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黑龙江省田径运动发展状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兴东,马业强[1](2021)在《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训练现状与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东北农业大学田径运动队自成立以来,屡次在省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佳绩,因而能够有力的代表黑龙江省田径运动的水平,本研究基于田径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和竞赛成绩,总结和分析现目前田径运动训练存在的显着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该研究成果能够有效为其他高校体育田径运动训练提供方案制订的参考。
徐鹏宇[2](2021)在《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拥有“运动之母”美称的田径运动,是世界历史中最悠久、最基础、最普及的运动项目。走、跑、跳、掷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还是田径运动中最基本的运动形态。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高低受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决定。严格而科学的训练可以强化技能、战术、精神等可控因素,抑制体能、裁判、对手表现、赛程赛制、场地器材等不可控因素,最终表现为竞技水平。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田径竞技实力。田径竞技实力不断提升并可持续发展,必须抓好一线田径队伍的训练和竞赛,以及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材和培养。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中国四大高原中第二大高原—内蒙古高原,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严格科学的竞训体系,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的田径运动人才,其中竞走、中长跑等耐力性项目的整体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帕累托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2018-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田径、竞走锦标赛各项目冠军成绩和前八名平均成绩纵向对比,以项群为单位分类进行研究,同时,与2019年全国少年(U16)田径锦标赛、2019年全国少年(U18)田径锦标赛、2019年全国青少年竞走锦标赛(少年组)以及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三届世界青奥会冠军成绩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另外,对内蒙古自治区10所田径后备人才基地的教练员、运动员的基本情况、选材、训练、竞赛、经费、文化学习和器械食宿等诸多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科学评估内蒙古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厘清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对症施策,精准发力。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结论:1.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竞技实力位于全国中等偏下0.25个百分点,田径项目奖牌贡献率较低,所占比重均未超过20%。2.内蒙古自治区男子优势项目:马拉松、竞走和中长跑;女子优势项目:马拉松、投掷和中长跑。3.内蒙古自治区十三支代表队田径竞技实力差异化明显、呈梯状分布。4.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运动等级偏低,大部分项目冠军成绩与同年龄段全国冠军、青奥会冠军存在一定差距,提升空间较大;并且全年参赛次数较少、参赛等级偏低以及三个项群间发展不协调。5.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各项目后备人才储备不充足,运动员性别结构失衡。6.内蒙古自治区田径教练员队伍整体偏老龄化,性别结构不均衡,科研意识淡薄,岗位培训机会较少,培训层级主要以短期普通培训为主。7.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选材范围狭窄,选材途径单一,经费投入较少,对政府过度依赖;并且训练器械和医疗器械的数量不足、维修保养能力较差。8.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数量较少,重点项目(田径)后备人才基地和田径项目布局结构失衡。建议:1.转变传统思维方式,树立先进科学的赛训思想,做好田径项目顶层设计,全面提升田径地位。2.适当调整高考体育术科项目,增加支撑内蒙古优势项目的测试内容,保障田径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人才储备,给予田径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3.推广成功的赛训模式或经验,补齐落后地区场馆改扩建短板,增加多功能训练房和医疗器械等硬件设施,改善后备人才训练和学习条件。打破多极化格局,促进各盟市均衡协调发展。4.实施“内引、外联”等不同竞训策略。提高与外省市竞赛交流频率,平衡资源分布,缩小项群间发展差距。5.建立全区田径后备人才数据资源库,形成共享机制。扩大女运动员招生规模,确保男女运动员各项目分布的均衡性和科学性。6.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降低人才引进标准。提高教练员科研意识,增加全年岗位培训次数和等级,提升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综合水平。7.提升科学选材水平,以及结合本地体育市场的特点,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争取体育赞助的成功经验,优化资本运作结构,确保资金渠道多元化,逐步减轻政府压力。8.平衡重点项目(田径)后备人才基地和田径各类项目的比重,支持更多学校申报自治区级甚至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Doan Ha Trung[3](2020)在《越中田径竞技运动水平比较分析》文中提出提升越南田径竞技水平,一方面是越南发展竞技体育的重点方向,另一方面也是越南在东南亚运动会和亚洲运动会上崭露头角,提高国际赛事水平竞争力的重要事项。在最近的10余年中,越南田径运动员虽然在奥运会、世锦赛和亚运会等重大赛事上取得了好成绩,在个别项目上也有所突破,但是与现代世界田径强国的田径运动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如何缩小与田径强国之间的差距,让越南在东南亚地区跻身田径强国行列,不仅需要因地制宜的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还需要积极探寻学习经验。众所周知,中国田径队在亚洲赛场一直稳居霸主、傲视群雄。因此本文以中国为可借鉴对象,通过对近年来越南竞技体育发展、田径运动发展以及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国田径竞技水平的现状以及中国田径在国际大型比赛中的表现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并对越中田径竞技运动在各大型比赛中获奖牌情况、各项目成绩分布进行对比,以及越南和中国的竞技运动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第16届-18届亚运会的田径比赛中,中国队的成绩优于越南队,越南队在三届亚运会中的整体水平程逐步提高,其中速度性项群为优势项群,耐力性项目为劣势项目,女子水平高于比男子水平;中国队在三届亚运会中的优势明显,但整体水平有下降趋势,其中,快速力量性项目较强,速度性项群和耐力性项目次之,同样存在阴盛阳衰的现象。在第29届—31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中国队的成绩优于越南队,其中越南队整体水平在提高,其优势项目表现在快速力量性项目上;中国队的优势项目集中在快速力量性项目和耐力性项目上,速度性项目是短板。2.越南田径教练员的业务能力、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和运动训练水平、科学训练水平、训练条件的先进性、竞赛体系、体育体制和政策,以及经济大环境等因素是制约越南田径运动发展和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3.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优于越南,得益于有一支优秀的教练员队伍和优秀的田径运动员队伍;得益于好的体育体制作保障;得益于训练手段和科学性在不断提高,竞赛体系不断完善。4.越南的田径竞技运动水平要赶超中国,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其一,体育体制要创新,改革现有的举国体制,保持举国体制的优势,走国家办和社会办体育的市场运行模式;其二,加大田径运动训练的经费投入,具体要在田径场馆建设、田径运动科学化训练、运动员选材等方面加大投入;其三,提高教练员素质,严格奖惩制度;其四,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持续扩大田径后备队伍的建设;其五,创新竞赛体系;其六,加强田径运动的宣传与国际交流。
唐翊凯[4](2020)在《我国不同技术等级径赛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地域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对我国2009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其间,注册并认证的二级以上的径赛运动员的数据,从不同技术等级比赛成绩的地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运用时空分析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然后通过竞赛成绩、运动员技术等级、径赛项目、运动员性别等几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探索不同地域、不同技术等级成绩之间的内在规律,进而探究我国径赛项目的竞技格局,为径赛运动后备人才培养及径赛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运动员省份分布特征明显,在四个技术等级强省中其中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有出现,可以说明我国华北地区、东北地区是我国竞技实力的优势地区,弱省中西南地区、华南地区、西北地区,说明该地区的竞技实力落后。我国运动员项目分布特征明显,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项目中山东省与辽宁省,有着较强的竞技水平,辽宁省参赛项目有20项。2.我国际级运动健将强省在项目上没有短跑类项目与中长跑类项目,说明我国短跑类项目在国际赛事上并没有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短跑类、中长跑类项目是我国径赛比赛的短板。长跑类是我国的优势项目而在长跑类项目中全部为女子项目,说了我国径赛项目上阴盛阳衰的态势。3我国强省综合成绩中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在一级、二级运动员技术等级中,并没有出现运动员人次与成绩,可以发现后备人才培养方面不足与高水平竞技人才的缺失。
高妍[5](2020)在《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影响因素与创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退役运动员安置不仅关系到运动员个人成长,而且对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田径是“运动之母”,是一个国家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但是田径运动员退役安置现状却不容乐观。为此,本文从区域、项目层面出发,基于阿玛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从权益保障、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防护性保障五个角度对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的现实状况进行调研,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就业安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实地调研和实证分析归纳出当前就业安置存在的问题。上述研究结论如下:(1)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的困境仍未根本性转变,就业安置情况不容乐观。(2)权益保障、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证、防护性保障五个方面均为田径运动员退役就业安置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3)导致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难题的原因较多,主要集中体现在权益保障不足、经济条件有待改善、社会机会欠缺、透明度保证缺失、防护性保障不到位。最后,本文对提高就业安置满意度的创新路径等进行了综合性研究探索,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张泽君[6](2020)在《我国优秀运动员地域分布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竞技体育(athletic sports)作为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即是追求运动成绩最优化,也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能力、不断突破和创造出优异的竞赛成绩,更是实现《奥运争光计划》、展现国家竞技实力和对外宣传的核心路径。国家进步的体现先决于竞技体育的发展,而竞技体育的发展则取决于各竞技项目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过程中,竞技体育优秀运动员成为摘金夺银、取得佳绩,以及提升我国竞技实力在国际地位的关键要素。而奥运会和冬奥会作为集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国际性的综合体育赛事,成为检验及展现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平台。然而,纵观当前国内竞技体育的实际发展境况,在竞技项目布局、优秀运动员方面存在“两极分化”的显着失衡性时空分布格局。对此,基于上述现实背景,本研究尝试从地理学、经济学、人口学等学科相关理论基础出发,系统阐述与揭示出我国各竞技项群优秀运动员的地域分布特征、动力因素以及形成机制,这对我国优秀运动员地域分布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发现中国竞技体育人才流动与分布的地理学归因、革新区域间优秀运动员和项目发展的筛选与划分方法、优秀运动员的“跨界跨项选材”与“异地竞训”等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Arc-GIS技术等研究方法,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4年索契冬奥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8年平昌冬奥会中参赛的832名优秀运动员的成长地为研究对象进行地学归因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地域分布与中国人口分布特征高度吻合,并符合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在东部沿海、中部、西部地区中各项群优秀运动员呈现“两极分化”、“东密西疏”的显着性失衡分布势态;其中胡焕庸线右侧黑、辽、鲁、京、苏、沪、闽等沿海省、直辖市为高簇值集聚分布区域;线左侧的藏、宁、青、甘、新等省、自治区为低簇值分布区域。2.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时空分布恰似一把蓄势待发的“弓箭”,其中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的城市群构成一把“弓”形;以新疆为起点,经甘肃、宁夏、陕西至上海;以西藏为起点,经四川、重庆至上海的连线构成西北内陆→东部沿海的“两支箭”;自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呈现出“点状扩充、团状分布”的格局;各项群运动员多数集中在胡焕庸线右侧经济较发达、环境舒适、人口基数大的沿海城市群,其中东北、华东地区沿海城市分布集聚度明显高于西南、西北地区,整体空间分布自东向西人口数量跨幅较大,具体表现出“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北地区”梯度分布的显着差异性特征。3.空间因素是制约运动员成才、流动与分布的主导要素,具体包括空间内的自然地理要素、经济基础要素、历史文化要素、人力资本要素,以及由体育产业、基建设施、个人职业发展等构成的社会环境要素。其中省域间各异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要素支配着竞技项目类型布局;而区域经济水平、人力资源储备量强弱程度,以及个人心理动机直接决定了运动员流动及分布格局。同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运动员分布规律呈正相关性,并随经济发展格局呈“T”字形特征,并将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及老东北工业经济区的城市作为辐射源的中心引擎,按照海拔的高低顺序实现“高密度城市群向邻近省市流动”或“低密度城市群向高密度省市靠拢”的双向互动的辐射性流动。4.我国优秀运动员时空分布特征的形成遵循了经济、社会、人口等学科领域中运用较广泛的“马太效应机制、梯度推移理论、中心辐射效应、非衡效应模式”的理论基础。并通过运用其发展规律,有效阐释、厘清省域空间内各项群优秀运动员的成才、流动、分布与“人口—资源—环境—文化”组构的地理学归因与互动逻理性关系。根据上述结论,笔者提出如下建议:1.建议各级地方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区位自然地理与社会环境的有力资源,在确定优势、潜优势和弱势项目的基础上,优先发展拔尖的优势项目、着重开展潜优势竞技项目和优秀体育人才的培育来权衡各区域内竞技体育的整体竞技实力,尽可能缩小各区域竞技体育人才的失衡性分布。2.建议尝试打破传统常规选材的认知观,充分利用区位互补优势,依托竞技项目结构属性和人才体格特征,健全“跨界跨项”选材、培育的指标系统与政策制定。3.建议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在竞技体育训练经费、场地(馆)设施建设、教练员与运动员薪资补贴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与金额比重;建立相邻地区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联动机制,并通过“点-线-面”的辐射效应和扩充模式,提升竞技实力和优秀运动员的培育、储备与输送。4.建议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后续体育学科领域的相关研究过程中加强创新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注重借鉴、引入和融合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角,拓宽与创新在竞技实力格局、竞技项目分布、运动员成才与流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思路,推进对体育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建构符合我国优秀运动员“成才—流动—分布”的系统体系,改善各地区竞技实力与竞技人才的均衡性,推动竞技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建议今后研究者选用大样本量的对象进行分析与论证,以此来提升更具翔实性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和实证数据的参考性价值。
杨文嘉[7](2020)在《影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田径运动一直以来都是所有体育运动的基础。在高校经常从事田径运动,能够使学生强身健体,在运动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竞技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困难不服输,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竞争精神;让学生在运动中不断磨练自己,使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得以提升。田径运动不仅体现在体育教学的课程中,还表现在全民健身、业余训练、体质健康测试和体育运动竞赛中。涉及的内容宽、范围广、影响大。调查中发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田径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受欢迎,一方面,大多数学生认为田径运动过于枯燥单一缺乏娱乐性、训练过程难以承受、害怕田径运动项目因专业性强而考试不通过等原因,不选择田径运动作为普及技能和强身健体的主要手段。另一方面,因为黑龙江省地处东北地区,春秋凉,冬季天气寒冷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田径运动备受冷落的现状。在黑龙江省高校中,田径运动的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制约和挑战,发展前景令人担忧。本文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调查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现状,通过对黑龙江省6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罗列分析了影响黑龙江省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并对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提出了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意见及建议,得出以下结论:一、目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田径运动又作为基础性项目,其发展本应受到普及和重视。调查结果表明,现黑龙江省田径运动发展呈下降趋势,发展前景令人堪忧。二、男女生选择项目的出发点不同,选择田径运动的男生多,女生少。而且田径运动本身缺少互娱性、较为枯燥,不容易使学生接受。加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手段单一,长期以来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教学及训练模式过于传统化,缺乏新意。三、高校田径运动的开展会受到场地器材及天气因素的影响。在调查的6所高校中,其中5所拥有标准室外田径场地,但均没有室内田径场地。12.8%的学生因为场地设施建设不足、器材破损严重、陈旧等问题而不选择接触田径运动。黑龙江省冬季周期短、天气寒冷,导致授课困难,无法满足多数田径运动项目的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四、高校田径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新鲜血液。受选课制度改革和东北天气原因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在师资力量建设方面都不愿引进田径方向专业的教师,造成了各综合类院校没有田径专业的教师或有极少数田径专业方向的教师。五、高校对于田径运动的宣传力度不够高,缺少田径类运动项目的社团性活动,以至于有些学生根本不懂“田径”一词的概念,不了解田径运动,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认识不足,接触不到田径运动项目,因而不能参与到田径运动中来,感受不到校园中的体育文化。六、对田径训练队队员的培养不够重视,高校训练队普遍训练时间不足,训练量及训练强度都达不到提高的标准。没有重视队员成绩的提高与培养,对田径队员的培养缺乏全局意识,影响了田径训练队人才队伍的建设。
李佩佩[8](2019)在《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现行培养体系与优化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国际性体育赛事在我国迅速增加,我国各项体育运动竞赛也随之高速开展起来。作为“体育运动之母”的田径运动更是引人注目,裁判工作在田径运动竞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是我国独立培养与认证的最高级别裁判。本研究为了探索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培养的经验与不足,寻找出优化对策,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现行培养体系进行深入地了解与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本研究结论显示:1、在裁判员基本情况方面: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女性比例偏低,年龄主要以3555岁的中年人为主,体育教师为主力军,职业来源较广泛,地区分布不均衡;裁判员整体的学历较高,英语和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绝大多数裁判员有二级及以上田径运动员等级,有一定的田径运动训练经历,对执裁判罚准确性有促进作用。2、在执裁能力培养方面:在理论培养中,裁判员以书籍为载体的自学为主,主管部门以赛前培训为主,没有系统的理论培训,参加理论培训的形式单一、平台有限;在实践培养中,裁判员以参加比赛执裁为主,近年来田径比赛虽不断增加,但裁判员参与实践执裁的机会相对集中,且人均较少,国际大赛执裁经验相对匮乏,实践培养方式有待丰富。3、在晋级方面: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晋级培训时间和内容安排较合理,培训方式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集中面授方式;晋级考试为闭卷理论笔试,考试方式较单一;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晋级年限较长,不利于高级别青年裁判员的培养。4、在管理方面: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管理采用年度注册制度;日常培训以赛前培训和项目培训班为主,缺乏长期系统的培训计划;裁判员的工作考核标准尚未细化;奖惩制度激励性不高,近年来虽有所加强,但有待进一步完善。5、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的整体发展受到经济、管理体制、田径竞赛制度改革以及执裁能力培养等外部因素的制约,也会受到裁判员自身知识结构和执裁动机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建议,对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现行培养体系中的梯队建设、执裁能力培养、晋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优化对策。
傅梦迪[9](2019)在《基于SWOT分析下浙江省少儿趣味田径的推广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2009年开始浙江省作为首批“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项目”推广省份,至今已经走过10年,从开始时推广的迅猛发展到目前的缓慢转冷,是何原因制约浙江省的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发展呢?本文通过对2018年参加浙江省少儿趣味田径比赛的21所学校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学校负责领导进行调查,以浙江省少儿趣味田径的推广策略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SWOT分析法从浙江省少儿趣味田径推广的内部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外部环境中的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四个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策略:结论:1.浙江省少儿趣味田径推广的优势有:学生对于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喜爱;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对于场地要求低,利于开展;少儿趣味田径自身魅力特点;学校领导对该项目的重视。2.浙江省少儿趣味田径推广的劣势有:少儿趣味田径器材易损坏,成本高;项目投入经费不足;缺乏专业的指导培训;赛事少且单一;对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宣传不够。3.浙江省少儿趣味田径推广面临的机遇有:相关政策文件的扶持;一线体育教师对该项目认可度高;互联网的强大作用;家长对少儿趣味田径的支持。4.浙江省少儿趣味田径推广面临的挑战有:激励和奖励机制不完善;其他运动项目的冲击;与体育课堂融合较少;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经过从以上四个角度的调查分析,得出了浙江省少儿趣味田径的推广现状具有优势和劣势同在,挑战和机遇并存的特点,因此浙江省要利用好外部机遇,克服内部劣势,更好的推广少儿趣味田径项目,为此制定以下推广策略:1.政策扶持,健全管理机制。2.培养专业人才,壮大师资力量。3.完善宣传途径,优化宣传内容。4.加强课程资源开发,融入学校体育教学。5.加大少儿趣味田径器材研发和利用。6.提升赛事水平,引发社会关注。
姚璐[10](2018)在《中国田径女子项目区域化特征的研究》文中指出田径运动是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项目,在中国各省份蓬勃开展,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省份受自然环境复杂多样、经济发展水平快慢不一、文化素质高低不同等因素,使各省份在田径运动的发展上形成各自不同的优势项目与劣势项目,造成田径运动整体竞技实力大不相同,因而呈现出各地区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全运会的开展无疑是对中国各省份四年来备战情况的大检验,其运动成绩被各省份视为体育及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对运动员和教练员训练水平的重要检验结果,冠军成绩体现了其项目当前的最高竞技水平状况,前8名成绩则能说明该项目的整体竞技实力。通过对第11-13届全运会田径女子项目中进入前8名的运动员人数进行统计作为原始数据,利用ArcGIS软件绘制空间分布图,呈现出中国田径女子项目整体空间分布状况,从区域的整体竞技实力和最高竞技水平两方面来分析中国田径女子项目速度性、耐力性、快速力量性三个项群以及七项全能一个项目的区域化特征,根据呈现的中国田径女子项目总体和各竞赛项群的竞技格局与实力分配情况,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扬长避短整合各地优势资源,促进竞赛、培训、训练、交流,有利于中国各地区田径女子项目全局性、规律性、均衡性、战略性的快速发展,对促进中国田径运动整体竞技水平的提高及持续发展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田径女子项目区域竞技水平与实力发展不均衡,空间分布大致呈现出由东向西竞技实力由强至弱递减的状态,华东地区、东北地区为整体竞技实力最强的区域;华南地区、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为整体竞技实力次之区域;西北地区、特区为整体竞技实力较弱的区域。(2)中国田径女子不同项群的竞技水平与实力分布区域不同,速度性项群空间分布大致呈现出南强北弱的状态,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耐力性项群空间分布较为广泛,在各区域都表现出一定的竞技实力;快速力量性项群空间分布大致呈现出由东北向西南整体竞技实力由强至弱递减的状态,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东北地区以及华北地区;七项全能项目的空间分布较为广泛且分散,出现不稳定状态,除西北地区与特区外都有一定竞技实力。(3)中国田径女子项目整体竞技实力在各省份之间存在过大差距,竞技实力较强的省份数较少,但竞技水平较高的运动员所占比例却较多;而竞技实力较弱与毫无竞技实力的省份数量多,但竞技水平较高的运动员人数所占比例极少。(4)中国田径女子项目个别实力与区域优势之间存在矛盾,在某项目中出现了某区域整体竞技实力较弱,但在该区域内却出现了最高竞技水平,说明某一区域中拥有中国最高竞技水平的运动员,但在该项群中的整体竞技实力较弱。根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两点对策:(1)加强区域间的交流合作,加大对体育经费的投入。(2)加强后备人才建设,加强教练员的培养。
二、黑龙江省田径运动发展状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黑龙江省田径运动发展状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训练现状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训练现状 |
2.1、东北农业大学田径运动队 |
2.2、东北农业大学田径运动队训练内容 |
2.3、东北农业大学田径运动队成绩对比 |
3、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训练存在的问题 |
3.1、学生田径运动意识不到位 |
3.2、径运动训练的针对性不强 |
3.3、田径运动训练的激励动力不足 |
4、提高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训练效果的对策建议 |
4.1、增强学生田径运动训练的意识 |
4.2、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训练方案 |
4.3、多样化激励田径运动员投入日常训练 |
5、总结 |
(2)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内蒙田径运动发展需要 |
1.1.2 中国田径运动发展需要 |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研究 |
2.2.2 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对比分析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帕累托分析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内蒙古田径项目竞技实力分析 |
4.1.1 内蒙古田径项目奖牌分布分析 |
4.1.2 内蒙古田径项目4-8 名分布分析 |
4.1.3 内蒙古田径优势、潜优势和弱势项目分布 |
4.2 内蒙古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情况分析 |
4.2.1 青少年锦标赛参赛情况分析 |
4.2.2 青少年锦标赛竞赛情况分析 |
4.2.3 青少年锦标赛达级情况分析 |
4.3 内蒙古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分析 |
4.3.1 青少年锦标赛项群亚类分布特征 |
4.3.2 2018-2020 年青少年锦标赛最高竞技水平纵向比较分析 |
4.3.3 2018-2020 年青少年锦标赛整体竞技水平纵向比较分析 |
4.3.4 2018-2020 年青少年锦标赛竞技水平态势分析 |
4.3.5 内蒙古、全国和青奥会最高竞技水平横向比较分析 |
4.4 内蒙古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4.4.1 田径后备人才教练因素分析 |
4.4.2 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因素分析 |
4.4.3 田径后备人才基地因素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第6章 参考文献 |
第7章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3)越中田径竞技运动水平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田径运动的概念界定 |
1.3.2 越南竞技体育及田径运动相关政策和实践工作 |
1.3.3 中国相关研究 |
1.3.4 其他国家的研究动态 |
1.3.5 文献述评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3 创新点 |
2.4 技术难点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越中田径竞技运动在亚运会和奥运会上的获奖牌情况 |
3.1.1 亚运会成绩 |
3.1.2 奥运会成绩 |
3.2 越中田径竞技运动在亚运会和奥运会上各项目成绩分布 |
3.2.1 亚运会各项目运动成绩 |
3.2.2 奥运会各项目运动成绩 |
3.3 越南田径竞技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3.3.1 田径竞技运动训练层面 |
3.3.2 体制与制度层面 |
3.4 中国田径竞技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1 田径竞技运动训练层面 |
3.4.2 体制与制度层面 |
3.5 中国田径竞技运动发展给越南田径竞技运动发展的启示 |
3.5.1 体育体制创新,多元治理 |
3.5.2 加大田径运动训练的经费投入,促进训练水平提高 |
3.5.3 提高教练员素质,严格奖惩制度 |
3.5.4 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持续扩大田径后备队伍建设 |
3.5.5 创新竞赛体制,促进田径运动的发展 |
3.5.6 加强田径运动的宣传与国际交流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越南田径运动项目现状调查问卷 |
致谢 |
(4)我国不同技术等级径赛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地域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田径相关研究概述 |
2.1.1 田径领域研究的分类 |
2.1.2 田径运动员技术等级 |
2.2 大数据可视化相关研究概述 |
2.2.1 数据可视化相关研究 |
2.2.2 大数据相关研究 |
2.3 数据可视化体育领域中的应用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逻辑分析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时空分析法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4.1 我国径赛运动员基本情况分析 |
4.1.1 径赛运动员省份分布特征论域范围的确定 |
4.1.2 径赛运动员项目的基本情况 |
4.1.3 径赛运动员成绩的基本情况 |
4.2 我国径赛二级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省份分布特征 |
4.2.1 径赛运动员省份频次排名及分布特征 |
4.2.2 径赛运动员省份成绩排名及分布特征 |
4.2.3 径赛运动员省份综合排名及分布特征 |
4.2.4 径赛运动员省份分布的项目特征 |
4.3 我国径赛一级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省份分布特征 |
4.3.1 径赛运动员省份频次排名及分布特征 |
4.3.2 径赛运动员省份成绩排名及分布特征 |
4.3.3 径赛运动员省份综合排名及分布特征 |
4.3.4 径赛运动员省份分布的项目特征 |
4.4 我国径赛运动健将比赛成绩的省份分布特征 |
4.4.1 径赛运动员省份频次排名及分布特征 |
4.4.2 径赛运动员省份成绩排名及分布特征 |
4.4.3 径赛运动员省份综合排名及分布特征 |
4.4.4 径赛运动员省份的项目分布特征 |
4.5 我国径赛国际级运动健将比赛成绩的省份分布特征 |
4.5.1 径赛运动员省份频次排名及分布特征 |
4.5.2 径赛运动员省份成绩排名及分布特征 |
4.5.3 径赛运动员省份综合排名及分布特征 |
4.5.4 径赛运动员省份的项目分布特征 |
4.6 我国径赛运动员不同技术等级成绩地域分布特征 |
4.6.1 径赛运动员省份综合排名比较及分布特征 |
4.6.2 径赛运动员不同技术等级项目排名分布特征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5)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影响因素与创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退役田径运动员 |
2.1.2 就业 |
2.1.3 就业安置 |
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2.3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2.4 国内外研究评价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回归分析法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4.1 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的基本情况 |
4.1.1 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的就业前景态度 |
4.1.2 退役田径运动员自主择业意识 |
4.1.3 退役运动员个人心理状态 |
4.1.4 退役运动员就业政策认识 |
4.1.5 黑龙江省优秀田径运动员退役后就业安置现状 |
4.2 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4.2.1 数据来源及变量设定 |
4.2.2 数据检验 |
4.2.3 退役运动员就业满意度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
4.3 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存在的问题 |
4.3.1 权益保障不足 |
4.3.2 经济条件有待改善 |
4.3.3 社会机会欠缺 |
4.3.4 透明度保证缺失 |
4.3.5 防护性保障不到位 |
4.4 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创新路径 |
4.4.1 加强省退役田径运动员权益保障 |
4.4.2 扩宽田径退役安置费用渠道来源 |
4.4.3 增加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机会 |
4.4.4 提高退役田径运动员相关政策透明度 |
4.4.5 完善退役田径运动员的防护性保障体系 |
4.4.6 加强科技保障,重视心理健康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我国优秀运动员地域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研究假设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空间分异”的概述 |
2.1.2 “胡焕庸线”的概述 |
2.2 相关研究综述 |
2.2.1 关于人口地理学空间分布的相关研究 |
2.2.2 关于竞技体育区域发展及战略的研究 |
2.2.3 关于竞技体育项目区域分布特征研究 |
2.2.4 关于竞技体育人才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
2.2.5 文献述评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理统计法 |
3.2.3 对比分析法 |
3.2.4 Arc-GIS技术 |
3.2.5 逻辑分析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我国优秀运动员地域分布现况分析 |
4.1.1 优秀运动员数量的整体空间分布现况 |
4.1.2 各类竞技体育项群人才的整体空间分布现况 |
4.2 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地域分布特征分析 |
4.2.1 地域板块优秀人才的分布特征 |
4.2.2 格斗竞技类运动项群人才分布特征 |
4.2.3 身体接触性竞技类运动项群人才分布特征 |
4.2.4 隔网竞技类运动项群人才分布特征 |
4.2.5 同时竞技类运动项群人才分布特征 |
4.2.6 次第竞技类运动项群人才分布特征 |
4.3 我国优秀运动员地域分布的动力因素分析 |
4.3.1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 |
4.3.2 区域经济水平因素 |
4.3.3 地域传统文化因素 |
4.3.4 人力资本贮备因素 |
4.3.5 其它社会环境因素 |
4.4 我国优秀运动员地域分布的形成机制分析 |
4.4.1 “马太效应”机制 |
4.4.2 “梯度推移”理论 |
4.4.3 “中心辐射”效应 |
4.4.4 “非衡效应”模式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影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3 研究的实践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1.1 日本(亚洲)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 |
2.1.2 德国(欧洲)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 |
2.1.3 美国(北美洲)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现状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2.2.1 田径运动价值的相关研究 |
2.2.2 田径运动教学的相关研究 |
2.2.3 田径运动竞技的相关研究 |
2.2.4 田径运动发展的相关研究 |
3.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的现状 |
4.1.1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课程的开展现状 |
4.1.2 黑龙江省高校场地器材现状 |
4.1.3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师资现状 |
4.1.4 体质健康测试 |
4.1.5 体育运动竞赛 |
4.1.6 全民健身 |
4.1.7 业余训练 |
4.2 影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 |
4.2.1 田径运动本身枯燥无味 |
4.2.2 田径运动开展受器材场地、气候等因素影响 |
4.2.3 教师团队师资力量不足 |
4.2.4 教学模式手段单一,技术动作单调 |
4.2.5 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认识不足 |
4.2.6 粗放式训练,缺乏对田径训练队队员的培养 |
4.3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对策 |
4.3.1 加大校园宣传力度,开展田径社团性活动 |
4.3.2 加大对体育场馆的投资与建设 |
4.3.3 完善师资力量,加强教师培训与思想道德建设 |
4.3.4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丰富田径课程内容 |
4.3.5 肯定田径运动健身价值 |
4.3.6 科学训练,重视田径训练队队员的培养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
5.1.2 男女生选择项目的出发点不同,田径运动不容易被多数学生接受 |
5.1.3 高校田径运动受场地器材及天气因素的影响 |
5.1.4 现有田径专业教师团队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新鲜血液 |
5.1.5 高校对于田径运动的校园宣传力度不够高 |
5.1.6 高校学生对田径运动健身价值认识不足 |
5.1.7 对田径训练队员的培养不够重视 |
5.2 建议 |
5.2.1 尊重高校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中心 |
5.2.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 |
5.2.3 尽快完善高校体育场馆基础设施 |
5.2.4 适应高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
5.2.5 尽快改变高校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现有印象 |
5.2.6 使学生充分了解田径运动,肯定田径运动健身价值 |
5.2.7 科学选材,充实田径训练队人才力量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8)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现行培养体系与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国内相关研究数量与质量现状 |
2.1.2 研究内容现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文献综述述评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1.3 技术路线 |
3.1.4 研究的相关界定 |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3.2.1 研究重点 |
3.2.2 研究难点 |
3.2.3 研究创新点 |
4 研究过程与分析 |
4.1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情况分析 |
4.1.1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基本信息情况分析 |
4.1.2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知识结构情况分析 |
4.1.3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田径运动情况分析 |
4.2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执裁能力培养情况分析 |
4.2.1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培养目标情况分析 |
4.2.2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理论培养情况分析 |
4.2.3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实践培养情况分析 |
4.3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晋级情况分析 |
4.3.1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的晋级途径 |
4.3.2 晋级国家级裁判培训与考试情况分析 |
4.3.3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晋级年限情况分析 |
4.4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管理情况分析 |
4.4.1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注册情况分析 |
4.4.2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培训情况分析 |
4.4.3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考核情况分析 |
4.4.4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选派情况分析 |
4.4.5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奖惩机制情况分析 |
4.5 影响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发展的因素及培养体系优化对策 |
4.5.1 影响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发展的因素 |
4.5.2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培养体系优化对策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在裁判员基本情况方面的结论 |
5.1.2 在执裁能力培养方面的结论 |
5.1.3 在晋级方面的结论 |
5.1.4 在管理方面的结论 |
5.1.5 在影响裁判员发展因素方面的结论 |
5.2 建议 |
5.2.1 在梯队建设方面的优化建议 |
5.2.2 在执裁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化建议 |
5.2.3 在晋级方面的优化建议 |
5.2.4 在管理方面的优化建议 |
5.2.5 研究建议 |
附录 |
附录A 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调查问卷 |
附录B 田径国家级裁判员培养体系的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C 专家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SWOT分析下浙江省少儿趣味田径的推广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少儿趣味田径的项目简介 |
1.1.2 少儿趣味田径的价值 |
1.1.3 浙江省少儿趣味田径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少儿趣味田径 |
2.1.2 SWOT分析法 |
2.2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2.3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2.3.1 少儿趣味田径开展现状的相关研究 |
2.3.2 少儿趣味田径推广可行性的相关研究 |
2.3.3 少儿趣味田径推广制约因素的相关研究 |
2.3.4 少儿趣味田径推广策略的相关研究 |
2.3.5 SWOT分析法的相关研究 |
2.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SWOT分析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浙江省少儿趣味田径推广现状的SWOT分析 |
4.1.1 浙江省少儿趣味田径推广现状的SWOT因素筛选及权重排序 |
4.1.2 优势因素(S)分析 |
4.1.3 劣势因素(W)分析 |
4.1.4 机遇因素(O)分析 |
4.1.5 挑战因素(T)分析 |
4.2 SWOT的矩形表的构建 |
4.2.1 SO战略分析 |
4.2.2 ST战略分析 |
4.2.3 WO战略分析 |
4.2.4 WT战略分析 |
4.3 浙江省少儿趣味田径运动的推广策略 |
4.3.1 适用战略 |
4.3.2 具体策略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中国田径女子项目区域化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中国田径女子项目现状及发展的研究 |
1.2.2 关于全运会田径项目区域化特征的相关研究 |
1.2.3 关于中国田径项目区域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数理统计法 |
2.2.3 实地观察法 |
2.2.4 比较分析法 |
2.2.5 ArcGIS软件分析法 |
3.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区域划分 |
3.2 中国田径女子项目区域化特征分析 |
3.2.1 女子项目速度性项群区域化特征分析 |
3.2.2 女子项目耐力性项群区域化特征分析 |
3.2.3 女子项目快速力量性项群区域化特征分析 |
3.2.4 女子项目七项全能项目区域化特征分析 |
3.3 中国田径女子项目区域竞技实力特征及对策研究 |
3.3.1 中国田径女子项目区域竞技实力特征 |
3.3.2 中国田径女子项目区域发展对策 |
4.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四、黑龙江省田径运动发展状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训练现状与问题研究[J]. 朱兴东,马业强.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15)
- [2]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研究[D]. 徐鹏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3]越中田径竞技运动水平比较分析[D]. Doan Ha Trung.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4]我国不同技术等级径赛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地域特征研究[D]. 唐翊凯. 延边大学, 2020(05)
- [5]黑龙江省退役田径运动员就业安置影响因素与创新路径研究[D]. 高妍. 南昌大学, 2020(01)
- [6]我国优秀运动员地域分布特征研究[D]. 张泽君.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7]影响黑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D]. 杨文嘉.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0(11)
- [8]我国田径国家级裁判员现行培养体系与优化对策研究[D]. 李佩佩.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8)
- [9]基于SWOT分析下浙江省少儿趣味田径的推广策略研究[D]. 傅梦迪. 杭州师范大学, 2019(01)
- [10]中国田径女子项目区域化特征的研究[D]. 姚璐. 山西大学, 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