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旧性前间隔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陈旧性前间隔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一、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魏冬云[1](2016)在《V1、V2导联出现qrS波群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V1、V2导联出现qrS波群与诊断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关系。方法:入选常规心电图V1、V2导联出现qrS波群的冠心病患者30例,所有人均做心脏彩色超声。结果:30例患者心脏超声显示:26例局部室壁变薄,三层结构消失,回声增粗增强,运动明显减弱,部分可见矛盾运动;左室收缩功能测定:EF均小于50%,FS均小于20%;左室舒张功能均减低;部分可见左心扩大。4例心内结构未见明显异常,左室壁厚度正常,可见阶段性运动减弱,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部分减低。结论:明确患者是否存在陈旧性心肌梗死,其在临床上的治疗原则和预后有着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和结果。

邓菊花,黄矿生[2](2011)在《50例前间壁异常Q波综合鉴别诊断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前间壁异常Q波鉴别诊断方法。方法通过对50例发生在前间壁异常Q波应用综合鉴别诊断方法,了解出现在前间壁的异常Q波中梗死性及非梗死性Q波的诊断分布情况,以提高异常Q波诊断准确性。结果 50例前间壁出现异常Q波患者有46例(占92%)取得明确诊断。结论二次采图并结合运用患者资料数据库的综合鉴别诊断方法可以尽可能使前间壁异常Q波的诊断明确确。

米俊卿,杨宏飞[3](2004)在《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既往无心梗病史,而就诊时心电图V1-V2甚至V3导联出现q(Q)渡或QS波可能出现的病因的鉴别,以便对陈旧性前间壁心梗有一个较为客观而准确的诊断。结论:孤立的从V2-V3呈现q(Q)或QS波而没有ST-T的改变来判断前间壁陈旧性心肌梗塞是不可靠的。

陈清启,李俊[4](1999)在《急性心肌梗塞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及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中,约40%的心电图变化不典型。所谓AMI不典型心电图是指没有病理性Q波,但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或虽有病理性Q波而被其他因素所掩盖,或梗塞部位特殊等致AMI心电图改变不典型者〔1〕。现就AMI不典型心电图改变产生的原因、特点及...

宋菊芬[5](1999)在《头胸导联诊断右室梗塞的临床价值》文中提出目前,国内外各种心电图都以Wilsons导联为基础,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梗塞病史确切的情况下,病理性Q波的深浅与范围对梗塞区大小的估计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而Wilsons导联有右胸“死角”,致使小振幅的R波有时会被掩没而呈QS型,或小振幅的q波增宽...

鞠砚田[6](1996)在《V1、2导联呈QS波形时加做剑突下导联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 当心电图胸前导联V1、2出现QS波形时,往往易被诊断为陈旧性前间壁或局限性前间壁心肌梗塞。但是实际工作中常可见一部分右心室肥大的病人,或一部分正常人亦可见此类图形。如不详细询问病史及扇形扫描检查对照,这部分人的心电图改变极易被误诊为陈旧性心肌梗塞。 为此,本文作者自1989年6月长期对102例有此

罗其芳[7](1996)在《54例V1-3非梗塞QS波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54例V1-3非梗塞QS波的临床分析罗其芳(湖南省衡南县人民医院,衡阳,421001)在少数人和某些疾病或病理过程中,也可引起心电图上有类似心肌梗塞的变化一出现非梗塞性QS波。因此,在临床上要充分认识非梗塞性QS波,以免误诊。本文将54例心电图?..

刘双改,杨造起,英俊岐[8](1989)在《左心室肥厚V1~2呈QS型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7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 左心室肥厚是临床常见心电图之一,有时左心室肥厚V(1~2)呈QS型,易误诊为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本文7例,报道如下: 资料来源 1979年以来,我院保存心电图2500份,每份均做心电向量图,诊断左心室肥厚者110例。其中V1~2呈QS型仅7例,男5例,

阎强,管栋梁[9](1988)在《第十二讲 常见心电图的鉴别诊断(续)》文中提出 四、心肌梗塞的鉴别心电图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既可定性,又可确定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对它的严重并发症,也能指示其性质;对它的预后判断也极有价值。心肌梗塞时心电图的主要依据是ST段抬高、T波倒置和出现异常Q波,但是其他疾病也可出现上述三种变化。为避免误诊和漏诊,应做以下鉴别:

张放天,谢晓明[10](1987)在《11例心肌梗塞病人心壁运动探测的初步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心壁运动记录(Cardiac Wall MotionRecording)是 Vas 等1967年首先介绍的,时称 Displacement Cardiography(简称DCG),1977年改称心动记波法(Cardiokymography 简称 CKG),近亦称为心壁运动记录。心壁运动简称 CWM),主要观察左心室壁有无运动异常,此种无创性检查国外已应用多年,国内尚未见有临床应用的报导。本文将1985年2至6月的11例心肌梗塞病人(6例为陈旧性,5例为急性稳定期)及4例正常人作了 CWM 记录,仅为初步摸索,以便进一步应用。

二、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四、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V1、V2导联出现qrS波群分析[J]. 魏冬云. 甘肃科技纵横, 2016(08)
  • [2]50例前间壁异常Q波综合鉴别诊断分析[J]. 邓菊花,黄矿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07)
  • [3]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的鉴别诊断[J]. 米俊卿,杨宏飞. 包头医学, 2004(04)
  • [4]急性心肌梗塞的不典型心电图表现及诊断[J]. 陈清启,李俊. 山东医药, 1999(14)
  • [5]头胸导联诊断右室梗塞的临床价值[J]. 宋菊芬. 河北医学, 1999(02)
  • [6]V1、2导联呈QS波形时加做剑突下导联临床意义[J]. 鞠砚田. 中国实用心电杂志, 1996(04)
  • [7]54例V1-3非梗塞QS波的临床分析[J]. 罗其芳. 衡阳医学院学报, 1996(01)
  • [8]左心室肥厚V1~2呈QS型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7例分析[J]. 刘双改,杨造起,英俊岐. 河北医药, 1989(05)
  • [9]第十二讲 常见心电图的鉴别诊断(续)[J]. 阎强,管栋梁. 中国农村医学, 1988(05)
  • [10]11例心肌梗塞病人心壁运动探测的初步观察[J]. 张放天,谢晓明. 广后医学, 1987(02)

标签:;  ;  ;  ;  ;  

陈旧性前间隔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