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中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2例(论文文献综述)
汉达尔玛(B.Khandarmaa)[1](2020)在《《四部医典》蒙医传统放血疗法影响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四部医典》中关于蒙医传统放血疗法相关内容的整理、分析、归纳和进一步系统研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蒙医传统疗法中的放血疗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方法:本论文主要使用了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论文撰写过程当中,由于缺少蒙文的古代文献以及搜索相关文献的数据库,采取手工查阅方法,主要涉及《四部医典》与《四部医典》的注释本《蓝琉璃》、《注释除思明灯》、《四部甘露》等着作。现代文献中的中文文献检索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ANFANG DATA),蒙文文献通过 mongolmed.mn、EMSHIUS、UB health等数据库蒙医、放血疗法、四部医典等关键词进行初步检索、搜集、整理相关文献。现代蒙文相关蒙医放血疗法的书籍大部分是采取手工查阅方法。结论:1.蒙古族是世界上最大游牧民族,游牧民族人民生活随着气候的变换,不断搬迁,不断同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掌握了这一具有民族医疗特色的外治放血疗法。《四部医典》传入蒙古地区后,促进了蒙医传统放血疗法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同时,蒙医学者们在学习和研究《四部医典》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的临床实践,通过编写的医学着作,使蒙医学发展到今日。《四部医典》长期以来一直是广大蒙医教学、临床和科研人士的必备参考书。2.《四部医典》促进了蒙医传统放血疗法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对放血疗法机制、治疗原则、主要治疗病证、操作方法、放血工具、注意事项、疗效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蒙医放血疗法提出了分离正血与病血的观点,操作是非常重视放血时机的选择。这一点是蒙医放血疗法比其他民族放血疗法最大的区别及蒙医放血疗法最具特色的内容。3.蒙医放血疗法在临床应用中适应症逐渐扩大,也得到了日益推广。一直为蒙医临床上一种重要的内病外治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内科、骨伤科、妇科、儿科、男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4.蒙医放血疗法具有清热泻毒作用,无论是外感热毒,还是淤血阻滞,或是热入营血,它是在临床上都有良好的泻病血、除病气、降低血热、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动物和临床研究表明蒙医放血疗法是有促使血液循环障碍改善、镇痛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
高翠婷[2](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穴的古代文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整理先秦至清末有关原穴的古代文献资料,归纳总结出原穴的应用规律,为临床及科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第5版《中华医典》所收录的1156部中医古籍为检索范围,以十二原穴的标准名称及别称为关键词逐一检索,整理古籍中有关原穴的主治应用、腧穴配伍应用、刺灸法及禁忌症等内容,并建立数据库,运用Python编写程序进行数据分析,用Gephi画关联规则图。结果:经整理纳入与太冲穴相关的条文565条,其中太冲穴主治相关条文288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277条,涵盖了 38本古籍。纳入与丘墟穴相关的条文232条,其中丘墟穴主治相关条文132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100条,涵盖了 28本古籍。纳入与大陵穴相关的条文497条,其中大陵穴主治相关条文294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203条,涵盖了 44本古籍。纳入与冲阳穴相关的条文198条,其中冲阳穴主治相关条文132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66条,涵盖了 28本古籍。纳入与太渊穴相关的条文407条,其中太渊穴主治相关条文235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172条,涵盖了 30本古籍。纳入与太溪穴相关的条文467条,其中太溪穴主治相关条文268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199条,涵盖了 44本古籍。纳入与京骨穴相关的条文197条,其中京骨穴主治相关条文128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69条,涵盖了 22本古籍。纳入与神门相关的条文411条,其中神门穴主治相关条文201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210条,涵盖了 30本古籍。纳入与太白穴相关的条文270条,其中太白穴主治相关条文143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127条,涵盖了 25本古籍。纳入与合谷穴相关的条文787条,其中合谷穴主治相关条文205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582条,涵盖了 80本古籍。纳入与腕骨穴相关的条文268条,其中腕骨穴主治相关条文135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133条,涵盖了 33本古籍。纳入与阳池穴相关的条文102条,其中阳池穴主治相关条文62条,配伍应用的条文共40条,涵盖了 26本古籍。一、原穴单穴的应用规律太冲穴能够治疗87种病症,总频次达288次,太冲穴善治脾胃、肾系及肝胆等病症。丘墟穴能够治疗48种病症,总频次达132次,善治疗肢体经络、肝胆等病症。大陵穴能够治疗78种病症,总频次达294次,善治心系、头面五官、肢体经络等病症。冲阳穴能够治疗31种病症,总频次达132次,善治肢体经络类病症,其次是外感类病症。太渊穴能够治疗49种病症,总频次达235次,善治肺系、心系及肢体经络等病症。太溪穴能够治疗66种病症,总频次达268次,善治脾胃、头面五官、肺系、心系、肢体经络、肾系等病症。京骨穴能够治疗46种病症,总频次达128次,善治肢体经络等病症。神门穴能够治疗47种病症,总频次达201次,善治善治心系、脾胃、肺系等病症。太白穴能够治疗37种病症,总频次为143次,善治脾胃病、肢体经络病、外感病等。合谷穴能够治疗89种病症,总频次达205次,善治头面五官类病症、肢体经络类病症、肝胆病等。腕骨穴能够治疗43种病症,总频次为135次,善治肢体经络等病症。阳池穴能够治疗27种病症,总频次为62次,善治肢体经络类病症、肝胆病症等。二、原穴与其他腧穴的配伍应用古代文献中与太冲穴配伍的腧穴共有211个,使用频次1206次,与太冲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照海、昆仑等。太冲穴与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的腧穴使用频次依次排前5位。与丘墟穴配伍的腧穴共有89个,使用频次313次,与丘墟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昆仑、足三里、解溪、蠡沟、行间等。丘墟穴与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使用频次最高。与大陵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77个,使用频次883次,与大陵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足三里、神门、中脘、间使、膻中等。大陵穴与任脉腧穴配伍较多,其次是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的腧穴。与冲阳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13个,使用频次286次,与冲阳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公孙、足三里、厉兑、曲池、合谷等。冲阳穴与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使用频次最高。与太渊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49个,使用频次706次,与太渊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列缺、足三里、偏历、合谷、尺泽等。太渊与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腧穴配伍使用的频次最高。与太溪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92个,使用频次879次,与太溪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三阴交、足三里、合谷、飞扬、照海等。太溪穴与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使用频次最高。与京骨穴配伍的腧穴共有90个,使用频次246次,与京骨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大钟、昆仑、足通谷、悬钟、照海等。京骨穴与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经使用频次最高。古代文献中与神门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47个,使用频次840次,与神门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内关、合谷、足三里、心俞、大陵等。神门穴与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的腧穴配伍使用频次最高。与太白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27个,使用频次507次,与太白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足三里、章门、丰隆、公孙、大都等。大白穴与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使用频次最高。与合谷穴配伍的腧穴共有303个,使用频次2758次,与合谷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曲池、足三里、百会、列缺、水沟等。合谷穴与手足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阳明大肠经、督脉使用频次最高。与腕骨穴配伍的腧穴共有154个,使用频次709次,与腕骨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合谷、阳谷、曲池、中渚、足三里等。腕骨穴与手足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使用频次最高。与阳池穴配伍的腧穴共有76个,使用频次172次,与阳池穴配伍应用最多的腧穴分别为内关、合谷、曲池、中渚、腕骨等。阳池穴与手足阳经的腧穴配伍较多,其中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使用频次最高。三、原穴的关联规则分析通过对原穴的频繁项集做关联分析得到以下蕴含式:太冲、足三里→间使;太冲、照海→足三里;太冲、三阴交→足三里;太冲、足三里→神门;太冲、足三里→照海。丘墟、昆仑→足三里;丘墟、行间→太冲;丘墟、风市→足三里;丘墟、足三里→风市;丘墟、足临泣→昆仑。大陵、足三里→劳宫;大陵、劳宫→膻中;大陵、间使→足三里;大陵、膻中→足三里;大陵、合谷→间使。冲阳、内庭→厉兑;冲阳、厉兑→解溪;冲阳、厉兑→内庭;冲阳、章门、百会→长强;冲阳、曲池→天府。太渊、鱼际→足三里;太渊、足三里→鱼际;太渊、列缺→足三里;太渊、列缺→颊车、合谷;太渊、颊车、列缺→合谷。太溪、太白→足三里;太溪、足三里→太白;太溪、行间→大都;太溪、大都→行间;太溪、足三里→中脘。京骨、足三里、委中→照海、昆仑;京骨、完骨→足通谷;京骨、三阴交、委中→照海;京骨、委中→足三里、照海、昆仑;京骨、照海→足三里、昆仑、三阴交。神门、鱼际→太冲;神门、太冲→心俞;神门、心俞→太冲;神门、太冲→鱼际;神门、隐白→大陵。太白、肺俞→足三里;太白、膈俞→足三里;太白、足三里→支沟;太白、复溜→足三里;太白、足三里→气海。合谷、曲池→肩髃、足三里;合谷、肩髃、足三里→曲池;合谷、肩髃→曲池、足三里;合谷、曲池、足三里→肩髃;合谷、悬钟、足三里→曲池。腕骨、中渚→合谷;腕骨、中渚→曲池;腕骨、合谷→阳谷;腕骨、风池→合谷;腕骨、尺泽→曲池。阳池、腕骨、合谷→前谷;阳池、腕骨、阳谷→合谷;阳池、曲池→尺泽、肩髃;阳池、前谷、合谷、阳谷→腕骨;阳池、前谷、阳谷→腕骨。上述规则“→”前的为前项,“→”后的为后项。根据关联规则分析的结果,不同配穴组合间是有联系的,可以在使用前项配穴组合时考虑将后项中的配穴组合一起使用。四、原穴的配伍应用太冲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133种病症,总频次达277次,太冲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肢体经络、脾胃、头面五官类、肾系、心系等病症。丘墟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63种病症,总频次达100次,丘墟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肢体经络、肝胆类病症。大陵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109种病症,总频次达203次,大陵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心系、脾胃、肝胆类病症。冲阳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43种病症,总频次达66次,擅长治疗肢体经络类病症、心系及肝胆病症。太渊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89种病症,总频次达172次。太渊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肺系、肢体经络、头面五官、脾胃等病症。太溪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92种病症,总频次达199次。太溪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头面五官、脾胃、肢体经络、心系、肝胆、肾系等病症。京骨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54种病症,总频次达69次。京骨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肢体经络、头面五官、脾胃、肝胆、外科等病症。神门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101种病症,总频次达210次。神门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心系、头面五官、脾胃、肢体经络、肺系等病症。太白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56种病症,总频次达127次。太白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脾胃病、心系病、外感病等。合谷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213种病症,总频次达582次。合谷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头面五官、肝胆、肢体经络等病症。腕骨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79种病症,总频次达133次。腕骨穴配伍其他腧穴善治肢体经络类疾病、肝胆类病症等。阳池穴配伍其他腧穴能够治疗29种病症,总频次为40次。阳池穴配伍其他腧穴擅长治疗肢体经络、头面五官类、气血津液、肝胆等病症。五、原穴的频繁项集配伍应用太冲配足三里能够治疗脚气、行步艰难、痫病、中风-中经络、膝风肿痛等病症;太冲配合谷能够治疗难产、鼻衄、喉喑、关格、中风-中经络、厥证、惊风等症;太冲配三阴交能够治疗疝气、难产、崩漏、脚气、阴头痛、水肿、行步艰难、遗精等症;太冲配照海能够治疗脚气、阴挺等症;太冲配昆仑能够治疗脚气、行步艰难、痉证等症。丘墟配足三里能够治疗半身不遂、脚气、胸胁痛等症;丘墟配昆仑能够治疗草鞋风、脚背红肿、半身不遂、足腕痛等症;丘墟配解溪能够治疗转筋、草鞋风、脚背痛等症;丘墟配蠡沟能够治疗胸胁痛、髀膝外踝诸节痛等症;丘墟配足临泣能够治疗脚背红肿、腋下肿、草鞋风、绕踝风、足指拘挛等症。大陵配足三里能够治疗咳嗽、心痛、疥疮、黄疸、胸胁痛等症;大陵配神门能够治疗心痛、吐血、喜笑、癫狂等症;大陵配中脘能够治疗呕吐、心痛、黄疸、五噎、吐血、反胃等症;大陵配间使能够治疗癫狂、呕吐、心痛、吐血等症;大陵配膻中能够治疗肺痈、反胃、五噎、咳嗽等症。冲阳配公孙能够治疗脚气、癫狂、心痛及脾疼等症;冲阳配足三里能够治疗足痿、脚气、癫狂等症;冲阳配厉兑能够治疗龋齿、癫狂、面浮肿、水肿等症;冲阳配合谷能治疗热病汗不出、头痛等症;冲阳配曲池能够治疗瘿病、肘中痛、癫狂等症。太渊配列缺能够治疗牙痛、头痛、手掌热、咳嗽等症;太渊配偏历能够治疗胸满、喘证、咳嗽、咽干等症;太渊配足三里能够治疗牙痛、吐血、喘证、呕吐、腹痛等症;太渊配合谷能够治疗牙痛、肺痈、喘证、口僻等症;太渊配尺泽能够治疗肺痈、肩背痛等症。太溪配三阴交能够治疗阴茎痛、疝气、癃闭、阴肿、积聚、少阴病等症;太溪配足三里能够治疗牙痛、痃癖、黄疸、咳嗽等症;太溪配合谷能够治疗牙痛、耳鸣、疟疾等症;太溪配照海能够治疗嗜卧、消渴、疝气等症;太溪配飞扬能够治疗嗜卧、疟疾、腰痛等症。京骨配大钟能够治疗背弓、脐突、颈病、癫狂等症;京骨配昆仑能够治疗红肿生疮、脚气、肾心痛等症;京骨配照海能够治疗红肿生疮、脚气、癫狂等症;京骨配悬钟能够治疗身体不仁、手足偏小、痿厥等症;京骨配足通谷能够治疗寒热、汗出不恶寒、?疝等症。神门配内关能够治疗心痛、怔忡、健忘、不寐、痫病、癫狂等症;神门配合谷能够治疗喉痹、癫狂等症:神门配心俞能够治疗痫病、癫狂、痴呆等症;神门配足三里能够治疗癫狂、痫病等症。太白配足三里能够治疗腹痛、便秘、五噎、腹胀、便血等症;太白配章门能够治疗便秘、噫气、腹痛等症;太白配丰隆能够治疗体重、呕吐、舌强、股膝内肿等症;太白配公孙能够治疗鼓胀、肠鸣、腹胀、霍乱等症;太白配大都能够治疗心痛、泄泻、便秘等症。合谷配曲池能够治疗中风-中经络、水肿、疥疮、瘾疹、疟疾、麻风、喉痹、伤寒余热不尽等症;合谷配足三里能够治疗中风-中经络、水肿、头痛、赤眼、疥疮、喉痹、翳障等症;合谷配百会能够治疗头痛、中风-中经络、急惊风、中暑、中风-中脏腑等症;合谷配列缺能够治疗牙痛、头痛、中风-中经络等症;合谷配水沟能够治疗口僻、中风-中脏腑、口噤等症。腕骨配合谷能够治疗热病汗不出、癫狂、头痛、手指节痛、肩膊酸疼等症;腕骨配阳谷能够治疗汗不出、耳鸣、五指掣、胁痛等症;腕骨配曲池能够治疗癫狂、手足拘挛、肩膊酸疼、四肢麻木等症;腕骨配中渚能够治疗汗不出、肩背痛、手足拘挛等症;腕骨配足三里能够治疗黄疸、水肿、腰连腿疼等症。阳池配内关能够治疗耳后肿痛、喉痹、自汗、肩臑内外侧疼等症;阳池配合谷能够治疗疟疾、热病汗不出、五指疼痛等症;阳池配中渚能够治疗肩膊酸疼、手臂拘挛等症;阳池配腕骨能够治疗肩膊酸疼、手臂痛、手指拘挛等症;阳池配腕骨、合谷能够治疗肩膊酸疼、手臂痛、手指拘挛、.疟疾等症。结论:通过整理原穴的单穴应用规律发现阴经的原穴多用于治疗与本脏相关的脏病,阳经的原穴主治外经疾病。特定穴的配伍上,有原原配穴、原合配穴、俞原配穴、原络配穴、原募配穴等。足经的原穴多与足经的腧穴相配,手经的原穴除与部分足经腧穴配伍外,多与手经腧穴配伍。原穴配伍其他腧穴治疗疾病能够扩大治疗范围,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优先研究关联性较强的组合,这可以缩小研究范围,对其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唐冠豪[3](2019)在《加味乌梅丸方联合阿法替尼参与下40例晚期胆道癌真实诊疗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研究背景胆道癌是由肝内导管,肝外胆管,胆囊上皮细胞产生的高度异质性肿瘤,其发病率较低,约占成人所有恶性肿瘤的0.7%,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胆道癌目前缺少有效的治疗措施,其唯一的治愈方法是根治性手术切除。然而由于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绝大多数患者(>65%)在初次明确诊断时即已伴有肿瘤局部浸润或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失去手术切除机会。晚期胆道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放化疗,介入及支持对症治疗,但疗效有限。近年来,出现了朝向基于分子的个性化癌症治疗模式的转变,如厄洛替尼,曲妥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等各种靶向药物分别被批准用于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胆道肿瘤的遗传学研究也发现了生长因子和受体以及控制胆道上皮细胞生长和存活的下游信号通路。针对驱动胆道癌生长和侵袭的信号传导途径的靶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和小分子抑制剂也一直处在研究开发之中。阿法替尼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络氨酸激酶的强效、不可逆双重抑制剂。它能与EGFR(ErbB1)、HER2(ErbB2)和HER4(ErbB4)的激酶区域共价结合,不可逆地抑制络氨酸激酶自磷酸化,导致ErbB信号下调,阻断EGFR、HER2介导的肿瘤细胞传导,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转移,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研究表明EGFR和HER-2在胆道癌中存在过表达,此可以作为阿法替尼治疗胆道癌的理论基础。目前国内无阿法替尼应用于胆道癌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文献报道。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加味乌梅丸方联合阿法替尼治疗参与下,晚期胆道癌患者的治疗疗效和安全性。2研究目的随访并收集原安徽省立医院中医肿瘤科及安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科收治的晚期胆道癌病人及相关资料,汇集相关数据信息,客观评价加味乌梅丸方联合马来酸阿法替尼参与下,晚期胆道癌患者(ⅢB-Ⅳ期)的治疗疗效、安全性,为优化晚期胆道癌患者诊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3研究方法选取原安徽省立医院中医肿瘤科及现安徽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肿瘤科2017年1月2019年4月期间入住的晚期胆道癌病人,收集患者相关资料,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对纳入的40例病人进行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评价加味乌梅丸方联合马来酸阿法替尼对晚期胆道癌患者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中医症候疗效、安全性、生活质量,并对总生存期超过6个月,或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20例患者进行真实病案回顾分析。4研究结果1临床受益疗效:全组临床受益率(CBR)为65%(26/40),其中16例(40%)表现为止痛药物用量减少或疼痛程度降低,15例(37.5%)治疗后体力状况指数增加大于20分,体重增加7%以上10例(25%)。2生活质量:1周期加味乌梅丸方联合阿法替尼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率37.5%,生活质量稳定率52.5%。3中医症状改善率:中药干预小于1个月的7人,中医症状改善率57.1%,干预1-6个月的有18人,中医症状改善率72.2%,干预6个月以上15人,中医症状改善率80.0%。4安全性:40例患者靶向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无Ⅳ级不良反应的发生(骨髓抑制、腹泻、皮疹)安全性较好,无治疗相关性死亡。5毒性反应:40例患者均可评价毒性反应,常见的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腹泻及皮疹等;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无IV度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全组病例皮疹、腹泻、口腔黏膜炎患者较多,但均不重,均为Ⅰ--Ⅱ度,均能耐受继续治疗,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6生存情况:总生存期超过6个月的患者14人,其中5人在随访结束时存活,总生存期不足6个月的患者26人,其中6人在随访结束时存活。5研究结论1加味乌梅丸方联合阿法替尼治疗晚期胆道癌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靶向药物毒副作用,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2加味乌梅丸方联合阿法替尼为基础的治疗手段,为晚期胆道癌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3加味乌梅丸方联合阿法替尼参与下的综合治疗,使多数胆道癌患者获益,是晚期胆道癌患者治疗的趋势。
张莉芹,边芳[4](2014)在《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研究现状》文中指出收集近年来相关文献,就穴位注射、穴位敷贴、针灸、内外合治、内治法、足疗等方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现状进行阐述,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毕红娟[5](2013)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76例》文中提出目的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6例,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73%,两组差异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1年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7.89%和21.62%,差异显着(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起效迅速显着,且经治疗1年内复发率低。
高瑞霞[6](2012)在《蒙中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文中研究说明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以局限性口腔黏膜溃疡,口舌点片状溃疡,反复发作,局部灼热疼痛为特征,近年来笔者运用蒙中医结合治疗3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3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1年以内者5例,1~3年
滕健样[7](2012)在《葛根芩连汤方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文通过对《伤寒论》所载经典方剂葛根芩连汤的古今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该方的现代临床运用规律,为葛根芩连汤适用范围进一步拓展提供参考。方法:本论文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葛根芩连汤方证研究、该方临床文献运用规律的统计分析及该方对后世的影响分析。结果:本文共收集70个医案,经统计分析得出如下内容。①该方主治18种中医病名,泄泻在其中最多(44.29%),其次为消渴(11.11%),余常见者带下、感冒、痢疾等;35种西医病名中腹泻最多(18.52%),其次为糖尿病(11.11%),余常见者有胃肠炎、口腔溃疡、高热、菌痢、肺炎、放射性直肠炎等。②收集症状48种,其中腹痛(8.37%)出现最多,口干口渴(7.95%)次之,余常见症有身热、食欲不振、口疮、腹泻、心烦急躁、呕吐、腹胀满、口苦、少气乏力、头痛、精神不振、痒、汗出症(频率>2%);③最常见的舌苔为舌红(39.44%)、苔黄腻(29.58%),其他常见舌苔依次有薄黄苔、白腻苔、淡红舌及白苔(>2%);收集9种脉象,其中数脉最为常见(38.39%),依次为滑脉、弦脉、细脉、沉脉、浮脉(>5%);④共出现103种药物的加味使用,除葛根、黄芩、黄连外,出现频率居前几位的依次为炙甘草、木香、薏苡仁、茯苓、厚朴、蒲公英等。该方现代临床较常用的加味药物有木香、薏苡仁、茯苓、厚朴、蒲公英、白头翁、白芍、白术、半夏等,主要以行气燥湿健脾药、清热解毒药为主。原方中葛根剂量使用范围(120g-5g),黄芩剂量使用范围(30g-3g),黄连剂量使用范围(45g-1g),炙甘草剂量使用范围(18g-1.5g)。⑤患者发病性别年龄没有明显差异,可应用于各种人群;季节的规律性显示主要应用于夏季。⑥病愈服药时间在6-10日之为最多,次余是顽固性疾病服药30天以上。证候多为湿热蕴结,燥热偏盛,蕴热成毒,涉及腹泻最多,其次为糖尿病,余涉及有胃肠炎、高热、菌痢、肺炎、放射性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手足口病,鼻炎,舌炎,口腔溃疡,疱疹性咽峡炎,运动神经元疾病,慢性前列腺炎。其中急性腹泻发病在5日之内,主以高热,暴注,里急后重,脓血便,肛门灼热症状,该病的治愈期一般为7日,重症最长14日痊愈。顽固性疾病如放射性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兼腹泻,运动神经元疾病,慢性前列腺炎,病程存病期在6个月至两年。顽固性慢性腹泻治愈期在15日至90日之间。⑦通过对葛根芩连汤现代临床治疗相关疾病的症状表现、加减组方进行分析,得出该方最常见主治为湿热型腹泻,且涉及其它多学科多系统疾病,在原方基础上随证加减行气燥湿健脾、清热解毒类药。结论:本文研究认为葛根芩连汤方依据《伤寒论》所载内容,在现代临床运用中广泛运用于多种疾病,主治证以湿热为主所致的腹痛、口干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数等为特点,并在原方基础上酌情加减运用行气燥湿健脾、清热解毒类药物,实为现代临床经方活用的典范,值得更为广泛深入的研究探讨其运用特点规律,为其临床发展提供参考。
余欣[8](2008)在《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调控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痛、粘液脓血便、腹泻和里急后重。由于目前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又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故寻找有效的防治药物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中医药治疗该病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乌梅丸治疗UC疗效显着,副作用小。本课题通过建立UC大鼠模型来研究乌梅丸对U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特别是通过观察其对UC大鼠细胞因子(IL-8、IL-13)及粘附分子(CD44、CD54)、κ基因结合核因子(NF-κB)、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的影响,深入揭示乌梅丸治疗UC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UC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将健康SD大鼠84只(雌雄各半)按雌雄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每组14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个组均采用免疫加局部刺激(2,4—二硝基氯苯加醋酸)复合法,复制UC大鼠模型。模型成功后,分别观察蒸馏水、SASP、乌梅丸大、中、小剂量治疗UC大鼠后的一般状况、结肠病理改变及超微病理结构的变化;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UC大鼠病变结肠粘膜IL-8、IL-13含量的变化,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酶法(SP法)检测病变结肠粘膜免疫指标NF-κB、CD44、CD54、IL-8的光密度的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法)检测病变结肠粘膜STAT6mRNA的表达的变化。结果:(1)实验1结果表明:模型组UC大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体重明显减轻(P<0.01),结肠组织损伤评分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模型组结肠组织细胞因子IL-8的表达明显升高,IL-13的表达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2)实验2结果表明:模型组UC大鼠从症状上可见粘液稀便、甚至血便、消瘦、懒动、皮毛无光泽、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模型组结肠组织损伤评分明显比正常对照组高(P<0.01),经过乌梅丸及SASP治疗后,乌梅丸各组及SASP组结肠组织损伤评分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在结肠粘膜上皮缺损情况、腺体排列是否规则、粘膜充血状况、炎细胞浸润等方面,各组怖砀谋浼暗缇迪鲁⒔峁咕忻飨缘牟钜臁?(3)实验3结果表明:模型组UC大鼠的组织中促炎细胞因子IL-8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抗炎细胞因子IL-13含量低于正常组(P<0.01);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SASP组IL-8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IL-13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乌梅丸大剂量组IL-8、IL-13的含量分别与SASP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4)实验4结果表明:模型组UC大鼠结肠组织中CD44、CD54的光密度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及SASP组均能降低CD44、CD54的光密度,与模型组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乌梅丸大剂量组CD44、CD54的光密度均高于SASP组(P<0.01)。(5)实验5结果表明:模型组UC大鼠结肠组织NF-κB的光密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及SASP组均能降低NF-κB的光密度,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乌梅丸大剂量组NF-κB的光密度高于SASP组(P<0.01)。(6)实验6结果表明:模型组UC大鼠结肠组织STAT6mRNA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经乌梅丸和SASP治疗后,STAT6mRNA的表达升高,乌梅丸大、中、小剂量组及SASP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模型复制成功。乌梅丸对UC大鼠的治疗是有效的,其中中药组存在量效关系,乌梅丸大剂量组疗效优于SASP组。细胞因子IL-8、IL-13均参与UC形成。乌梅丸通过上调IL-13、下调IL-8,从而恢复细胞因子的失衡,达到调节免疫反应的目的。黏附因子CD44、CD54均参与UC的形成,乌梅丸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粘附能力从而调节免疫反应。核因子-κB在UC的形成过程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乌梅丸通过下调NF-κB,而对细胞因子起调控作用。UC的发病与STAT6有关,乌梅丸通过上调STAT6的表达,从而使免疫功能恢复。
徐永和,高国俊[9](2007)在《民族医药治疗五官科疾病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孟庆宏,其木格[10](2004)在《蒙中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2例》文中研究说明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具有周期复发性特点的口腔黏膜局限性损害,发病率较高,临床上尚无特殊药物,远期疗效不够理想。2001-2003年我们采用蒙药外治和中药内治的方法治疗42例,并与单纯中药治疗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83例均为门诊患者,本次发病1-2天,有口腔溃疡反
二、蒙中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蒙中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2例(论文提纲范文)
(1)《四部医典》蒙医传统放血疗法影响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四部医典》 |
第一节 《四部医典》的历史渊源 |
第二节 《四部医典》传入蒙古地区的历史背景 |
第三节 《四部医典》在蒙古地区的流传 |
第二章 蒙医传统放血疗法的历史源流与发展 |
第三章 蒙医传统放血疗法的理论及放血原则 |
第一节 蒙医放血疗法理论 |
第二节 蒙医放血疗法治疗原则 |
第四章 《四部医典》与蒙医传统放血疗法 |
第一节 《四部医典》中记载的蒙医传统放血疗法的相关内容 |
第二节 《四部医典》对蒙医传统放血疗法的影响 |
第五章 蒙医传统放血疗法研究现状 |
第一节 蒙医传统放血疗法古代文献研究现状 |
第二节 蒙医传统放血疗法现代文献研究现状 |
第三节 蒙医传统放血疗法临床研究现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穴的古代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第一节 原穴概述 |
一、原穴的源流 |
二、原穴的意义 |
三、原穴的分布 |
四、原穴的应用 |
第二节 原穴总体研究进展 |
一、文献研究 |
二、临床研究 |
三、实验研究 |
第三节 单个原穴适宜证研究综述 |
一、太冲 |
二、丘墟 |
三、大陵 |
四、冲阳 |
五、太渊 |
六、太溪 |
七、京骨 |
八、神门 |
九、太白 |
十、合谷 |
十一、腕骨 |
十二、阳池 |
第二章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的数据准备 |
二、文献的预处理 |
三、研究工具及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太冲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
一、太冲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
二、太冲穴配伍应用分析 |
第二节 丘墟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
一、丘墟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
二、丘墟穴配伍应用分析 |
第三节 大陵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
一、大陵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
二、大陵穴配伍应用分析 |
第四节 冲阳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
一、冲阳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
二、冲阳穴配伍应用分析 |
第五节 太渊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
一、太渊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
二、太渊穴配伍应用分析 |
第六节 太溪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
一、太溪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
二、太溪穴配伍应用分析 |
第七节 京骨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
一、京骨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
二、京骨穴配伍应用分析 |
第八节 神门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
一、神门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
二、神门穴配伍应用分析 |
第九节 太白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
一、太白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
二、太白穴配伍应用分析 |
第十节 合谷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
一、合谷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
二、合谷穴配伍应用分析 |
第十一节 腕骨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
一、腕骨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
二、腕骨穴配伍应用分析 |
第十二节 阳池穴临床应用规律的古代文献研究 |
一、阳池穴单穴主治疾病分析 |
二、阳池穴配伍应用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详细摘要 |
(3)加味乌梅丸方联合阿法替尼参与下40例晚期胆道癌真实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祖国医学对胆道癌的研究分析 |
1.1 病名渊源 |
1.1.1 积聚 |
1.1.2 黄疸 |
1.1.3 胁痛 |
1.2 胆道癌的病因病机 |
1.2.1 胆道癌的病因 |
1.2.2 胆道癌的病机 |
1.3 中医药治疗胆道癌的状况 |
1.3.1 辨证施治 |
1.3.2 中医专方专药治疗胆道癌 |
2 西医学治疗胆道癌现状 |
2.1 手术治疗 |
2.2 化疗 |
2.3 放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治疗方案 |
2.观察指标 |
2.1 疗效评价标准及方法 |
3.随访 |
3.1 收集资料的结果 |
3.2 研究结果 |
第三部分 病案研究 |
3.1 生存期超过6个月患者14例 |
3.2 生存期不足6个月,截至研究结束时仍存活患者6例 |
3.3 生存期不足六个月患者20例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五部分 结论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 |
个人简介 |
致谢 |
(4)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内外合治法 |
2 内治法 |
3 针灸治疗 |
4 穴位注射 |
5 穴位、局部敷贴 |
6 足疗 |
(6)蒙中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疗效观察 |
3.1 疗效标准: |
3.2 结果: |
4 典型病例 |
5 讨 论 |
(7)葛根芩连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 葛根芩连汤方证的研究进展 |
1. 葛根芩连汤现代临床研究 |
1.1. 内科 |
1.1.1. 消化系统 |
1.1.2. 循环系统 |
1.1.3. 呼吸系统 |
1.1.4. 运动神经系统 |
1.1.5. 内分泌系统 |
1.2. 外科 |
1.3. 皮肤科 |
1.4. 五官科 |
1.5. 妇科 |
1.6. 儿科 |
1.6.1. 儿科消化系统 |
1.6.1.1. 泄泻 |
1.6.1.2. 肠炎 |
1.6.1.3. 儿科其他消化系统疾病 |
1.6.2. 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疾病 |
1.6.3. 其他疾病 |
1.7. 西医病名及有效率统计 |
参考文献 |
2. 葛根芩连汤的实验研究 |
2.1. 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细胞炎症因子 |
2.2. 抗细胞凋亡因子 |
2.3. 调节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 |
2.4. 降糖作用 |
2.5. 抑菌作用 |
2.6. 解热作用 |
2.7. 抗病毒作用 |
2.8. 对红细胞渗透脆性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 葛根芩连汤的方证研究 |
1. 《伤寒论》外感病起源 |
2. 葛根芩连汤方出处 |
3. 病位分析 |
3.1. 邪在太阳阳明经 |
3.1.1. 观点举例 |
3.1.2. 观点分析 |
3.2. 邪在阳明经病 |
3.2.1. 观点举例 |
3.2.2. 观点分析 |
4. 病因病机分析 |
4.1. 观点举例 |
4.2. 观点分析 |
5. 病症分析探讨 |
5.1. 原文分析 |
5.1.1. 医反下之意义 |
5.1.2. 利遂不止与脉促关系 |
5.1.3. 喘而汗出与汗出而喘的关系 |
6. 方药探讨 |
6.1. 用药配伍、煎服方法 |
6.2. 葛根 |
6.3. 黄芩 |
6.4. 黄连 |
6.5. 甘草 |
7. 方证类方鉴别 |
7.1. 类方主证 |
7.2. 类方鉴别 |
7.2.1. 葛根芩连汤于葛根汤鉴别 |
7.2.2. 葛根芩连汤于桂枝人参汤鉴别 |
7.2.3. 葛根芩连汤于白头翁汤鉴别 |
7.2.4. 葛根芩连汤与黄芩汤鉴别 |
8. 医案评析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 葛根芩连汤现代临床文献分析 |
1. 医案统计分析 |
1.1. 研究方法 |
1.2. 症状、舌脉、病名、药物归类 |
1.3. 数据统计研究方法 |
1.4. 医案统计结果 |
小结 |
2. 葛根芩连汤验案举隅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调控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实验一 |
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1 |
材料与方法 2 |
实验结果 3 |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
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及结肠组织形态学观察 1 |
材料与方法 2 |
结果 3 |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
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细胞因子IL-8、IL-13的影响(ELISA法) 1 |
材料与方法 2 |
结果 3 |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
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粘附分子CD44、CD54的影响(免疫组化SP法) 1 |
材料与方法 2 |
结果 3 |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五 |
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核因子NF-KB、IL-8的影响(免疫组化SP法) 1 |
材料与方法 2 |
结果 3 |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六 |
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STAT6mRNA表达的影响(RT-PCR半定量法) 1 |
材料与方法 2 |
结果 3 |
讨论 参考文献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一: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综述二:乌梅丸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致谢 |
(10)蒙中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2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3 疗效标准及结果 |
3.1 疗效标准: |
3.2 治疗结果: |
4 体会 |
四、蒙中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四部医典》蒙医传统放血疗法影响的文献研究[D]. 汉达尔玛(B.Khandarmaa).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穴的古代文献研究[D]. 高翠婷.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加味乌梅丸方联合阿法替尼参与下40例晚期胆道癌真实诊疗分析[D]. 唐冠豪.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4]中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研究现状[J]. 张莉芹,边芳. 西部中医药, 2014(08)
- [5]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76例[J]. 毕红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15)
- [6]蒙中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J]. 高瑞霞.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06)
- [7]葛根芩连汤方证研究[D]. 滕健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 [8]乌梅丸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免疫调控作用机制的研究[D]. 余欣. 湖北中医学院, 2008(10)
- [9]民族医药治疗五官科疾病的应用研究[J]. 徐永和,高国俊.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7(08)
- [10]蒙中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2例[J]. 孟庆宏,其木格.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