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生蔬菜田特种水产养殖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周重宇[1](2020)在《宝应县农业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对全社会的现代化都有促进作用,而农业、农村、农民三者之间的问题解决关系到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其中农业产业化发挥程度及其地位是提高我国农业经济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所在。江苏既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与水平不仅对于江苏农业及其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也对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直接的借鉴作用。本文以江苏农业规模较大、农业基础较好的宝应县为例,通过社会调查、社会实验、文献检索与文件法等方法,在系统分析宝应县农业及其产业化发展现状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宝应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企业发展中存在发展不均衡、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够及融资难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存在层次不高、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用工困难等;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存在产业特色优势不明显、发展载体不够、企业科技创新弱等。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提出了宝应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在龙头企业发展上,要扶优扶强,打造企业集群;健全机制,拓宽产业链条;强化创新,提升产品优势。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上,要优化政策,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发挥集聚效应,打造循环经济;强化科技创新,建设支撑体系。在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上,要加大资金扶持、落实配套政策与实行长效管理。研究结果对于推进宝应县农业产业现代化及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蒋雪琴[2](2019)在《苏州农业特色小镇景观差异性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转型发展,“特色小镇”已成为全国层面推行的重要发展模式。而在当前快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特色小镇的特色发展也往往偏重于产业经济建设,景观特色往往被弱化,容易导致同一个区域内的小镇景观优势资源不同景观资源表达却同质化。在三农问题日益凸显、乡村旅游异常火热的情况下,农业特色小镇已然成为了特色小镇建设的一个捷径,在江苏省就公布了 105个农业特色小镇名录。苏州作为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先行区,拥有平原水网的地域格局特色,研究苏州农业特色小镇水乡同质化环境下的景观差异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苏州市辖区范围内的4个农业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国内外特色小镇、农业景观以及景观评价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苏州农业特色小镇景观资源概况和乡村景观、农业景观、城镇景观以及特色小镇的评估指标体系等建立了苏州农业特色小镇景观资源综合评价模型,将苏州农业特色小镇中的景观资源分为生产景观资源、生活景观资源、生态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5大类36个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在专家打分的基础上确定了各指标权重。由于这4个小镇大多未确定规划范围,申报名录也是按镇域资源申报,因此本文从小镇所在地更大尺度范围的区域—镇域范围的景观资源入手,对4个小镇所在的5个镇进行景观资源评价,根据各项评价结果分析各小镇可利用景观资源的差异之处,找出其优势景观资源。最后基于各镇的优势景观资源提出小镇的差异化发展建议,其中,望亭镇稻香小镇应以创意化的水稻大田景观为其特色景观发展方向,震泽镇蚕桑文化小镇应注重营造蚕桑传统技艺体验型景观,东山金庭枇杷小镇应主打枇杷文旅+自然生态游型景观,角直镇水八仙小镇应向多元化的渔乐体验型景观上发展。
谢德兵,李波,杨凯,成为为,朱思华,印杰,蔡仙芳[3](2017)在《黄颡鱼-蛋鸭-水生蔬菜综合种养模式技术初探》文中研究说明主要开展了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蛋鸭-水生蔬菜综合种养模式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养鸭每公顷纯利润15 000.00元,养鱼每公顷纯利润30 562.50元,蕹菜每公顷纯利润5 531.25元,每公顷总利润51 093.75元。该模式是一种以养鱼为主,兼顾综合种养的互利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在提高鱼产量的同时提升鱼的品质,减少化肥和渔药的使用量,增加了综合种养收益。该模式将种植和养殖有机结合在一起,既降低了水质和陆地环境污染,又节省了资源,达到了低碳种养的综合效益。
周陆,张国奇,俞宝根,江芝娟,张友良[4](2017)在《低碳池塘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构建》文中研究说明为探索新型现代渔业的养殖技术,进行低碳池塘集聚式内循环养鱼模式的构建和完善。以草鱼等为该模式的试验鱼,利用2套模式进行试验,分析了模式中鱼类生长、水质变化、代谢物收集和养殖池水体交换等。结果表明低碳池塘集聚式内循环养鱼模式是一种节能节地和高产高效的养殖模式,较传统养殖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胡德风[5](2012)在《潜江市莲籽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莲籽及其副产品既具有营养保健功能,又具有药用价值,还可作为观赏景点,用途极为广泛,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发展莲籽产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资源合理利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是促进生产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就地转化农民工,促进家庭和睦,农村人员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利条件。莲籽产业在潜江市是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潜江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莲籽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但还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因此迫切要研究该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优化种植结构,使莲籽产业在潜江市发展壮大,走一条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健康发展道路。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莲籽产业发展状况。通过发放问卷和深入企业、农户访谈的方式,重点调查了潜江市莲籽历年种植规模、产值及效益,发展趋势,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模式,企业加工能力、加工产品情况,质量安全情况,潜江市的区位优势、土壤条件、气候条件、技术条件、适宜莲籽种植的面积等方面的内容。调查清楚了潜江市莲籽产业的现状,认为潜江市莲籽产业发展速度快,合理利用了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还存在发展不够、加工能力不足、技术人才短缺、政策支持少、价格起伏大、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强宣传,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充分利用现有的适宜种莲的水面资源扩大莲籽种植面积;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莲籽产业纳入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奖补范围,完善种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招商引资,实行规模化种植,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加工能力,由龙头企业来带动整个莲籽产业发展;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引入莲籽种植、加工急需的人才;同时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增加检测范围,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确保莲籽产品质量安全。由此推动潜江市莲籽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阮文丽,刘乐承[6](2012)在《发展水生蔬菜在湖北省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文中提出在介绍湖北省水生蔬菜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水生蔬菜对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以及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并就湖北省水生蔬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吴中伟,陶春元,杨期勇[7](2011)在《环鄱阳湖区域污染净化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构想》文中研究说明在环鄱阳湖区域实施污染净化型农业的产业化是控制湖区面源污染,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策略。本文论述了污染净化型农业特点及其在鄱阳湖实施产业化的有利条件,提出了适合鄱阳湖区域特色的污染净化型农业产业化模式。
沈建华,陈兵,袁开建,仇党玉,史道智[8](2009)在《粮食生产大县的现代高效农业之路》文中研究表明年产粮食近130万吨,连续6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先进县(市)”称号;养殖水面75万亩,年产淡水产品22万吨,连续19年荣登江苏各县市冠军宝座,荣膺“中国螃蟹养殖第一县”称号;年产蔬菜10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脱水蔬菜生产基地……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8.61亿元、财
常疆,李杨,朱佩娟,尹辉[9](2007)在《避洪耐涝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与思路——洞庭湖退田还湖区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退田还湖区发展避洪耐涝生态农业,是提高移民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提高移民安置质量和拓展安置容量的重要途径。根据洞庭湖区的农业优势和退田还湖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基础和条件,将其发展的总体方向确定为实现避洪耐涝高效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其基本思路是:(1)双退垸行洪区面对洪水渍水重点发展耐涝性强的水生蔬菜、水生饲料及特种名优渔类产业;(2)单退垸区避开洪水重点发展粮油、林草、畜牧业等主导产业;面对洪水、渍水发展耐涝性强的水禽和特种水产养殖业;(3)蓄洪垸区避开特大洪水大力发展粮食、经济作物,突出发展草食牧畜业,积极发展水禽和特种渔类养殖业。通过发展差异性的避洪耐涝生态农业,建设具有支柱产业链特色的粮油生产基地、畜禽生产基地、林木、蔬菜生产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最终实现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
俞菊生,卢起建,曾勇,吴希铭[10](2006)在《市郊品牌农业研究——透析青浦品牌农业现状》文中提出通过资料调查和实地调研,分析了青浦农业品牌以及影响和制约青浦农业创牌的因素,进而明确了青浦农业创名牌的重点领域,提出了青浦现代农业创牌的对策措施。
二、水生蔬菜田特种水产养殖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生蔬菜田特种水产养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宝应县农业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可能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二章 农业产业化概述 |
2.1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
2.1.1 农业产业 |
2.1.1.1 农业产业含义 |
2.1.1.2 农业产业的发展 |
2.1.2 农业产业化 |
2.1.2.1 农业产业化含义 |
2.1.2.2 农业产业化特征 |
2.2 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
2.2.1 组织、制度创新理论 |
2.2.2 规模经济理论 |
2.2.3 分工协作理论 |
2.2.4 产业关联理论 |
第三章 宝应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
3.1 宝应县概况 |
3.2 宝应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
3.2.1 种植业、畜牧业发展现状 |
3.2.2 园艺业发展现状 |
3.2.3 绿色食品发展现状 |
3.2.4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
3.3 宝应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
3.3.1 宝应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
3.3.2 宝应县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现状 |
3.3.3 宝应县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现状 |
第四章 宝应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宝应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4.1.1 企业发展不均衡,市场竞争力不强 |
4.1.2 产业链条存在短板,产品附加值有待增强 |
4.1.3 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够 |
4.1.4 企业融资有一定困难 |
4.2 宝应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
4.2.1 园区发展的层次不高 |
4.2.2 技术应用的水平较低 |
4.2.3 用工困难制约发展 |
4.3 宝应县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存在的问题 |
4.3.1 产业特色优势有待彰显 |
4.3.2 基地发展载体有待强化 |
4.3.3 企业科技创新有待增强 |
4.3.4 企业发展瓶颈有待解决 |
第五章 宝应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5.1 针对龙头企业的对策建议 |
5.1.1 扶优扶强,打造企业集群 |
5.1.2 健全机制,拓宽产业链条 |
5.1.3 强化创新,提升产品优势 |
5.2 针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对策建议 |
5.2.1 提高政策扶持,促进企业发展 |
5.2.2 发挥集聚效应,打造循环经济 |
5.2.3 运用创新能力,建设支撑体系 |
5.3 针对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对策建议 |
5.3.1 加大资金扶持 |
5.3.2 落实配套政策 |
5.3.3 实行长效管理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苏州农业特色小镇景观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型城镇化的转型发展 |
1.1.2 特色小镇的景观特色需求 |
1.1.3 苏州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特色小镇 |
2.1.2 农业特色小镇 |
2.1.3 景观资源 |
2.2 相关理论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产业集聚理论 |
2.2.3 差异化战略理论 |
2.3 相关研究综述 |
2.3.1 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
2.3.2 农业景观研究综述 |
2.3.3 景观评价研究综述 |
2.4 相关实践案例 |
2.4.1 国内相关实践案例 |
2.4.2 国外相关实践案例 |
2.4.3 案例启示 |
第三章 江苏省苏州市农业特色小镇基本概况 |
3.1 江苏省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
3.1.1 国家级特色小镇 |
3.1.2 省级特色小镇 |
3.2 江苏省苏州市农业特色小镇 |
3.2.1 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 |
3.2.2 苏州市农业特色小镇 |
3.3 农业特色小镇中的景观资源类型 |
3.3.1 农业生产景观资源 |
3.3.2 生活服务性景观资源 |
3.3.3 自然生态景观资源 |
3.3.4 人文景观资源 |
3.3.5 社会经济资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苏州农业特色小镇景观资源评价 |
4.1 AHP法在景观评价中的应用与发展 |
4.1.1 AHP法简介 |
4.1.2 AHP法的发展与景观评价应用 |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2.1 指标选取原则 |
4.2.2 指标选择及建立评价模型 |
4.3 AHP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
4.3.1 AHP法确定权重的步骤 |
4.3.2 农业特色小镇景观资源综合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 |
4.3.3 权重结果分析 |
4.4 苏州农业特色小镇景观资源评价 |
4.4.1 评价指标数据计算方法 |
4.4.2 各镇生产景观资源现状及数据计算 |
4.4.3 各镇生活景观资源现状及数据计算 |
4.4.4 各镇生态景观资源现状及数据计算 |
4.4.5 各镇人文景观资源现状及数据计算 |
4.4.6 各镇社会经济资源现状及数据计算 |
4.4.7 各镇综合评价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苏州农业特色小镇景观差异性分析及发展建议 |
5.1 苏州农业特色小镇景观差异性分析 |
5.1.1 景观资源综合差异性分析 |
5.1.2 景观资源单项差异性分析 |
5.2 各镇“特色”景观资源及差异化发展建议 |
5.2.1 望亭镇稻香小镇“特色”景观资源及差异化发展建议 |
5.2.2 震泽镇蚕桑文化小镇“特色”景观资源及差异化发展建议 |
5.2.3 东山金庭枇杷小镇“特色”景观资源及差异化发展建议 |
5.2.4 用直镇水八仙小镇“特色”景观资源及差异化发展建议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6.2.1 不足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附录 |
致谢 |
(3)黄颡鱼-蛋鸭-水生蔬菜综合种养模式技术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池塘 |
1.1.2 鸭舍与鸭的活动区 |
1.1.3 蕹菜浮床 |
1.2 方法 |
1.2.1 鱼池准备 |
1.2.2 鱼种放养 |
1.2.3 蛋鸭放养 |
1.2.3 蕹菜的种植 |
1.3 池塘养殖管理 |
1.3.1 饲料选择 |
1.3.2 饲料的投喂方法 |
1.3.3 池塘水质的调控措施 |
1.3.4 鱼病的预防与治疗 |
1.3.5 蛋鸭管理 |
1.3.6 蕹菜的管理 |
1.3.7 定期检测水质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干池 |
2.2 养殖模式 |
2.3 水质分析 |
2.4 效益分析 |
3 小结与讨论 |
3.1 关于鸭放养密度和浮床面积的研究 |
3.2 养殖效益风险的分析 |
3.3 鱼种搭配不合理 |
3.4 蕹菜的合理利用 |
3.5 种养模式的综合效益 |
(5)潜江市莲籽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国内外莲籽产业状况 |
1.1 莲籽的定义 |
1.2 莲的分类 |
1.3 莲在中国的分布 |
1.4 国外莲籽产业情况 |
1.5 中国莲籽产业情况 |
1.5.1 中国莲籽种植状况 |
1.5.2 中国莲籽新品种研究状况 |
1.5.3 莲籽深加工研究进展 |
1.5.4 莲籽种植技术及高效模式研究进展 |
1.5.5 莲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1.6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二章 潜江市发展莲籽产业所具有的条件 |
2.1 区位优势及交通条件 |
2.2 全市农业基本状况 |
2.3 资源及基础设施条件 |
2.3.1 水资源条件 |
2.3.2 气候条件 |
2.3.3 土壤条件 |
2.3.4 基础设施条件 |
2.4 人文技术条件 |
第三章 潜江市莲籽产业发展现状 |
3.1 潜江市莲籽产业发展现状 |
3.1.1 发展速度快、形成一定规模 |
3.1.2 经济效益好、促进农民增收 |
3.1.3 组织化程度高、带动能力强 |
3.1.4 产品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 |
3.2 潜江市莲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3.2.1 宣传不足、发展不够 |
3.2.2 加工技术落后、加工能力较弱 |
3.2.3 缺乏品牌支撑 |
3.2.4 政策支持力度小、基础设施薄弱 |
3.2.5 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技术服务落后 |
3.2.6 莲稻、莲鱼、莲虾争地矛盾突出 |
3.2.7 市场不健全、价格不稳定 |
3.2.8 生态环境恶化、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
第四章 潜江市莲籽产业发展对策 |
4.1 做好规划、积极发展莲籽生产 |
4.1.1 合理规划、加强宣传 |
4.1.2 促进土地流转、实行规模种植 |
4.1.3 结合旅游业发展莲籽生产 |
4.1.4 加强农村合作组织建设 |
4.2 招商引资,提高产业化水平 |
4.2.1 积极招商引资、提高加工能力 |
4.2.2 加强品牌建设 |
4.3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4.4 强化科技服务 |
4.4.1 引进农业技术人才 |
4.4.2 搞好技术培训与田间指导 |
4.4.3 推广共生模式解决争地矛盾 |
4.5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
4.5.1 兴建交易市场 |
4.5.2 加强市场信息系统建设 |
4.6 健全检测体系、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
4.6.1 推进标准化生产、保护生态环境 |
4.6.2 加快三品认证、健全监管检测体系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5.1 莲籽及其加工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
5.2 潜江市莲籽产业发展条件较好 |
5.3 潜江市莲籽产业发展速度快,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
5.4 潜江市莲籽产业发展存在诸多问题 |
5.5 莲籽产业化经营必须由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
5.6 莲籽产业发展需给予政策和项目支持 |
5.7 莲籽产业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保障 |
5.8 需加强莲籽产业相关研究工作,加快成果转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导师签名 |
(6)发展水生蔬菜在湖北省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湖北省水生蔬菜生产的现状与地位 |
2 发展水生蔬菜在湖北省新农村建设中的特殊意义 |
2.1 是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 |
2.2 是湖北省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
3 湖北省发展水生蔬菜的方向 |
(7)环鄱阳湖区域污染净化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构想(论文提纲范文)
1 污染净化型农业及其特点 |
1.1 污染净化型农业理念及实践 |
1.2 污染净化型农业的特点 |
2 鄱阳湖区发展污染净化型农业的必要性和条件 |
2.1 鄱阳湖区发展污染净化型农业的必要性 |
2.2 鄱阳湖区发展污染净化型农业的条件 |
3 环鄱阳湖区域污染净化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构想 |
3.1 污染净化型农业与避洪农业相结合模式 |
3.2 污染净化型农业与水产养殖业结合模式 |
3.3 污染净化型农业与血吸虫防治工程相结合模式 |
4 结束语 |
(9)避洪耐涝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与思路——洞庭湖退田还湖区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避洪耐涝生态农业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的必要性 |
2 避洪耐涝生态农业发展方向与主导产业选择 |
2.1 避洪耐涝生态农业发展方向 |
2.2 避洪耐涝生态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选择与定位 |
3 避洪耐涝生态农业发展的思路与重点 |
3.1 双退垸行洪区避洪耐涝生态农业发展思路与重点 |
3.2 单退垸区避洪耐涝生态农业发展思路与重点 |
3.3 蓄洪垸区避洪耐涝生态农业发展思路与重点 |
四、水生蔬菜田特种水产养殖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宝应县农业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 周重宇. 扬州大学, 2020(06)
- [2]苏州农业特色小镇景观差异性研究[D]. 蒋雪琴. 苏州大学, 2019(04)
- [3]黄颡鱼-蛋鸭-水生蔬菜综合种养模式技术初探[J]. 谢德兵,李波,杨凯,成为为,朱思华,印杰,蔡仙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17(21)
- [4]低碳池塘集聚式内循环养殖模式构建[J]. 周陆,张国奇,俞宝根,江芝娟,张友良. 中国水产, 2017(01)
- [5]潜江市莲籽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D]. 胡德风.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07)
- [6]发展水生蔬菜在湖北省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 阮文丽,刘乐承. 长江蔬菜, 2012(16)
- [7]环鄱阳湖区域污染净化型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构想[J]. 吴中伟,陶春元,杨期勇. 科技广场, 2011(12)
- [8]粮食生产大县的现代高效农业之路[N]. 沈建华,陈兵,袁开建,仇党玉,史道智. 农民日报, 2009
- [9]避洪耐涝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与思路——洞庭湖退田还湖区案例研究[J]. 常疆,李杨,朱佩娟,尹辉. 自然灾害学报, 2007(03)
- [10]市郊品牌农业研究——透析青浦品牌农业现状[J]. 俞菊生,卢起建,曾勇,吴希铭. 上海农业学报, 2006(02)