
(三) 以“真正理解”为目标并做到在情境中学以致用 |
第三章 我国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
—、萌芽初显期 |
(—) “1923年课纲”中的语文个性化教育 |
(二) “1929年课标”中的语文个性化教育 |
(三) “1936年课标”中的语文个性化教育 |
(四) “1940年课标”中的语文个性化教育 |
二、曲折迂回期 |
(—) “1956年大纲”中的语文个性化教育 |
(二) “1963年大纲”中的语文个性化教育 |
三、重新发展期 |
(—) “1978年大纲”中的语文个性化教育 |
(二) “1986年大纲”中的语文个性化教育 |
四、逐渐完善期 |
(—) “1996年大纲”中的语文个性化教育 |
(二) “2000年大纲”中的语文个性化教育 |
(三) “2003年课标”中的语文个性化教育 |
(四) “2017年课标”中的语文个性化教育 |
第四章 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反思 |
—、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发展特点 |
(—) 受政治影响深远 |
(二) 受经济影响明显 |
(三)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而发展 |
二、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反思 |
(一) 理性处理好几对关系 |
(二) 紧跟教育形势,关注时代发展趋势 |
(三) 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
第五章 语文个性化教育的发展趋势 |
—、了解学生,为个性化教育奠定基础 |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发展动力 |
三、全面整合,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内容和资源支撑 |
四、打破时间界限,为个性化教育创造条件 |
五、通过分析预测,对个性化教育进行针对性指导 |
六、创设情境,培养个性化教育所需的能力 |
七、多元评价,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发展机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起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初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第一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选文梳理及分析 |
一、统编语文教材外国文学选文梳理 |
二、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外国文学选文特点分析 |
第二节 初中语文外国文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可行性 |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决定的 |
二、初中学生身心健康与发展需要决定的 |
三、外国文学作品丰富的价值决定的 |
第二章 初中外国文学教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实施 |
一、调查对象的选定 |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
三、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二节 调查问卷分析 |
一、学生的认知情况 |
二、学生的学习情况 |
三、教师教学情况 |
四、课外阅读情况 |
第三节 教师访谈情况及分析 |
一、教师访谈情况 |
二、教师基本信息 |
三、教师访谈及分析 |
第三章 外国文学教学培养学生语文核心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一节 外国文学教学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 |
二、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教师和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 |
一、教师存在问题的成因 |
二、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四章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策略 |
第一节 教师层面 |
一、转变教学观念,摆脱应试教育束缚 |
二、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深入理解语文核心素养 |
三、加强自身学习,丰富外国文学素养 |
四、精准施策,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
第二节 学生层面 |
一、转变学习态度 |
二、扩大外国文学阅读数量 |
三、丰富外国文学学习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中外国文学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四、论基础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论文参考文献)
- [1]统编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研究[D]. 刘慧.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核心素养视域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研究[D]. 陈晓文.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周益民民间文学阅读教学研究[D]. 王志霞.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知识补白教学策略研究[D]. 李佳萌.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5]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D]. 景笑然.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新课标视域下高中论述类文本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与方法[D]. 王立双.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1)
- [7]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研究[D]. 兰梓心.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8]20世纪以来我国语文个性化教育演变 ——基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分析[D]. 王蕊.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9]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现状调查[D]. 冯婧. 喀什大学, 2021(07)
- [10]课堂教学中知识观的冲突与妥协 ——知识的存在意义究竟何在[D]. 魏同玉. 南京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