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线性规划原理建立大型氯碱企业生产计划优化的数学模型

利用线性规划原理建立大型氯碱企业生产计划优化的数学模型

一、运用线性规划原理建立大型氯碱企业生产计划优化的数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泽田[1](2021)在《化工园区产品链的多目标可持续规划》文中研究说明化学品的健全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对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以产业空间积聚,合理的配置生产要素,实现化学工业的集约化、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化工园区成为国内外发展的主流。如何合理的对化工园区进行早期规划,从而确定最终的化学成品以及相关的产品链等等,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化学品生产过程的早期规划和决策制定一个多目标规划框架,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的降低可能发生的化学品事故对人的危害,并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风险的生产路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将分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对化工产品链进行相关的研究。第一步通过建立GM(1,1)模型,对化工产品的产量进行预测。以产量为中间量,建立年份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对2020-2030年化工产品价格走势进行预测。对产品的需求量以及价格变化可以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第二步,对化工园区的产品链进行评估,本文定义了三个分析指标:(1)经济指数通过附加值来表示;(2)安全指数是以事故中泄漏的有毒有害物质影响的人数来评价;(3)环境指数通过层次分析模型来确定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潜力。将通过这三个指标来评估化工产品链的经济效益、安全和环境风险。第三步,根据化工生产网络模型对生产过程进行模拟,将经济效益、安全和环境风险三个指标与生产链约束条件相结合,建立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将探讨和分析三种情景下求解结果的差异:单一目标情景、ε约束情景和模糊优化情景。在本研究中,以聚氯乙烯(PVC)行业为例预测了2020-2030年PVC产品的需求以及价格并且说明了建立的框架;分析对比分析单一目标情景下的结果、ε约束情景下和模糊优化情景下的求解结果,并对两种主要生产途径的碳排放进行了分析。发现模糊优化情景下的结果能够满足预期的规划目标,可以对经济、安全和环境三个指标进行权衡。从而得到了一条以丙烷为原料,丙烷热解得到乙烯;乙烯在氧氯化作用下生成1,2-二氯乙烷;再经过1,2-二氯化乙烯的脱氢氯化作用生成氯乙烯;氯乙烯经过本体聚合生产PVC的产品链。

袁帅鹏[2](2021)在《具有特殊约束的流水车间成组调度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流水车间成组调度问题广泛存在于具有批组加工特征的流程工业中。在特定的生产环境下,流水车间成组调度问题往往伴随着源于生产工艺的特殊约束,这些约束的存在使得问题性质发生了变化,从而需要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论文从钢铁企业无缝钢管生产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提炼出具有工件相关性阻塞、双向运输时间、序列相关准备时间等特殊但关键约束的流水车间成组调度问题,以最小化最大完工时间(Makespan)为优化目标,对其基本性质、数学模型和求解算法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以无缝钢管产品在管加工车间的生产实际为背景,研究了一类具有工件相关性阻塞约束的两阶段流水车间成组调度问题。构建了问题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通过三划分问题的多项式归结证明了该问题具有强NP难特性,将问题划分为工件组间调度和各工件组内工件间调度两个子问题,提出一种协同进化的分布估计算法。基于实际生产数据设计多种问题规模的实验,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2)结合无缝钢管在管加工车间的生产管理需求,进一步考虑了阶段间运输工具的双向运输时间约束,对具有双向运输时间和工件相关性阻塞约束的两阶段流水车间成组调度问题展开研究。针对此调度问题,建立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结合问题特征提出一种协同进化遗传算法。算法通过协同进化框架对工件组间调度和各工件组内工件间调度两个子问题进行联合优化,提出一种基于区块挖掘的人工解构造策略来提升算法收敛速度。数值实验表明,所提模型和算法对于求解的问题具有良好的效果。(3)将钢铁行业普遍存在的双向运输时间约束引入经典的流水车间成组调度问题,同时加入序列相关准备时间,研究了具有序列相关准备时间和双向运输时间约束的多阶段流水车间成组调度问题。构建了问题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迭代贪婪算法,算法通过启发式规则构造问题的初始解,并设计了改进的迭代贪婪规则和接受准则来提升算法的求解质量和效率。基于理论分析给出了问题最优解的两个下界。通过不同规模的数值实验和对比算法的比较分析,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4)将问题范围进一步扩展至混合流水车间,研究了具有序列相关准备时间和无关并行机的混合流水车间成组调度问题。针对此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候鸟优化算法。算法通过新的编码和解码策略来表征各工件组在各阶段上并行机的选择,各并行机上工件组间的加工顺序,以及各工件组内工件间的加工顺序三个子问题,基于编码策略设计了邻域结构和邻域解构造策略,并提出一种重置机制来平衡算法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调度结果,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毕重人[3](2020)在《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洋经济主要增长方式是结构主导性增长,是以产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方式。在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发展背景下,分析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促进海洋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从海洋产业发展历程出发,基于产业效率视角阐述海洋产业结构演化过程及海洋经济主要发展阶段,通过比较研究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影响因素,针对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使用博弈模型解析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作用过程。随后,本文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与效率评价方法分析了区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驱动路径与政策驱动路径,最后结合国际经验启示提出我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具体来讲,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内容:首先本研究界定了我国需要转型升级的海洋传统优势产业。采用文献梳理和发展历程梳理两种方法,并通过分别计算各个海洋产业的产业贡献度,最后对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梳理,确定出海洋传统优势产业中需转型升级的五大海洋产业: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油气业。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历程的分阶段阐述。对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演变从行政管理机构、产业发展政策、环境与资源保护以及科技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分析,把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分成五个时期,同时通过解析海洋产业结构与产业效率关系,根据海洋产业效率评价方法与超效率DEA模型,根据全国宏观海洋经济效率与各上市企业经济效率的变化趋势,结合产业结构演化过程分析海洋产业效率测算结果,量化分析海洋产业结构演化过程,寻找海洋传统优势产业演变的规律性。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通过从宏观层面对我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随后采用我国11个沿海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对影响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油气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技术因素是各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共性影响因素,政策因素具有产业异质性,在部分产业中影响显着。从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参与主体特征出发,分析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归纳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产业转型升级过程的参与主体特征,分析主体间互动关系复杂性,在简化基本假设下,利用博弈分析方法,解析技术驱动路径与政策驱动路径下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作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与海洋产业政策激都可以激励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作为两条差异化途径,分别影响三个层次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行为,技术进步的影响渠道多元性强于政策激励,而政策激励在持续时间以及均衡状态的稳定性方面较技术进步差。从创新价值链理论出发,分析海洋传统优势产业的科技驱动路径。以提升我国海洋产业创新能力与全球地位为目标,使用DEA模型从知识创新价值链的三阶段评价各区域的创新效率,根据创新效率差异,分析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创新能力实现的若干路径,通过比较分析我国各沿海省份的创新效率结构属性。研究发现,世界主要海洋国家产业升级的发展经验可以从三个维度与不同省域发展路径进行匹配,各省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需结合自身特征选择发展模式。分析海洋传统优势产业的政策驱动路径。根据中国海洋经济政策演变过程,分别梳理每个时期我国海洋经济综合管理的主要政策,聚焦我国五年规划中海洋产业政策的转向,从海洋产业的发展历史角度,厘清海洋政策的发展脉络。为了验证产业政策的有效性,本文通过使用2001-2017年中国海洋经济各行业数据,采用GRA-DID分析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海洋政策的变化对于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发展带来显着的影响,我国海洋产业政策的分类治理对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海洋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为研究对象,从影响因素、产业政策、产业创新三个方面阐述了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过程,形成了如下三点创新:(1)基于产业整体发展历程与混合回归方法,本研究厘清了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影响因素,验证了影响因素的共性与差异,明确了科技创新因素的普遍显着性影响,有助于解决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中各产业共性规律的归纳问题。(2)在假设条件下,设计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分析方法,厘清了各影响因素作用过程,有助于解释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分析中不同影响因素作用路径的显着差异。(3)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与创新价值链理论,结合GRA-DID、三阶段DEA等实证方法,分析了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驱动路径与政策驱动路径,有助于解释海洋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与影响因素间的互动关系。

刘全明[4](2020)在《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过程中的博弈和效益优化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下,政府开始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然而,推广初期,在技术、硬件设施及市场接受度还不完善的条件下,新能源乘用汽车遭遇了“市场机制失灵”和“推广机制失灵”,其推广应用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商用物流汽车的使用频率比家用轿车更高,其尾气排放量也更大,因此,对于物流汽车而言,新能源动力系统的意义更为突出。现阶段,我国新能源物流汽车推广也面临相似的情况,但相似表象的背后却是不同的形成机制。新旧能源物流汽车的替代过程,不仅仅牵扯到政府的推动力、汽车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以及物流企业的使用意愿,更涉及到政府路权开放、城市物流保障、电动物流汽车性能、空气环境治理成本、政府补贴成本、汽车生产企业生产转换成本、汽车生产企业受到的碳排放和双积分约束、物流企业使用成本比较等众多影响因素和变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本文基于我国城市物流的现实情况,结合理论推导,对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作了一系列研究。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第一,通过对新能源物流汽车市场现状及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过程关键因素的分析,建立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过程的仿真模型,预测未来新能源物流汽车的需求量及旧能源物流汽车的淘汰量;第二,根据新旧能源物流汽车市场双方参与者(政府和物流企业)及三方参与者(政府、物流企业和汽车厂商)的博弈关系分别建立双方博弈模型和三方博弈模型,并根据双方博弈模型和三方博弈模型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通过变量调节研究其对博弈均衡的影响;第三,建立包含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过程多目标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仿真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优化,计算在目标函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取得最大值时对应的相关政策变量参数,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通过对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过程的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尽管城市电动物流汽车的推广目前仍有一定的难度,但其性能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城市主要物流业务的需要。城市物流汽车未来必然以电动物流汽车为主要运输工具,同时也需要存在一定比例的燃油物流汽车作为辅助。2、现阶段,燃油物流汽车的通行往往在某些城市的某些时段、路段受到限制,因此,道路通行政策是影响电动物流汽车推广的重要因素。对燃油物流汽车的通行限制越多,物流企业购买电动物流汽车的意愿越强烈。3、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双目标的优化模型,可以推算出优化后的结果,并计算出达到优化目标时各变量的取值。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权重为0.5:0.5时,如果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成熟,政府补贴完全退出,碳排放约束达到最大值,双积分比例为0.8982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目标达到最优。本文有三大创新点:1、建立了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模型。通过对新能源物流汽车市场现状和关键因素分析,以物流企业“购买意愿”为核心,建立了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模型。该模型通过分析物流汽车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通行政策、电池技术等因素,在政策制度、技术、环境、成本等条件约束下,将物流企业选择购买意愿作为核心变量,将新/旧能源物流汽车市场存量作为目标函数,建立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过程仿真模型,刻画燃油物流汽车和电动物流汽车的变化趋势。2、创建了三方博弈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论文在双方博弈仿真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过程中的三方参与主体的博弈关系,建立了三方博弈模型,并根据三方博弈模型建立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以模拟演化博弈过程。通过三方博弈过程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调节博弈变量参数和初始数值,观察对应的博弈过程和博弈均衡状态,是传统博弈论方法所无法实现的。演化博弈仿真是博弈论新的研究方向,其中,三方演化博弈仿真更是较为前沿的研究内容。3、建立了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多目标优化仿真模型。论文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目标函数,通过敏感性分析,筛选出来政府技术补贴、政府市场补贴、燃油物流汽车道路通行政策、电动物流汽车道路通行政策、物流汽车生产企业碳排放约束和物流汽车生产企业双积分政策约束六个关键变量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系统动力学多目标优化仿真模型。论文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量化结合,对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赋予权重,通过求解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取得最大值时相关政策变量参数,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作图67个,作表31个,引用参考文献202个。

夏阳[5](2020)在《铁路集装箱客运化运输系统运输组织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铁路既有货运系统采用“组织型”模式,行车组织以“充分利用铁路运输设备能力、提高移动设备运用效率”为目标,这种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我国能源、原材料等大宗货物以及少量高附加值货物的长距离运输问题,但剩余大量的零散高附加值货物因需要通过技术站多次改编中转送达,导致运输时效性较差。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货运需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高附加值货物的运输需求量快速增长。这类货物重量轻、体积小、批数多,多为适箱货物,对运输安全和快速性要求较高,便于进行集装箱运输。在此背景下,铁路集装箱运输将在我国货物运输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但目前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市场竞争力较差,市场占有率远远低于公路运输。因此,优化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一套全新的铁路集装箱运输系统——铁路集装箱客运化运输系统(简称新型集装箱运输系统),并对新型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运输组织理论框架及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铁路集装箱运输问题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在理论研究方面,本文抓住集装箱运输组织对象单一、组织方式便捷的特点,根据我国路网规模、技术水平、货物运输需求特征,提出了新型集装箱运输系统,同时对新系统的集装箱列车客运化开行、网络化运输、站场设计改造及设备资源配置四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为保障新型集装箱运输系统取得良好的运营效果,本文从集疏运模式、运输组织计划、车站工作组织、管理信息系统、运输产品设计及“箱位”客票化六个方面展开研究,为新系统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运输组织理论框架。(2)在优化建模方面,本文针对新型集装箱运输系统列车开行方案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提出了分阶段优化的方法框架,即将列车开行方案优化问题分解为线路优化和频率设置以及列车停站方案优化两个子问题。然后,针对线路优化和频率设置问题,分别构建了新型集装箱运输系统运营前期和中后期场景下的数学优化模型。前者以运输企业广义成本(包含开通线路的固定成本、开行列车的可变成本以及集装箱中转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了箱流守恒、箱流中转、箱流运到期限及列车开行频率等约束,属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后者考虑能力约束的影响,在优先确定箱流运输物理径路的基础上,以运输成本和箱流总换乘次数最小为目标,属于多目标整数规划模型。两个模型均采用了基于“备选集”的建模思路,同时在进行集装箱配流时,规定了集装箱运输物理径路和运输方案的唯一性。最后,针对列车停站方案优化问题,以所有列车的总停站次数最小为目标,考虑箱流守恒、列车停站、列车能力以及列车“上座率”约束,构建了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其中列车“上座率”约束能够追踪每一列车的能力利用率,为创新约束。(3)在算法设计和案例分析方面,本文兼顾了模型求解的效率和质量。对于新型集装箱运输系统运营前期场景下的优化模型,本文设计了自适应大邻域搜索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同时以一个包含17个节点的运输网络为案例进行分析,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此外,对列车运行速度参数和编组辆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并选取了箱流输送量、列车平均开行频率、列车“上座率”、直达箱流率、送达速度、运到期限六个评价指标对获得结果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与既有货运系统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新型集装箱运输系统在箱流输送量、列车平均开行频率、箱流送达速度、运到期限等指标方面变现更优,但同时也牺牲了部分的资源利用效率;对于新型集装箱运输系统运营中后期场景下的优化模型,本文首先采用线性加权和法将模型转化为单目标模型,再调用Cplex求解器进行求解,最后以一个包含51个节点的运输网络为例进行分析,得到了双目标问题的近似帕累托边界;对于列车停站方案优化模型,本文通过调用Cplex求解器进行求解,并设计了两个案例对模型的可行性进行测试。首先,以一条简单的假设线路为例,对停站方案、箱流分配方案及列车“上座率”之间的具体关系进行分析;其次,以中欧班列连云港-阿拉山口通道为案例,对最小“上座率”要求?和列车装载能力C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图56幅,表24个,参考文献155篇。

吕艳红[6](2020)在《多金属露天矿多目标短期精细化配矿计划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在矿产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的背景之下,科学有效的配矿计划是合理持续地利用有限矿产资源并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既往针对单一矿种的配矿计划优化方法只能实现单一矿产资源优化需求,不能满足当前矿山企业多矿种综合利用和精细化开采的实际需要。因此,对多矿种共存的露天矿而言,结合矿山实际生产条件及需求,综合多元素的配矿计划优化问题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露天矿配矿优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着矿山生产向科学化、高效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本文针对多金属露天矿山的配矿计划问题及其优化应用展开了研究,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露天矿山的配矿计划问题,从配矿计划模型及其求解方法两个角度综合梳理分析,对当前研究现状以及不足进行总结分析,多金属露天矿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及精细化配矿生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2)在既往的配矿生产计划研究基础之上,分析配矿生产的特点及原则,综合矿山多元素、多出矿点、多卸矿点等实际生产条件,从多金属品位偏差均衡、配矿运输作业成本最小的角度出发,考虑矿石量、开采及处理能力、回采率、氧化率等配矿因素,构建符合矿山实际生产的金属露天矿多目标短期精细化配矿模型。(3)由于配矿计划模型具有高维、非线性、复杂的特点,融合灰狼优化(Gray Wolf Optimization,GWO)算法及粒子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两者的优势,设计一种基于混合灰狼粒子群优化算法(Hybrid Particle Grey Wolf Optimization,HPGWO)的配矿计划优化方法。分别采用PSO算法、GWO算法及HPGWO算法对基准测试函数进行优化求解,结果显示HPGWO算法相对于前两者具有较好的求解效果。为了验证HPGWO算法在求解实际生产问题中的可行性,采用HPGWO算法解决含单一卸矿点配矿计划算例,验证了配矿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4)结合河南省L露天矿的实际生产作业情况及需求,将基于HPGWO算法的配矿方法应用到该多金属露天矿中,结合其智能管理平台采集的配矿数据,求解得到符合实际生产需求的配矿计划方案。将所得到的配矿结果与实际生产作业计划进行对比,验证该配矿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配矿结果显示矿石产量增加,运输费用降低4.63%,品位波动降为3.38%,在优化后矿山的综合回采率达到95.14%配矿优化方法实现了多元素、多出矿点、多卸矿点的协同开采生产,符合矿山的生产需求。论文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为露天矿配矿生产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解决途径,为配矿优化技术奠定了基础,加强了灰狼算法的理论基础并拓展了其应用领域。配矿优化方法对多金属露天矿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及精细化排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矿山企业的实际生产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吴昊[7](2020)在《基于双层并行算法的水电站群优化调度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大型江河流域的水电站群规模急剧扩大,优化调度问题也随之越来越复杂。为充分发挥各水电站间最优水量补偿和优化调节的功效,从而达到水资源最大利用率,世界各地相关专业领域的科学家和学者们,都纷纷依据目前各类水电站的种类及特性,展开了优化调度模型相关理论和求解方法研究,然而调度模型的优化解精度和对应算法的计算耗时是两大主要相互制约矛盾点。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此为契机可充分有效利用计算资源,根据模型和算法的不同特点提出相对应的并行算法,在保证或提高优化解精度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可相对减少或保持原有模型优化求解的计算耗时。因此本文以我国西南地区某大型流域为研究背景,取其部分相邻串联水电站,且都具备年调节功能。根据梯级水电站群库容水流优化调节的理论方法及其模型特点,以能够获得理想优化结果作为目的,在单机多核、联网多机两种架构模式下提出了双层并行算法,针对如何提高计算效率展开研究,从而可进一步提高对梯级水电站群优化调度的管理水平。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在水电站发电优化调度模型中应用人工鱼群算法,为避免陷入局部优化解,可将其结合混沌优化算法,扩大单体人工鱼的遍历搜索范围,另一方面可增加单体人工鱼数目,从而进一步提高优化调度模型优化解的精度,然而计算耗时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针对该问题并结合模型特点,对其可并行化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以多台多核计算机互联组成网络系统为硬件基础,提出了混沌人工鱼群双层并行算法,之后对我国西南某流域的单一水电站发电优化调度模型展开了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该双层并行算法不仅提高了整体优化解的精度,同时能有效将计算耗时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2)将传统动态规划算法应用于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中,增加时段内初、末库容状态变量离散数,可进一步使整体优化解收敛于理论最优值,但计算耗时会成倍增加。针对该问题,基于时段内初、末状态库容变量各循环计算的可并行性,提出了双层并行动态规划算法。通过我国西南某流域水电站发电优化调度模型的实例验证,表明该算法在整体优化解精度和计算耗时两个矛盾点有较好的制衡作用。(3)当应用动态规划算法求解梯级水电站群与库容水流优化调节相关的水力发电模型时,若提高优化解精度,易产生“维数灾”现象,对其计算进行并行化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计算时间,但并未有效降维,计算时间依然较多。基于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建立的二级递阶结构调度模型可有效降维,且可应用多线程技术并行化的标准动态规划算法求分解后水电站子系统的优化解。针对标准动态规划算法中可并行化因素展开分析研究,引出了基于大系统分解协调及分解后单一水电站双层并行动态规划的梯级水电站群发电优化调度模型。其并行因素主要采自于分解后各水电站时段内初、末离散化库容状态变量的两种细粒度子任务划分,通过扩大离散程度来提高优化结果精度。以我国西南某流域的梯级水电站群作为实例背景,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4)基于大系统分解协调方法,根据多台多核计算机互联的体系架构,提出了梯级水电站群优化调度模型的异时启动双层并行计算。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将多台多核计算机分配给对应编号的水电站,通过异时启动并行算法实现各水电站之间的相互独立计算,即为粗粒度任务划分的第一层并行计算;第二层并行计算便是基于分解后水电站自身标准动态优化计算的并行化处理,也是时段内离散化的初或末库容状态变量细粒度子任务划分。以我国西南某流域的梯级水电站群作为实例背景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计算耗时和整体优化解精度。

李俊飞[8](2020)在《大规模块体下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是保证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指导矿山企业发展的重要文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矿山企业发展的稳定和高效。传统粗放式的生产计划常造成资源开采不均衡、矿山企业收益低等问题,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是实现矿山有序生产,矿产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由于中长期生产计划涉及的时空范围广,对应的数学模型复杂度高,计算量大,现有的编制方法往往难以满足矿山生产管理的需求。然而露天开采方式在矿产资源开采中应用广泛,高效的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编制方法对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优化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为目的,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从大规模块体条件下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的相关概念和问题特点入手,对生产计划的优化理论,规划模型以及求解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为解决大规模块体下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优化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处理思路。(2)根据露天矿开采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原则以及矿床采掘的目的,梳理出块体开采的目标要求以及限制块体采掘的因素。在以往文献中生产计划数学规划模型的基础上,以矿床实际采剥过程的研究为导向,建立了以净现值为目标、满足露天矿中长期开采要求的0-1整数规划模型。(3)针对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中涉及的块体数量庞大,导致0-1整数规划模型复杂度高、求解困难的问题,提出采用聚类算法处理块体,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解决大规模块体聚类的IAHCP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到KD和P4HD案例中,验证IAHCP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4)为满足块体采剥计划对应的0-1整数规划模型的解算需求,本文对ACO算法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改进ACO算法来处理露天矿生产计划这类具有优先级约束的大规模优化问题,并将该算法运用到Newman1案例生产计划编制中,验证该算法求解的性能。(5)基于M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编制的实际需求,将本文设计的IAHCP算法和改进ACO算法应用到M露天矿生产计划的制定中。应用表明IAHCP算法和改进ACO算法的组合求解方法能够有效应对包含大量块体的矿床中长期生产计划编制。论文的研究成果,为大规模块体条件下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的编制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也为露天矿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对露天矿生产计划优化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楼俞勇[9](2020)在《Z集团的工程材料供应商选择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为了提高在市场的竞争力,必须专注于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非核心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从外部的供应商处获得,所以供应商的选择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对于一个需要对外采购大量工程材料的企业而言,如何科学地选择符合项目条件的材料供应商就成了企业必须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Z集团每年投资建设多个工程项目,每个项目都需要从众多不同的工程材料供应商处采购工程材料,由于各供应商提供的工程材料的质量、价格、交货周期等不同,那么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供应商选择方法,对于保证Z集团的每一次工程材料采购工作及时高质量完成,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为此,解决Z集团的供应商选择方法问题是一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的课题。本文以Z集团为例,研究该企业如何做好工程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工作。首先,对供应商的选择相关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总结,并绘制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图;简单阐述了工程材料以及其供应商的概念,对于采购和供应链管理理论、供应链管理下的供应商管理及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描述。其次,详细描述本文的研究对象Z集团的工程材料供应商选择的现状,总结了目前Z集团的工程材料供应商选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分析了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最后,在明确供应商选择的原则、标准的基础上,构建了供应商选择的指标体系,并借助于层次分析法对所有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和指标评分标准,最终建立了一个Z集团的工程材料供应商的选择方法。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索,构建了Z集团的工程材料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并通过在沥青材料采购项目的实施中得到验证,达到了客观公平、操作性强的预期效果。与以前的供应商选择方法进行对比,新的选择方法不仅优化了工程材料的采购方式、缩短了采购周期、降低了综合成本,同时有利于供应商管理。

李兴奎[10](2020)在《多环状复杂路网结构下的装车地直达运输径路优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铁路网的不断建设和发展,路网结构越来越复杂,直达列车的径路选择方案数量也迅速增长。因此,如何选择经济合理的径路成为了一个难题。本文聚焦多环状复杂路网结构下装车地直达车流的运输过程,研究了车流径路优化问题。优化装车地直达车流径路,对于合理分配路网资源、提高路网的运输效率、提升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输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创新如下:(1)分析了车流径路优化的原理以及装车地直达车流的组织特征,介绍了多环状路网的形成机理,并根据多环状路网能力对装车地直达运输需求的满足程度,讨论了装车地直达车流在路网上的3种径路选择情况。(2)针对多环状路网每一环中单一弧段能力不足,不能使所有装车地直达车流经由最短路运输,建立了环状路网上下弧段运力受限的装车地直达车流径路优化模型(模型I)。(3)考虑到路网存在运力瓶颈,无法实现所有运输需求的流量分配,建立了环状路网存在运力瓶颈的装车地直达车流径路优化模型(模型II)。(4)在模型的算法实现方面,首先给出了分支定界法在两个模型上的应用思路,之后在模型II的基础上设计了应用于该问题的遗传算法。于是解决该车流径路问题形成了3种方法,为模型I-分支定界法、模型II-分支定界法和模型II-遗传算法。接下来,通过4组算例实验发现,在路网运力充足下,模型I-分支定界法和模型II-分支定界法可以得到相同的解,模型II-遗传算法得到的解与精确解的误差在0.9%左右;路网存在瓶颈时,模型II-遗传算法得到的解与精确解的误差在0.7%左右。最后,综合3种方法在4组求解算例中的表现提出建议:路网运力充足时,推荐使用模型I-分支定界法;路网运力不足但求解规模较小时,推荐使用模型II-分支定界法;路网运力不足且求解规模较大时,推荐使用模型II-遗传算法来优化装车地直达车流径路。图31幅,表30个,参考文献94篇。

二、运用线性规划原理建立大型氯碱企业生产计划优化的数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用线性规划原理建立大型氯碱企业生产计划优化的数学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1)化工园区产品链的多目标可持续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GM(1,1)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2.2 化工产品链的研究进展
    1.3 产品链的概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化工产品价格的预测
    2.1 GM(1,1)预测模型
    2.2 化工产品产量和价格的预测
    2.3 本章小结
3.评价指标的确定
    3.1 经济指标的确定
    3.2 安全指标的确定
        3.2.1 综合的危险指数
        3.2.2 单一的危险指数
        3.2.3 安全指数的确定
    3.3 环境指数的确定
        3.3.1 环境危害
        3.3.2 工人接触危害
        3.3.3 综合环境指标的确定
    3.4 本章小节
4.化工产品链模型
    4.1 研究系统的界定以及相关约束
        4.1.1 研究系统的界定
        4.1.2 模型相关约束
    4.2 模型的目标函数
        4.2.1 经济目标函数
        4.2.2 安全目标函数
        4.2.3 环境目标函数
    4.3 模型的求解
        4.3.1 单一目标下求解
        4.3.2 ε约束目标下求解
        4.3.3 模糊优化下求解
    4.4 本章小结
5.案例分析
    5.1 单一目标下求解
    5.2 ε约束目标下求解
    5.3 模糊优化下求解
    5.4 结果分析
        5.4.1 路线结果分析
        5.4.2 碳排放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2)具有特殊约束的流水车间成组调度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2 文献综述
    2.1 成组调度研究综述
        2.1.1 问题概述
        2.1.2 研究现状
    2.2 流水车间成组调度研究现状
        2.2.1 问题相关的研究成果
        2.2.2 方法相关的研究成果
        2.2.3 研究现状总结
    2.3 钢铁生产中的成组调度及其特殊约束
        2.3.1 钢铁生产流程
        2.3.2 钢铁生产中的成组调度
        2.3.3 钢铁成组调度中的特殊约束
        2.3.4 研究现状总结
    2.4 本章小结
3 工件相关性阻塞的两阶段流水车间成组调度
    3.1 问题提取与建模
        3.1.1 问题提取与描述
        3.1.2 模型假设
        3.1.3 符号定义
        3.1.4 问题模型
    3.2 问题复杂性分析
    3.3 基于协同进化的分布估计算法
        3.3.1 编码策略
        3.3.2 构造初始种群
        3.3.3 个体评价策略
        3.3.4 概率模型的设置及更新
        3.3.5 局部搜索策略
        3.3.6 算法步骤
    3.4 数据实验与分析
        3.4.1 实验设计
        3.4.2 算法参数设置
        3.4.3 实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双向运输和工件相关性阻塞的两阶段流水车间成组调度
    4.1 问题描述与建模
        4.1.1 问题描述
        4.1.2 问题假设
        4.1.3 符号定义
        4.1.4 问题模型
    4.2 协同进化遗传算法
        4.2.1 协同进化机制
        4.2.2 人工解构造机制
        4.2.3 算法步骤
    4.3 仿真实验
        4.3.1 实验数据
        4.3.2 算法参数设置
        4.3.3 算法策略有效性测试
        4.3.4 与元启发式算法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序列相关准备时间和双向运输的多阶段流水车间成组调度
    5.1 问题描述与建模
        5.1.1 问题描述
        5.1.2 数学模型
    5.2 改进的迭代贪婪算法
        5.2.1 编码策略
        5.2.2 构造初始解
        5.2.3 迭代贪婪规则
        5.2.4 接受准则
        5.2.5 算法步骤
    5.3 最优解下界分析
    5.4 仿真实验
        5.4.1 实验设计
        5.4.2 最优性检验
        5.4.3 与主流元启发式算法对比
    5.5 本章小结
6 序列相关准备时间和无关并行机的混合流水车间成组调度
    6.1 问题描述与建模
        6.1.1 问题描述
        6.1.2 数学模型
    6.2 改进的候鸟优化算法
        6.2.1 候鸟优化算法的基本框架
        6.2.2 编码解码策略
        6.2.3 邻域解构造策略
        6.2.4 局部搜索策略
        6.2.5 重置机制
        6.2.6 算法流程
    6.3 仿真实验
        6.3.1 实验设计
        6.3.2 算法参数设置
        6.3.3 最优性检验
        6.3.4 与主流元启发式算法对比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创新点
2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文献综述
    2.1 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研究
        2.1.1 产业转型升级内涵
        2.1.2 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
    2.2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2.1 产业结构合理化
        2.2.2 产业结构高级化
    2.3 海洋产业的特征与转型升级研究
        2.3.1 海洋产业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2.3.2 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
        2.3.3 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优化研究
    2.4 价值链理论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应用
        2.4.1 创新价值链与产业转型升级
        2.4.2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价值链理论解释
    2.5 小结
3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对象界定
    3.1 我国海洋产业分布特征
        3.1.1 我国海洋经济主要的产业分布与空间分布
        3.1.2 我国各海洋产业的发展水平差异
    3.2 我国海洋传统产业界定
    3.3 我国海洋优势产业界定
    3.4 当前国际环境与国内经济转型条件下各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3.4.1 各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与发展趋势
        3.4.2 环境约束下各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3.5 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中需转型升级产业界定
    3.6 小结
4 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历程分析
    4.1 建国以来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过程分析
        4.1.1 中国海洋经济政策的恢复和确立时期:1949-1965年
        4.1.2 中国海洋经济政策在曲折中完善时期:1966年-1977年
        4.1.3 改革发展阶段的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1978-2002年
        4.1.4 转型升级阶段的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2003-2011年
        4.1.5 新常态下海洋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2012至今
    4.2 中国海洋经济政策的变化与发展分析
    4.3 产业效率视角下海洋产业结构变化分析
    4.4 近年来海洋产业转型升级过程分析
        4.4.1 评价指标选择
        4.4.2 海洋产业效率测算结果与产业结构演化过程相关性分析
        4.4.3 海洋产业结构演化中产业效率的变化路径
    4.5 小结
5 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1 我国海洋产业宏观转型升级现状分析
    5.2 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3 海洋盐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4 海洋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5 海洋油气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6 海洋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7 本章小结
6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作用机制分析
    6.1 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参与主体特征
        6.1.1 海洋产业转型升级过程的参与主体特征集合
        6.1.2 海洋产业主体间互动关系复杂性
    6.2 不同路径下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解析
        6.2.1 基本假设
        6.2.2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的价值链互动与均衡
        6.2.3 技术驱动路径中各因素对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过程
        6.2.4 政策驱动路径中各因素对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过程
    6.3 本章小结
7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驱动路径分析
    7.1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产业创新能力分析
    7.2 模型构建与数据
    7.3 主要海洋国家与各省域创新效率比较
    7.4 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各省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分析
    7.5 小结
8 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驱动路径分析
    8.1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分析
    8.2 海洋产业结构的模型设定
    8.3 政策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8.4 小结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政策建议
    9.3 本文存在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过程中的博弈和效益优化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逻辑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逻辑
        1.2.3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新制度经济学
        2.1.2 研究方法基础
        2.1.3 相关概念界定
    2.2 政府补贴
        2.2.1 政府补贴文献分布
        2.2.2 政府补贴原理
        2.2.3 政府补贴策略
        2.2.4 补贴政策博弈
    2.3 新能源汽车
        2.3.1 新能源汽车文献分布
        2.3.2 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
        2.3.3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2.3.4 新能源汽车经济环境效益
        2.3.5 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
    2.4 博弈优化仿真
        2.4.1 博弈优化仿真文献分布
        2.4.2 博弈仿真
        2.4.3 优化仿真
    2.5 本章小结
3 新能源物流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3.1 城市物流企业调研
        3.1.1 商超物流调研
        3.1.2 快递物流调研
        3.1.3 电商自有物流调研
        3.1.4 城市物流调研总结
    3.2 新能源物流汽车供给
        3.2.1 适合商超的电动物流汽车
        3.2.2 适合快递的电动物流汽车
        3.2.3 适合电商的电动物流汽车
        3.2.4 城市电动物流汽车供给总结
    3.3 新能源物流汽车行业相关政策
        3.3.1 政府补贴政策
        3.3.2 道路通行政策
        3.3.3 双积分政策
        3.3.4 碳排放交易
    3.4 本章小结
4 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过程仿真
    4.1 影响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的关键因素
        4.1.1 成本因素
        4.1.2 补贴政策
        4.1.3 道路通行政策因素
        4.1.4 电池技术因素
        4.1.5 其他因素
    4.2 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过程SD模型
        4.2.1 仿真流程图
        4.2.2 目标函数构建
        4.2.3 模型假设
        4.2.4 系统动力学模型
        4.2.5 变量说明
        4.2.6 模型解释
        4.2.7 参数值设置
    4.3 模型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博弈仿真
    5.1 两方博弈仿真
        5.1.1 仿真流程图
        5.1.2 问题分析
        5.1.3 博弈模型
        5.1.4 系统动力学仿真
        5.1.5 双方博弈仿真总结
    5.2 三方博弈仿真
        5.2.1 仿真流程图
        5.2.2 问题分析
        5.2.3 博弈模型
        5.2.4 系统动力学仿真
        5.2.5 三方博弈仿真总结
    5.3 本章小结
6 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多目标优化仿真
    6.1 问题分析
        6.1.1 经济效益
        6.1.2 环境效益
        6.1.3 综合效益
    6.2 新旧能源物流汽车SD模型
        6.2.1 仿真流程图
        6.2.2 模型假设
        6.2.3 变量说明
        6.2.4 仿真模型
        6.2.5 参数评估
        6.2.6 仿真结果
        6.2.7 仿真预测
        6.2.8 模型拓展
    6.3 SD多目标优化模型
        6.3.1 目标函数构建
        6.3.2 敏感性分析
        6.3.3 约束条件构建
        6.3.4 优化结果对比
        6.3.5 优化结果总结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评价指标说明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铁路集装箱客运化运输系统运输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铁路集装箱运输优化
        1.2.2 列车开行方案优化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铁路集装箱客运化运输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
    2.1 铁路集装箱客运化运输系统的提出
        2.1.1 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模式分析
        2.1.2 铁路集装箱客运化运输系统概念分析
    2.2 集装箱列车客运化开行技术
    2.3 网络化运输技术
    2.4 站场设计改造技术
        2.4.1 集装箱设备前置化
        2.4.2 装卸线不挂网
    2.5 设备资源配置技术
        2.5.1 箱型选择分析
        2.5.2 装卸设备配置
    2.6 实施方案与发展策略研究
        2.6.1 基于既有运输资源的实施方案
        2.6.2 发展策略
        2.6.3 经济性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运输组织理论框架研究
    3.1 集疏运模式研究
    3.2 运输组织计划研究
        3.2.1 基本内容
        3.2.2 箱流预测
        3.2.3 列车开行方案
        3.2.4 列车运行图
        3.2.5 车底运用计划
        3.2.6 日常工作计划
    3.3 车站工作组织研究
        3.3.1 车站作业内容及流程
        3.3.2 国际集装箱作业组织
    3.4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3.5 运输产品设计理论
    3.6 “箱位”客票化理论
    3.7 本章小节
4 快速集装箱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
    4.1 编制流程
    4.2 运营前期场景下列车开行方案编制
        4.2.1 假设与符号说明
        4.2.2 模型构建
        4.2.3 求解算法
        4.2.4 案例分析
    4.3 运营中后期场景下列车开行方案编制
        4.3.1 分阶段编制方法
        4.3.2 方法特点描述
        4.3.3 案例分析
    4.4 方案评价
        4.4.1 评价指标设置
        4.4.2 评价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快速集装箱列车停站方案优化研究
    5.1 问题描述
    5.2 模型构建
        5.2.1 假设与符号说明
        5.2.2 优化模型
    5.3 案例分析
        5.3.1 小规模测试案例
        5.3.2 大规模实际案例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OD 箱流数据
附录B OD箱流数据
附录C 区段里程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多金属露天矿多目标短期精细化配矿计划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露天矿配矿计划模型研究
        1.2.2 露天矿配矿计划求解方法研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本文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本文创新点
2 相关理论方法
    2.1 露天矿短期精细化配矿概述
        2.1.1 露天矿生产计划时间粒度划分
        2.1.2 露天矿配矿计划原理
        2.1.3 露天矿智能化配矿系统
    2.2 多目标优化问题
        2.2.1 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
        2.2.2 多目标问题求解方法
    2.3 约束优化问题罚函数理论
    2.4 群智能优化算法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多金属露天矿短期精细化配矿模型
    3.1 露天矿配矿原则
    3.2 露天矿配矿计划模型分析
        3.2.1 露天矿配矿要素分析
        3.2.2 露天矿配矿模型特点
    3.3 露天矿短期配矿模型的构建
    3.4 配矿模型处理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灰狼算法的露天矿配矿优化求解算法设计
    4.1 改进灰狼优化算法
        4.1.1 基本灰狼算法
        4.1.2 反向学习生成初始种群
        4.1.3 非线性收敛因子调整
    4.2 融合粒子群算法的灰狼算法
        4.2.1 粒子群优化算法
        4.2.2 融合GWO-PSO算法设计
    4.3 数值实验及分析
    4.4 露天矿配矿算例求解验证
        4.4.1 配矿计划算例求解分析
        4.4.2 配矿优化方法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露天矿配矿计划优化与应用
    5.1 基于HPGWO算法的智能配矿流程设计
    5.2 河南省L露天矿基本概况
        5.2.1 河南省L露天矿
        5.2.2 露天矿配矿生产管控系统
    5.3 配矿计划优化方法应用与分析
        5.3.1 配矿基础数据获取
        5.3.2 混合算法实现
        5.3.3 配矿优化结果与分析
        5.3.4 配矿计划实际应用
    5.4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双层并行算法的水电站群优化调度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梯级水电站群优化调度模型计算现状综述及分析
        1.3.1 梯级水电站群调度模型及算法演进历程
        1.3.2 梯级水电站群优化调度模型计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技术路线
    1.5 本文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双层并行计算架构模式研究
    2.1 双层并行计算方法研究
        2.1.1 并行计算机内存结构
        2.1.2 并行计算架构
        2.1.3 并行计算实现方法及考虑因素
        2.1.4 并行计算性能评价指标
        2.1.5 双层并行计算架构
        2.1.6 并行算法
    2.2 优化算法并行化基础理论研究
        2.2.1 传统优化算法并行化
        2.2.2 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并行化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的双层并行算法
    3.1 水电站发电量最大优化调度基本模型
    3.2 基于混沌人工鱼群双层并行算法的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
        3.2.1 混沌人工鱼群双层并行算法(CAFSDPA)
        3.2.2 基于CAFSDPA水电站发电优化调度模型的求解步骤
    3.3 基于双层并行动态规划算法的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
        3.3.1 动态规划算法的并行因素分析
        3.3.2 模型双层并行计算流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双层并行算法的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实证研究
    4.1 基于CAFSDPA的水电站优化调度模型实证研究
        4.1.1 相近算法计算结果比较
        4.1.2 部分参数不同情况下CAFSDPA计算结果比较
    4.2 基于双层并行动态规划算法的水电站实例论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梯级水电站群的双层并行算法研究
    5.1 基于大系统分解协调的双层并行算法研究思路
    5.2 梯级水电站群发电优化调度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
        5.2.1 大系统分解协调
        5.2.2 梯级水电站群发电优化调度基本模型
        5.2.3 梯级水电站群发电优化调度分解协调模型
    5.3 基于分解后水电站CAFSDPA的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
        5.3.1 模型基本原理
        5.3.2 模型计算步骤
    5.4 基于分解后水电站多线程并行动态规划的双层并行算法研究
        5.4.1 分解后水电站动态规划算法
        5.4.2 模型计算可并行化分析
        5.4.3 多线程技术并行计算
        5.4.4 算法结合基本原理
        5.4.5 模型计算步骤
    5.5 基于分解后各水电站异时启动并行计算的双层并行算法研究
        5.5.1 异时启动并行计算
        5.5.2 并行策略的主要研究方向
        5.5.3 梯级水电站群优化计算新型并行策略基本研究思路
        5.5.4 梯级水电站群优化计算的新型并行策略
        5.5.5 新型并行策略分析
        5.5.6 基于分解后各水电站异时启动并行计算的双层并行算法
    5.6 混联水电站群新型并行策略展望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双层并行算法的水电站群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实证研究
    6.1 实例背景
    6.2 基于分解后水电站CAFSDPA的分解协调模型实例验证
        6.2.1 模型计算流程及问题论证方向
        6.2.2 计算结果分析
    6.3 基于分解后水电站多线程双层并行动态规划的分解协为模型实例验证
        6.3.1 程序流程图
        6.3.2 计算结果与分析
    6.4 基于分解后水电站异时启动并行计算的大系统分解协调双层并行算法实例验证
        6.4.1 基本模型建立
        6.4.2 异时启动并行计算方法设计
        6.4.3 实例计算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8)大规模块体下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大规模块体下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中长期生产计划模型研究现状
        1.2.2 中长期生产计划模型求解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与算法
    2.1 大规模块体下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概述
        2.1.1 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
        2.1.2 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的特点
    2.2 智能优化算法
        2.2.1 AHC算法
        2.2.2 蚁群算法
        2.2.3 狼群算法
    2.3 本章小结
3 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模型构建
    3.1 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建模
        3.1.1 生产计划优化目标
        3.1.2 生产计划影响因素
    3.2 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模型
        3.2.1 生产目标建立
        3.2.2 约束的数学描述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IAHCP算法的大规模块体聚类
    4.1 IAHCP算法概述
        4.1.1 AHC算法优缺点分析
        4.1.2 IAHCP算法原理
        4.1.3 IAHCP算法流程
    4.2 块体聚类处理
        4.2.1 聚类属性
        4.2.2 块体相似度指数
        4.2.3 聚合体相似度指数
        4.2.4 块体合并规则
        4.2.5 参数分析
    4.3 应用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改进ACO算法的生产计划问题求解算法
    5.1 求解算法设计
        5.1.1 ACO算法优缺点分析
        5.1.2 ACO算法的改进策略
        5.1.3 基于改进ACO算法的生产计划求解的基本流程
        5.1.4 算法关键问题设计
    5.2 Newman1 案例算例求解
        5.2.1 Newman1 模型算例
        5.2.2 改进ACO算法求解
    5.3 本章小结
6 M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优化实例
    6.1 M露天矿生产概述
    6.2 M露天矿生产计划优化应用
        6.2.1 数据获取
        6.2.2 优化过程
        6.2.3 生产计划优化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Z集团的工程材料供应商选择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工程材料与供应商概述
        2.1.1 工程材料定义与分类
        2.1.2 供应商类别与其影响因素
    2.2 相关理论
        2.2.1 供应链管理理论
        2.2.2 采购管理理论
        2.2.3 供应链管理下供应商管理
        2.2.4 层次分析法(AHP)
    2.3 供应商的选择
        2.3.1 供应商的选择目的
        2.3.2 供应商的选择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Z集团的工程材料供应商选择的现状分析
    3.1 企业简介
    3.2 工程材料供应商选择的现状
        3.2.1 供应商的选择概况
        3.2.2 供应商的选择指标
        3.2.3 供应商的选择方法
    3.3 工程材料供应商选择中的问题
        3.3.1 在供应商选择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3.3.2 在供应商选择指标方面存在的问题
        3.3.3 在供应商选择结果方面存在的问题
    3.4 工程材料供应商选择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供应商选择指标不全面
        3.4.2 选择供应商时带有严重的主观性
        3.4.3 选择供应商时过度关注价格因素
    3.5 本章小结
4 Z集团的工程材料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构建
    4.1 供应商选择的原则
    4.2 供应商选择的标准
    4.3 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
        4.3.1 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4.3.2 供应商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
        4.3.3 供应商选择指标权值的确定
        4.3.4 供应商选择指标的评分标准
        4.3.5 供应商选择的评价计分方法
    4.4 供应商选择方法的实施流程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沥青采购项目供应商选择的实施效果分析
    5.1 沥青采购项目简介
    5.2 初步筛选
    5.3 供应商选择指标权重确定
    5.4 供应商选择结果及比较
    5.5 项目实施后效果分析与启示
        5.5.1 项目效果分析
        5.5.2 获得管理启示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多环状复杂路网结构下的装车地直达运输径路优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装车地直达运输组织的研究
        1.2.2 国外车流径路问题研究
        1.2.3 国内车流径路问题研究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铁路车流径路优化原理
    2.1 铁路车流径路与车流分配的关系
    2.2 铁路车流径路与编组计划的关系
    2.3 铁路车流不可拆分原理
    2.4 影响车流径路选择的主要因素
    2.5 铁路车流径路优化方法
        2.5.1 最短路算法
        2.5.2 数学模型方法
    2.6 本章小结
3 装车地直达车流组织特征分析
    3.1 组织装车地直达运输的主要作用
    3.2 装车地直达列车几种典型的组织方式
    3.3 影响组织装车地直达列车的因素
    3.4 本章小结
4 多环状铁路网的直达运输径路优化模型
    4.1 多环状路网形成机理及问题描述
        4.1.1 多环状路网形成机理
        4.1.2 多环状路网结构下的装车地直达运输径路问题描述
    4.2 决策变量及参数描述
    4.3 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分析
    4.4 上下弧段运力受限的直达车流径路优化模型
    4.5 路网存在运力瓶颈的直达车流径路优化模型
    4.6 模型结构特征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求解方法及算例实验
    5.1 模型的求解方法
        5.1.1 分支定界法
        5.1.2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
    5.2 算例背景及基本数据
    5.3 路网运力充足下的径路优化算例
    5.4 路网运力存在瓶颈时的径路优化算例
    5.5 不同规模下的求解速度对比实验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运用线性规划原理建立大型氯碱企业生产计划优化的数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 [1]化工园区产品链的多目标可持续规划[D]. 张泽田.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2)
  • [2]具有特殊约束的流水车间成组调度问题研究[D]. 袁帅鹏. 北京科技大学, 2021
  • [3]我国海洋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 毕重人.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4]新旧能源物流汽车替代过程中的博弈和效益优化仿真研究[D]. 刘全明.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5]铁路集装箱客运化运输系统运输组织研究[D]. 夏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多金属露天矿多目标短期精细化配矿计划优化研究[D]. 吕艳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7]基于双层并行算法的水电站群优化调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 吴昊.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
  • [8]大规模块体下露天矿中长期生产计划优化研究[D]. 李俊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9]Z集团的工程材料供应商选择方法研究[D]. 楼俞勇.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3)
  • [10]多环状复杂路网结构下的装车地直达运输径路优化方法研究[D]. 李兴奎.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利用线性规划原理建立大型氯碱企业生产计划优化的数学模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