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狂犬病1例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传林,魏敬双[1](2021)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历史及现状》文中指出发生狂犬病暴露后,应当及时进行伤口清洗处理、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Ⅲ级暴露者还需要同时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在全球数十年的大规模应用已经证实了其对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PEP)是安全有效的。马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ERIG)、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是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近年来,重组狂犬病病毒中和性单克隆抗体(mRVNA)已经在印度通过临床Ⅲ期试验。m RVNA可以持续规模化生产并且无血源污染风险,理论上具备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成为首个最有可能在全球广泛应用的病毒性疾病防控的重组单克隆抗体产品。
李艳君[2](2021)在《气象因素对呼吸性传染病的发病分布影响及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文中指出前言:呼吸系统传染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造成全球约400万人死亡,在直接医疗费用和间接生产力损失方面给社会经济以及卫生系统造成了巨大负担。此外,近年来新兴的呼吸道病毒,例如H5N1禽流感病毒、导致2009年流感大流行新型H1N1病毒以及2019年出现的SARS-Co V-2病毒等,均对全球健康和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在全球范围内,流感病毒感染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与14%的急性下呼吸道疾病相关,每年有5-10%的成年人和20-30%的儿童感染流感,导致全球300-500万例严重病例,约100万人死亡。尽管目前针对流感病毒有疫苗和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但由于病毒变异等多种综合因素,每年由于流感病毒感染仍会对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重大影响。流感的季节性表明,气象因素可能对其传播具有影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每年约有340万例与流感相关的门诊病人和8.8万例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中国地域广阔,气候类型多样,根据积温分布,全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1个特殊的青藏高原区,了解我国分布于各温度带省份的流感流行的趋势特征,对从国家层面宏观把握全年流感流行的动态分布,提前部署公共卫生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气象因素不仅直接影响导致呼吸系统传染病病毒的生存和传播,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气象因素对空气污染物的形成和分布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呼吸系统传染病中的肺炎是全世界儿童最主要的传染性死亡原因,2017年,肺炎导致全球超过80万名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占所有5岁以下儿童死亡构成比的15%。有研究指出儿童肺炎感染水平不仅与病原体和遗传因素有关,气象和空气污染物也是导致儿童感染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儿童每单位体重的空气吸入量大于成年人,并且鉴于儿童的免疫系统和各个器官仍然处于发育阶段,使得儿童成为一个对于危险因素暴露更加敏感的人群。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儿童目前对空气污染的暴露是以前几代人未曾经历的,据预测,这一代在生命后期罹患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水平将是空前的,肺炎引起的疾病负担可以也应该被预防。因而,探讨气象因素及空气污染物对我国儿童肺炎感染的影响对于人群加强个人防护以及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具有比较重要的价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文简称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全球范围内实施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政策和非药物干预措施(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NPIs),包括封城、封闭学校、密切接触者追踪、隔离、带口罩、手卫生、公共场所消杀、保持社交距离等。由于新冠与流感一样,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被认为是呼吸液滴,各种NPI的采用目的是大幅度减少人群的接触率,从而减缓病毒的传播,因此,这些针对新冠预防的NPIs措施对其他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传播也起到了相同的遏制作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同处北温带的中国、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和韩国在流感流行模式上是否还呈现出相似的季节性特点?或者说是否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影响力比较大的国际和国内水平的NPIs作用下,以上国家的新冠病例发展趋势是怎样变化的?此外,由于NPIs措施也是防控其它传染病传播的有效途径,在这些措施下,疫情防控期间我国哪些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降与否、高峰何在、幅度如何值得我们研究与探讨。在呼吸性传染病中,流感和新冠都能引发全球大流行,由于其影响规模广泛,波及人口众多,引发了全球学者的广泛研究,为了全面了解本课题研究领域的相关进展,我们首先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领域的发表文献进行全面梳理,以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详实的文献学基础。研究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全面了解气象因素和NPIs对流感以及COVID-19流行影响作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而为本研究的设计开展提供翔实客观的文献学支撑。通过梳理该研究领域的国家、作者、研究主题以及文献被引情况等信息,并对文献特征进行客观分析,全面掌握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现状及热点问题,所得结论将为本研究下一步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借鉴。(2)通过开展基于省级水平的流感流行模式以及流感流行和气象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了解我国分布于各温度带省份的流感流行的趋势特征,对从国家层面宏观把握全年流感流行的动态分布,提前部署公共卫生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分析NPIs措施对北温带国家新冠和流感流行趋势的影响,辨析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受各国疫情防控政策和NPIs措施影响,同处北温带的中国、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的流感流行季节性特征和流感流行变化趋势,以在新冠和流感同时开展常态化防控的未来给出一定的支撑依据。(3)利用气象因素和大气质量监测指标对中国沈阳地区儿童肺炎发病的影响及建模分析,以探查大气污染物以及气象因素的短期效应与沈阳地区儿童肺炎门诊日就诊人次的相关性。(4)通过比较2009-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研究2020年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的变化,探索NPIs对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的作用大小及其强度。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的研究综合使用Cite Space和R软件,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来呈现气象因素及NPIs与流感及新冠联合研究领域已发表文献中科学知识的可视化。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获得气象因素及NPIs与流感及新冠联合研究领域的发文趋势,主题演化趋势以及当前研究热点,指导论文其他部分的研究方向。第二部分研究通过利用月平均年度百分比(Monthly annual average percent,MAAP)作为评价流感病毒流行水平的指标,将MAAP之和达到全年75%的最少几个月份作为本年度流感流行期,绘制2005-2016年间中国各省气象及流感流行的分布特征图。通过SPSS软件计算各省气象因素和MAAP的相关性,根据第一部分的文献计量学结果,我们在此处纳入的气象学指标包括温度、相对湿度、气压及降水,进而应用R软件绘制全国逐月流感流行分布图及各省流感MAAP同气象因素趋势图。选取位于北温带的9个国家为代表性研究对象,基于人口密度计算各国的流感发病率,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展示各国2015/16至2019/20流感季流感病例整体及分型毒株的流行趋势,以及2020年1月以来,在WHO和各国代表性卫生事件及NPIs的作用下,不同国家之间流感病例和新冠病例的发病变化趋势。结合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NPIs措施,绘制各国新冠疫情发展变化趋势。通过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新冠发病数据的存储和前期处理,插图,涉及到的R包包括ggplot2以及ggpubr等。在文献计量学和第二部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第三部分研究选定与气象因素相关性较强中国北方城市沈阳作为研究地点,通过构建基于泊松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探讨环境气象因素对沈阳地区儿童肺炎发病率的影响。在控制住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和周末效应之后,通过模型的AIC(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赤池信息准则)数值进行最优模型的选择,构建单污染物模型和多污染物模型。文献计量学分析显示有关NPIs措施的建模研究目前属于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第四部分通过构建时间序列模型研究2020年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的变化,探索防控措施对不同传播途径的传染病的作用大小及其强度。假定传染病月别发病数据具有一定季节性、周期性和趋势性的时间序列规律。通过传染病的月别历史发病率拟合最优的时间序列模型并预测下一年的传染病发病率。考查模型的准确性,候选模型包括指数平滑和SARIMA模型。结果:文献计量学显示气象因素与流感联合研究的文献发表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而NPIs与流感及新冠的相关性研究在2020年前并未呈现出明显的上升态势,但2020年相关文献发表量呈现出暴发式增长。温度和湿度是气象因素和以流感为代表的呼吸道传染病相关性研究的主要气象学因素。在我国,随着纬度的增加,各地区流感流行的全年集中趋势越显着,流行期相对缩短,流行月份主要集中在冬春季,高纬度地区流感流行强度与气象因素的关联性较低纬度地区更显着。气温、气压、相对湿度和降水四项气象学指标中,气压和各地区流感流行强度呈正相关,除中国南方个别地区,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与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流感流行强度呈负相关。北温带各国历年流感流行曲线均呈现典型的单峰模式,且都集中在冬春季节流行,人口密度校正后的流感病例数显示美国和加拿大历年的流感流行情况较其他国家严峻。受NPIs的影响,中国2019/20流感季的监测数据从第2周起就开始迅速下降,第9周左右就提前结束了本季流感,其他大部分国家本季流感流行趋势也在第10周左右集中出现下降趋势。中国在一系列严格的NPIs的出台和全民高度配合的下,于3月初就控制住了新冠疫情进展,其他国家的新冠疫情发展在四月初到四月中旬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除了中国,其他国家的新冠发病趋势后续又出现不同程度的抬高。由于缺乏各国NPIs开展和执行力度的详细数据,我们选取的代表性公共卫生政策及重要疫情防控事件的发布时间点和各国新冠发病趋势的相关性并不明显。通过对沈阳地区儿童肺炎发病情况和环境气象因素的建模分析,我们发现单污染物模型中O3对模型的解释力最强,其次是PM2.5和SO2。依据赤池信息准则(AIC)O3、平均气温、PM10、平均气压、风速和日平均相对湿度作为变量纳入到最终的多污染物模型当中。一定数值范围内,O3对儿童肺炎门诊量的效应随着其浓度的上升而变弱,平均气压和日均相对湿度对儿童肺炎门诊量的影响变化不大,风速达到3.5m/s左右时,对门诊量的影响最为显着,PM10则在125μg/m3浓度左右达到最大效应。通过对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发现时间序列模型对大多数病种发病率的拟合效果都比较良好。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与时间序列预测值相比,以飞沫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实际传染病发病率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再次为消化道传染病,对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作用最小。结论:(1)温度和湿度是气象与以流感为代表的呼吸系统传染病联合研究的主要气象学因素。既往关于NPIs与流感的联合研究并不算多,2020年相关研究迅速增加,并将主题进一步细化,比如手卫生、接触追踪等,此外和NPIs相关的模型研究也形成了新的研究类别,关于NPIs与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建模研究可能将持续其研究热度。(2)据我们了解,本研究第一次在中国范围内以省为单位整合十余年的流感病例和气象数据进行的定量分析。通过将病例数据进行MAAP转换,使流感在我国各地区的流行模式更加清晰,这种方法也可以为其他具有季节性规律的呼吸系统传染病提供流行期确认的方法参考。选取的北温带9国历年流感流行期均呈单峰流行模式,且集中于在冬春季节高发,受国际及国内NPIs措施作用影响,北温带各国2019/20流感季均提前结束。(3)广义相加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不同环境气象因素条件下,沈阳地区儿童肺炎的发病情况,O3、平均气温、PM10、平均气压、风速、日平均相对湿度、PM2.5以及SO2是对儿童肺炎发病影响比较大的指标。(4)大部分传染病适用于通过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分析,除了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外,应对COVID-19采取的措施对中国经呼吸道、消化道、血源及性传播的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防控具有辅助作用。措施对呼吸道传染病作用最大,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再次为消化道传染病,对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作用最小。
王笑辰[3](2019)在《江苏省狂犬病疾病负担的调查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与目的:狂犬病的流行不但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影响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报道,狂犬病每年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造成大约5.9万人死亡和370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损失,由此引发的经济负担约为8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0亿),制定科学合理的狂犬病防控策略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和挑战。本文通过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和监测资料的收集,对江苏省狂犬病病例及暴露人群的疾病负担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为制定疾病防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近10年来江苏省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估算因狂犬病早死而造成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损失,并结合人力资本法估算早死间接经济负担。调查苏州常熟、盐城亭湖及射阳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初次就诊的暴露者,测算其直接经济负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影响暴露者直接医疗费用的因素。估算暴露者及其陪同人员因就诊或陪同就诊误工导致的间接经济负担。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以了解狂犬病暴露对人群的心理影响。结果:近年来江苏省狂犬病疫情虽保持平稳下降的状态,但由狂犬病导致的死亡人数一直高居法定传染病死亡数的前四位。2008-2018年,江苏省人狂犬病疫情总体呈单峰分布,累计报告死亡565例,男女性别比为1∶0.42,年发病率维持在0.03/10万-0.11/10万之间,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5岁;因患狂犬病早死引起的DALYs总损失为11822.44年,年均损失1182.24年,其中男性为831.98年,每10万人口因患狂犬病早死造成的年均DALYs损失为1.49年,例均损失20.92年,45-59岁、30-44岁、60-69岁年龄组损失DALYs居前三位,分别约占总年均损失的36%、16%和15%;江苏省因狂犬病死亡的全人口年均间接经济负担为5255.75万元,其中45-59岁组所占比例最高,约占总间接经济负担的56%,其次为30-44岁组,约占23%;狂犬病暴露就诊者的直接医疗费用中疫苗接种费用占比最高,为60.79%,伤口处置和免疫球蛋白的费用分别占6.30%和17.89%,Ⅲ级暴露者中接种免疫球蛋白的比例较低,仅为11.51%;地区、家庭年收入和有无商业保险对暴露就诊者直接经济负担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可能是影响病例接种疫苗的因素;暴露后总人口误工间接经济负担为6946.30万元;狂犬病及其暴露人群总经济损失(包括直接和间接)为38036.27万元,平均每个病例损失417.80元;此次调查的暴露人群SDS评分为44.01±10.16,SAS评分为35.62±5.50,盐城的暴露人群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着高于苏州暴露人群(P<0.001),在暴露预防处置前和处置完成后进行的两次SDS评分和两次SAS评分均无显着差异。结论:江苏省狂犬病病例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直接经济负担是狂犬病及其暴露人群经济负担的主要来源,其次是误工间接经济负担;直接经济负担中直接医疗费用,特别是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费用又占绝大多数;盐城(苏北地区)、家庭年收入>10万元、有商业保险的暴露就诊者直接经济负担较苏州(苏南地区)、家庭年收入≤10万元、无商业保险的暴露就诊者高;15-59岁年龄组和60岁-年龄组较0-14岁年龄组都更有可能不接种疫苗;此次调查的狂犬病暴露人群不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心理。
吴其婷,范子凡,利定良,李文杰[4](2018)在《阳江市2009―2017年7例预防接种后死亡案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阳江市2009―2017年预防接种后死亡病例与疫苗接种的相关性,为提高预防接种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国家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阳江市2009―2017年报告的预防接种后死亡个案信息资料,同时收集现场调查资料、尸体解剖结果和调查诊断结果等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阳江市2009―2017年共报告7例预防接种后死亡个案,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4 h,最大46岁。按最后1次接种疫苗统计,接种脊灰疫苗2例、同时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1例、接种人用抗狂犬病疫苗4例。7例死亡个案中,临床诊断为婴儿猝死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畸形、婴儿窒息、狂犬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膜脑炎)各1例,临床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2例。AEFI分类诊断:2例为异常反应,5例为偶合症。结论阳江市2009―2017年预防接种后死亡个案以偶合症多见。应加强对接种人员的业务培训,同时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宣传教育,尽量减少偶合症的发生。
倪胜[5](2018)在《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法定传染病死因监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时空趋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章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法定传染病死因监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目的】对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法定传染病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了解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居民法定传染病死亡情况、发展趋势和病种死因顺位,为相关部门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线索。【方法】主要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对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兴宁区、宾阳县、柳北区、秀峰区、合浦县、凌云县、罗城县)居民的法定传染病死因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39种法定传染病进行病种划分,依据根本死因的ICD-10编码进行筛选;应用Microsoft Excel 2013、SPSS 16.0软件计算性别、城乡别、年龄别、民族别等不同层次的传染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顺位、构成比等指标,对两个或以上的死亡率采用卡方、列联表卡方检验,对时间序列死亡率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并对指标趋势和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结果】(1)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法定传染病的平均死亡率为9.58/10万,标化死亡率为7.93/10万。8年间传染病死亡率呈现先升后降,总体下降的趋势,2009年达到最高点(14.03/10万),2015年达到最低点(6.46/10万)。(2)8年间广西居民传染病死因顺位的前5位依次为:肺结核(4.24/10万)、病毒性肝炎(3.53/10万)、艾滋病(0.80/10万)、狂犬病(0.30/10万)、流感(0.23/10万)。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占到总死亡的89.38%,是居民传染病的主要死因。(3)性别层次上,8年来男性传染病平均死亡率为14.1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32/10万,女性传染病平均死亡率为4.61/10万,标化死亡率为3.58/10万,男性传染病死亡率显着高于女性(χ2=1012.941,P<0.001);每一年男性的传染病死亡率都明显高于女性,数值差异约达3倍。8年来男性和女性传染病死亡率的总趋势均为先升后降,总体下降。除流感、手足口病和感染性腹泻外,其余病种的死亡率男性都显着高于女性。(4)城乡别层次上,8年来城市居民传染病平均死亡率为5.39/10万,农村传染病平均死亡率为11.50/10万,城市显着低于农村(χ2=700.385,P<0.001)。2008-2013年城市居民传染病死亡率均显着低于农村,但2014-2015年的城乡传染病死亡率差异并无显着性。艾滋病在城市地区的死亡率(1.04/10万)高于农村地区(0.68/10万);除了艾滋病和感染性腹泻以外的其余病种在城市地区的死亡率均显着低于农村地区,数值差距约达到2倍以上。8年来农村传染病死亡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走向,总体趋势是逐年下降;城市传染病死亡率则在同一数值水平附近反复波动。(5)年龄别层次上,8年间0岁组居民传染病平均死亡率为9.50/10万,1-4岁组为3.78/10万,5-14岁组为0.33/10万,15-44岁组为3.22/10万,45-64岁组为12.22/10万,65岁及以上组为51.15/10万。每个年龄组之间的8年传染病平均死亡率和每一年内的死亡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传染病总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大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0岁呈现第一个小高峰,在5-14岁达到低谷,之后随着年龄增大而不断增大,在65岁及以上组急剧增大;具体到各病种时,传染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现3种不同的发展趋势。除5-14岁组外,各年龄组年份别传染病死亡率总体呈先升后降,逐年下降的趋势,与总人口的死亡率变化趋势一致。手足口病是0岁组(32.35%,3.07/10万)和1-4岁组(73.21%,2.76/10万)居民的首要死因,狂犬病是5-14岁组(50%,0.16/10万)居民的首要死因,病毒性肝炎是15-44岁组(38.86%,1.25/10万)和45-64岁组(47.03%,5.75/10万)居民的首要死因,肺结核是65岁及以上组(55.82%,25.55/10万)居民的首要死因。艾滋病的构成比在15-44岁组(22.54%)居民达到最高,之后随年龄组的升高不断降低。(6)病种年份别层次上,除了2009年和2010年,8年间居民传染病死因顺位的前3位均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这3个病种每年的构成比合计均超过86%,但是不同年份顺位有所变化。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死亡率的年份别总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在2009-2010年达到高峰,后逐年降低或波动式降低。流感死亡率在2009年达到高峰(0.87/10万,6.22%),在其余年份都稳定在低水平波动。手足口病死亡率在2010年(0.90/10万,6.60%)达到高峰后下降,并有两次回升。艾滋病死亡率先缓慢上升再波动下降,在2012年达到高峰(1.13/10万,13.64%)。(7)监测点别层次上,肺结核是合浦县(61.14%,5.92/10万)和兴宁区(56.98%,4.53/10万)居民的首要死因;病毒性肝炎是宾阳县(45.06%,5.91/10万)、凌云县(49.59%,4.00/10万)、柳北区(36.08%,1.01%)、罗城县(42.09%,6.18/10万)和秀峰区(40.54%,2.39/10万)居民的首要死因。狂犬病和流感的死亡率在罗城县较为突出;罗城县(14.69/10万)和宾阳县(13.13/10万)居民的传染病死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县区。艾滋病传染病死亡率在宾阳县、柳北区、兴宁区和秀峰区较为突出。(8)民族别层次上,主要民族的各年度总传染病死亡率和8年间平均传染病死亡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肺结核是汉族居民的首要死因(47.29%,4.56/10万),病毒性肝炎是壮族(43.18%,4.14/10万)、瑶族和仫佬族居民的首要死因。流感的死亡水平在瑶族(11.76%,0.80/10万)和仫佬族(15.15%,1.77/10万)居民中要明显高于汉族和壮族。肺结核的死亡水平在汉族中要显着高于其余民族。感染性腹泻的死亡水平在汉族中要显着低于其余民族。【结论】(1)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传染病流行趋势总体呈现主体规律性,即在主体民族(汉族和壮族)、主体年龄组(15岁及以上)、主要病种(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和主要城乡占比(农村)上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并同时呈现在男性、女性和总人口的死亡率变化趋势上,即传染病死亡率随时间推移先升高,在2009-2010年达到高峰后波动下降。说明以往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卓有成效,防控效果在农村地区尤为明显,应该继续保持和不断完善。(2)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艾滋病是8年间广西居民传染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提示对这3种疾病应重点加大宣传和干预的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3)男性传染病总死亡率和主要病种死亡率都显着高于女性,提示应从整体上更加重视男性居民的传染病宣传和防控工作。(4)城市地区居民主要传染病死亡率均显着低于农村地区,但艾滋病死亡率显着高于农村地区,说明应该关注城市化中心区域高聚集性和高流动性人群的传染病状况,尤其是艾滋病。提示我们要注意完善农村地区,尤其是农村户籍外出至城市地区常住务工人员的艾滋病宣教、筛查和报告机制,提高上报的完整率。(5)不同年龄时期传染病的流行和死亡表现出鲜明的病种特征。提示应该针对各年龄组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传染病病种宣传与防治措施。(6)手足口病可能存在跨年流行的趋势,有可能是导致1-4岁组传染病死亡率跨年波动的原因之一。2009年在罗城县及邻近区域可能发生了一次一定程度的流感流行。(7)民族间的总传染病死亡水平差异很小,但主要病种的传染病死亡水平有差异。仫佬族的传染病流行情况具有单独的特征,提示可以关注民族聚居区的特殊人文与自然环境。第二章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法定传染病死因监测时空趋势研究【目的】运用GIS技术,以行政村(居委会)为尺度,对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居民法定传染病死因监测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了解法定传染病死亡空间分布趋势,并对空间分布趋势进行研究对比和综合分析,为制定科学的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和线索。【方法】收集整理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兴宁区、宾阳县、柳北区、秀峰区、合浦县、凌云县、罗城县)法定传染病死因监测地理信息数据,运用Arc GIS 10.0软件绘制监测点数字地图,对传染病死亡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计算和检验。绘制传染病死亡率地区分布图、反距离加权插值分析(IDW)图,进行LISA分析、缓冲区分析,可视化反映传染病死亡率的空间分布状况、空间聚集特性、空间聚集半径、空间关联模式、空间因素相关性和死亡风险。【结果】(1)以1年或2年时间跨度进行IDW绘图和LISA分析,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传染病死亡在大部分区域呈现散发趋势,无明显空间聚集特性;将时间跨度扩大到4年,有4个监测点存在可以探测到的死亡率高发聚集区和稳定的低发聚集区,死亡率以高发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状下降。(2)以4年时间跨度进行IDW绘图和LISA分析,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3个主要病种的传染病死亡在大部分区域无明显空间聚集特性。(3)凌云县传染病死亡率分布呈现东北、西南和西北三个高发带,中心强度为3/10万以上,呈现H-H关联模式;在中部邻近数个村附近呈现稳定的低发现象。随时间推移高发带内部的高发中心有所转移,但仍沿县道及县道与省道的交汇点沿线分布。(4)柳北区具有以砂糖街为中心的相对稳定的中部传染病死亡高发聚集区,中心强度10/10万以上,呈现H-L关联模式;在东部、南部和西北部都呈现稳定的低发现象。高发中心明显受到国道县道交汇点的影响。(5)罗城县传染病死亡率呈现东部高发聚集中心、东北部高发带和西部高发聚集区三个高发聚集区域,最高中心强度10/10万以上,呈现H-H关联模式;在西北部存在比较稳定的低发区域。随时间推移,除东部高发聚集区外的高发区域强度和辐射半径都有减弱的趋势。东部聚集区明显受到省道县道交汇点的影响。(6)兴宁区传染病死亡率呈现中西部高发带和东部高发聚集区,中心强度5/10万以上,呈现H-H关联模式;在中部偏东地区和西部存在两个比较稳定的低发区域。随时间推移中西部高发带朝南沿县道及国道县道交汇点方向转移;东部高发中心强度和辐射半径明显减弱。(7)秀峰区传染病死亡率没有探测到明显的高发聚集现象,但其高值区域分布有可能受到国道沿线的影响。【结论】(1)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中的4个监测点的法定传染病死亡在较大的时间跨度(比如4年)上具有空间聚集特性,提示这4个地区存在某些具有一定规律空间分布特征的传染病死亡危险因素。(2)IDW空间插值和LISA分析在目标节点值的数量、节点分布和多边形对象形状上有一定的要求,对例数分布过少的对象分析局限性较大,需要辅助其他分析方法。(3)传染病的某些死亡危险因素具有流动性,首要高发聚集区中心位置比次高发聚集区随时间变化呈现更为稳定的状态;病源人群和易感人群的流动性、城市化、地区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变等因素值得注意。(4)交通网络中的国道、省道和县道沿线对传染病死亡率的高发中心位置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国道、省道和县道交汇处500米辐射半径对传染病死亡率高聚集性中心位置有影响;乡道沿线与传染病死亡率高发区的分布之间没有发现明显关联。(5)人群流动趋势与主要传染病传播具有明显的联系,应该注意完善传染病死亡高发中心,尤其是位置和强度都持续稳定的高发区域及相邻区域的监控和干预措施,对疫源人群宣传公共卫生知识和规范,培养健康的公共行为。
肖月,周建刚,张华君,蒋晨,王笑辰,朱武洋,吴未辰,闫江泓,陶晓燕[6](2018)在《宜兴市一犬伤多人事件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宜兴市2016年4起一犬伤多人事件,为制定狂犬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宜兴市发生的4起一犬伤多人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肇事犬脑组织检测狂犬病病毒。结果 4起事件中共31例伤者,其中28例暴露后及时采取规范预防措施,6个月后随访均无异常;其他3例中死亡2例。在这3例中,1例因未接种疫苗在被咬伤后的第28天发生狂犬病死亡,另1例与该死亡患者被同一犬同时咬伤,但其在死者发病后作了狂犬免疫球蛋白注射和狂犬病疫苗全程接种,8个月后随访无异常;另1例死亡患者为3月龄婴儿,被咬伤后第13天并发其他严重感染死亡。4起事件中采集2起肇事犬脑组织,经直接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均为狂犬病病毒阳性。结论暴露后及时规范免疫处置可有效预防狂犬病,今后应加强人类和动物狂犬病监测,加强狂犬病知识健康教育,采取多部门协作的犬只管理以保障人群生命安全。
伍颖华,陈伟湛,梁侨任,段龙[7](2014)在《广东台山市2007-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和医疗卫生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政府制定卫生、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为了解台山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变化规律,确定今后儿童保健工作重点和优先解决的问题,对台山市2007-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该时期儿童死因构成,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出生、死亡资料来源于2007-2012年台山市全死因监测收集的常住人口的出生、死亡监测
吴月红[8](2013)在《石嘴山市2例犬咬伤后发生狂犬病的死亡病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健康"带毒犬咬伤人后发生狂犬病的原因,为预防控制狂犬病相关工作提供经验策略。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例狂犬病病例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例狂犬病病例均未注射过狂犬病病疫苗,被咬伤后与6090d后死亡。结论及时规范有效地处置伤口、联合运用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狂犬病疫苗对预防狂犬病的发生非常关键,也是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
杨先涛,朱朝敏[9](2013)在《儿童狂犬病53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6年1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3例狂犬病患者住院病例资料。结果:53例患儿中,年龄最小1岁3月,最大14岁,平均年龄7.50岁;男女比例为2.31∶1;47例有明确暴露史的患者中,被狗咬伤43例,被猫抓伤4例;暴露后仅有7例注射了狂犬病疫苗,1例至医院进行清创处理,无1例注射免疫球蛋白;临床表现出现发热的有77.36%,有恐水、恐风表现的占69.81%,33.96%出现抽搐症状;34例患儿家属放弃治疗出院,19例在住院期间死亡,4例进行了尸检。结论:狂犬病病死率高,预后差。儿童是狂犬病的高危人群,应引起家长及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尹伟力[10](2008)在《广西西部地区蝙蝠携带狂犬病调查》文中提出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以急性致死性脑脊髓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致死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病死率几近100%。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狂犬病病毒宿主范围广泛,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温血动物。目前,欧美的狂犬病宿主要以野生动物为主,亚洲和非洲狂犬病主要以家养动物为主,人则是偶发宿主。但据最近一次调查发现,99%的人狂犬病由带毒或发病犬引起。狂犬病病毒分为7个基因型,还有几株新分离的病毒尚未确立分类地位。我国自2000年以来,狂犬病的流行一直保持上升趋势,预示着又一次狂犬病流行高峰的到来。从建国初至今,广西区对动物狂犬病未进行过系统的流行病学统计。因此针对狂犬病的自然宿主—蝙蝠开展RABV的病原生态学研究,对于阐明广西区蝠源RABV的分布及遗传衍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预警、减少或消灭狂犬病对人类的威胁,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为了获得广西西部地区蝙蝠狂犬病的流行资料,两年收集了1537只蝙蝠,来源地分布于广西的南宁市、百色市、崇左市、钦州市、河池市等5市22县区县市。通过nested-PCR检测,广西西部地区蝙蝠脑组织感染RABV阳性率为1.63%(25/1537),南宁市3.00%(6/201);崇左市3.50%(14/400);百色市1.17%(5/428)。我们采用小鼠颅内接种实验、细胞培养分离和鸡胚绒毛尿囊膜等方法对阳性蝙蝠脑组织进行病毒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上述方法均未分离到病毒,结果提示广西西部地区蝙蝠携带狂犬病的量少。
二、狂犬病1例死亡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狂犬病1例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历史及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推动WHO建立狂犬病暴露后预疗法的事件和过程 |
2 被动免疫制剂使用剂量的确定 |
3 被动免疫制剂保护效果大型回顾性或前瞻性研究 |
3.1 在菲律宾进行的pERIG使用效果的回顾性研究 |
3.2 在菲律宾进行的pERIG使用效果的前瞻性处方事件监测研究 |
3.3 在坦桑尼亚进行的回顾性调查研究 |
4 HRIG临床试验研究 |
5 重组抗狂犬病毒单抗研发进展 |
6 展望 |
(2)气象因素对呼吸性传染病的发病分布影响及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气象因素及非药物干预措施与流感联合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检索策略 |
2.3 分析工具 |
3 结果 |
3.1 气象因素与流感联合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结果 |
3.1.1 历年发文趋势 |
3.1.2 各国文献发表及合作情况 |
3.1.3 作者发文量及论文引用网络 |
3.1.4 关键词演化分析 |
3.1.5 高被引文献分析 |
3.2 NPIs与流感联合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结果 |
3.2.1 历年文献发表趋势 |
3.2.2 各国文献发表及合作情况 |
3.2.3 作者发文量及论文引用网络 |
3.2.4 关键词演化分析 |
3.2.5 高被引文献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中国各省气象及流感流行的分布特征以及新冠期间北温带地区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研究方法 |
2.2.1 2005-2016年间中国各省气象及流感流行的分布特征 |
2.2.2 新冠期间北温带地区流感流行特征研究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2005-2016年间中国各省气象及流感流行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 |
3.2 新冠期间北温带地区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
3.2.1 2015/16-2019/2020五个流感季各国流感流行趋势 |
3.2.2 2020年COVID-19的流行趋势及国际国内标志性事件与NPIs的实施时间线 |
3.2.3 全球防控新冠疫情背景下,北温带9国流感流行趋势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沈阳市大气污染及气象因素与儿童肺炎门诊人次关联性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儿童肺炎门诊数据资料 |
2.2 大气质量监测及气象数据资料 |
2.3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大气污染和气象资料的一般情况 |
3.2 儿童肺炎门诊资料的一般情况 |
3.3 各种污染物浓度及气象因素数值对儿童肺炎门诊量当日及滞后效应分析 |
3.4 单污染物模型 |
3.5 多污染物模型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四部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发病数描述统计 |
3.2 时间序列分析拟合与外推预测 |
3.3 保护率的计算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性及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流行性感冒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江苏省狂犬病疾病负担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狂犬病的疾病负担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
1.2.2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 |
1.2.3 暴露后早死间接经济负担 |
1.3 分析方法 |
1.4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流行病学特征 |
2.2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 |
2.3 暴露后早死导致的间接经济负担 |
3 讨论 |
第二章 狂犬病暴露人群的疾病负担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人口学特征 |
1.2.2 经济负担 |
1.3 分析方法 |
1.4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 |
2.2 经济负担 |
2.2.1 直接经济负担 |
2.2.2 暴露后误工间接经济负担 |
2.2.3 暴露后总经济负担 |
2.2.4 直接经济负担影响因素 |
3 讨论 |
第三章 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抑郁和焦虑心理评价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方法 |
1.2.2 评价指标 |
1.3 分析方法 |
1.4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小结 |
1 主要结论 |
2 研究的局限性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狂犬病疾病负担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阳江市2009―2017年7例预防接种后死亡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死亡病例资料 |
1.2 疫苗接种资料 |
1.3 统计分析方法 |
2 结果 |
2.1 死亡病例基本情况 |
2.2 预防接种情况 |
2.3 接种后发病间隔与死亡间隔 |
2.4 临床诊断和AEFI分类诊断 |
2.5 死亡个案所接种疫苗的AEFI报告情况 |
3讨论 |
(5)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法定传染病死因监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时空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国内、外传染病死因研究现状 |
2.广西传染病死因研究现状 |
3.GIS应用于流行病学研究的现状 |
4.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4.1 研究内容 |
4.2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法定传染病死因监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
1.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资料来源 |
1.3 研究方法 |
1.4 质量控制 |
2.结果 |
2.1 传染病死亡总体情况 |
2.2 传染病分病种死因顺位 |
3.讨论 |
第二章 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法定传染病死因监测时空趋势研究 |
1.研究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资料来源 |
1.3 研究方法 |
1.4 质量控制 |
2.结果 |
2.1 凌云县2008-2015年传染病死亡率的时空趋势分析 |
2.2 柳北区2008-2015年传染病死亡率的时空趋势分析 |
2.3 罗城县2008-2015年传染病死亡率的时空趋势分析 |
2.4 兴宁区2008-2015年传染病死亡率的时空趋势分析 |
2.5 秀峰区2008-2015年传染病死亡率的时空趋势分析 |
2.6 广西7个监测点传染病死亡率和交通网络时空相关性分析 |
3.讨论 |
总结 |
1.主要研究结论 |
2.本研究的创新性 |
2.1 材料的创新 |
2.2 研究内容的创新 |
2.3 研究方法的创新 |
3.本研究的局限性 |
4.研究进一步改善的思路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录 |
(6)宜兴市一犬伤多人事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事件概况 |
2.2 肇事犬只情况 |
2.3 暴露者情况 |
2.4 暴露后处置情况 |
2.5 狂犬病发病病例调查 |
3 讨论 |
(7)广东台山市2007-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石嘴山市2例犬咬伤后发生狂犬病的死亡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
2 原因分析及发病特点 |
3 经验探讨 |
(9)儿童狂犬病5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病例诊断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流行病学结果 |
2.2 暴露情况 |
2.3 潜伏期 |
2.4 临床表现 |
2.5 实验室检查 |
2.6 预后 |
3 讨论 |
3.1 发病季节 |
3.2 发病年龄 |
3.3 发作方式 |
3.4 潜伏期 |
3.5 暴露后处理 |
3.6 实验室检查 |
3.7 尸检结果 |
3.8 应对狂犬病的措施 |
(10)广西西部地区蝙蝠携带狂犬病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狂犬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
二.狂犬病毒的分类 |
三.狂犬病的的流行病学 |
3.1.世界狂犬病流行病学 |
3.2.中国狂犬病流行病学 |
3.3.广西狂犬病流行病学 |
3.4.犬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
3.5.野生动物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
3.6 蝙蝠的狂犬病流行病学 |
四.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一 材料 |
1.1 样品 |
1.2 蝙蝠采集器材 |
1.3 细胞 |
1.4 供试动物 |
1.5 鸡胚 |
1.6 分子生物学试剂 |
1.7 试剂的配制 |
1.8 主要仪器 |
1.9 引物 |
二 实验方法 |
2.1 蝙蝠的捕捉及处理 |
2.2.病毒RNA抽提 |
2.3.RT |
2.4.nested-PCR |
2.5.电泳 |
2.6.病毒生物学特性研究 |
2.7.蝙蝠病料处理 |
2.8.BHK-21复苏、培养及传代 |
2.9.鸡胚绒毛尿囊膜接种 |
2.10.收胚 |
第三章.实验结果 |
3.1 nested-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3.2 疑似狂犬病病料的nested-PCR检测结果 |
3.3.小鼠颅内接种传代 |
3.4.BHK-21细胞增殖病毒检测 |
3.5.鸡胚绒毛尿囊膜增殖病毒检测 |
3.6 病毒增殖情况检测 |
第四章 讨论 |
4.1.蝙蝠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制定 |
4.2.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狂犬病检测中的应用 |
4.3 广西西部地区蝙蝠狂犬病流行情况 |
4.4 小鼠颅内接种增殖狂犬病病毒法 |
4.5.细胞和鸡胚增殖病毒方法的初探 |
4.6.病毒增殖实验 |
4.7.广西蝙蝠携带RABV的可能性及其意义 |
4.8.本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英文缩写对照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 |
四、狂犬病1例死亡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历史及现状[A]. 王传林,魏敬双. 2021年动物致伤防治高峰论坛论文汇编, 2021
- [2]气象因素对呼吸性传染病的发病分布影响及非药物干预措施对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D]. 李艳君.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江苏省狂犬病疾病负担的调查分析[D]. 王笑辰. 东南大学, 2019(01)
- [4]阳江市2009―2017年7例预防接种后死亡案例分析[J]. 吴其婷,范子凡,利定良,李文杰. 华南预防医学, 2018(03)
- [5]2008-2015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法定传染病死因监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时空趋势研究[D]. 倪胜. 广西医科大学, 2018(07)
- [6]宜兴市一犬伤多人事件调查[J]. 肖月,周建刚,张华君,蒋晨,王笑辰,朱武洋,吴未辰,闫江泓,陶晓燕. 预防医学, 2018(01)
- [7]广东台山市2007-2012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分析[J]. 伍颖华,陈伟湛,梁侨任,段龙.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4(01)
- [8]石嘴山市2例犬咬伤后发生狂犬病的死亡病例分析[J]. 吴月红. 医学动物防制, 2013(11)
- [9]儿童狂犬病53例临床分析[J]. 杨先涛,朱朝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3(08)
- [10]广西西部地区蝙蝠携带狂犬病调查[D]. 尹伟力. 广西大学,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