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丙基-6,7-二氟-8-甲氧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的制备

1-环丙基-6,7-二氟-8-甲氧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的制备

一、1-环丙基-6,7-二氟-8-甲氧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的制备(论文文献综述)

何文秀,周以鸿,胡华南,胡惠新,赖立冬,骆建轻,程龙进[1](2020)在《莫西沙星合成方法的改进》文中提出以1-环丙基-6,7,8-三氟-1,4-(2H)-4-氧代喹啉-3-羧酸根-硼-二乙酸酐和(S,S)-八氢-6H-吡咯并[3,4-b]吡啶为原料,以无机碱作为缚酸剂,反应得到螯合物3,螯合物3通过水解反应去螯合,得到莫西沙星1。对莫西沙星1合成工艺进行改进,并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时间和无机碱对反应收率的影响。该合成路线成本低、条件温和、操作简便,整个工艺的总收率为91%,适于工业生产。

杨科,王进,邓艾平[2](2019)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加替沙星新缀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文中认为目的设计合成加替沙星-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HDACi)缀合物,并探讨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为原料,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分别在其C-7哌嗪基和C-3位羧基引入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单元,并采用HDACs试剂盒、微管蛋白试剂盒和MTT法对所合成的缀合物进行酶和抗肿瘤抑制活性测试。结果合成了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10a~c和13,其结构均经过1H NMR、13C NMR和HRMS进行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能有效地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和HDACs,并对5种肿瘤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SAHA类似物单元的侧链为6个亚甲基的缀合物10b和13对微管蛋白聚合和HDACs的抑制活性以及抗肿瘤活性强于其他衍生物。结论将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单元引入到加替沙星上,能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王堃,邹龙,刘根炎,谈弋[3](2018)在《莫西沙星及其杂质的合成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莫西沙星是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低毒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莫西沙星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容易产生杂质,为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莫西沙星的杂质需要进行控制。本文主要对莫西沙星及其杂质的合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张延峰[4](2014)在《盐酸莫西沙星及其杂质的合成研究》文中认为盐酸莫西沙星是德国拜耳公司研制开发的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与其他氟喹诺酮类的化学结构相比,莫西沙星除了具有相同的抑制拓扑异构酶II的基团外,还具有抑制拓扑异构酶IV的基团C-8-甲氧基,因此它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没有固定的交叉耐药性;另外C-7位上特殊的环状结构有抑制细菌对本品产生主动外排的作用。莫西沙星在肺组织中有较高的浓度,几乎没有光敏反应,服用安全,耐药性是目前常用喹诺酮类药物中最低的,被称为“治疗呼吸道感染接近理想的药物”。本论文对盐酸莫西沙星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一条经济可行的合成路线。采用母核1-环丙基-6,7-二氟-8-甲氧基-1,4-二氢-4-氧代喹啉基-3-羧酸乙酯(简称喹啉羧酸乙酯)、侧链(S,S)-2,8-二氮杂双环[4.3.0]壬烷(简称手性壬烷)和硼酸酯为起始原料,经三步反应制得盐酸莫西沙星成品。本合成工艺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易得、生产周期较短、成本低、环境污染小、适合工业化生产。按此工艺合成了三批产品,结果证明工艺重现性好、收率高,总摩尔收率可达60.2%。对按照本工艺合成的盐酸莫西沙星样品进行了结构确证,采用HPLC、红外、质谱、核磁共振、热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进行测试,最终确证了合成的产品与目标化合物盐酸莫西沙星结构相符。同时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并与文献资料对比确定了本品的晶型。对合成工艺和反应机理进行分析,推测了可能产生的工艺杂质及降解产物,并经过反复试验,合成了莫西沙星对映体及5个有关物质;同时采用制备液相提取分离了本品中的一个未知杂质,经详细的结构确证及文献检索,确定是莫西沙星的一个新结构杂质,命名为莫西沙星氨基化物。采用HPLC法对合成的盐酸莫西沙星进行了有关物质及对映体分析,经过与各杂质进行保留时间比对,对产品中的一个检出杂质进行了定性及定量。检测结果显示,本品色谱纯度可达到99.9%以上。上述研究为以后盐酸莫西沙星的质量研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资料。

张明光,马堰启,夏正君,陈再新[5](2014)在《盐酸莫西沙星有关物质的合成》文中研究指明为加强盐酸莫西沙星的质量控制,合成了可能存在的3个有关物质:1-环丙基-6-氟-7-氨基-8-甲氧基-4-氧代-1,4-二氢喹啉-3-羧酸、1-环丙基-6-氟-1,4-二氢-8-甲氧基-7-[(S,S)-2-甲基-2,8-二氮杂双环[4.3.0]壬烷-8-基]-4-氧代-3-喹啉羧酸和1-环丙基-7-(1-氨基-8-氮杂双环[4.3.0]壬烷-8-基)-6-氟-8-甲氧基-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并经MS和1H NMR确证结构。

盛玥[6](2014)在《盐酸莫西沙星的合成和晶型研究》文中提出盐酸莫西沙星化学名为1-环丙基-7-([S,S]-2,8-二氮杂双环[4.3.0]壬-8-基)-6-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3-喹啉羧酸盐酸盐,是第四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加剧患者、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社区获得性肺炎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作为一种优良的抗菌新药,莫西沙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盐酸莫西沙星合成文献的系统调研,选择了一条经济、简单且适合工业规模生成的合成路线,以1-环丙基-8-甲氧基-6,7-二氟-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双乙酯和S,S-二氮杂双环-[4.3.0]壬烷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目标物。并运用现代化仪器分析手段即元素分析、红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热分析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进行了结构表征,确认了合成产物的结构。在制备盐酸莫西沙星的过程中,对其晶型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用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特征进行了表征。通过以上工作,为盐酸莫西沙星的原料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喻杰[7](2013)在《喹诺酮类及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文中指出喹诺酮类及恶唑烷酮类药物是两大类重要的化学合成抗菌药物,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人类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我国药物研究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me-too”药物研究方法更加可行,所以我们对喹诺酮类及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进行了一些结构修饰工作。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1)分别合成侧链及母核,我们采用了一条简单而实用的侧链合成路线,该合成路线中我们以氨基酸为原料,经酯化、乙酰化、关环、还原、保护、脱保护等步骤合成4个侧链;分别以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酸、2,3,4,5-四氟苯甲酰乙酸乙酯为原料合成了 3个母核。2)设计并合成喹诺酮类化合物18个。我们采用微波合成的方法将侧链和母核进行连接,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目标化合物及重要中间体都通过核磁、高分辨质谱等进行结构确证。3)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较好,尤其化合物STM-5和STM-6等优于环丙沙星且与左氧氟沙星相当。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我们设计并开发了一条合成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新路线。以氨基醇为初始原料,经乙酰化、氧化、Henry反应、保护、氧化、还原胺化、脱保护、关环等11步反应,成功得到了化合物EZ5-10。通过该合成路线可以实现对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E位点进行修饰,且所用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较为温和,易于操作。

吴文良[8](2012)在《加替沙星环合酯及其去甲基衍生物的合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加替沙星是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在呼吸系统感染等治疗中表现出很好的药效和高耐受性。与其它喹诺酮类抗菌类药物相比,本品具有剂量小、疗效好及副作用小等优点。因此,加替沙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具有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然而国内外大多数化学合成路线均较长,涉及到的中间体也较多,导致大多数路线均有收率低、含量低等缺点。因此,研究加替沙星及其中间体经济可行的合成路线是很有必要的,一旦成功将会产生相当好的社会和经济前景。本文在大量文献研究基础之上,做了大量认真细致的研究工作,自制了喹诺酮类药物共用关键中间体——N,N-二甲胺基丙烯酸乙酯,并以此为原料,与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酰氯经一次胺化、二次胺化和环合三步反应得到了加替沙星环合酯,总收率为88.8%(文献收率62.5%)。该方法原子经济性好,反应条件温和,容易控制操作,工业放大简单方便,同时符合绿色化学发展的方向。并以加替沙星环合酯为原料,得到了其几个相关的衍生物,为加替沙星及其去甲基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也对加替沙星的工业化生产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吴文良,卢小逸,宋庆宝[9](2012)在《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羟基-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的合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2)经40%氢溴酸水解得到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羟基-4-氧代喹啉-3-羧酸(4),再在三甲基氯硅烷存在下经乙醇酯化得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羟基-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1),总收率为52.1%。也可用2在无水三氯化铝作用下水解直接得到1,收率66.9%。

李倩[10](2010)在《加替沙星合成工艺改进研究》文中提出加替沙星是新一代的喹诺酮类抗菌药,在呼吸系统感染等治疗中表现出很好的药效和高耐受性。该药已于1999年12月批准上市,目前已在欧盟国家、美国、南美和中美洲国家等40几个国家上市。由于其合成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国内外的合成路线大多存在收率低、含量不高等缺点。为此,完成加替沙星的合成和开发其中间体经济可行的合成路线是相当有必要的,并且将会具有相当好的社会和经济前景。本文对文献报道的全合成方法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的是建立一条适于规模化生产的合成工艺路线。在保证产品纯度和产率的基础上,本文对文献报道的十二步反应,都对反应条件进行了适当的优化操作。为此,我们剔除了合成路线中毒性大、不易后处理的溶剂,替换了路线中部分成本昂贵,不易购得的原料,简化了路线中产品的提纯方法,优化了合成工艺,将合成的平均总收率从16.9%提高到了18.3%,并通过各种分析手段,确证了其化学结构,对产品的工业化合成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

二、1-环丙基-6,7-二氟-8-甲氧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的制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环丙基-6,7-二氟-8-甲氧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莫西沙星合成方法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实 验
    1.1 仪器及试剂
    1.2 莫西沙星(1)的合成
2 结果与讨论
    2.1 缚酸剂对反应的影响
    2.2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2.3 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3 结 论

(2)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加替沙星新缀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合成方法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试剂
    2.3 化学实验步骤
        2.3.1 1-环丙基-6, 7-二氟代-8-甲氧基-1, 4-二氢代-4-氧代喹啉-3-羧酸-O3, O4-二乙酸根合硼 (4) 的合成
        2.3.2 1-环丙基-6-氟-7- (3-甲基-1-哌嗪基) -8-甲氧基-1, 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O3, O4-二乙酸根合硼 (5) 的合成
        2.3.3 1-环丙基-6-氟-7- (3-甲基-4-N-丙炔基-1-哌嗪基) -8-甲氧基-1, 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O3, O4-二乙酸根合硼 (6) 的合成
        2.3.4 叠氮烷基酸 (7) 的合成
        2.3.5 羧酸类缀合物 (8) 的合成
        2.3.6 C-7加替沙星-HDACi缀合物 (10) 的合成
        2.3.7 加替沙星乙炔酰胺 (11) 的合成
        2.3.8 羧酸类加替沙星-HDACi (12) 的合成
        2.3.9 1-环丙基-6-氟-1, 4-二氢-8-甲氧基-7- (3-甲基-1-哌嗪基) -4-氧代-3-喹啉-3- ( (N-羟基-7- (1, 2, 3-三氮唑基) ) -庚酰胺基) 甲酰胺 (13) 的合成
    2.4 HDACs抑制活性实验
    2.5 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实验
    2.6 体外抗增殖活性测试
3 结果与讨论
    3.1 合成部分
    3.2 HDACs抑制活性
    3.3 微管蛋白聚合抑制活性
    3.5 体外抗肿瘤活性

(3)莫西沙星及其杂质的合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莫西沙星的合成研究
    1.1 非螯合法制备莫西沙星
    1.2 螯合法制备莫西沙星
        1.2.1 硼螯合法制备莫西沙星
        1.2.2 镁螯合法制备莫西沙星
        1.2.3锡螯合法制备莫西沙星
2莫西沙星相关杂质的合成研究
    2.1 杂质A的合成
    2.2 杂质B的合成
    2.3 杂质C的合成
    2.4 杂质D的合成
    2.5 杂质E的合成
    2.6 杂质F的合成
        2.6.1 直接甲基化法
        2.6.2 甲醛缩合法
    2.7杂质G的合成
    2.8杂质H的合成
    2.9杂质I的合成
3 结语

(4)盐酸莫西沙星及其杂质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喹诺酮类药物概述
        1.1.1 喹诺酮类药物简介
        1.1.2 喹诺酮类药物发展史
    1.2 盐酸莫西沙星简介
        1.2.1 盐酸莫西沙星名称和结构
        1.2.2 盐酸莫西沙星药理作用
        1.2.3 盐酸莫西沙星临床应用
    1.3 盐酸莫西沙星合成路线概述
        1.3.1 路线一
        1.3.2 路线二
        1.3.3 路线三
        1.3.4 路线四
        1.3.5 路线五
    1.4 选题的科学意义
    1.5 本文拟采用的合成路线和研究内容
第2章 盐酸莫西沙星合成工艺研究
    2.1 螯合物的合成
        2.1.1 反应方程式
        2.1.2 反应机理
        2.1.3 试验药品及仪器
        2.1.4 试验步骤
        2.1.5 反应物料配比的确定
        2.1.6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2.1.7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2.1.8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2.1.9 小结
    2.2 莫西沙星碱的合成
        2.2.1 反应方程式
        2.2.2 反应机理
        2.2.3 试验药品及仪器
        2.2.4 试验步骤
        2.2.5 反应物料配比的确定
        2.2.6 溶剂的选择
        2.2.7 碱试剂的选择
        2.2.8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2.2.9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2.2.10 料液pH对反应的影响
        2.2.11 析晶温度对精制步骤的影响
        2.2.12 析晶时间对精制步骤的影响
        2.2.13 小结
    2.3 盐酸莫西沙星的合成
        2.3.1 反应方程式
        2.3.2 反应机理
        2.3.3 试验药品及仪器
        2.3.4 试验步骤
        2.3.5 反应溶剂的选择
        2.3.6 小结
    2.4 三批平行实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盐酸莫西沙星结构确证
    3.1 引言
    3.2 盐酸莫西沙星的结构
    3.3 高效液相色谱纯度
    3.4 红外光谱
    3.5 质谱
    3.6 核磁共振谱
    3.7 热重分析
    3.8 粉末X射线衍射
    3.9 综合解析
第4章 杂质研究
    4.1 工艺中可能引入的杂质
    4.2 杂质的制备
        4.2.1 试验药品及仪器
        4.2.2 对映异构体的制备
        4.2.3 杂质A的制备
        4.2.4 杂质B的制备
        4.2.5 杂质C的制备
        4.2.6 杂质D的制备
        4.2.7 杂质E的制备
        4.2.8 未知杂质(杂质F)的制备
    4.3 杂质F的结构确证
        4.3.1 元素分析
        4.3.2 质谱
        4.3.3 核磁共振谱
        4.3.4 综合解析
    4.4 盐酸莫西沙星的杂质分析
        4.4.1 有关物质分析
        4.4.2 对映异构体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5)盐酸莫西沙星有关物质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实验部分
    1-环丙基-6-氟-7-叔丁胺基-8-甲氧基-4-氧代-1, 4-二氢-3-喹啉羧酸根-O3, O4-二乙酸根合硼 (5)
    1-环丙基-6-氟-7-叔丁胺基-8-甲氧基-4-氧代-1, 4-二氢-3-喹啉羧酸 (6)
    1-环丙基-6-氟-7-氨基-8-甲氧基-4-氧代-1, 4-二氢喹啉-3-羧酸 (1)
    (S, S) -8-苄基-2-甲基-2, 8-二氮杂双环[4.3.0]-壬烷 (8)
    (S, S) -2-甲基-2, 8-二氮杂双环[4.3.0]壬烷 (9)
    1-环丙基-6-氟-1, 4-二氢-8-甲氧基-7-[ (S, S) -2-甲基-2, 8-二氮杂双环[4.3.0]壬烷-8-基]-4-氧代-3-喹啉羧酸 (2)
    1-硝基-8-苄基-8-氮杂双环[4.3.0]壬烷 (12)
    1-氨基-8-苄基-8-氮杂双环[4.3.0]壬烷 (13)
    1-叔丁氧羰基胺基-8-苄基-8-氮杂双环[4.3.0]-壬烷 (14)
    1-叔丁氧羰基胺基-8-氮杂双环[4.3.0]壬烷 (15)
    1-环丙基-7- (1-氨基-8-氮杂双环[4.3.0]壬烷-8-基) -6-氟-8-甲氧基-1, 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 (3)

(6)盐酸莫西沙星的合成和晶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喹诺酮类药物概述
    1.2 莫西沙星概述
        1.2.1 莫西沙星的作用机制
        1.2.2 莫西沙星的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
        1.2.3 莫西沙星的市场状况
    1.3 盐酸莫西沙星合成路线总结
    1.4 盐酸莫西沙星的晶型概述
        1.4.1 盐酸莫西沙星的无水晶型
        1.4.2 盐酸莫西沙星的含水晶型
        1.4.3 盐酸莫西沙星的无定形晶型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盐酸莫西沙星的合成工艺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中间体的制备
        2.2.1 1-环丙基-8-甲氧基-6,7-二氟-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双乙酰氧硼酯(螫合物)的合成
        2.2.2 7-(S,S-二氮杂双环-[4,3,0]壬烷-8-基)-1-环丙基-6-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喹啉-3-羧酸双乙酰氧硼酯的合成
    2.3 7-(S,S-二氮杂双环-[4,3,0]壬烷-8-基)-1-环丙基-6-氟-1,4-二氢-8-甲氧基-4-氧代喹啉-3-羧酸盐酸盐(盐酸莫西沙星)的合成
    2.4 目标化合物的精制
第三章 盐酸莫西沙星的结构表征
    3.1 盐酸莫西沙星中间体螯合物的结构表征
        3.1.1 核磁共振谱
        3.1.2 质谱
    3.2 盐酸莫西沙星精制品的结构表征
        3.2.1 样品的理化性质
        3.2.2 元素分析
        3.2.3 红外光谱
        3.2.4 核磁共振谱
        3.2.5 质谱
        3.2.6 热分析
        3.2.7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3.3 综合解析
第四章 盐酸莫西沙星的多晶型及稳定性研究
    4.1 制备方法
    4.2 晶型的表征
        4.2.1 实验仪器及测定条件
        4.2.2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4.3 晶型稳定性研究
        4.3.1 实验仪器及测定条件
        4.3.2 结果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喹诺酮类及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
    第一章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综述
        1.1 绪论
        1.2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基本结构
        1.3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分代
        1.4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5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不良反应
        1.5.1 耐药性
        1.5.2 不良反应
        1.6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基本构效关系
        1.6.1 N-1位取代基
        1.6.2 2-位取代基
        1.6.3 3,4-位取代基
        1.6.4 5-位取代基
        1.6.5 6-位取代基
        1.6.6 7-位取代基
        1.6.7 8-位取代基
        1.7 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测试
        2.1 引言
        2.2 喹诺酮类化合物的设计
        2.2.1 化合物的设计思路
        2.3 取代哌嗪侧链及母核的合成
        2.3.1 文献报道的路线
        2.3.2 侧链及母核合成路线
        2.3.3 实验部分
        2.4 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2.4.1 实验部分
        2.5 喹诺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测试
        2.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5.2 生物活性测试方法
        2.5.3 实验结果
        2.6 结果与讨论
        2.6.1 喹诺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
        2.6.2 侧链的合成
        2.6.3 母核的合成
        2.6.4 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2.7 结论
第二部分 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
    第一章 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综述
        1.1 绪论
        1.2 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1.3 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基本构效关系
        1.4 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1.4.1 A环的修饰
        1.4.2 B环的修饰
        1.4.3 C环的修饰
        1.4.4 D侧链的修饰
    第二章 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2.1 引言
        2.2 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设计
        2.3 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2.3.1 文献报道的合成路线
        2.3.2 合成路线的设计
        2.4 实验部分
        2.4.1 实验试剂和仪器
        2.4.2 实验步骤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合成路线1
        2.5.2 合成路线2
        2.5.3 合成路线3
        2.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研究生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加替沙星环合酯及其去甲基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喹诺酮类药物简介
    1.2 喹诺酮类药物构效关系及分类
        1.2.1 左氧氟沙星
        1.2.2 司帕沙星
        1.2.3 莫西沙星
        1.2.4 加替沙星
    1.3 加替沙星的药学特性
        1.3.1 药理作用
        1.3.2 抗菌活性
        1.3.3 不良反应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合成工艺路线选择
    2.1 加替沙星环合酯的合成路线
    2.2 N,N-二甲胺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路线
    2.3 O-去甲基加替沙星羧酸乙酯的合成路线
    2.4 加替沙星环合酯的应用
第三章 加替沙星环合酯及其去甲基衍生物的合成
    3.1 实验原料
    3.2 实验仪器
    3.3 实验过程
        3.3.1 加替沙星环合酯的合成
        3.3.2 N,N-二甲胺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
        3.3.3 加替沙星环合酯衍生物的合成
        3.3.4 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相关化合物谱图分析
    4.1 液相色谱分析
        4.1.1 加替沙星环合酯(1)的液相谱图
        4.1.2 加替沙星羧酸(2)的液相谱图
        4.1.3 去甲基加替沙星羧酸(3)的液相谱图
        4.1.4 去甲基加替沙星羧酸乙酯(4)的液相谱图
    4.2 核磁共振氢谱
        4.2.1 加替沙星环合酯(1)的H-NMR谱图
        4.2.2 加替沙星羧酸(2)的H-NMR谱图
        4.2.3 去甲基加替沙星羧酸(3)的H-NMR谱图
        4.2.4 去甲基加替沙星羧酸乙酯(4)的H-NMR谱图
    4.3 红外吸收光谱
        4.3.1 加替沙星环合酯(1)的红外谱图
        4.3.2 加替沙星羧酸(2)的红外谱图
        4.3.3 去甲基加替沙星羧酸(3)的红外谱图
        4.3.4 去甲基加替沙星羧酸乙酯(4)的红外谱图
    4.4 相关化合物质谱
        4.4.1 去甲基加替沙星羧酸(3)的质谱图
        4.4.2 去甲基加替沙星羧酸乙酯(4)的质谱图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致谢

(9)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羟基-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实验部分
    1-环丙基-6, 7-二氟-1, 4-二氢-8-羟基-4-氧代喹啉-3-羧酸 (4)
    1-环丙基-6, 7-二氟-1, 4-二氢-8-羟基-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 (1)

(10)加替沙星合成工艺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研究进展
        1.1.1 巴洛沙星
        1.1.2 莫西沙星
        1.1.3 吉米沙星
        1.1.4 加替沙星
    1.2 加替沙星的药理学特点
        1.2.1 药理作用
        1.2.2 抗菌活性
        1.2.3 不良反应
    1.3 加替沙星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加替沙星的临床应用
        1.4.1 呼吸系统感染
        1.4.2 泌尿系统感染
        1.4.3 皮肤软组织感染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加替沙星合成路线及条件优化
    2.1 文献报道的合成方法
    2.2 合成中存在的问题及所作的改进
        2.2.1 4-羟基-3,5,6-四氟苯二甲酸(2)的合成
        2.2.2 3-羟基-2,4,5-三氟苯甲酸(3)的合成
        2.2.3 3-甲氧基-2,4,5-三氟苯甲酸(4)的合成
        2.2.4 3-甲氧基-2,4,5-三氟苯甲酰氯(5)的合成
        2.2.5 3-甲氧基-2,4,5-三氟苯甲酰丙二酸二乙酯(6)的合成
        2.2.6 1-环丙基-1,4-二氢-4-氧代-6,7-二氟-8-甲氧基-3-喹啉-0~3,0~4-二(乙酰氧基-O)硼酸酯(10)的合成
    2.3 合成过程中所作的改进
        2.3.1 中间体3-甲氧基-2,4,5-三氟苯甲酸(4)合成的改进
        2.3.2 2-(3-甲氧基-2,4,5-三氟苯甲酰基)-3-环丙胺基-丙烯酸乙酯(8)合成的改进
        2.3.3 提高1-环丙基-1,4-二氢-4-氧代-6,7-二氟-8-甲氧基-3-喹啉羧酸乙酯(9)的收率
        2.3.4 1-环丙基-1,4-二氢-4-氧代-6-氟-7-(2-甲基哌嗪基)-8-甲氧基-3-喹啉羧酸(11)合成的改进
        2.3.5 小结
第三章 加替沙星的合成实验操作及原料
    3.1 仪器、试剂及原料
    3.2 实验步骤
        3.2.1 4-羟基-3,5,6-四氟苯二甲酸(2)的合成
        3.2.2 3-羟基-2,4,5-三氟苯甲酸(3)的合成
        3.2.3 3-甲氧基-2,4,5-三氟苯甲酸(4)的合成
        3.2.4 3-甲氧基-2,4,5-三氟苯甲酰氯(5)的合成
        3.2.5 3-甲氧基-2,4,5-三氟苯甲酰丙二酸二乙酯(6)的合成
        3.2.6 3-甲氧基-2,4,5-三氟苯甲酰乙酸乙酯(7)的合成
        3.2.7 2-(3-甲氧基-2,4,5-三氟苯甲酰基)-3-环丙胺基-丙烯酸乙酯(8)的合成
        3.2.8 1-环丙基-1,4-二氢-4-氧代-6,7-二氟-8-甲氧基-3-喹啉羧酸乙酯(9)的合成
        3.2.9 1-环丙基-1,4-二氢-4-氧代-6,7-二氟-8-甲氧基-3-喹啉-0~3,0~4-二(乙酰氧基-O)硼酸酯(10)的合成
        3.2.10 1-环丙基-1,4-二氢-4-氧代-6-氟-7-(2-甲基哌嗪基)-8-甲氧基-3-喹啉羧酸(11) 的合成
        3.2.11 加替沙星的精制
        3.2.12 加替沙星水合物(12)的合成
第四章 加替沙星的图谱分析
    4.1 化学结构确证
        4.1.1 理化性质
        4.1.2 元素分析
        4.1.3 红外吸收光谱
        4.1.4 核磁吸收共振氢谱(1~H-NMR)
        4.1.5 核磁共振吸收碳谱((13)~C-NMR)
        4.1.6 加替沙星的质谱
    4.2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1-环丙基-6,7-二氟-8-甲氧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的制备(论文参考文献)

  • [1]莫西沙星合成方法的改进[J]. 何文秀,周以鸿,胡华南,胡惠新,赖立冬,骆建轻,程龙进. 广州化工, 2020(10)
  • [2]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与加替沙星新缀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J]. 杨科,王进,邓艾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9(07)
  • [3]莫西沙星及其杂质的合成研究进展[J]. 王堃,邹龙,刘根炎,谈弋. 化学通报, 2018(05)
  • [4]盐酸莫西沙星及其杂质的合成研究[D]. 张延峰. 河北科技大学, 2014(04)
  • [5]盐酸莫西沙星有关物质的合成[J]. 张明光,马堰启,夏正君,陈再新.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4(05)
  • [6]盐酸莫西沙星的合成和晶型研究[D]. 盛玥. 南京师范大学, 2014(04)
  • [7]喹诺酮类及恶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的研究[D]. 喻杰. 湖南师范大学, 2013(03)
  • [8]加替沙星环合酯及其去甲基衍生物的合成研究[D]. 吴文良. 浙江工业大学, 2012(06)
  • [9]1-环丙基-6,7-二氟-1,4-二氢-8-羟基-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的合成[J]. 吴文良,卢小逸,宋庆宝.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2(05)
  • [10]加替沙星合成工艺改进研究[D]. 李倩. 天津理工大学, 2010(02)

标签:;  ;  ;  ;  ;  

1-环丙基-6,7-二氟-8-甲氧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乙酯的制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