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态竞争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邓新明,罗欢,龙贤义,邱雯韵,舒梅,张凌云,黄健锋[1](2021)在《高管团队异质性、竞争策略组合与市场绩效——来自中国家电行业的实证检验》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将传统聚焦于竞争策略研究的动态竞争理论拓展到对企业竞争策略组合的研究,以企业竞争策略组合的核心特点"竞争复杂性"为切入点,探究了高管团队异质性对竞争复杂性的影响,以及对市场绩效的进一步影响。结果发现,高管团队教育异质性对竞争复杂性具有显着正向影响;竞争复杂性对市场绩效的影响呈现显着U型曲线关系,表明企业在处于竞争复杂性低水平时,市场绩效会随着竞争复杂性的增加而降低,当超过某个竞争复杂性水平临界值时,即企业处于竞争复杂性高水平时,其市场绩效会随着竞争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加。本文研究丰富了高阶梯队和动态竞争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企业高管团队的选拔和管理及企业如何在竞争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竞争策略组合等方面具有借鉴作用。
彭铃[2](2021)在《动态环境下我国电商直播平台的竞争互动行为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使得企业如今的生存发展处在一个越来越复杂多变的动态环境之中。因此本文针对电商直播平台之间复杂的动态竞争互动行为进行有效分析,而这将对该行业在复杂的动态竞争环境下如何更好的生存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致力于对电商直播平台的竞争互动行为进行研究。主要通过文献研读法、结构化内容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淘宝直播、京东直播、蘑菇街直播、快手电商直播、抖音电商直播五大电商直播平台的竞争行为展开分析。在基于回顾现有文献以及各权威行业信息网站对企业竞争互动行为整理出的行为种类基础上,本文将以上五大电商直播平台的竞争互动行为划分为九种高频行为种类,并根据其不同行为特征,进一步将这九种行为类别划分为市场行为和非市场行为、战术行为和战略行为、创新行为和跟随行为。本文基于对有效且真实信息的收集和编码之后,制成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角度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竞争行为被实施的相对频率、近年来竞争行为的趋势变化、平台间的竞争行为体现出的动态性、五大电商直播平台之间、平台的竞争行为之间和六大行为类型间的关系等,全面且深入分析了电商直播平台的竞争互动特征和规律。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电商直播平台间的竞争互动主要发生在市场竞争领域,相较于传统行业而言,非市场行为不是电商直播平台的重点实施行为;电商直播平台实施最多的战术行为是宣传造势行为,实施频率最高的战略行为是合作联盟行为,虽然总体而言,相较于战术性行为,各平台实施战略性行为的次数很少,但相比于传统企业来说,实施战略性行为的数量是更多的;另外,本文发现各平台实施的竞争行为中,具有创新性和战略性的行为被用做进攻行动的可能性更大,而跟随性和战术性行为则被较多的用于回应行动。整体而言,电商直播行业竞争动态性较高,各平台为了取得或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行为频率都较高,进攻和回应行为的速度也较快。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竞争互动理论在电商直播领域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拓展了竞争互动行为理论在电商直播行业的应用范围,也为该行业在竞争互动过程中的行为类型选择提供有力的实践参考。
陈强,敦帅[3](2021)在《分享经济企业动态竞争研究——竞争互动与政府管制》文中研究说明分享经济作为"互联网+"时代新模式、新业态的典型代表,企业发展面临着动态、多变、跨界的市场竞争环境,解构新兴分享经济企业动态竞争过程对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政府现代化治理意义重大。滴滴出行与两家不同竞争对手"竞争态势—决策行为—结果影响—政府管制"的竞争互动过程,符合基于动态竞争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与政府管制理论构建的分享经济企业动态竞争分析框架,从管理层面为分享经济企业更好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从治理层面为政府监管和规制分享经济提供了有益参考。企业应树立动态竞争思维,重视竞争互动效应;应关注竞争对手变化,预测竞争对手行为;应采取战略性竞争行动,构建新的竞争优势。政府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监管新兴业态的动向,制定灵活多样、弹性有力的规制政策;要通过制定法律体系,构建新旧行业利益协调机制;要通过鼓励竞争、增加税收和加强监管等措施进行反垄断;要通过完善征信机制,构建完备的社会大信用体系。
唐颂[4](2020)在《H公司跨境支付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凭借全球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一系列支持性政策出台,带来商户对于跨境支付服务更大的需求,H公司跨境支付业务和收入也获得了非常良好的发展。但由于跨境支付业务起步较晚,和行业领先企业相比,交易规模较小,品牌影响力较弱。本文将据此对H公司跨境支付业务竞争战略进行研究,结合目前的外部竞争环境,通过制定有效的竞争战略,充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机会来创造竞争优势,实现竞争优势持续更新,以适应外部环境快速而连续变化。本文以H公司跨境支付业务为研究对象,结合动态竞争战略理论基础和分析模型,对其内外部环境分析,识别出目前产生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和能力。通过对比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对H公司跨境支付业务的竞争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目前竞争战略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其竞争战略进行研究后指出,H公司跨境支付业务目前的集中成本领先战略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外部竞争环境,需要向整合竞争战略进行转化,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同时降低成本,并且不断开发国际市场。结合竞争战略的选择,确定出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对应的发展策略,并对竞争战略的实施提出具体建议,从业务市场、业务模式、科技创新、运营建设、成本结构、营销传播六个方面进行竞争战略的实施,以此实现竞争战略转化的目标。本文对H公司跨境支付业务竞争战略进行研究,通过对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行识别与开发,研究制定有效竞争战略以持续创造竞争优势,对H公司战略调整、组织变革等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指导意义。同时,整个分析过程和结论可以为同类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图20幅,表24个,参考文献49篇。
张天宇[5](2017)在《资本结构决策同伴效应与产生机制实证研究 ——来自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文中研究表明自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M&M资本结构理论以来,财务学领域学者们在M&M理论模型框架内,不断深入挖掘税收、破产成本、代理成本、剩余控制权、现金流等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形成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根据财务学视角的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企业最优资本结构仅是企业自身行为特征的函数,没有考虑与其他企业特征和其行为决策的关系。但在现实中,由于企业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关系(如同处一个产品竞争市场或同处上下游供应链条上),在制定自身决策时会学习、回应、反击其他相关企业的决策。即:在“同伴效应”理论机制作用下,参照组内企业的决策选择相互影响。不仅企业战略和产品市场竞争决策如此,企业投融资决策等财务决策同样如此。目前,国外学者针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同伴效应已经展开相应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中国财务学领域,这方面的研究还尚未展开。因此,本研究以资本结构决策同伴效应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模型推导与实证研究方法,利用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对其是否具有资本结构同伴效应以及产生机制展开实证检验,为我国财务学领域企业财务决策同伴效应的实证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作用。本论文共分为七章。第1章是绪论。该章引出了本论文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意义,对涉及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并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等;第2章对经济学和财务学领域同伴效应的现有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第3章详细阐述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与同伴效应产生机制理论假说,为实证资本结构同伴效应提供理论依据;并介绍了同伴效应识别常见的模型,对应的内生性问题以及处理方法,为后续研究奠定方法方面的基础;第4章利用我国上市企业数据,在区分关联效应基础上,实证检验资本结构决策是否具有同伴效应;在此基础上,本文第5章和第6章分别对学习行为假说和动态竞争假说能否产生资本结构同伴效应展开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第7章首先系统总结全文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最后介绍本文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1)中国上市企业资本结构决策具有同伴效应。本文利用参照组组内均值线性模型、以同伴企业股票收益波动作为工具变量解决映射问题,并加入个体固定效应以及利用差分变量等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焦点企业资本结构决策与同伴企业资本结构决策显着正相关。为了区分“关联效应”,使得研究结论更加科学可靠,本研究既检验了面对“同伴企业”不同方向与不同规模的负债调整时,焦点企业的不对称反应以及社会乘数效应,又构建了较少受到关联效应影响的新工具变量。进一步考察结果强化了资本结构决策具有同伴效应的研究结论。(2)企业间的相互学习行为是产生资本结构决策同伴效应的有效机制之一。根据学习行为假说以及先验信息、私有信息和同伴信息的资本结构决策模型,本论文创新性地推导并分样本实证检验了焦点企业经理人能力、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同伴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以及焦点企业高管团队信息交流程度等反映企业学习行为的四个特征因素对资本结构同伴效应强弱的影响,从而检验了学习行为是产生资本结构同伴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3)动态竞争假说是导致资本结构决策同伴效应产生的另一种有效机制。本论文根据战略承诺理论模型推导企业最优负债反应函数,理论推导并分样本实证检验发现:“企业不同产品竞争策略(替代品或互补品)对应不同方向的资本结构决策同伴效应”以及“不同产品市场互动程度、负债水平和行业竞争程度下,替代品产品竞争和互补品产品竞争企业对应负向(正向)资本结构决策同伴效应强弱不同”,从而推断资本结构同伴效应本质上还反应一种同行企业之间的“攻击与反应”竞争互动关系。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是,将教育学和社会学的“同伴效应”创新性地引入财务学研究领域中,首次系统地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策是否具有同伴效应以及导致其产生的学习行为假说和动态竞争假说。既从理论上拓宽了现有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又从研究方法上为现有同伴效应实证研究中经常出现的映射问题、区分同伴效应与关联效应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本研究对于深入开展财务学领域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对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于静[6](2015)在《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在非竞争战略的研究与挑战》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系统性地对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在非洲市场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目的在于帮助四达时代集团公司业务管理团队在充满生机的非洲市场中探索新的商机、降低商业风险,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拓展新业务并寻找潜在的机遇。本文概述了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在非洲市场竞争中所采用的竞争战略:基于差异化的竞争战略,四达时代集团公司通过改变商业环境,分析竞争对手,逐渐成为了海外市场中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竞争者。在进行行业分析的过程中,本文运用了PEST宏观经济分析模型、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分析指出,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中适用集中差异化竞争战略。基于Penrose于1959年提出的资源分析和Prahalad与Hamel在1990年提出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本文阐述了四达时代集团公司依托其独特的资源,形成了其特有的关键能力,而这些关键能力的组合又进一步形成了其核心竞争力。最后,基于陈明哲教授的动态竞争理论分析,本文揭示了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在面对特定竞争者时采取的特定策略以及做出的特定的竞争性行为和响应。在论文写作方法上,除了大量查阅资料,对国内外管理学着作进行分析汇总外,本人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公司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访谈,获取了第一手业务资料。此外,在动态竞争理论指导的基础上,本人通过详细调查研究取得的实际商业数据,发现四达时代集团公司的竞争力战略适用于战略规划、市场营销、技术创新等多个业务领域。本文同时指出了一些与四达时代集团公司竞争力战略不符的商业管理模式,这些商业管理模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在海外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综合分析动态竞争与商业活动之间的联系,本文在结尾处提出了一些如何加强和保持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动态竞争优势的措施和建议以便公司在未来更好的迎接机遇与挑战。
皮圣雷[7](2013)在《转型期中国横向整合企业动态竞争及其与管理模式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当前,中国企业正处于关键的战略机遇期,不少企业都实施了横纵向整合,希望“先做中国第一,后做世界第一”,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级企业”。在进行横向整合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既受到转型期市场分割制度情境的影响,又或多或少地面临以跨国公司和国内区域企业为主的双重竞争威胁。面对这样复杂的竞争格局,中国企业需要通过科学选择并有效实施一系列竞争行动(或说竞争策略组合),来发挥整合优势和区域灵活性优势,并最终实现绩效的快速增长。管理模式作为企业内部结构的重要内容,既取决于横向整合企业的总体战略决策,也对企业行为决策,尤其是竞争行为决策构成影响与约束。为了帮助中国横向整合企业在特殊制度情境下和特殊竞争格局中根据自身既定管理模式理性地选择适宜的竞争策略组合,本文聚焦于“在转型期中国市场分割制度情境下,不同管理模式的横向整合企业如何选择动态竞争策略组合会收到更好的竞争效果,增加绩效?”这一科学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本文运用内容分析等方法,选择了中国空调、汽车和房地产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横向整合企业管理模式的协调性在竞争策略组合复杂性与绩效之间存在显着的负向调节作用;横向整合企业管理模式的协调性在竞争策略组合的差异性与绩效之间存在绩效显着的正向调节作用;2)市场分割对竞争策略组合以及管理模式对绩效的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削弱作用;3)市场分割制度的影响对竞争策略组合复杂性与管理模式协调性的交叉项构成调节影响;市场分割、横向整合企业的竞争策略组合差异性以及管理模式中心性三者对绩效存在较显着的交叉作用。本文的研究将竞争行为的影响因素延伸到了管理模式等概念中,补充了竞争行为的分析框架;其次本文对企业竞争动态性的描述视角也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竞争对手类型动态性问题;再次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较深入和系统地讨论了市场分割制度情境对竞争行为的影响机理。根据以上实证研究结果,本文就中国当前横向整合企业普遍采取的四种管理模式逐一确立了适宜的竞争策略组合,因而对中国企业寻求管理模式与竞争策略的匹配提供了实践启示。
胡新华,谢泗薪[8](2013)在《物流企业基于互动博弈的动态竞争战略管理创新》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了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互动博弈,重构了博弈视角下的物流企业动态竞争战略管理模型,探讨了对制约物流企业动态竞争战略实施的6大力量重塑方法,阐述了物流企业动态竞争策略的展开,提出了物流企业动态竞争实施的5大要点和3项控制措施。
杜德弘[9](2013)在《动态竞争环境下医疗器械类A公司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每年增速达到两位数。但是,与发达国家医疗器械行业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预示着中国的医疗器械行业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A公司作为一家家用医疗仪器制造公司,如何在越来越复杂的动态竞争环境下,把握行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结合自身的资源能力,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制定适合企业状况的战略,保证企业长期、稳定、持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利用动态竞争战略的理论和方法,对A公司的战略制定展开了详细的研究。首先,通过对动态竞争战略理论的回顾,给出了本文动态竞争战略分析的框架。其次,通过对A公司环境、竞争对手和公司资源能力等因素的分析,指出了A公司战略制定的关键因素。然后,基于上面的分析,指出公司战略的总体思路,然后依次从市场定位、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公司组织设计和商业模式这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A公司的战略制定。最后,从公司文化、竞争策略、生产策略、营销策略和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及其控制手段这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A公司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
王洪帅[10](2011)在《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研究》文中指出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不断刺激着企业的变化,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种变化正在加剧,已经演变为一种动态复杂环境。在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竞争对手间的战略互动节奏明显加快。竞争优势的创造与毁灭速度不断加快,竞争优势的持续时间正在急剧缩短。传统的竞争战略理论往往是在一个相对静态和确定性的环境前提下研究竞争优势的问题,认为竞争优势可以直接转化为持续竞争优势。但是随着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的加剧,动态复杂环境已经成为当今绝大多数企业所面临的客观竞争环境,如何在动态复杂环境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成为了今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动态竞争优势理论比较充分的克服了传统竞争优势理论的不足,将环境的动态变化作为战略分析的前提,并将与竞争对手间的动态博弈作为关键因素纳入分析框架中。因此,本文从动态复杂环境的研究视角,结合价值链管理理论,分析了企业在动态复杂的现实客观环境下建立动态竞争优势的途径。本本主要注重理论和逻辑分析,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为动态竞争优势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角度和分析方法。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为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论文创新点、研究方法以及论文框架介绍;第二章阐述了价值链理论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第三章对动态竞争理论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探讨了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企业动态竞争优势模型的设计过程;第五章运用耐克公司的战略管理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最后一张,提出了结论和展望。
二、《动态竞争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动态竞争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高管团队异质性、竞争策略组合与市场绩效——来自中国家电行业的实证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文献综述和研究假设 |
1. 竞争策略组合与竞争复杂性 |
2. 高管团队异质性与竞争复杂性 |
3. 竞争复杂性与市场绩效 |
二、研究设计 |
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2. 分析单位及编码 |
3. 变量界定和测量 |
三、实证分析和结果 |
1. 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与分组比较结果 |
2. 回归结果 |
3. 稳健性检验 |
四、结论和讨论 |
附录:中英文长摘要 |
高管团队异质性、竞争策略组合与市场绩效——来自中国家电行业的实证检验 |
(2)动态环境下我国电商直播平台的竞争互动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与目标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 |
1.5 研究创新点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动态竞争理论 |
2.1.2 竞争互动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2 研究述评 |
2.3 相关概念界定 |
2.3.1 电商直播 |
2.3.2 电商直播平台 |
2.3.3 竞争互动行为 |
2.3.4 电商直播平台的行为界定 |
2.4 本文的理论研究框架 |
3 研究设计 |
3.1 案例行业与样本平台的选择 |
3.1.1 案例行业的选择 |
3.1.2 样本平台的选择 |
3.1.3 五家电商直播平台发展概况 |
3.2 数据来源与编码 |
3.2.1 数据来源 |
3.2.2 数据编码 |
3.2.3 信度检验 |
4 竞争互动行为的表现规律与动态特征 |
4.1 竞争行为被实施的相对频率 |
4.2 不同竞争行为变化趋势 |
4.3 竞争互动过程中行为的动态演化研究 |
4.3.1 不同阶段平台实施竞争行动的频数动态变化 |
4.3.2 平台竞争回应可能性分析 |
4.3.3 竞争行为的行为顺次间隔 |
4.4 相关性分析 |
4.4.1 平台间相关性分析 |
4.4.2 竞争行为间相关性分析 |
4.4.3 进攻和回应行为相关性分析 |
4.5 不同特征竞争行为之间的关系 |
4.5.1 进攻与回应行为和市场与非市场行为的关系 |
4.5.2 进攻与回应行为和战术与战略行为的关系 |
4.5.3 进攻与回应行为和跟随与创新行为的关系 |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启示 |
6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分享经济企业动态竞争研究——竞争互动与政府管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
二、 相关理论基础 |
(一)分享经济与分享经济网约车 |
(二)动态竞争理论与AMC模型 |
(三)竞争优势理论与政府管制理论 |
三、 分享经济企业动态竞争的理论架构 |
(一)竞争态势 |
(二)决策行为 |
(三)结果影响 |
(四)政府管制 |
四、 竞争互动案例分析:滴滴出行 |
(一)案例选择 |
(二)案例简介 |
(三)资料搜集 |
(四)滴滴出行竞争互动分析 |
1. 滴滴出行与快的打车的竞争互动:“烽烟乍起”(2012—2015年) |
2. 滴滴出行与优步的竞争互动:“如火如荼”(2015—2016年) |
(五)案例结论 |
五、管理启示与政策建议 |
六、 结 语 |
(4)H公司跨境支付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2.1.1 关于业务战略研究 |
2.1.2 关于跨境支付商业模式创新 |
2.1.3 关于跨境支付监管要求和建议 |
2.1.4 关于跨境支付技术创新 |
2.1.5 研究综述 |
2.2 理论基础 |
2.2.1 基本竞争战略理论 |
2.2.2 蓝海战略理论 |
2.2.3 动态竞争战略理论及管理模型 |
2.3 本章小结 |
3 H公司跨境支付业务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 |
3.1.2 社会经济环境 |
3.1.3 社会文化环境 |
3.1.4 科学技术环境 |
3.2 行业环境分析 |
3.2.1 第三方跨境支付概述 |
3.2.2 行业发展现状 |
3.2.3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
3.2.4 行业发展趋势 |
3.3 内部微观环境分析 |
3.3.1 基本情况概述 |
3.3.2 业务模式分析 |
3.3.3 运营数据分析 |
3.3.4 内部资源和能力识别 |
3.4 本章小结 |
4 H公司跨境支付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
4.1 H公司跨境支付业务SWOT分析 |
4.1.1 优势分析 |
4.1.2 劣势分析 |
4.1.3 机会分析 |
4.1.4 威胁分析 |
4.1.5 SWOT分析 |
4.2 竞争战略制定 |
4.2.1 现有竞争战略分析 |
4.2.2 跨境支付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
4.2.3 内部资源和能力开发 |
4.3 本章小结 |
5 H公司跨境支付业务竞争战略实施 |
5.1 竞争战略实施 |
5.1.1 拓展业务市场 |
5.1.2 创新业务模式 |
5.1.3 加强科技创新 |
5.1.4 强化运营建设 |
5.1.5 优化成本结构 |
5.1.6 提升营销传播 |
5.2 竞争战略实施将会遇到的挑战分析 |
5.2.1 竞争战略实施将会遇到的挑战 |
5.2.2 竞争战略动态调整 |
5.3 竞争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
5.3.1 组织架构保障 |
5.3.2 规章制度保障 |
5.3.3 信息安全保障 |
5.3.4 人力资源保障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资本结构决策同伴效应与产生机制实证研究 ——来自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际意义 |
1.3 重要概念界定 |
1.3.1 资本结构决策 |
1.3.2 参照组 |
1.3.3 同伴效应 |
1.3.4 社会交互效应 |
1.3.5 社会乘数效应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6 研究创新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同伴效应产生机制的研究 |
2.1.1 偏好互动机制 |
2.1.2 期望互动机制 |
2.1.3 行动互动机制 |
2.2 关于财务决策同伴效应研究 |
2.2.1 基于外生参照组的实证研究 |
2.2.2 基于内生参照组的实证研究 |
2.3 关于同伴效应产生机制的实证研究 |
2.3.1 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
2.3.2 关于学习行为假说 |
2.3.3 关于动态竞争假说 |
2.4 研究述评 |
2.4.1 现有研究趋势 |
2.4.2 主要研究局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资本结构理论、同伴效应假说与识别方法 |
3.1 财务学视角的资本结构基本理论 |
3.1.1 M&M理论 |
3.1.2 权衡理论 |
3.1.3 融资优序理论 |
3.1.4 委托代理理论 |
3.1.5 控制权理论 |
3.2 产业组织学视角的资本结构基本理论 |
3.2.1 深袋理论 |
3.2.2 战略承诺理论 |
3.3 同伴效应假说 |
3.3.1 学习行为假说 |
3.3.2 社会规范假说 |
3.3.3 社会比较假说 |
3.3.4 社会偏好假说 |
3.3.5 动态竞争假说 |
3.4 识别方法 |
3.4.1 同伴效应识别通用模型与操作难点 |
3.4.2 参照组组内均值线性模型(Linear-in-means Model) |
3.4.3 基于方差的识别方法 |
3.4.4 其他识别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资本结构决策同伴效应实证研究 |
4.1 本章问题提出 |
4.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4.1.2 研究内容与贡献 |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4.2.1 学习行为假说理论依据 |
4.2.2 动态竞争假说理论依据 |
4.3 实证模型设计与工具变量选择 |
4.3.1 参照组选择 |
4.3.2 参照组组内均值线性模型 |
4.3.3 工具变量选择与构建 |
4.3.4 工具变量有效性检验 |
4.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
4.4.1 样本选择与变量选取 |
4.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4.3 主要回归结果与分析 |
4.5 同伴效应特征的进一步实证考察 |
4.5.1 同伴效应在方向与范围上不对称性属性考察 |
4.5.2 “乘数效应”考察 |
4.5.3 剔除关联效应的工具变量考察 |
4.6 稳健性检验 |
4.6.1 关于实证模型设定的稳健性检验 |
4.6.2 关于工具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
4.6.3 关于同伴企业指标计算方法的稳健性检验 |
4.6.4 关于参照组行业分类标准选择的稳健性检验 |
4.6.5 关于多元化企业参照组选择问题的稳健性检验 |
4.6.6 关于我国企业产权性质的稳健性检验 |
4.7 本章实证结论与启示 |
第5章 基于学习行为假说的资本结构同伴效应实证研究 |
5.1 本章问题提出 |
5.1.1 学习行为与同伴效应 |
5.1.2 实证检验基本思路 |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2.1 基于信息的企业资本结构决策基础模型 |
5.2.2 焦点企业经理人能力与同伴效应 |
5.2.3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与同伴效应 |
5.2.4 同伴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与同伴效应 |
5.2.5 焦点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程度与同伴效应 |
5.3 实证设计 |
5.3.1 参照组组内均值线性模型 |
5.3.2 工具变量选择与构建 |
5.3.3 样本选取与变量选取 |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5.4.1 焦点企业经理人能力与同伴效应 |
5.4.2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与同伴效应 |
5.4.3 同伴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与同伴效应 |
5.4.4 焦点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程度与同伴效应 |
5.5 稳健性检验 |
5.5.1 实证模型设定的稳健性检验 |
5.5.2 同伴衡量指标的稳健性检验 |
5.5.3 分样本处理方法的稳健性检验 |
5.6 本章实证结论与启示 |
第6章 基于动态竞争假说的资本结构同伴效应实证研究 |
6.1 本章问题提出 |
6.1.1 企业竞争与同伴效应 |
6.1.2 动态竞争假说与负债决策 |
6.2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
6.2.1 不同产品竞争策略下的同伴效应 |
6.2.2 不同产品互动程度与不同产品竞争策略下的同伴效应 |
6.2.3 不同负债水平与不同产品竞争策略下的同伴效应 |
6.2.4 不同行业竞争程度与不同产品竞争策略下的同伴效应 |
6.3 实证设计 |
6.3.1 参照组组内均值线性模型 |
6.3.2 工具变量选择与构建 |
6.3.3 样本选取与变量选取 |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4.1 竞争战略指标的计算 |
6.4.2 不同产品竞争策略下的同伴效应 |
6.4.3 不同产品互动程度与不同产品竞争策略下的同伴效应 |
6.4.4 不同负债水平与不同产品竞争策略下的同伴效应 |
6.4.5 不同行业竞争程度与不同产品竞争策略下的同伴效应 |
6.5 稳健性检验 |
6.5.1 竞争战略指标中介作用的检验 |
6.5.2 备择理论假说的检验 |
6.5.3 实证模型设定的检验 |
6.6 本章实证结论与启示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1.1 同伴资本结构是企业资本结构重要影响因素 |
7.1.2 学习行为是导致同伴效应的重要机制之一 |
7.1.3 动态竞争是导致同伴效应的另一重要机制 |
7.2 政策建议 |
7.2.1 企业资本结构决策应关注同伴企业 |
7.2.2 监管部门应正向利用乘数效应 |
7.2.3 投资者应理性分析企业负债融资的真实原因 |
7.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
7.3.1 研究局限 |
7.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科研及奖励 |
(6)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在非竞争战略的研究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 |
第2章 企业竞争战略的新发展 |
2.1 企业竞争战略概述 |
2.1.1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 |
2.1.2 陈明哲的动态竞争理论 |
2.2 动态竞争环境对静态竞争战略的挑战 |
2.3 动态竞争战略和静态竞争战略的比较 |
2.3.1 动态竞争战略与静态竞争战略的优势比较 |
2.3.2 动态竞争战略与静态竞争战略的风险比较 |
2.4 动态竞争战略对企业战略的要求和影响 |
2.4.1 影响动态竞争战略的因素分析 |
2.4.2 动态竞争战略对企业组织变革的要求 |
第3章 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在非竞争战略的设计、实施与评估 |
3.1 四达时代集团公司背景概述 |
3.2 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在非竞争战略的设计 |
3.2.1 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在非竞争战略设计的主要依据 |
3.2.2 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在非竞争环境的评估 |
3.2.3 基于SWOT模型对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在非业务的优势劣势分析 |
3.3 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在非竞争战略的实施 |
3.3.1 四达时代集团公司与中兴通讯公司在非市场的初期遭遇战 |
3.3.2 四达时代集团公司与中兴通讯公司在非市场的中期争夺战 |
3.3.3 四达时代集团公司与中兴通讯公司在非市场的后期保卫战 |
3.4 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在非竞争战略的评估 |
3.4.1 四达时代集团公司竞争战略选择的要素分析 |
3.4.2 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动态竞争战略的定量分析 |
第4章 四达时代集团公司保持动态竞争优势的措施 |
4.1 具备动态竞争思维,与竞争对手换位思考 |
4.2 发展海外市场的同时应重视本土市场的发展 |
4.3 推进企业竞争战略升级,建立学习型组织 |
4.4 建立保障机制,激励创新行为 |
4.5 完善企业管理模式,提倡个性化企业文化 |
4.6 借鉴成功企业的最佳实践,拓展国际化发展视角 |
4.7 四达时代集团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转型期中国横向整合企业动态竞争及其与管理模式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现实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理论与现实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
1.3.1 转型期和市场分割 |
1.3.2 横向整合 |
1.3.3 动态竞争策略组合 |
1.3.4 管理模式 |
1.4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框架 |
1.6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转型期横向整合企业竞争策略与管理模式 |
2.1 转型期中国企业的经营环境 |
2.1.1 跨国公司进入 |
2.1.2 市场分割 |
2.2 中国企业在特殊经营环境下的战略选择 |
2.2.1 区域化战略 |
2.2.2 横向整合战略 |
2.3 实施跨区域横向整合战略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格局 |
2.3.1 横向整合企业的竞争格局 |
2.3.2 市场分割情境对横向整合企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
2.4 横向整合企业的动态竞争互动 |
2.4.1 横向整合企业针对区域企业的竞争战略 |
2.4.2 横向整合企业针对跨国公司的竞争战略 |
2.4.3 特殊竞争格局下横向整合企业的竞争行为与策略 |
2.5 横向整合企业的管理模式 |
2.5.1 转型期横向整合企业管理模式的基本选择 |
2.5.2 横向整合企业管理模式的动态转化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文献综述 |
3.1 市场分割相关研究回顾 |
3.1.1 市场分割的动因 |
3.1.2 市场分割的发展阶段 |
3.1.3 市场分割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
3.2 动态竞争相关研究回顾 |
3.2.1 动态竞争分析的理论视角 |
3.2.2 竞争动态性研究的演化 |
3.2.3 动态竞争理论回顾 |
3.3 横向整合企业管理模式理论回顾 |
3.3.1 企业在一国范围内横向整合企业的管理模式 |
3.3.2 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整合管理问题 |
3.4 文献研究述评 |
3.4.1 转型期中国横向整合企业的竞争动态性 |
3.4.2 企业管理模式与动态竞争策略组合 |
3.4.3 转型期制度情境下横向整合企业管理模式与动态竞争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假设 |
4.1 横向整合企业竞争策略组合与管理模式对绩效的作用 |
4.1.1 竞争策略组合的复杂性与绩效 |
4.1.2 竞争策略组合的差异性与绩效 |
4.1.3 管理模式的协调性与绩效 |
4.1.4 管理模式的中心性与绩效 |
4.2 横向整合企业管理模式的调节作用 |
4.2.1 管理模式的协调性与竞争复杂性 |
4.2.2 管理模式的协调性与竞争差异性 |
4.2.3 管理模式的中心性与竞争复杂性 |
4.2.4 管理模式的中心性与竞争差异性 |
4.3 市场分割的调节作用 |
4.3.1 市场分割对企业竞争行为构成的影响 |
4.3.2 市场分割在竞争策略组合与绩效间的调节作用 |
4.3.3 市场分割在管理模式与绩效间的调节作用 |
4.4 市场分割对竞争策略组合与管理模式交叉项的调节作用 |
4.4.1 市场分割对管理模式的协调性与竞争复杂性交叉项的调节作用 |
4.4.2 市场分割对管理模式协调性与竞争差异性交叉项的调节作用 |
4.4.3 市场分割在管理中心性调节竞争复杂性过程中的双重调节作用 |
4.4.4 市场分割在管理中心性调节竞争差异性过程中的双重调节作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设计 |
5.0 研究方法的选择 |
5.1 样本对象界定 |
5.1.1 行业与企业选择 |
5.1.2 竞争行为界定 |
5.2 数据采集与编码 |
5.2.1 竞争行为数据 |
5.2.2 其他数据 |
5.3 变量测度 |
5.3.1 因变量 |
5.3.2 自变量 |
5.3.3 调节变量 |
5.3.4 控制变量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果 |
6.1 变量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
6.2 方差分析 |
6.3 回归分析 |
6.3.1 企业竞争策略组合对绩效的影响 |
6.3.2 横向整合企业的管理模式在竞争策略组合与绩效间的调节作用 |
6.3.3 横向整合企业不同管理模式下竞争策略组合对绩效的分类回归 |
6.3.4 市场分割的调节效应 |
6.3.5 市场分割对横向整合企业管理模式调节作用的双重调节效应 |
6.3.6 不同市场分割环境下横向整合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竞争策略组合的匹配 |
6.4 小结 |
第七章 研究结果讨论 |
7.1 假设验证总体情况 |
7.2 竞争策略组合与绩效 |
7.2.1 竞争策略组合复杂性对绩效的影响 |
7.2.2 竞争策略组合差异性对绩效的影响 |
7.3 横向整合企业的管理模式在竞争策略组合与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 |
7.3.1 管理模式对绩效的影响 |
7.3.2 管理模式协调性在竞争策略组合复杂性与绩效间的调节作用 |
7.3.3 管理模式协调性在竞争策略组合差异性与绩效间的调节作用 |
7.3.4 管理模式中心性在竞争策略组合复杂性与绩效间的调节作用 |
7.3.5 管理模式中心性在竞争策略组合差异性与绩效间的调节作用 |
7.4 市场分割的调节作用 |
7.4.1 市场分割在竞争策略组合与绩效间的调节作用 |
7.4.2 市场分割在横向整合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 |
7.5 市场分割对竞争策略组合与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 |
7.5.1 市场分割、竞争策略组合复杂性与横向整合企业管理模式的协调性 |
7.5.2 市场分割、横向整合企业的竞争策略组合差异性与管理模式中心性 |
7.6 对现实的启示 |
7.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8)物流企业基于互动博弈的动态竞争战略管理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1 物流企业竞争互动博弈分析 |
2 物流企业动态竞争战略管理 |
2.1 物流企业动态竞争战略管理模型 |
2.2 物流企业动态竞争“六力”重塑 |
2.2.1 思想力。 |
2.2.2 学习力。 |
2.2.3 创新力。 |
2.2.4 整合力。 |
2.2.5 攻防力。 |
2.2.6执行力。 |
3 物流企业动态竞争策略的展开 |
3.1“重塑规则”的竞争策略展开 |
3.2“合纵连横”的竞争策略展开 |
3.3“蚕食鲸吞”的竞争策略展开 |
3.4“多点协作”的竞争策略展开 |
3.5“释放迷雾”的竞争策略展开 |
4 物流企业动态竞争实施要点 |
4.1 构建动态竞争情报系统, 深化理解竞争规则 |
4.2 深化政企与银企合作, 构建动态战略联盟 |
4.3 创新产品服务, 锁定忠诚顾客, 提高市场份额 |
4.4 营造和谐文化, 扩大竞争范围, 多点协同竞争 |
4.5 优化决策机制, 梳理内部资源, 主动适时出击 |
5 物流企业动态竞争控制措施 |
5.1 建立企业动态监控机制, 实时监测竞争策略开展 |
5.2 构建动态财务战略控制体系, 发挥财务对战略支撑 |
5.3 建立动态联盟风险管理机制, 健全风险管控模式 |
(9)动态竞争环境下医疗器械类A公司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2 动态竞争战略理论综述 |
2.1 动态竞争战略理论 |
2.1.1 动态竞争战略的提出 |
2.1.2 动态竞争战略的类型 |
2.1.3 动态竞争战略的特点 |
2.2 动态竞争战略与传统战略的比较 |
2.2.1 动态竞争战略与传统战略的区别 |
2.2.2 动态竞争战略与传统竞争战略的联系 |
2.3 动态竞争战略分析框架 |
2.3.1 环境分析 |
2.3.2 竞争对手分析 |
2.3.3 公司资源能力分析 |
2.3.4 公司战略制定 |
3 A公司战略制定关键因素分析 |
3.1 A公司简介 |
3.2 A公司环境分析 |
3.2.1 宏观环境分析 |
3.2.2 政策环境分析 |
3.2.3 行业环境分析 |
3.3 A公司竞争分析 |
3.3.1 家用医疗器械行业五力分析 |
3.3.2 A公司竞争对手分析 |
3.4 A公司资源能力分析 |
3.4.1 A公司资源分析 |
3.4.2 A公司能力分析 |
3.5 A公司SWOT分析 |
4 A公司战略制定 |
4.0 总体战略思路 |
4.1 市场定位 |
4.2 战略定位 |
4.3 战略目标 |
4.4 公司组织设计 |
4.4.1 组织结构图 |
4.4.2 组织结构描述 |
4.5 商业模式 |
4.5.1 核心战略 |
4.5.2 战略资源 |
4.5.3 伙伴网络 |
4.5.4 顾客界面 |
5 A公司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 |
5.1 公司文化 |
5.1.1 公司使命 |
5.1.2 公司愿景 |
5.1.3 核心价值观 |
5.2 竞争策略 |
5.3 生产策略 |
5.3.1 产品研发策略 |
5.3.2 产品生产策略 |
5.3.3 产品质量管理 |
5.4 营销策略 |
5.4.1 营销模式 |
5.4.2 营销策略 |
5.4.3 渠道建设 |
5.4.4 促销方式 |
5.4.5 品牌建设 |
5.5 风险因素及其控制 |
5.5.1 管理风险及其控制 |
5.5.2 营销风险及其控制 |
5.5.3 技术风险及其控制 |
5.5.4 财务风险及其控制 |
5.5.5 知识产权侵害及其控制 |
5.5.6 经济发展、政府对该行业的影响及控制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 |
2 价值链管理理论与企业动态竞争战略理论 |
2.1 价值链概念的提出 |
2.2 价值链管理理论的发展 |
2.2.1 彼得·海因斯(PETER HINES)对价值链理论的发展 |
2.2.2 虚拟价值链的提出与发展 |
2.2.3 因特网及电子商务带来的影响 |
2.2.4 价值网、价值星系概念的提出 |
2.2.5 价值链的发展趋势 |
2.3 战略理论的发展历程 |
2.3.1 早期的战略思想阶段 |
2.3.2 传统战略管理理论阶段 |
2.3.3 竞争战略管理理论阶段 |
2.4 企业动态竞争理论的发展 |
2.4.1 动态竞争优势的涵义 |
2.4.2 动态竞争优势的性质 |
2.4.3 企业动态竞争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 |
3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构筑 |
3.1 企业动态竞争优势形成的外部条件 |
3.1.1 宏观环境 |
3.1.2 产业环境 |
3.1.3 动态竞争环境 |
3.2 企业动态竞争优势形成的内部条件 |
3.2.1 资源与竞争优势 |
3.2.2 能力与竞争优势 |
3.3 基于价值管理的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构筑 |
3.3.1 动态竞争研究的前提假设 |
3.3.2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竞争优势来源 |
3.3.3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动态竞争优势的构筑 |
4.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的提升 |
4.1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动态竞争优势模型的作用机理 |
4.1.1 环境分析 |
4.1.2 价值链系统对比分析 |
4.1.3 战略制定 |
4.1.4 企业价值链系统间的对抗 |
4.2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动态竞争优势模型的应用 |
4.2.1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动态竞争优势模型的基本原则 |
4.2.2 基于价值链管理的动态竞争战略选择 |
4.3 价值链系统的柔性与动态竞争 |
5. 耐克公司案例分析 |
5.1 耐克公司介绍 |
5.2 耐克公司的战略分析 |
5.2.1 耐克公司产品的生产流程分析 |
5.2.2 耐克公司的价值链分析 |
5.2.3 耐克公司价值链系统的战略环节 |
5.2.4 耐克产品的价值链配置战略 |
5.3 耐克与阿迪达斯的动态博弈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成果与意义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动态竞争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管团队异质性、竞争策略组合与市场绩效——来自中国家电行业的实证检验[J]. 邓新明,罗欢,龙贤义,邱雯韵,舒梅,张凌云,黄健锋. 南开管理评论, 2021(04)
- [2]动态环境下我国电商直播平台的竞争互动行为研究[D]. 彭铃.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分享经济企业动态竞争研究——竞争互动与政府管制[J]. 陈强,敦帅.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2)
- [4]H公司跨境支付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唐颂.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5]资本结构决策同伴效应与产生机制实证研究 ——来自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D]. 张天宇. 东北大学, 2017(01)
- [6]四达时代集团公司在非竞争战略的研究与挑战[D]. 于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5(02)
- [7]转型期中国横向整合企业动态竞争及其与管理模式的关系研究[D]. 皮圣雷.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6)
- [8]物流企业基于互动博弈的动态竞争战略管理创新[J]. 胡新华,谢泗薪.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13(08)
- [9]动态竞争环境下医疗器械类A公司战略研究[D]. 杜德弘. 复旦大学, 2013(03)
- [10]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企业动态竞争优势研究[D]. 王洪帅.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